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前世,约翰曾经在不止一本回忆录里见到过对这位英国陆军中将的描述。早在卡萨布兰克会议的时候,摩根就奉命成为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组建者,并被视为该司令部参谋长(cossac)的不二人选。
但是艾森豪威尔上任后,却坚持要让史密斯当参谋长,而让摩根去给史密斯当副手。对于这个任命,很多人都为摩根打抱不平,认为他不会接受这一职务。但是摩根却愉快地接受了,并表示不在乎职务高低,只求能为战胜法西斯尽力。
这些记载,都让约翰对摩根心生好感。这两天接触下来,他也发现摩根不仅极具战略眼光(摩根现在就已经在着手制定反攻欧洲大陆的“围歼”计划了,该计划可以说是“霸王”计划的蓝本之一),而且为人也很谦和,非常好相处。约翰觉得,也许将来他和摩根能成为不错的朋友。
“这真是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杰罗忍不住向约翰抱怨道,“我们跑到这来,就是为了讨论什么时候能交付15万支步枪,或者能投入多少护航力量,好让30还是50艘英国驱逐舰从大西洋航线解放出来吗?”
“不,伦纳德。英美两国政府和军方的领导人坐到一起,共同讨论对付法西斯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次胜利。你说对不对,摩根将军?”约翰后面的那句话,是对着刚拎着公文包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摩根中将说的。
“没错,杰罗将军、范德比尔特上校,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摩根彬彬有礼地对回应道,“但是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能有更多、更大的胜利成果。”
“您说的对,将军。”约翰用手指了指天花板,“而且,我相信某些胜利果实很快就要成熟了。”
此时从此刻,就在他们上一层舱室的会议室里,罗斯福和丘吉尔关于《大西洋宪章》八项原则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约翰相信,当这份改写了人类历史的纲领性文件与大家见面的时候,会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的。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好的广告
与约翰简单聊了一会儿,摩根中将就彬彬有礼地告辞离开了。他一走,杰罗就拽着约翰的胳膊小声问道,“你跟那个英国佬很熟吗?”
刚才约翰与摩根的闲聊的时候,杰罗一直怀疑他俩是老相识。因为按照军衔对等的军方外事准则,一个上校见到外军的高级将领,不立正敬礼也就算了(“奥古斯塔号”上高级军官太多,私下场合一般不要求行礼),最起码的礼貌和尊敬还是要有的。
哪有像约翰这样的,不但主动跟人家搭讪,交谈时语气、用词也很随便,摆明是把自己放在了和摩根平等的位置上。如果他和摩根不是老熟人的话,对方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小上校这么客气。
“不算太熟。也就是这次开会才认识的。”约翰挣开了杰罗的手,“不过会下和他聊过几次。摩根这个人还不错,身上没有那种贵族的傲气。”
“啧啧,总统顾问就是不一样。”杰罗半是调侃半是羡慕地说道。在他看来,摩根中将肯定是看在约翰是罗斯福陆军顾问的份上,才会无视军衔的差距,屈尊与其结交。
“跟这个没关系,是弗里曼上将牵的线。”约翰矢口否认道。
“威尔弗里德-弗里曼上将?”杰罗更诧异了,“你跟他?”
摩根中将不过是英国陆军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参谋(战争初期,摩根曾在皇家陆军第一装甲师担任一个作战群的指挥官,敦刻尔克后一直在陆军司令部任职,月才下放担任皇家陆军第1军军长),约翰能和他结交,杰罗还不算太吃惊。
弗里曼上将可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二号人物,是在他们头上那层和马歇尔、斯塔克、阿诺德、迪尔、庞德一起陪罗斯福、丘吉尔开会的顶级军方大佬。约翰怎么会和他有交情呢?
“39年,他率领采购委员会代表团来美国采购军火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约翰知道不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的话,杰罗回去不知道会怎么胡猜呢,“你也知道他除了皇家空军副总参谋长,在政府里也有个职务——飞机生产部部长。所有和飞机研发、生产、采购有关的事都归他管。”
“我想起来了,他们拿到的那几批援助飞机里有不少是你那个飞机公司生产的,对吧?”杰罗恍然大悟地说道。
“39年的时候他们就订购了一批,再加上后来租借法案给的,总共1000来架吧。”约翰不无得意地说道。
在目前美国所有飞机制造厂商里,休斯飞机公司是在国际市场混得最好的。p-51“野马”战斗机和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这两款拳头产品(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休斯飞机的h1和d2入役后,我就不起新名字了。大家可以将h1战斗机和d2轰炸机看做是历史上的加强版)在英国、芬兰、菲律宾、中国等地都大受欢迎,就连苏联人在资产解冻后都抢购了200多架。
“大前天,皇家空军对科隆的空袭你知道吧,他们用的就是我们公司的飞机。弗里曼上将特意把我找去表示了感谢,当时摩根中将也在。”
皇家空军对科隆的空袭,这可是这两天船上的大新闻,杰罗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就在大西洋会议开始前一天,英国皇家空军4个中队的56架b-24轰炸机在30余架p-51战斗机的护航下,大白天深入德国防空圈150英里,成功对科隆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与历史上,54架“布伦海姆”损失近半,只点着了两座发电厂的煤料堆不同,这一次诺曼-波特姆利少将的行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除了摧毁发电厂、铁路枢纽、坦克工厂等重点目标,还对科隆的工业区进行了无差别轰炸。并且56架“解放者”无一损失,只有8架受了轻伤。
这次的空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b-24的性能远超“布伦海姆”,光载弹量就高了3倍有余、航速、装甲、火力更是不能同日而语,而且还配备了先进的投弹瞄准器,轰炸成功率高出一大截。
其次是因为有了p-51战斗机的护航。前世,袭击科隆的“布伦海姆”虽然也有战斗机护航。但由于航程的原因,护航战斗机在安特卫普上空就返航了。也就是说,那些“布伦海姆”轰炸机几乎是在独自深入德国防御系统150英里后,对科隆电站进行的抵近攻击,所以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
不管怎么样,这次皇家空军在大白天对德国工业重镇科隆进行的大规模轰炸,不仅实现了“严重打击了德国民众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士气”的预定目标,也为“大西洋会议”的召开送上了一份厚礼。
消息通过大西洋底的电报系统传到“威尔士亲王号”上后,丘吉尔甚至亲自向罗斯福通报了这个胜利的消息。弗里曼上将也特意找到约翰,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希望休斯飞机能够尽快交付更多的“野马”和“解放者”。
对于约翰来说,这次空袭等于变相给休斯飞机公司打了一个大广告。没有什么比战场上的真实成绩更能完美体现休斯飞机公司产品性能的了。
再加上丘吉尔和一众英国军政高层主动来给他做宣传,“野马”和“解放者”的名气立刻大增,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代名机。约翰相信,休斯飞机公司的订单很快就会迎来新一轮的飞涨。也许,抢得了先机的“解放者”能一举将波音的“空中堡垒”干趴下也说不定。
此外,这件事还产生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让约翰与摩根中将之间有了交集。
这段时间,颇具战略眼光的摩根已经在着手制定反攻欧洲大陆的所谓“围歼”计划了,原本,出身装甲部队的他,最先注重的是对装甲部队的使用。他认为,对欧洲大陆的进攻“并不需要动用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庞大兵力。依靠具有强大打击和突进能力的装甲部队,就有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对于战略轰炸的作用,摩根虽然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但并不是很清晰。这次对科隆的轰炸(这次空袭不是单纯针对军事目标,而是以打击德国产业工人士气为目的对科隆工业区的无差别轰炸,已经初步具备了战略轰炸的特征),给了他不少的启发。
在弗里曼上将那里,约翰又一时兴起,忍不住把后世李梅将军对德国、日本大城市进行战略轰炸的那些套路搬了出来,一下子就引起了摩根中将的注意,认为这会是对“围歼”计划的有力补充。
之后,摩根私下找约翰沟通了多次。两个人在战略轰炸问题上产生了不少共同语言,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约翰甚至觉得,以后摩根在制定“霸王计划”的时候,如果不把他的名字加上,都对不起他透露出的那些干货。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五十七章 紧急情况
8月14日凌晨三点多,“奥古斯塔号”上的一间会议室里,睡眼惺忪的约翰被霍普金斯临时召集了过来。推开舱门,里面的烟味差点没熏了约翰一个跟头。
罗斯福、霍普金斯、威尔斯、哈里曼、怀南特还有小詹姆斯都在,大家都低头抽着烟没有说话,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难题。约翰觉得,如果是白天的话,从会议室那个圆形舷窗飘出去的烟,肯会让金上将误以为他的座舰着火了。
“杰米,出什么事了?”见没人搭理他,约翰悄悄找了一张空椅子坐下,小声地问身边的小詹姆斯。
小詹姆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甩了一根烟给他,“一会儿人到齐了你就知道了。”
虽然约翰平时烟瘾不大,更没有大半夜吸烟的习惯,但这种场合他还是乖乖地把烟点着了。总比被动吸二手烟好吧,他这么安慰着自己。
大约过了五分钟,几乎所有在船上的白宫幕僚们都到了。霍普金斯这个“幕僚长”掐灭了烟,首先开了口:“非常抱歉这么晚把大家找过来。现在出了一个紧急情况,一个小时前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英国议会对明天即将签署的联合声明表示了疑义。我们必须在九点之前对声明的一些条款作进一步解释或者修改,否则丘吉尔首相很可能无法拿到授权签署这份文件。”
霍普金斯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想起了嗡嗡嗡的议论声。经过三天多的会谈磋商,罗斯福和丘吉尔昨晚刚刚就联合声明的全内容达成了一致。按照原定计划,今天上午两国领导人就要正式签署《大西洋宪章》了,没想到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
“丘吉尔首相正在积极做说服工作。我方的态度是,8项条款的核心内容不能更改,但具体表述文字可以作适当调整。把你们找过来,是要让大家集思广益,尽快拿出调整方案。”说着,霍普金斯就拿出了一份英国议会对声明内容的反馈意见交给大家传阅。
说实话,约翰前世对《大西洋宪章》的内容只不过有个大概的了解,至于具体是如何表述的压根就不记得的。昨晚内部会议通报会议进展情况的时候,他还以为一切都按照历史的惯性进展的很顺利呢。趁着大家传阅材料的功夫,他急忙翻出了协议内容,逐字逐句研究起来。
第一条、英美两国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条、英美两国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这两个应该没问题,就算有也没人敢明着反对,因为现阶段这就是政治正确,毋庸置疑。
第三、英美两国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这一条是约翰最担心的,因为“人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政府”就等于变相承认各殖民地人民是有权利选择是否独立的。虽然这次的“联合声明”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但毕竟动摇的是英国殖民体系的根基。等于一刀戳在了大英帝国的肺管子上。难保不会引起英国议会的强烈反对。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对于罗斯福来说,这一条恰恰是此次会谈的最大成果之一,势必不可能就此做出妥协。双方要真在这一条僵持不下的话,那可就麻烦了。“大西洋会议”就此宣告破产也说不定。
再看下面几条:第四条、英美两国希望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五条,英美两国希望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这两条实际上针对的是英国此前实施的帝国优惠制度。该制度是英国政府在大萧条时期建立的,旨在通过降低个成员国的关税税率来鼓励英帝国间的贸易,同时保持对外来者的歧视性关税税率,以保护本国经济。不过在约翰看来,英国经济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全靠各自治领和美国输血了。这时候反对这条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六条,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英美两国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
看到这一条的时候,约翰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免于恐惧”、“不虞匮乏”以后第二条的“自由表达”,都是罗斯福倡导的“四个自由”的内容。但约翰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匆忙扫了一眼最后两条。
第七条,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这个也没啥问题,阻碍航行自由本来是英国给德国纳粹定的一大罪状。他们不太可能自己打自己嘴巴的。
第八,英美两国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同样,英美两国会协助和鼓励一切其它可行的措施,来减轻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军备上的沉重负担。
这一条虽然嗦了一点,但却是丘吉尔好不容易才得来的谈判成果。在既不肯对德宣战,也不愿意给予日本严厉警告的情况下,美国承认“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也算是表明立场了。说不定丘吉尔回去还能有意无意地暗示一下,美国在这一问题上有过一些不适宜公开的“秘密承诺”,好让民众和议会安心呢。至于那句“建立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现在看起来是句洞的修饰语,却为今后联合国的建立埋下的伏笔。
现在再回过头看第六条,约翰发现一个重大疏漏了。罗斯福和丘吉尔怎么把“四个自由”中的“信仰自由”给落下了。要只是英美两国联手也就罢了,反正大家都是基督教国家。但是现在还牵扯到一个不信神的苏联呢。英国那边的什么反应不知道,反正协议一公布,美国国内、特别是孤立主义者和顽固保守派肯定会给罗斯福扣上有意屈从苏联的帽子(历史上这一疏漏给罗斯福造成了很大的麻烦。1942年元旦,发布《联合国第一次公告》的时候,罗斯福特意叮嘱务必要将信仰自由加上,并为此专门征求了斯大林的意见)。
约翰觉得,不管英国议会有没有对这一点表示过异议,他都有必要提醒一下罗斯福。信仰问题可不是小事,万一被反对派炒作起来,就算是罗斯福也招架不住。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五十八章 协议本身比内容重要
“杰米,现在几点了?”约翰和其他白宫幕僚正在传阅着英国副首相艾德礼给丘吉尔的回电,一直吊着烟嘴的罗斯福突然开口问小詹姆斯。
“纽芬兰时间,四点十分”小詹姆斯看来一眼手表,回答道。
“也就是说伦敦那边快8点了。我们得抓紧时间了。”罗斯福掐灭了烟,“看完的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罗伯特,你先来。”
被罗斯福点名的是负责为他起草讲稿的幕僚罗伯特-舍伍德。这个身高两米的大个子进白宫前个有名的剧作家,以前写过不少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剧本。
据说,罗斯福就是因为非常欣赏他写的《亚伯拉罕?林肯在伊利诺伊》一剧(该剧获得了1939年的普利策奖),才邀请他当了自己的讲稿起草人和顾问。
与一般的文字秘书不同,舍伍德不仅有很强的文字功底,而且对政治问题有很深的理解。而剧作家善于布局谋篇的特长,也赋予了他不错的大局观和策划能力。所以,舍伍德虽然进白宫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约翰他们这帮白宫幕僚中参与核心事务比较多的一个。
约翰跟舍伍德并不太熟,但他前世读过对方后来写的《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一书(概书为舍伍德赢得了第四座普利策奖)。严格说起来,约翰能这么快融入白宫的团队,舍伍德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不过这一会儿,约翰却没有把心思放在舍伍德的发言上。刚才罗斯福提到的时间问题,让他脑子里冒出了一个看似不太靠谱的猜测。
前世,丘吉尔把《大西洋宪章》内容发回伦敦的时候是当地时间后半夜。副首相艾德礼带着留守的其他内阁成员紧急召集议会开了一通宵的会,一直到天亮才最后表决通过。
约翰默默地算了一下纽芬兰和伦敦的时差,发现这一世伦敦得到消息的时间应该在晚上9点左右。他不禁怀疑,上一世《大西洋宪章》能顺利通过,是否跟那帮议会老头子们的精神状态有关?
毕竟,大半夜的被从床上拖起来,又开了一宿的会,保不齐会有几个精神不济的熬不住。为了能早点回去睡觉,对一些跟自己关系不大条款睁一只眼闭一字眼,也不是不可能。
约翰正胡思乱想着,艾德礼副首相的电报已经传到了他的手上。出乎他预料的是,英国议会这次并没有对联合声明的第三条,也就是关于主权和自治权的条款表示异议。显然丘吉尔已经事先预料到了这一点,提前给那些议员们打过预防针。
反倒是约翰认为问题不大的第四、第五条款,现在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马克思有句话说得对“资本家为了利益可以出卖绞死自己的绳子”。现在大英帝国都快完蛋了,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者还死抱着一点蝇头小利不放,不肯放弃帝国优惠制度。
约翰原本以为,仗都打到这个地步了,英国人就算明知是饮鸩止渴也会放弃以关税保护为核心的帝国优惠制度。但现在,居然有这么多人宁可致战局余不顾也要坚决反对,那原因到底出在那里呢?
这时候,舍伍德的发言让约翰眼前一亮。
“我们把事情想简单了。这次第四、第五条没通过,很可能与各自治领不愿意放弃目前的关税优惠政策有关。现阶段,伦敦方面虽然需要我们的援助,但他们对各自治领的支持更加依赖。”
舍伍德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否则没法解释为什么第三条(各自治领当然希望能获得更大的在自主权)都通过了,而“危害”更小的第四、第五条却通不过。不过要把原因归结于各自治领当局的压力,那舍伍德还是太小看英联邦政府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伦敦对各自治领还是有相当控制力的。
但是,舍伍德的发言却启发了约翰,作为范德比尔特家族的成员,他一下子领悟到了问题的关键:“据我所知,战争开始后,英国本土向个自治领转移了大量产业。很多议员家族的产业重心都已经不在本土了。第四、第五条款遇到这么大阻力,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很有可能,这一点确实是我们疏忽了。”一直在沉思的罗斯福对约翰的观点表示了认同。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或者印度拥有庞大产业的英国议员来说,与德国人的战争目前还威胁不到他的根本。反正他们的产业重心都在自治领,即使英国本土沦陷,他们也有不错的后路,说不定比现在过得更好。但是《大西洋宪章》的第四、第五条却切切实实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更糟糕的事,这样的议员还大多是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成员。这些人原本是丘吉尔的基本盘,现在却和反对派站到了一起,也难过丘吉尔会为难(战时内阁是保守党和工党的联合政府,维持好党内团结对丘吉尔非常重要)。
“那现在怎么办?如果丘吉尔说服不了那些议员呢?”作为即将上任的驻英国的特别代表,英美关系的实际操盘手,哈里曼问道。
“恐怕很难。那些议员完全可以借口需要通报各自治领,把这个问题拖下去。”霍普金斯叹了一口气。英帝国特惠制度是1932年在渥太华帝国会议上缔结的正式关税协定。虽然《大西洋宪章》本身并没有强制将其取消,但那些英国议员们完全有理由这么做。
“时间不多了。英国人需要这份声明,我们也需要。”罗斯福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给丘吉尔一个台阶,“这件事急不得,把这两条修改一下,开一个口子就行了。”
“加上一个促成怎么样?把希望所有国家改成希望促成所有国家?”霍普金斯立刻领会了罗斯福的意思。现阶段,《大西洋宪章》本身比它的内容更重要。
“再加上一句,英美两国希望在尊重他们现有义务的基础上,努力促使……”既然决定让步了,罗斯福索性一次把给丘吉尔的人情做足了。有了“尊重现有义务”这个定于,丘吉尔应该有足够理由说服那些反对者了。
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几个英国方面的意见都无关痛痒。有一帮经验丰富的幕僚很快就按照罗斯福的指示重新调整好了文字。
“还有一个问题,八个条款里没有提到信仰自由的问题。”眼看会议即将结束,仍然没有人提到信仰自由的问题,约翰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我担心这会给那些孤立主义者留下口实,认为我们是在向持无神论观点的苏联妥协。”
约翰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愣。霍普金斯抓起联合声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真是疏忽了,我们没有提,英国人也没有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