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刘范道:“这炒钢法也太过劳累了,而且打造出来的铁器也不太坚实,质量不好!冶炼出铁都还质量差,更别提冶炼出钢了!”
马钧尴尬不已,面露难色,道:“主公,目前咱们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这些铁用来做曲辕犁的犁铧可以,但用作兵器的话,锋利倒是锋利,是极其容易断裂卷刃!”
刘范想起了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大炼钢运动,那时,全国各地都是高耸入云的高炉。刘范灵机一动,道:“有了!我有方法能让炼铁炼钢更加容易!拿纸笔来!”马钧听后,欣喜若狂,连忙拿来了纸笔让刘范画出来。
刘范便在纸粗略地画出来一个后世高炉的模样。刘范参观过后世的炼钢厂,但一出门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只能凭借一些模糊的记忆画出高炉的样子,但内部结构不清楚。刘范只希望马钧一代发明宗师,悟性高,能看得懂这个高炉的含义和作用,刘范道:“德衡,你看,这个是一个高炉,你们可以在高炉底部这一层燃起大火,在面放进铁矿石,根据燃点的不同,可以冶炼出钢和铁!还要记得,你们要按照规律撒入一些碳粉和其他矿石,这样,钢铁的质量才会更好。”
作为一个科生,刘范只能记住钢铁之间的区别,是各自的含碳量的不同。马钧看了看刘范的图纸,然后笑道:“主公真是神人啊!竟能发明出如此精妙的器物来!属下不才,已经看明白主公图纸的意思了!请主公放心,等官营工厂搬迁到了隐秘的所在,属于便立即开展炼铁炼钢!”
刘范见马钧如此胸有成竹,便放心了。刘范道:“嗯!好!德衡为我发明出如此之多新器物,功莫大焉!来人,赏一百金!”虎卫军士兵立即捧来一个呈盘,呈盘盖着红布,刘范亲手揭开红布,底下露出一大片金光闪闪的金子。汉朝是国黄金储量最多的时代,根据《汉》记载,汉朝共有黄金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三十五斤,而同时代的罗马帝国仅仅有黄金一十七万九千公斤。刘范得到了张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马铠甲
唐朝的明光铠,继承了南北朝和隋朝的铠甲工艺和样式,在这两种铠甲的基础进行了创新,而有了明光铠。 明光铠分为兜鍪、身甲、披膊、垂缘、膝裙、臂护、吊腿七个部分,不仅外表华美威武,而且铠甲的防御力很强,使用唐朝最精良的钢铁打造而成,刀枪很难击破明光铠的保护,伤到士兵的皮肉,而且明光铠穿挂起来十分方便,不会在大战的时候妨碍士兵的动作。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隋朝末年,手下有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因为三千名骑兵身都穿着明光铠,所以被命名为“明光骑”。李世民依靠这么一支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特别是在和洛阳王王世充决战的时候,李世民率领明光骑冲去王世充的军阵,一举让王军大败!明光骑因此名震天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靠着明光骑,为他父亲李渊打下了偌大的江山,其,明光铠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没有明光铠的帮助,明光骑的战斗力不会强到变态,李世民也不会这么快收服整个天下。
一听说刘范又有关于军械的主意了,人人都凑过来看,刘范指着图纸那歪歪扭扭、千百怪的图案,娓娓道来,他道:“你们看,这个是兜鍪,都认识吧这个是身甲,这个是披膊,这个是垂缘,这个是膝裙,这个是臂护,这个是吊腿!觉得怎么样”
贾诩点点头,道:“这种铠甲看起来要现在的铠甲好看得多了!”
田丰道:“这种铠甲很合身,士兵们使用起来,应该会很方便!”
典韦道:“这个铠甲太漂亮了!要是俺恶来能穿,那该多漂亮啊!”
马钧道:“如果采用主公的高炉炼钢法冶炼出来的精钢打造,一定会很结实!”
刘范道:“还是德衡最了解这种铠甲,这种铠甲十分光滑,放在太阳底下能反射出刺眼的亮光,所以我命名为明光铠!如何”
“这个名字好听!”典韦道。
“主公采真是高超,属下望尘莫及!”贾诩作一揖。
刘范点点头,道:“这是我为骑兵所设计的铠甲,我还有一种铠甲,专门用来保护战马!我军的战马只有十三万匹,而日后我要扩军到十万人,必定要保护好战马才行!”说着,刘范又提笔,先在图纸画出了一匹高头大马,然后又给马儿画了铠甲。刘范所画的,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具装铠。”
具装铠,专门用来保护战马的安全。具装铠分为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具及镫,能将战马用铁甲严严实实地给包裹起来,为了方便起见,所以具装铠没有保护马腿的铠甲,而战马除了马腿和马尾之外也没有其他地方不被铠甲所覆盖了。但具装铠有八十斤到一百斤重,再加全副武装的骑兵一百几十斤,战马必须背负加起来一共两百多斤的重量,十分吃力。但依据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二百多斤冲锋时带来的摧毁力也是十分强大的,步兵几乎挡不住。
具装铠早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之前有了。曹操在《军策令》说,袁绍当时有具装铠三百多具,我只有十具,可见曹操是多么重视具装铠。但曹操打败袁绍、夺取河北四州之后,实力得到飞跃,等到他攻打马超时,已经能装备具装铠五千多具了,结成军阵,铁光耀眼,马超军恐惧殊甚。
&n
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
出了工业区,刘范打马了官道,正有一帮劳改犯在官府公差的指挥和监督下铺路,铺路的材料还是红砖。(#¥)原来,刘范考虑到他不懂水泥如何发明,不能用水泥铺路,那只能求助于砖了。但这个年代,砖是很稀罕的东西,而且只有青砖,刘范指导马钧改进了烧造砖块的技术,不久烧造出了红砖。红砖物美价廉,刘范便建立了几十家烧砖厂,并卖给商人们。现在用的红砖,都是私营工厂生产出来的红砖,官府订购,但烧造红砖的原材料还是掌握在官府手。
但用红砖铺路,不仅成本传统的驰道要高几十倍,而且耗时也很长,改革过去了十几天,凉州的新路不过铺设了几百里而已,大多数官道还是稍微平坦一些的泥地而已,沿途驿站的建设,都官道快。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行,则通商阻隔,刘范关于重开丝绸之路的梦想也难以实现。刘范又想到刚刚马钧提出来的问题——缺铁,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直支持他的两大商贾:甄家和糜家。甄家资产冠绝全国,糜家不甘示弱,仅仅差甄家一些。两家一个业务覆盖北方,一个辐射南方。
他们或许能帮刘范做一些刘范所做不到的事。于是,刘范回到了州牧府,便写信给甄尧和糜竺,邀请他们俩来凉州共商大事。甄家在冀州无极,糜家在徐州东海,都离凉州万里之遥。
在等待两家到来之时,马钧开始行动了,他把凉州所有的军械制造厂和重点官营工厂全都搬迁祁连山的山腰,一处险要的所在,并建造了一座堡垒,毁掉山的所有途径,只留下一条羊肠小道,刘范给了两千警卫,包括警卫的家属,工匠们的家属都被搬迁了山,下山出厂必须征求批准。
进入五月下旬,祁连山终于给刘范传来了好消息,马钧已经试验出了高炉,并且投入使用;并用高炉冶炼出的钢铁打造出了一批明光铠,他若打造出的明光铠寻常铠甲更加坚固,披挂明光铠,效果等同于披挂四副东汉制式铠甲;具装铠也打造出来,平均的重量有九十斤,果然如刘范所料,鲜有战马能够长时间承受具装铠的重量,刘范拿去山丹军马场试验的时候,发现十三万匹战马,大概只有一万多匹战马能够承受,其他战马一放下具装铠,迈开蹄子都很难,但具装铠的防护力很好,试验之,刘范驱动战马高速奔驰,典韦用一杆长枪捅刺,因为马跑得很快而且具装铠十分坚硬而不能伤到战马半分。但具装铠太重了,能承受具装铠的战马,只不过跑了一百二十多里地累得要死。
而且刘范还发现一个问题,具装铠不保护马腿,如若战马跑得慢了,让敌军的步兵有了可乘之机,用刀剑伤及马腿时,战马会倒地。基于这些不利因素,刘范考虑还是不要建立太大的具装铠军队了,依靠轻骑兵的机动力才是王道。
其他的装备,马刀被打造出几千多柄,这些刀寻常的刀弯度更大,借鉴了明朝腰刀的特点,而且都是超过五十炼的宝刀,刘范费尽全身力气才能将马刀折断,可见这些刀优良了。还有马槊,马槊原材料太稀罕,制造周期有三年之久,所以军械制造厂只打造出了几百杆的雏形,而且还不能使用,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用。相较于马刀和马槊,而弓和箭容易生产得多了。因为弓箭的原材料刘范有的是,如弓的原材料是牛角,弓弦的原材料是牛筋,箭的箭羽是鸟毛,收服羌氐两族之后,刘范有了几十万头牛,而且凉州农人养殖家禽,牛角、牛筋、鸟毛都不成问题。所以,弓生产了两万多副,箭矢则生产出了几万枝。
等了十几天,进入六月,甄尧和糜竺两人都到了,同时两人身后不仅有几万仆役,堆积成山的金钱,还有甄脱和糜芳贞两位佳人。刘范将两位贵客迎入州牧府。
分宾主落座后,刘范道:“这次邀请两位来,本侯没有其他意思,是想趁着本侯改革之际,给甄家和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尧献女
刘范道:“条件是这些,不能多不能少,你们接受还是不接受”
两人当然是想接受了!现在凉州的商业税税率是十二抽一,如果变为二十抽一,那他们两家在凉州经商赚大了!而且刘范还给他们许多优惠,除了招募外州工人困难一些,其他都好说,更何况,刘范海愿意将热门的官营砖厂低价卖给他们,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闻言,两人反应迅速,立即直起半个身子,都道:“侯爷,甄家愿意!”
“侯爷,糜家也愿意!”糜竺几乎是在甄尧同时说的。(#……)
刘范大喜,有了选择,他占据主动了!刘范道:“两位稍安勿躁!既然两家都愿意修路,那不如你们先商量商量,毕竟修路工程只有一个,本侯夹在间,也不好分啊!”
两人便听从刘范的建议。开始修路一事商讨,最后两人达成共识,将修路工程分成各自一半,如甄家修左边,糜家修右边。两家的工人一起工作,也能激发两家工人的积极性,在速度和质量形成激烈的竞争。这些道路可能要使用几十多年,万万不可出乱子,为了质量起见,刘范警告两人,如果路的质量不好,会遭到罚款,一些已经许诺了的优惠也会大打折扣。
达成一致了,不仅是刘范高兴,甄尧和糜芳也十分高兴。刘范道:“两位不必现在激动,本侯可是还有重大项目要和两位商量呢!而且利润不下于修路的利润!”
甄尧和糜竺见钱眼开,一听这话都像打了鸡血一般,但碍于教养又恢复镇静的神色。糜竺道:“敢问侯爷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刘范道:“不知两位对食盐感兴趣吗”
甄尧和糜竺一听这话,都愣神了。如果说粮食在汉代的地位相当于后世钢铁的地位,那食盐的地位恐怕能和石油相提并论了。所有的朝代都实行官盐制度,禁止私人制造、贩卖食盐,唐朝是因为官盐制度崩坏而灭亡的,因为黄巢是一个卖盐的。直到社会主义国时,国家照样实行官盐制度,后来才慢慢地简政放权,让私人染指食盐产业。
汉代的盐,大多还是井盐和矿盐,或者是盐湖晒盐,还没有海水晒盐技术,所以食盐的产量很低,质量难以保证,很多盐都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五颜六色的,甚至食盐里还掺杂着泥沙。
凉州地处西北边陲,不靠海,所以不可能晒盐,但好在在凉州境内还有很多个盐湖,如青海湖,但刘范打算不开采青海湖。凉州不仅有青海湖这个咸水湖,还有很多个大盐湖,如说位于青海郡的库库淖尔;还有西海郡的西海,西海也是后世内蒙古自治区的达理淖尔;内蒙古还有吉兰泰和雅布赖两个大盐湖。吉兰泰和雅布赖,这两个盐湖自从西汉时被开发出来,直到后世还能出产大量食盐,可谓是凉州的两个聚宝盆。
刘范的计划,是让糜家和甄家开发这些盐湖。刘范拿出一份地图,道:“两位请看,这是西海,这是库库湖,这是吉兰泰和雅布赖两大盐湖,它们都能晒出食盐,质量乘,本侯想让两位开采,你们两家负责开采,本侯派人监督,销售食盐时,本侯占九分利,你们两家占一分,两位有没有兴趣”
甄尧和糜竺看着地图四个圆圈看得都呆了!要是盐湖为他们所有,那他们能富可敌国了!糜竺道:“糜家愿意帮侯爷!”
“甄家也一样!”甄尧也赶紧答应下来,生怕刘范把所有的盐湖都交给糜家,那他可要亏大了!关于开发盐湖、销售食盐的收益,虽然刘范只给一分利,但销售食盐那可是一本万利、只赚不赔的生意,一分利都够他们吃很久了!
刘范点点头,道:“好!那库库湖和西海交给甄家了,吉兰泰和雅布赖交给糜家了!”这么划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凉州大兴
这次会议之后,甄尧和糜竺便让甄脱和糜贞都进了州牧府,先做个侍女,等到了良辰吉日,再正式迎娶。 之后,糜家和甄家开始接手凉州的逐修路工程,也派人到了四个盐湖考察,准备大力开采湖盐了。为了快速完成修路工程,糜家和甄家在临近凉州的三辅和益州招募了超过十万的工人,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更加促进了凉州经济的兴旺发达。
有了这么多工人修路,所以只在几天之内,凉州多数的道路都修建完毕,姑臧通往玉门关的官道已经完成,剩下的道路只是一些重要城池之间的道路,不成问题。为了留住这十万工人,刘范还开出很多条件,包括给官田给他们耕种,最终,十万人有八万多人留在了凉州,而且还招来了自己的家人,按照一家五口的标准,凉州最后得到了三十二万人!得到了这么多人口,刘范每天都能笑着醒来,他分给每家二十亩田地,并给凉州百姓所拥有的优惠,移民们大喜!
其实,要是刘范自己出钱修路也并非不可,但他修路必须招募凉州本地的农人,这样,农村的精壮都去修路了,没有人再种田了;如果招募其他州郡的工人,又会被那些州郡所压制,人口是政绩,那些州郡的地方官肯定不会愿意把人给刘范,要是人少了,他们能剥削的也少了。所以,只有让甄家和糜家帮助,那些州郡才不会提高警惕,乖乖地交出人口。并且,刘范还可以利用将修路的任务交给糜家和甄家,用降低税率的方法,还有刘范的武器原料订单,通过这些办法把这两个大汉最富有最有资本的商贾牢牢地锁留在凉州,两家主要的商业活动将不得不在凉州开展,大部分的业务都围绕着凉州而开展,那这样,两家再也离不开刘范了!
这相当于刘范用商业的红利作为绳索,牢牢地把两个大商贾绑在了刘范的战车;甄家、糜家又和刘范结亲,所以甄家和糜家和刘范,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糜家和甄家一定会拼了命地帮助刘范,有了两家的支持,不仅凉州的经济可以得到大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日后刘范和天下的枭雄撕逼时,资本会更加雄厚。
果然,有了甄家和糜家的鼎力相助,凉州的经济果然搞去了,首先是修路,官道变得四通八达,十分有利于贸易的进行,全大汉的商人都蜂拥而至,争着抢着到凉州来,还有的资本雄厚进军西域各国,在西域和安息人、乌孙人,甚至是远道而来的罗马人交易,不少外国蛮夷也深入凉州,大大地促进凉州的繁华。外国蛮夷往往因为不懂市场行情,租赁各个郡治的东西两市里的商铺时,被市易司的官员哄骗,出了高价租赁!这让市易司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在凉州一不值的商,在没见过世面的外国蛮夷眼里,那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汉人的众多商,又以丝绸、茶叶、陶瓷三种大宗商最为紧俏,外国蛮夷都是奔着这三杨商而来的。而汉人购买外国蛮夷的商,以奴隶、地毯、香料最多。官道开通后,凉州超越西域,彻底成为了大汉与西方贸易的转站。由于外国蛮夷用的大都是黄金或者金币,所以凉州的府库里堆满了金灿灿的金子,称量黄金都成为一个难题。
还有食盐。四个大盐湖被开发出来,产出的食盐多得能够满足整个凉州的市场需求。因为《汉律》规定,食盐必须由官家管理,所以食盐归官府售卖。甄尧和糜竺已经离不开刘范这个妹夫了,所以刘范对他们很放心,任命他们为官员,主持销售食盐。凉州的食盐价格定得市场价格低很多,所以凉州食盐大卖,凉州官府和两个大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很多商人甚至来凉州定居,因此凉州又增强了四万几千多人。
刘范又将床铺和椅子的技术卖给糜家和甄家,又赚了一笔。至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刘范的核心技术,不能交给他们。刘范让马钧生产出纸张,又印刷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一投入市场,受到了剧烈的反响。千百年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轰动
到了六月旬,凉州各地的农人都将自家剩余的粮食卖给了官府,十六个郡,除去不产粮的羌地三郡,都统计出了粮食总量:每个郡皆各有一个粮仓,十三个粮仓加起来,买进的粮食超过了十多万石。(&¥)
而凉州商业兴隆,官府收取的赋税,再加官府售卖的食盐、籍、冠军侯纸、工厂、商铺的租金等,加起来一共有惊人的六亿三千六百四十万钱!仅仅改革两个月半,凉州抽取到了大汉一年赋税的两倍有余的赋税!这还是免除农业税之后的成果!但是,凉州得到这么多钱,主要还是因为商铺、工厂、食盐、籍、纸等商的价格在短时间内节节升高,随着市场需求变小、利润缩水,这些商的价格也会逐渐逐渐地降低,像现在这样不到三个月赚取六亿钱的井喷模式,一定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少而稳定的、循序渐进的税收模式。
钱赚得多,却不如用钱用得快。刘范在进凉州之前,还剩有足足二十亿钱,但进了凉州之后,要给凉州军福利和凉州军的日常薪资、发给凉州各级官员俸禄、补贴凉州百姓、建设几百家官营工厂、招募熟练工匠、收购房屋作为市的商铺、向以甄家和糜家为代表的商人购买武器的原材料、购买粮食等,这些都是要花费巨大的项目。特别是粮食,现在是全国都在闹饥荒,米麦一粒难求,粮价高得离谱,所以购买粮食花费巨大,但这又不得不买,只能买少一些。这像后世国一样,即使油价攀升,但仍然要进口,不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发生错乱和停滞不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