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先放哪吧。”约翰头都没抬,一边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一边说道:“阿黛尔留了一辆车在家是吧,帮我把车加满油,我一会儿要用。”
“好的,先生。”老麦克把咖啡和信件放到桌上,转身就出去了。
约翰又继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了十分钟,才停下笔,端起了咖啡。在笔记本上,他把自己能够想到的问题都罗列了出来,数了数,一共有十几条,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首先,是麦克奈尔和恩比克有没有能力将他推上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的宝座。
老恩比克是第三集团军的首任司令是没错,但他已经退役了。就算他的老班底还在,又和罗斯福总统有私交,但在这种人事问题上,至多只有推荐权而已。
麦克奈尔这个“预备”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现在倒是手握野战部队的人事、编制和训练大权,但是当这个权利在具体到第三集团军人事问题上的时候,还好不好使,约翰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当初,保守派为了推麦克奈尔上位,拿出的条件就是让马歇尔派的克鲁格出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对一线部队的控制力一直是马歇尔派最大的短板,现在好不容易执掌了一个集团军,能容忍麦克奈尔继续随便往里面塞人吗?
第二个问题,麦克奈尔和恩比克为什么会选中他。
如果说他们只是单纯欣赏约翰的能力,看中了他的才华的话,连约翰自己都不会相信。而从私交上说,无论是约翰与麦克奈尔的“师生情谊”,还是他与恩比克女儿、女婿的那点交情,也都不足以让这两位保守派大佬作出这样的选择。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约翰这次是被保守派推出来跟马歇尔派打擂台的。麦克奈尔和恩比克碍于两派之间的合作大局,不方便直接插手第三集团军的人事,但又不想进一步失去对第三集团军的影响力,所以才会选中他这个与两边都不沾边的“中立人士”。
约翰甚至怀疑,到时候麦克奈尔和恩比克会不会站出来支持他都不一定。搞不好,今天中午的谈话,只是想诱使他自己蹦出来,主动参与此次角逐。
约翰仔细回忆了一下,今天中午他与麦克奈尔和恩比克的对话。当时,那两个老家伙只是说他们认为约翰很合适这个职位,还帮约翰分析了一大堆去第三集团担任后勤主任的好处,但确实从没明确表示过要支持他参与该职位的竞争。
想到这,约翰不由得冷笑了一下。麦克奈尔和恩比克也太小看他了,这是认定了他年轻沉不住气,抗拒不了将衔的诱惑呢。连句虚情假意的支持表态都没有,就想忽悠他赤膊上阵,替他们去跟马歇尔派撕逼。
也许在他们看来,不管约翰最后能不能当上这个后勤主任,只要能把他背后的史汀生引出来就算是成功了。如果不行,让约翰出来搅搅局,给马歇尔那边添点堵也不错。
尤其是对于麦克奈尔来说,让约翰遭遇点小挫折,既是对他之前利用自己挤兑波普的惩罚,也可以让约翰从此和马歇尔派心存芥蒂,不至于全面倒向对方那一边。
大概猜出了麦克纳尔他们的意图,约翰的心就先冷了一半。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确实如麦克奈尔和恩比克所说,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这个位置简直他太适合他了。
而且一想到自己可以作为这支传奇部队的高层,参与欧洲战场的正面作战,约翰还真有点小激动。把麦克纳尔他们的小算盘先扔到一边,自己要不要搏一把试试呢。
那么,约翰的第三个问题就来了。他如果真参与了此次人事角逐的话,到底有没有可能胜出呢?
这个问题,约翰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因为他目前还缺少很多必要的信息。
第一,现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克鲁格中将在此事上的态度。
要说在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人选这个问题上,军内谁最有发言权,无疑当数克鲁格中将。即便是马歇尔本人,也很难越过他干预此事。
一来,县官不如现管。集团军司令本来就是有权力挑选自己的辅官。二来,马歇尔也必须尊重这位本派资历最深的高级将领的意见。
真算起来,克鲁格的军龄仅比马歇尔短一年而已。美西战争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的克鲁格就作为志愿军参加圣地亚哥战役。一战的时候,他就是军参谋长了,那时候马歇尔还是潘兴将军身边的一个小参谋呢。
克鲁格之所以会投入马歇尔的怀抱,主要是因为他与保守派大佬、前陆军参谋长查尔斯-萨默罗尔上将矛盾很深,又因其德裔和非科班出身的身份而备受排挤。30年代,克鲁格甚至一度被挤兑到不得不离开陆军,去海军学院当教员的地步。
一直到欧战爆发后,马歇尔才把这位资深德国军事问题研究专家(克鲁格曾翻译出版过多本德国军事著作)请回了参谋部,担任了训练部副部长。
所以,约翰要想赢得这一职位,并在第三集团站稳脚跟,没有克鲁格的点头是不可能的。
第二、原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哈里-沙利文少将到底为什么会被免职。
沙利文少将在第三集团军负责后勤工作已经有四五年了,约翰在作战计划处的时候跟这位学者型军官打过几次交道,对他的印象还不错。
按理说,克鲁格才刚上任没几个月,他钦点的参谋长艾森豪威尔都还没报到呢,为什么会突然免去了沙利文少将的职务?而且,还是在集团军马上就要进行后勤改革的时候,这完全不合清理啊。
约翰觉得,自己在把第三集团军内部情况摸清楚之前,是不宜作出进一步决定的。除了今晚可以从内文斯那里打探点口风外,他还需要从艾森豪威尔和史汀生叔叔那里了解点情况。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五章 作战计划处的聚会
内文斯处长的家不在华盛顿。而是在相邻的麦克奈尔堡(fort-air)。在华盛顿,高级将领们一般都把家安在波托马克河畔的将军大道,而像内文斯这样的低级将领,则更喜欢住在风景秀丽的麦克奈尔堡。
1976年,国防部把美国国防大学设立到麦克奈尔堡后,更是在这里催生了一大批所谓的“将军楼”。约翰前世曾来这里游览过,当地旅游部门拿这些“名将故居”做过不少文章。
约翰是第一次到内文斯家做客,因为路不熟抵达的时间比预计得要晚了一点。等他到的时候,内文斯家里已经是高朋满座了。
这两年,作战计划处的规模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得非常迅速。现在不算文职人员和妇女辅助对成员,作战计划处仅正式在编的陆军军官就多达114名,几乎比麦克阿瑟时期《国防法》规定的人数上限超出了整整一倍。
今天,来内文斯将军家里参加聚会的都是处里科长(中校)以上级别的军官,人数大约在20名左右。约翰发现,其中将近有三分之一都是生面孔。
“哈哈,约翰,你可算来了。”内文斯处长一见到约翰,就开心地大声说道;“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些新朋友。”
说着,内文斯就开始为约翰引荐几个处里的新人。在这四名中校两名上校中,约翰又发现了一个日后的大神——约瑟夫-柯林斯。
在约翰的记忆中,这个绰号“闪电乔”的家伙,是二战美军军长中比较能打的一个。一开始,他在太平洋战场当师长,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率部增员陆战一师的就是他。后来又被调到欧洲,担任了第一集团军第七军军长。从诺曼底犹他海滩一直打到易北河畔,与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现了会师。
相比于其他军长,柯林斯战后的发展态势更是令人羡慕。短短四年里,他先后担任过陆军地面部队副司令、情报部长、陆军副参谋长的那个要职,并在1949年接替布莱德利,成为了第18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不过现在,柯林斯还只是个中校,刚从陆军军事学院教员的岗位上调到作战计划处,担任远东科副科长。
“你好,柯林斯中校。”与众人简短地寒暄过后,约翰就端着酒杯,走到了柯林斯的身旁:“很早以前我就听马克(柯林斯和克拉克是西点的同班同学)提起过你,说你在两栖登陆作战上很有一套。”
“您太过奖了,范德比尔特上校。马克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只是在菲律宾服役的时候,搞过几次小规模的夺岛作战演习罢了。”
今天到场的军官,都知道约翰才是今晚聚会的主角。见到他主动上前跟自己搭话,柯林斯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谦虚了几句。
“我后天要参加一个研讨会,关于最近克里特岛战役的。正好你对夺岛作战有研究,不知道你对德国人这次的打法怎么看?”
“克里特岛?你是说纯靠空降伞兵部队的办法去攻占岛屿吗?这种打法我也是第一次见。不过从效果上来看,似乎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岛上修筑有大量防御工事的情况下,一旦突袭失效,在攻坚战中伞兵很容易吃亏。”
柯林斯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我觉得能把空降和两栖登陆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先用伞兵部队突袭重点目标,打乱岛上的防御部署。再实施登陆作战,增加夺岛部队的火力强度,必要时还可以用舰炮来压制岛上工事。”
“你的意思是说,伞兵主要还是起骚扰和牵掣作用,攻坚还是要靠重装部队?”约翰明白,柯林斯的这种想法应该是目前大部分美国军官的主流观点。只装备了轻武器的空降部队,即便再精锐,在战场上扮演的也还是搅局者的角色,主要作用只是通过发动突然袭击打乱对方的军事部署,为后续行动创造条件而已。
看来,要想改变这种观念,就必须想办法提升空降部队的火力强度,让他们向后世快速反应军团的方向转变才行。
与柯林斯聊了一会儿,杰罗副处长就到了。作为作战计划处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处长,今天下午后勤改革会议结束后,杰罗还要与第三、第四集团军的后勤军官们讨论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一直忙到8点多,才从军需大楼赶过来。
杰罗到了后,今晚的聚会才算正式开始。内文斯处长的夫人最近去俄亥俄州看女儿去了,所以大家也都没有带女伴。一帮大老爷们凑到一起,喝酒才是最主要的。晚餐采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大家三三两两端着盘子和酒杯,一边吃一边聊天。
“真搞不懂国会那帮老爷们在搞什么,一个24步兵团还不够吗。又要弄一帮黑鬼来给我们添乱。那帮又蠢又笨,还胆小怕死的家伙,压根就不是打仗的料!”一个叫库克的中校多喝了几杯,大声地对身边的同事抱怨道。
这年头,美国的种族歧视还是很严重的,大部分白人都不愿意与黑人共事。陆军里虽然有黑人士兵,但只能单独编列成团。而且由于备受歧视,黑人团的士气一直很差,训练松弛、军纪涣散,经常出事,在军内名声非常糟糕。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白人军官对黑人士兵的反感。
但是最近,随着战争压力的增大,国会又开始要求军方征召更多的黑人入伍了。听说,除了传统的第24步兵团外,陆军准备再编列一个黑人团。这件事,已经在陆军参谋部内引发了不少非议。
“听说,陆军航空队那边还要组建一支黑人飞行中队。我的老天,那帮黑鬼连弹道计算都学不会,怎么可能开得了飞机。”另外一个中校的话,更是引起了在场军官的“一致”认同。
只有约翰知道,这支完全由黑人组成的飞行中队(第99飞行中队,后来扩编成第332飞行大队,又称红尾翼大队)将在战场上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大队指挥官本杰明-戴维斯甚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将军(1970年以中将军衔退役,1998年又被克林顿授予上将军衔)。
当然了,约翰这会儿是不会标新立异,站出来大谈什么种族平等的。黑人中存在精英是没错,但普遍素质不高也是事实。后世,种族歧视虽然是美国的一大禁忌,但不表现出来并不代表心里不这么想。即便后世奥巴马当了美国总统,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普遍印象也没见到有多大改观。
而且,吐槽最厉害的那几个军官都是南方人,那里可是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大本营。历史上,由南方四州国民警卫队队改编来的第30步兵师(老山胡桃师),甚至因为其严重的种族主意倾向,又被人们戏称为“罗斯福党卫军”。
约翰觉得只要自己不歧视黑人就可以了,至于其他人怎么看。他又不是马丁-路德-金,犯得上操这份心吗。有这功夫,他还不如打听打听沙利文少将的事呢。
终于,约翰找到了一个机会,悄悄地把杰罗副处长拉到了一边:“伦纳德,下午开会的时候,我怎么没有看到第三集团军的沙利文少将啊?”
“沙利文少将?你和他有交情?”杰罗的表情变得非常古怪。四下看了看后,杰罗小声在约翰的耳边说了一句让他大吃一惊的话。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六章 强劲对手
“什么!你说沙利文少将是……这怎么可能!”约翰差点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杰罗刚才告诉他,沙利文少将居然是因为被人举报有同性恋行为,才被迫辞去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职务的。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全民皆腐”的二十一世纪,在人们的普遍观念里,同性恋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别说同性恋可以合法结婚生子了,就连担任公职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要是搁到纳粹德国,同性恋者一经发现,被送进集中营绝对没得商量。美国同性恋虽然不至于被送进集中营,但是在1969年“石墙暴动”之前,警察在地下酒吧搜捕同性恋,将其强制送往所谓精神治疗中心的事还是屡见不鲜。
在美国的《国防法》中,同性恋也被明确定义为不适宜服役的精神疾病,无论男女被排除在服役范围之外。沙利文少将要是真被证实有同性恋行为,别说被解除职务了,恐怕最后他除了退役就再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可是在约翰的印象中,沙利文少将是个很有学者风度的老派绅士,还是个虔诚的爱尔兰裔天主教徒。一般来说,这种人的思想都是比较保守的。而且沙利文的夫人虽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也给他留下了4个子女。现在沙利文也算是儿孙满堂的人了,怎么会是同性恋。
“本来我也不信。可是听军法处的人说,他们收到的举报材料证据很充分。据说沙利文和一个男军医保持恋人关系至少已经有十几年了,他们两个在接受调查的时候也都默认了。”见约翰不相信,杰罗又继续补充道。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约翰感觉自己的三观又被进一步刷新了。严格说来,沙利文也不是他这一世遇到的第一个同性恋,胡佛才是第一个。只不过关于胡佛是同性恋的传闻,他前世早有耳闻,思想上才没有遭受这么大的冲击。
当然了,让约翰思想受到冲击的并不是沙利文少将是同性恋这件事本身,而是他都已经贵为少将了,怎么还会因此栽跟头。举报的人到底跟沙利文有多大的仇啊,要这么往死里整他。
“对了,你怎么好好的问起他来了?你们以前认识吗?”杰罗有意无意地问了一句。
“打过几次交道,但不是很熟。当初为了筹集援助英国人的那批武器,我去第三集团军找过他几次。”约翰连忙撇清自己和沙利文的关系,他可不想被人怀疑也有同性恋倾向。
杰罗当然不会怀疑约翰是同性恋,但他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你不会是看上沙利文留下的那个位置了吧。”
“怎么会,我去82师才多久。”约翰连忙矢口否认道。
不过杰罗可不傻,他已经隐隐才出了约翰的那点小心思。“要说起来,你还真挺合适的。不过你要真有意去第三集团军的话,可得抓紧了。我听说,有人已经瞄上那个位置了。”
“谁啊?”约翰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见自己随口一说,就诈出了约翰的目的,杰罗呵呵地笑了,“你应该也认识,供给处的菲利普-海斯准将。”
“海斯家的老四?”约翰心里一惊,这可是个强劲的对手。除了在经济条件上,自己更胜一筹外,其他无论哪个方面,他和菲利普-海斯比起来都不占优势。
这位菲利普-海斯准将的祖父,是美国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南北战争时期,老海斯就是北方的著名将领,战后曾两度当选国会议员,三度出任俄亥俄州州长,无论是在军界还是政界都留下了大笔的“遗产”。
特别是在老海斯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干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一是在他任上彻底接触了对南方各州的军管,为解决南北战争遗留问题、促使南方分离各州真正重返联邦,维护国家统一立了大功。
另外,为了缓和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老海斯还为南部各州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大笔联邦拨款,帮助南部修建一条通往太平洋的铁路。至今,海斯总统都是最受南方佬和民主党人拥戴的共和党总统之一。
第二,老海斯在总统任内大力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打破了当时盛行一时的政党分肥制度。这项改革在当时虽然举步维艰,但最终避免了总统和政府官员的权威被党派利益进一步侵蚀,为联邦政府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两大功劳在,海斯家族的后人可是享受了不少余荫。而且,老海斯的五个儿子里,除了早夭的两个,其他三个也都还挺争气。
老大萨蒂斯-海斯是美国著名的大律师,把家族产业经营的井井有条,在老家俄亥俄州颇有影响力。
老二詹姆斯-海斯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美西战争期间,他曾在古巴和波多黎各同西班牙人作战,荣获过国会荣誉勋章。后来嫌在美国军旅生活里不够刺激,他就退役开始四处冒险,在中国镇压过义和团起义、在墨西哥边境剿过匪。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58岁詹姆斯-海斯还参加了英法联军(后来又加入了美国远征军),多次获得过协约国勋章。在美国军界,詹姆斯-海斯一直被视作传奇人物。
至于老三小拉瑟福德-海斯,除了是个出色的银行家外,还是家族创办的伯查德图书馆的理事。他在1895年创立了美国图书馆联合会(ala),首创了“流动图书馆”和儿童阅览室,为美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学界和文化界拥有崇高威望。
而杰罗所说的,觊觎第三集团军参谋主任职务的菲利普-海斯准将,就是小拉瑟福德-海斯的大儿子,海斯家第三代的老四,家族在军界的代表。此人在美国陆军服役已有25年,是和布里恩-萨默维尔将军扳过腕子,竞争过供给处处长的强人。无论从军衔、资历还是人脉关系上,约翰与其有一定的差距。
约翰甚至有些略带恶意地猜测,这次沙利文少将的事该不会是菲利普-海斯在后面捣的鬼吧。没准,他是看自己已经无望超越萨默维尔(此时,萨默维尔出任即将成立的美国陆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已成定局),就打算跳出参谋部的圈子,尝试到下面部队去走走迂回路线?
不过,约翰从来都是个会轻易知难而退的人。在他看来,这么好的机会,一点尝试都不去做就放弃未免也太可惜了。可是光凭他自己,在面对菲利普-海斯准将的时候显然是不占优势的。看来,这次少不得又要向史汀生叔叔讨个主意了。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七章 幡然醒悟
因为第二天,除了约翰以外其他人一早都还要上班,内文斯处长家的聚会不到11点就宣告结束了。作为今晚聚会的主角,约翰难免多喝了几杯。内文斯很贴心地让自己的司机开车把他送回了家。
不过到家后,约翰并没有直接回卧室睡觉,而是又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今天一天他接收到了太多具有冲击力的信息,再加上喝了点酒大脑思维有些亢奋,不好好整理消化一下,根本睡不着。
现在摆在约翰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留在82师发展。这条路也是约翰自己最初选定的道路,而且他已经花了不少力气,基本扫平了前半段的障碍。接下来,他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将来在第18空降军中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另一条路则是抓住眼前的机会,“跳槽”到第三集团军去。如果光看前景的话,这条路显然要比上一条更为光明。不管怎么说,集团军的平台都要比一个小小的空降军要大得多。更何况第三集团军还是二战中的传奇部队,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前世任何一个军迷,恐怕都无法抵挡与巴顿一起率领装甲大军横扫欧洲的诱惑。
但是,这条道路同时也要崎岖得多。不仅是目前横在他面前的菲利普-海斯不好对付,将来他要面的挑战者也都不是易与之辈。别人就不说了,光身为巴顿核心班底成员的沃勒尔-马勒就是个劲敌。真到了战场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前线形势,约翰并没有信心能做得比马勒这个坑蒙拐骗偷无所不能的家伙更好。
去,还是不去?被这个问题困扰的约翰越想越烦躁,最后不由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转起了圈子。往常,这一习惯性的动作能让他在思考问题时迅速集中注意力。但是今天,约翰毕竟喝了不少酒,走了几圈后,他就感觉到酒意在不断地上涌,越发口干舌燥了。
灌下了一大杯凉水后,约翰定了定神。他知道自己的思路已经进了死胡同,再继续想下去很可能会钻入牛角尖,再也走不出来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换脑子,强迫自己暂时先不去想这个问题。于是,他随手拿起了桌上的一叠信件,心不在焉地翻阅了起来。
这些信件,都是这几天寄到华盛顿家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慈善组织写给阿黛尔的“化缘”信。这些慈善组织倒也不是不知道阿黛尔已经搬走了(当初专用车厢事件在东海岸还是挺出名的),但是没有掌握新地址得他们也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来碰碰运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