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约翰也承认,这个律师出身的小个子男人,是个了不起的演说家,甚至还是个非常有水准的经济专家。如果在和平时期,雷诺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好总理。但是很可惜,他并不是个意志力顽强,能够从容面对时代变局的铁腕领袖。一直摇摆于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的他,并没能像丘吉尔一样挽救法国的命运。
3月29日,加拿大对战争的态度生了重大变化,之前一直主张积极配合英国战争政策的激进党派在大选中惨败。主张限制加拿大参战部队数量的自由党获得了联邦立法机构245个席位中的179个。麦肯齐-金当选了新一届总理,提出了在“大西洋安全的一边”为盟国打造战争工业基地的新战略。
3月3o日,中国南京。汪精卫等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另立了一个“民国政府”,并“同意”日本军队继续留在中国。但是,这个“新政府”并没有获得除了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之外任何国家的承认,也没能像日本人想象的那样,瓦解掉中国政府的抵抗意志。
在世界政坛生巨变的同时,约翰的小家庭也迎来了一个重大变化,阿黛尔她怀孕了。
就在4月1日,丘吉尔成为英法盟军军事协调委员会主席,“从战争贩子晋升为大战胜贩子”的当天,家庭医生爱德华亲口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约翰。
对于约翰来说,这可比此前所有的“爆炸性新闻”都要震撼得多。再三确认爱德华医生不是在跟自己开愚人节玩笑后,约翰简直欣喜若狂。上辈子他一直是个单身狗,这辈子一穿越过来就有了阿黛尔和小艾拉。虽然因为继承了这具身体的全部记忆,约翰依然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但他也一直渴望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
约翰穿越过来已经三年多了,哪怕工作再忙,他也没有放弃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是阿黛尔的肚子迟迟没有消息,他还以为自己一连两世都是独生子女,这辈子命中注定只能有小艾拉一个孩子呢。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元旦那天晚上播的种。原本以为芬兰人的那枚骑士白玫瑰勋章就是对自己去年辛苦工作的犒赏呢,没想到真正的大礼还在后面。
稍微冷静下来后,约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把已经退休了的原联邦快递公司监事会主席肯特请了回来。现在什么事都没有阿黛尔的身体重要。阿黛尔监事会主席的职务可以先兼着,但约翰绝对不会再让她为公司的事操心了。
反正肯特也是为范德比尔特家族服务了一辈的的老人,可靠性方面还是没有问题的。让他先帮阿黛尔把监事会的工作担起来,一切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再说吧。
第二件事就是给哈罗德打电话报喜。自从1o岁那年父亲去世后,约翰一直都是哈罗德夫妇代为照料的。长兄如父,自己要再次当爸爸的喜讯当然要先跟哈罗德分享的。
电话里,哈罗德也非常为约翰高兴。随着约翰事业越做越大,家里没个男孩的话将来谁来继承都是个问题。倒不是说哈罗德歧视女性,他自己老妈就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现在也不是2o年前,美国女性的继承权还是有法律保障的。但是让一个女人去继承和经营庞大的家族产业,鲜少有成功的例子。如果约翰这次能有一个男孩,那就好办多了。
结束了与哈罗德的通话,约翰做得第三件事,就是把苏珊奶奶请到华盛顿来。约翰对怎么照顾孕妇和孩子可是一窍不通。这么“专业”的问题当然要请专业的人士出马。苏珊奶奶一手带大了约翰一家三代人,这种事只有交给她,他才能放心。
苏珊奶奶一听说阿黛尔怀孕了,当天晚上就带着自己在教会医院做过护士的大孙女赶到了华盛顿。刚一到家,她二话不说就接管了家里的“内政大权”,还拍着胸脯向约翰保证,一定把阿黛尔夫人和“小少爷”伺候得好好的。





1937全球速递 第三十七章 尴尬的希特勒
一连几天,约翰都沉浸在极度喜悦之中,脸上的笑意根本掩饰不住。每天一下班,他就着急往家里跑,根本没有心思再去关心欧洲那摊破事。就连在6军参谋部对德国入侵斯堪的纳维亚的分析会上,他都有些心不在焉。
其实不只是约翰,6军参谋部里有很多人都知道波罗的海沿岸迟早是要出事。为了切断德国与瑞典之前铁矿石运输,英法两国对挪威早就虎视眈眈了。在苏芬战争期间,他们就曾经想打着援助芬兰人的旗号,出兵占领挪威的纳尔维克港。
就在几天前,丘吉尔才刚刚在伦敦召开最高军事会议上说服英法两国领导人实施他在几个月前提出的计划——在挪威海域布雷,并派军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登6。
丘吉尔原本还想同时在莱茵河空投水雷,以阻止德军向西推进的。但由于法国人但心德国报复,反对在莱茵河布雷,双方为此一直争议了3天。没想到,他们还在对行动细节进行讨论的时候,德国人却抢在他们前面对丹麦和挪威下了手。
4月1o日凌晨五点,以迪特尔少将的第169山地师和德国空军第一空降团为矛头,德军抢先占领了丹麦。同时,德国海军协助尼古拉斯-冯-法尔根霍斯特将军的部队在挪威的几大港口进行了登6,大胆而迅的空降和两栖作战完全出乎英法两国的预料之外。
从6军参谋部军事情报处获得的信息来看,德国人在丹麦的行动非常成功。3艘运兵船悄悄驶进哥本哈根港,除了与一名用手枪抵抗入侵者的孤单的警察生了短暂交火外,占据整个城市的行动再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在同一时间,德国空降部队也在奥尔堡的机场着6,摩托化部队从弗伦斯堡穿越了德国与丹麦的6地边界。很快,德国人就接管了丹麦的主要港口和岛屿,控制了至关重要的海洋通道——丹麦和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
早晨大约6点的时候,惊慌失措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就下达了停火命令。虽然丹麦总司令普赖尔并不打算理会这条命令,并公开号召丹麦军民抵抗入侵者。但在6:45的时候,国王就派出了他的私人助手,解除了这位总司令的指挥权。
仅仅一顿早饭的工夫,死了12个人,丹麦就放弃了抵抗,承认了德国对它的军事占领。相比之下,挪威人还是更有骨气一点,他们好歹坚持抵抗了五天,国王哈康七世还亲自进山打了几天“游击”。
相对于德国人的迅果敢,英法联军则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得多。一直到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6。因为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到了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袭击,损失惨重。。后两路登6部队很快就被迫从海上撤往纳尔维克地区,在那里与德军形成了僵持。
美国6军参谋部的军官们都对德国人在此次作战中使用的新战术很感兴趣,讨论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大家一致认为,战役动的突然性才是德国人敢于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进行跨海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关键。
而为了实现进攻的突然性,德军统帅部精心策划实施了人类战争史上的次空降作战。这种全新的空地立体作战方式,让美国6军军官们大开眼界。虽然军事情报处所获得的相关资料并不太多,但并不妨碍大家争相对这种新战术表看法。
如果是以前,约翰免不了要联想到几年后盟军在诺曼底登6前夜实施的大规模空降,以及之后在荷兰进行的“城市-花园”行动,然后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对这种新战法的战术特点和实施原则总结出个一二三四来。
但是现在,他一心想着早点开完会回家呢,哪有这个闲心思。他只是在被阿诺德副参谋长点名之后,才简要的从一个后勤军官的角度出,指出了空降作战可能会对战线后方的战役支撑点,比如油库、机场、指挥所、桥梁、铁路枢纽等造成威胁。
虽然他的本意是保持低调,但是他“看似寻常”的言还是让很多军官眼睛一亮。杰罗和几个相熟的军官都凑了过来问这问那。
约翰后来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脑袋又抽了。他随口说的那些,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稀松平常。有些已经属于后世特种作战的范畴了,在194o年这会儿,这甚至比空降作战本身还有前沿。
好容易满足了杰罗等人的好奇心,等约翰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更让他不爽的是,居然又有一个不这客跑到家里来打扰他享受“天伦之乐”。这个人就是小马士基。
自打丹麦沦陷后,小马士基就一直跟在哥本哈根的父亲联系不上。六神无主的他直接跑到了约翰家里来,想通过约翰的关系网了解一下丹麦那边的情况。
约翰对丹麦那边的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在他的前世记忆里根本没有多少关于这个小国的信息。不过他还是答应找外交系统的朋友帮小马士基打听一下。
几天后,约翰收到了美国驻柏林大使馆海军武官维克多中校的电报。电报里,维克多对丹麦被占领后情况的描述,着实让约翰有些意外。
别看丹麦在德国入侵一个小时候后就跪了,但它给希特勒带来的麻烦远比抵抗了五天之久的挪威要多得多。约翰估计,希特勒这会儿也在为此感到头疼呢。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德军为了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入侵前并没有向丹麦宣战,而丹麦政府又没有进行抵抗。所以从法理上讲,丹麦和德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丹麦依然是一个中立国。
希特勒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根本没预料到的尴尬境地,由于丹麦人没抵抗所以他们不是被打败的,从而德国人也就不得不信守他们的承诺:德国进入斯堪第那维亚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盟国侵犯。
对于德国来说,解散丹麦政府并直接统治这个小国将对其在中立国之中的声誉形成严重打击,引起瑞典、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一大堆“中立”国家的猜疑和不满(这几个国家都是比较亲纳粹的,是德国的潜在盟友)。
就这样,德国人不得不捏着鼻子去面对一位国王、一个议会和一个得到承认的民主政府,即使他们对丹麦人的“不配合”再恼火,也不能解散他们。
维克多告诉约翰,在国外的丹麦人开始成群结队涌到盟国,5ooo多丹麦海员带着丹麦9o%的船只进入了“友好港口”。而在丹麦国内,丹麦人仿佛德国人不存在一样继续生活,如同克里斯蒂安国王不理睬德国哨岗的敬礼一样不理睬他们。
至于老马士基,维克多得到的消息时,对方的人身安全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失去了全部在海外的船只,马士基航运在事实上已经停业关门了。




1937全球速递 第三十八章 巴祖卡?不卖!
终于,布尔少将对约翰的“游手好闲”实在看不下去了。4月底,他让杰罗给约翰安排了一件差事,去阿伯丁武器试验场对瑞典的一款新型武器的进行考察。就算再不情愿,约翰也只能依依不舍地跟妻子告了别,带着米勒少尉去了马里兰州的哈福德县。
阿伯丁试验场作为美国6军的主要武器试验场,被称作美国6军装备奔向战场前的“最后一关”。这里主要负责美国6军常规武器的检测,训练军械人员,偶尔也对一些外国6军武器的性能数据进行测试。
约翰他们这次要考察的是一款瑞士生产的反坦克枪榴弹。自从残酷的一战催生了坦克这种能突破“堑壕+钢丝网+机枪”防御的进攻神器之后,如何反坦克也就成为了战争中的新问题。
最早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枪。由于当时的坦克装甲很薄,大约只有6-12mm左右,口径大一点的枪械完全可以打穿,于是拿“大枪”打坦克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虽然反坦克枪直到二战时期仍然被苏联等国使用,但它的缺点实在太明显了。先是威力不足,遇到“厚皮”装甲车辆反坦克枪往往打不透。其次太长太重,步兵用着费劲,机动性不佳。最后反坦克枪后座力又太大,搞不好坦克没打着还把使用者的肩胛骨给震断了。
所以,在194o年这会儿,各国在见识过德国装甲洪流的威力后,都在积极寻找一款能够让步兵在坦克面前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的武器。
反坦克手雷、燃烧瓶、平射炮和反坦克地雷都曾被寄予厚望。但这些武器要么使用距离太近,步兵去攻击坦克形同自杀,要么太过笨重,无法跟随步兵机动,要么只是消极防御武器,总之都不太理想。
瑞士人这次上门推销的是一款采用了空心装药战斗部的枪榴弹,他们曾向英国驻瑞士武官兜售过这款武器,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听说美国人正在试图开一种反坦克步枪,就千里迢迢地跑了过来,想再碰碰运气。
约翰原本对这次考察完全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但是听了瑞典工程师对这款枪榴弹的介绍后,他突然来了兴趣。无他,后世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空心装药战斗部在对付装甲防护方面的威力。
目前的反坦克枪、反坦克炮大多都是依靠动能去击穿坦克装甲的。但是这种圆锥形的空心弹药战斗部却不同,他的前端是掏空的,装上了一个锥形的金属罩。战斗部爆炸时形成的高温高压使金属罩熔化为流体,以极高的度冲击目标(最高瞬时度可达万米每秒),以此击穿装甲。
在场美国6军军官们在观看了这款枪榴弹的破甲效果演示后,都觉得非常满意。军械处的巴恩斯少将当即拍板,从瑞士人手中买下了这款枪榴弹的明专利,准备着手研一款与之配套的反坦克枪。
约翰虽然对这款枪榴弹也很感兴趣,但他并不赞成巴恩斯少将的想法。他很清楚,如果用枪械来射这种枪榴弹的话,后坐力实在太大了,普通步兵根本驾驭不了。真正能够挥这款武器威力的应该是反坦克火箭筒。
这时候,在人群边缘,一名阿伯丁试验场的上尉军官说话了:“这款枪榴弹的后坐力对于反坦克枪来说实在太大了,也许我们可以试试用火箭筒来射它。”
约翰心中一惊,他想起了前世在天朝台看过的一档军事节目:“上尉,你叫什么名字?”约翰问道。
“莱斯利·斯金奈,长官。我在阿伯丁试验场负责火箭武器研项目。”斯金奈上尉的回答让约翰验证了自己的猜测,眼前的这个上尉就是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的明者。
历史上,早在一战时期,美国就开始研单兵火箭筒了。在1918年,戈达德博士就设计出了一款51mm口径,最大射程达到685.8m的火箭筒。但这样武器刚研出来,一战就结束了,整个项目都被打入了冷宫。
斯金奈上尉从小就对火箭很感兴趣,1938年来到阿伯丁试验场工作后,他就开始尝试研和制造火箭筒。虽然他目前负责的这个项目既无资金又无援助,但他还是成功研出了一种采用滑膛身管射,以尾翼稳定的简易肩射火箭筒。只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弹药来验证这款武器的效能,才迟迟没有得到军方高层的重视。
显然,斯金奈上尉把今天看作是向高层展示其研成果的难得机会,这才迫不及待地抢先了言。不过他的话并没有引起巴恩斯少将和其他人的注意,这也让约翰松了一口气。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差点就从他眼前飞走了。
别人不知道,但约翰对“巴祖卡”火箭筒的“钱途”太清楚了。它可是与吉普车、c-47运输机、原子弹一起被艾森豪威尔称作盟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胜利工具”的。不仅美军自己装备了大量“巴祖卡”,其他盟国也购买了不少。生产它的通用电气公司可是从中了大财的。
最妙的是,如果约翰涉足的是其他军火生意,必然会遇到原本的市场占有者的抵制。就算是在飞机制造这种还算新兴的领域,休斯飞机公司也要面对一大堆的竞争者。但是火箭筒市场却是一块处女地,根本不存在抢别人生意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竞争者。约翰要是现在还不想着插手这门生意,那他这个资本家也太不合格了。
回到华盛顿后,他就让雷利去找金奈上尉,想跟从对方手中购买火箭筒的专利。其实约翰大可不必这么着急,历史上斯金奈上尉的明一直到1942年都没有得到任何关注。
最后,还是他在6军高层前来阿伯丁试验场观看m1o反坦克枪(6军专门为这款枪榴弹研的)射击表演的时候,擅自使用自己明的火箭筒对坦克靶车开火,才吸引了军方高层的注意。所以,约翰还有大把的时间来操作这件事。
可是没想到,斯金奈上尉居然不肯把专利卖给雷利。原因不是约翰开出的价码太低,而是因为这款火箭筒是军方一个“特殊项目”的研究成果。斯金奈上尉虽然是明者,但专利并不在他本人手里。(直到1963年肯尼迪总统布了第一份总统专利政策声明,才次明确表示在执行政府合同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权应尽可能地由承包商保留。此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国防部拥有专利权,承包商拥有免费使用权。)
约翰可不是这么容易就打退堂鼓的人,“没了斯金奈屠夫,我难道就得吃带毛猪了不成”。不就是个火箭筒嘛,有啥技术含量。他干脆放弃了“巴祖卡”,准备一步到位把rpg给弄出来。




1937全球速递 第三十九章 万能轰天雷
不是约翰小瞧斯金奈上尉,实在是火箭筒这种东西没啥太大的技术含量。况且“巴祖卡”火箭筒名气虽然大,二战期间美军每个主力步兵师都装备过5oo具,但它的缺点也是一大堆,想要越它并不太难。
当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到了书房里,开始了自己的“抄袭”大计。先,约翰仔细回忆了一下“巴祖卡”的各种缺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第一,“巴祖卡”的操作比较繁琐,需要两个人(射手和装填手)配合才能使用。在战场上,多一个人就意味着被敌人现和击中的几率至少增加了一倍。
而且在射的时候,装填手需要先从专门的弹药携行具中取出火箭弹,抽出保险销,将火箭弹从火箭筒后部装填进膛,接着从火箭弹尾部取出导线并连接好。然后射手才能进行瞄准,扣动扳机产生电流,点燃火箭弹动机,将弹体推出射筒。这么繁琐的射过程很容易就错过转瞬即逝的战机。
第二,“巴祖卡”有很大的尾焰和噪声,不利于火箭筒射手的隐蔽。就算是后期的改进型,射手也需要先确保火箭筒后方无障碍物阻挡才可射。因为火箭弹射时,会向后喷出长达1米左右的高压燃气,一旦遇到障碍物就有可能折回,烧伤射手。
所以“巴祖卡”无法在工事内或其他类似的密闭环境下射。这就给射阵地的伪装造成了很大困难,射手为了防止敌方反击,射火箭弹后还需要迅转移阵地。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巴祖卡”的威力、有效射程和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由于“巴祖卡”使用的是4omm或6omm等口径火箭弹,这种武器在初期打打四号坦克还没问题。但在战争后期面对虎式重型坦克的时候,就算射手冒险靠近到3o米距离之内也常常拿对方无可奈何。
而且由于火箭弹动机的初较低,其有效射程很短,甚至在1oom内弹道就有明显弯曲。因此土兵们不得不冒着危险,尽量接近目标实施抵近射击。
约翰前世在看美剧《兄弟连》的时候,就对f连的哈利中尉和那个叫麦格加斯的士兵冒着枪零弹雨跪在空旷的草地上,用“巴祖卡”近距离攻击一辆德国坦克的情景印象深刻。
当时他就想,这两个人能够不被干掉,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就连巴顿将军都曾在给同事的信中表示:“巴祖卡的作用并不是去击毁坦克,而是让步兵不被坦克随意欺凌的最后手段。”
相比之下,约翰觉得自己仿制“巴祖卡”还不如模仿德国人的“铁拳”或者苏联人的rpg2。至少这两款都是用火药推进的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射器,连电池点火系统和火箭动机都不需要。
当年德国人从战场上拣了几具“巴祖卡”火箭筒后,转过头就开出了更便捷、更便宜、威力更大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铁拳”。二战后期,德国人在物资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能一个月生产3o万枚“铁拳”,可见其制造难度低到什么程度。
而且“铁拳”虽然制造工艺极为简单,但威力却丝毫也不简单,甚至远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创新性地使用了15omm的口径战斗部,破甲威力比“巴祖卡”使用的4omm或者6omm火箭弹强多了。
无论是在东线还是在西线,盟军的装甲部队都吃够了“铁拳”的苦头。在缺乏强大步兵掩护的情况下,盟军坦克接近遮蔽物时,都变得极其谨慎小心。甚至出现过一个坦克连,被一支装备了“铁拳”的德军小分队阻挡将近4个小时的情况。
苏联人光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就被“铁拳”击毁了数百辆t-34/76、t-34/85型坦克和装甲车。以至于战后,他们就立刻根据“铁拳”的设计,研出了rpg系列火箭筒。
从威力上来说,约翰只要仿制“铁拳1oo型”就足够了。这个年代还没有哪种坦克能抵挡得住它的攻击,就连德国人自己的虎王坦克也不行。
但是“铁拳1oo”这种长得像根大蘑菇的丑陋武器明显不符合美军的“审美”标准。没错,美国6军在选择武器时并不总是只看威力,有时候还是要“看脸”的。
况且“铁拳”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明显买不上价。美国可比二战中后期的德国纳粹要财大气粗的多。不一定能看上“铁拳”这种简陋的应急武器。
最终,约翰把仿制的目标定在了苏联1961年开始量产的rpg7火箭筒上。原因很简单,他对这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的熟悉程度远“巴祖卡”和“铁拳”,就连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他都能记得起来。
无他,rpg7这款“万能轰天雷”实在太有名了,与ak47和中国的63式1o7火箭炮一起被后世的军迷们并称为“穷人三宝”。一直到下个世纪,新闻中仍然会经常出现各种**武装扛着廉价的rpg7作战的画面。
1...5051525354...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