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第六百章 赤霄临世
刘范又是不厌其烦地点点头,说道:“既然是公达向孤提出来的要修正凉国的法律,那想必公达心中早就有了关于这新法的框架了吧。”
荀攸说道:“属下不敢说已有框架,但属下至少已经想好了那些大的方向和基调。这无非是要增添一些辅佐新政开展的新法,以及删改一些不适于凉国今日情状的旧法。但属下新附主公,又从来没去过凉国,还不知道凉国的国情。请等属下至凉国考察一番,再来向主公禀报。”
刘范说道:“这是当然。既然公达有志于修法,那日后修法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孤会再找几个熟悉凉国国情、又精通律法的人配合你。你等要尽快修正律法,尽早在凉国实施。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构想该如何推广普及新法了。因为孤要求,这新法之普及必须要达到让凉人都能耳熟能详、娓娓道来的程度。只有法律通行,凉国才能安定,孤也能安心。”
荀攸说道:“属下必定尽心竭力,尽快修宪,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刘范说道:“公达继续说,还有别的意见和建议吗”
荀攸像是早就预见了这一天,也猜测到了刘范想要询问他的问题,提前准备好了众多的意见,一一都说给刘范听。荀攸又给刘范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虽没有之前那些意见重要,但也能给凉国查缺补漏,让刘范十分满意。刘范和荀攸一直谈到深夜,刘范这才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刘范继续率领大军返回凉国。行至长安城下时,有负责留守长安城的军士前来汇报。这时,长安城还没有被移交给朝廷,还是由西凉军驻守。朝廷要重新布防长安,还要等西凉军回军到凉国去。
听闻有守兵前来,刘范有些疑惑,不知他们要向他报告些什么。刘范不仅猜想,难道是在他率领大军主力离开长安时,城中的世家大族有造反的迹象吗自从汉武帝强行把天下资产超过三百万钱的世家豪强都迁徙到关中来后,长安城就成为了天下世家豪强较为密集的地方。虽然有众多世家豪强最后还是返回了家乡,但关中还是有众多的世家豪强留下,并以此地为势力范围。若真有世家大族趁机作乱,那还真不好解决。?但刘范多虑了。前来汇报的守兵没有报告城中有作乱迹象,而是给刘范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来,守兵们也负责对从长安城中的宫殿以及西凉军缴获战利进行清点和保管,以便日后运回凉国,再对西凉军和其他有功人等进行赏赐。守兵们在清点从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北宫和桂宫中搜查来的珍宝时,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那就是白蛇剑!
当守兵们双手把装着白蛇剑的剑盒奉给刘范时,刘范的双眼都止不住地瞪圆了。伸手去接过白蛇剑时,刘范的双手都在剧烈地颤抖。终于,刘范接过了剑盒。打开剑盒,第一个闯入刘范视线的,就是一道寒光,这刺眼的寒光照射得刘范眯了眯眼。
刘范再一仔细看,眼前的剑盒中,装着一把三尺长的青铜剑。刘范恍
第六百零一章 儿女双全
众人都说道:“我等必为主公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竭心尽力,效犬马劳!”
于是,众人皆大欢喜。
赤霄剑为刘范所得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就在一天内,西凉军和全长安城的人都传遍了。赤霄剑是高祖的剑;而刘范又是景帝的后裔;最重要的是,赤霄剑是帝道之剑。如果说原来人们还对刘范称王心怀怨恨的话,到了赤霄剑落入刘范之手后,这些怨恨都烟消云散了。现在帝道之剑都落入了刘范的手中,这不就是证明日后刘范会称帝、君临天下吗
古时,人们对于封建迷信还是分外相信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就流传了几百年,也被相信了几百年。所以,当人们得知赤霄剑为刘范所得时,都不约而同地相信,刘范会如高祖那样,手提三尺剑,建立不世之功。
赤霄剑给刘范带来了丰厚且难以想象的政治收益。得了赤霄剑,没有多少人会再怀疑刘范日后将成大业,也没有多少人会再对刘范的称王举动表示不满。尤其是凉国人,得知刘范手握赤霄剑后,更加相信刘范要成为高祖第二。
高祖显灵、并把赤霄剑传给刘范的传言,瞬间在天下传扬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曹操得知了此事,也只是一笑了之。曹操从来不信什么天命,他只信他自己。他认为,就是得到了赤霄剑,也不一定能成就不世之功。但其他人可都不这么想了,他们都相信天命一说,甚至有人认为赤霄剑之归刘范,是昭示着刘范是天命所归。
褪去了最初的兴奋,刘范的头脑逐渐冷却下来。他知道,单凭一把剑就能立不世之功,那是不可能的。要想真如高祖那样,手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还是需要身体力行。刘范将赤霄剑作为佩剑,但也只是挂在腰间,不再挂在心上。
刘范知道,他最要紧的,还是回凉国去。于是离开了长安城,大军继续向凉国行进。张辽和阎行所领的铁骑,先行返回了凉国。随后,到了一月,刘范也率军从街亭城进入凉国境内。一进凉国之境,甚至大军只是行进到了陈仓城下,都开始有凉国人箪食壶浆地在征途两旁等待着西凉军的胜利凯旋。从陈仓到姑臧,箪食壶浆前来犒军的凉国人,甚至在征途两边排成了数百里长的迎接队伍。
寒冷的冬天,遥远的距离,也丝毫没有减弱凉国人如火如荼的热情。就这样,在凉国人的簇拥下,刘范回到了姑臧城。回到姑臧,刘范还是照例先与家人相聚。在十军会攻期间这四五个月,家人们都在为刘范提心吊胆。尤其是在陈仓会战取胜之前,西凉军主力陷入了缺粮的困境时,刘焉、刘璋、刘瑁、黄氏、蔡琰、糜贞、马云禄、甄脱、任红昌等,每个人都是为刘范捏了一把汗。
但就在刘范回来时,刘家还发生了一件喜事,马云禄给刘范也生了一个女儿,而且蔡琰有了第二胎,还有两个月就将分娩;最晚怀有身孕的
第六百零二章 祸事又起
有孕之后,糜贞的担心和怀疑一扫而空,专心等待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降生。这样,刘氏的五个妻妾,都给刘氏诞生了子嗣。除了蔡琰立功最大,有了刘毅之后又有一胎,其他人都每人一子,十分齐整。
仗打完了,能在家里陪伴家人,享受难得的空暇,是刘范最大的心愿。但安息人并不想让刘范如愿。
玉门关直通姑臧城的官道上,一骑绝尘。官道上的商队远远地就听见了马蹄清脆声,眺望到那一面绣着飞鱼图案的旗帜。飞鱼,已经和锦衣卫一样成为了凉国人所熟知的图案。知道这是锦衣卫,官道上的商队纷纷把车队和骆驼赶下官道。那一骑骑着一匹大宛马,飞也似地穿过商队,看也不看,只想着快点把情报送回姑臧城。因为安息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在向西域扑来,西线的局势岌岌可危。
看着锦衣卫快速消逝在视野,官道旁的商人们都不禁犯了嘀咕。一商人说道:“看这样子,估计是西域那边又出事了。”
另一商人也插嘴道:“可不是,这次一定是件大祸事。”
“你怎知是大祸事”
“方才那锦衣卫骑的可是大宛马,这马日行千里,非加急而不可用。若不是出了什么大事,锦衣卫也不会轻易动用。”
一听这话,众商人都有些不安。“我们好不容易等凉公打完仗,这次把货品运到西域去,就是要重走丝绸之路。若西域出了大事,商路再次断绝,岂不是都要无功而返吗”
十军之战持续了四五个月,丝绸之路也因此断绝了四五个月。对于依靠贸易盈利的凉国商人来说,这四五个月是最难熬的。虽然刘范早就颁布了市易法,但商人们还是因此囤积了众多货物,损失不小。所以当朝廷签订了城下之盟后,商人们就立即往西域进发。但如果西域再次开战,丝绸之路定会再次断绝。战争速战速决还好,如果变成了持久战,那商人们势必还要损失众多成本。这是商人们所不想看到的。
一听这话,众商人都有些情绪低落。一商人却满不在乎地说道:“你们担心甚么就算西域果真出了大事,凉公也一定会迅速解决的。有凉公在,我等还用怕甚么”
“说得对!这世上就没有凉公打不赢的仗!”
众商人又都平复下来,继续往西域前进。
……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驰,报信的锦衣卫终于闯进了姑臧城。而此时,凉公刘范正轻轻地摇晃着二女儿的摇摇床。二女儿是刘珞,马云禄所生,在轻轻地摇晃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看见粉嫩嫩的女儿终于睡着了,刘范如释重负地呼出口气。这时,马云禄进了房来,手里还拿着一件干净衣裳。一听见马云禄的脚步声,刘范就赶紧扭头,把食指放在嘴上,示意马云禄小点声。看见堂堂一国之主,大军的统帅,此刻正半跪在摇摇床旁,手里还攥着拨浪鼓,背后的衣服润湿了一大片,马云禄就忍不住扑哧一笑。
刘范小声地说道:“笑啥”
马云禄笑道:“妾身笑夫君身为三军主帅,从来都是被虏血沾湿,却不想被珞儿也尿了一身。若是让那些将军们知道,还不知他们在背后如何笑话夫君呢。”
感受着后背的温暖,刘范笑道:“笑话就笑话吧,这可是孤的小公主尿的,孤高兴还来不及呢。”
马云禄笑着帮刘范脱下衣服,说道:“寻常人家,都是生了男孩才高兴,生了女孩就只说是又生了个赔钱货。夫君倒好,毅儿、靖儿不爱,倒是偏爱璎儿、珞儿。”
 
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
还没进入议事堂,刘范就先在侧门看见了阴沉着脸的刘诞,和一旁站立的一个锦衣卫小校。预感到大事不好,刘范就有些不安,也有些感到匪夷所思,十军之战以西凉军获得全胜而结束,这时候会有谁敢来找他的不痛快呢
一边跨过议事堂高高的门槛,刘范一边询问道:“休文,怎么了”
背后忽然传来富有磁性的熟悉的声音,刘诞立即转身行礼,迫不及待地说道:“参见兄长!兄长,西域,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刘范让刘诞的语气给吊住了胃口。
刘诞说道:“潜伏在安息国的探子传信回来,称自从贵山之战后,安息王打探到我军寡少的情报,便有意进犯我凉国。安息王集结各部及各地兵马于百牢门,得步骑四十万兵马,其中包括步兵五万,重骑三十五万,另外有数十万人随军,为安息大军运粮驱羊,运载辎重。安息之众正在向我凉国西境扑来,十日之前自百牢门发兵,三日之前已过尼萨城,沿途旌旗蔽日,大军连天接日,络绎不绝,声势浩大!”
刘范一听,脑子嗡地一下,不禁有些吃惊。安息会贪图乌许斯河以东之地,出兵入侵之事,刘范不是没有预料到。但刘范没想到安息来的如此之快,也没想到安息竟然会为了这片土地出动其近半的兵马。要知道,就算贵霜在贵山之战中损失惨重,但还有罗马在安息西境虎视眈眈。而安息的大举进犯,明显表明安息所图甚大,目的恐怕不只是要抢夺乌许斯河以东之地。刘范甚至往最坏的结果去想,认为安息的目的是要灭亡凉国。
刘范还是平静下来,沉着地说道:“罗马和贵霜对此有何反应”
“探子回报,称贵霜多地兵马有大举集结并北调之势,已有不下数万人正在翻越葱岭。至于罗马……”刘诞噎住了声。
刘范很快就明白刘诞为何窘迫。罗马距离凉国数万里之遥,锦衣卫想在那里扎根,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罗马的情报一片空白,并没有难倒刘范。刘范依稀记得,现在这个时候,罗马正处在二贤王之一的儿子康茂德的统治之下。康茂德生性残暴,又怠于执政,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昏君。他先后处死了几任侍卫长,其中还包括忠心赤胆又很有能力的佩伦尼斯。此外,他与元老院的关系也不好,原因除了他的懒政外,还在于他在平定其姐姐的谋反时,先流放、后处死了几个与其姐姐同谋的元老院议员。最终,他被情妇联合侍卫长杀死。在他的统治下,人心惶惶的罗马的国力渐趋衰微,根本无法在亚美尼亚、叙利亚等地威胁到安息。而且在历史上,也从未发动过对安息的战争。
这样,刘范就想通了。现在的罗马不是安息的对手,除非等塞维鲁夺权之后;而贵霜又集结重兵,有北上之势。安息出兵的同时,贵霜展现出北上收复大夏之地的姿势。如此的巧合,实在难得。刘范猜测,定是安息勾结了贵霜,两国相约一同进攻凉国。
刘范沉思着,这样一来,凉国的处境即将更加危险,他要面对的是贵霜和安息两个强国百万雄师的威胁。刘范深知,这一仗是对他极其不利的,因为凉国刚刚经历过十军之战,国力疲弱,人心思定,不具备打一场恶战的条件。
&n
第六百零四章 议将亲征
刘诞又瞟一眼刘范,发现刘范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阴霾尽散。国力处于鼎盛的安息,疆域辽阔,人口繁多,兵马雄厚,钱粮充足;再加上一个占据大半个印度河流域、人口也不下几千万的贵霜,两国绑在一块,就是足足二十个凉国。一个人,能打败二十个人吗抛开国力不说,安息四十万大军,多为马军,在与罗马对两河流域的争夺战中久经沙场,非浪得虚名;贵霜虽然还不知道会出兵多少,但为了夺回大夏之地和被俘的王子昆苏耶伽,至少出动的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
这两者相加,就是保底六十万大军。而西凉军却只有七万人,军力的对比,甚至比国力的对比更为悬殊。而且,安息素来野心勃勃,贵霜也是雪耻心切,两国对于凉国可谓是志在必得。可以说,凉国现在处于的境地,并不比十军之战轻松多少。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凉国的险境的话,只能是危若累卵。而面对如此危情,刘范却在须臾之间镇定自若,不由得让刘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很快,贾诩、郭嘉、典韦、魏延、马超、马岱、黄忠、张辽、阎行、文聘等人,以及州牧府和刺史府的官僚们云集议事堂。刘范将安息和贵霜即将东侵之事告知众人。
听罢,众人都是一惊。要是乌孙之流,众人当然是不屑一顾;但是安息和贵霜,天下四大强国之二,就足以让贾诩、郭嘉、荀攸三位大军师胆寒了。三人都作沉思状,正在苦思对策;但众将可就没有那么淡定了,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锦马超依然是第一个站出来请战的,冲刘范一抱拳,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安息贼子虽四十万众,但在末将眼里不过冢中枯骨尔!只要主公给末将五万大军,末将须臾之间就能破军斩旗,把安息贼子杀个精光!”
黄忠也不甘落后于马超一个小辈,说道:“主公,马孟起将军虽勇气可嘉,不过他还是太年轻,若为主将,恐难以服众。末将不才,敢为主将,定会为主公击退安息大军!”
黄忠的话很快就激怒了马超,马超怒道:“哼!黄将军此话何意我马孟起虽然年轻,但也是出身将门,自幼习武,而且我独领重骑,如何不能服众”
黄忠刚想反唇相讥,身后的阎行却一把推开挡在他前面的两人,挤到跟前来,说道:“主公别听他们的,以末将之见,黄将军和马将军两人都不如末将更适合为大军主将。要是主公派末将负责增援田祭酒,末将准能一举击破安息军,让那安息贼子有来无回!”
闻言,黄忠和马超都回头瞪了一眼阎行,阎行丝毫不在意。三人还没分出胜负,张辽也跳了出来,说道:“主公,还是末将更好!”
接着,几乎所有的大将都站了出来,七嘴八舌地请战。众将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汉,声若洪钟,十几个大汉在议事堂你一句我一句地吵闹,几乎都要把议事堂给掀翻了。刘范看在眼里,却也不阻止。相反,刘范对此反而很高兴。众将为了争夺主将之位,不惜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互相推搡,这才表明众将不惧强敌,勇于争先,有大将之风。
但刘范早就对主将有了主意。众将还在猛烈地争吵,却都在耳旁听到不轻不重却充满威严的一声:“放肆!”
众将一哆嗦,纷纷俯首。刘范说道:“议事堂是你们争吵之地吗”
众将皆道:“末将知错了。”
刘范说道:“你们不必再争这主将之位了。”
众文武一迟疑,又听见刘范的话在耳旁再次响起:“因为孤将亲征安息贵霜!”
贾诩一皱眉,说道:“西域千里,
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众议
之所以刘范如此说,倒还真是真心实意。因为刘范清楚,他的儿子们还都在襁褓之中。在治世,婴幼皇帝都很容易被辅臣架空为傀儡,就比如如东汉桓帝;就别说在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个乱世了。若凉国群臣辅佐刘范的儿子继位,在群雄逐鹿的乱世里,主少国疑的凉国很容易分崩离析。所以,假如刘范真的不在了,刘范只能选择兄终弟及。而在刘范的兄弟中,刘瑁平平,刘璋就更不用说,所以只有刘诞适合承继大位。刘诞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能力卓著;再者,刘诞也认可刘范的各种革新,如若为凉国之主,会继续推行新政,继承刘范的志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