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冠绝新汉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战袍染血

    一轮教罢,陈止收拾了一下,就要离开。

    陈华这人是不会守诺了,但我这几天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补充了铜钱光晕,签筒也将再满两格,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再次抽签了,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他边走边想,但前方却出现一人,正是陈蛰。

    陈蛰站在门边,里拿着一张纸,一副拘谨的样子,他见陈止走来,先是小声的叫了一声先生,然后就把手里的那张纸递了过来。

    我记得你叫陈蛰吧,这是?陈止看了陈蛰一眼,一低头,目光扫过那纸,略感惊奇,注意到上面记录的,都是自己曾说过的话。

    陈止为师的几日,说过的话有很多,自己并没有刻意记忆,但此时一看,却发现了一点端倪。

    原来因为带入了老师的角色,加上有心留下王建,陈止说的话很有针对性,是他凭着后世记忆,结合众人之言,总结出的精华。

    古人今人都有智慧过人之辈,双方在心智上并无差别,后世的人的一部分优势,也就是经历时间冲刷总结过后的经验之谈。

    此刻,陈止说过的很多经验结晶,就在这张纸上。

    蓦地,他又看到了那个名字,心中一动。

    师说?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
    这个名字,竟与韩文公的千古之文,有着相同的名字

    看着这两个字,陈止陷入了沉思,心下思绪涌动。

    唐有《师说一文,出自韩愈之手。

    韩愈的名号,后世之人没有不知道的,其人承儒家道统发古文运动,辟佛却骨正本归原,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的那篇《师说流传甚广,名句层出不穷。

    传道授业解惑,正是出自师说,现在出现纸上,里面莫非有什么联系?不过这纸上的其他话,又不是师说的内容了,比如这句圣人之言,期以明道

    陈止粗览一遍,见自己这几日和王建交谈时,被王建称赞品味的语句,竟然都被记述下来了,包含了柳宗元王通李翱等人的论点。

    陈止说话时,并没有刻意区分来历,因为都是几千年总结下来的智慧结晶,融入了文化血脉,言行举止中不自觉的就会带上。

    不过,那纸上只是单纯罗列,前后语句并无联系。

    这可不是文章,只是单纯的记录罢了。

    《师说一文,是论述老师的议论文,体现的是尊师重道之意,有完整的启始事例宏论,层层递进,结构完整,并非因为是名人所写,所以传世,而是本身有着现实意义,才能被世人称颂,和这张罗列名句的记述完全不同。

    看着看着,陈止倏地蹦出了一个念头。

    论师之道,算不算绝学?只是韩文公写《师说时,唐代正处于耻于从师的时期,很多人觉得跟着老师学习是一种羞耻没有风度的事,所以这篇文章的出世才有现实意义,眼下我所处的时代,儒学衰退道佛流传百家复显,族学私学层出不穷,社会环境上并不一样。

    想了想,陈止有了一些想法。

    不过,这个时代的问题也不小,眼前就有一个,王建面对大族的子弟,就得不到尊重,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族学衰落,人才断层,最终整个家族陷入危机。

    前文就曾提到过,家族存续的关键就有教育这一环,而族学是当前常态,维持家风家学。

    从这个角度入手,尊师重道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同样有意义,另一方面,族学私学的出现,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可这种发展也需要引领,这就是老师先生的现实意义

    陈止从再次复苏后,就喜欢解构现象,探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规律,此时灵关一闪,就有了一个想法。

    不过,这事得等我回去之后,集中精力思考,此时只能定个大概。陈止将目光从纸上收回,落在了陈蛰的身上。

    陈蛰顿时感到了压力,他之前在心里评价过陈止,可真正面对时,又是另外一种感受,好在在来之前,陈蛰做好了心理准备,记着祖父的嘱托,定了定心神,就想按祖父教的话说上一番。

    可是不等陈蛰开口,陈止先就笑道:陈蛰,你拿这个给我,是因为不忿陈华辱我么?

    陈蛰下意识的点点头。

    陈止又问:你今年多大了?

    这问题来的突然,陈蛰依旧是下意识答道:再过两个月,就年满十岁了。

    陈止点点头,说道:这个年纪也该读书为学了,再往后就有些晚了,这几日你在边上旁听,有什么感想么?

    陈蛰总算回过神来,心里一惊,以为陈止要责怪自己偷师,于是赶紧就道:先生,您不要生气,我没有听去多少,也没有外传,这些都是祖父记下来的,想让我慢慢参悟的,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真的!

    不用害怕,我问你,陈止摆摆手,露出一个自认为慈祥的笑容,你是不是想跟我读书?

    陈蛰一怔,然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连连后退,跟着就满脸通红的道:我愿意!然后就要跪下磕头!

    不急,不急。陈止赶紧拦住,你得先回去禀告长辈,再做决定。他倒没想到陈蛰的求学之心如此迫切,关于这个小厮的情况,陈止也有所了解,知道是背景干净的清白人家。

    此时在陈蛰的心里,则是念头翻滚。

    会有这么好的事!祖父教我的说辞都没用上,七少爷就说愿意教我读书了,等我成了他的学生,以后不就有好日子过了?祖父也不用那么辛劳了,他知道了,肯定很高兴!这用功读书,果然是好的!

    看着陈蛰蹦蹦跳跳的离去,陈止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接着就起步回返,途中还是往陈侯庙转了一圈,依旧没有回应。到了家中,他拿出那张麻纸看了看,眉头一皱,坐在椅子上思考起来。

    脑海中,麻纸上的列语句,以及后世的只言片语,还有记忆典籍中的文字语句,仿佛过山车一样,在陈止的心头划过,其中含义逐步显现,有的被抓住,有的被略过。

    慢慢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朝着一篇文章的形式汇聚。

    而陈止心中,也慢慢构建出一个颇为宏观的景象

    前世,他借签筒之助,略微了解过后世几个朝代的社会变迁,此时这些零散记忆也逐步显现,就好像是看到了未来,与族学书院官学,诸多场景杂糅在心,构建成一副画卷。

    就这样,陈止在思索中,整个人沉寂下来。

    他的这个样子被吴掌柜看到了,这掌柜的也有经验,立刻将店门一关,防止陈止被人打扰。

    陈止就这么静静的坐着,一动也不动,宛如雕塑一样,等陈辅陈停前后回来,见了他的样子,也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气。

    等到了晚饭时间,陈止还是一般模样,也没人敢扰乱他的思绪。

    陈止的这个状态,约莫持续了两个时辰,他才伸了一个拦腰,长舒一口气。

    不如就用这诸多智慧结晶,再铸一篇《师说,赠与陈蛰,同时试验一下,这样一篇文章,算不算绝学。文章代表诸多特性,主旨精神学术倾向文体文风等等,总有一个沾边的吧。

    想着想着,他长身而起,饭也顾不上吃了,不理面面相觑的众人,直接回到房间,铺纸研磨,提笔就写!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以原本师说的开篇一句为起始,笔走龙蛇。

    陈止今生虽未行过完整一文,但前世却有经验,曾与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交流,加上签筒加持,有着深厚基础,只是前世战乱,根本没多少用武之地,可今日书写,很快就把握到了节奏。

    师说的原文,乃是说,用议论和记述来说明某种道理,相比之下,如今的新汉,玄学盛行,骈文渐起,单纯以说为体,难免被人忽视,所以还要加入其他因素。

    于是,在行笔之间,陈止杂糅众多言论,以韩愈原篇为框,将柳宗元王通等人的观点也融合进去,再加入自身情感,使得文章的前期,有了抒情小赋的特征。

    抒情小赋,没有主客问答,特点是快节奏明主旨,开门见山,杂糅心意,所以此文开篇就定了陈止之意,又按照世人习惯,拿出三代之事圣人之语作为铺垫,确定政治正确,跟着就是众家论点为佐。

    等写到到了文章中期,陈止的文风又有一点变化,将前世了解的私学名人今生接触的诫子佳文族学任职时的亲身经历,作为事例罗列出来。

    这些事例,说的与各大世家切身相关,隐隐指出隐患,所以这一部分文章特点鲜明,在文字上刚健有力,在字句上说理通透,在文体上骈散相间,在文风上挥斥自如,有着论说散文的风格。

    等到了文章的最后部分,陈止反而停下笔来,皱眉细思起来,每过很久才写下几个字,寥寥数字,锤字炼句。

    前面通过铺垫和事例,已然将观点表达出来,欠缺的就是整理统合,略作延伸,这也是文章收尾要达成的目标。

    待得收尾字句渐多,形态也逐步清晰,却是诸多对仗接连用典,尽显骈俪,恰合当今名士的审美。

    骈文发展下去,肯定会如原本历史一样出现问题,但不能否定其历史价值,尤其是陈止今日写文,本有试验之意,当然不能舍近求远,总要迁就社会风气,况且这只是最后的总结,是为了便于尊师重道这个观点的传播,所采取的策略。

    而整篇文章,并非以骈俪为本,也非空洞堆砌,虽有三味文体,但只是略有偏转,文风完整,不见松散。

    待得最后一字落下,陈止长舒一口气,只觉神似疲惫,抬头一看,天已大亮。

    不知不觉,竟过了一夜!这文以载道的事,果然不是那么轻松的,哪怕我有诸多助力,用了取巧的法子,一样有神思枯竭的感觉了。

    事情一了,睡意袭来,不过陈止强忍着困意,招来陈辅,陈辅知道陈止一夜未眠,自然是关心一番。

    陈止安抚两句,又吩咐了一下,说了陈蛰拜师之事。

    陈辅固然疑惑,却不会质疑陈止的决定,点点头,好奇的看了桌上文章一眼,就退去准备了。

    陈辅一走,陈止才安心入睡,但书林斋却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彭城之外,陈华等人所乘马车急行而去,眼看就要离开地界,却被人拦住了。

    什么人在外搞事,难道不知道我等身份?陈华那个仆从过来探查,但一见拦路人的面孔,登时一愣。

    就见陈罗带着几人,笑呵呵的走过来,一边走一边说着:兄长何故走得这么急?也不提前告知一声,也好让我这做弟弟的,给你送行啊,好在我家七哥早就有了预料,让我等在这里,有一幅字特地写给兄长你听。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
    外面何人?

    陈华坐在车上,听见了外面的动静,问身边的人来,很快那仆从就回到车前,小心答道:回禀少爷,是那陈罗,带了群人挡在路上,不让我们过去。

    陈罗?陈华闻言心感不妙,这陈罗从一开始就处处与他作对,自己离开,就有避开他的意思,偏偏被此人堵住了路,稍微一想,就知道问题。

    想到关键处,陈华警惕起来,就问:他说了什么?

    仆从低语道:他说陈止写了一幅字,要说给您听。

    说给我听?听什么?陈华心中不安越发浓烈起来。

    他急急离开,就是因为知道事不可为,如今这情况,顽童收心几日时间就识字近百,这样的开蒙效率,别说陈家族学,就是放到家风端正人才辈出的名门族学,也是数得上号的。

    如果这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话,恐怕没有哪位开蒙先生,敢说自己能做得比这好。

    这种局面下,陈华已经没了退路,尤其他还试图以《戒赌诗反击,反被陈止一下将军,还多了王建这个见证人。

    无奈中,陈华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连夜准备好,一早就上路,无论怎么样,他对彭城之地已然心有余悸,就想着回到自己的地方,再思对策。

    陈罗怎么可能料到我要离开,他没有这样的本事,看来是陈止的主意了,陈止还说给我写了幅字,要说给我听,绝对不是好话!还是赶紧离开,求助老师,让老师帮我摆平这边的事,顺便打压陈止的嚣张气焰,老师师承宗师,精研佛法,收拾一个陈止,那是易如反掌的,定然可以保住我的名声!

    一念至此,尽管心中担忧,陈华还是果断的下达了命令:不用管陈罗了,我们直接走!快走!

    可惜,他这边话音落下,车外就传来了整齐划一的声音,赫然是陈罗带的那群人在高喊口号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

    十几个嗓门不小的壮汉,反复喊着这句话,声音震天响。

    背信弃义者,名声一文不值!一旦传开,由北向南,他陈华就要恶名满徐州了,乡品哪里还保得住?仕途更要坎坷了!

    因此这十个字一传进车中,陈华顿时就脸色惨白,他那仆从也是一愣,跟着脸色大变,转身就朝陈罗等人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喊着:住口!住口!不许毁我家少爷的清誉!

    陈罗却哈哈大笑起来:名声不光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挣的,陈华背信私逃,这等行径连小人都不如,还不许我等说?他先是看到那仆从的焦急模样,跟着又看到陈华从车中探头出来,脸白如纸,想到此人抵达陈家时的嚣张,只觉快慰无比,笑的越发欢畅!

    陈华一来,就存着为难彭城陈家的想法,处处想要彰显自己,又打压和敌视陈止,定下五日之约,威胁要让陈止恶名满徐州,中途见势不妙,更妄图坏了陈止的名声,最后诸计不成,也不愿信守承诺,就要一走了之。

    这样的人,别说陈罗,陈止都容不了他,才有了此番布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陈华一听陈罗笑声,更感难堪,却还强撑着过来,冷眼注视陈罗,呵斥道:你叫这么些人,在这里呼喊,想干什么?我怎么私逃了?是我师郭展招我回去,师道深重,岂是你能明白的?我那老师乃是天下名士,承宗师之学,德高望重,陈止狂妄的让我改拜他为老师,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听从?你不要在这里败坏我的名声!

    刚开口的时候,他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可说到后来,还是露出气急败坏的样子,看得陈罗越发欢畅。

    我败坏你了?我这可是来给你送行的,这口号也不是无中生有,你不用拿郭展来做挡箭牌,你那点心思以为我看不出来?说什么都晚了,这十个字,就是你的评语,且看我七哥的书法!

    说着,他拿出一幅字轴,一打开就是龙飞凤舞的十个大字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

    陈华一见,身子晃了晃,然后抬手一指,喊道:去给我把这幅字撕掉,快!他车队里也有虎背熊腰的护院,领命就要过去,没想到陈罗一挥手,刚才还齐声喊着口号的一众汉子,就都聚集在他身边,将衣襟一撩,露出了刀柄。
1...6869707172...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