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天气依然炎热。
渭水河边杨柳依依,树荫下长孙无忌一件白叠布长衫,敞开露脸袒乳,腰里只系着一根墨绿色的碧玉腰带。头发很随意的挽了一个道髻,插着一根木簪。
他这副装束,很有几份魏晋名士的狂散劲,但又透露出低调的奢华。毕竟人家腰间一根玉带,估计就能值个几百贯了。身上的布衣也比丝绸还贵,但人家头上却又真的只插了个木头。
长孙无忌胸口的那大片黑色胸毛很惹眼,衬的他更像是个武夫,体胖腰圆的似个屠夫,真看不出这曾是担任大唐帝国宰相数十年的元老重臣。
“老夫还以为你小子就这样跑路了呢,今天还知道要来跟老夫道声别啊?”
“赵国公说笑了,小子离京前肯定得来辞别的。”
李逍说话很小心客气,没法子不小心。长孙无忌喊他来的,他本以为就长孙在呢,结果来了才发现,他娘的这里居然聚集了一大群的元老重臣。
长孙无忌在这露着一大团黑胸毛,旁边还有个打着赤膊的褚遂良,光着脚的韩瑗,一件儒衫的于志宁,还有正赤果果泡在水里的来济,另有个大胖子高履行,以及身着紫袍的崔敦礼。
这伙人里,除了高履行外,其它人全是当过宰相或者现任的宰相啊,个个都是元老重臣。
这明明就是关陇帮的各大香堂堂主们在这里聚会啊。
李逍头上微微冒汗,这些人在这里聚会有没有禀报过总舵主李治?是不是非法集会?
韩瑗一巴掌拍在李逍的肩膀上,“你小子眼里只是长孙老匹夫,就没我韩某人了?”
李逍连称不敢。
“那就是没我崔某人了?”崔敦礼斜着眼睛道。
这不抬杠吗?
不过话说回来,李逍好奇崔敦礼在这里干嘛,这本来是一群退休老干部的钓鱼活动,你一个现任宰相跑过来干嘛?
后来想了想,好像又明白了点什么。
崔敦礼是博陵崔的当家人,他是五姓七家旧士族的代表。本来跟关陇派不是在一个壶里尿的,过去山东士族跟关陇贵族那是互相看不顺眼的。不过后来在堂主柳奭的牵头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到了一起。
这个目标就是扶保太子李忠。
后来柳奭病死,他临终前还特意跟长孙老匹夫说得团结山东士族,尤其是五姓七门。于是乎,才有了后来崔敦礼的拜相。
说白了,崔敦礼是顶替柳奭的缺进的常委会,他代表的是山东士族的利益,但同时也是关陇帮抬举他拉他进去的。
皇帝李治当时也是为了平衡各大帮派的利益,才拜崔敦礼为相的。
现在关陇帮差不多都被清出了朝堂,李道宗顶替长孙无忌进去,但也代表的是关陇帮的另一批人。
崔敦礼以前还觉得李逍这小子还行,但现在对李逍是深恶痛绝。
“你小子眼里只有什么长孙伯伯、韩伯伯、褚伯伯,我崔某人在这里你连正眼都没瞧过一下。你小子这是狗眼看人低吗?还是说你的眼里除了长孙他们外,就只有李绩、程咬金、薛仁贵、李道宗那群武夫了?”
“崔相公,你这般说可就羞煞下官了。”李逍对崔敦礼也没啥客气的,喊长孙无忌句伯父无所谓,但他不会喊崔敦礼伯父的。
有些人,注定不会成为朋友,那就懒得去做无用的社交。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祥瑞莫要理崔匹夫,你是咱们关陇人,不必理会他们山东人。”
崔敦礼无语。
李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说来他确实一直被打上了关陇派的标签,不过他过去跟山东军头帮也关系挺好的,反正一直以来跟山东士族帮是关系不好。
其实真正要说起来,如今朝中也就两大派系,一个是关陇派,一个是山东帮。而关陇帮里又有文武两派,山东帮里同样也有文武两系。
关陇派里的文系,自然就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褚遂良、于志宁等人虽说以前并不完全属于关陇贵族,但依然成了关陇长孙无忌这派的舵主。而关陇派的武系,自然就是以李道宗、薛万彻为首,在贞观时,这派还有李靖、李孝恭等关陇名将,还有柴绍、段志玄、殷开山、刘弘基、屈突通等名将都是武系的。
而贞观时的杜如晦、高士廉则是文系的。
大山头里有小山头,这是古往今来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甚至真要细分,这文武两派里也还各有不少小山头。
但文武两派,是任何一个大山头里都有的比较明显的山头分系。
就如山东帮里,魏征、房玄龄等就是文派的,而李绩秦琼程咬金等是武派的。而若再细分,魏征和房玄龄等又跟秦琼他们同性于山东军功派的,山东五姓七家为代表的才是山老派的,魏征他们属于山东帮新文派的。
大唐立国几十年,尤其是在贞观时灭掉东突厥后,已经有种提剑四顾无敌手的状态了,而国力鼎盛的一大后果便是文臣势力的抬头。
正所谓物极必反,武将们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这个时候文人们开始提议偃武修文,天下无用武之地,武将们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在开始走下坡路。
开国之初,武将们冲锋在前,牛逼轰轰的,但现在,则成了文臣们活跃的时候。
长孙无忌和崔敦礼虽然分属关陇派和山东派,但大家都是文臣,况且他们还曾是结盟的盟友。
用长孙的话来说,李逍是他们一伙的。
长孙说李逍是文臣派的,而且还是他们关陇帮的。
李逍倒没料到,自己居然还是文臣派的,他还以为自己会被他们划为工匠啊小人派的呢。
“你小子也别瞎想,今日我叫你们来呢,也没别的意思,知道你要去百济了,喊你来道个别。另外呢,先前你把崔老匹夫和来老匹夫气的不轻,朝堂上的对错我不管,但私下,你得给他们道个歉。”
这个李逍倒无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公私分明嘛。道个歉也没什么,若能缓解点关系他愿意,他其实也不愿意到处树敌的。
“还有个事,之前陛下发那个债券,我们都买了,朝廷拿的百济的土地做的抵押,我们各家在那边都有不少田地,现在你要过去上任,以后还要靠你多关照下。”
长孙无忌告诉李逍,这次他们这些老干部会派些管事带些人到百济去接收那些田地,要在那边经营,所以顺路跟李逍同行,以后让李逍多关照下他们。
“多谢长孙伯伯。”李逍这句伯伯叫的很真诚。他知道这其实是长孙送他的一份大礼了,此去百济,真是路途遥远而且单枪匹马,想当好这刺史,并不容易。现在长孙他们安排人同去开发百济,那就是在帮他李逍了。
这相当于招商引资上任了。
好大一份礼,李逍笑纳了。
“谢什么,老夫等也是不想大把的钱帛在百济打了水漂而已。”
逍遥小地主 第337章 送你十万贯
“薛仁贵和苏定方两个家伙最近有点没什么进展啊,这都转眼就要到八月了,可好像久未听到百济捷报了?”长孙无忌抚摸着自己的大肚腩道。
“天高皇帝远的,这两家伙估计也是懒散了。”崔敦礼哼声道。
李逍听不下去了,不得不为薛苏两个分辩了一句,“这几个月正是海上风暴多发之时,朝廷给东征水师的补给困难,东征水师全靠新罗人补给供养,再加上天气炎热,不适合大军出动。”
韩瑗不屑的道,“你真以为这里就你小子懂兵事?”
一句话把李逍堵的说出不话来了,也是,今天这里聚集的虽然都是文臣,可这些都是元老们。哪个没上过战场?据说当年罗艺谋反,长孙无忌还亲自挂帅带兵去平过乱的。
几个老家伙其实也不是不知道那边的实情,只不过他们也有不高兴的理由。他们可是投了大本钱在百济的,现在那边局面总没进展,那就会影响到他们后续接收那边的资产,以及展开后续经营啊。
再说了,百济的土地便宜啊,上好的地才三贯一亩,这些老家伙哪个不想着再多买点呢。可做为东征水师统帅的薛仁贵和苏定方,至今都没有什么新进展,还是只维持着之前打下的两个州,这让等着买地的老家伙们可是好生不满啊。
“祥瑞啊,你现在已经是武珍州刺史了,还是安东道的经略安抚使,以后那边你可得多用点心啊。我们也知道你这孤身上任,挺不容易的。这不就商量着给你凑了一笔钱,也不多,就十万贯而已。”
“给我凑了笔钱,十万贯?”李逍听的都有些颤抖了。
十万贯钱还不多?这可是好大一笔钱啊,大唐朝廷一年的财税收入也没几百万呢。
褚遂良抹了把身上的汗水,大声道,“这十万贯钱算是我们给你盘活百济的本钱,有了这十万贯,以你这么能折腾的性子,估计要把百济那潭死水搞活,也不难了吧?”
有钱给是好事,但肯定是有条件的。
李逍认真的问,“不知道这笔钱是以何名义出的,又有何附加条件呢?”
“什么条不条件的,都是自家人嘛。知道你去百济上任不容易,我们才卖了老脸,为你拉了点关系,凑了这笔钱出来。”长孙无忌抚须,然后不紧不慢的说出了条件,“上次陛下卖了点地,应当还有不少剩的,老价钱,再卖十万贯的地给我们,我们负责派人去接收、经营。这样一来呢,你的刺史衙门里有钱了,可以办很多想办的事情,比如说招募吏员,比如说训练点乡兵土团,再比如说建点码头港口衙门仓库啥的,我们呢帮你把那边的地种了,既产粮食还能给你交粮赋。”
“长孙伯伯,是给朝廷交税赋,不是给我。”
李逍纠正了一下。
大致意思李逍其实是明白了,这些老家伙胆子很大,野心也很足,胃口更大。他们上次买债券时偿到了甜头,毕竟百济的好地才三贯一亩就入手了,这段时间肯定是已经派人过去实地考察过了。
知道这买卖非常划的来,于是想要趁机再吃几口。
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啊。
大唐其实也是抑兼并的,哪怕是王公贵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肆兼并土地的,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哪有这样的机会大面积的得到成片的良田呢?
但现在百济有,这是机会,千载难逢。百济的地,可不比什么岭南、什么河朔,平原沃野,气候宜人啊。
三贯一亩,简直就是白捡一样。
趁着政策还没变,不赶紧去圈地占田还等什么?
李逍是新任刺史,找李逍自然是最合适的,跟李逍谈,既算是李逍的政绩,卖李逍个好,后续便能更好的合作,在百济的后续经营就能有李逍这个地方主官的大力照顾。
“多谢诸位叔伯们的支持了,不过上次朝廷已经把武珍州的地卖的差不多了,诸位的十万贯,只怕也买不到这么多好地了。”李逍提醒。
“地肯定还会有点的,有多少就买多少好了,至于剩下的钱,也可以买点矿山什么的。”崔敦礼道。
这次的十万贯本钱,并不全是关陇派的,也有他们山东派的,其中崔敦礼这样的山东旧士族的钱不少,毕竟五姓七门是有钱人,向来不缺钱的。而这些五姓子对土地又是最有兴趣的。
李逍微笑。
大唐对矿产这块,倒是不禁私采的,规定不论金银铜铁都可以私人开采,只要纳课就行。不管采什么矿,采出来的矿,按比例缴给朝廷,这便是课。另外如金银铜铁这样的矿产,朝廷一般还要求卖给国家。
有本事,谁都可以去开采矿产,盐铁金银铜都是如此,不过要纳课,还多数是要交给朝廷收购的。
这些老家伙们的吃相挺难看的,但毕竟他们才有这胆子有这魄力,一般人可不敢投大钱去那边的。
抢点先机,趁着现在的形势,大举资本进入,抢先圈占良田、矿产,只要百济那块不崩盘,只要那地方一直能被大唐占着,那他们今天的投资,早晚能够成倍甚至十倍百倍的回报。
对朝廷来说,这种行为其实是有点肮脏的,是挖朝廷的墙脚。但对李逍来说,这种事情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毕竟这些人也是有风险的,高风险总得有高回报。
朝廷现在无利大举投资那边,有人愿投当然是好事。等这些人把那边搞活了,以后朝廷接盘肯定要付更大代价,但总体算下来是值得的。
反正李逍很愿意接受这买卖,十万贯钱,有这本钱,他在武珍州能做的事情就真的有很多。
至于说长远看有损朝廷利益,这其实也完全是要辩证的角度看的。
“诸位叔伯们,这买卖我做了,十万贯我代表武珍州收下了。”
“好小子,有魄力,我就知道你小子行的,这样,回头我就让人去找你签约。”长孙无忌笑的很得意。
李逍心想,老家伙们其实也不能免俗啊,一样追逐名和利。只不过人家不争小钱,出手就是大项目。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38章 飞钱
回到长安城后,李家门前车水马龙。
都是来找李逍签契约的,每人都是用马车拉着钱帛来的,成箱成箱的铜钱,还有一车车的绢帛,甚至还有不少金条银铤。
搞的李逍好像在大肆受贿一样。
每签下一个名字,李逍就又进账一大笔钱,错,是武珍州又进项一大笔钱。
签的契约其实很简单,就是李逍以武珍州刺史的名义,跟这些人达成协议,卖给他们田地、矿山等,田地很便宜,良田三贯一亩,差点的才一贯,而矿山也很便宜。
这些人都是有备而来,上来就说要买哪处哪处矿山,都是早就堪探好了的,李逍也不跟他们深究,反正不管是什么矿,愿采就便宜卖他们。反正卖的也只是个开采权而已,不管他们开采出什么矿产,开采出多少,都得按律法规定纳矿课。
“这样下去影响太不好了。”
李逍看着越堆越多的钱财,外面送钱的人还在排队呢。
想了想后,他让人在城南寻了一座宅子买了下来。
用那些人送来的钱买的,宅子很大,但挺便宜,地段一般,且没什么装饰。李逍让人在那里挂起一块牌子,“武珍州进奏院!”
这就相当于是武珍州的驻京办事处了,以后在这里安排个人留守,负责传递京城的消息回武珍州,同时也还能代表李逍和武珍州,跟京城各司衙门打交道。
当然,目的也不仅如此。
牌子挂起,随便收拾了一下,李逍便搬到了这里来,顺便把那些钱财也全运了过来,另外还让那些排队签约的人都到这边来办事。
整整一天,手都签累了,终于签完了一张又一张的契约,张张都给盖上了武珍州刺史的大印。
十万贯钱财也全都入库。
好大的一笔钱财,金、银、铜钱、绢帛,堆了一间房又一间房。
“三郎,这么多钱如何处置?”赵持满也是惊叹这么大一笔钱,“要把这么多钱运到百济去可不容易。”
李逍笑呵呵的查看着这一库库的钱财,虽然不是自己的,但看着也舒坦啊。
“谁说我们要带这些去百济了,这些钱帛都留下来,我们只带点金银走,而且金银也只带上部份就好了。”
“全留下?”赵持满惊讶。
“对,留下。”
李逍早就想好了,这十万贯是不带走的。一贯铜钱就有六斤四两,哪怕这里的铜钱只占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那也是有万贯之多,整整六万四千斤呢,光运这些铜钱到百济去,就不知道多麻烦了。
得多少人力车马?
费这个心思干嘛?
“可这是武珍州的公廨钱啊。”赵持满提醒李逍。
“放心,我又不会私吞这大笔钱。我的意思是我们只携带点方便携带的金银就好,也不用带太多,剩下的钱都留在进奏院里,留在长安。”
一贯铜钱就六斤四两,而一两黄金却值八贯钱,同样的六斤四两黄金,却值一百贯铜钱,若按重量兑换,那是一百比一。
李逍若是带上六百四十斤黄金,那就是价值一万贯钱。
带一万贯铜钱,得六万四千斤,得一支庞大的队伍转运,而带六百来斤黄金,却只要一辆马车足够了。
事实上,李逍连一万贯价值的黄金都不打算带。
“我打算在进奏院开个钱庄。”
“钱庄?”赵持满不明白怎么又扯到钱庄去了。
李逍跟他解释了一下,这钱太过重了,因此李逍不打算带真金白银去百济。而是用这笔钱在这里开个钱庄,这十万贯就存在钱庄的钱库里面,然后呢,钱庄印上一万贯的庄票,他只带着庄票走,再带少量黄金白银就好。
在百济时,要用钱的地方肯定多,但肯定还是跟中原去的商人们交易。交易的时候李逍就不用直接付现了,到时拿庄票付款,这些商人拿着庄票回到长安后,凭此到进奏院的钱庄兑换相应数额的钱款。
这样一来呢,李逍不用费尽力气的运钱去百济。而那些在百济做生意的商人们,也不用赚了钱后,再费力把钱又运回来了。
虽然说这样肯定也有不方便之处,但肯定还是更方便的多些。
“一纸庄票大家能信吗?”
“为何不信呢?这庄票可是有我武珍州的信用做抵押,还有这钱庄里的十万贯钱做保证的。”
历史上,中唐以后,由于朝廷钱荒严重,铜钱不足,而各地藩镇割据,都禁止铜钱出境,于是各地的节度使们都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飞钱。
飞钱其实就是一种汇兑业务,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然后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飞钱。
这都是被需求逼出来的。
现在李逍不过是提前弄出飞钱来,就跟他把进奏院也提前弄出来了一样,都是因为有这需求。
百济毕竟太过遥远,而且铜钱绢帛做为货币太不方便了,飘洋过海更不易。
当然,李逍弄出钱庄来,可没打算只是为了缓解钱帛运输的麻烦的,他还打算用此试手。
毕竟十万贯的本钱,其实说少也是不少的。连朝廷官府都知道拿公廨钱放贷生息,李逍当然也可以。
这年头的利息可是很高的,公廨钱年息那是将近一倍的,这简直是暴利行业。只要放贷的时候稍注意点,死账坏账不要太多,绝对是赚钱的买卖。
一面搞汇兑,一面放贷,甚至还能够靠利息吸收点储蓄进来,扩大放贷本钱,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手法。
这年头存钱只有在金银铺里,存放钱帛和贵重物品,那就跟租保险柜一样,那是得付保管费的,还不便宜。
“这真的能行吗?”
“当然能行,你得相信我。”
李逍笑着说道,飞钱也好,庄票也罢,或者说银票,这些在历史上可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也确实是很好用的。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面额的庄票,采用见票即兑模式,到时就还能替代钱帛在武珍州内流通,以解决钱帛不足的问题。”李逍自信十足的道。
他提出的这些,那都是历史上成功的范例,自然很有信心。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39章 部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出发之时,李逍忍不住吟了一句诗。本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但是转念又觉得这诗不太吉利,于是又换了一句。脑子里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这句诗。
秋风习习,天气凉爽,这倒是个赶路的好季节,暑气已经渐消,不避受苦了。
李家大院很安静,气氛很沉重。
李逍养的那只小野狗如今已经有近五十斤,长的又高又大却并不肥,它围在李逍脚边打转,根本不愿去玩,或许它也知道这次主人不再只是去长安,畜生有时也是通人性的,它能感受到这次李逍会去个很远的地方,会离开家很久。
“你也想去?”
小黑呜呜的点头。
“你就在家陪着婉娘、贞儿她们不好吗?这里还有你的不少伙伴呢,那个咱们家的老马阿黄,还有那只肥猫小白,你不是跟他们玩的很好吗?还有大黑牛、老芦花鸡,你跟他们不是处的挺好吗?”
李逍伸出手,小黑马上灵性的跳起来,人立而起,让主人可以摸到它的头。
婉娘在屋里收拾了许久,才由贞儿搀着出来。
一个包袱打开,却是由婉娘亲手为李逍做的征衣。一件很厚重的大氅,又长又厚,针脚细密。
“听说辽东苦寒,三郎到了那边定要多注意保暖。”
李逍接过,笑着道,“我此去是三韩的南边,那地方的气候其实跟登州差不多,并不算多冷,一年也就只有冬季那两三个月冷点,但也冷不到哪去的。”
贞儿则给李逍做了件披风。
“这个腥红的披风配你的那件御赐铠甲很搭,哥哥穿上一定好看威武。”
“我这次是去做刺史,并不用打仗的,用不着穿铠甲。”
“可皇帝都赐你铠甲了,你还是经略使呢,要带兵的。”李贞坚持道。
这件铠甲很华丽,由皇家御用工匠特别打造,是皇帝从自已收藏的铠甲中选了一套赐给李逍。银色的铠甲,还镶着金边,整套铠甲大气无比。是明光铠甲形制,胸前有两个锃亮的精钢护圆,周边则是采用的山字纹铁编甲。
头盔则是带着凤翅的兜鍪,那根耀眼的盔尖下还有一大丛红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