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现在通过田丰的借刀杀人之计,刘范利用乌孙人、康居人和大宛人的刀,已经把西域人杀得差不多了,等着原人口的入主了。只要西域的人口增加,假以时日,西域必定能成为如同益州和冀州这样富庶的地区。不仅如此,西域和原地区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西域也越来越难从原分裂出来了。
而且,西凉现在已经离不开和西域以西的国家和地区通商了。不仅西凉的大商人们都在丝绸之路你来我这,从别国商人的手赚回无数的金银,再者说,刘范的勃勃野心,并不止于原。
如果有可能的话,刘范在一统天下之后,还要向西方拓展自己的国土,直到英吉利海峡为止。如果要实现那样宏伟壮观的梦想,刘范必须依靠西域。假使西域能成为一个大粮仓,刘范西征时,后勤的压力能得到大大地降低。所以,刘范需要西域,尤其是人口充裕、生产力发达的西域。
田丰想了想,又说道:“经过这次变故之后,朝廷一定会加强自身的军备。不光是要对付主公,也是要镇压住遍布天下的黄巾军余孽,例如现在闹得最凶的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朝廷被主公这么一闹之后,又联想起主公以前的事迹,自然而然地会明白拥有一支骑兵队伍的重要性。所以,属下推测,朝廷极有可能会向主公索取战马,而且数量还不低啊!”
刘范听罢,不由得叹了口气。刘范自己是很了解自己的。刘范清楚,之所以他能平黄巾、败鲜卑、杀韩遂、化羌氐、击乌孙、迫朝廷,从穿越以来,没有打过败仗,这都是因为他拥有骑兵,而他的对手要不是没有骑兵,要不是骑兵的战斗力不如他的部曲。
朝廷现在还不算太过昏聩,当然能看出刘范自身的优势所在。自从汉武帝之后,汉朝再也没有维持得了几十万的战马。武帝时期,武帝为了击败匈奴,竟然用珍贵的粟米来喂养战马,数量有五十万匹以。利用这些战马,武帝连续战胜了匈奴、大宛,还占领了朝鲜半岛,平定了几次国内的暴动。
但也是因为如此,武帝执政末期,汉朝国力虚耗,养不了这么多活生生的吞金兽了。从那开始,汉朝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培养战马。连战略意义重大的产马地,都逐渐被外族所占据。幽州北部,辽西三郡,被朝廷划给乌桓部落居住;好不容易拿下的河套地区和河南地,又让给归附来的呼韩耶单于的部落呆着;而凉州又时时刻刻处在羌人的威胁之下。
虽然这样有利于安定边境,但也是授人以柄。这些游牧民族离原太近,所以后来匈奴人刘渊,羌人姚弋仲,羯人石勒,鲜卑拓跋氏、慕容氏才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西晋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一旦他们知道了原来很强大的天朝国,也是如此不堪一击的秘密的话,心理的巨大反差和**,他们一定会痛打落水狗。
而现在,这种安抚政策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朝廷无力饲养战马,也没有自己的产马地。每次当朝廷需要战马或者骑兵部队的时候,只能强令这些游牧民族售卖或者是进奉到朝廷来。有的时候,朝廷无力平定农民起义,只能指令游牧民族的贵族直接带兵入境。
受了刘范的刺激,朝廷很清楚他们缺少骑兵。再去买外族的战马,早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所以,朝廷很有可能会借机勒索刘范,而且勒索的还不少。
现在,答应这一条,会让朝廷实力增长;不答应这条,又可能让人质危险。刘范权衡了很久,说道:“战马可以给。但是底线是两万匹。如果朝廷勒索得更多的话,让休以其他朝廷的痛点为压制。”
田丰说道:“属下认为,朝廷一定会要求您退出关,回到西凉。主公可以利用这一条,来回绝朝廷索取战马的要求。”
刘范点点头,说道:“关现在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动。一来,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占领朝廷这一块心头肉,朝廷一定不会和我们罢休,这不利于流民问题和通商问题的谈判;二来,这也会让董卓那厮妒恨,保不齐他会和朝廷一起来抵抗我们;三来,天下人也会因此非议我们,失去民心这
第三百零一章 锦衣之威
刘范和田丰商量好了以后,也心里有底了。 刘范也不顾此时已经都是凌晨时分,赶紧给刘诞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刘诞在谈判的大纲。大纲的第一条,是要朝廷放了人质。刘范最重要的利益是这第一条,没有这第一条的通过,其他的条款也没有什么值得再商榷的了。第二条,朝廷必须要把挑起事端的元凶交出来。刘诞如果据理力争,朝廷服软了,把张让和浑都靡两人全都给弄来;如果朝廷足够有气节的话,那把浑都靡一个人弄回来行了。第三条,是要和朝廷继续保持通商。第四条,主动承接流民。
当然,谈判从本质来讲是一场利益的交换,你光有要坚决争取到的利益也不行,要想完成谈判,必须得让谈判的对方也收获一些利益,特别是在你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时候。除了这些利益之外,刘范也给刘诞提供了一些可以对朝廷退让的条款。第一条,可以对朝廷进行赔款,毕竟现在虽然朝廷处在十万铁骑的威胁之下,但人质还是捏在朝廷手里的,再说了,西凉的骑兵也不定能攻克洛阳城。
第二条,便是退出已经差不多被刘范占领的关。现在关地区的心脏,也是天下举世无双的坚城长安城,已经被刘范包围。刘范完全可以从西凉调步兵过来,假以时日,长安城也不是不可以攻克的。而且,关的咽喉潼关又是被刘范捏在手里,刘范只要守住潼关,再调派西凉军的步兵前来关,对关的城池逐一的攻打,关迟早是要被完全占领的。另外,关的很多坚城都在被刘范包围。
而关对于朝廷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东汉朝廷最为关心的地区,历来不是凉州、交州和辽东这些边疆。朝廷的心头肉,是司隶校尉部下辖的七个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扶风、冯翊,另外还有较富庶的几个郡国,如南阳、赵国、汝南等。如果关三个郡丢了,朝廷不仅威信扫地,而且面对西凉的战略纵深大大缩短,征召士卒也更为困难。所以,朝廷绝不会放弃关。
只要利用关这个筹码,对朝廷进行压制,朝廷不服不行。而关于和朝廷继续通商,并协商迁移流民入西域等事,朝廷也多半会以此来压制。但是通商和流民问题是刘范的关键战略,必须要同意。所以刘范指示刘诞,可以在这个问题给朝廷让步,不论朝廷勒索多少钱都可以,但是尽量压低一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联系赵忠和蹇硕这两个刘宏面前的红人,让他们给刘宏吹吹风。
为了不让朝廷在谈判内容里钻空子,刘范每一个条款都尽量写得详实一些,不给朝廷留下破绽。写完了信,已经是深夜了。但刘范依然让锦衣卫连夜赶回洛阳城,给刘诞送信。为了防止朝廷截获封信,并知晓其的内容,锦衣卫依照刘范的信写了另外几封不同的问候信,而把真正的信件缝进自己的飞鱼服里。为了加密,锦衣卫还把信改成密码,面的每一个字都被写成了数字,每一个数字都是对应密码本的字。而破译这些密码,必须翻查锦衣卫指定的密码本,《尚》。
《尚》虽然是很普遍的儒家经典,但这么高科技的密码方式,朝廷如此腐朽没落,算信件落入他们手,他们也不可能破译。为了保密起见,锦衣卫内部还特别规定,唯一能知晓密码本的只有专门的破译员。破译员高度保密,传达信件的锦衣卫和破译的锦衣卫是不相识的。而且,刘诞还规定了,每隔一个月换一次密码本。这个月用《尚》,下个月要用《诗经》。
而且,刘诞熟知儒家经典,他知道《尚》《诗经》都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的意思,并不是说出版不一样,而是这些经典常常被历史著名的大儒编注。如《礼记》因为被两位汉朝姓戴的大儒(这两个大儒是叔侄关系)分别注释过,所以《礼记》分有两种版本,头一种是《大戴记》,后一种是《小戴记》。后世流传的《礼记》都是《小戴记》,因为和刘范同时代的
第三百零二章 首轮舌战
对于发生在西城门下这起严重的群殴行为,朝廷重臣们是有意识地充耳不闻。(#¥)堂堂的一员郎将,皇后和大将军的亲弟弟被人打了又如何能有江山社稷的安危来得重要吗朝廷下根本没做多少考量,果断地放弃了何苗。何进甚至还把何苗拖出来,赏了几板子。
第二天,看过了刘范划的重点的刘诞,正式和朝廷方面派来的两个全权代表进行谈判。谈判的场地选在了尚台。
朝廷的代表,太尉杨彪和车骑将军皇甫嵩早早地等在尚台。而刘诞为了凸显西凉方面对谈判的信心十足,以及张扬威势,故意踩着谈判约定的时间,迟了一炷香才来。双方谈判代表一见礼,分宾主落座,一场事关天下局势的谈判随之展开。
刘诞遵循着刘范的告诫,一开始明确告诉杨彪和皇甫嵩,说道:“太尉大人,还有老将军,您二位可都是后生的长辈。在后生还没有出生时,您二位一一武,开始为我大汉的江山社稷而鞠躬尽瘁了。这一点,后生是自愧不如,拍马未及啊!今日能和您二位一共坐在这谈判桌,真是令人万分感慨啊。虽然是各为其主,各谋其利,但后生个人来说,还是十分敬重您二位滴!
但在谈判之前嘛,有一件事后生还是得给您二位交代一下。昨晚后生传信给兄长,我兄长的意见是,谈判也不能没个头。后生对此是深信不疑啊!您二位说是不是咱们谈判之后,终归还是要重归于好,各自料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朝廷该管的还是得管,是吧那对于挑拨离间的乌孙狗贼,我兄长该禁的还是得禁。那各家都有自己的难处,这大事小情的,大家都还要处理。朝廷也不能长久地封闭关和司隶,那我们也不能长久地驻扎在距离西凉千里之遥的潼关,运输粮草他也不方便啊不是所以他老是谈判也不是个事啊!您二位说是不是这个理”
杨彪和皇甫嵩听完刘诞这一大串话,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西凉想速战速决,不想拖延时间。杨彪和皇甫嵩对视一眼,说道:“说的是。那依你之见,或者说是依你兄长之见,谈判应该在多长的时间里必须要谈完呢”
刘诞佯装想了想,说道:“后生觉得,谈判从现在开始,三天之内必须达成,想必是最好的。”
杨彪不为所动,只是稍稍有些灰白的眉毛耸动了一下,冷冷地说道:“哦休小侄愿意给老夫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谈判必须要在短短的三天内结束呢难道,你们不怕时间太短,谈判谈得太快,不够严谨的话,容易被朝廷钻空子,吃亏不讨好吗”
刘诞笑了笑,说道:“看您这话说的!太尉大人的信用和德行扬于四海,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有您在,朝廷哪里会舍弃脸面,放下身段,去做那些不了台面,写不进史,还要被当世和后世耻笑的事情对于太尉大人,后生是一百个放心呐!”
杨彪听了如此恶心的恭维,有些得意忘形。对于当权者最厉害的渗透,是奉承他,阿谀他,谄媚他,让他在骄傲自满走向灭亡。刘诞深知这一点。果然,杨彪如此聪明的人,在历史这个曾经和董承一起密谋把汉献帝救出长安,逃出李傕郭汜的手掌心的人,也被这恭维掩盖了双眼,他竟频频点头。
皇甫嵩一看不对劲,立即戳穿了刘诞的计谋。皇甫嵩说道:“依老夫看,你们不过是害怕朝廷会假借谈判之名,拖延时间,而在谈判的同时,去联络其他援军来勤王吧!”
杨彪醒悟过来,阴测测地说:“如联络并州牧董卓,让他秘密出兵,绕过河南地,渡过黄河,进入关,驻守长安,然后再攻击西凉军的后方再如联络益州刺史贾龙,让他兵出汉,暗度陈仓,直接关西凉铁骑返回凉州的大门嗯,这倒是些不错的点子!”
刘诞听了一怔,旋即笑道:“老将军言重了!虽然朝廷背地里把人质扣了下来,伤了西凉人的心,但我们仍然还是愿意
第三百零三章 赎金之争
杨彪对不屑一顾,轻蔑地微微一摇头,对刘诞说道:“合约能否达成,最主要的还是看西凉方面的诚意。 如果西凉方面一开始没有这么咄咄逼人,甚至还把军队搬了潼关,那事情反倒是简单多了!”
刘诞摆摆手,笑道:“诶!老大人此言差矣!现在人质都还在朝廷手,锦衣卫也没有打算轻举妄动,怕伤了朝廷和西凉之间的和气!朝廷对人质是想杀杀,想剐剐啊!您知道,我兄长和后生都是明事理懂孝道之人,怎敢不希望朝廷和西凉能快点达成盟约呢如果盟约没能达成,朝廷恨我们,人质又都是我们的至亲至爱,那我们两兄弟岂不成了不忠不孝之人吗您二位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杨彪和皇甫嵩听罢,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西凉方面明白局势,真是可喜可贺。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只好你们保持着这一份心态,那盟约还是很容易达成的嘛!”
刘诞笑道:“两位说的极是!西凉肯定是希望盟约能够尽早达成。不过,后生想,朝廷也应该会极力敦促和平的早日实现!毕竟,千钧系于一发之,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到时候砸了朝廷,让朝廷头破血流,可不好了!”
这句阴险暗喻的话,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潼关之,一群群旗甲鲜明、气势汹汹的铁骑。本来有些得意的杨彪、皇甫嵩两人面对这裸的军事威胁,立即像被针扎破的气球一样,迅速瘪了下来。没办法,形势所逼。
杨彪用手掩着口鼻,假装咳了一声,掩饰住尴尬。他说道:“如果没问题的话,西凉可以提出退兵的条件了。”
刘诞便将写着条件的一份合约摆谈判桌,推给对面的杨彪和皇甫嵩。合约写在一沓洁白细腻的冠军侯纸,虽然合着,但仍然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墨香。杨彪不动声色地从桌子捡起来,将合约的卷轴拉开,将合约展开在桌。杨彪和皇甫嵩仔细地阅读了合约的每一大款,包括每一条附加的解释细则都一一斟酌过。
当他们阅览时,时而相视点头,时而皱眉摇头。刘诞则在对面仔细地观察他们脸的表情,研究朝廷对于谈判的准备,琢磨接下来如何应对朝廷提出的要求。
终于,杨彪和皇甫嵩两人在刘诞喝了两盏茶后看完了西凉方面提出的合约。合约第一条,是释放人质。刘诞说道:“两位前辈对合约有什么异议吗我们可以从第一条开始,逐条往下地商量,哪一个条款朝廷对此有何异议,我们先可将之搁置,绕开这一条,然后继续商量下一条的权宜。一切,都是要尽快达成合约啊!”
杨彪说道:“好,那从第一条开始。对于第一条,朝廷无太大异议,人质我们自然会把他们放回去。”
刘诞说道:“朝廷识时务,顾全大局,对此后生是一百个赞赏。只要第一条朝廷答应,那接下来的其他的条款西凉方面退步的余地大了很多,此举也有利于朝廷尽早解除危机,让整个天下重回太平。”
皇甫嵩说道:“西凉方面不要太过着急。朝廷对此无太大异议的意思是,还是有一定的异议。”
原本还挺高兴的刘诞顿时脸变青了,眯着眼睛说道:“哦愿闻其详!”
皇甫嵩说道:“万一人质们带着被朝廷囚禁的怨愤回到西凉,回到你兄长刘范的身边,难保他们不会出于报复朝廷的角度,从而极力劝说刘范在合约达成后,再一次出兵侵占关,威胁损害朝廷。所以,人质确实是可以放回,但是,朝廷需要自身安全的保障。”
刘诞笑道:“哦朝廷身为天下正统,谁敢不遵,谁敢不从怎么今日竟然如此畏首畏尾,连自身的安危也需要别人的保证了”
&nbs
第三百零四章 谈判要点
当然朝廷是高兴了,得到七亿五千万钱,只要皇帝别把这些钱全拿走,朝廷还是可以干很多事的,其最重要的是要招募士卒,扩大军队。(&¥)
合约第二条,是要朝廷交出挑起事端的两个人,常侍张让和乌孙人浑都靡。关于这个条件,负责谈判的杨彪和皇甫嵩当然是一百个愿意了。浑都靡是乌孙人,和朝廷没有一分钱关系,把这个人出卖给刘范,朝廷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反而有利于尽快和刘范达成一致。
而张让是阉竖,属于宦官集团,而且还是宦官集团最大的头目,是属于士人官僚集团最大的敌人。杨彪和皇甫嵩自然是对张让恨之入骨,恨不得尽早将他铲除。现在正好刘范点名要杀张让,他们自然想顺水推舟,借刀杀人,同意了刘范的条件,然后可以利用刘范的手轻轻松松地除掉朝廷内部的一大祸害。只要除掉了张让,十常侍势必要群龙无首,至少除了蹇硕和赵忠之外的另八个常侍以后不敢再和官僚士人们对抗了。
但张让是祸害不假,关键是他还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宠臣。如果杨彪和皇甫嵩贸然单方面同意了这个条件,万一皇帝不答应,张让依然没死的话,他们俩必定会受到张让的打击。所以,杨彪和皇甫嵩先通报了朝廷,让朝廷赶紧商议一下,要不要把张让推进刘范的火坑里。杨彪还故意让何进禁止张让参与这次会议,让张让不在皇帝身边,皇帝较倾向于牺牲张让。
谁知道张让值此时刻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当然知道身为主谋的他不会在这次交锋能够置身事外,所以对于谈判的信息他十分的警觉。尽管何进阻止了他,但他仍然趁何进一个空档,又钻到了汉灵帝刘宏的身边。现在,只有刘宏能够保住他的性命。
有了张让在身边不停地求饶,刘宏心立即软了,不同意将张让出卖给刘范。何进、曹嵩和所有的重臣都同意把张让卖出去,于是不停地劝说刘宏,刘宏也渐渐觉得张让在挑起事端之有过。张让多聪明的人啊,他知道此刻的他不脱层皮,不光是刘范,还有何进等大臣是不会让他全身而退的。于是,张让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折的方案。
张让知道,在谈判桌刘范已经损失了七亿五千万钱了,如果用钱赔偿的话,也许刘范会大发慈悲。张让对整个朝廷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私藏的五亿钱拿出来,赔偿给西凉,用来赎买自己的性命。听到张让这个建议,朝廷沉默了一会儿,还是一致决定派杨彪去询问一下刘诞的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