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和来时一样,约翰的行李仍然只有一支手提箱。只不过里面多了一枚勋章、一柄丘吉尔送给小艾瑞克的银汤匙、一张《大西洋宪章》签字仪式的照片和一支钢笔。后面这两样,是约翰好不容易才搞到的纪念品。
《大西洋宪章》签署当天,他主动请缨,从霍普金斯那里要来了递交文书的工作。为的就是当罗斯福和丘吉尔签字的时候,能够站在罗斯福身后,在这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里打会酱油。事后,他还恬不知耻地从小詹姆斯那里“顺走”了罗斯福签字用的那支钢笔(美国总统在签署完重要文件的时候,有把签字笔当礼物送给身边人的习惯。历史上那支钢笔就被罗斯福顺手给了儿子小詹姆斯)。
约翰打算回家后把这张照片和这支钢笔珍藏起来,等他老了还能拿出来,在儿孙辈面前吹吹牛。就算这两样东西得来的过程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但也比老肯尼迪把罗斯福写给的他便条裱起来挂壁炉上面档次要高,不是吗。
“将军,我们马上就要到达新奥尔良上空了,今天风比较大,降落的时候会有些颠簸,请您做好准备。”约翰正望着飞机舷窗外的云朵出神,一名陆军航空兵少尉走过来毕恭毕敬地地报告道。
别看准将和上校只差了一个级别,但在军中完全是两个阶级,拥有的权利和待遇有天壤之别。这次晋升后,约翰获得的隐性福利之一,就是有了申请使用军用通勤飞机的权利。虽然暂时还够不上专机的待遇,但至少比以前蹭信使航班强多了。
“谢谢你,雷蒙德少尉。”刚上飞机的时候,约翰和这位陆军航空队第9空运大队(后世的美国空军第89空运联队,专门负责为白宫要员和军方高级将领提供空中通勤和通讯保障服务,空军一号亦隶属于该联队)的少尉聊过几句,知道这他参军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就读,算是自己的嫡系学弟。
十几分钟后,约翰乘坐的飞机降落在了新奥尔良郊外的莫圣特军用机场。艾森豪威尔的副官欧内斯特-李中尉已经提前在机场等他了。
“您好,范德比尔特将军。艾森豪威尔上校让我来接您。”欧内斯特-李是艾森豪威尔身边的老人了,之前也见过约翰几次。他到现在都还有些发懵,眼前这个比他大不了两岁的年轻人怎么一转眼就成为将军了?
别说他了,就是艾森豪威尔,在得知约翰晋升准将副师长的消息后,也惊诧不已。虽然他知道以约翰的背景和能力,在军中必定前途无量,成为将军是早晚的事。
但短短两年的时间,约翰就从一介平民变成了将军,还是给艾森豪威尔造成了不小的心里冲击。想到自己在军界打拼了整整30年(从1911年西点入学开始算),仍然不过是个上校。就算艾森豪威尔再豁达,也难免会心里泛酸。
当然了,艾森豪威尔还犯不上嫉妒约翰。多个朋友多条路,添个仇人添堵墙。约翰和他关系不错,高升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自打克鲁格中将把他请到第三集团军担任参谋长的那一刻起,艾森豪威尔的将军军衔就已经板上钉钉了。只要这次演习不出大纰漏,一结束他就会晋升准将。
只不过,约翰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择这个时候来拜访,让艾森豪威尔有些微微不爽。以他对约翰的了解,怎么会看不出这小子这次是存心来占便宜的?
但是约翰给自己挑选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很。82师一下子要调走那么多军官,急需人手。目前第二、第三集团军的第一阶段演习已经结束,暂时处于修整状态。约翰这个副师长过来旁听一下第一阶段演习情况的总结分析会,顺便把之前82师派来观摩演习的军官团带回去。谁还能说出什么。
所以,即便艾森豪威尔明知约翰这次没安好心,摆明了是来占他便宜的,但还是主动把接待约翰的活接了过来。作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他不是不能把这份工作甩给别人,但这么做可就显得跟约翰生分了,不是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反正最多也就是被约翰开两句玩笑罢了,艾森豪威尔也就暂时先忍了。
第三集团军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离军用机场很近的一座废弃中学里,驱车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很快,约翰就在一间由图书室改造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艾森豪威尔。
“上校,见到长官不知道敬礼吗?”约翰走到艾森豪威的办公桌前,笑得要多得意有多得意。
艾森豪威尔叹了一口气,推开椅子起身,给约翰敬了个礼,“你好,将军。有什么能为你效劳的。”
“很好。”约翰潇洒地给艾森豪威尔回了礼,“去帮我倒杯咖啡,要热的,两块糖不加奶……”
刚说到一半,只见艾森豪威尔气鼓鼓地挽着袖子从办公桌走了出来,约翰连忙改口道,“别,别激动。殴打长官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谁知道艾森豪威尔虎目一瞪,气势汹汹地从约翰身边的壁柜里摸出了一个杯子,“再说一遍!要什么?”
“水,白水就好了。”约翰立刻就改了口,随即,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恭喜你,约翰。真没想到,你会在我前面成为将军。”艾森豪威尔给约翰倒了一杯他要的咖啡。
“下个月你也会有的。”约翰指了指自己肩膀上的将星,“集团军参谋长,可比我这个副师长含金量高多了。”
“一转眼,奥马尔、马克还有你都成将军了。我这再不抓紧,可就彻底被你们甩在身后咯。”艾森豪威尔自嘲地说道。
“得了吧,艾克。别把我算进去。你们才是正儿八经的将军,我这个不过是充数的。接下来怎么干,我自己都糊涂着呢。”在亦师亦友的艾森豪威尔面前,约翰压根没有装的必要。他这次来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和恶趣味,更重要的是要向艾森豪威尔取取经。
约翰入伍两年多,干得一直是参谋军官。现在一下子成了部队主官,还真拿不准手中的指挥权该怎么用。既然布莱德利走得很急,啥交代都没给他留,那就只好找艾森豪威尔请教一下了。别看人家艾森豪威尔到现在一个团都没指挥过,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没两把刷子,将来他是怎么指挥盟军百万大军的。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六十六章 艾克的私交小课堂
什么样的陆军指挥官才是算得上是杰出将领?古今中外,这个问题都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就拿二战的美军将领来说,既有布莱德利这样为人谦和的“大兵将军”,也有巴顿这样桀骜不驯的无畏猛将,有霍奇斯这样意志顽强的悍将,也有柯林斯这样善于变通的智将,有李奇微这样不苟言笑的冷面战将,也有德弗斯这样喋喋不休的“饶舌将军”,有麦克阿瑟这样热衷于作秀的“表演艺术家”,也有艾森豪威尔这样八面玲珑的“政治家”。
而且,战场表现和平时判若两人的指挥官在历史上也大有人在。约翰自己都不清楚到了战场上,他会是那种风格。所以,他能从艾森豪威尔这里学到的,也不过是些驭下的小窍门罢了。最终一切都还得靠他自己去总结摸索。
其实在艾森豪威尔看来,约翰这个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常常能想人之所不能想,见人之所不能见,而且性格圆滑、长袖善舞,很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但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从军经历又太过浅薄。这种人其实更适合去做参谋军官而不是指挥官。
但是看到约翰这么兴致勃勃地样子,他也不好给约翰泼冷水。一来这两年,约翰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实在有点多。谁能想到一个纯粹打酱油的门外汉能在陆军干地风生水起,不到两年就成为了将军呢。也许这小子身上还有什么没被发现的潜质呢。
二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艾森豪威尔和约翰其实是同一类型的军官。艾森豪威尔时常能从他身上看出几分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在陆军打转了30年,连一任团指挥官都没做过(艾森豪威尔在指挥大军登陆北非之前,只在1922年干过一年的营长,其他时间一直都是参谋军官),艾森豪威尔也很想知道约翰指挥部队会是个什么样子。
所以,艾森豪威尔也就耐着性子,把自己30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感悟,掰开来揉碎了教给约翰。
“指挥官与参谋军官最大的不同,在于拥有决策权。”战场上,指挥官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士兵的生死。”
“在战场上,指挥官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士兵的生死。所以相对于参谋军官,指挥官对意志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西点军校对学员的意志力有专门的培养课程,你没用经过正规军校训练,在这一点上先天劣势很明显。你要时刻记住一点,一个陆军指挥官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
“每一个参谋军官都希望自己的主官能多听从他们的建议。但习惯于听从参谋军官建议的主官,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优秀的指挥官必须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能轻易被别人左右。”
“没错,准确的判断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官的关键。但是我要提醒你一点,没有不犯错的指挥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谁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作出正确的判断。大部分情况下,战争的结果取决于哪一方指挥官犯的错误更少。”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你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上,而是要让你明白,作为指挥官必须要敢于作决策。优柔寡断才是大忌,决策错了可能会输,但不做决策注定不会赢。”
“你以前做参谋军官,面对额更多是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问题。成为主官后,必须要学会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同时面对多个复杂问题是常态,所以你必须学会取舍。哪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哪些问题可以暂缓,哪些问题可以交给别人。但不管处不处理,何时处里,记住绝对不能让问题堆积起来,必须第一时间流传、消化。”
“身为指挥官,要学会相信自己的下属。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过一群人的智慧。但是要切记,一定要让他们在你设定好的框架下为你做事,是你在驾驭他们,而不是他们在左右你。这一点奥马尔一直做的很好,你应该深有感触才对。”
艾森豪威尔老师的私教小课堂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晚饭的时候。约翰虽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立马领会,但也获益良多。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距离一代名将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东西能提前有个模糊的概念就不错了,不经过实践是永远也不可能弄明白。
比如艾森豪威尔提到的意志力问题。约翰前世小时候背过苏洵的《权书-心术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但是这个“心”到底怎么个“治”法,他就不甚了了。反正如果遇上山崩地裂,他肯定会拔腿就跑的。而且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个商人,趋利避害是他的本能。他可不相信什么吃亏是福的规划,小便宜可以不去赚,但亏本买卖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倒是艾森豪威尔自创的十字时间计划法,他回去可以现学热卖一下。前世,他曾经网上见到过这种方法,但当时没太在意,以为又是哪个成功学大师假借艾森豪威尔之名弄出来糊弄人的。
今天听了艾森豪威尔的亲自介绍,约翰觉得还有点道理。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画一个十字,把一张白纸分成四个象限。然后把需要处理的所有问题,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填进去。
然后,先全力解决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情。再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那些不重要但紧急的,一般都是事务性工作,比如会议、电话之类,能顺手解决的就顺手解决,没时间就交给别人代劳。至于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以约翰性子,自然是能不做就不做,实在不行就推给下属好了,要那么多部下是干什么的。
约翰决定回去后,让副官米勒把他每天的工作先按这种方法归类试试看。现阶段可能用处不大,但是将来就不一定了。战场上情况错综复杂,每时每刻都有各种问题出现,到时候工作量会成倍增加。用了这种方法,至少可以避免手忙脚乱,耽误最紧急、最重要的事。
而且,艾森豪威尔也说了,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用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即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越来越少,因为重要的事情早在不紧急的时候就已经处理过了。
反正又不是什么麻烦事,约翰就当是提前适应艾森豪威尔的工作节奏了。以后说不定自己还要在艾森豪威尔手下当差呢,在工作上能和领导合拍也是很重要的,不是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六十七章 拜见克鲁格
“你说谁在艾克那里?”接到副官的报告,说参谋长艾森豪威尔那里来了一个什么准将,想要过来拜访自己,第三集团军司令沃尔特-克鲁格中将一脸疑惑地问道。
“范德比尔特准将,新上任的第82师副师长。”副官戈登回答道,“就是设计了新后勤补给流程的那个。”
“我想起来了,以前哈罗德(布尔少将)手下管后勤的那个副处长是吧。他来干什么?”约翰刚到陆军参谋部的时候,克鲁格是分管作战计划处工作的助理参谋长。两个人虽然说不上熟悉,但也打过几次交道。
“这次演习不是有考核新后勤补给流程的科目嘛。艾森豪威尔参谋长担心咱们集团军实行新流程时间不长,演习时会出岔子,从82师弄了十几个人过来观摩演习,实际上是帮助下面各团熟悉后勤业务的。”戈登耐心地解释道,“听说他这次来是要带那些人回去的。好像是因为他们师被抽调了不少军官去28师,人手不够了。”
“他和艾克是什么关系?”约翰想出来的这套说辞,忽悠一下戈登还成,在克鲁格这压根就不好使。作为参加过美西战争以来的历次对外战争(1898年入伍,一战时就已是军参谋长),军龄比约翰年龄还大6岁的老将,洞察力一向敏锐的克鲁格一眼就看出,约翰此行必有其他原因。
82师军官观摩团的事,他之前听艾森豪威尔汇报过。要让这些人回去,一个电话就够了,哪里需要一个准将副师长专门跑一趟。况且这些人来的时候约翰都没露面,走的时候就更不可能了。
“我也不大清楚,好像很熟的样子。他中午就来了,一直在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里到现在都没出来。要不我去打听一下?”戈登一五一十地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算了,你去跟艾克说一声,让他俩一起过来吧。”克鲁格决定还是先见一见约翰,虽然从内心来讲,他对82师的这个新任副师长并不是很感冒。
这并不奇怪。稍微对比一下克鲁格和约翰的履历,就能发现他们俩的从军之路简直是两个极端。
克鲁格出生在德国西普鲁士普拉陶,一直到快10岁才随家人移民俄亥俄(沃尔特-克鲁格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普鲁士特色,二战时德国也有个党卫军中将叫这个名字),深受普鲁士军事文化影响的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
17岁时,还在读高中的克鲁格就辍学,作为志愿军跑到古巴参加了圣地亚哥战役(美西战争)。18岁加入正规陆军,从二等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用了43年才爬到第三集团军司令兼美国南部军区司令的位置。
而约翰呢,一个背景深厚的豪门子弟。没上过军校、没上过战场、甚至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参军不到两年,凭借后台的扶持以及在后勤方面的那么一点特长,居然也成为了将军。
当然了,克鲁格对约翰的意见,并不在他晋升准将这件事。如果约翰老老实实待在参谋部或者去萨默维尔那里搞后勤,克鲁格说不定还会举双手赞成。毕竟他在参谋部的时候也见识过约翰在后勤方面的能力,术业有专攻嘛,就当是养了个高级人才了。
可是约翰放着好好的后勤军官不做,偏偏要自不量力跑到野战部队当指挥官。在一向严谨认真、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克鲁格看来,这简直是拿士兵的生命在开玩笑。他能看得惯就怪了。
克鲁格原本想让戈登随便找个理由把约翰打发走的,但是转念一想,人都来了,还是见一见的为好。
一来约翰以前在克鲁格手下干过,虽然时间不长,但勉强也能算是他的“老部下”,这一点在军队里很重要。克鲁格要是一点香火情都不顾,连面都不见一下,传出去布尔、内文斯、杰罗这些原参谋部作战计划处的老部下难免会心寒。
二来在观摩团这件事上第三集团军欠了82师一份人情,现在人家副师长来人了,克鲁格理应出面表示下感谢。
三来克鲁格对艾森豪威尔这个自己挑中的集团军参谋长还是很满意的。第一阶段的演习,第三集团军打得很漂亮,成功抄了第二集团军的的后路,迫使本-利尔中将不得不将他的18万大军后撤。克鲁格露了这么大一个脸,怎么着也得给幕后功臣,制定了整个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点面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克鲁格很清楚在背后支持约翰的是哪些人。从军四十余载,几经沉浮的克鲁格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耿直boy了。
克鲁格本来也是保守派的一员大将。后来因为性子直,嘴巴冲,动不动就放地图炮,结果得罪了上司和同僚(主要是麦克阿瑟那拨人),被从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处长的位置上撵去了海军学院读书,然后又被留校任教了整整6年。最后要不是马歇尔拉了他一把,克鲁格差一点就彻底被陆军扫地出门了(这也是后来,马歇尔安排他去太平洋战场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的原因之一)。
吃了这么大的亏,克鲁格要是再不长记性那可就是脑子有问题了。反正约翰又不在他手下当兵,以后出了事也是第四集团军的沃尔德中将去头疼。他还犯不上为了这去得罪史汀生、马歇尔、麦克奈尔等一大票人。
不一会儿,约翰就在艾森豪威尔的带领下来到了克鲁格的办公室。
约翰这次来,本来压根就没打算要拜访克鲁格。还是在艾森豪威尔的提醒下,他才想起来自己已经不是中级军官了,作为一名陆军将军,到了人家的地盘上怎么也得去拜一下码头。人家见不见你是一回事,你打不打招呼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约翰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纯粹礼仪性的拜访,估计也就十几分钟的事。谁知道,克鲁格在随口问了他几个问题后,居然主动提起了空降部队改编的事,还提到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人。约翰在利文沃思堡军校受训时的同班同学——范弗里特上校。
当初,看到范弗里特在第五师备受排挤,约翰还想过要帮他一把,让他来82师当自己的顶头上司呢。没想到这会儿,在第三军军部锻炼了一年多的范弗里特,又杀回了第五师,成为了该师的参谋长。而这个第五师恰恰是第三集团军推出来,准备竞争空降部队改编名的部队。没想到,一转眼,自己居然和范弗里特成了对手,这个世界还真是充满了惊喜。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六十八章 思维方式的不同
既然克鲁格都主动提到范弗里特了,约翰当然不能对自己的这个“老同学”不闻不问。从克鲁格那里出来后,约翰跟艾森豪威尔打听了一下,知道范弗里特现在就在集团军司令部驻地。于是他就跟艾森豪威尔打了声招呼,兴冲冲地去找“老同学”叙旧了。
时隔半年,再次见到范弗里特,这位老兄正在房间里埋头奋笔疾书呢。“好久不见,詹姆斯!你在干嘛呢?”约翰问道。
“哦,是你啊,约翰。”看到约翰肩头的星星,范弗里特明显楞了一下,随即又笑着说道,“恭喜,你这是又去哪高升了啊。”
“奥马尔不是调走了吗,马修接了他的班,我接马修的班。”约翰指了指范弗里特肩头的老鹰,“我刚从克鲁格将军那出来,听他说你最近干得不赖,又杀回第五师啦。”
“还行吧,跟你没法比。”范弗里特的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半年时间,从一个备受排挤的副团长变身为颇受上司看重的师参谋长,范弗里特确实有骄傲的本钱。当然了,他也没说错。这和约翰一连两级跳,从副参谋长变成准将副师长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的。
不过人家范弗里特晋升靠的是真本事,在他面前约翰也没有什么好得意的:“我有几斤几两你还不知道。当初,奥马尔还准备请你到82师去当参谋长呢。要不是你们军长不放人,这会儿挂这将星的就应该是你了。”
听完他的话,范弗里特突然脸色微微一变,没有再说话,笑容也变得尴尬起来。约翰一愣,随即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这个档口不应该提这件事的。
四个集团军司令暗地在因为空降师改编名额而互相较劲,目前这件事在陆军内部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四个老大拉开了架子,要借此分个高下,代表各集团军主战的四个师之间自然也就火药味越来越浓。
如今,82师和“红魔师”正是竞争对手,约翰重提当初想让范弗里特去82师的事,让人家怎么接?对方会不会怀疑他这是话里有话,背后另有企图?
“对了,奥马尔他们刚走,你这个新上任的副师长不在82师待着,怎么会跑到我这来了?”一段尴尬的沉默后,范弗里特终于开口岔开了话题。
“我过来旁听明天的演**结分析会。”约翰连忙把话题接了过来,“听艾克说明天你在会上还有个主题发言,关于什么的?”
“我这正发愁呢。艾克非让我在会上谈谈演习中出现的步坦协同问题。就给我一天的时间准备,哪里来得及。”范弗里特指了指桌上的一堆稿纸和统计图表,苦笑着说道。
约翰知道,艾森豪威尔这么安排其实是在帮助范弗里特。他们才是西点正儿八经的同班同学,有能在集团军高层面前露脸的机会,当然要优先照顾自己人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