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杨彪饮了酒,也不再客套,说道:“老夫想知道,阁下何时将合约规定的十五亿钱和两万匹战马交付给朝廷”

    刘范只管和属下们低头吃菜,听到杨彪的话,才抬起头瞧了一眼,说道:“哦大人问得如此急切,朝廷这么缺钱么”

    杨彪说道:“得到十五亿钱,朝廷当然是喜不自胜。但朝廷更注重的是,阁下是否愿意遵守盟约。这才是朝廷的重点。”

    刘范说道:“太尉大人,这亲兄弟还有明算账。按照合约,这十五亿钱必须分钱付款。因为其的十亿钱是支付给朝廷迁徙流民的,另外的五亿钱是支付给朝廷继续与我们通商的。每当朝廷往凉州送来相对应的流民人口数量,如朝廷送来了五十万人,我们支付给朝廷一亿钱。据我们估算,散布在天下各地的流民,应该超过五百万人。所以只要朝廷送来的人口达到五百万,当然朝廷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十亿钱。当然,我们西凉关于流民,是再多也不嫌多。如果朝廷再送来超过五百万,还有多余的流民,我们也愿意付钱。”

    杨彪听了刘范的话,竟然脸浮起一丝微笑。刘范说道:“太尉大人在想什么呢是不是觉得,我大费周章,甚至不惜支付给朝廷如此巨款,是为了你们所认为的那些贱民这一件事,很可笑,很匪夷所思”

    杨彪说道:“那老夫倒是来了兴致了,为何朝廷拼了命都想丢掉的包袱,西凉下下却对之如饥似渴”

    闻言,刘范和田丰相视一笑,刘范说道:“朝廷或许太看轻我们了,大人以为我们没有揣测过朝廷的意思吗朝廷此举,不过是妄图实行祸水东引的策略,把很有可能发动叛乱的流民交给我们,然后让我们吞下这枚苦果,引火身。是也不是”

    杨彪不服输地点了点头。坐在杨彪对面的田丰替刘范补充道:“还有,朝廷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朝廷判定我们西




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
    杨彪仔细地听着,都入了迷了,越来越觉得刘范聪明,但也更觉得刘范危险。(¥)刘范说道:“本来朝廷的财政很困难,然后贪官们又对这已经不多的皇粮下手,朝廷的财政又萎缩不少。这样,朝廷又要增加百姓的赋税,这陷入了一个致命的死循环之。谁也解不开这个死结。或许有人认为,可以整治吏治,将贪官污吏从官位赶走。但这些贪官污吏,又或多或少是宦官集团的鹰犬,不然是外戚集团的爪牙。为了维持在戚宦之争的均势,他们两个政治集团当然不会让朝廷反贪,削弱自己的势力。”

    杨彪闻言,不禁叹了一口气。刘范看了田丰、典韦和赵云三人,他们都是平民出身,祖三辈都和世家大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刘范说道:“更可怕的是,当今皇帝台以后,和以前的孝桓帝一个样,不仅修造宫室,强抢民女,而且还完善了卖官鬻爵的制度。买卖官职,在本朝竟然成为常态!真是令人发指啊!”

    听到这里,杨彪的脸色有点不正常,嘴角微微地抽动。因为杨彪不仅自己是因为世家出身而当官的,而且他还帮他们杨家的子弟买过官爵。

    刘范看了看杨彪,说道:“恐怕这一点,杨老太尉应该是深有体会。那些不学无术的东西,花了重金买了官爵,当然任之后,会从百姓身剥削回来买官的钱。当然,他们也绝对不会忘了,应该拦截本该交的赋税。这样一来,百姓和朝廷都会变得越来越穷困,唯有处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官员获利,整个国家都被他们拖入深渊去。”

    “这时候,在一旁的世家大族也不忍让利益全让贪官们拿去。对于像太尉大人这样的世家来说,要想趁着时局混乱赚一笔,最快捷的方式,是投身于贪官污吏去。由于百姓穷苦,近些年天灾**又多,所以很多百姓不得已沦为世家大族的奴仆。”

    杨彪闻言,竟然没有出言反对,而是为掩饰尴尬而剧烈地咳嗽。刘范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多人都在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剥削压迫百姓,那百姓心非木石,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所以,百姓们迫不得已,所以才发动了举世皆惊的黄巾之乱。”

    杨彪听到亲自镇压了黄巾起义的刘范,竟然在为黄巾起义开脱,惊讶之情自不必说。杨彪说道:“是阁下亲手荡覆了黄巾之乱,特别还是阁下替朝廷,替天下人斩杀了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而且阁下还是汉室宗亲。按理说,阁下应该痛恨他们入骨。怎么现在为他们说话”

    刘范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若没有这一件大功,在下又怎会有今日一州之主的威风但在下已经有些后悔了,或许为了天下,在下实在是应该帮助他们的!当然,前提是他们也不要虐害百姓!”

    闻言,杨彪愤怒地用力把酒樽拍在桌子,质问刘范道:“阁下身为汉室宗亲,甚至还是当今圣的远方堂弟,虽然现在其实已经裂土封疆,但你始终还是高祖的后代!黄巾贼明摆是要抢了汉家的天下,阁下怎么敢如此出言不逊等阁下死后,以何面目见汉家二十二帝!”

    典韦和赵云两人也是对此十分不解。刘范自己是汉家后代,否认汉家可不是在否认自己吗刘范摇摇头,说道:“太尉大人恐怕还是太过迂腐,在下早有言在先,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只要是贤能之人,谁人坐不得江山再说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等事便是报应不爽。若是朝廷继续苛待黎庶,包容戚宦,天下迟早都是别人的!说到这里,太尉大人可明白,在下为什么要营救那五六百万流民了吧”

    杨彪点点头,说道:“哦!老夫懂了,阁下是以为,依靠那些个贱民,能够窃夺神器,谋朝篡位这倒真是异想天开,思妙想!”

    典韦在一旁听到这句话不乐意了,一拍桌子,说道:“喂!那老头,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说



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见相左
    一听这话,典韦和赵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杨彪说道:“不过,老夫还是很想知道,为什么阁下和你的部下都如此有把握要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要掉脑袋啊!如果没有半分的把握,阁下怎么敢冒险”

    刘范看了看田丰,想知道田丰对此的意见,却看见田丰摇了摇头。田丰是想,如果杨彪知道了西凉的机密,恐怕朝廷还会依靠机密阻挠刘范安置流民。所以,还是不要多嘴的好。刘范很快明白了田丰的意思,所以对杨彪说道:“朝廷还有那么多的事务要处理,过了不久,还要着手处理迁徙流民,从东州迁徙到西州。还要继续保持和西凉的通商。这么繁忙,大人竟然还有心思,放在我西凉内部的事务来!可见大人真是博闻强记,忧国忧民啊!”

    看似夸赞的讽刺,最为讽刺。杨彪说道:“莫不是阁下害怕朝廷得知了西凉安置流民的方法,从掣肘”

    刘范点点头,说道:“朝廷虽然蠢货居多,以张让和何进为首的蠢货们,真是大行其道。但是污泥之,更见明珠闪烁。只要有太尉大人这等智者在,在下是一日都不敢安寝啊!更别说把这等机密告诉大人您了!万一朝廷知道以后,反咬一口怎么办所以,为人处世需谨慎啊!”

    杨彪知道,刘范是决不肯说出来了。刘范说道:“再说了,这是我们西凉自己内部的事务,和朝廷无关。朝廷只需要毫无保留地把在朝廷治下受苦受难的流民全都交给在下,然后在下再把相应的佣金付给朝廷,这够了!至于我们怎么安置流民,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并不是朝廷该考虑的。送给大人一句话,知道的越多越危险!难得糊涂啊!”

    杨彪不置可否。刘范又说道:“再奉劝朝廷一句,一定要善待百姓!在下也是汉室宗亲,自然愿意天下仍然姓刘。但是,要是姓刘的再治理不好天下,苛待百姓,致使天怒人怨,那在下再怎么想保住汉室,也是回天乏术。”

    杨彪瞟了一眼一脸诚恳的刘范,根本不信刘范。杨彪说道:“呵呵,阁下手握有数十万兵马,拥有天下民望。要是真的想护卫汉室,延续大汉国祚,岂不是举手之劳然而,阁下还暗怀窃夺神器之志。这次更过分,竟然还敢以下犯,威逼君父。故而老夫可不敢轻易相信阁下这番貌似大义凛然的话啊!”

    刘范说道:“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太尉大人会明白在下的一番好意。现在大人还对局势如此乐观,或许是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一般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朝廷即将走入末路。届时,身为汉室宗亲的在下,自然会挺身而出。如果在下足够好运,或许大汉的国祚还会更长久,尚未可知。”

    杨彪说道:“说到底还是要篡位夺权。”

    听了杨彪的话,典韦又不乐意了,又是放下筷子,一拍桌子,怒道:“你这老匹夫说的什么话凭什么那个昏君平日里大鱼大肉,声色犬马的,都坐得江山,而俺家主公施行仁政,爱民如子,偏偏坐不得江山这哪说理去”

    赵云也是好打抱不平,不服气地说道:“是!老匹夫休要嘴硬!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我家主公坐了江山,说不定你这老贼还要投靠我家主公呢!现在待我家主公好一点,或许我家主公不计前嫌,还能给你个刀笔吏当当!”

    杨彪一听这话,气得胡子都翘起来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
    刘范又说道:“而且,在太尉大人这样的人看来,商人和商业自然都是贱人与贱业。 但在在下眼,这世间却并无高贵低贱之分。人之高贵低贱,本来应该以道德修养来区别,到了大人这些士族这里,却用职业和出身来划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大人不觉得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杨彪说道:“阁下思妙想,老夫听了,可真是耳目一新。老夫年老体衰,心智笨拙。请阁下为老夫解释解释,阁下是怎么看待商人的。”

    刘范说道:“既然大人难得有兴致,那在下畅所欲言。言语若有冲突,还请大人海涵。在下以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是何出身、性别、职业、年龄、肤色,受教育程度如何,身体残疾如何,只要是人,都是平等的。”

    杨彪说道:“阁下以何可见”

    刘范说道:“如大人。大人出身关杨家,是关,乃至天下都鼎鼎有名的世家大族,在察举门生故吏为官时,连汝南袁家也得让三分。但大人和寻常百姓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不然,难不成出身高贵的大人,一出生,身写着‘高贵’二字平民百姓身一定写着‘低贱’二字吗所以,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杨彪说道:“那为何现在老夫与他们又是不平等的实话实说,也不怕诸位笑话,老夫生在杨家,家鲜少有未曾做官之子弟。此外,老夫还有众多门生故吏活跃于朝廷及一些州郡。老夫也是因为出身,这才一步步爬这三公的位子。而因出身而得势的最显著的例子,是汝南袁家。袁绍和袁术两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若不是仗着他家四世三公,他叔父袁隗现在是大司徒,袁隗又把他们送到何进的幕府里为幕僚,他们两兄弟岂能入朝为官而反观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人,他们之大多数人十八代,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没有一个能走出他们家乡的,更不要说做官从而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了。这样出身的人,想要当官,简直登天还难。诚如阁下所言,他们那些平民与老夫这等贵族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出生之后,生活方式却如此悬殊。对于这个不争的现实,阁下何解”

    刘范说道:“人人生而平等,是指在灵魂的平等。而正如荀子所说,人性本恶。一旦人类组成社会,建立国家,必然会产生不平等现象。所有的社会,终究会有被压迫之人;所有的国家,也终究会有被剥削之人。国家,也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剥削被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而已。故而,这种不平等现象是必然会出现,而不可避免的。”

    杨彪闻言,竟然哈哈不笑。他说道:“阁下说的不错!既然阁下如此聪明绝顶,早知道不平等必如是,高低贵贱之分必如是,为何还要抬举工人和商人的地位,使之和士人和农人的地位一般无二人人平等,天下大同虽然这听起来十分诱人,但难道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闻言,田丰、典韦和赵云三人脸色一变,都黯淡无光。但看向刘范的双眼,却又充满期待。刘范明白,



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
    刘范说道:“哦在下区区一孺子,竟然有幸能成为朝廷的眼钉,肉刺那倒真是令人神往!在下还以为,朝廷已经知道了自己最确切最接近的危险了呢!”田丰闻言,不禁微微一笑。

    杨彪说道:“哦阁下何意只要那些该死的五六百万趴在朝廷身的牛氓,爬了阁下西凉州牧府的身,如黑山军、黄巾军等贼寇自然会势力大减,再也难以撼动朝廷。因为阁下还要忙着安顿好那些个牛氓,也没有精力再对朝廷构成威胁。至少五年以内,朝廷西线无战事,甚至都不用驻军关,以防止阁下的大军入侵。说不定,朝廷还会出兵讨伐在流民事宜手忙脚乱的阁下。这样一来,天下安宁,朝廷哪里还会有什么危险恐怕,阁下不过是故意恫吓朝廷吧”

    刘范闻言,哈哈大笑。刘范说道:“官军的战斗力,朝廷还敢威胁西凉军在下只需铁骑三万,朝廷的洛阳城唾手可得!至于朝廷敢不敢招惹西凉,这都还值得商榷。大人这么说,也太过托大了吧!”

    杨彪作为太尉,掌管天下兵马,哪里不知道官军的战斗力以前官军镇压凉州此起彼伏的叛乱时,都十分吃力。更不要说和成功镇压了凉州叛军的西凉军对垒了。

    杨彪说道:“那阁下所指,到底是谁”

    刘范和田丰对视一眼,说道:“大人可曾见过现任并州牧董卓以及益州刺史贾龙”

    杨彪说道:“老夫身为三公之一,太尉之尊,董卓和贾龙两人,身为封疆大吏,老夫当然见过。怎么阁下认为,他们是朝廷的威胁吗”

    刘范说道:“不错。是这二人。据在下判断,朝廷必亡在此二人之一手。大人可要提高警惕,多加小心啊!”刘范说着,为了加深杨彪的印象,让他以后回到朝廷时关注到董卓和贾龙,还用手平放在脖子一抹,以示杀头之意。说完,刘范一脸的严肃认真,双眼炯炯有神,盯着杨彪看。杨彪闻言,眼睛直勾勾地观察刘范的脸色和眼神,希望看出刘范的谎言。但是刘范始终没有慌乱。

    杨彪仔细地想了想,说道:“老夫还以为阁下会提到黑山军贼首张燕,或者是流窜于兖州和豫州的眭固、白绕等人。但从没想过,阁下竟会指出两位官爵和阁下相差不大的州级长官。不过这也很正常。阁下最擅长的是蛊惑人心,离间人心。别以为阁下这三言两语,能瓦解掉朝廷与地方之间的信任,危害到朝廷的统治。朝廷没那么傻。希望阁下记住这一点。”

    刘范说道:“在下多次善意提醒朝廷方面,而大人却对之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甚至是不屑一顾。真是令人心寒。”

    杨彪挑了挑眉头,说道:“那请阁下说说,为何他们是朝廷的危险如果说不出来,那是阁下在用离间计。”

    刘范说道:“在下有一言,大人静听:大忠似奸,大伪似忠。古往今来,莫不如此。现在朝廷都以为,在下是十足的奸臣,而认为董卓和贾龙是忠臣,迟早会酿成大祸。让吾等回想一下,董卓和贾龙此二人是如何崛起。首先,他们都是和在下一样,都是依靠军功崛起的。董卓驱逐匈奴人,贾龙平定黄巾乱。这本来并无差错。

    而在取得军功之前,他们的官职都很低下,董卓原是家父的部下,一员五官郎将;贾龙只是益州的一个校尉。在一个人人微言轻时,当然不会产生什么野心。但是,人心总是会变的。一旦男人有钱了,自然会变坏。同样的,一切的一切,都在他们取得军功,担任高官后不一样了。”

    杨彪听着刘范,越来越觉得他的话不像是危言耸听,倒像是真的了。刘范补充道:“董卓在率军离开洛阳后,他做了什么来着他先是放纵所率士兵抢掠并州的百姓,然后还瞒着朝廷,趁着流民众多,强抢民壮,扩大军队。当时朝廷为了击退匈奴人,所以顾全大局,没有对董卓下手。等董卓终于扩大了足够多的军队,终于击退了匈奴



第三百一十四章 杨彪上钩
    刘范说完了,也不再多言。(#……)刘范知道,他的话已经如同米饭倒了酒曲,等着他的这番话在杨彪的心里酿成一壶好酒了。果然,杨彪听完了刘范的蛊惑,陷入了沉思去。之前杨彪一直和朝廷其他官僚一样,傻傻地以为,只要把流民全都塞给刘范,农民起义的势头会减退。再然后,刘范会被庞大的流民人口所拖垮,实力也随之直线下降。而且如果朝廷足够有运气的话,说不定流民们会推翻刘范的统治。用不了多久,刘范的首级会从凉州送到温德殿里来。如此一来,朝廷幸甚至哉。

    等朝廷最害怕的农民起义和西凉军阀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朝廷能从抽出手来,着手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朝廷各个势力都谋划着,在刘范倒台后要干一番大事。外戚何进,自然要借力除掉宦官,再顺便把昏君刘宏赶下台,把何进的侄子,也是何皇后的大皇子刘辩立为新皇。只要刘辩登基称帝,何进能做第二个窦宪了。

    杨彪等士人其实也对刘宏重用宦官很不满了,因为宦官们身负卖官鬻爵的职责,士人们想要做官,总是被宦官们阻挠。所以,杨彪等人虽说不会加入何进的队伍,但是如果何进要对十常侍下手,他们绝对会墙倒众人推的。杨彪都想好了,谋除宦官,这是流芳千古的大事,他也要肩负起铲除宦官的历史使命。但是,前提是朝廷没有外忧。

    现在杨彪已经意识到了董卓和贾龙两人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忧心不已。贾龙还好说,他的威胁不怎么大。贾龙在山川环绕,十分封闭的益州,出川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朝廷要想进川剿灭贾龙,相对来说更加困难。更靠近司隶刺史部的董卓,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1...6869707172...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