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高士廉闻言,自李二陛下手中接过奏章,细细的看起来。
须臾,高士廉看完奏章,将之递给长孙无忌,自己则微微眯起眼睛,细细思索……
政事堂里再一次陷入寂静。
长孙无忌看完,面无表情,将奏章又递给马周……
高士廉轻轻一叹,唏嘘道:“以前,总是认为年青人见识短、性子躁,遇事难免不能考虑周详,需要我们这些老骨头把住船舵,令其不至于多走弯路。现在看了这份奏章,才知道老夫是真的老了,如此惊才绝艳的设计,足以令大唐四境安抚,再无兵刀之祸矣!”
长孙无忌心里陡然一惊,诧异的看向自己的舅舅。他也承认奏章里写的对待高昌国的策略很是高明,可怎地就能让舅舅说出这番话语?
这可是天大的赞誉!
问题是,这只是笼络、控制高昌国的策略而已,难道还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夸张了吧……
长孙无忌陷入沉思,对于自己这位看似老好人一般的舅舅,他可是深知其深不可测的智慧,以及看人的眼光之精准,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长孙无忌略一深思,不仅悚然动容!
看来自己似乎是沉浸在权术的谋略中太久,致使全局的韬略上退步太多,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出这本奏章里叙述的玄机!
葡萄酿、羊毛……
虽然不知房俊到底要如何操作,但若这两样事情做成,便可以紧紧的掐住高昌国的命脉,将其牢牢的控制在手!
同样的道理,其实对于土谷浑、吐蕃、甚至高句丽,都有借鉴意义!
这房俊,居然如此了得了么?
若是次策略能成,不出三十年,大唐不用耗费一兵一卒,便可将周边的国家全部控制在手中,让其生则生,让其死则死!
这……
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天唐锦绣 第三百八十章 吃亏
长孙无忌心念电转。
这份奏章上的内容,着实让他太过震撼,这已不是关于房俊才能与否的问题,能有这份眼界、能设计出此等国策,的确当得起李二陛下的那句“宰辅之才”!
想要继续打压,亦或者诋毁这份奏章,已然不现实。
若是表现得太过明显,既失去了气度,也必然引起李二陛下的不快,他可是看得明白,李二陛下对这份奏章的欣赏程度……
不过长孙无忌到底是老狐狸,转眼就想出了对策。
“呵呵,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微臣,为陛下贺!”说着,一脸肃容的冲李二陛下拱了拱手,似乎真的实在为李二陛下得了房俊这么一个大才而感到高兴……
李二陛下捻须微笑,很是满意。
他自然不会一点都察觉不到长孙无忌对房俊的反感,在他看来,房俊如此优秀,威胁到长孙冲在下一代中的然地位,长孙无忌才有此等反应,这是正常的。
谁人能真正的不自私呢?
若是没有房俊的崛起,长孙冲便是下一代最重点培养的对象,权力、资源都会向其倾斜,成为帝国未来的栋梁指日可待。可是现在冷不丁的冒出房俊这么一个竞争者,且表现得如此优异,长孙无忌不紧张才怪……
只要是正常的竞争,李二陛下乐见其成。
自是的确一直看好长孙冲,长孙冲的身后又站着长孙无忌这样的庞然大物,但是房俊也不差,真以为老好人的房玄龄是吃素的么?
适量的竞争,可以促进人才的成长,李二陛下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李二陛下略带得意的笑道:“这是好事,咱们辛辛苦苦打下的这座江山,经营得繁华锦绣,还不是要交到下一代手中?若是儿孙辈纨绔无能,将这座花花江山祸害得千疮百孔,怕是咱们都得气得从棺材里挑出来,狠狠的抽他们一顿!现在后辈优秀,各个都是人才,正是吾等的福气啊!”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话题一转,说道:“微臣的确欣赏房俊之才华,这个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控制西域的策略,亦是无比赞赏!但正因为这个策略堪称天才般的构想,事关将来帝国之国策,是以微臣认为,是不是派遣一个老成持重者,前往主持高昌国,更能稳妥一些呢?”
一味的打压是不成的,瞎子都看得出来李二陛下对房俊的赞赏,若是坚持己见,只会惹得李二陛下的反感,说不得还会产生一些逆反心里,那可就弄巧成拙。
但是咱可以来一个釜底抽薪,你房俊的策略虽好,但不让你去主持这个策略,那功劳自然大打折扣……
李二陛下有些沉吟了。
在他心里,是属意于由房俊执行这个策略的,毕竟这是他提出来的,期间的关键窍要之处,也只有他能明白其中的玄机,若是贸然派去一个人,是否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
长孙无忌说完建议,便垂头不语,看似一切都随李二陛下决断,实则却不留痕迹的将手扶在茶盏上,食指轻轻的在桌案上敲了一下……
坐在他旁边的高士廉眼皮一跳,缓缓说道:“老臣以为,此乃老成谋国之策也,确实稳妥得多。高昌国地处西域,虽以在大唐掌控之中,但其国中势力蠢蠢欲动,周边敌国虎视眈眈,新乡侯毕竟年少,初掌一地难免意气风,若是立功心切,恐怕只是局势不稳,误了大事,反倒不美。”
长孙无忌既然出了求助的信号,高士廉有岂能不予回应?
舅舅跟外甥,自是同气连枝,共同进退。
李二陛下不得不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可以拒绝藏有私心的长孙无忌,但不能不干脆的驳斥高士廉的颜面,更不能不细思他的话语。
房俊这小子才华是有的,但是这脾气……也确实令李二陛下担心。正如高士廉所说,高昌国虽然已在大唐掌控之中,但大军撤离,留在当地的只有神机营的两千士卒,而西域虎狼环伺,形势恶劣,遇到紧急事务一个处置不慎,便极易招致敌人攻伐,丧失掉大好局面。
可这策略乃是房俊提出,若是由他在高昌国完成,正是一项盖世奇功。现在却要另外委派他人前去,怎么看都有点摘桃子的嫌疑,未免有失厚道……
李二陛下心里委决不下,不由得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房玄龄。
房玄龄一直默然不语,见到李二陛下看过来,便微微一笑,很是随意的说道:“陛下何必为难?微臣是陛下的臣子,房俊亦是陛下的臣子,臣等心中,唯有陛下与大唐尔。无论何种决定,臣等都相信陛下是站在为大唐谋取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是以定会安然接受。与帝国的未来相比,区区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但请陛下决断便是!”
这番话说的,敞亮!
不仅李二陛下欣然颌,便是长孙无忌都想抚掌叫好!
什么叫忠臣义士?什么叫高风亮节?
房玄龄就是了!
甭管心里到底怎么想,这番话说出来,那就是态度!
李二陛下心里有了定计,又将目光看向马周与岑文本,问道:“二位爱卿,意下如何?”
岑文本肃然道:“自有陛下决断。”
马周却道:“派遣老成之人,微臣认可。但此人应当脾性祥和,处事圆润,方能最大程度的契合这个策略。这个策略最大的优点便是循序渐进,确需一两年看不出太好的效果,但长期施行下去,才能于寂静之中,隐藏风雷!是以,哪怕是开始的时候稍微退让一些,并不影响大局,反而更能达到瞒天过海的奇效。”
李二陛下心底颇为赞赏。相比起来,岑文本难免有些官场的陈腐凝滞之气,失了锐利;而马周或许是年纪的缘故,亦或许是出身的影响,更加朝气蓬勃、锐意进取!
略做沉思,李二陛下便说道:“即是如此,便将高昌国重新规划,划入大唐版图,以其地置西州,领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县,治高昌。其地官员,借由房俊奏章之中所说之‘民选’,任由当地百姓选举,可安其心。并设安西都护府於交河,令乔师望为任安西都护,如何?”
乔师望,乃是唐高祖女儿庐陵公主的驸马。
其人素有才干,年富力强,但低调随和,行事圆滑谨慎,正是不二之人选。
众臣皆以为善。
房俊的那个所谓“民选”,在众人可能来并无不妥。虽然占了高昌国,但为了维持当地的稳定,所选官吏也必然是以往的当地官员,至于到底是哪个,没人在意。
房俊的这个馊主意,不过是玩了一个花样,但却显得更公平、更公正,更容易让当地的居民接受,因为看上去,所有官员的任免都由居民百姓定夺,每个人都有一票去支持或者反对,如此一来,对于上任的官员,必然更有认同感。
定下西域章程,此次议事便已完结。
侯君集将被大理寺审查,不过以其功勋,只是稍损名望而已,自然没有人真能把这位战功累累的大将如何。
似乎,吃亏的也只有房俊而已。
毕竟其在高昌国的所作所为,极大程度的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功不可没。更别说那个“葡萄酿,羊吃人”的策略,简直如同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但是末了,却委派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前去主持西域大局,房俊自己反倒没有丝毫好处。
不过房玄龄却没有一丝不悦之神情。
纵横宦海多年的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有的时候,吃亏不一定是坏事……
天唐锦绣 第三百八十一章 棉花
吃亏不一定是坏事,但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起码鞠文斗就是这么觉得的。
前几日被蒲屈罗狠狠的揍了一顿,差点将这把老骨头都给锤散架,回到家里将养了几日,伤势虽然好的七七八八,可是心头的一股闷气却憋得他极度郁闷。
他郁闷得不是被蒲屈罗揍一顿,而是被房俊像个傻子似的给耍了……
只要想想当时自己脑袋一热表态要把蒲氏斩尽杀绝的态度,鞠文斗就后悔得想撞墙……
大意啦!
这么低级的离间之计,自己怎么就晕乎乎的钻进去了呢?
躺在床上,大丞相鞠文斗唉声叹气,悔不当初。
天气依然炎热,不过秋日已近,秋风裹挟着热浪在窗外翻滚,使得人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堪。
侍女仆人都离得远远的,近日家主情绪不好,总是莫名其妙的怒,大家都怕凭白受了处罚,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靠近正堂的方圆十丈之内……
鞠文斗叹着气,看着卧房中端坐的这位须眉皆白的老者,无奈的说道:“都怪我一时不察,误入那小贼的陷阱,致使与蒲氏的关系完全破裂……我的错啊!”
那老者慈眉善目,手捋着雪白的胡须,三角眼微微抬了一下眼皮,看着病榻上躺着的鞠文斗,沉声道:“蒲屈罗是个蠢货,看不透那房俊的离间之计,可蒲氏却不仅仅一个蒲屈罗,毕竟还是有聪明人的,或许,关系还是可以修复的。毕竟,没有了我们鞠氏支持,蒲氏就只是一个商贾,能有什么作为?”
鞠文斗苦笑,看着面前这位鞠氏族长:“哪里有这么简单?蒲屈罗是楞了一些,但绝对不傻。他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我下手,就是想要向房俊表态,蒲氏已然决定与我鞠氏公开决裂!一旦房俊小贼的毛纺厂建成,收益最大的便是蒲氏,您说,蒲氏又如何能从新变成我们的盟友,一起去对抗大唐呢?”
房俊的毛纺厂一旦建成,必然会使得羊毛的价格飙升,蒲氏拥有高昌国最大的牧场,家中牛羊遍地,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了这一层利益牵绊,又怎么会不死心塌地的追随房俊呢?
老者闻言,叹口气道:“即是如此,你又何必执念于跟房俊作对?他背后有大唐撑腰,在高昌国又团结了几大势力,已然成了气候。贸然与之对抗,一时不慎,就可能将整个鞠氏都卷入其中,慎之,慎之!”
“难道就这么眼看着鞠氏先祖的心血由此断绝吗?”
鞠文斗闻言,顿时有些激动的低声喝道:“鞠氏一百多年的基业,现如今已然毁于一旦!底下的先祖有灵,我们这些不孝子孙如何面对?族长,当初是你支持鞠文泰那个蠢货登上王位,现在鞠文泰死了,高昌国亡了,难道您就不能支持我一回,将鞠氏的荣光再抢回来?”
老族长叹了口气,看着面色激愤的鞠文斗,微微叹了口气。
二十年前,上一任高昌王鞠伯雅病重弥留之际,其实是属意由此子继承王位的,便是眼前的鞠文斗。
可是当时,自己唯恐将来出现王位纷争的情况,执意帮扶鞠伯雅的长子鞠文泰登上王位,说起来,确实愧对于鞠文斗。
鞠氏扎根高昌国几百年,根深叶茂,家族势力早已深入到高昌国的方方面面。国王并不能代表鞠氏,族长,才是整个鞠氏最有权势之人!
可是现在的情形,若贸然支持鞠文斗,岂不是将整个鞠氏都绑上他的战车?一旦失败,那可就是玉石俱焚,亡族灭种的大祸……
老族长轻叹一声,劝道:“据你所说,那房俊的种种手段,已然将高昌国的几股势力牢牢抓在手中。即便你驱逐大唐,又能给这些人什么样的利益呢?人心都是自私的,没有足够的利益,谁会跟着你去反对大唐?”
他本是诉说事实,劝导鞠文斗认清现实。既然现在大唐并未对鞠氏开刀,还一副拉拢的姿态,又何必担上灭族的风险,非等要去谋夺一个国王之位?
即便现在将大唐驱逐,可是人家下一刻就会十几万大军再次西征,到那个时候,那什么来抵挡大唐的无敌兵威?要知道,当大唐军队大军压境之时,便是一贯桀骜不驯的突厥人,不也是逃得远远的,连个正面都不敢露?
谁知他的这番劝诫之语,却令鞠文斗更加愤怒!
“我算是看清楚了,这帮家伙一个个都是白眼狼!以前我们鞠氏当权,一个两个像是仆人一样低头哈腰千依百顺,现在我们鞠氏式微,便立刻将我们抛弃,投入大唐的阵营,简直无耻透顶!我必然要他们明白,背叛我们鞠氏,那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看着鞠文斗血红的眼珠子,老族长皱着眉毛,心里隐隐担心,警告道:“你可别做出什么蠢事,连累了家族!”
“家族,家族,您的眼里只有家族!”鞠文斗猛地从榻上坐起,愤然说道:“国都亡了,哪里还有什么家族?现在只是大唐一时无法掌控高昌国,暂时拉拢与我们而已,等到所有的势力全部向其投诚,大唐第一个便是那我们鞠氏开刀!难道您以为,大唐会放任一个在高昌国占据百年、拥有着无比影响力的鞠氏存在么?”
一把老骨头,却窃据这族长之位,实在是鼠目寸光,尸位素餐!
眼界只是看着眼前的这么一点点儿,就看不到在长远的未来,等待鞠氏的将是如何的下场?
与其将来也是一个凄惨的结局,何不趁着现在大唐立足未稳,奋力一搏?
老族长默然不语。
只是捋着胡须的手,愈的快了……
***********
房俊不知道遥远的京师,自己被长孙无忌阴了一下,失去了一个稳定西域建立功勋的机会,当然,他从来就没想过待在西域,完成统一西域的大业。
西域环境恶劣,地势复杂,汉胡交错,真正想要统一起来,难比登天。即便是依靠强硬的手段勉力统一,一旦局势变化,分崩离析也只是旦夕之间而已。
只要自己的两个手段运行下去,将西域的经济命脉紧紧掐住,就算是将西域拉拢在手心里,这比事实上的统一更加实际一些。
当然,他更不知道鞠文斗复辟之心不死,还在琢磨着如何给予大唐致命一击……
他现在正策马站在一处坡地之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原野,心跳怦怦加!
这片田野处于沙丘北面的坡地,杂乱的生长着三尺高的植物,叶片已被秋风吹得有些枯黄卷曲,瑟缩破败。只是其中间夹杂的一些毛茸茸的果实,却犹如孩童裂开的嘴巴,露出其间雪白的丝絮……
蒲屈罗望着身前呆呆愣的房俊,有些莫名其妙,奇道:“侯爷可是没见过此物?此物名唤白叠子,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其布甚软白,大食人甚爱此布。”
白叠子?
这特么就是棉花啊!
房俊欢喜的都快疯了,谁成想一时心血来潮,想要去蒲氏的牧场逛一逛,却不经意间现这么个宝贝?
眼前的棉花田,犹如天上的白云掉落在人间,放眼望去,盛开着千千万万棉花的棉田像大大的棉被,像层层的白浪,像团团的棉花糖。房俊就像看着一串串铜钱,在冲着自己温柔的招手……
作为一个农业专科的家伙,怎能不知道棉花的用途?
天唐锦绣 第三百八十二章 敌踪
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至少在此之前,棉花并未在中原大规模种植,只是出现在边疆一带。
古时棉花被称作古贝,织造精细的布称作氎、白氎。惟唐以前不知有草棉,将棉布误认为木棉所织,唐宋之时,因为织作困难,白叠被视作珍品。
棉花如论是用来制衣取暖,亦或者用来织布,都是极好的材料。
蒲屈罗挠挠头,续道:“此物所织之布匹,轻软柔和,质量极好,价格亦很是昂贵,很受西域的贵族欢迎。只是其物的丝絮之中夹杂着籽粒,很难剔除,是以制作起来很是麻烦,产量极其稀少。”
“无妨,”房俊手里攥着马鞭,在马鞍上敲了两下,笑得见牙不见眼:“此物……叫什么来着?”
“白叠子。”
“唔,种植范围可广泛?”
“不多。”蒲屈罗摇摇头,说道:“此物所产之丝绵,虽然织成布匹价格昂贵,但很难去籽,因此产量极低,只是每家每户冬季闲暇之时才会织作,农忙之时是无人织作的。”
听说产量极少,房俊倒是不甚在意。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在其生长育过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温度、光照、水肥条件等,就象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不断地长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持续生长育,具有无限生长性和较强的再生能力。
在棉花的一生中,温度对它的生长育、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形成影响很大。除温度外,棉花对光照非常敏感,比较耐干旱,怕水涝。
无论江南江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棉花。
棉花不仅御寒,织成的布匹比之葛麻耐用、柔软,比之丝绸价格低廉,只要盛行起来,绝对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
至于脱籽困难?
那完全不叫事儿!
房俊小的时候,祖母就有一架用来给棉花脱籽的轧花机……
“这白叠子的确种植起来麻烦,这么好的坡地,应该多种草籽,多多圈养牛羊才是。不过高昌虽然缺地,但中原却是不缺的,你将在棉籽多多收购一些,待本官将之带回中原种植,也好利用那些无人垦种的山坡荒地。”
房俊如是说……
蒲屈罗哪里有这个见识?当即一拍胸脯,豪气的说道:“这有何难?待到这些白叠子都收割完毕,小的将棉籽全部收购过来,有多少收多少,全部赠送于侯爷!”
白叠子织成的布匹很贵,因为工序实在太麻烦,效率太低,但是白叠子本身并不贵,更何况无人要的棉籽?
难得能为这位富甲天下的侯爷卖点力气,蒲屈罗自然是大包大揽……
房俊琢磨着估计朝廷派来接管高昌国的官员,便是自己起身返回关中之时,算一算路程所需时日,大抵也就是最近的月余之间。
便说道:“如此,本官便领了阁下这个人情,只是越快越好。”
蒲屈罗一惊:“侯爷这就要走了么?您这一走,咱们的约定……”
房俊呵呵一笑:“本官总不能常驻此地吧?高昌国虽然富庶,但到底偏远了一些。对于酿酒作坊和毛纺厂,阁下不必担忧,待到返回长安之后,本官便会派遣最得力的家仆,前来操作此事。没理由有钱不赚吧?呵呵……”
蒲屈罗想一想,倒也是。
人家房俊这么年轻,便是侯爵之位,父亲又是大唐的宰辅之臣,他自己更是未来的帝婿,可谓前程无量,怎么会屈尊于小小的高昌国呢?
这可是未来大唐帝国的实权人物啊!
蒲屈罗虽然有点憨,但绝对不傻,深知交好一个大唐实权派的好处简直就是无穷无尽,哪怕再高昌这一片儿混不下去,举族迁往大唐,也有一个强势人物照应着……
当即对房俊的态度愈加亲热。
房俊却没理会蒲屈罗的小心思,他正憧憬着“研”出来轧花机、水力纺车,甚至是山寨出来珍妮纺纱机,然后借由海路将棉布销往全世界,开创大唐帝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
房俊如今寄宿在高昌城内的一处佛寺之中,据说当年玄奘西行,便曾再次驻留。
之所以没有在富丽堂皇的高昌王宫里暂住,是怕惹起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先后两代高昌国王尽皆亡故,但王宫之中尚存留大量的妃嫔宫娥,都是如花似玉的绝代红粉,一旦传出一些谣言,那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房俊倒也不是什么道学君子,学什么柳下惠坐怀不乱,正是青春懵懂血气方刚的年岁,遇到那等含羞带怯梨花带雨的粉红佳丽,生一点露水情缘亦非不可。
只是他甚至此次西征高昌国之后,侯君集因为大肆掳掠而获罪,丧失掉李二陛下的信任,薛万均更是被人告其在高昌国强掳民女,被大理寺彻查,因为丢掉官位,郁郁而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