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几个人心头一跳,赤木海牙赶紧说道:“侯爷这说的哪里话?您义薄云天,咱们敬佩得很,有何要我们办的,您尽管吩咐便是,在高昌国这一亩三分地儿,就没有办不成的……额……”
他本意是想好好表现一番,展示一下“乖巧听话”的态度,谁知道一激动,这话说的就有些变味儿。
见到房俊似笑非笑的眼神瞄过来,赤木海牙心里就咯噔一下,差点抬手自己给自己一个狠狠的大嘴巴!
叫你多嘴……
什么叫“高昌国这一亩三分地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怎么着,是想要给房俊一个下马威,显示你在这高昌国很有力度?
其他几个差点想把赤木海牙给踹死,你这一大把岁数,都特么活到狗身上了?
连句话都不会说……
天唐锦绣 第三百七十七章 羊吃人
赤木海牙被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滚热的风在葡萄架下面吹过,居然让他浑身一寒,心里冒出丝丝寒意……脸上的表情则精彩极了,又是害怕又是后悔又是讨好,几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使得脸部肌肉几乎失控,尴尬极了。
房俊似笑非笑的瞅了他一眼,摆摆手宽慰道:“老兄不必介怀,本官岂是那种因言获罪之人?本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见这高昌国荒地颇多,水草亦算丰美,尤其是羊群繁茂,便想在明天春天的时候,开设一家毛纺厂,还需在座诸位大力支持。”
另一个消瘦的老者唯恐赤木海牙这个老货再胡说八道,可别把大伙儿给连累了,脱口说道:“请侯爷放心,您的生意,就是我们的生意,在高昌这块土地上……那个啥……”他使劲儿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头,才把这半截儿话咽下去,连忙补充道:“没说的!”
话说完,自己也是满头大汗,同情的看了一眼赤木海牙,原来想要表个衷心,这话也真挺不好说……
房俊倒是没注意他也差点说出“高昌这块而爱谁谁”的话,闻言颇为欣慰的点点头,说道:“即是如此,本官便谢过诸位的好意了。打明年开始,那些不适宜种植葡萄的荒地、沙丘,烦请诸位鼓励当地的农夫,多多养殖绵羊,多多放牧便最好不过。不过诸位放心,本官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细水长流,多方共赢,从来不会亏待合作伙伴。本官这毛纺厂不收羊,只收羊毛,价格嘛,最低是现在的五倍以上!”
他这么一说,这几位眼珠子都瞪圆了!
高昌国虽然地处绿洲,四周尽是沙漠,适宜种植粮食的土地不多,但是可以放牧的地方却不少,放牧亦是不少百姓的生活来源。
很多沙丘不适宜种庄稼,种葡萄也不行,沙质土地不存水、不蓄肥,作物很难生长。但是并不是什么都不长,这些沙丘的地表,会生长一些低矮的杂草,这些杂草极度耐旱。
这样的草场大多狭小不平整,不适宜蓄养马匹,但是蓄养绵羊却很是合适。
波斯毛毯闻名天下,价格极其昂贵。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这种技术很早以前就传进西域,各国都掌握这种技术,是以羊毛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蓄养绵羊的利润可不小,最起码比种粮食强的多。
现在房俊承诺羊毛的价格在五倍以上,那养羊岂不是要大财?
赤木海牙为了挽回刚刚的失言,唯恐给房俊留下不好的印象,当即表态:“老朽回去之后,自当命族人多多蓄养绵羊,这放牧可是咱们畏兀儿人最拿手的!另外,老朽会将族里那些产量底下的农田全部毁弃,变成草场,以此支持侯爷!”
他想,反正高昌国的土地亦不太适合种植粮食,与其让那些贫瘠的每年只生产那么一点点的粮食,还不如变成草场养羊,一来可以表态全力支持侯爷,二来亦可以增加一大笔收入,羊毛可比粮食值钱多了……
他这么一说,其余几人怎甘心落后?当即纷纷表态,全力支持侯爷的生意。
赤木海牙会算账,谁不会呢?
既能表了忠心,又有实惠可拿,这位侯爷做生意还真是“共赢”……
房俊一脸感慨之色,当即拍大腿道:“别的话不多说,各位的情谊,咱心里有数!既然各位如此支持,咱也得拿出点实惠,回报各位。这第一,本官知晓高昌一直缺粮,自今以后,每一次商队进入高昌,本官都会贩运关中的粮食至此,平价销售,分文不赚,只当报答诸位!”
大伙一听,顿时喜笑颜开!
高昌缺粮,这是历史以来的大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因为高昌富庶,所以西域各国的流民大多迁移至此,人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而且但凡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也同时适合种植葡萄,种植葡萄的利润又是粮食的好几倍……
以往大唐对于粮食的管控是很严格的,西域的商队可以带走大唐的任何一件商品,甚至可以包含少量的铁器,但是粮食却绝对一粒也带不走!
现在好了,既然有了房俊的承诺,高昌自此以后再无缺粮之虞,不仅人口可以迅壮大,吸引整个西域的流民迁徙来此,更可以将那些种植粮食的土地拿出来种葡萄……
这位侯爷,简直就是财神爷!
房俊笑眯眯的看着喜笑颜开的几位,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他敢保证,只要能够供应足够的粮食,那么自此以后,高昌便会紧紧的投靠大唐,再无一丝异心!
他玩的这一手,灵感源自于十五、十六世纪,英、荷等国家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只要在将来“东大唐商号”能开辟出东洋甚至南洋的航线,必能极大的促进毛纺业的繁荣,商品需求量大大增加。甚至即便是现在的大唐境内,对于毛纺用品的需求也不少。
毛织业繁荣,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便成了很赚钱的行当。
等到葡糖和羊毛的利润被大家看见,无论在座的几位,亦或是整个高昌国的平民,谁还有心思去种植粮食?
唯利是图的地主绝对会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
去哪里流浪呢?
当然是大唐……
整个西域都缺粮,高昌没有了粮食产出,还不得被大唐死死的掐住脖子?
一个葡萄,一个羊毛,便可以将高昌紧紧的攒在手心里!
至于会不会生羊毛太多,供大于求的情形,完全不需担心。
“羊吃人”是欧洲好几个国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行为,所以毛纺产品产量巨大,必须依托新航路将产品销往全世界。
而高昌能有多大?即便全部养羊,产量能有多少?
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两招只要在高昌推广下去,便等于将高昌的经济命脉紧紧控制住,若背叛大唐,这些大地主、大商贾便等用于丧失掉巨额的利润,而且断绝了粮食的供应。那个时候,即便有外敌来犯,必须要大唐出兵,高昌人自己就红着眼珠子跟敌人拼命!
房俊心情大好,自旁边的箱子里拿出一份奏折,丢在几人面前,笑道:“第二,本官已然向陛下觐见,鉴于高昌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诸位高昌国实权派的忠心,请求陛下将高昌国列为自治之地,朝廷除驻军、以及指派最高长官之外,将由全体高昌民众,投票选举出八位议事堂成员,在大唐的领导之下,共同参与高昌国的日常管理、政策制定……”
连番的出乎预料,早已将这几人震得外焦里嫩……
蒲屈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侯爷的意思,是说高昌国的官员借由全体民众选举,而非是大唐委派?”
房俊指了指那份奏折:“这是副本,正本已由本官送呈陛下预览,由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定夺。”
老老少少即可脑袋凑在一会儿,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
对于这个“民选”的构思,房俊自己很得意。
若是所有官员借由大唐委派,无形中加大了大唐的负担,而且稍有处置不当之处,极易引起高昌民众的排斥情绪,认为这是大唐的不公平对待。若是经由有心人的撺掇,很容易的便引起社会的动荡。
可若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官员,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你好意思推到大唐身上?真要闹起来,大军镇压也名正言顺,不会引起社会矛盾,更不会引起排斥情绪。
还是那句话,只要将经济命脉牢牢抓住,高昌这块土地,就永远也飞不了……
天唐锦绣 第三百七十八章 打压
高昌国尚处于炎热的季节,长安已然进入深秋。
瑟瑟的秋风吹落了杨柳的树叶,吹红了鲜艳的丹枫,吹皱了太极宫里的池水……
政事堂里,李二陛下大马金刀的端坐于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奏章,正看得入神,只是两条剑眉却不时的蹙起,显示着此时的心情实际上并不平静。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脸沉默,捻须不语。
赵国公长孙无忌微微仰头,目光似乎盯着政事堂的房梁上那一层薄薄的浮尘,颇有兴趣……
中书舍人马周正襟危坐,全神凝思。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拈着白瓷茶杯,轻轻的呷着清香的茶水。
唯有中书侍郎岑文本微微眯着眼,关注这李二陛下的表情变化……
窗外秋风瑟瑟,堂内静谧沉寂。
良久,李二陛下才放下手里的奏章,长长的嘘出口气。
环顾左右,沉声问道:“对于这道奏疏,主体繁多,内容繁杂,不宜一起论断。且先说说弹劾侯君集一事,诸位如何看?”
话音刚落,马周已然接口道:“侯君集阵前斩杀高昌国降君,恐惹起西域诸国怨言惊惧,于吾大唐日后与西域各国的邦交极为不利,此其罪一也;身为主将却纵容麾下兵卒掳掠高昌城,劫掠***勒索抢夺,致使全城大乱、军纪废弛,此其罪二也!这两项罪名证据确凿,已然引起西域诸国的公愤,影响极其恶劣,臣以为,当交由大理寺审理,以正视听。”
随着远征大军凯旋而归,侯君集在高昌城纵兵掳掠的消息便甚嚣尘上。只是军中上下尽皆讳莫如深,绝口不提此事,外界即便闹得纷纷扬扬,到底也没什么证据。
直到侯君集将大批财货运入自己的府邸,才算是证实了这些谣言,一时间朝野内外尽皆震动!
对于侯君集的恃功而骄、目无军纪,全都表示不可思议……
这也太嚣张了!
“咳咳”长孙无忌清了一下嗓子,令诸人心头一震。
这位怕是要向房俊开炮了……
果不其然,长孙无忌瞄了老神在在的房玄龄一眼,说道:“侯君集罪不可恕,在于起藐视军纪、胡作非为,损害了大唐的形象!可是房俊身为下级,却敢当众顶撞上官,不也是藐视军纪?军队远征,自当上下一心,一切皆以上官的命令的行事,无论对错,唯有奉命而已!房俊非但公然诋毁主帅的命令,甚至敢于煽动麾下神机营的兵卒,于主帅对峙!若是任其如此,长此以往,军纪何在?”
对于房俊,长孙无忌已然感受到浓浓的威胁!
不是威胁到他,而是威胁到自己的儿子,长孙冲!
众所周知,长孙冲自幼便是大唐勋贵二代之中的佼佼者,端方聪敏,才华横溢,又被陛下看重,娶了陛下的嫡长女长乐公主为妻,是大唐官场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假以时日,必然成为勋贵之中的代表人物,帝国未来的重臣!
但是,自从房俊犹如彗星一般崛起之后,耀眼的光芒彻底将长孙冲掩盖……
论身份,房氏虽然不如长孙氏这般与皇室纠葛深远,却也是清贵名流,不遑多让。在民间,“贤相”房玄龄的名声,也比他长孙无忌强出很多。
论才华,“斗酒成诗”的房俊便是那些成名的大儒学士也得翘起大拇指赞一句“天纵奇才”,甘拜下风,更远非长孙冲所能比拟。
论得宠程度,高阳公主虽然不是陛下嫡女,但亦是极受陛下宠爱。
论办事能力,别出新裁、不拘泥于循规蹈矩的房俊,总是能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举重若轻的办好,甚至能处理得圆滑得体,这一点,性情方正的长孙冲却差之甚远。
总结起来,长孙无忌无奈的现,除了房俊暴躁的脾气之外,似乎每一样都比自家儿子强上一些……
而李二陛下的态度,更令长孙无忌心中纠结。
虽然那房俊时不时的令李二陛下恼火不已,但每当有大事,李二陛下却总是对房俊充满信心,愿意重用,而对于长孙冲,则更像是对于一个子侄后辈一般的信赖宠爱……
这可不是长孙无忌愿意看到的!
若不能将房俊打压下去,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朝堂之中的一刻熠熠光的新星,威胁到长孙冲的地位!
长孙无忌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形生,所以哪怕被别人说不要脸,他也要抓住一切机会打压房俊,哪怕得罪房玄龄亦在所不惜!
长孙无忌这番话说出来,岑文本便偷偷的瞄了房玄龄一眼。
出乎意料的是,房玄龄面容肃静,并未对长孙无忌以堂堂国公之尊打压房俊表现出一丝恼怒,反而嘴角微扬,似乎略微有些笑意……
岑文本有些不解,长孙无忌的话在陛下面前是很有分量的,若是陛下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谏言,很有可能狠狠的处罚房俊,房玄龄为啥一点都不着急?
他亦是绝顶聪明之人,只是略感诧异,稍一思索,便恍然大悟。
长孙无忌为何如此急吼吼的不顾身份亦要打压房俊?
只有一个原因,长孙无忌已然感受到了房俊的威胁!房俊与长孙无忌的地位差着十万八千里,自然不可能威胁到长孙无忌,但是一直以来名声甚好的长孙冲,却照比房俊的璀璨光芒显然要差了一些……
房玄龄这是在对自己的儿子令长孙无忌紧张而感到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能让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紧张,房俊的确很值得骄傲……
房玄龄对于长孙无忌的话语,不置辩驳,就像是没听到,亦或是在说别人,毫不在意。
政事堂里再次沉寂下来,只有李二陛下闭目凝思的时候,下意识的将手指在书案的桌面上敲击的声音传出。
扣、扣、扣……
早已将御下之术琢磨得炉火纯青的李二陛下,又怎能看不出长孙无忌的顾虑在哪里?
若是换了旁人,少不得顺着大舅哥的话语,打压一番,也不算大事。
但是事关房俊,不行!
不提那日进斗金的玻璃作坊,不提渭水之畔汇聚天下奇货的房家湾码头,单单只提这次西征,李二陛下就绝对不容许长孙无忌这么做!
至于理由?
以两千神机营,大破一千突厥“附离”狼骑的趁夜突袭,只凭这份战功,便可当得西征第一!
与突厥人作战多次的李二陛下,深刻的知晓突厥铁骑在平原之上的冲击威力有多大,更何况还是突厥可汗身边的“附离”亲兵,那可都是在突厥铁骑中千里挑一的精锐,一千“附离”狼骑起的冲锋,足以令五万人的大军瞬间崩溃!
房俊在奏章中写的明明白白,这一仗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全都是因为“震天雷”的应用!房俊将这场战斗的细节叙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对战斗进行了总结,归纳出火器的前景,以及如何利用火器对抗骑兵的心得经验。
“房俊之事,暂时搁置吧。诸位先议一议侯君集之罪,到底要不要交由大理寺审理?”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愕然,他有些不能接受,李二陛下如此驳回自己的建议,可是近年少有之事。
即便房玄龄在场,陛下可能有些抹不开情面,但自己也并非要将房俊如何如何,只是想要给他按个罔顾军法的罪名,打压一番而已。难道陛下看不出,我这其实是为了儿子长孙冲在铺路?
亦或者……陛下有心扶持房俊?
长孙无忌心里一个激灵,顿时感到一股浓浓的危机!
天唐锦绣 第三百七十九章 宰辅之才?
侯君集的罪名应该如何定论呢?
这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
先,侯君集纵兵掳掠高昌城的罪名无须赘述,太多的证据显示这的确是他恃功而骄之下而干出的一件蠢事。挥师灭国,的确是滔天战功,可是自持功高便无所忌惮,那也决计是最受帝王忌惮的一件事。
侯君集错在高估了自己在李二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当李靖蛰伏,李绩隐忍,程咬金尉迟恭渐渐老去的这个年代,侯君集自认为自己已经是李二陛下麾下最出类拔萃的统帅,挥师征战攻伐天下都得依仗着他,却从来没想过李二陛下的性格。
李二陛下对手下这帮老弟兄的确不错,但这是源自李二陛下极度自信的性格。他始终认为就算是手底下这些掌握兵权的大将想要造自己的反,自己也完全可以将其剿灭。所以,又为何不对大家好一些,留下一个君臣相得、同甘共苦的好名声呢?
但正是这种极度自信的性格,使得李二陛下的眼里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
当年率军追亡逐北大破突厥的李靖不是,征战无数从无败绩的李绩不是,勇猛刚烈的尉迟敬德、程咬金也不是,出身市井、手段阴狠的侯君集更不是……
李二陛下有一个很独特的属性,他很会看人。
旁人或许会认为侯君集这是担心功高震主,所以自污一把来博取李二陛下的宽容,但是李二陛下却很清楚,这就是侯君集一时得意恃功而骄所干的蠢事!
阵前将降国之君斩,这得造成多坏的影响?
自今以后,或是大唐军队想要征伐某国,别指望人家能投诚而降,投降了也得被杀,何不死战到底还能有一线生机?
简直愚蠢!
纵兵掳掠高昌城,更是蠢到极点的傻瓜才能干出来的事儿……
马周已然表明了对于处置侯君集的态度,高士廉闻听李二陛下之言,放下手里的茶盏,缓缓说道:“功是功,过是过,侯尚书此举却是影响恶劣,某赞同马侍郎的意见,应由大理寺审问,按律法办事,不能因为其覆灭高昌国的战功,便忽视其做犯过错。”
高士廉的地位很然,他不仅仅是长孙无忌也文德皇后的舅舅,李二陛下的舅丈人。武德九年,李二陛下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二陛下,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二陛下动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
对于高士廉,李二陛下一向尊敬有加,可谓言听计从。
李二陛下微微颌,就待定下基调。
岑文本却说道:“大理寺乃刑讯重地,所审查者,莫不是身犯重罪的要犯。侯君集虽然有过,然其毕竟有覆灭高昌之功,又是朝廷重臣,功在社稷,贸然拘于大理寺,势必被狱吏侮辱,重刑加身,非是对待功臣之道,还请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有些犹豫,毕竟岑文本说但也有些道理。他望了房玄龄一眼,希望这位一向善于谋略的臣子能给自己一些建议,但是见到房玄龄微微垂,一副不欲插言的模样,便知道这是在避嫌了,毕竟侯君集的案子事关房俊,且房俊又是上书弹劾侯君集之人,怎么表态都容易遭来非议。
沉吟一下,李二陛下摆手道:“赏功罚过,自是明君之道。侯君集虽然有大功于社稷,但其在高昌所犯之罪并不能抹杀,便交由大理寺审理吧。”
皇帝陛下定了调子,自然没人再去反驳。
众人虽然都是朝中大臣,但也只是有建议权而已,如何处置,还是在于李二陛下乾纲独断。
商议完侯君集之事,李二陛下又将那份奏章拿在手上,很是欣慰的笑了笑,对房玄龄笑道:“玄龄啊,你可算是养了个好儿子……”
房玄龄诚惶诚恐:“陛下谬赞,劣子如何敢当陛下之夸赞?”
“呵呵,不必谦虚,”李二陛下神情很是愉悦,拍了拍手里的奏章,说道:“若是只看这本奏章,房俊这小子,确实有宰辅之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一直以来,对于朝中的年轻臣子,李二陛下虽然愿意重用,但总是秉持着谨慎态度,在重用的同时,亦不断的敲打,唯恐这些年轻臣子仕途上顺风顺水,养成骄狂之心。
如此称赞一个未及弱冠的年青人,简直闻所未闻!
几个人都把目光盯在李二陛下手里的这本奏章之上,除了弹劾侯君集,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能让李二陛下如此看重,说出这么一句让人嫉妒的评语?
房玄龄自然是知道李二陛下这本奏章上都写了些什么,因为在这本奏章送进宫里的同时,另一份一模一样的家书也送到了家里……
闻言,房玄龄不由得苦笑:“陛下,年青人做事,虽然要予以鼓励,以培养其信心,却也不能赞誉太多,令其浮夸骄傲!”您这么一说,岂不是把咱儿子放在火上烤,相当于捧杀?
您越是夸奖,就越是有人嫉恨,咱这身边就有一位呢……
李二陛下愣了一下,也明白过来房玄龄的言外之意,暗道是自己大意了,满以为在座几人都是自己最可相信的臣子,却一时忘记了,这几人可以对自己忠心,但彼此之间却是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当然,若是大家都一团和气、遇事谦让,反倒是他这个皇帝要睡不着觉了……
对于房玄龄的话,李二陛下不置可否,而是将手里的奏章递给高士廉,微笑道:“大家传阅一下吧,看看咱们这位新乡侯,为大唐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安天下的妙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