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笔钱呢,分做三份,一分上贡,上交长安缴给朝廷。一分留使,留给经略安抚使衙门,做为今后衙门的办公钱,剩下一分则交给州衙。”
三分之一就是四千五百六十六贯。
一万多贯,上交朝廷四千五百多贯,留给经略安抚使衙门四千五百多贯,然后给武珍州刺史衙门四千五百多贯。
当然,安东经略安抚使衙门和武珍州刺史衙门现在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所以说李逍最终留下了九千多贯钱,比给朝廷的还多。
“你刚踏上百济土地,这就已经赚了九千多贯了,神了。”刘俊向李逍竖起大拇指。
“那也没你赚的多,你这才半天功夫,就入账二十六万五千多贯呢。”
“也是啊,哈哈哈。”刘俊呵呵的大笑起来,“三郎,一会我请客喝酒,今晚定要痛饮几杯。”





逍遥小地主 第367章 你要这么多钱做甚?
刘老四现在既是知耽罗县令,同时也还是东征水师的七品校尉。扣掉八千多贯的契钱,还剩下的二十六万五千余贯钱,现在就握在他手里。
“我真的可以买买买,不用禀报薛苏二帅,不用禀报程大帅?”
“你本就受他们之命负责此处一切军务,看押俘虏,建造军港,采购粮草辎重这些本就是你份内之事啊。”李逍微微笑道。
刘俊点头,眼睛红红的,跟兔子眼一样。“说的对,这本来就是我份内之事啊,那就买买买!”
其实不仅是女人天生喜欢买买买,男人也一样喜欢买买买,手握着二十多万贯钱,可以自由的买买买,那种感觉别提多痛快了。
随李逍从赤山浦过来了一百多条船,满载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商品,各种粮食米面肉品,甚至还有许多还新鲜水灵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鸡鸭猪羊等呢。
连李家特产的李记挂面,肉脯肉松都有。
还有几家的船上,甚至装了许多年轻的小娘子,这些女人是来劳军慰问的,当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从中原弄来的一群妓女,其中既有比较高级的歌伎舞姬,也有比较低档的娼妓等。
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前线,妓女可是和美酒一样最受军士们喜爱的。
提着脑袋在军前卖命,压力大,军士们也自然愿意多享受放纵下的,可唐军军纪森严,他们也不敢乱来。
而有一群商人过来开青楼,那就好比学校门口的网吧一样会极受大家喜欢。
刘俊大手一挥,喊了一句买。
于是刚刚群拥而上把刘俊手里一万多俘虏买光的那些家伙又一拥而上了,他们各自掏出了一份单子,全是他们船上的各种商品物资。
后面还全附着价格表。
打着物美价廉的名义。
不过那价格可不算亲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毕竟这里不是中原,飘洋过海而来,风险大着呢。他们这价格,已经比过去海商的价格低了几倍了。
“比登州港的物价普遍要贵上好几成呢。”刘俊看的有些眼花缭乱,不太高兴的道。
“刘将军,这可不能这样比啊。就算是登州的物价,也跟长安的不同呢。长安的物价可是比登州的还要高上几成,而扬州又比登州的便宜几分,毕竟地方不同啊,这里可是前线,还是在海之东啊。”
“粟米一石五百文,小麦一石七百五,米一石一千,太贵了。”刘俊根本不懂讨价还价,但还是觉得贵。“我记得我年初从长安出发时,斗米不过三十钱啊?”
“将军啊,去年长安斗米不过二十钱呢,登州港的米价更是斗米才十五六文呢,可你也知道,今夏大旱,关陇河朔山南诸道皆赤地千里,粮价自然是大涨啊。你看现在登州的米价都是斗米七十呢,我们运到这里来,才斗米一百,真不贵。”
“不贵?”
“不贵。”
李逍踢了刘俊一脚,“人家那么辛苦运粮来支前援军,你也别再苛求了。现在的情况,斗米百钱,真不贵。”
“哦,既然如此,那就买,就按这个价格,你们带来的粮食,我全买了。”
贩卖粮食,其实是属于不太赚钱的一个买卖,古人常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意思说是超过百里,那么贩柴火买就不划算,而超过千里,就没人愿意去卖米。
皆因这个时代的运输不便,粮食这种商品,运输成本很高,越远这运输成本就越高。
想当年杨广征高句丽,诏令天下百姓民夫往辽东运粮,有些稍远一些的地方百姓,一石粮食运抵辽东前线,沿路需要消耗掉七石粮食。
这是个相当恐怖的消耗数字。
就算是从江淮把粮食运到长安去,消耗都起码是两到三倍。
这还是隋朝时开挖了几条运河,让江淮到长安基本上都通了运河的情况下。
李逍在一边提醒那几位,“登州到耽罗,可远比登州到长安方便的多,距离也近,运程更短,三日夜就可抵达,一路海运,除非真遇上了风暴,否则不会有什么风险损失。一往一返,七日可行,却能赚三成的利,这已经是暴利了。若非是因为诸位这是支前援军的义举,朝廷可不会让你们赚这么多钱的。”
大家于是都哈哈笑了起来。
李逍当然很清楚这些人运粮来的利润很高了,但这毕竟不是普通的商业交易。朝廷自身能力补给粮草不及,需要这些民间商人协助补充。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谁愿意来呢。
说个简单点的,运粮既占船,若利还不足,那大家就不会运粮来,他们会运酒水等其它赚钱的商品过来。
这次一百多条船,每条船上都带了一些粮食前来,这也是李逍在赤山浦出发前对他们的要求,每条船上必须携带一定量的粮食才行。
各家运来的粮食总共万石余。
有粟有麦有米,还有一些更贵的精细粮食,比如李家挂面,比如长孙家的面粉,比如程家的糯米粉,还有好些家运来的各式酒水等。
这些价格更高一些,已经不属于急需军资,而算是高消费品了,数量倒是没那么多的。
“我全买了。”刘俊豪气的一挥手。一万多石粮就全吃下了。
一万多石粮食,加上那些酒水细粮等,总共是一万三千余贯钱,还包括了随船运来的许多蔬菜禽畜等。
这么多粮食肉蔬,能大大给薛苏二帅一个惊喜了,刘俊心里有些得意,这是大功一件啊。
等他们达成交易协议,李逍笑呵呵的又站了出来。
“诸位,记得交契钱啊。”
契钱百分之五,卖家交百之三,买家交百之二。一万三千余贯,各商家总共要交四百贯左右,而刘俊也要交二百六十多贯。
李逍笑呵呵的又收下了近七百贯钱。
“我觉得你才是最得意的那个,坐地收钱,比打劫还猛。”刘俊佩服万分。
“说什么呢,我这是收契钱,再说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刘俊翻白眼,你那个安东经略、安抚使衙门现在连官衙都没,连武珍州刺史府都没人,你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逍遥小地主 第368章 棒子军
刘俊有钱了买买买,李逍收了这么多契钱可不光只是为朝廷敛财。事实上,他将契钱三分,一分上贡,一分交使,一分留州。
契钱的三分之二倒是最后都还留在李逍手里,几宗交易下来,李逍收了一万多贯契钱,留下来的就有万贯之多。
这么大笔钱,李逍其实是早有安排的。
“招兵?”刘俊惊讶。
“有甚可惊讶的?”李逍反问,他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组建一支经略使府自己的兵马,甚至下一步还要在武珍州府建立一支隶属于州的兵马。
当然,这种兵马不可能跟府兵和东征军一样,这兵其实就相当于乡兵民团。不算是正式的兵,可又能在平时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这里毕竟是朝鲜半岛是百济,这里还是前线。
没有兵,那他这个被称为大帅的经略使,其实就真的只是个空衔。若没有兵,他这个武珍州刺史,在这里也将难以真正治民理政。
这里可是刚占领的新征服地区,除了那些东征士兵,连个汉人都难见一个,没有刀枪棍棒如何管理那些被征服的百济人?
总不可能全都抓了当奴隶卖,人都卖光了,那他李逍还当个屁的刺史。再说了,真要实行这种灭绝政策,只怕百济人也绝不会再甘心被抓,到时肯定烽火遍地,全是叛乱了。
一路上,李逍早就想过到任后要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目前来说,能依靠东征水师,但靠人毕竟不如靠自己,人家是野战军,主要任务是前线攻城略地,不可能一直还派人在后方帮他维持秩序的。以后地方攻下的越多,越无法分兵。
再一个,对百济人的政策,也应当是恩威并济,不能一味的强硬高压。
起码得先维持一个安稳的状态,然后再慢慢的引入中原百姓移民,在这边开荒屯田,最后再等朝廷在这边设立新的军府,有府兵常驻以后,才能是真正的安稳了。
这刺史不好当,这经略安抚使更不好当。
要当好,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枪。
现在手里有了万贯钱财,李逍准备立即执行自己的策略,先招兵买马。
不过这里没有汉人,所以也只能招募那些百济人。
说到底,其实就是招募一批二狗子用来维持秩序。
“这些百济人未必可靠。”
“我知道,现在这里不还有你们吗,他们也不敢乱来。先挑选一批老实一些的,用着先。”
以夷治夷,分化百济人,这才是当务之急。
百济毕竟也是个立国数百年的王朝,虽不如中原王朝的先进,但这么多年来,也是有了自己的阶级,有贵族也有平民,还有许多奴隶。
百济国在很久以前,这里是马韩等许许多多的小国,后来马韩势大,再后来北方辽东的扶余国的一支王族南下,在这里建立了百济国,吞并马韩等各大小势力,最后与新罗、高句丽成为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的三雄之一。
东征水师东来,百济人顽抗,可在水师的强大战力面前,不堪一击,短短半年,已经丢失了三十余城。
现在大唐在占领区建立了武珍州和带方州两州十县之地,当初那些抵抗最激烈的百济驻军非死即俘,过去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豪强们,也大受打击。
不少人随败军逃走,有些人被困住暂时留下。
现在都瑟瑟发抖呢,钱没少向东征水师交,但却没得到保护的承诺。
“我初步计划,在武珍州招募三千乡勇,做为州兵。”
在唐以前,除了中央朝廷的驻军,各地还有自己的州郡兵,这些兵互不统属。中央军是归朝廷直接管理统辖,而州郡兵则归于州郡统领。
隋以后,朝廷渐渐把州郡兵给废了,过去刺史太守们权力很大,就因为他们既能管民又能统兵。
隋朝杨广时,废州留郡,在太守之下特设一个通守,让太守专职管民政,而让通守负责统兵,文武军民分离,大大削弱了太守权限。
而到了唐朝,更进一步,天下之兵皆隶于十二卫府,州刺史基本上已经不能直接统兵了。
如今李逍要重建州兵,本来是不合适的,但这里又因为属于边疆新征服之地,倒也算是权宜之计,毕竟李逍不光是刺史,还是经略安抚使,经略使本身也是武职,是有这个权限的。
“三千?”
“你不怕他们造反?”
“为何要怕?”李逍却是很有自信,他打算只从原来百济的下层百姓中招人,甚至从过去那些贵族豪强们的奴隶中招人。
“凡来应募我州兵者,一旦选中,每人赏赐百钱,以后就算吃州粮当兵了。衣粮皆由州府供给,且入我军中者,不管以前是奴隶还是平民,那都将成为大唐的子民,成为自由民,过去的奴隶身份将被赦免,过去的债务也将被免除。”
刘俊听的目瞪口呆。
“还能这样?”
“当然可以。”
他只招奴隶和底层平民,绝不招那些百济的贵族豪强们。
这就是要分化百济原住民,百济的贵族豪强实力强,但他们人数少,且他们是最不愿意看到大唐征服占领百济的,所以这些人不会真正的愿意大唐征服百济,会明里暗里的抵抗。
反倒是那些人数更多的奴隶和平民,他们本来日子就难过,也没有什么财富之类的,这年头也不用跟他们讲什么民族家国之类的,如果唐人来了后日子更好过了,他们当然更愿意拥护大唐,跟着大唐走。
如此一来,到时百济人就会割裂成两部分,就算百济上层再怎么不死心,可若没有了下层人的支持,他们也一样难成大事,这就是釜底抽薪之计。
至于说那些百济人不能太相信,李逍当然也会先提防一些的。
“三千州兵招募来后,我会让我赵二哥带来的佣兵们做教官,训练和带领他们。在未完全驯服这些人之前,我也不会真正的给他们什么军械,每人先发一根棒子吧。”
“就发根棒子?木枪也不给一杆?”
“要什么枪,有棒子就不错了,反正也没指望这些州兵马上能充什么大任,不过是给本帅充当下依仗,弹压震慑下那些百济权贵豪强们而已。”
“一群棒子,能堪大用?”
“用了再说嘛。”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369章 老虎要发威
鸡刚叫了头遍,李逍就已经起床了。
自来到武珍州后,李逍第天的睡眠时间就很短,或许是心有警戒,毕竟这武珍州城里唐人不过几百,而百济人却有近万。每天生活在这个被百济人包围的城池里,还真说不清到底是他来统治这些百济人,还是他被百济人围困着。
精神抖擞,就是肚子很饿。
守在李逍门外的几名佣兵见他起来,便都揉搓了把脸打起精神来。
“辛苦兄弟们了。”
“没什么辛苦的,反正一会换班,吃过早饭我们就去补觉了。”一名来自关内的佣兵道,他以前曾是游侠儿,后来犯了人命官司跑到河南去,当了名响马。如今改头换面,跟着赵持满来百济,倒也觉得挺自在的。
李逍叫了送来早餐。
“一起吃,我给你们也叫了份。”
早餐还不错,长安关内产的金黄小米,熬了很长时间成一锅很浓稠的美味小米粥,配上来自河朔的肉松,再加上百济这沿海产的虾皮子,再加上点嫩绿的蔬菜叶子,很好。
两名佣兵则不太喜欢吃小米粥,他们更喜欢的是白面馒头配剁成大段的煎鱼块。
“这武珍还号称是百济大城,可外面连顿像样的吃食店都没有,真是丢人。”一名佣兵大口嚼着馒头一边道。
“何止是没好的吃食,连个像样的娘们都没有,虽也有几间青楼楚馆,可你看看里面都是什么样的货色,歪嘴斜眼的,还他娘的个个妆容奇丑,老子那天还说去尝尝鲜,可最后逛完城里的几家店,最后也没能挑到一个合眼的。”
另一个就道,“反正灯一吹,还不都是一样嘛。”
“怎么可能一样,那些百济妓女,连我大唐最偏远之地的村姑还不如呢,真下不去手。”
“哈哈哈。”
李逍慢悠悠的喝着粥,听着两个家伙在那里闲扯,也没发表意见。事实上,他对什么百济妓女没兴趣,他刚入武珍州城时,这城里的百济贵族豪强和那些巨商大贾们都已经一起来拜见过他了。
送上各式各样的金银珍宝,还有不少美人。
当然,这个美人是他们眼里的美人,其中既有城里有名的当红名伎,也有些人家里年轻的女子,不过如两佣兵们说的一样,这些女子确实很简单。
倒不是说姿色太差,而是不够有气质,毕竟这武珍州是个小地方,远离中土大唐,没什么见识,甚至读过书的都没几个,显得愚昧无知。连妆容和衣着,都是很老土,李逍哪会有胃口。
武珍州说是人口数万的大州,城里都有近万人口。可一点也称不上繁华,市场上商品很少,百姓多有饥色。
权贵商贾倒不少,但相比中原的那些上层人来说,他们就不免有几分乡下土包子的感觉了。
享受过带着家乡口味的早餐后,李逍便去了跑马场上骑马练剑。
这里曾经是上任武珍州高官的府第,一位世袭贵族之家。在薛仁贵攻打此处时,率军在城外战死,薛入城后便把这府第查抄了。
如今薛仁贵远在居烈山下,这座大宅倒是一直空着,李逍入城后,便选了这里充当安东道经略、安抚使衙门和武珍州刺史府。
前院是衙门,后院是他的居所。
跑马练剑,半个时辰后,浑身出了汗,浸湿了衣带,李逍收功,冲了个澡更衣来到前厅。
一个衙门两块牌子,但人员还是太少。
整个衙门,除了李逍这个朝廷任命的官员,其它的各个属官一个没有,李逍等于是个光杆司令。
于是乎,李逍便也只能自己征辟任命幕僚,用他们来暂时充任衙门里各个职位,这些人都是随着他从长安来的。
他们以幕僚身份,却干着各个属官之差。
好在他还有二十人的亲卫,二百人的佣兵团,再有刘俊给他的二百人耽罗岛伤好后的东征士兵,倒也还算是兵强马壮。
凭着这四百多人,武珍州没人敢跟他放肆。
可原本薛仁贵留下来的五百人,却在他入城后,赶去耽罗岛了。他们要去那里押送刘俊购买的粮草药品等,送往居烈军前。
“募兵榜文张贴出去了没有?”
官厅,李逍问赵持满。
“昨天就已经全都张贴出去了,贴了一百张,还让人敲锣宣传。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人应募。”
“没有一人应募?”李逍沉着脸,这就有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也不应当没一人应募的,毕竟他开出的条件还是可以的。入选就有一百赏钱,还会有一套衣袜鞋子,更别提还包吃包住呢。尤其以前是奴隶的,入选后就能马上成为大唐的良民。以前欠债难还的,入选之后就可以一笔勾销不用再还了。
可这样的条件,居然没人应募?
“谁在背后阻拦吗?”李逍问。
赵持满点头,“三郎你料的不错,榜文一出,就有几个家伙放话,说谁若敢应募,就要让他不得好死,甚至让其全家死绝。”
“谁敢这么大口气?”
“是这武珍州城里最大的三个家族,这些人世代是这里的贵族,占有最多的土地庄园,甚至城里的许多商铺商队也是他们的,算的上是这里的地头蛇。”
“地头蛇吗?可难道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跟我们扳手腕?”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找死!”李逍摇头冷笑。
赵持满道,“他们可能是见你入城都这么多天了,可一直没什么动作,还跟他们笑嘻嘻的,就以为你真的好欺了。”
“是啊,老虎不发威,他们就还真以为是病猫了。二哥,看来咱们得展示下自己的肌肉了啊,要不别人还真以为我们好欺呢。”
“我带佣兵团走一趟,灭了这三族。”
李逍摇了摇头。
“他们要玩,那我们就陪他们玩。你让人给城里所有的有头脸的家族下个贴,就说本帅要在官衙设宴,宴请这些地方名流。”
“三郎想设鸿门宴?”
“什么鸿门宴,是摆杀猪酒,我要当着所有武珍州城内的这些所谓权贵豪强的面,把那敢于挑衅我大唐,挑恤我李逍的家伙砍了。”
既然鸡不听话,那就杀了,不但要杀,还得在猴子面前杀!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370章 皇帝的惊喜
武珍州位于百济西南,背靠车岭山脉余脉无等山,处于荣山江上游,是百济西南大城。
三韩时代归马韩,三国时代归百济,盛产水稻和蚕丝。
做为西南沿海大城,武珍州与新罗与倭国、高句丽的海上贸易也还可以。以前太平时,每年还会有大唐的商船过来。
守着这样的一座大城的武珍州三大家族,实力还算不错的。当然,也仅仅是限于在百济西南实力还不错而已。
当天早上,武珍州城里所有的有头有脸的家族,都接到了李逍下的请柬。
“父亲,我们刚阻止人应募唐军,这刺史马上就发来请柬,估计是不怀好意,宴无好宴啊。”
一个年轻的百济公子道,这位百济公子不过三十来岁,年富力强,却很有见识。他从二十来岁,就开始随自己家族的商船去过许多地方,不但走遍百济各城,还去过新罗和倭,还去过高句丽,甚至曾经过去中土大唐,见识过西面大国的强盛。
比起一辈子都只呆在武珍州的父亲,这年轻人对大唐充满警惕。
可是他的父亲却只是呵呵一笑。
“你多虑了,那个李逍不过是个软蛋。我观察了他许久,他入城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可是你见他这半个多月做了什么事情?什么也没做,整天不是缩在州衙里,就是带着部下骑马出城游猎,我听说这人在长安城里,是唐国皇帝的宠臣,这样的人不过是凭着皇帝的宠爱而坐上刺史这样的位置的。”
“父亲,可不能小觑唐人。我王就是因为不听朝中有识之臣劝谏,才会非要联盟高句丽而对抗唐人的,因此才会有我百济如今连失三十余城啊。”
1...124125126127128...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