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刘范一行仍然跋涉在西域向着凉州姑臧城的官道上。像往常一样,在官道上每行进一段路程,就能遇见一大群前来犒军祝捷的百姓。西域百姓们本都是汉朝的流民,即使成了凉国人,在名义上也依然是汉天子的臣民。但刘范能轻易地看出来,岭西之战的大胜加上合理的舆论宣传、再加上几乎对所有人的大赏,已经让西域百姓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自身的身份认同。这时,他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忠之君已非汉天子;所爱之国也已非汉。
而每天刘范的任务都是一边行进,一边停下抚慰百姓。凭借着大宛马日行千里的神速,刘范一行本可以在六七天之内回到姑臧城。但由于时常要接见、抚慰百姓,归期变得有些遥遥无期了。
刘范莫名地有些烦躁。若是情况继续延续下去,西域二州的百姓络绎不绝的话,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他就不能在蔡琰和糜贞为他诞下子嗣之前回到姑臧城,重演之前多次的遗憾。
希尔也十分烦躁,尤其是在知道了刘范之所以赶回去都是因为他又有子嗣即将诞下。希尔也粗略地知道,子嗣在汉人这里就意味着家族之一切。希尔愈加意识到,她一个异邦公主要想在凉国宫廷中立足固宠,非得要有个儿子不可。再说了,她也爱刘范,想同有一个孩子。可刘范的伤势虽说在华佗的医治下越来越好,甚至当行至阳关时已经能信马漫游了,但依然不可欢好。
希尔甚至不厌其烦地去给华佗旁敲侧击,可是华佗却一遍遍地臊红着脸暗示她再等等。希尔是安息人,可不会在这方面有所避讳,何况这是她的当务之急。只是可怜华佗一个鹤发童颜的糟老头子,上了年纪的人却还得一本正经地告诉希尔“时机”还不成熟,其实内心里华佗早已羞极了。
就这样,日子和归程就在这莫名其妙又挥之不去的尴尬和烦躁中一点点地消逝。渐渐的,刘范一行就快要回到姑臧城了。
………………………………………
这回终于接到了准信:凉公的凯旋之师即将在今日回到姑臧城,姑臧城里的人们,不论是官吏还是军士,亦或是百姓,都欢欣鼓舞,雀跃不已。由于凉公的队伍一直盘桓在西域,为接踵而至前来祝捷的西域百姓所滞后,姑臧城里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因为每一天都有锦衣卫流星马回城,言说凉公入城之期。但由于西域百姓太热情,凯旋之师也不得不一拖再拖。
这次凉公的队伍已经行进到了姑臧城西不到百里的地方,所以今日凯旋之师进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官府在刘焉的组织下,早在岭西合约签订时就确定举行一个祝捷大典,以迎接凯旋归来的凉公。
在今日,凉州州牧府早早地就在姑臧城西门外搭建好了各种设施,城门和城墙上挂满了大红横幅;凉国文武官吏们在刘焉的带头下,在姑臧城西门二十里处
第六百九十九章 万众迎接
但刘焉的心思,更多的是为刘范、他的儿子感到骄傲。短短四年间,刘范百战百胜、百炼成钢,灭国数十,开疆数千里,在西州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公国。雄伟的凉国让全天下战战兢兢,剽悍的凉军让全天下闻风丧胆。想到这,刘焉的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
再扭头看了看站在他身后的凉国群臣,贾诩、郭嘉、黄忠、魏延等人,都是一时之杰,居然都在他儿子的麾下俯首听命。刘焉又看向前来祝捷的数十万凉国百姓,人群乌泱乌泱的,一眼望不到头,让他更是心情大好。
刘焉清楚,姑臧城本是匈奴人建立的一个小城邑。匈奴人的建筑水平,可想而知姑臧城的规模了。即便汉夺得了河西四郡、大建姑臧城后,姑臧城也还是个中等城池,根本不可能像长安洛阳能容纳数十万人。所以,刘焉很是清楚,这数十万百姓定然是从凉国各个地方赶来,专程来庆贺刘范凯旋归来的。
刘焉也是做过一方刺史的人,深知得城池易,得人心难的道理。而今,刘范对百姓们轻徭薄赋、施行仁政,把凉国人心一把攥在手中。只要有凉国人的支持,凉国文武精英们的辅佐,刘焉相信,刘范定鼎天下、即位九五已然是易如反掌。
刘焉,东汉末年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老狐狸,是他最早嗅出了汉室将倾的意味。所以刘焉早就暗怀篡位僭越的心思。可现在,一切都和原本历史轨迹不同了。有了刘范在西州的崛起,刘焉已经不必再如历史上那样,费心费力躲进益州。刘焉只需坐等刘范挥军东进,灭了朝廷。那么刘范必定会先立他为皇帝。再不济,刘范也一定会学汉高祖,尊奉他为太上皇。无论是皇帝还是太上皇,刘焉都一样地憧憬着。想想他有朝一日,能接受天下臣民的叩拜、奄有四海,刘焉苍老的面庞上就浮现出两团红云。
只不过,听说刘范在这次岭西之战中,在安息境内中了安息皇帝的阴谋,差点被毒箭射死,让刘焉颇为恐惧。刘范病危的消息传回凉国后,举国愤怒。但刘焉后来又静下了心来。刘范这一次患难,让刘焉想起了三年前的幽州之战。在洛城之战中,刘范佯装中箭身亡,骗过了鲜卑人和朝廷,也骗过了他。当时刘焉绝望得已经为刘范居丧了,但他后来才知道这只是虚惊一场。
果然没过几天,又传回消息说安息的公主救活了刘范。刘焉还得知,这个公主早已是刘范的女人之一了。这让刘焉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虽是他的儿媳,但左右也是个敌国的公主。谁知道他这突然冒出来的儿媳,是打着什么主意呢但后来刘焉转念一想,还是放下心了。毕竟若是这个敌国的公主真是来者不善,也不会冒着那么大的风险,闯进城中求得解药。
刘焉正遐想着,突然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了一股沙尘,沉重的马蹄踏在草原上的声音渐渐响起。等待的人群终于都兴奋起来。姑臧城下的人山人海,就如烧热的水,渐渐地变得沸腾起来。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眼巴巴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当一支黑色大纛挺立在地平线上时,兴奋的人群立时爆出阵阵呐喊。
 
第七百章 入城仪式
刘范笑道:“儿不过西游而归,怎敢劳父亲亲迎”
刘焉拍了拍刘范坚实的肩膀,微笑道:“我儿神勇,我当亲迎。”
刘范颔首。刘焉说道:“范儿新得一妇是安息公主”
刘范笑道:“是。”
刘焉说道:“既然如此,便是我刘家媳妇。何不引来一观”
听此言,刘范暗暗有些放松了。刘焉到底还是同他设想的那样,果真还是默许了这场姻缘。刘焉既已答应,那看来母亲黄氏那边大抵也不会反对了。这让刘范颇受鼓舞。于是刘范应声喏,连忙唤侍女将希尔扶下毡车。下了毡车,希尔却拿开了侍女扶着她的手,独自一人走向刘焉和刘范。刘焉背手而立,双目注视着她,脸上的神情古井无波,说不出是对她的赞赏还是嫌恶,让希尔更加紧张了,渐渐地双脚仿佛越来越重,难以挪动。但好在刘范转过身来,一直向她投射来鼓励的目光。希尔深呼吸一次,便淡定自若地继续走。倒是刘焉见希尔从十几步外走来,见她姿容姣好,倒是没有多惊讶,毕竟见得多了。刘范则是一边暗暗鼓励希尔,一边不时偷看刘焉的神情,生怕刘焉皱起眉头,他比希尔还紧张不安。
对这一双人的紧张不安,刘焉并没有察觉到。他开始沉思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万一这个安息女子也诞下了子嗣,而刘范又因宠爱此女,将其子立为世子可如何是好刘焉思忖,拥有外邦血统的绝不能成为世子。可万一刘范偏生要立安息公主的子嗣为世子、让他承继大业呢刘焉能拦住吗
在刘焉为此头疼时,希尔已经走到刘焉跟前。前来祝捷的人们也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个安息公主是个绝色佳人,尤其是知道希尔求药一事,对希尔颇为好奇,都伸长了脖子瞅。见希尔果真美艳动人,人群稍有些骚动。希尔没时间理会,毕恭毕敬地给刘焉行礼,笑盈盈地道:“妾希尔,参见父亲大人。”
对于希尔的这一改口,刘焉竟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个慈爱欣慰的微笑来,眼角皱成几道纹。刘焉虚抬了一下希尔,笑道:“为父听闻,你是安息的公主,是沃洛吉斯的女儿”
“回父亲,妾是安息帝国的公主,但现在是刘氏的媳妇。”希尔恭谦地说道。
对希尔这句意味深远的话,刘范不禁暗中给希尔挑个大拇哥。刘焉摆明了那么问就是要试探希尔的立场,而希尔的回话正是刘焉所想要的。刘焉背着一手,一手捏着鬓须,看向希尔的眼神里多了众多赞赏。刘焉道:“你身为堂堂公主,嫁入我刘氏算是埋没了。不过既是我刘氏家人,刘氏自当以家人视之。可无忧矣。”
忐忑的希尔大喜,说道:“谢父亲。妾既嫁来刘家,定会遵循汉地之俗,上孝双亲,中敬夫郎,下礼诸弟。”
听着希尔得体的回话,刘焉对于这个新儿媳的好感不禁倍增,很是满意。刘焉又想了想,说道:“你这般明理得体,我便放心了。只是你的安息名字于凉国多有不便,宜应更改。”
刘范有些不理解刘焉的用意。希尔却一点就通,没思索半刻就俏生生地说道:“妾听闻父亲才学远人,故而妾的名字还要请父亲多费心了。”
刘焉的笑意更浓
第七百零一章 凯旋庆典
祝捷的国人也都在红毯两旁伫足。刘范便领着同他一样志得意满的凯旋将士缓缓步入姑臧城中,希尔也骑上一匹马,跟在刘范身后。凯旋之师踩在红毯上缓缓向姑臧城行去,人们纷纷激动地跟着凯旋之师跑起来,向凯旋之师招手,高喊着赞赏之词。甚至人们还向凯旋之师抛来早已备好的鲜花,一时间包括刘范在内的得胜将士的头上、身上都堆满了鲜花。还有众多的人不惜冲破军士的阻拦,只为了把酒馔果羹等送给将士们。刘范一心只放在频频向人们招手,接受人们的礼赞,故而将士们的手里和马鞍上便很快堆满了犒军之物。刘范展目四望,见人群中很多人手里还都牵着牛羊,一看就知道是牵来犒军的,便更加志得意满、兴高采烈了。
凯旋之师只有数千人马,而祝捷来的人们却有数十万之多,所以没过几瞬,凯旋将士的身上和坐骑上已经负荷,再也拿不下东西了。那些送上东西的人们各个笑得灿烂,而那些没能送上的人们便是看着被犒军物品压得直不起腰的将士们,一脸的遗憾。
当凯旋之师越来越靠近姑臧城门时,人们终于发现凯旋之师的队伍后是数不清的马车,每驾马车都是四马驱使,每驾马车上都堆满了战利品;在车队之后又是一大群的牛羊马驼。人们爆发出惊呼声,纷纷奔走相告,人群又疯狂地向着押运着战利品的车队跑去。看着这堆积成山的财富和数不胜数的牛羊,人们欣喜不已。显然凉国在岭西之战里是拿到不少好处了。
刘范兴奋极了,迎接着数十万人乃至全凉国人的礼赞和颂扬,他的心跳愈发快,笑容愈加灿烂,他从没有如今时今日快活亢奋过。他甚至能替座下的黑云马感受到红毯的柔软,体会到它四蹄的轻快,就好似他亲自踏在这红毯上又得意又轻快地蹦跶着。
刘范完全沉浸在这胜利的亢奋中,亢奋让刘范一味地向前走着,不时向红毯两旁的人们招手,他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信马走过了姑臧城道,来到了大典举行的城中心。而且走在姑臧城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酒楼民居里,窗户都被推开了,窗户里人头攒动,伸出一双双手,向刘范热切地挥动着。
刘范忽抬头看,一个高九丈九的圆形高台闯入他的视野。那高台共有九层,逐层变小,至顶层最小,故而从远处看是个规整的圆锥体;每层的栏杆旁都有一队军士手持大红色军旗站着,让高台上红旗飘飘,红旗招展。其最顶层也就是第九层,显然就是给刘范留着的。刘范又看,高台周围还都是一片广场,思忖此地足以容纳数万人。
但刘范完全想错了。当他和刘焉、郭嘉、典韦、魏延等凉**政要臣行至高台之下、凯旋之师也都在高台之下整齐列阵时,祝捷的人们纷纷拥向高台之下的广场。本来大约只可容纳数万人的广场,硬生生地被十数万人挤得水泄不通,摩肩接踵。没能步入广场的人们都焦急地在广场之外的各街道上拥挤着。若不是统筹凯旋大典的刘焉早料到这一点,早就安排了军士们拼
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争名
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台下数十万人众,姑臧全城仿佛都被他踩在脚下,天地间好似唯他一人而已,刘范心旌激荡,豪情万丈。刘范向高台下的人群和高台上的人们举起酒樽,原已就坐的人们纷纷从席上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也双手捧起羽觞来。见人们站起,刘范连忙摆摆手,示意人们坐下。
刘范言道:“数十日之前,孤率军出姑臧时,人众相送;又数十日前,孤与西凉子弟大破安息、月支,夺夏、康二州;而今日,孤率军回还,众等又出城相迎。盖高祖、昭宣此等明君,亦未有如此之盛。孤不过弱冠,却越名王而得此殊遇,在此要谢过众等。不仅如此,众等大约都不是凉州土著,多谢众等不弃,从东州千里迁徙而来。来到凉国后,仰赖众等支持,孤方能有今日之盛,凉国方有如今之大。今日幸得凯旋庆典,孤之第一杯酒,当敬众等,也当敬凉国千万黎民百姓!请!”
一声高喊后,刘范率先就一仰脖子,将一爵的酒都倾注肺腑之中。然而人们都有些吃惊。谁会料到,堂堂凉公、一国之主、麾下数十万控弦之士的刘范,居然在庆典上当着数十万人的面,首先向最低贱的百姓敬酒!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太不可思议了,这天底下哪有主人给自家的牛马猪犬敬酒的道理呢故而人们,不论是在高台上的,还是在高台下的,都被惊得手足失措、面面相觑,纷纷不敢喝。姑臧全城都沉默了。
渐渐的,人们开始懂了,于是有酒者举酒对刘范一扬,饮下酒;无酒者则是纷纷给刘范跪下叩拜或躬身长揖。数十万人和一座城乃至于整个凉国,都为刘范一人所倾倒,这才是“倾国倾城”。高台之上的重臣们也都纷纷举袂行礼。
这时,郭嘉却兴奋地立即偏头向旁边的蔡邕说道:“蔡夫子,听闻您在修后汉史,您可千万不可遗漏了此事啊!”
蔡邕兴高采烈地说道:“放心吧奉孝,此事就包在老夫身上,定会要此事名垂青史。”
郭嘉感激地给蔡邕一拜揖,说道:“多谢夫子了。”
蔡邕笑道:“其实不瞒奉孝,老夫的史书已经初成,老夫的贤婿早已编入本纪了。只是这本纪还未曾定名,只要老夫寿数长久,定要等他即位九五后给他写个皇帝本纪,就如《高祖本纪》一般无二。”
一听这话,一向放浪不羁的郭嘉也不禁不淡定了。能写进史书、使后人敬仰,那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可都是无上的荣耀。郭嘉笑嘻嘻地道:“那夫子,我郭嘉郭奉孝也应该写个世家吧”
蔡邕夹了口菜放进嘴里,淡淡地摇头,没有说话。
贾诩却是大喜过望,嬉皮笑脸地说道:“哎呦,夫子未免也太抬爱了!嘉一介浪子,怎敢写进本纪里,与高祖、孝武并列”
蔡邕闻言,居然不顾一向的大儒风范,嘴里还吃着菜也咧嘴大笑,说道:“谁说老夫要给你写个本纪了”
一听,郭嘉笑成花的脸有些僵硬,说道:“既不是本纪,也不是世家,那就是列传了不过列传仅次于本纪和世家,嘉也没意见,嘿嘿。”
蔡邕又摇了摇头,这让郭嘉颇为沮丧:“不是吧,夫子你难不成要把嘉写进书里”
蔡邕笑骂道:“你一向轻佻浮躁,一天没个正形的。若老夫真把你写进世家里,后人还不得笑话老夫!”
郭嘉的眼珠子滴溜一转,想明白了蔡邕的心思,转而又笑道:“那这么说,夫子看来是想给嘉写个世家了!那嘉在此就先谢过夫子了!”
蔡邕悠悠地说道:“谁说的老夫可没说啊!一切都看你小子的表现了。”
郭嘉嘿嘿地笑,说道:“夫子教训的是,嘉一定改。”
却不料其余众人听得了两人的对话,也都争先恐后地问蔡邕。黄忠问道:“夫子,忠也要世家!”黄忠声若洪钟,吓得蔡邕一跳。
&n
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
刘范的话未曾说完。等人们还敬之后,刘范又言:“孤之第二杯酒,当敬凉**士,尤敬殉国烈士。”
人们听闻这一句,再次精神大震,心神一凛。尤其是在场观礼的西凉军士,听得凉公第二杯酒敬的不是旁人,就是他们,不免都肺腑为之一暖。刘范执樽,开言道:“自中平元年孤起兵以来,孤平黄巾、破鲜卑、定西凉、伐三国、退十军、征月支、击安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追思往昔,若无将士们许孤驱驰疆场、奋勇杀敌,孤何来这凉公之尊、何来这偌大的凉国更有数万西凉军将士殒身殉国、马革裹尸,其罪在孤。故而孤这杯酒,敬为孤射杀檀石槐之良将赵子龙——”说着,刘范转向其下的赵云,面容肃毅。所有人的目光也随之从刘范身上,转移到赵云身上。
赵云听刘范的演说听得心潮澎湃、感动不已,毕竟刘范身为人主,居然会对麾下的将士如此礼遇,当着众人之面敬完凉国黎庶,第二杯就敬麾下将士,可见将士们在刘范的心中仅次于百姓,赵云心知这是士卒之福;谁知刘范却话锋一转,提到了他,也让千万双目光集于他一身,让他颇有些猝不及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