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第五百九十五章 访见荀攸
    见过曹操和皇甫嵩最后一面,把俘虏和降兵交割给朝廷,刘范也没有再在潼关下停留的道理,命令大军在潼关下休息一夜,第二日继续向西行军,返回凉地。

    虽然离开了潼关,远离了曹操,但曹操留给刘范的建议,仍然盘旋在刘范的脑海里。曹操力劝刘范早日接见荀攸,纳为己用。曹操这么做,也是知道荀攸心不在他,而且荀攸还特意被刘范在条约中提出,他就知道刘范肯定认识到了荀攸的价值。所以曹操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刘范思忖再三,本来想召荀攸来见,但又考虑到名士一般都是架子高,如此待遇,恐怕会伤其人心。再说,刘备尚且能三顾茅庐,刘范自问自己,礼贤下士还是能做的。于是,刘范决定自己动身,带着中护军典韦去见荀攸。

    一被朝廷出卖给凉国,荀攸就被安置在西凉军的大营里,住在和战士一样的营帐中。虽不够奢华,但也够宽敞。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刘范就晾着荀攸,直到回军直华阴。有时,刘范也曾过问荀攸的动静,但传回的话都是平常而已,没什么差别。

    要是换做是别人,被点名索要,又被冷遇,其心境早已有变。但荀攸却一直平常,这让刘范对这个原来历史轨迹上的曹操的谋主颇为好奇,毕竟是帮助曹操驱吕布、破袁绍的大谋士。

    一走近荀攸的营帐,刘范就隐隐约约地听见营帐中似有读声。典韦先上前一步,把营帐门帘的一角高高撩起。刘范便走入其中。第一眼,刘范就与一双清亮的眼瞳撞了个正着,略微有些吃惊。再一看,刘范见在营帐正中有一矮桌,只见一身穿灰色衣裙、又披着白色大氅的中年文人正依靠在矮桌旁。为什么刘范以为这是个文人这还是因为那人眉宇间凝结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身上又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卷气,包括其五官都是极为温润如玉。此人毫无疑问正是荀攸。荀攸正靠在矮桌旁,一手紧握着一卷竹简,另一手则摊向矮桌旁的炭炉取暖。营帐内微有热流在流动。

    刘范微微一愣,心道,原来谋主就长这个样子。正在刘范愣神之时,荀攸也在极快地扫视了一下他,果然如世人传言的英挺俊秀,看得荀攸都有些讶异了;却没有世人传说中那样凶狠跋扈,身上虽有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气场,但在其如刀削成的精致的五官、棱角分明的脸上却看不出凶气。

    环顾营帐内中一番,刘范继续抬脚向里走去。荀攸也连忙脱掉大氅,站起身来,躬身走到刘范面前,抱拳拱手,双手退自心口处,又直直地推向前,给刘范行了一礼,口中说道:“罪人荀攸,参见凉公!”?罪人刘范瞬间就懂了,他就是喜欢聪明人。刘范随意地一摆手,说道:“先生免礼。”边说着,边绕过荀攸的身侧,走到矮桌旁,轻轻地低下腰,坐在了方才荀攸坐着的地方。典韦也快步走到刘范身后,撇着大嘴,抱着双手。荀攸也转身面对刘范,站在矮桌前。刘范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荀攸的竹简吸引了过去,拿起竹简粗略一看,原来是大儒郑玄所注的儒家经典,《毛诗》。再翻看其他竹简,刘范发现都是些郑玄注的,如《论语》《周易》等,都是时下最为权威的儒家学术成果。

    刘范说道:“先生好生雅兴啊。”

    荀攸微笑道:“冬日寒苦,在下体弱,不爱出营,恐受寒伤。只有在营中拥炉看,虽清苦寂寥一些,但耳听得营外下雪声,又有火炉暖冬,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n



第五百九十六章 试探而已
    说完,知道内情的典韦首先就冷哼一声,狠狠地瞪了荀攸一眼,双手的指节啪啪作响。刘范连忙不露痕迹地拍了拍典韦。

    荀攸却没被吓到,坦然自若地说道:“嗯,那可能是一方面,凉公知道郑夫子之才气,恐怕要挟之,会引来其反感,不会听命于公,这样反而是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呢”刘范偏着头,问道。

    荀攸说道:“另一方面那就是在下造次,在十军会攻上多有帮助曹操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曹孟德果然没有欺瞒孤,先生果然聪颖过人,聪明绝顶。”

    荀攸但笑不语。刘范说道:“先生为何要帮助曹操献策难道先生不怕孤吗”

    荀攸说道:“在下当然不怕。”

    刘范说道:“为何不怕”?荀攸说道:“凉公虽然从朝廷里索取在下,但并未将在下如张让、赵忠那样,急行诛杀。而是置于军营中。若是凉公果然动了诛杀在下的念头,那凉公早在洛阳城下时就可以动手了。但在下却仍能生活在军营中如此之久。可见,凉公并不想杀在下。”

    刘范点点头,说道:“那倒是孤的错漏了,让先生在军中生活如此之久。先生以为,孤会让先生活着吗先生可是与曹操同道,策动整个朝廷,甚至是大半个天下,与孤为敌啊。这大半个天下,都对孤恨之入骨,都想从孤的身上撕下几块肉吃,以泄心头之恨。若不是孤的军士、孤的臣民团结一心,共抗强敌,孤早就死了。先生说,孤难道不会恨先生,想要杀先生而后快吗”

    荀攸微微一笑,说道:“凉公当然恨在下,险些让凉公陷入险境。但凉公更应该痛恨的是曹操。曹操画出十军会攻,这堪称古今中外天下第一的奇谋;也是他,一心要置凉公于死地,杀之而后快;也是他,来求助于在下,让在下帮助他向朝廷献策。对于凉公来说,没有比曹操更为痛恨之人了。但对于如此人物,凉公都能放过他一命,看来凉公多半也不会刁难在下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这倒也对。那先生认为,既然孤不杀先生,那索来先生,作何用途呢”

    荀攸说道:“在下斗胆猜想,想必是凉公要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任用在下了。”说到这,荀攸又是微微一笑。

    刘范亦笑,但又说道:“孤要先生来干什么或者说,先生以为自己足入孤的眼吗”

    荀攸说道:“在下不敢妄自猜测凉公的意思。”

    刘范说道:“这倒是奇怪了。先生既然帮助曹操了,那肯定是要坚决反对孤。为何先生又改变主意了”

    荀攸说道:“在下确实帮助过曹操,但在下却从未想要反对凉公。相反,在下其实心慕凉公已久。”

    刘范皱着眉,说道:“何以见得”

    荀攸说道:“凉公以为,在下帮助曹操,是要灭了凉公吗不不不,这只是在下对凉公的一次考验而已。”

    “考验”刘范陷入了沉思。

    而典韦则是怒指荀攸,骂道:“哼!姓荀的,你以为你是谁就凭你,也敢考验我家主公”

    荀攸说道:“将军稍安勿躁,且待在下仔细说来如何”

    “哼!好,某就听听,你这阶下之囚,有何好说”典韦气呼呼的。

    荀攸说道:“在下确实是心慕凉公,早已想投靠凉公,辅佐凉公成就大业。这一点凉公可以放心。而在下之所以要反其道而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认
    刘范又说道:“为何”

    荀攸说道:“原因很简单。曹操的十军虽然远远多于凉公的西凉军,还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凉地。但十军互不统属,各在一地,其心不齐,其志不坚。打顺风仗,十军当然能赢;但一旦攻坚,时间一长,十军的凝聚力就慢慢瓦解。而反观西凉军,团结一致,心向一处,又是背水一战,不赢则败,所以西凉军之军心坚定。”

    “再者,十军的统帅,大多数都是些庸碌无为之辈,除了曹操以为,就连皇甫嵩也都是如此。有如此的统帅,十军必定是一支弱旅,战则必败。而反观西凉军,其将领包括凉公在内,大多都历经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智计百出,统率杰出,人人堪称当时名将。而且,西凉军中还有贾诩和田丰此二人在,后又有郭奉孝涌现。此三人者,俱为算无遗策的谋士。有这些人在凉公身旁辅佐,为凉公出谋划策,统兵作战,凉公不胜也难。”

    “再者,十军人众虽多,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精锐兵力,其余都是临时拼凑而来,根本不具备任何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只会一击即溃,一泻千里,尤其是面对西凉军如此劲旅。西凉军久经沙场,训练刻苦,选拔严格,军纪严明,自然不是十军能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必败无疑。”

    “这三者都是为何凉公胜而曹操败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天下大势所趋。凉公在凉州实行的新政,无论是灭世家,还是重工商,还是耕者有其田,无不惊世骇俗。虽然这些新政会导致现在天下的秩序陷入大乱,但在在下看来,这些新政同时也会改变天下的秩序,创造出另一种更为先进的秩序。有如此秩序,天下方能变得更加完美,天下才更能接近先贤所说的大同。也就是说,凉公将要成就的大业,不会仅仅局限于天下太平、天下一统,而是再建立一套完整的秩序,创造一个新的天下。所以,凡是为新政所影响的人,也就是凉国人,都深知新政以及新政可能会改造的秩序的优处,故而都鼎力支持凉公。有这些人的支持,凉公不败的胜局已然定下。所以,在下才会认为,公必胜,而操必败。”

    荀攸说着,刘范整个人都呆住了。没想到,荀攸,这个素未谋面的人,却是最为了解他的人。刘范一直以为,自己穿越到这个有些陌生的朝代的追求,是使天下太平、天下一统。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新政,其实正在悄然又剧烈地改变这个时代的社会秩序。原本掌握天下命脉的世家,被刘范打压到最底层,这意味着东汉开国以来的精英政治正被他逐步瓦解打破;工商业在凉州的繁荣,也证明了士农工商的传统秩序,也渐被打破,开始有百业平等的趋势。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都曾经使天下太平、天下一统,而真正能深刻改变整个天下的秩序的人,却没几个,这类英雄,大约也只有国父和太祖了。而刘范以前还不知道自己所施行的新政有如此效果。最初实行新政的缘故,不过是想繁荣经济,让他有更充足的实力去一统天下罢了。而经荀攸如此一说,刘范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有比一统江山更为崇高的使命要去践行,有更伟大的功业要去获取。从这一刻起,刘范知道了他的使命何在。

    等到荀攸说完,刘范抚掌大笑,站起身来,说道:“没想



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认大势
    说完这番表决心的话后,荀攸就后悔了。因为他见刘范听完他这番话,脸上的表情不是放下心来的点点头,而是疑惑不解地蹙眉,双眼狐疑地打转。这就说明,刘范真的只是单纯地询问他的家世,不是想逼着他表决心,让他以后不要再和世家扯上关系。

    荀攸沉默了,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刘范略一琢磨,就猜透了荀攸为何说这番话的心思。刘范笑道:“公达何须如此紧张孤像是会怀疑公达的忠诚的人吗”

    荀攸尴尬地给刘范再一见礼,说道:“是属下无端猜度,请主公责罚。”

    刘范摇摇头,说道:“责罚什么的,就不必了。孤要问你的是,你家中是否有位名为荀彧、与你年纪相仿的族叔”

    荀攸一听,明白了,说道:“确有其人,主公是不是又动了招揽属下这叔叔的念头”

    荀彧是何许人也那可是原来历史轨迹上的曹操帐下第一大谋士!其在曹操帐下的地位和其对曹操的贡献,就算是郭嘉、荀攸、贾诩、程昱,也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荀彧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不会那么容易地在四面楚歌的中原站住脚跟,还一统中国北方。如此厉害的谋士,刘范对此如何能不垂涎三尺呢现在正好荀攸成为他的人,若让荀攸去劝说荀彧来归附的话,成功的几率比较大,也是水到渠成。一家叔侄都归附于他,传到后世,也是一段佳话。

    刘范说道:“不错,正是如此。孤听说,你那个族叔,与你一样,都是智计百出,算无遗策,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顶级谋士。若是孤得了你之后,孤又得了他,孤的大业就越加容易功成,岂不美哉”

    荀攸说道:“那主公大概是要失望了。”?刘范说道:“为何如此说”

    荀攸说道:“主公,根据属于对我这族叔的了解,其人最为愚忠汉家朝廷,最为愚忠大汉正统。而主公却两次与朝廷大战,尤其是最后这一次,把朝廷的脸都打没了。属下猜想,属下这族叔定然是对主公恨之入骨,恨入骨髓。在他的眼里,可能主公就是昔日的吴王;这次主公发起的清君侧,也是又一次七国之乱。所以,他宁死也不会为主公所用的。”

    刘范有些失望。但荀彧愚忠的毛病,他也不是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荀彧之所以归附曹操,也正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大汉的忠臣;也是他,劝服了曹操去迎奉天子;也是他,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有废汉自立的迹象,所以被曹操用一个空盒子逼迫自杀。

    荀攸说道:“再有,他是世家出身,不同于属下的观念,认为世家掌控天下才是正理。所以他也极为反对主公对世家的态度。”

    刘范思忖道:“这么说来,荀彧不能为我所用了”

    荀攸有些忐忑,说道:“正是。”

    之后,刘范就托着下巴,又思忖一番。荀攸有些松动,说道:“主公可是想要除掉他”

    刘范说道:“公达何出此言”

    荀攸说道:“因为他对主公非但不是一助力,反而是一阻碍。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其计谋,犹在属下之上,胜在下五倍有余。假使他日后与主公



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问策论
    刘范听完,抚掌大笑,说道:“有此高论,荀公达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奇才!”

    荀攸说道:“主公过奖了。另外,属下还要说的是,在返回凉州后,主公宜应扩充西凉军,最好是能将西凉军从二十五六万扩充至四十万之数。”

    刘范说道:“这是为何呢”

    荀攸说道:“西凉军虽乃天下第一强军,但其实不然。西凉军人天下唯一的常备军,如昔日的魏武卒一样。假如天下其他军队都不是常备军,那主公只拥二十五六万的西凉军,自然够用。但十军会攻之中西凉军骁勇善战的表现,定然会促使其他军队改革,编练为常备军。一旦那些敌对势力拥有常备军,那么西凉军的优势就会被削弱大半。这时,一支二十五六万的西凉军,已经不足以守护凉国,也不足以主公征讨四方。再者,西凉军过少,就不足以震慑凉国四周的强敌,使他们轻易来犯,扰乱凉国安宁。只有数量众多的西凉军,才能把敌人吓退,让他们不敢来打扰主公对西域的开发。”

    刘范点点头,说道:“说得对,孤也早就认为西凉军太少,正有此意。待到回到凉国,孤就立即开始扩充大军。到时,公达身为长史,可要多加费心了。”

    荀攸说道:“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一旁听着的典韦乐了,说道:“既然这样,主公,那俺的虎卫军要扩充到多少一万人还是两万人”

    刘范没好气地说道:“至多五千人,给你再加两千。”?典韦不乐意了,说道:“主公,这可不公平啊!你每次行军打仗,分配给诸将的兵力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只有俺恶来,天天带着那三千个丘八。平日里见的多了,俺都能一个个地叫出名来了。不如主公再给俺一万人,俺一定能把这些新兵蛋子训练成比陷阵营还厉害的大军”

    刘范无语。荀攸笑呵呵地说道:“这位恐怕就是主公的中护军,负责统领虎卫军的典韦典将军吧”

    典韦以为荀攸这是要帮他说好话了,很配合地说道:“正是正是!”

    荀攸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古来护卫主帅的亲兵,一律不能超过主战部队。若是太多人都用来护卫主帅,那在前线征战的主战部队相对来说就少了,不利于决胜疆场。将军久在军中,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如此的道理吧”

    典韦似懂非懂地挠挠头,说道:“知道。”

    荀攸说道:“所以,为了保证主战部队的人数优势,亲兵不得过于众多。但护卫主帅也是一大要事。若是朱帅为敌所杀,则战必败。所以,亲兵既要护卫主帅,又不能人数众多,那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呢”

    刘范懂了,会心一笑。典韦是个大老粗,说道:“那不知道,真不知道。”

    荀攸说道:“这就要求亲兵必须是一支精兵。精兵人少,而战斗力强,故而能护卫主帅,又不会妨碍主战部队。所以,虎卫军不可能扩充得太多,至少不能过万。这么一说,将军可明白了吗”

    又挠了挠头,典韦放下了挠头的手,他有些失望,说道:“明白了。”

    荀攸说道:“其实将军也不必气馁。其他将军奋勇杀敌,固然值得艳羡。但将军将虎卫军训练好,在纷乱的战场上保护好主帅的安危,使
1...117118119120121...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