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反正第一期的长安新闻报初定是发行一千份,一千份真不算多,李逍甚至还打算免费赠送一些出去,比如长安的百司官衙,长安的国子监等,免费送点。
甚至那些酒楼茶铺也送点,先把长安新闻报推出去,等有了些名气之后,到时自然不愁没人看。
“咱们第一期的创刊内容就按我们之前商定好的办,稿子我拿给你,你让那些新招来的编辑们校对审稿,审好之后给我再把下关,然后就可以定版面,写版交给印刷局印刷了。”
一千份的旬刊,这确实不算多。
但在当下的初唐之时,在印刷术刚刚发明还没有打开的时候,却是惊人创举。
第一期的内容差不多都拟好了,总共就是一万字左右,分成了三十二版,其实就是三十二篇文章,多的一篇五六百字,少的一篇才一二百字。
而做为小说连载的封神榜,则采用的是夹页的形式,不占用版面,甚至不和新闻报各版装订成册,而是单独附在后面。
这样做一来是因为连载一期得万字内容,那严重影响到原来的版面,二来采用单独的形式,有利于那些报纸读者自己集结装订成册。
一期万字,一月三期的连载就有三万字,可以装订成一册收藏起来了。
玉濑招来的编辑都是些年轻士子,且基本上都是些庶族寒门子弟,这些人多是来自天下各地进京科举的士人,但是长安年年科举,可想中举却不容易。
没有门第,没有名声,有时就算有才气可也难中。
毕竟眼下的科举,以明经为主,而明经就要求对九经相当的熟悉,特别是对九经的理解,那更不容易。明经这块,士族子弟最有优势,因为他们打小就有条件学习九经,而且家里不但有九经书籍,甚至他们各家基本上还都收藏有不少历代先贤对九经的注释。
比如朝廷这次准备印刷的五经正义,其实就是从各大世族手里收集的各种五经注释版权,然后经过整理挑选而成的。
士族子弟有条件,有学术氛围,但寒门子弟能够读的起书就不错了,一般机会下抄读经书都不容易,更别说想得到那些经书的各种注释版本,因此在科举的明经科考试里,寒门子弟其实天然就占下风,更别说这年头开卷考试,对门第的要求很高。往往就算考的好,但也没用,因为考试不以成绩为主。
至于进士科倒是以策问、诗赋为主,可是进士科一年也录不了几个人,对于每年大量进京的寒门庶子来说,那真是千军万马独木桥。
满怀梦想来到长安,却无法中举,这对于很多士子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他们舍不得离开长安,总希望着继续留在长安,有一天能够得到哪位权贵高官的赏识举荐,能够科举中第。
但居长安,大不易。
想在长安生活,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长安是高消费的大都市,吃住都不便宜。许多士子于是寄住在寺院、道观里,以抄经来维持生活开销。
玉濑招来的这批人,年纪大的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有些人甚至是在武德年间就已经进京赶考,一恍就蹉跎了三十余年。
就算是年轻的士子,也基本上是在长安逗留了三年以上。
这些人里,也并不全是才子。
李逍与他们做了些简短的交流,发现其中读书读傻的人不少,也有些还挺有灵气的,可惜他们都比较混的差。
看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虽然勉强齐整,可还是带着几分落魄书生的味道。
李逍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才子。
报社编辑嘛,又不是招作者,现在草创阶段,编辑们倒多是做些校对、审稿的工作。
至于组稿和方向问题,这是李逍把握的。
也许以后,李逍会把报纸交给下面,但现在还是自己把关更放心。
“做为我们长安新闻报的编辑,大家以后可以就住在这里,这里房间很多,大家每人一间。另外吃也就在这里。”
包吃包住,这是基本条件。
另外李逍开出了每月五贯钱的月薪,可以说这个待遇不算低了,五贯钱在长安生活不容易,但起码是能够立足的。
而且李逍也承诺,若是到了每年科举的时候,也支持他们去考。
考不中,也可以再回来。
“五千是底薪,若是我们报纸办的好,反响热烈,那么大家还会有奖金。至于奖金多少,到时就看我们能够拉到多少广告,广告越多,大家的奖金越多,按比例抽成做为大家的奖金。”
说完这些,李逍也没多说废话,让玉濑把搞子分给这些老少读书人,让他们负责校对稿子。
他们校对无误后,再交给李逍来排版,排好版后再交到印刷局去写版、印刷。本来李逍是打算自己报社的编辑们写版,后来想想,还是交给印刷局那边的专门写版师好点。
没必要节省那点钱,还是做得专业一点更重要。





逍遥小地主 第304章 万万没想到
长孙无忌挥起球杖,一杆进洞。
这粒进球让这位太师非常满意,闭关苦练许久,终于球技大为进步。他现在有信心轻松赢过褚遂良、于志宁、韩瑗几个老家伙,不过还是没把握赢李逍。
“最近李逍那小子在干嘛呢?”长孙老阴人拿着一块鹿皮温柔着擦拭着自己的精钢球杖。
“这小子最近可是大出风头,长安一时无俩呢。”韩瑗和长孙一样的拿着块鹿皮擦拭着自己的球杖,一边擦一边跟闭关许久的长孙述说着那个小浑蛋的事情。
怒怼崔知悌,把崔知悌怼回了老家除籍为民,甚至还把崔知悌的两个女儿收到房中为妾了,其中一个居然是名满长安的崔二娘子。然后最近又在印书,虽然皇帝说好的三十万贯没兑现,可人家依然弄的风声水起,跟楼观道已经做起了好几单印刷生意,现在又刚发行了一份报纸。
“报纸是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对崔知悌没什么兴趣,所谓五姓七家么,跟关陇贵族本就是互相瞧不起的。这是新贵族和老牌旧士族的斗争,要有机会,长孙也不介意踩上他们几脚。
只能说李逍做了长孙想做的事情,还做的非常的漂亮。长安之花的美名他是听过的,长孙甚至也曾有意帮自己的一个儿子去求娶崔家二娘子,可惜这事情不过是刚透露点想法,结果就被崔知悌那个傲慢的家伙无礼的拒绝了。
他不知道报纸是什么东西,但既然是李逍上任秘书少监弄出来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韩瑗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诺,这就是长安新闻报,挺有新意的一个东西。”
“书?”
“说是书也不是书,这玩意一共就这么十六页,但内容却五花八门,以‘新闻’为主,也有刊登诗词歌赋,甚至后面还有个夹附的连载小说,最为奇特的是这长安新闻报居然是十日一刊,每期都不会重复。”
长孙无忌听后很惊讶,放下自己心爱的球杖,接过报纸翻看起来。
翻开第一页,就是一行加粗加大的字,东征水师百济大捷。一目十行的细看了下,长孙无忌还真是头次听说这好消息,这段时间他天天呆在这蓝溪球场里练球,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薛礼和苏烈两人不错,先占耽罗,又破武珍,如今再下居烈,打通了与新罗的通道,东征水师算是彻底在百济立稳脚跟了。”
褚遂良在一边道,“那确实是个好消息,不过这报纸以此做为他们的头版头条也很了得,消息及时,而内容又比较全面,特别是这写法,字数不算多,但却把水师前线的战况报道的很清晰。”
长孙无忌点头,这篇捷报内容不像是朝廷的官方说辞,没有那么多废话,都是些很平实的大白话,可足够精炼,清楚的传递了捷报的信息。
他现在对这报纸的兴趣更大了,再往后翻。
刊登的又是一篇要闻,却是朝廷以工代赈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同样是以比较精炼的文字介绍了这次以工代赈的详细情况,比较吸引他注意的是里面的几组数字十分精准,比如现在招了多少灾民修宫殿,每日修建进度如何等······
整份报纸上的内容很多,文字说不上什么精美,但足够精炼。而且各种消息很多,基本上一个版就是一个消息,看着这报纸,就好像是听到各种消息,还是最新以及最精准的。
甚至还有专门的版面介绍东西两市上现今不少重要商品的时价,柴米油盐布匹最新价格需求等。
最让人称奇的还是在这些版块的各种消息之间,居然还有一些奇怪的内容。
“那是广告,商家可以出钱给报社,然后在上面刊登广告。什么出售、租赁、求购等信息都可以刊登的,你看这期刊登的广告就是楼观道的广告,楼观道长安宗圣观重金征寻道经。”
万来字的内容,其实很快就看完了,毕竟每个版面的内容字数不多,且内容直白,不是什么难懂的文章。看完后,发现后面还附有一叠纸,并没有和之前的内容装订在一起。
拿起来一看,却是同样有不少页,但却和之前的诸多版面消息不同。
“封神榜?”
“这是本连载小说,讲的是上古商周易代的事情,讲武王伐纣,却又夹杂着神仙和道教在里面,写的挺有些意思。”韩瑗笑着说道。
他第一次看到封神榜这连载小说时,也是很惊讶的,很通俗很大白话的小说,可读过一遍之后却想接着往后看,有种很爽快的感觉。
“你更想不到这书是谁写的。”
长孙无忌翻看起来,刚看开头的时候,觉得这水平极其一般,通篇大白话,可是越往后读越觉得不一般,好像是在讲一个挺有趣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环环相连。
一万字内容,其实才三个章节,但三个章节已经铺垫出了一个小高潮。商纣题淫诗惹怒女娲,女娲招来了三妖,其中又还有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很精彩啊,背景交待的很清楚,上古殷商时的故事,人物也刻画的还不错,一个昏淫的暴君商纣王,这种昏君一看就想让人骂。
而三个妖精一出来,就让人觉得后面故事会更精彩啊。
“后面呢?”长孙无忌问。
退休之后,整天没什么卵事,虽说他还是太师,又授东都尹、洛阳留守这样的要职,可实际上那不过是虚衔,遥领,根本管不了那的事,他甚至都不能轻易的离开长安,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这长安新闻报是李逍办的,他是社长兼总编,然后这封神榜是他写的。”
“李阿三?”长孙无忌真是很惊讶了,从没听说这李阿三还有这能力啊。谁不知道李阿三那是个小地主出身,能入仕途靠的是什么?献祥瑞玉米啊,固然李逍也曾献过平辽策,但那只是策论,并不是写小说之类的才情啊。
“是啊,老夫当初刚看完这份报纸的时候,也是很惊讶这居然是出自李逍之手。”
长孙无忌放下手里的这本很薄的报纸,用纸很差,而且字体是印刷的,比起手写的显得呆板,有的地方甚至不太清晰。但就是这么一份明显看着粗制滥造的东西,却又让人忍不住惊叹,粗糙归粗糙,却又很有效的在传递着很多消息。
“这玩意一旬一刊,每刊内容不一样?”长孙问。
“是啊,说是这样说的,现在长安有不少书报亭,连几个城门口都有,挺小的,有的就设在各处新建的公厕旁边,说来那公厕还是辅机兄你投的钱呢。”褚遂良笑着说道。
“公厕修起来了?这么快?”
“最近京畿到处是灾民,李逍学朝廷以工代赈,拿点粮食出来就能一招招一大把人过来干活,而且他修的厕所也挺简单的。”
说长时间不长,但说短时间也不算短,在招募了大量便宜的灾民做工后,李逍已经成功的在整个长安修建了四百八十个公厕,遍布长安一百零八坊以及东西两市和长安各街和城门口。
李逍是按千人一个公厕比例来修的,长安人口四十八万,于是他修了四百八十个公厕,这点数量并不算多。
公厕完全免费,甚至提供免费的厕筹,然后公厕还有专人负责清洁打扫,很干净卫生,完全没有什么屎尿横流的场面。
而李逍现在发行长安新闻报,更是在一些人流量较大位置的公厕边上建起了小书报亭,既卖报纸也卖书,甚至还可以租书。
“这样一份长安新闻报,辅机能猜到卖多少钱吗?”
长孙无忌看了看手里,报纸和小说加起来也有三十多页了,两万多字,若按一般的书价来说,肯定得值好多贯,但这用纸比较差,印刷的也比较粗糙,而且内容也不如经书那般重要。
于是他想了想道,“一起的话,估计得要两三贯钱吧!”
褚遂良伸出一个巴掌。
“要五贯?”长孙无忌笑问,“这也不值啊。”
“是不值,所以李逍卖五十文一份,包括后面附赠的连载小说。”
那边韩瑗笑道,“五十文一份那是零售散卖,据我所知,这报纸还可以订购,如果你一次订一个月的,那么就是九折价,如果你一次订一年的,更只有八折,并且预订的包月或包年顾客,他们还负责送报上门服务。”
这下长孙无忌是真吃惊了。包月九折,那才四十五文一份,而包年八折,更才四十文钱一份啊。
这可是足足三十多页,两万多字呢。才四五十文钱,纸墨钱能回本吗?
更别说还要开雕版呢。
“辅机多虑了,你知道李逍这报纸一次刊印多少份吗?”褚遂良边说边伸出一根手指。
“一百份?”
“是一千份,而且这报纸昨天发行的,一千份很快就卖光了,后来又连续加印了两次,估计也差不多卖光了。”
“三千份?”长孙无忌瞪大眼睛,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了。




逍遥小地主 第305章 奸臣当道
“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
三千份的销量让长孙无忌震惊,但早已经被震过的褚遂良等回过头来想了两天却已经想明白了。
“长安四十八万军民,多少贵族官员士子,仅是国子监就有生员八千多人。”做为曾经执政的退休老宰相,褚遂良当然清楚长安有多不一样,这里汇聚了天下的财富,同时也汇聚了天下的精英。
这座城市比天下任何一个地方的读书人都要多。
四五十文钱在长安能够干什么?如何的粮价,四五十文钱不过是一斗大米的价格而已。在长安城里,随便买斗酒,那也是起码百钱起步,好点的酒那更是斗酒十千。
四五十文钱,不过是几个羊肉馅的胡饼而已。
“也是。”
长孙无忌苦笑着道,印象里书籍那都是昂贵的,与普通人无关。普通人买不起,也读不懂,但他却忘记了,这足足几十页的长安新闻报,其实算书也不算书,人家两万来字的内容,相当于两卷经书,但价格却不足两卷经书的百之一价格。
两卷经书售价四五贯是绝对正常,甚至有些良心价了,但李逍的长安新闻报才卖四五十文钱啊。
看似这报纸根本不可能有利润,但人家走的是量。褚遂良也说了,原本说印一千份,可后来又加印两次,整整三千份啊。
长安四十八万军民,三千份报纸确实不多,毕竟价格这么便宜。一份四五十钱,但三千份,加起来也能卖一百多贯了。
一月三刊,就算期期三千份,其实也才不到五百贯的样子,这还只是销售收入,还不是利润。但一月能卖到四百多贯,估计多少还是能有一些盈余的。
可如长孙无忌这样层面的人,他们看东西已经不是简单的看赚不赚钱了。他看到的是能卖到三千份后这长安新闻报的影响力了,向来著书立说都是掌握舆论的方式。
书是人喉舌的延续,是思想的传递。
虽说有理不在声高,但有的时候,说话大声确实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话。
“三千份啊。”
长孙惊叹连连。
那边韩瑗道,“其实所谓三千份也有很多水份的,我让人打听了一下,这创刊号,李逍可是半卖半送的,京城百司衙门、国子监还有不少酒楼、茶肆,李逍都免费派送了许多。甚至在他新修的那四百八十厕的墙上,他还让人把报纸贴在上面让人免费浏览呢。”
三千份,肯定有一千份是水份。
但就算除掉一千,那也还有两千。而就算那一千份不是卖出去的,可又如何,那一千份又不是扔进了,也一样是给人看了,甚至还可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一份报纸不可能只一个人看,如果一份报纸有三五个人看到,那么就意味着这一份报纸能够传播到万人眼里,而通过这一万人的嘴巴,那么李逍的长安新闻,就能让几乎整个长安人都知晓。
通过长安新闻报,李逍其实等于可以把话说给整个长安听。
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创举,以往就算官府,都不一定有这么迅速的影响力。而现在,李逍只是通过一张报纸就能做到不亚于官府的影响力。
现在这报纸上的新闻倒是很中规中矩,但透过现象长孙无忌看到的却是本质。
“这个李逍,处处出人意料啊。若老夫还在政事堂,肯定第一时间要召见李逍,把这长安新闻报收归朝廷控制。”
褚遂良也点头,一份能够迅速把声音传递给整个长安的报纸,这就是舆论啊。是舆论就会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就比如今天的头版头条报道的百济大捷,这里面对薛仁贵和苏定方两个人的赞美称颂可是很明显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态度,这就是舆论导向。
而在后面还有一版就是专门介绍薛苏二将如今占领的百济南部地区的情况,说那里气候极佳、土地肥沃之类的,若是把现在朝廷准备二次发行债券联系起来,不也能看的出导向吗?
朝廷两次发行债券,可都是用百济的地和奴隶做抵押来向贵族商贾们发债借钱的。
还有这个什么楼观道的广告,甚至是那附赠的封神榜小说,长孙都能看的出来,背后没那么简单。
“听说李逍的印刷坊之前接了楼观道不少大订单,现在他又写封神榜,明显是在尊道,这里面并不简单。”
韩瑗道,“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的,李逍这小子可是收了楼观道许多好处的。现在楼观道已经将十几本道经交给他的印刷局印刷,而他的这本封神道本就是为道教量身订做的,听说楼观道给封神榜千字三千文的稿费,另外出书后还给三成的售书分成。”
赤果果的利益勾结。
楼观道给钱,李逍帮他们造势。印刷道经如此,现在写封神榜同样是如此。
若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继续执政,肯定不会放任如此了得的舆论利器握在他人之手。
但是现在不是这些老家伙当政,当政为首的是李绩,而李绩这人其实在政务上并不怎么会插手,他跟长孙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长孙执政时,是事事要自己决定,可李绩却是一尊菩萨似的,把长孙他们拉下马后,便又恢复了过去的风格,不理政务。
这是他身为武将出身以及他向来行事谨慎的结果。
而许敬宗、李义府这些人呢,却又没哪个跑出来要收拾下李逍,一来李逍现在很得皇帝私宠,二来李逍跟李绩的关系很好。李逍刚狠怒了崔知悌,李义府这些同样不喜旧士族的新贵们不知道多高兴呢。
而且他们究竟能不能明白长安新闻报的特殊,也还是未知。
更别说,韩瑗还透露了长安新闻报不但李逍是社长兼总编,而蓝田长公主也是合伙人兼主编。
有这背景下,现在长安新闻报卖的这么火,可朝堂上却根本没有半点动静。
“奸臣当道,这些奸臣迟早要误国的。”长孙无忌自退休之后,难得的骂起了当政的那群相公,骂的还很难听。




逍遥小地主 第306章 坑友
七月流火。
虽然天气还依然很炎热,但也开始转凉。昨夜刚下过一场小雨,今天更是凉快。
下午时分,长安西市外的大街上,人流如织,骑马的坐车的走路的,大家都很匆忙。
康安骑着一头毛驴走在街上,前面还有个汉子牵着毛驴。这头驴是租的,就是租这汉子的,长安西市里有许多专门的赁驴人,花点钱就能租头驴子,载人载货都很方便,甚至租头驴还会有个汉子牵驴,这汉子还会充当长安城的向导。
做为一个西域的粟特商人,福安已经在长安只了好些年了,他三年才会返回一趟西域,在这里他还有一个自己的铺面,对于长安这座住了十几年的城市,他已经越来越习惯他,也越来越喜欢他。
他最喜欢这座长安的辉煌,喜欢这里的热闹,这是远在西域的康国根本见不到的。
有时候,他也会放下铺里的生意,交给自己的儿子们,然后也不骑自家的马,而是到西市的赁驴人那里租头驴子,慢悠悠的逛逛长安城。
看看长安的风景,也瞧瞧长安来来往往的人,老康安看着不少风尘仆仆的西域胡商进城,总会想起十几年前自己随父亲第一次进长安城时的景象。
他喜欢长安,十几年过去,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是一个唐人,一个长安市民。他穿汉人的服饰,说汉人的话,甚至找了先生学习汉人的文字,读汉人的书,几年前甚至还信了汉人的道教。
背上的包袱里背着不少铜钱,还有一些香油,他打算照例逛过长安城后,却宗圣观。
“老康,又去宗圣观啊?”
走过一个路口,那里武侯铺的几个武侯跟他打着招呼。在这里呆久了,老康安跟这些武侯们也极熟。
1...102103104105106...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