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与大多数范德比尔特们不同,约翰打心底里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事实上,自从成年后,他就很少回比摩尔庄园。在他看来,这座拥有250个房间的豪华庄园只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寂寞。1930年,约翰下定决心搬出了比摩尔庄园,将其对公众开放。收取的费用除了用于庄园的日常维护,全部捐给了附近的教会医院。而他自己则带着苏珊奶奶一家住进了隔壁的小农场里。
正是由于当初的这一举动,约翰这个自幼丧父的孩子才获得了家族大佬们的欣赏和重视。作为家族的掌权者,无论是硕果仅存的三代范德比尔特——费雷德里克,还是四代中的佼佼者威廉和哈罗德,他们都很清楚这种奢靡豪华,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正一步步地侵害着家族的根基。这些年来,得益于他们的栽培和扶持,约翰才能够摆脱普通家族成员混吃等死的命运,迅速在家族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一方诸侯。从这次威廉特意邀请自己参加民主党人聚会来看,约翰知道自己的创业计划再次为他赢得了加分。可以预期,今后家族在他身上的资源投入力度将会有进一步加大。
果然不出所料,在聚会开始头一个小时里,约翰一直在州长堂兄的带领下拜会共和党的各位大佬。这其中有参众两院的议员,最高法院的法官,海军部的将军,也有华尔街的银行家,匹兹堡的钢铁大王,纽约的地产大亨。总之,都是共和党内有影响力的人物。约翰一边跟这群大佬党(共和党因代表大财团的利益而被戏称为大佬党)的大佬们寒暄,一边在人群中搜索自己此行的目标。很快,他就在大厅的一角发现了多诺万的的身影。这个前司法部长助理正兴致勃勃地对身边的人讲述自己不久前在西班牙内战前线考察的见闻。
“您好,多诺万先生。我是约翰·范德比尔特。听说您刚从西班牙回来,那边情况怎么样,佛朗哥能拿下马德里么?“约翰走过去,找机会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你好,年轻人。你是威廉的侄子?“虽然约翰已经33岁了,但跟比他大了21岁的多诺万比起来,还真是个年轻人。
”弟弟,我是范德比尔特家第四代里最小的那个。“
听说约翰是自己多年好友的弟弟,多诺万转身从侍者手中为他拿了一杯杜松子酒,”来一杯?你可以叫我比尔。“约翰知道,这个一战期间的战斗英雄有个著名的绰号“野蛮的比尔”。“多诺万本人对这个绰号非常得意,他这么说就表明要和自己平辈论交了。
“马德里的事,弗朗哥和人民阵线说了都不算,这取决于柏林和莫斯科的态度……”多诺万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对西班牙内战的看法。
和人们传统观念里那种老奸巨猾,阴沉内敛的间谍头子形象不同,多诺万非常健谈。这个从布法罗市爱尔兰天主教家庭走出来的穷小子以头脑聪明,精力充沛,性格坚毅,勇敢无畏著称,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多诺万就因作战英勇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是美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拿到战功勋章大满贯的人。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
战后,多诺万走上了仕途,担任过布法罗市检察官,罗彻斯特市市长和联邦司法部长助理。值得一提的事,多诺万在担任司法部长助理时期和他的下属,后来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关系闹得很僵。以至于后来他们所领导的两大情报机构把相互之间拆台,下黑手当成了传统保留项目。即使到了21世界,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还经常看对方不顺眼。约翰来自前世的记忆中有不少关于多诺万的奇闻轶事,但他并不敢以此来对这个人妄加判断。因为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胡佛授意下属搜集、编篡并宣扬出去的。
1937年这会,多诺万在仕途上颇为不顺。在竞选纽约州州长失利,谋求司法部长职位无望后,这个共和党的昔日之星,转过头来在华尔街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虽然后来他那位白宫里的总统同学(多诺万和罗斯福总统是哥伦毕业大学法学院的同班同学)曾邀请他担任海军部副部长,但他觉得没劲,不客气地拒绝了。因为性格豪爽,社交广泛,他的律师事务所生意一直蒸蒸日上,不久就发了大财。不过多诺万是个闲不住的人,对挣钱压根没什么兴趣。他很快就把事务所交给合伙人打理,自掏腰包跑到欧洲各个战场上去作所谓的“独立观察员”。
约翰和多诺万聊得很投机,熟知历史发展方向的他,对多诺万“欧洲政局将进一步恶化,美国应尽早做好战争准备”的观点非常认同。这一点,让多诺万非常高兴。在喝了几杯杜松子酒后,多诺万爽快地答应了出任约翰新公司法律顾问的请求。相应的,约翰也慷慨地为多诺万的考察行动提供了一笔赞助。
深夜,参加聚会的人们逐渐散去。约翰邀请多诺万在听涛山庄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他将搭多诺万的便车一起回纽约。在那里,约翰将与在自己“r名单”里排名第一的小托马斯·沃森会面。
1937全球速递 第十章 拯救富二代汤姆
虽然前一天晚上多喝了几杯杜松子酒,约翰和多诺万还是一大早就动身赶往纽约了。多诺万的黑人司机驾驶技术很不错,林肯车跑的又快又稳。1937年还没有高速公路,从新港郡到纽约的途中,约翰有大把的时间好好琢磨小托马斯·沃森这个人。
小托马斯·沃森出生于1914年,大家都习惯叫他小汤姆。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即使他成了年近80岁的老头,仍然被叫做小汤姆。小汤姆出身那一年,他的老爸托马斯·约翰·沃森正好四十岁,刚刚成为ibm的前身——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的经理。小汤姆出生后,老沃森事业很快就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短短二十多年,ibm就从一个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销售额和利润都超过了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
和很多富二代一样,小汤姆从小就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进私立学校,做环球旅行,地位显赫,家财万贯。虽然生活条件很优越,但有个过于优秀的父亲无疑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老沃森从未直接表示过希望小汤姆继承ibm的事业,但从小就开始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小汤姆5岁时就被父亲带着到公司所属的工厂视察。
很快,小汤姆就发现了,在别人眼里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做得和父亲一样好。这种完全被父亲光环遮蔽的感觉让他很沮丧,以至于他13岁时就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在19岁上大学之前,他的抑郁症每年都要发作两次,终日躺着不愿起床,家人逼着他才吃饭、洗澡,严重时几乎导致自杀。小汤姆开始有意地逃避ibm以及跟商业、生意有关的一切。在大学期间,他成了狂热的飞行爱好者,并因此耽误了太多的学业,差点就没能从学校毕业。由于成绩太过糟糕,小汤姆根本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请求父亲在ibm公司给自己安排一个职位。
现在,小汤姆是ibm公司一名“普通”的实习销售人员。作为刚入行的新人,他表现得很笨拙,缺乏销售员应该具备的灵活性。他希望别人都把他看成是刚开始学习销售的普通人,但是谁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公司里那些想要讨好老沃森的人想方设法地去讨好他,为他增加业绩,让他表现得出色一点,但这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小汤姆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不被承认,没有发挥的空间。而他的表现则让父亲和上司都觉得他缺乏自信,脱离现实,没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精神上的压抑让他开始厌恶ibm公司,行为变得乖张叛逆。
最近一年来,小汤姆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航空俱乐部里,约翰每次去那里都能碰到他。约翰能感觉到这个小伙子现在越来越自卑,尤其是他那个比他小5岁的弟弟迪克在圈子里名声越来越大之后。与小汤姆相比,迪克更符合东海岸社区精英的价值标准,他善于交际,待人处事谦恭有礼,不卑不亢,风度翩翩。在迪克面前小汤姆常感觉自己矮人三分。
历史上,小汤姆的这段艰难岁月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时,小汤姆加入了陆军航空队,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军官,并在1943年获得了中校军衔。战场血与火的历练,锤炼了他的性格和能力,更提升了他的自信心,让他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挑起经营ibm公司的重担。
不过这会儿,小汤姆还是个叛逆、颓废,逃避现实的富二代。约翰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帮他重新找回自信。只有先做到了这一点,约翰才能够说服老托马斯·沃森。让他相信,同意小汤姆先在家族企业外工作一段时间,会对顺利完成继承计划有帮助。
是的,小汤姆肯定是要回ibm的。从一开始,约翰就把小汤姆定位成合伙人或者战略伙伴(取决于沃森家族是否给他的公司注资),从来没准备把他当下属和公司高管。约翰可以说是在尽心尽力地为ibm公司培养“合格”接班人,或者说是尽心尽力地培养一个和自己有足够利益捆绑关系的ibm接班人。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未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了。
约翰和小汤姆约定的会面地点是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一幢豪华大厦内的咖啡厅,这幢大厦是约翰一个堂姐的产业。等约翰赶到时,小汤姆已经和他的女友奥利弗·考韦勒在包厢里等他了。虽然才下午三点多,但小汤姆明显已经喝了酒,微微有些醉态。
“你好,汤姆。你好,奥利弗,你今天真漂亮。”约翰一边脱外套,一边跟两人打招呼。
奥利弗是个在纽约时尚圈里很有名气的模特,曾经上过vogue等一些著名时尚杂志的封面。约翰曾经在航空俱乐部见过她几次。历史上再过一年,他们就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并且这段婚姻会一直持续到52年后小汤姆去世。婚后,奥利弗便退出了时尚界,一心相夫教子。两人一共生育了一男五女六个孩子,有18个孙辈。奥利弗热衷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感谢她的慷慨捐助,在2004年她去世后,格林威治医院还以他们夫妻俩的名字冠名了医院的一栋楼。
“你好,范德比尔特先生。不好意思,汤姆心情不好,中午喝了点酒。”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约翰了,奥利弗还是有些拘束,小心地替汤姆作着解释。原来,小汤姆今天上午去马尔蒂尼公司推销穿孔卡片会计机,好不容易才见到了该公司的财务主管。那个主管显然听说过他,知道他是ibm公司老板的儿子。一见面,他就大谈某公司老板儿子游手好闲,挥金如土,不好好工作,最后沦为酒鬼被父亲解雇的故事,气得小汤姆差点没把手里的样机砸到他脸上。
“怎么,生意没谈成?”约翰笑着说:“没关系,我最近正好要在底特律开一家新公司,需要订购一批机器。晚上回去我拉个单子,明天去公司找你?”
“谢谢你,约翰。”小汤姆有些不好意思,他以为约翰这是有意给自己送业绩。“俱乐部最近来了一架水上型的“铁皮鹅”(福特公司生产的3发15座民用客机),咱们什么时候去试试?”
“最近都在忙新公司筹备的事,可能没时间啊。”约翰把自己从家族铁路公司辞职,自己筹办的新公司的事大致说了一下。小汤姆听得很认真,能看出来,他对约翰能够摆脱家族的桎梏,自己做一番事业感到很羡慕。
“上周我和埃德塞尔谈了一个大项目,如果成了的话,够我忙活一阵的了。”约翰突然话锋一转,“要不你过来帮我吧,反正你在ibm也待得不痛快,不如干脆到我的新公司来,我们一起干。”
“可是我能帮你做什么呢?”小汤姆显然有些意动。
“运输行业的未来属于天空,小汤姆。十几年前,天上飞的还都是单座和双座飞机。现在呢,15座的“铁皮鹅”都被淘汰到俱乐部里了。将来飞机会是跟铁路轮船一样重要的运输工具,我们得抢得先机。”约翰给小汤姆画了张大大的饼:“你对飞机很在行,我们需要这样的你人才。想想看汤姆,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行业的缔造者。你父亲绝对会为你骄傲的。而且我们可以安排你去世界各大飞机制造企业考察他们的新项目,你可以试飞他们所有型号的新飞机。”
“可是,我该怎么说服我父亲呢。”
“明天上午,我跟你一起去你父亲的办公室。但是小汤姆,你必须勇敢点,你要明确地把自己想法告诉你父亲。”
第二天上午,约翰和小汤姆来到了老沃森的办公室。在那里,约翰先和ibm公司签署了一笔4万美元的设备采购合同,然后他们谈起了新公司筹备和小汤姆辞职的事。显然小汤姆昨晚跟他父亲对此有过沟通,老沃森对约翰的新公司问得很细。他对约翰雄心勃勃的计划很欣赏,但是对小汤姆辞职的事却一直不置可否。
“爸爸”小汤姆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在ibm我的身份永远都是老板的儿子。我不想永远生活在你得影子里,我不能让ibm支配我的生活,我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你辞职出来创业的时候都40岁了,那时候你都没有担心过失败。我才23岁,为什么要担心这些。我能做得比你想象的更好,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老托马斯·沃森对儿子的这番话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很欣慰。但考虑再三,他还是没有同意小汤姆立刻辞职,而是决定在约翰的公司成立后,以售后服务的名义派出一个包括小汤姆在内的三人小组进驻这家新公司。约翰明白,老沃森这是要派人对自己的公司进行一番考察后再做决定,当即表示了同意。
离开了老沃森的办公室,约翰鼓励地拍了拍小汤姆的肩膀,约定新公司一成立就立即通知他。虽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这次纽约之行的目标,不过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不是么?
1937全球速递 第十一章 福特的宫斗戏码
纽约之行后的一个多月里,约翰似乎走了霉运,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层出不穷,忙得他焦头烂额。以至于他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前往哈佛商学院挖墙角的计划。不过好在麦克纳马拉这些后世大名鼎鼎的“蓝血十杰”都还得几年后才能毕业,约翰并不着急。
首先让约翰着急上火的,是新公司的选址出了问题。当然,在底特律这座汽车城,找一个用于行政办公的写字楼还是很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在福特的荣格工厂附近,找出一块足够建设巨型物流仓储运转中心的地皮。为此,唐纳德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约翰也连续跑了四次底特律,才最终相中了一块地方——位于迪尔伯恩的原福特机场。
这个机场是福特公司在1925年修建的,当时他们刚刚斥资50万美元收购stout金属飞机公司的全部股份,正雄心勃勃地进军航空制造领域。不过1937年这会,福特已经出售了自己的航空部门,这座机场也成为了福特汽车的试车场。在和福特公司总裁埃德塞尔电话沟通后,约翰正式向福特公司提出买下这座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的试车场。他的报价很公道,但没想到这笔交易居然没能在福特公司的董事会上通过。
这个结果让约翰大吃一惊。埃德塞尔是福特公司创始人老亨利·福特的独生子,早在1919年就接过了父亲的班。虽然约翰知道,在父亲还没有去世的情况下就接掌公司是件挺考验技术的活,不但要应付父亲的指手画脚,还要防着公司高层倚老卖老。但再怎么说,埃德塞尔接掌这家公司已经18年了,怎么会仍然控制不了董事会?
虽然约翰之前就听说过福特父子两人不和的传闻,但没想到埃德塞尔会这么“不中用”。他原本以为,老亨利毕竟已经75岁了,埃德塞尔又是他唯一的儿子,自己只要说服了埃德塞尔,计划就差不多成功一半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得知福特董事会的最终结果后,约翰急忙打电话向堂兄哈罗德请教。电话里,哈罗德指点他去拜访一个人,他多年的桥牌搭档——福特公司的元老索伦森。
索伦森是福特t型车神话(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以每分钟一辆的速度生产了1500万辆t型车。)的缔造者之一,在福特公司内部威望很高,是董事会里少数几个敢反对亨利·福特意见的人。索伦森的家在底特律河中心的比尔岛(belleisland)上,与市区由一座桥联系,环境很幽静。
索伦森在自家的花园了接见了约翰,显然哈罗德已经与他有过沟通,所以索伦森很爽快地就把福特公司董事会里的情况告诉了约翰。索伦森告诉他,虽然老亨利逢人便说,“有什么问题和埃德塞尔谈索。”但事实上公司真正的决策者还是他自己。他经常让埃德塞尔做决定,等开始执行后,再进行干预,将决定推翻。有一次,埃德塞尔批准了一个增建碳焦炉以扩大钢产量的计划,亨利·福特明明心里反对,但他一直憋着不说,直到焦炉建成后才出言反对,并命令把焦炭炉给毁掉了。
索伦森认为,导致这对父子之间关系不断恶化的根源,是亨利·福特对权力绝对控制的欲望。在福特公司,高管的生涯常被人比拟为印第安人绳索戏法——表演者爬到顶端后就消失不见。因为亨利·福特会视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为眼中钉,即使那个人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也不例外。这些年来,亨利·福特不断挑动埃德塞尔和公司其他高级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因为只要他们之间不和,他自己的权威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成为福特公司永远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董事会里,亨利·福特的忠犬班奈特现在权力越来越大。在很多情况下,老亨利·福特宁愿相信班奈特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致使埃德塞尔在和班奈特的斗争中屡次失败,威信扫地。
据索伦森透露,这次否决出售试车场就是班奈特的主意。因为埃德塞尔之前是福特飞机制造部门的负责人。而这座由机场改建的试车场,可以说是福特航空战略失败的标志。班奈特否决这次收购,是因为他把这座试车场看作是证明埃德塞尔没有能力领导公司的证据,是他在公司内打击埃德塞尔声望的重要武器。
索伦森还再三提醒约翰,对班奈特要格外地小心,因为他不是“你我这样的正派人”。这个身形短小结实,脸上有疤痕的前职业拳击手在公司里人见人怕。他曾经担任亨利·福特的私人警卫长达20年之久,是老亨利最信任的人。由于在管理或者说是修理工人方面业绩“出色”,当然还有处理工会问题的“出色“表现,老亨利·福特让班奈特主管公司安保以及行政事务。然而,班奈特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利用老亨利对他的宠信,他开始在福特汽车排除异己,安排自己的亲信和耳目在各个岗位。他曾经一口气解雇了1500名隶属“服务部门”(这是公司内部安保人员的美称)的员工,并招聘了大量的刑满释放人员来替代他们。这些刑满释放人员在福特汽车扮演着打手和监控器的角色。索伦森对工厂里的这些黑社会非常不满,但其他人,甚至是部分董事会成员都害怕班奈特和他的手下。
走出索伦森的花园,约翰现在一个头有两个大。这哪里是世界著名企业的董事会,简直是一部后世恶俗的清廷宫斗电视剧。埃德塞尔就是当初年幼继位的康熙皇帝,班奈特差不多就相当于嚣张跋扈的鳌拜。不过埃德塞尔比康熙悲剧的是,他的老爸不像顺治帝那样立地成佛,远离尘世了,反而时不时地蹦出来垂个帘子听下政,还跟鳌拜穿一条裤子。碰上这种局面,就算是康熙本人,估计也都只有先缩起头来,把自己老爸熬死了再说这一招。偏偏埃德塞尔比老亨利还不经熬,死在了老亨利头里。
历史上,在埃德塞尔去世后,老亨利甚至都没有考虑让孙子接班,而是不顾自己80岁高龄,再度执掌公司。这权利欲,真是没得治了。最后不说家族成员和公司股东,就连美国政府都看不下去了。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福特公司在为美军生产军用车辆和飞机。军队火急火燎地要飞机,但是福特的产量一直上不去。美国政府看着老亨利一副马上要驾鹤西游的样子,赶紧给正在海军训练基地训练的小亨利·福特(老亨利·福特的长孙)下了命令:“小亨利,别训练了,赶紧回家接管福特公司去。战场上不缺你这一个小屁孩,但是福特公司可不能没有你。”于是,小亨利卷铺盖回了福特公司。这时候,福特家的“孝庄太后”——老亨利的妻子站出来发威了,她公开威胁老亨利,如果不开了班奈特,把公司交给自己的大孙子,她就把手里的巨额福特股份都卖了。于是,在埃德塞尔去世两年后,他的儿子终于做到了他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真正掌握了福特公司的大权。
想到这些,约翰自己都有点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这么大意,没考虑清楚就蹚了福特这摊浑水。还没等约翰从自责中缓过神来,第二件让他头疼的事又来了。费雷德给他打来了电话,他派去福特公司调研的小组出事了。
1937全球速递 第十二章 全美罢工浪潮
“约翰,我们派去荣格工厂的人被打了,3个人重伤。”电话里,弗雷德告诉了约翰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什么人干的?”
“工厂的工人,说是cio(产业工会联合会)的人煽动的。“弗雷德的回答让约翰嗅出了浓浓的阴谋的味道。
根据约翰和埃德塞尔之前的约定,弗雷德半个月前派出了一个7人小组进入荣格工厂,对福特公司的生产和运行情况进行调研,以掌握设计整个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所需的第一手的数据。这些人都是有数学、统计学、统筹学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并非汽车行业专业人士。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在公司内的身份是“一个直接向总裁负责,专门处理特别企划的团体”,没有任何实际的头衔也没有固定的工作职责。
一周前,弗雷德曾经跟约翰抱怨过,说在荣格工厂里,工人们把他们当做麻风病人一样对待,很少有人敢接近他们,这让他们搜集信息十分困难。当时,约翰的主要精力还在给新公司选址上,对此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叮嘱弗雷德安抚好大家的情绪。没想到真的出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