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断狱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离人望左岸
因为杨璟已经触及到了大宋的底限!
大宋自打太祖立朝以来,施行的都是剥夺军权,避免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所以对武将百般警惕,枢密院为的军事制度,分割了统兵权和调兵权。
虽然军队紧紧捏在官家手里,但调兵的不知兵,知兵的又不能带兵,军队不是没有战斗力,而是将领无法挥出军队的战斗力来。
这种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乱象,避免了武将在军队之中拥有崇高的威望,也避免了武将一呼百应,起兵造反的可能。
杨璟虽然没有统兵权,但他带来了军工科技革命,他带来了堪比神祇的力量!
这股力量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两眼放光,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照着大宋的军事制度,杨璟是如何都影响不了神火营的,神火营仍旧会稳稳当当捏在朝廷的手里,捏在赵昀的手里。
可神火营的核心是杜可丰和那五十名匠师,这些人对杨璟崇拜到了极点,在这些人心中,对杨璟的尊敬甚至过了赵昀这个皇帝!
神火营到了杨璟手里,杨璟便拥有了足以颠覆大宋的力量!
无论杨璟忠诚与否,赵昀都不可能让这股力量存在于世间,因为他现这股力量无法为他所控制,那么便只能彻底毁去,再打造出自己能顾掌控的力量来!
杨璟“叛国”的消息一旦传回去,杜可丰和那五十名匠师根本没有任何选择,要么成为杨璟的帮凶同谋,被腰斩弃市,要么将功折罪,为朝廷打造一个全新的神火营!
归根结底,赵昀想要神火营,想要励精图治,想要开疆拓土,想要建立不世功勋,想要传颂千古,唯独不想要杨璟!
因为杨璟太过耀眼,已经威胁到他的皇权统治,别的不去说,单说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瑞国公主,整日里都跑到御书房来询问关于杨璟的消息,就足以让赵昀狠下心来,势必要除掉杨璟!
王道明让杨璟看清楚了自己的命运,他不可能在大宋朝廷上立足,也永远得不到赵昀的信任。
即便赵昀倚重他,让他带兵南征,最终还是与贾似道合谋,顺势而为,除掉了神火营,更差点让杨璟万劫不复!
杨璟也终于明白,为何赵昀明明不信任他,却又让他带兵南征,原来竟然打的这个主意!
所有的一切都明了,杨璟的心头却越来越沉重,他蒙受这些倒也无所谓,但神火营那些无辜的弟兄,却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所有因此无辜死去的人,都无法得到安宁,杨璟也绝不可能忍气吞声,从此隐居山林,即便他对大宋江山没有兴趣,也要讨回这个公道!
他抱着杨锦宁,姒锦也变得比洗水广告上的头还要柔顺的小女人,鹿白鱼和风若尘也陪伴在身边,李氏姐妹对自己言听计从,土著部落掌控在师父王道明手里,他完全可以真的当个土皇帝。
可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林爵等人,他们却没有机会再看到这一切,更无法享受到这一切!
他可以接受弟兄们战死,却绝不能接受他们被处心积虑地害死,更让人愤怒的是,害死他们的不是敌人,不是蒙古人,不是安南人,而是大宋的人,是贾似道,是朝廷,是大宋皇帝赵昀!
他们就像一柄利刃,被利用完了之后,便被自己人给折断了,因为这个主人生怕利刃会割伤自己,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都已经毫不犹豫地折断了这柄利剑!
杨璟的愤怒如同烈焰,烧尽了心中的迷惘,他终于明白宗云为何能够义无反顾地征伐北方,也终于明白他为何对朝廷没有任何的归属感。
百姓没有错,官员也只是在执行自己的使命和权力,连皇帝陛下也都算是有苦衷的,错的是这个朝廷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展,错的是这些人仍旧沉迷其中,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时代,以为他们永远都是主角!
张长陵也成为了杨璟的同谋,他与其他人一样愤怒,怒不可遏,恨不得马上跳出来,揭示真相,昭雪冤屈。
可他知道,杨璟比他们任何人都要心痛,无论是弟兄们,还是林爵的死,杨璟都不会遗忘。
以杨璟和王道明等人的本事,即便此时潜入龙渊城,刺杀贾似道根本就不成问题。
但他很清楚,杨璟也很清楚,谁都不能这么做,若真的这么做了,舆论就会倒向贾似道那边,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反贼了!
即便要杀贾似道,也要等到他回到临安,即便要讨回公道,也要回到临安!
事情到了这一步,王道明已经给杨璟铺好了路,而且杨璟敢笃定,暗中散布内幕消息的,就是王道明的人手!
杨璟也终于下定了决心,讨回这一切的决心!
因为他明白,打胜仗根本拯救不了大宋,想要改变这个朝代,就必须将根子上的毒瘤给切掉!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王道明要传授他屠龙之术了!
杨璟将张长陵和李彧等人召了过来,对他们并没有太多隐瞒,因为他们是杨璟目今最得力的干将,也是杨璟手里头为数不多能够动用的力量。
李彧带着暗察子赶回临安,与王道明的人,继续散布消息,公道自在人心,想要给弟兄们讨回公道,百姓们就必须先了解真相!
这已经是张长陵第二次蒙受冤屈,但这一次,他并没有逃避,没有隐姓埋名,没有像鸵鸟一般,遇到危险就将头埋在沙子里。
他将怒火泄到了蒙古人的身上,领着部落的勇士们,将南方地区四处征战,将来不及撤退的蒙古人尽数屠杀!
杨璟留在部落里头,跟着王道明学习帝王之术,修练武功,治疗眼睛,陪伴妻儿,为临安之行积蓄力量,与师父不断推演可能遇到的状况。
通过李林安,他也不断与李氏姐妹联络,与她们商谈南方地区的事情。
对于李氏姐妹而言,陈守度被斩杀之后,朝局震动,最怕的就是叛乱,而杨璟平定了南方,将陈守度的势力都交到了部落领主的手中,避免了内乱,李氏姐妹当然是无话可说的。
大越之地本来就乱,无论是黎朝李朝还是陈朝,地方武装力量割据的状况一直都存在,如今南方交给这些部落,反倒比交给其他人要好,无论是顺天还是李昭皇,都没有什么意见。
她们很快就颁布了法令,给了部落领主自治权,而部落领主必须接受朝廷的官职和一定程度的管制,在赋税问题上,可减不可免,这也是她们最大的让步。
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杨璟也算是安心了,毕竟这里以后就是他的根据地,若临安之行失败了,他起码还有条退路。
当然了,杨璟是不需要退路的,但姒锦和风若尘等人,却需要,他身边的人,也同样需要!
这不是为他杨璟准备的,而是为他身边的人准备,他再也无法接受身边的人离去了。
这里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天也不冷,宋军虽然也想在这里捞些好处,但他们到底是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又急着班师回朝,接受朝廷的封赏,在这个初冬的季节,贾似道终于结束了对杨璟尸体以及余党的搜捕,正式班师回朝!
身为国舅,又是赵昀最为倚重的臣子,贾似道南征大捷,班师回朝自有着贵不可言的姿态和阵仗。
蛮族佣兵们缴上来的敌人级,成了他们耀武扬威的战利品,临走时还免不了搜刮了一番,李氏姐妹不得不派出使节团,感谢大宋皇帝的册封和援助,架势和派头就更足了!
为了这个事情,本来就对杨璟充满好感的李氏姐妹,也终于彻底倒向了杨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贾似道班师回朝一个月之后,杨璟也终于动身,离开黑天部落,前往龙渊城,与李氏姐妹见面之后,便返回大宋,到临安去“上访”!
虽然杨璟一再坚持,但姒锦等人如何都不愿意留下来,颇有生死与共的势头,杨璟也就只好带上她们,再者,陈潮和夏至等人都还在巴陵,杨璟也需要把他们都接走,这个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王道明自然是要跟着杨璟去的,不过孤身前往等同于送死,既然他们动了杀心,杨璟回去就是自投罗网,所以必须做好后手准备,保证杨璟的绝对安全。
为了这个事情,王道明与杨璟也生了不少争论,但最后还是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后手准备若真能促成,便是杨璟伸长了脖子,贾似道也绝不敢砍下去!





断狱 第八百零零八章 途经广南回归巴陵
杨璟与王道明一行到了龙渊城外,李氏姐妹并未大张旗鼓地迎接,毕竟她们接受了大宋的册封,虽然山高皇帝远,这种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也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牢靠,但杨璟如今已被大宋宣布为叛国贼,明面上终究还是要避嫌的。
倒不是李氏姐妹害怕什么,而是不想暴露杨璟的行踪罢了。
杨璟对此自是非常满意,因为江满渔等人还领着壮侗瑶等族的蛮兵,虽然历经大战,受伤残疾的也有不少,但人数还是颇为可观,动静也大,杨璟也就不好丢开他们,独自入宫了。
与微服出宫的李氏姐妹在十里亭内商议了一个上午,杨璟才放心地离开升龙道,往谅山方向赶路去了。
蛮兵们归心似箭,李氏姐妹也让人赏赐了不少东西,算是对伤残佣兵的抚恤,杨璟自是没有拒绝,如今想要从朝廷那里得到赏金是不太可能的了。
杨璟虽然家底不薄,但倾家荡产也没法凑够足够的赏金,这也是一码归一码,朝廷的债不可能让他杨璟来还,今番就是去讨债的,杨璟给的抚恤是杨璟的心意,但绝不是赏金。
再者,剿灭陈守度叛军,清洗长安府,以及掩杀蒙古大军,这几场战役之中,杨璟都没有约束他们,战利品也都是军士们自己瓜分,漫说这些内陆蛮兵,便是黑天和红棉等部落勇士们,也抢了个盆盈钵满。
杨璟也知道,这群蛮兵虽然看着视财如命,但却只是骨子里顾念家庭罢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乃至整个部族的生存。
一群能为了家庭而付出生命的人,试问杨璟又如何不敬重,如何不信任?
这样的人,又岂是赏金或者任何战利品,能够弥补他们的损失的?
在战场上失去的,那是他们早已做好了预想的,从踏上战场开始,他们就不会有太多抱怨。
但因为朝堂上的阴谋而失去的一切,他们不服!杨璟不服!这一切必须要讨回来!
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跟着杨璟回来,非凡回到广南西路的家乡,还要跟着杨璟继续北上,往临安进发,谁敢阻拦,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即便没有赏金,也要面对他们冷酷无情的屠杀!
这只是杨璟表达自己态度的一小部分,若有人胆敢阻挠,可就不仅仅只是这些蛮兵了!
杨璟从来不喜欢窝里斗,更不希望自己的报复,会让无辜百姓因此而受难,那些士兵终究也是无辜之人,情非得已,杨璟不会轻启战端。
杨璟是来讲道理的,不会主动出手,可如果他们要半途截杀杨璟,所有死去的人,那些血债,都要归咎到先动手的人身上!
到了年关之前,杨璟等人终于回到了红水河畔,部落的男女老少端着自酿的米酒,穿上新衣服,唱着歌,迎接着部落勇士们的回归。
有人翘首以盼,而后等来噩耗,捧着同族人送回来的赏金,以及出征亲人的信物,噗咚跪坐下来,目光呆滞,默默流着泪,直到许久许久,才大哭起来。
也有人抱着已经残废的战士,悲痛之中又夹着庆幸,相对于那些死去的同族,这些伤残的人,已经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他们就是为了这个家,才当了佣兵,接受了朝廷的征兆,为了赢回赏金,让家人过得更好。
可到头来,赏金拿回来了,人却没有回来,想让这个家更加幸福的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却因为自己的死去,让这个家庭彻底破裂。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这样的理由来拼搏奋斗,可却忽略了健康,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千万别让自己亲手毁掉自己渴望得到的那种幸福。
只可惜,部落里头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即便他们死了,但他们的家人却因此过上不错的生活。
可在他们的家人心中,一家人团团圆圆,老少平安,即便一家人一起饿死,也比如今要强。
杨璟看着这样的场景,心里也难免憋闷,几家欢喜几家愁,也谈不上什么喜庆,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们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那些易子而食的人,难道就全都是恶人,难道都是禽兽吗?
在生活面前,人是那么的无可奈何,没有体验过别人的生活经历,就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做出的选择。
这些蛮族们对朝廷本来就没什么归属感,今番勇士们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朝廷忙着庆祝胜利,对他们却没有任何的安置和抚恤措施,反倒是杨璟说到做到,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两相对比之下,人人心里有杆秤,自然对杨璟更加的信服了。
年关将近,安南大胜,蒙古人退走,贾似道率领诸军将士凯旋而归,皇帝陛下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可谓普天同庆。
可杨璟和这些弟兄们,只能在部落里头,围着篝火,缅怀那些死去的亲人。
杨璟早已将林爵阵亡的消息传给了林家,林勋眼下是西南两路兵马都监察,没法子过来,林官倒是掌控着西南商路,收到消息便开始赶路,眼下也终于抵达了红水河畔的寨子里。
杨璟将林爵的遗物和部分遗骨交给了林官,后者虽然没有失态,也没有责怪杨璟,反而安慰杨璟,只说林爵走上这条路,早就做好了牺牲的打算,谁家的兄弟不是兄弟,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死了谁都会悲痛,但这又是无可避免的。
林官显得通情达理,接过遗物之时却还是忍不住落泪,杨璟心头越发难受。
若说神火营的弟兄们死在战场上,倒也就罢了,林爵可是真真是死在贾似道的阴谋诡计当中,若非韩晦烛和祸蛇儿赤的伏击,若非为了给杨璟等人制造生机,林爵根本就不会死!
杨璟在这山寨里也呆不下去,仿佛每个人看他的眼神,都让他感到浑身刺痛得厉害,与江满渔等人商量了一下,约定了接应的时间,杨璟便领着众人,继续北上了。
到了巴陵,杨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回到当年那个小别院,也是感慨万千。
葛长庚已经带着自己的老妻子,云游天下,听说要到琼州去,而后出海访仙。
药园子全都交给了夏至丫头和陈潮老爷子,而陈水生还在巴陵县衙做着捕快,平日里听说得了老婆子不少教导,又有唐冲在身边帮忙,在县衙混得风生水起,如今已经是捕头了!
听说杨璟回来,陈水生和唐冲也来到了别院,一群人吃了个接风宴,总算是将阴郁扫除了大半。
尤其是夏至丫头,见到了杨锦宁这个小娃娃,欢喜得不得了,恨不得整日里抱着,连姒锦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药园子原本是周文房的,经过了阎立春一案之后,便成了杨璟的府邸,杨璟在蒙古草原上用来镇痛的吗啡,原材料就种在这个药园子里头。
杨璟可是巴陵的神话人物,不过眼下杨璟已经成了叛国者,而且还是个畏罪跳崖的死人,虽然不断有人散播事情内部真相,百姓们也都知道杨璟是清白的,可明面上,谁都不敢靠近这宅子。
这样的不公实在让人义愤填膺,许多人也都为杨璟立了牌位,偷偷拜祭一番。
可与其他人不同,身为杨璟的最早追随者,夏至丫头却并没有立牌位,甚至没有太多的悲伤。
因为她知道,自家的杨少爷,绝不可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掉,他迟早有一天会回来的!
纵使如此,当她看到杨璟出现在家门前,仍旧忍不住落泪,过得许久才平复下来。
杨璟在家里呆了一天,便让夏至将药园子里的东西全都采收储藏,而后联系商家,要将整座宅子给卖掉,所得财物,全数赠予江满渔等人的部落。
林官的生意遍布西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杨璟便让夏至联络林家商行的人,反正他早已跟林官打过招呼,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杨璟本想将这宅子留给陈水生父子,可陈水生却说了,他和父亲能够有今天,都是因为杨璟,如今杨璟要干大事,他继续窝在巴陵县衙里,就是不当人子,一定要跟着杨璟北上。
杨璟此行凶吉未卜,自是要拒绝,可陈潮老爷子发话了,陈水生一味坚持,杨璟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唐冲本来就是鹿头垌的人,如今鹿老爷子在广南那边,鹿白鱼跟着杨璟,他自然也要跟着杨璟走。
事情这么定了下来,陈水生和唐冲第二日便到县衙去交差辞职,可没多久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杨璟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手头上还有一个案子,眼下正是关键时刻,年关要进行吏部考核,案子必须要了结,县衙里头都忙忙碌碌,县老爷勒令他们必须破案才能交差。
先前的捕头王斗,如今已经成了推吏,这事情怪罪下来,第一个吃不了兜着走的就是他。
王斗对陈水生和唐冲都非常的照顾,有着这份情谊在里头,陈水生和唐冲也就不好拒绝了。
两人回来之后,横竖一想,这事情还得请杨璟来指点一番,毕竟杨璟可是老推吏,破案之类的事情,不找杨璟的话,那不是菩萨庙里拜土地么!
横竖还要等着卖宅子,需要在巴陵耽搁几天,杨璟也乐意帮忙,便让陈水生和唐冲说起案情来。
这倒让杨璟有些百感交集,早年间他就是在巴陵这里当推吏,这里就是所有故事的,直至今日,他仍旧记得自己与鹿月娘之间的恩恩怨怨。
如今回想起来,恍如隔世,才三五年的时间,仿佛所有事情都变得那么的遥远,这些年他也从未停歇,堪称精彩绝伦,却也有泪有笑。
陈水生还以为杨璟双眼暂时失明了,蒙着眼睛,没法子查案,心里头憋闷,一时间也有些过意不去。
杨璟也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便笑着摆手,示意没事,他们才讲述起这桩案子来。




断狱 第八百零零九章 暂且歇息接手命案
杨璟也知道,自己如果一直被心中的愤怒所支配,是无法清醒冷静地去面对临安那群敌人的。
要知道,贾似道这些人无一不是一手遮天呼风唤雨之辈,他们掌控着朝堂,哪一个不是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心狠手辣?
如果自己还是一味地沉浸在悲愤之中,与他们交手之时,是如何都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
王道明可以将那些权谋手段教给自己,可以替自己分析局势,甚至可以帮助他寻求对策。
但杨璟心里的魔障,却必须由他自己清除,理清了头绪,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这个计划之中,否则就对不起这么多死去的兄弟了。
而作为调剂心理的最好方式,对于杨璟而言,便莫过于接手一个案子了。
虽然自己眼睛看不到,但身边有风若尘李准还有鹿白鱼,陈水生和唐冲也不是混日子,这么长时间的办案,他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再者,听完整个案情之后,杨璟就更感兴趣了,因为这件事竟然还跟杨璟有关系!
当年杨璟在巴陵之时,对杨敬亭这个知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非但在刑狱方面,在地方政务方面,也给了他不少建议,其中一项,便是兴办了蒙学。
蒙学就是给孩童启蒙的学堂,里头也就教些三百千,所谓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北宋之时,宋徽宗赵佶为了鼓励大宦官童贯读书,就曾经赐了他一本手抄的千字文,不得不说,宋徽宗是个被皇帝职务耽误了的文化人,一手书法那是极其漂亮的。
大宋非常注重文化教育,蒙学也是遍地都是,即便最赤贫的县区,也有公立的蒙学,县里还设置教谕,聘用教导等充当学堂先生。
可杨璟在蒙学推行了新式教育,这三百千的教材,并没有太多的内涵,主要还是教孩子们认字,所以杨璟便用了后世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们认字的度大大增加,这也是杨敬亭的政绩之一。
他能够调任矩州知州,除了赵宗昌的推荐之外,这蒙学的政绩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闲话也不多提了,只说蒙学兴起,受益的是巴陵的寻常百姓,以往没条件上学的孩童,很多都受了惠,自然要念杨璟的好。
这案子就生在巴陵县城内的一所蒙学里,这蒙学并非巴陵县衙开办的,而是巴陵城内富户余奇捐资建成的。
余氏本来只是巴陵城的外姓,算不上什么大族,到了余奇这一辈,也都没什么大的名声。
这余奇也是个读书人出身,可惜屡试不中,便四处游学,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
眼下大宋文风昌盛,风骚辈出,哪个不是雅士大才,没点真本事,又如何能够在文坛抛头露面?
这余奇的文才倒是平平无奇,辜负了他的名字,但他却有一个常人不能及的本事,那就是他对促织有着不小的研究!
这个促织么,便是蟋蟀,宋人好玩,吃喝玩乐那是一套又一套,遛狗斗鸡养蛐蛐儿,那是必不可少的。
余奇除了对蟋蟀有着足够的了解和研究,还雇佣了不少街头捣子,四处搜罗厉害的蛐蛐儿品种。
到了后来,这些不务正业的捣子都嫌少,他便动城里的孩子们,四处为他搜罗蛐蛐儿,俨然成了孩子王。
孩子们对寻找蛐蛐儿有着成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他们无法准确估量蛐蛐儿的价值,余奇只需要花费一两个铜板的代价,就能收购大量优质的蛐蛐儿。
这也使得他很快就有了不小的名声,许多人也都想效仿,可他对笼络小孩很有手段,这些小孩子只认他这一家,其他人给多少钱都免谈。
1...401402403404405...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