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郭嘉笑道:“秦国与晋国都是周王之臣,用‘秦晋之好’来形容双方关系,倒也贴切,可见足下真乃蜀中名士。不过,我军都已经打下阳平关了,而刺史大人也无意停下征伐,恐怕再用秦晋之好,就不太妥当了吧”

    王累说道:“足下谬矣!谁者敢言吾主无意停下征伐在下此来,就是代表吾主,与凉公化干戈为玉帛,以结秦晋之好。”

    郭嘉听罢,这才再次走回来坐下,王累也坐下。郭嘉说道:“那看来刺史大人是打算向吾主求和了”

    王累摇摇头,强调说道:“不不不,谈和,谈和。”

    郭嘉说道:“嘉作为军师而非使者,只想要求和,不想要谈和。若足下是为谈和而来,现在就可以回去,容我军速速到白水关下搦战。”

    王累无奈地说道:“是求和。”

    郭嘉笑道:“这就对了嘛!那既然这样,益州有什么条件吗”

    王累说道:“益州认为,凉公应该退兵还于凉州,把汉中郡还给益州。而且,西凉军对我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上天有好生之德,凉公应该对益州进行赔偿,益州也好再用这笔钱来抚恤伤亡的益州军将士。这样,益州与西凉之间方能结秦晋之好。”

    听完,郭嘉冷冷地说道:“话说完了吗”

    王累说道:“完了。”

    郭嘉一边起身走开,一边说道:“那好,嘉无暇奉陪,还请足下自便。”说着,大步流星地走了。

    王累十分吃惊。本来他没来之前,益州的官僚们研究拟定好了对西凉妥协的一系列的条约,点出了那些出卖给西凉的利益。但王累仍然想要试探一下郭嘉的态度,所以才乱说一通。于是王累连忙喊道:“足下留步!”

    但这次郭嘉却没有停下脚步。郭嘉意识到,益州人对于他们所处的险境,还是没有多大的认识,只有动真格的才能把他们逼到墙角里,逼上谈判桌。

    &nbs




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条约
    被西凉军将士几次三番的刁难与捉弄之后,满心怨气的王累终于见到了郭嘉。再见到郭嘉,王累是在其营帐中。一进营帐,王累第一眼就瞧见郭嘉正被一群将军、校尉包围簇拥着在一个巨大的沙盘旁边,郭嘉还在侃侃而谈,嘴里不断说着攻打白水关的要略,以及他关于拿下白水关之后的下一步打算。王累有些吃惊。再看郭嘉手里还拿着一支小棒,不断地点出白水关、葭萌关、梓潼、剑阁、巴郡、蜀郡、犍为郡等这些益州的要地。王累更为震惊,没想到西凉军的野心如此巨大,竟然目标是把整个益州一通吞下!要知道益州可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州,方圆一千里!

    看到王累那掩盖不住的吃惊表情,郭嘉与众位将官就会心一笑。郭嘉先是命众将退下。待众将离开之后,郭嘉和王累客套一番后,进入主题。郭嘉说道:“足下还来做什么我西凉儿郎早就对白水关志在必得了!还是请足下回去,劝劝严颜将军,劝他不要再负隅顽抗,以免伤了西凉与益州之间的和气。”

    王累说道:“在下此来,还是想要与凉公议和的。”

    郭嘉说道:“议和事到如今,足下还想议和早知有今日如此狼狈,那足下为何不早点提出来非要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时才来补救但此事是那么好补救的吗”

    王累憋屈不已,说道:“那西凉以为,益州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停止征伐”

    郭嘉冷冷地说道:“抱歉,我军无意停止征伐。西凉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断然没有停下的道理。足下请回吧,嘉派人送你。”说着,郭嘉摆手,做出送客的姿态。

    王累一动不动,红着脸说道:“无论多么严苛的条件,只要西凉提出来,益州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还请足下开口。”

    郭嘉来了兴致,说道:“哦果真如此吗”

    王累颔首,让他这么一个硬气的人如此让步,还不如杀了他。

    郭嘉说道:“本来嘉无意议和,不然这样会触怒吾主,伤了君臣情分。不过看在足下如此委曲求全的份上,嘉也只好与足下再行商议。”

    王累抬起手,微微给郭嘉拱了拱手。

    郭嘉说道:“这样,嘉大致想了一下,益州应当付出这些代价,才能换取双方的和平。”

    王累的心没来由咯噔一下,说道:“在下洗耳恭听。”

    郭嘉说道:“第一条,汉中郡地域宽阔,有汉水流经,土地丰沃,又是高祖发家之地,现在已经在我军手中,所以益州应该承认西凉对汉中的统治。同时,吾主也会上朝廷,请求把汉中郡并入凉州,归入凉公的公国。”

    王累一听就暴跳如雷,说道:“汉中郡是益州北方的大门,没有汉中,益州也难以独善其身。况且汉中历来是益州所辖,不能割让给西凉!”

    郭嘉说道:“足下好一番谬论!益州只是刺史部,不是州牧部。换言之,贾龙只能监察汉中,根本没有对汉中收税征兵的权力。汉中作为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丰厚利润
    《白水条约》签订之后,被迅速传回了成都城。接到条约后的益州官僚们群情激奋,怒发冲冠。特别是《白水条约》中的赎地费和赔款,让全益州的官僚们都为之咋舌。将赎地费话赔款加起来,就是二十八亿钱、两百三十万石粮食和十六万一千匹丝。益州官僚们对此愤愤不平:就算益州是天府之国,那也不该索要如此之高的赔款。相比之下,朝廷付出了八十亿的军费,那是因为朝廷统治着十几个州。而益州只是一州之地,就要付出如此之多。而且朝廷还不用赔付丝绸,而《白水条约》中对各类的丝织都规定了一个巨大的数额,这明显是西凉人知道巴蜀之地盛产丝绸,所以才特地提出来的。这让益州官僚们都感到自己是被当成冤大头了,除了张松和法正两人外,人人皆是愤愤不平。

    但没办法,仗不能再打下去。于是益州也只好按部就班地准备赔款去了。随着益州签订了《白水条约》,郭嘉并未建议黄忠和文聘率军从汉中郡撤回。因为要保证益州履行条约,所以西凉军必须要等到益州把条约上答应的所有利益都割让完毕,才能撤出汉中。想来益州毕竟是天府之国,没有遭受黄巾之乱,赔付那些赔款,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若能掏空府库,还是能够完成的。而益州也绝不会慢下赔付的步伐,因为汉中还在西凉军的手里。汉中多在西凉军手中一刻,成都城就要警醒一刻。

    在《白水条约》签订的同时,其他参与了十军会攻的势力,也都在接待来自西凉的使者。

    并州,晋阳城内。

    董卓有了李儒的提醒,对于西凉使者的到来没有多大的惊讶,命李儒代表并州,同西凉人谈判。在李儒的努力下,并州和西凉也订立了条约。因在晋阳城中签订,称为《晋阳条约》。《晋阳条约》规定,并州向西凉赔偿五亿军费;并割让上郡南部的五个县,也就是后世榆林一带,被刘范命名为榆林郡,并入凉州,同时也并入他的凉国;并州牧董卓遣使向凉公致歉;并州开放黄河口岸,保持与西凉的互通有无,且不准禁止并州流民向凉州迁徙;凉州释放并州军的俘虏。

    对于董卓来说,五亿钱还不算事,最主要的是,其中有条规定他必须遣使给刘范道歉,很显然这一条是刘范提出的。这是让他最为痛心疾首的。董卓有多恨刘范,就连他都无法估量。更别说让他给刘范道歉了,这不就是摆明了刘范要羞辱他吗但恨归恨,条约还是被执行下去了。

    就在董卓服软之后,下一个服软的是乌桓单于蹋顿。乌桓是这次大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没有之一。在长安大捷中,乌桓人因为被皇甫嵩所算计,成为了官军的替死鬼,吸引了西凉军最多的攻击,所以蹋顿逃回辽西时,身边还活着跟他回来的,只有两百多人,剩下的大多死在了长安城中的混战,和死在回辽西的路上。

    虽然西凉手中没有乌桓的把柄可以拿捏,乌桓距离西凉也很遥远,西凉不会越过千里来追杀乌桓人



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
    《白水条约》、《辽西条约》、《六部条约》、《晋阳条约》和《美稷条约》,连同朝廷对西凉的赔款,让西凉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这笔钱,甚至用来建设三个西域,都是绰绰有余。甚至西凉可以不收税,依靠这几笔战争赔款,也能支撑个三五年。这让刘范乐开了花。最让刘范高兴的甚至还不是巨额的赔款,而是这次战争中获得的粮食,如在眉县的一百多万石军粮、敖仓中的两百万石和《白水条约》带来的两百三十万石,除去回军途中消耗的,省省还能剩下四百多万石军粮。而且,西域还有一百多万石的粮秣。这就意味着,困扰贫瘠的西凉三个州的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有了这四百多万石粮食,刘范可以从容地等待西域二州开发基本完毕。等西域二州以及田丰部西凉军打下来的新疆域开发得差不多,可以产出粮食了,西凉就不会出现军粮缺乏的窘境。这一点,对于刘范争霸天下至关重要。刘范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次大战,都是因军粮短缺而告败的。回想陈仓会战,要不是郭嘉关键时刻谋出奇计,他的失败就是注定的了。

    当然了,这么多粮食不能只留给官府。这次大战,多亏了西凉的百姓,尤其是凉州的百姓,家家在紧要关头都不惜毁家纾难,把家中本就不多的食粮都无私地贡献出来,支援西凉军在陈仓城下的鏖战。凉州本就不产粮,凉州百姓家中的粮食当然也不多。把自己的口粮都从牙缝里抠出来了,想必他们自己早就是饥一顿饱一顿了。再说了,民富才能使国富,这道理刘范自己知道。所以刘范打算在免税五年的基础上,再分出这次赔款中的大部分用来赏赐西凉百姓,尤其是把粮食都分下去,只给西域二州的官府留下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即可。

    捡钱的高兴了,丢钱的可就难受了。就在刘范和西凉军高高兴兴地把一船一船的粮食、一车一车的粮食和丝绸、一群一群的牛羊马驼都运回西凉时,那些在战争中大出血的势力们的心正在滴血。

    朝廷是输的最惨的,所以也是赔款最多的。除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凉公”的爵位以外,朝廷损失了两百万石的军粮和八十多亿钱。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朝廷还失去了众多人才。朝廷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如此的剥削。

    在后汉鼎盛时,这八十亿根本不叫事,因为光镇压羌人的起义,每年就会花掉朝廷一百多亿的钱。但须知今时不同往日,后汉鼎盛时的一百亿钱不值钱,现在的八十亿的购买力可比当时八百亿大多了。朝廷为了付清这笔钱,不仅把朝廷掏空,也让皇室的财富为之一空。没有了这笔钱,汉灵帝刘宏再想扩建西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就算他再怎么提高卖官鬻爵的价格,也不可能再建造西园。所以,刘范索要赔款,还间接地使历史上穷奢极欲的西园消失了。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董卓火烧洛阳,一把火就把用无数金银堆积起来的西园烧的精



第五百八十八章 关下笑谈
    除了这些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势力之外,除开化敌为友的大牂羌部落,就只还有贵霜帝国还没有向西凉妥协服软。但刘范却也不怎么担心。因为贵霜帝国被侵占了大夏之地,而田丰的手里又握着昆苏耶伽这张王牌,正在西凉军中好吃好喝地养着。有这两张王牌在手中,刘范相信贵霜帝国多半还是会妥协的。难办的是贵霜帝国在中亚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贵霜的旁边还有安息,以及开始崛起的波斯。刘范有些担心,这些国家很可能会浑水摸鱼,他们的加入定然把局势弄得更加复杂。

    但这些担心在刘范的心里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他也无心关心那些失败者的心境。因为此刻,他正率领大军得胜回军,穿过了武关,行进在广阔的关中大地上。时在冬季,大雪纷飞,将黄色的大地覆盖住,将青色的天空遮挡住,将整个天地装点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目之所及,唯有灿白。在纷纷大雪之下,骑乘在黑云马背上,远眺一色天地,刘范紧了紧身上的貂皮大氅,感叹这冬天还真是不好受。想到这,刘范回身望了望他身后跟着的大军,从将军到普通士兵,每个人身上都披着一件大氅,大氅之下没有甲胄,都是丝质的厚衣服。整个大军都包裹在厚实的大氅之下,将士们甚至还带着只漏出双眼和鼻孔的面罩,几乎很难看出人的模样,只是将士们和战马不时喷出白雾,看上去都叫人觉得温暖。

    刘范欣慰不已。虽是入冬,但全军将士和他的心情是一样的欣悦。这样的心境,大概也只能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了。得胜的欣悦,让全军将士都感觉一身轻松,即使身上披着厚厚的大氅,将士们也是感觉如飞天般的轻快。大军之后,则是排成长龙的装载战利的辎重车辆。

    这时,有斥候来报,负责押送俘虏的阎行将军已经行军至潼关之下,魏延部也在潼关下等着。而此时刘范也行军至蓝田,便只带着典韦以及虎卫军离开大军,北上前往潼关之下。之所以去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刘范要把俘虏交割给驻守在潼关之上的皇甫嵩,那个手下败将;另一方面则是刘范想见曹操。曹操就像个梦魇一般,一直存在于刘范的心中,挥之不去。

    两天后,刘范抵达了潼关。到时,潼关下已经不再下雪,骄阳当空。刘范回合了魏延和阎行,先是和两员将寒暄一番,然后又命人去通知皇甫嵩派人来交接俘虏。在这次大战中,被西凉军俘虏的,以及向西凉军投降的盟军士兵共计二十三万人。如此之多的俘虏,在潼关下排成一个巨大的方阵。要防范又要控制还要饮食如此之多的人,也是让阎行所部忙得不行,他们早就想快点把这个累赘还给朝廷了。

    很快,皇甫嵩就命人打开了潼关,让这些俘虏进关。二十多万人涌进潼关,让潼关水泄不通。皇甫嵩正在为安置这些人而发愁,却接到消息说,西凉军又送来了一大批的衣物和粮食,说是给这些降兵和俘虏过冬之用。皇甫嵩一怔,他知道刘范又在玩收买人心的把戏,但他却不得不配合着刘范把这场戏演完。毕竟朝廷可不想给这些人准备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就算朝廷想,也是有心无力。留给皇甫嵩唯一的选择就是收下,别无他法。他不想惹怒这些降卒,也不想看着他们冻死。

    在勉强收下这批物资之后,皇甫嵩又听西凉军的使者说,刘



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谈兵机
    皇甫嵩笑道:“这倒是件好事。时人好酒,使巨多粮食都被用来酿酒。到了大旱之时,百姓无粮,又有多人饿死。可见酒水这等物,真乃误国误民。不过,葡萄能用以酿酒吗”

    刘范笑道:“当然可以,只是工艺更加复杂一些罢了。但酿造成了,其风味十分独特。等西域二州开发得差不多了,孤就会在西域划出一些地方,供百姓种植葡萄,建立酿酒厂。到时候,老将军就能尝到葡萄酿成的酒了。”

    刘范早就想在凉国禁止用食粮酿造成酒,但一直考虑到人们嗜酒已久,不好立即禁止。于是就想起了西域二州可是盛产葡萄。若是用葡萄酿酒,不仅好喝,度数比米酒更高一些,也能节省不少粮食。至于更为浪费粮食的蒸馏酒,刘范则是决定坚决禁止。蒸馏酒也就是白酒,度数过多,容易上瘾还容易伤身。

    见刘范憧憬着,皇甫嵩说道:“凉公果然治理有方,处处为民着想。难怪能够在偏僻贫瘠的西凉成事,还能击败如此之多的强敌,连朝廷也不能节制。”

    刘范笑道:“老将军过奖了。孤不过是只想给百姓们办点实事,让他们过上安生日子。只要西凉的百姓们生活改善一些,孤就心满意足。若不是朝廷想把他们的生活方式重新改变成以前那样,孤哪敢与朝廷为敌毕竟,孤再怎么强盛,也只是一介外臣,只是想保一方平安,许一时太平罢了。”

    皇甫嵩点点头,说道:“老夫可算是知道凉公为何能险中取胜了。有这样的决心,朝廷不败也难啊。”

    刘范笑道:“其实这一战,孤赢得也是侥幸。十军会攻,这是何等盛大的威势!十军加起来,超过了两百万之数,有一个南阳郡的人口那么多。孤才有多少兵力不过二十五六万罢了。以一敌十,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取胜,注定惨败的。十军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把西凉的三个州围得水泄不通。而反观孤,孤只能四个方向都要开战。这是何等的劣势幸得上天保佑,孤方能如火中取栗般取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起以往的艰辛和惶恐,刘范便将一爵酒端起,灌进肚子里。热腾腾的酒灌入肠胃,胸胆开张。

    皇甫嵩摇摇头,说道:“老夫可不会如此说。”

    刘范有些惊讶,说道:“老将军有何高见”

    皇甫嵩说道:“老夫观你军排兵布阵,阵法严谨;练兵有方,军法严厉;装备精良,技击超群,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强军了。虽然十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但战斗力还不如西凉军。兵不在多而在精。兵多了,战斗力太弱又有何用”

    刘范说道:“老将军说得好,这也是为何孤所说侥幸之处。西凉军战斗力惊人,百战百胜;十军却不堪一击,一击即溃。老将军与我军交战多月,可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皇甫嵩思考一番,说道:“西凉军强大,自然是因为装备比十军更为精良,骑兵比十军更为众多。再加上西凉军中人才辈出,无论是武将之统兵打仗还是谋士之出谋划策,都堪称一绝。而十军却是庸碌之辈。”

    刘范摇摇头,说道:“固然如老将军所言,有这些因素。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老将军可知道魏武卒吗”
1...115116117118119...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