诸朝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张达达
“以这位殿下的性格,一旦得承大统,从此我大汉境内将永无宁日。”
“用区区财货和女子换得我大汉的永久太平,这有何不好”
张子健接连细数了和亲的好处,却对那弊端视若不见。
73、是谁
长乐宫。
一个瞎了眼的老太太听到了这条消息,眼睛也没眨一下,随口道:“不过是小孩子胡闹而已!”
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而已,被老刘家的子孙打死了,又算得了什么大事。
椒房殿里。
一个容颜衰退,身材也开始走形的泼辣女子,对此却是破口大骂道:“这混账子,不过是一不入流的小官而已,又怎值得他亲自动手,要是伤着了该怎么办”
周围的宫女和太监们却不敢接话,生怕惹怒了这位脾气火爆的夫人。
……
而被勒令闭门思过的刘荣,却是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身为皇子,他有领过俸禄吗
好像没有吧,皇子一般只有到成年之后,才会被授予封地。
在那之前,生活在皇宫之中的皇子们是用不到小钱钱的。
如果刘荣只想混吃等死的话,倒也不用在意这些小事,可他正值锐意进取的年纪,想要做事,手里没钱可不行。
唔,也许他可以到那位便宜老妈处借点,那几个舅舅处也能敲出点油水来。
至于还,他压根就没想过。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让这帮儒生们彻底闭上嘴巴。
别看当今的儒家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在民间的潜实力却极为雄厚。
近几十年来,主掌朝政的黄老派固步自封,法家则独守着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唯有儒家大佬四方奔走开馆建学。
致使当今年轻一代的文人士子,十人中倒有七八个是学儒的。
原来的历史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岂是事出无因。
若没有之前几十年儒家大佬们的奔走和布局,单凭董仲舒一人,又岂能完成此千秋之业。
刘荣砸死了儒家的一个博士官,眼下儒家确实拿他没有办法。【 &&免费阅读】
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的人就一点脾气都没有,文人杀人可从来都不用刀的。
他们只要在民间鼓噪一番声势,将刘荣塑造成一个残暴不仁的皇子,就足以给后者带来很多的麻烦。
汉家有律,细民无知抵死。
大意是平民百姓无知,哪怕是说错了什么话,包括辱骂皇帝也是不应该治罪的。
谁想借题发挥,那就是坏先帝法度,乱国家政治了。
真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哪怕是明知道幕后有人指使,刘荣也很难拿人治罪的。
刘荣还有很多的大事要做,没时间和一帮文人比较嘴皮功夫。
所以,他决定再做一回文抄公。
只不过,他抄袭的并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而是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疏。
看着摆放在面前的竹简,刘荣艰难的挥舞着毛笔,暗自下定决心,等到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尽快把白纸发明出来。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此策一出,儒家各派恐怕再也顾不上攻讦他了。
历史上,董仲舒凭此次一举奠定了儒家春秋学派的无上地位。
刘荣很好奇,当儒家各派听闻了这道奏疏上的内容后,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刘荣现在非常庆幸当初大学选的是古代历史这一专业,而且他主要研究的就是汉代史这一块。
否则这竹简之上,洋洋洒洒的数千字,他就算是想破了脑袋也写不出来呀!
虽然这篇奏疏了大量引用了春秋上的典故,也许会引发某些人的误会,但这会却是顾不得了。
将这封奏疏安排了一位心腹太监送往未央宫,刘荣就安心的躺在了床上。
为了抄下这份奏疏,他可是忙活了一整夜没有睡觉。
在竹简上写字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
朝议之上。
不时有朝臣将目光投到了一个空缺的位置上。
儒家博
74、留下传说
“来人,将此奏疏,大声念出来!”
这会的功夫,刘启的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但只有最熟悉他的人才能从那细微的动作中,发现他此时的激动和狂喜。
台阶下,一众文武百官早已停下了所有动作。
待听到皇帝陛下的命令后,更是一个个做出了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的样子。
“何以王正月春秋之大一统也!”
才只听了几个字,在座的文官们脸上就勃然色变。
他们中有黄老派的巨头,也有法家的精英,更有儒家的大佬,这短短的几个字,就彷如暮鼓晨钟一般在他们的耳边响起。
往日里许多萦绕在心,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答案。
一个主修春秋的大儒此刻更是泪流满面而不自察,心中不断的呐喊:“这一定是我派大贤才能做出的文章,我当以师待之。”
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朝圣的感觉,仿佛是看到了诸子重生一般。
武将们虽然有些听不大明白,但仔细一琢磨,奏疏中的内容可不正是他们心中某些想法的真实写照么。
大一统,不仅仅是文化上的统一,更是领主主权的统一。
想要实现这些,可离不开俺们武人。
这是许多武将们心中最朴实的想法。
宫殿之上,小黄门还在继续念诵着奏疏上的内容。
越是听下去,带给朝臣们的冲击就越大。
法家和黄老派的学者们更是露出了痛心疾首的模样,叹息如此至理为何是别人所书。
有反应较快的人已经暗自下定决心,等回去之后就要将这条思想加入到自家学说之中。
一众儒家的大佬们,除了少数几个主修春秋的人外,其余也大多是面如缟丧。
这时候儒家内部的道统之争可比外面的斗争要惨烈许多,失败者是要被从文字和精神上抹除的,这可比单纯的**毁灭要狠上十倍不止。
到最后,众人听着那朗朗之声,心中便只剩下一个疑问:
“他是谁”
??“皇宫里有精修春秋的大学者,大学阀吗”
“还是说,这只是皇帝陛下故作迷阵,实则是皇帝陛下的安排”
“但也说不通啊,此策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何须遮遮掩掩。”
朝堂之上,一干大臣们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这个人到底是谁。
法家巨头晁错看了台阶上的皇帝刘启的脸庞一眼,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个荒谬的念头。
这封奏疏该不会是那大皇子刘荣所呈上的吧
他当即就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但随即就摇了摇头。
这封奏疏上的文学造诣倒在其次,但其中所用到的典故,如果没有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春秋一书的人,绝对是写不出来的。
刘荣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习,时间也不够啊。
此时,重新坐回到龙椅上的刘启面上也露出了纠结之色。
到底要不要将这封奏折的作者公布出去呢
刘荣那小子呈上这封奏折的用意,他大致能猜到几分,令他在笑骂之余,也对自己的这个长子生出了一抹愧疚之心。
这些年确实对子女们有些疏忽了。
刘启在心中微微感叹了一声,他虽然很早就被立为了太子,但地位却并不稳固。
先帝最宠爱的儿子始终是梁怀王刘揖,还专门派遣第一国士贾谊担任刘揖的太傅,悉心教导。
若非刘揖后来不小心坠马而亡,或许此时坐在这金銮殿之上的就不是自己了吧。
外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刘启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更要证明给过世的父皇看。
他要比刘揖更加胜任皇帝这个位置。
刘启忽然环视了周围一圈,这封奏疏经过了这么多的人之手,想要保密几乎是一个笑话。
想到这,他对着身旁的小黄门点了点头。
小黄门当即朗声念道:“皇子荣,奏上。”
哗~
“居然是皇长子,刘荣!”
朝堂之上,所有的文武百官脸上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nbs
75、长公主
刘荣睡了一觉起来,就被告知,他的禁足令被解除了。
与之一同送来的,还有一百金以及十匹缎。
他撇了撇嘴,暗道这便宜老爹真是抠门,他为朝廷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居然就这么简单把他打发了。
汉代黄金通常都是制成金饼,每个重量都是一斤,一百金就是一百斤黄金。
虽然汉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但换算现代的单位也有好几十公斤黄金。
绸缎在汉室中也硬通货,基本上可以当成钱来使。
十匹锻也价值数十金,两者加起来其实也不少了。
此时一个食邑三千户左右的彻侯,一年租税所得,也差不多只有这么多!
从这一点来看,便宜老爹刘启要比先帝花钱要大手大脚的多。
这笔钱也算是解了刘荣的燃眉之急,否则他一个没有出宫的皇子,想弄点启动资金也不同意。
最多也只能想点办法去粟姬那边打打秋风。
但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粟姬花钱本来就大手大脚,再加上还有一帮粟家外戚时常进宫来打秋风。
能够维持住椒房殿的开销就已经很不错了。
看来得尽快把白纸造出来。
在当今汉室,这白纸买卖绝对是一个吸金的利器。
造纸的方法他前世倒是看过,但想要把东西造出来却也不是太容易。
至少那造纸的作坊就不能放在宫里,否则保密就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招来其他人的眼红,比如那位贪财的馆陶长公主殿下,那他可就哭都哭不出来了。
走出院子,刘荣抬头就看到了一个宫装的妇人,脸上立刻就露出一个灿烂无比的笑容,非常热情的迎上前去,行礼道:
“小子刘荣见过长公主姑姑!见过阿娇表妹!”
这女人便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刘荣的亲姑姑,窦太后最宠爱的女儿。
还是他那位便宜老爹的姐姐兼皮条客。
馆陶长公主刘嫖!
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窦太后在世的这些年里,眼前的这个女人有着影响整个汉室,乃至天下政治走向的能力。
在原本的历史中。
是她在背后将刘彘推上的皇位。
是她让刘荣从云端跌落低谷。
也是她在刘彻继位后主持的建元新政被废后,仍能保住皇位的最大原因。
朝野之外,曾有人戏言,得罪了天子未必有多惨,但得罪了馆陶长公主,必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刘荣脸上的笑容就愈发的灿烂,“一些时日不见,长公主姑姑愈发的年轻漂亮啊,侄儿可是很好奇,长公主姑姑难道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不成”
不就是哄女人嘛,对他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哪有,也不过是心情舒畅而已。”
女人哪有不爱美的,尤其是馆陶长公主刘嫖这样富有权势的女人。
听到刘荣的赞美,脸上顿时就笑开花了。
“刘荣皇侄的嘴皮是越来越甜了!”她想起了这两天听到的传闻,越看眼前的男子就越有太宗的风范,心中一动,连忙拉住了躲在她裙子后面害羞的小女孩,“阿娇,快来见过你刘荣表兄。”
那个一直藏在裙子后面的小萝莉,这才偷偷的露出一个可爱的小脑袋,道了一个万福:“阿娇见过表兄!”
“哎呀,许久不见,阿娇都出落的这么漂亮了,等将来长大了,一定和长公主姑姑一样,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刘荣一句话捧了两个女人,相比刘嫖坦然受之的模样,小阿娇却害羞的将脑袋埋在了母亲的怀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