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饮食是一块,碱皂一块,工程一块,互不干涉影响。
张超自己当然是张氏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老爹是副董,另外还有五位董事。具体生产这块,张超依然是抓总,饮食这块呢,张超让七娘做饮食处长,全权管理饮食这一块,张超给她的薪水是月粟米两石。
七娘听到这个任命,十分意外,她一个女流,没想到张超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一大块都交给了她。
“我不行的,这么大摊子事,我哪里管的了。”
张超笑着道,“老爹是副董事长,分管餐饮这一块,以后他就是七娘你的直属上司了,具体生产管理上的事情,你们两个多交流交流,把餐饮这一块带好。”
大家便在下面笑,七娘脸都红了。
不过最后七娘还是坐下去了,张老爹已经托里正正式向柯家提了亲,柯七娘的父母当然愿意这门亲事,连七娘的亡夫家赵家也早已经答应放手了。
现在就等着选个好日子了,用不了多久,以后他们也就是一家人了。
“碱皂这一处,就由我亲自负责,工程处这一块呢,得请村正老伯你来负责,山叔和五叔做为灶队和炕队的队长。”
当然,正常情况下,张家这也算是一家不小的企业了,还得有办公处,还得有财务处等。
现在财务都是由张超一人管着,但以后事情多了,张超肯定也管不过来,因此张超的意思还是请人。财务得有专门的人,不是随便找个村民就能干的了的。因此张超准备请秦敢这位董事代表出面,在长安城物色一些账房过来,到时成立张家集团的财务处。
至于总务这块,嗯,暂时就由秦敢兼任,钱贵一家子还有程处默、柯小八柯十三等,都纳入总务处,充当跑腿的。
销售处则由饮食等三处中的销售队组成,他们既是条又是块,就好比后世的公安局一样,既受本级政府管,也受上级的直属部门管理。各处的销售队既归本处管理,同时也接受销售处的业务指导。
写写划划,张超跟大家讨论着,很快把张家集团的整个组织框架给拉起来了。
最上面是集团董事处,以张超为董事长的七人董事处。下面则依然是以张超为总裁的公司管理层,然后是总务处、餐饮处、皂碱处、工程处和财务处、销售处六个部门。
各处下还有队、班、组,一级级的划分的很好。
各处的处长、各队的队长、班头、组长的人选也都选好,并且当众任命了。
“三郎,我这蒸房队就我一个,没人啊!”
新上任的蒸房队长是柯五的媳妇,也就是蓝山王伯的三女儿,新官上任自然是高兴的,可她却发现自己是个光杆司令,一个手下也还没有呢。
屋里,一个个的处长队长班长,都纷纷问张超要人。
张超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这也是他早就知道的一个新问题,人手问题。





唐朝好地主 第七十二章 女工
张超的扩张计划是以后每天起码销售额达到七八十贯,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从生产到配送以及店里售卖,估计至少三四百人。
毕竟张超的面食几乎得全手工制作,粮食还得自己加工,做好了还得自己配送销售,这还是有不少面点都是直接送到别的酒楼饭店售卖的情况下。如果仅是制作面点,一个人一天估计能制作五百个馒头左右。但加上粮食加工、配送销售这些,就又得增添不少人手了。
张超有十一家店,另外还有不少零售员,还有许多配送员,加上一些推销员,这些都是生产之外的销售人员,另外还有各环节的不少管理人员,加上仓储等部门。
张家企业的人工需求量大增。
若把皂碱处和工程处也算进去,张氏集团扩张后起码需要五百个人。
若是在后世,五百个工人,这样的用工需求不值一提,随便贴张广告很快就招满人了。但这年头不行,这年头是农业为本的时代,大家都扎根在土地上,也被土地束缚着。
就算是大唐的军人府兵,那也还只是战时为兵,闲时就要为农的。工匠也是一样,农闲的时候兼职做下工匠,主业还是农业。
现在张超的那些工人,主要都是张家沟的村民,也是因为现在恰好是冬季农闲时候,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才有空来张家做事,若是到了开春之后,谁还有功夫整天跟你做黄馍馍,田里的地还有耕呢,就算是妇女也得在家里养蚕织布,做饭洗衣呢,根本没其它工夫。
张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张氏企业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自己的这些工人只能做些临时工,一旦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耕开始,他们可就没时间给自己打工了。
那个时候,难不成自己的企业要停产?
这可不行啊。
张超突然羡慕起宋明时代了,宋时不抑兼并,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只得流入城市,进入工坊里做工。明中后期也是这样,工商发达,资本萌芽,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工人。
现在不行啊,朝廷还在不停的均田授地呢,许多原来无地的佃农现在都或多或少的分到了不少田地。
以后不能再招那些男人了,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而且不少人还是府兵,每年得抽不少时间得去训练、番上,遇战事还可能要去打仗。就算不打仗,到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也可能要受官府征召去服劳役,去修城墙修路什么的。
大唐的调,就是每丁每年需要为朝廷免费服二十天的役。哪怕是中男,不用交租庸,可也得服役。
用这些人做工,哪天他们突然就要去打仗,突然就要去番上,突然就要去训练,突然就要去做劳役,尼玛,而且一去少则二十天,长则一两月,甚至半年的,这让自己一时间去哪里找人填补?
这样折腾,自己的张氏企业岂不是吃枣药丸?
张超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有段时间也出现用工荒,那些老板一个个都开着法拉利保时捷跑到街道上挂牌子招工。
没想到,自己这还刚发展起步呢,就遇到了一个这么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张氏企业就只能是个小手工作坊,根本发展壮大不了啊。
好像历史上,英国人当初靠的是用童工。
哇,好残忍。
不过这好像确实是个解决的办法啊。
在大唐,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男子十六岁就开始授田,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承担租庸调,到六十为止。妇人则既不授田,也不纳课服役。
这也隋制有很大的不同,北魏时起,妇人是授田的,奴婢和耕牛也都能授田,因而妇人、奴婢、耕牛也是得纳部份课役的。
后来到了隋朝,部曲奴隶和耕牛都不再授田纳课了,改为一夫一妇为一床,夫妇同授田,同时按一床纳课。这夫妇一床纳的课比起单男丁纳的课要重,因为妇人只授男丁半数的田,但一床的税却几乎等于两个男丁的税。
这就导致了隋时有许多男子,到了结婚年龄却都不肯成亲宁愿打光棍,就为了避重赋。
唐朝开国后,便改掉了这一制度,妇人不再授田,也不再纳税。
有些地方地宽,中男也减半授田,但中男在成丁之前不纳租庸,只服些力役。
张超似乎从这里面看到了一点壮大自己张氏企业的机会。
男丁得种地、得打仗、得训练、得番上,女子得做饭洗衣、养蚕织布,一年里除了万物萧瑟的冬日里,难得有什么空闲时间。
哪怕是妇人,也忙的很。
农家百姓,吃的粮地里种的,吃的菜园里自己栽的,还得养猪养羊养鸡养鸭。连自己一家人穿的,都是自己养蚕种麻织出来的。
各乡各村,村前屋后,到处都是桑麻。一家几十亩地,可能要拿出来数亩地种桑种麻,每年除了向官府纳粮外,缴纳绢和布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年头要织点绢布可不容易,得种桑养蚕,种麻沤麻,得了丝和麻,还得纺成纱线,最后织成绢布。那都是得日夜不停,一点点的手工织出来的。
许多妇人,甚至白天织完了,晚上还得点头昏暗的灯织上半夜。
指望这些男子妇人是没戏了,张超把主意打到了那些少男少女们身上。
二十一以下十六岁以上的,叫中男。他们能分一半的地,但暂时不用交纳租庸,不过每年得到县里役两月左右的力役,而且未成丁的男子,是不会捡选府兵的,也就不用去训练番上打仗了。
而那些十来岁的少女,就更没这方面的负担了,她们没权力均田,也不用纳课服役。农家的少女,也没有那么多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她们往往小小年纪,就得帮着带弟弟妹妹,再大点,得放养扯猪草,还得下地帮忙干活,送水送饭这些。
哪怕只有十一二岁,可已经相当懂事了,做起事来还都很厉害,不论是打猪还是砍柴,又或织布做饭洗衣,哪个不是早已经精通。
除了身子还瘦小些,她们其实已经是个能干的女人了。一般这个时候,她们也已经开始来天葵,然后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开始寻找人家,待到十三四岁就能嫁人了。
张氏集团要是以后多招募一些这样的中男和少女来做工,岂不是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来做工,什么都不用担忧。中男过来,一年得休两月假去做力役,但只要有提前安排顶替好,就不会影响,不比那些成丁,他们一年有太多的事情,根本不能长期在张家做事。
少女更好,连一年两月的力役也不用服,完全可以从年初做到年尾。
还有一个,如果用这些童工,连工钱都可以再降一降。
玛德,资本家果然好心狠,张超自己都有些惭愧了,怎么能这么剥削百姓呢。但细想想,也是没办法啊。
除非张超能拥有大批的奴隶,要不然,用工问题始终就是制约着张氏企业的一个大瓶颈。
“三郎,要不让我家小六来做事吧,那孩子今天也都十五了,跟壮小伙一样,力气可大,人还老实。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来做事,一天混三顿饭吃,工钱随便给点就行。”
三姐说话了。
那话里,有些私心。
小六是柯五的儿子,今年其实实岁才十三,十五那是虚岁。小六在他那辈里排行第六,因此就叫小六,至今还没个大名。
现在柯五一家都在张超家做工,柯五那是张超的大弟子,刚被张超选为炕队的队长,三姐也被张超选为餐饮处蒸房队的队长。三姐的公公村正柯老伯,还是工程处的处长。柯五的弟弟柯小八,也是总务处跑腿。
另外三姐的三个妹妹,七女八女九女,如今也是在餐饮处生产队里做事。
不过女人总爱算计,看着在张家收益这么好,她只想着把儿子也带进来。如她所说,哪怕挣不了几个工钱,起码也能混个一天三顿饱啊。
张超笑了。
正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
他刚还想着要怎么开这个口呢。
现在三姐简直跟唱双簧的一样,主动替他先开这个口了。
张超故意没马上接茬。
果然,屋里还有其它的一些选为班组长的妇人男子们,一听到有人提这荐了,都心动了。连忙也表示自己的兄弟啊、儿女啊,也可以过来帮忙。
这年头,家家都是大家庭,就看张家沟才五十来户却有四百多口人就知道,基本上都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好多兄弟都一起过着,并不马上分家。这里的习俗是,父母在,不分家。
父母没死,兄弟分家,那就是不孝,哪怕一大家子人过的磕磕碰碰常闹矛盾,也不能分家。
同时,这年头也没计划生育,结婚又早,女人往往从十几岁要生到四五十岁。一个女人往往能分十几个,除掉中间夭折的,最后都会有六七个长大的。
儿女多,看着热闹,但也确实加重生活负担。
若有机会让稍大些的儿女到张家来做事,也能减轻些负担,还能赚点回去。




唐朝好地主 第七十三章 按规矩做事
张超沉吟了一会,等大家都开了口,才缓缓道,“咱们都是乡里乡亲,门前屋后的邻居,要不这样吧,各家满了十二岁的孩子,都可以带过来试试,咱们也看看,若是听话且能做的好的,咱们就留下,当个学徒吧。”
“话说前头,学徒的话肯定工钱要少些的,照旧是包三餐,工钱呢就是按年给,一年我给三石粟。工钱是低点,但先让他们学点技术,等学会了手艺,以后工钱肯定会涨的。若是做事认真勤快的,到了过年,我会再发一份红包奖励,三斗到一石粟不等。”
张超开出的这个工钱,如果是用工人的标准来说,自然是非常低的。毕竟一天一升粮,一年也得三石六斗半呢。
可如果是按学徒来算,又很高了。
要知道,这年头若真的是送去学徒,那可就等于完全没工钱的。一般得跟着师傅学上起码十年才可能出师,这十年里,前面几年完全没工钱,就是包食宿。后面几年,可能过年过节还能得点赏钱什么的。
做学徒,几乎就是去给人当十年奴仆,然后还得当很多年廉价的伙计,最终才可能学得一些手艺,若是手脚勤快脑子又聪明再长的好点,才说不定会有机会得师傅相中,把女儿嫁给你,然后才可能得到点真传。
不给工钱白干,这种事情张超还是有些干不出来的。
他现在脸皮还没有那么厚,那般剥削就是太狠了。他用童工也不完全是为了节约工钱,主要还是因为这年头用那些成丁男子和妇人太不方便了,有太多的隐患。用这些童工,也是无奈之举。
张超用这些少男少女,也不是真正的就全是收学徒教技术的,主要还是为了顶上各个工序岗位做事的。
工钱还是要给的,但毕竟是些少年少女,少给些也很正常。
包一天三餐,一年给三石粟工钱,若做的好,年底还有奖金,另外张超承诺,每季发一套鞋袜。
“哎哟,三郎你这也太....”
三姐嘴巴张的大大的,声音尖锐。
村正也紧跟着在自己媳妇后面发声,他捋着自己的胡须,“三郎,这条件我们不能答应。”
“就是啊,这条件太好了,都是些半大小子姑娘,哪能做的了什么事情,过来帮点忙,能吃两顿饭就好了,哪还能要这么多工钱,他们能做的了什么。”
“是啊,还发四季衣裳,这可了不得。”
“太破费了。”
大家确实为张超开出的条件惊住了,这年头,小孩子去给地主家放羊,也只能一天混一顿饭吃而已。
到张家来做事,一天能吃三顿,风不吹日不晒,还淋不着雨,一年居然能有三石粟,竟然还要给四季做衣裳,这,这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有付出就要回报嘛,大家过来帮我的忙,有劳就有得。不过话还是说在前头,要来做学徒的,第一起码得年满十二岁,不论男孩女孩都是如此,十二岁以下的就太小了。其二,过来了起码得做满三年的,不能说想来做几天就做几天,这样的话,年底我可是不能给粮的。”
“人过来了,我这里挑中了,那就得在这里好好做,我也不会虐待他们,大家都看的到,天天能吃饱,按时上下班。风不吹雨不淋,认真干活,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了月底,干满一月没无故旷工也没有请假的,我会发一个全勤奖,至少五升粟。若是请假一天,扣一升粮,旷工一天,扣两升粮,若是无故旷工三天以上不上班做事的,我就要请他回去,我这里容不下他。”
“另外还有一个,到我这里当学徒的,每半个月可以轮休一天。到了农忙的时候,我们也会给每个人轮假的机会,每人可以轮休七天农忙假。带薪休假不扣工钱。”
所谓丑话说在前头,把一些规章制度先提前说好,这也算是约法三章。
如果能遵守,那自然最好,若最后不懂事贪玩,犯了规则,处罚权自然就在张超的手里。
张超觉得自己的规矩还是很严苛的,可在一众村民们眼里,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规矩,甚至很宽厚了。比如一月还能休两天假,一年能休春秋两次农忙假,每月不请假居然就能有全勤奖,这些都太好了。
“我娘家几个兄弟家的孩子也都是十几岁,我可以带他们来试试吗?”
有一个村民自己儿子不够十二岁,便想到了自己娘家侄子。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家都知道这次张家要招不少人,可村里十二岁以上的少年少女却也没有那么多。
张超笑着道,“这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条件符合,又是村民们的亲戚,有你们做担保,我愿意收下他们做学徒。”
“有一件事情跟大家先说好,你们有亲戚要推荐要担保送来可以,但我这里暂时只能包吃不能包住,你们得自己安排他们住。”
张超现在自己都还跟几个大老爷们挤一个旧窑洞,睡一张炕上呢。自己的那家奴仆,都还是住在后面的那孔破窑洞里。
就算等新窑洞建好了,那时七娘就要进门了,七娘带两个女儿,再加上钱贵这一家奴仆,新房也是得挤满的。
“这个没问题,就住我们家就好,挤挤就好。”
几个村民纷纷道。
如今这时候的村民还是很朴素的,亲朋之间,还没有那么多的利用,亲情友情很重,平时互相关照,有点事情要帮忙,也是二话不说就上的。
哪怕是没亲戚的邻居,关系都往往很好,除了少数吵架结怨的,多数人把亲朋都看的很重。
要是后世,好多人都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会主动的去帮亲戚找这样的好事。
又跟村民们谈了一会,张超最后跟老爹商量,打算先从本村再招些男丁和妇人,然后再招二百个少男少女学徒工。
虽说用男丁妇人有隐患,可也不能一下子全换掉他们,真一下子弄五百童工,估计张氏企业立马得黄。
此外,学徒工也不是万能。做面点,提炼碱这些都用童工,甚至连工程队那边也能塞一些学徒,可诸如配送、推销这些,却是不能全用童工的。
张超打算慢慢来,学徒工也分期。
这次二百个算是第一批的,估计半年后他们也就能成为半熟练工了,一年后,也就能成为流水线上固定岗位上的一名熟练工。
甚至还能挑出一些懂事些的机灵点的中男,逐步接替那些男丁们的岗位,免的以后这些男的突然都得去春播啊夏收啊训练什么的一下子摞挑子了。
还是大环境不行啊,张超心里感叹。
“老爹,你看这样可以吗?”张超转头问老爹。
“你考虑的都很周到,安排的也很好咧,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张氏集团第一次员工代表大会,就算圆满落下帷幕了。
这次会上也算是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集团的组织架构设置完成,各级管理任命在位。同时,也做出了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餐饮处日产销百贯等,皂碱处、工程处也都相应的扩大了规模,制订了未来目标。
会上还达成一项重要决定,那就是立即招收二百名学徒工进行培训,为集团造血。
另一项重要决策,就是马上准备建立蒸棚,赶造一批蒸灶。
“村正爷,接下来你们工程处负责把蒸棚蒸灶赶造出来,秦敢,你是总务处长,就由你负责采购工程所需要的木料,以及找铁匠定购一批铁锅和蒸笼。其它各处长队长们,等新员工和学徒们都到位了,你们就得把这个新的生产流程给排好了,这几天,我们先辛苦一下,依然是借用各家的灶膛蒸笼。”
秦敢点头应下,这屋里的一切,让他觉得很新鲜很好趣。
程处默全程都在看着张超的一举一动,他觉得张超管理事情很有一套,这么大一摊子事情,居然安排的井井有条。
“等下我先给你十两黄金,算是订购铁锅蒸笼等的钱。到时钱花了多少,实报实销,多退少补。你每样花费,记得让人给收据就好,到时都拿来我这里报销。”
“报销?”秦敢疑惑。
“咱们可是一家正规实业,一切当然得按规矩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这涉及财务方面的事情,更是得依章办事。咱们一切都得走账本,所有开销花费都得对的上账,花了钱得有名目得有单据,然后才能入账,最后才能报销。要不然,这账目岂不得乱套嘛?”
听了张超的解释,秦敢倒是点了点头,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确实是规矩章程的问题。就算是在秦府办事,虽没有这么细密,但也确实也有一套规矩的。
秦敢喜欢有规矩,按规矩办事就好。
“看来以后不单要请账房成立一个财务处,还得成立一个采购处啊。”张超拍着自己的脑袋想道,拿起炭笔又在木板空处加上了一条记录。




唐朝好地主 第七十四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
冬日里天黑的早,睡的也早。
天黑前吃饭,然后就上炕睡了。炕烧的很暖,可今天张超却辗转反侧在炕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咋咧,咋还翻起煎饼来了?”黑暗里老爹问道。
“睡不着。”
小伙正年轻,这炕又烧的旺,长夜漫漫,张超睡不着啊。
“爹,有跳蚤!”
张超今天晚上已经奋战了半晚上,可就是没抓到那只四处乱跳的跳蚤。张超没有想到,自己到了唐朝,居然还得跟跳蚤奋战。
“多大个事,抓了继续睡就是。”老爹回了一句,翻身又睡去了。
要是能抓的到还用在这翻煎饼,张超如老爹说的又前堵后追的围剿了好一会,可依然干不过这只跳蚤,最终越抓越痒,只得翻身坐起。
1...2829303132...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