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听完刘范的一番慷慨激昂之语,蔡琰女流之辈也深受感染,体温慢慢任。蔡琰笑道:“夫君好志向!可恨妾身一介女流之辈,不能学男儿为夫君征战沙场,出谋划策!”
刘范点了点蔡琰温润的鼻子,轻轻地抚摸着蔡琰微微鼓起的肚子,深情地道:“你现在的任务,是老老实实地坐月子,几个月后,给为夫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这对于我来说,足够了!”
蔡琰听完,像吃了蜜糖似的满足。蔡琰又笑道:“既然夫君的志向远大,
第一百四十二章 拨云见日
蔡琰不再轻轻地摇晃小腿,而是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刘范不断游离的眼瞳,像极了一只紧紧盯着猎物的母狼,势要把眼前还在躲闪的猎物给吞入腹方可罢休。(¥)蔡琰道:“夫君刚才说,你指望他们那些人来拯救天下难道夫君连自己的能力也不信,偏偏去信那些夫君所不了解的人他们真的能如夫君所愿,拯救天下,挽救黎民百姓吗”
刘范的心的答案是“不”,但他没有说出口。蔡琰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蔡琰继续道:“夫君想要的天下兴盛太平,汉室地位稳固,百姓富足安定,不可能依靠别人为你实现!夫君想要的,终究还要自己努力赚来,别人不可能给你这个结果,求人不如求己啊!”
好似黑暗之亮起一盏明灯,刘范本能地更紧地抱住怀里的蔡琰。蔡琰又道:“况且夫君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你还属于所有和你制造了羁绊的人!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夫君消极怠世的!”
“羁绊”刘范听不懂。
蔡琰解释道:“是和夫君建立了感情的人,感情是一种羁绊,夫君,妾身说的对吗你要为他心伤,他也要为你心伤!你和和你制造了羁绊的人,已经合为一体,谁也不能失去谁!你不仅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他们着想啊!公公婆婆、你的军师们,将军们,士兵们,谁会愿意看到夫君停止前进的脚步呢”
刘范道:“之所以我惧怕失败,是因为怕他们也会被我所连累!我知道,你们对我都是真心的,凡事都依我为先,这我都看在眼里!事到如今,我早已离不开你们了!所以,我不能让你们跟着我冒险,我宁愿我自己承担罪责,也不要让你们为我而受伤!”
蔡琰听了,整颗心都融化了。蔡琰轻轻地将头依偎在刘范的肩,像一只蝴蝶,依恋着一朵花。蔡琰微笑道:“夫君为我们好,我们怎会不知但妾身觉得,夫君应该冒这个险!不为我们,也要为天下无辜的人着想!”
刘范看了蔡琰,嘴唇动了动,终究是说不出话来。蔡琰道:“当我们和夫君制造了羁绊,已经知道今生要一步不离地跟在夫君身后了!如今夫君为了我们要退步,那怎么行不是为了实现和夫君一样的理想,又怎会有这么多人在夫君麾下做事他们早知道终有一天要为夫君和理想牺牲,若理想不得实现,心声不得主张,他们又怎会对夫君服服帖帖的夫君不必害怕,成大事者,哪个不是要牺牲的想当年,高祖为了霸业,还曾经让太公和吕后差点被项王给扔进大鼎里给烹了呢!可太公和吕后有埋怨过高祖吗还不是继续辅佐在高祖的身边,最后助高祖夺了这天下如今,公公愿做夫君的太公,妾身不才,也愿做夫君的吕后,夫君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刘范叹了口气,道:“高祖是高祖,我是我!他能放的下太公和吕后,我却放不下父亲和你!我这一生,只会有一个父亲,也只会有唯一一个真正的妻子!要是你们受到伤害,我是得了天下也不会自在!”
蔡琰听到“唯一一个”时,感动得泪水微微润湿了眼眶。蔡琰勉强笑道:“夫君不用怕,只要放开手脚去做!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刘范低着头,道:“你这么说,我更加不敢了!”
蔡琰闻言,有些着急地道:“那妾身要问一句夫君,如果夫君不敢,不会感到遗憾吗”
刘范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道:“当然会遗憾!”
“如果夫君不参与到争霸之,你敢保证汉室能继续延续下去、其他诸侯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吗”
刘范抬起头,想了想,道:“不敢!”
“那夫君对自己一统天下、扫除群雄又敢保证吗”蔡琰慢慢地诱导着刘范,像一个母亲,在远处蹲着伸出双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改革
有了蔡琰的鼓励,刘范的心思一下子活泛起来了,又有了争霸天下的热血沸腾。(#¥)于是第二天,刘范又投入到治理凉州的事务去。脑子高度发热的刘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之前已经进行了的改革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善,于是决定再次进行新一轮改革,将凉州的改革更深化,更细化。经过和田丰、贾诩两人的一番讨论,刘范心里有底了。
四月旬,州牧府向所辖的十六个郡下达一系列政令,揭开了此次改革的序幕。次的改革分为两部分,对凉州的改革,对羌氐两族的改革;而这次的改革则是分为农业、商业和工业三个部分。
在社会生产力欠发达的农耕时代,自然以农业生产最为重要,所以刘范的改革首先对农业进行改革。
农业改革第一条:两年之后,也是凉州不再享受免税政策之后,凉州免除其他苛捐杂税,只征收农民一种税收,即农业税,二十抽一,也是百分之五的税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统治时期时,三位贤明君主定下的税率只有十五抽一,甚至有过二十抽一;而汉灵帝登基称帝之后,定下的税率是十抽一,过分剥削农民,导致越来越多的自耕农为了逃避收税,而自愿沦为世家大族的附庸。因为世家大族能让他们从官府的户籍消失,逃离官府的逼税,而且世家大族收取的租子也税率低一些。
第二条:奖励农业生产。在一村之内,官府将酌量奖励亩产最高的农户,而且游手好闲、不事生产者将被罚服徭役十年之久。此举不仅能提高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能让那些二流子成为徭役大军的生力军,让他们以服从徭役的形式,为凉州做贡献。
第三条:鼓励农民养殖家畜家禽,饲养牛羊“三鸟”者,每饲养一只或一头,官府将酌量补偿农民养殖成本,并帮助农民销售出去,或者官府直接包收购。这其实是刘范想要为以后凉州军考虑,打仗需要体力,增加体力必须大量食用肉食,不仅可以供应凉州军,也可以促进凉州的农产商业化。实行小农经济的古代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实现了农产的商业化,经过了农产商业化浪潮之后,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见农产商业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性。
第四条:实行粮食垄断制度。凉州农民生产的多余的粮食不能卖给世家或者商人,只能卖给官府,每一个郡兴建一座粮仓,农民秋季收获之后,官府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如若敢私下卖给世家和商人,则加税为十抽一,且不能使用官府的耕牛,不得耕种官田。
凉州的土地实在是太少,而且贫瘠得连草都难生长;气候也不够温暖,因为大陆性气候和深处内陆所以降水很少,灌溉农田仅能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加持续了近百年的动乱,人们都去杀人或者被杀了,根本挤不出时间去耕耘,凉州土地不断荒废,土地肥力慢慢地削减,所以凉州能生产出来的粮食很少。救济水深火热的凉州百姓,并发给被剥夺大多数牛羊马匹的羌氐两族补偿粮食之后,本来拥有四百多万石粮食的刘范,也只剩下两百二十万石粮食了,而且日后还要招揽和供养遍布全国的千万流民,恐怕二百万石粮食储备根本不足以滋养那么多人口。如果不发展凉州自身的农业,囤积凉州的粮食,那日后发展无从提起。
第五条:鼓励兴修水利。参与由官府牵头的兴修水利工程者,可以按照工作量的多寡,优先使用官府下发的耕牛、马匹用以耕种,并可以获得官府奖励的农具,水利工程也可以优先利用。
第六条:青苗法。每当五月份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为农民提供贷款或谷物给农民,等秋天收割粮食之后,再连本带息地偿还给官府,利息也定得十分低,仅仅百分之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业改革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对于一个国家,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但处在农耕明,商业被处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极力打压,不能长远地发展;东汉末年的科学技术也十分落后,除了官营的工厂,工业也无从说起。所以,刘范的第二步改革是商业改革。
商业改革:第一条,削减关于商业的税率,免除苛捐杂税,只收取商人增值税,税率定为十二抽一。汉灵帝刘宏曾许诺免除凉州的赋税,其实他的意思是免除凉州农人的税,商人的税依然要收取,毕竟重农抑商是大汉的国策,不能本末倒置。
但刘宏把话说得太满了,所以刘范得以钻空子,将商人的税削减到十二抽一。别看十二抽一税率很大,其实之前大汉王朝甚至还禁止人民从事贱业,谁经商,谁要被杀头流放!即使是放松了政策,但大汉依然要打击商业,还立了许多名目来剥夺商人的资产,将所有的税加在一起,商税可能会高达三抽一、二抽一!至于甄家和糜家这样的大商人,其实也是依靠贿赂官员、逃税等见不得人的手段,才得以逃避税收,赚取大量利润。
第二条:在十六个郡的治所,划出两个区域为“东坊”和“西坊”,专门租赁给商家,供商家开店经商,每月收取租金,并派专门的官吏管理。先报名者可优先租得店铺,并享受一定的优惠。如说,武威郡的郡治是姑臧城,武威郡便可在姑臧城的城东和城西的居民区各划分出一个坊,官府赎买坊的房屋,改建为商铺,商铺集的这两个地方被称为“东坊”和“西坊。”坊市制度在唐朝才有,因为人们购买商都在东西两坊内进行,所以后来购买商也被称为买东西。
第三条:每个太守属官增设一位“商曹”,专门管理和监督本郡的商业,并派下属监督本郡的东西两坊;州牧府属官的部郡国从事监管全州商业,直接管辖。东汉的制度,每个太守都有五个属官:郡丞,功曹,主薄,督邮,督尉;州牧的属官也有五位,分别是治从事,别驾从事,薄曹从事,兵曹从事,部郡国从事。
这些属官,郡丞是郡守的副手,相当于后世的副市长;功曹掌管一郡的人事,相当于后世的市人事局局长;主薄掌管全郡的典籍,相当于后世的市统计局局长;督邮负责监察一郡的大小官员以及世家大族的言行,相当于后世的市纪委记;督尉掌管一郡的兵丁,相当于后世的市公安局局长。
州牧的属官,治从事掌管一州的纠察事务,相当于后世的省纪委记;别驾从事辅佐州牧处理政务,相当于后世的副省长;薄曹从事分管一州的,相当于一省的统计厅厅长;兵曹从事分管一州的兵事,相当于省公安厅厅长;部郡国从事监察所有太守,每郡一个,相当于省里派去卧底在太守身边的纪委记。
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是管理商业的。刘范增设一位商曹,并让工作最闲的部郡国从事负责带领商曹,以确保商业改革的平稳进行。(由于理政人才都去当太守监控全州了,所以刘范只好让田丰兼任治从事和薄曹从事,贾诩兼任别驾从事和兵曹从事,而每郡一个的部郡国从事改变职能,不再卧底在太守身边,专职负责管理商业。)
第四条:鼓励凉州本地的豪强从大地主转变为商人。凉州豪强应官府号召,主动转变为商人者,今年可以免除一年的增值税,并且官府可以用高于市场价格的钱来赎买豪强剩余的耕地,由豪强转变而来的商人,还可以优先挑选凉州的十三个郡治县城的东西两坊的店铺,第一个月不必缴纳租金,免费使用官府的店铺。
经过次的“大清洗”运动之后,凉州的豪强几
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业改革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没有发达的工业,社会生产不能迈一个新台阶,农产难以加工成为工业,商的质也难以提高。所以,改革凉州的农业和商业之后,必须要对工业进行改革。但处在农耕时代,工业只是落后的手工业。特别是国五千多年的经济。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每个人家里都可以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如衣服、鞋袜等,都可以自己种植桑树养殖蚕虫,以及自己缫丝编织,不用求助于工厂或者手工作坊。
但这样零碎的手工业太落后了。第三部分的改革,是针对手工业的改革。但除了官营手工作坊之外,民间的手工作坊很少,不成规模,所以,改革也集在官营手工业。
工业改革:第一条:鼓励民间开办各种手工业。民间主要生产陶瓷、衣物、家具、农具、车具等生活必需,取消苛捐杂税,只收取增值税,第一年手工业开办者,官府不收取增值税,并奖励给发展势头强劲的手工作坊一些钱粮。
第二条:垄断兵器打造业,严禁民间再打造兵器,只有官营工厂才能打造兵器。但官府可以赎买那些兵器作坊,聘用作坊主为官营作坊的坊主,继续经营作坊,但所有兵器只得由官府采购,且利润收归官府。
在国古代,民间是可以自由打造兵器的,连杀伤力巨大的弓箭,民间也可以制造。因为古代当兵,官府都太穷,只好让士兵自己采购自己的兵器和战马,如《木兰诗》描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时的遭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士兵来自富裕家庭的,装备好,战斗力也强。如,唐朝军队的兵源大多数来自型地主阶级,而且唐朝人普遍富裕,所以士兵装备很好,不仅穿得起昂贵的明光铠,而且还买的起骏马,因此战斗力十分强大。
但私人有权打造兵器,容易让心怀不轨的人得到帮助,如,韩遂的叛军在起事以前,都是购买兵器,而非抢夺官府的兵器库。所以,为了防止叛乱再次发生,也为了将军工集起,形成规模,便于生产,刘范必须取缔私人兵器作坊。
第三条:将凉州本地的官营作坊和刘范带到凉州的工匠合为一体,在十三个郡都建立若干个官营工厂,按照生产门类不同,每个厂只生产一类产。每个郡的官营工厂,包括一个军工厂,专门为凉州军打造兵器,并招募那些私人作坊的工匠为工匠,让他们按照刘范的规矩打造兵器。
第四条: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意思是官府先出资建立官营企业,等官营企业盈利变多、商人们见钱眼开之时,再以低价、无息、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有雄厚资本并与官府有密切联系的商人。说白了,是官府帮那些有资本的商人开办企业,然后商人支付给官府赎金,可以得到官营企业,官府在其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商人的工人,为他人作嫁衣裳。由此,商人接手官营企业后,凉州的手工业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官府也可以赚取商人购买官营企业的利润,增多财政收入。
&nb
第一百四十六章 视察东市
关于三个产业的改革终于落下了帷幕,刘范披着袍子,依靠在卓案之,坚持用已经爆起青筋的右手提笔写完公的最后一笔,终于写完了!点完最后四点之后,刘范的右手手指便像紧绷绷的弹簧一般弹开,将指间的狼毫笔扔在桌,任凭它在桌子晕染出墨韵。 侯在刘范身后的贾诩和田丰虎视眈眈地看完刘范写完最后一个字,然后将公带走,教州牧府的小吏们誊抄。刘范舒服得呼出一口气,和着袍子,惬意地仰躺在地毯……
几天之后,改革像一场大风,从姑臧城蒸腾而起,吹遍凉州大地的所有城郭和村庄,一场产业变革由此开始了。
……
又是几天后。现今的姑臧城里,起以往已经大不一样了,城东和城西各有一块区域被划分为市,被官府称为东市和西市,变成了姑臧城人口积聚最快的地方。两市之往来的人们,摩肩擦踵,人山人海。东市之,有一个地段十分好的店铺,店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儒雅的商人,姓卢名义,在几天前,卢义还是凉州地界为数不多的豪强大家,因响应州牧府的号召,成为商人,把自家的大部分耕田卖给了官府,不仅价格高,而他自己也优先在东市得到这个店铺。卢义租的店铺位于东市的心,往来的人们大多数愿意来他的店里消费,久而久之,他的柜子都被倚叠如山的五铢钱堆满了。
卢义的店铺里经营的是丝绸和陶瓷,本来凉州并不生产这些精巧玩意儿,但随着改革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陆续有外州商人来凉州经商,卢义眼光独到,知道凉州缺乏丝绸和陶瓷,于是便收购外州商贾的丝绸陶瓷,在姑臧城转卖。
正在卢义招呼客人时,一位世家公子进了他的店里,身后还跟着两个管家模样的人,另有几个精壮的打手缀在后头。卢义觉得,这人必定是大主顾,于是赶紧迎去,笑脸相迎,道:“公子,您想要买些什么东西啊”
只见那世家公子神仪明秀,丰神俊朗,玉树临风,翩翩少年,身既带有一丝高贵之气,又不失几分武人的高朗,更多几分人的清高自持的韵味,颇让人捉摸不透。卢义也看傻了。那公子打量了一下店的布局和选购的客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那公子道:“本公子想买些丝绸,你这里都有哪些丝绸啊”
卢义笑眯了眼,道:“公子真是慧眼如炬啊!小店不才,其他商货卖得不好,只以这丝绸最佳!不论是大汉哪里的丝绸,几乎都有!公子,您请看,这匹丝绸啊,是蜀绣!”说着,卢义走到货架面前,拉下一块花华美的绸布,展示给那公子看。
那公子看了之后,点点头,道:“你说全国各地的丝绸都有”
“有有有!您看,这匹是楚地出产的,这匹是吴地出产的,哦还有,这匹是越地出产的!说句狂妄的话,这些绸布,那都是咱们大汉的精啊!不仅蚕丝精细,而且刺绣的绣娘,都是挑选自资格老的绣娘来的呢!”卢义如数家珍,兴奋得脸红。
那公子惊讶不已,道:“哦吴地和越地,在凉州千里之外,竟也能到凉州来经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