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放肆,大王也是你能非议的?”
不管儿子怎么劝说,老头都没放在心上。他觉得薛仁贵和苏定方才是比较让人畏惧的,那两人一言不和说杀人。前任武珍州刺史就因顽抗不降,城破后就被他诛光全族了。
但李逍嘛,太嫩太软弱了。
这样的人,怕啥。
“父亲,如果要去,请让孩子多带些护卫随同。”
“不必了。”
········
帝国都城,长安。
大明宫在无数灾民的努力赶建下,已经大体成型。
李治每天都要来看看,越看越满意,他都已经有些迫不急待的想马上搬进这座新宫了。
住在太极宫里,总让他心里不太自在,就好比前朝堂上全是元老们一样让他不自在。
“大明宫能否再加紧一下,朕能否在新宫过新年?”
几位陪同的宰相见皇帝如此急迫,都不由的皱眉。
大明宫可不只是一座宫殿,这是一个宫殿群,甚至不比整个太极宫要小。
这样大的一个宫殿群,数十宫殿,几千间房间,可不容易的。
“陛下,眼看秋意渐凉,寒冬将至,应当让各地灾民陆续返乡了。否则,如此多的灾民聚集在京畿,冬天会很麻烦的。”
“是啊,如今天气凉快还好,灾民们随便哪搭个窝棚都能暂住,可一待天冷,那时无屋居住的灾民,一场大雪就能冻死无数。更何况,现在回去,也能把家里的地收一收,不管多少也能收一点,还得准备耕种,不能再耽误明年的春播。”
另一位宰相则说府库里钱快用光了。
“陛下,大明宫主体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稍放缓下进度也没关系的。”
可宰相们越这样说,李治越听不进去。
“再加把劲,一口气修完岂不更好?”
“陛下,府库无钱呀。”
“钱呢?”
“东征、救灾、修大明宫,处处皆要钱啊。”
李治很不喜欢听这种话,朕富有天下,怎么就没钱花了?
可大臣们不管你高不高兴,要想再修宫殿,那就得有钱,可现在钱快用光了。
气的李治甩袖而去。
回到太极宫里,李治还是气呼呼的。
他想不明白,他怎么就没钱了。
武氏临盆在即,肚子越来越鼓,看皇帝不高兴,便在旁边劝说。
“缓一缓也没关系的,今年修不好,明年总能修好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朕就是不想再住在这里了,这宫里不太干净。”李治说道,‘你即将生产,朕想让你也早点移居新宫,让我们的孩子在新宫里降生。’
“可恨的是那些相公们,再有十万贯钱就能修好新宫,可却偏偏不肯掏这十万,还非跟朕说府库空虚,朕就不相信,难道朕的国库里,就连十万贯也没有了?”
武氏提醒皇帝。
“府库可是朝廷的,那里肯定还有不少钱,但用钱的地方也还多。而陛下能用的是你的内府库,而内府库里现在确实拿不出十万贯了。”
李治不说话了。
虽然他确实是皇帝,可大唐的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哪怕他把元老们都赶走了,可宰相们依然还是拥有很大的权力。这大唐的天下,是宰相与皇帝共治天下,并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就好比国库,国库里的钱就不是他说了算,而是朝廷管着,是那些相公们说了算的。
他真的能用的随心所欲的,是自己的小金库,可小金库里现在十万贯都掏不出来了。
“陛下,登州那边有快奏到。”
“登州?什么快奏?”
“百骑司关于蓝田县子的奏报。”
李治一听蓝田县子四个字,皱眉,还以为李逍又惹什么事情了。
“是好消息。”
那位内侍小心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见皇帝不高兴的样子,忙补充了一句。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
奏报送上。
李治迅速扫过,他脸上的神情从不满逐渐转为高兴,最后甚至变成了惊喜。
“哈哈哈哈哈哈!”
“陛下何事如此高兴?”
“爱妃你自己看,那些相公们不肯给朕钱,但自有人给朕送钱来。”
宸妃武氏接过,扫了一扫,也不由的惊容。
“李逍在赤山港赚了十几万贯,如今派人押送十二万贯来京?十万贯进献陛下,两万贯给臣妾?”
“对啊,朕刚刚还苦恼十万贯都没有,气朝堂宰相们连十万贯都不肯给朕,现在李逍就送十万贯来京,真是正瞌睡就来了枕头,太及时了。”皇帝一脸欣喜,“这个瑞卿,还真是总有惊喜给朕啊!”





逍遥小地主 第371章 请李逍回来吧
激动的李治兴奋的跟个孩子一样。
他立即召来了百骑司统领张大师,让他详细的跟自己说说这十万贯到底怎么回事。张大师早就已经先查清楚了,面对皇帝的询问对答如流。
“这个瑞卿,还真是朕的一员福将,谁能想到他能一下子弄来十多万贯钱呢。还是用这样的方法,没贪剥百姓一文钱,却为朕弄来了十万贯。”
李治没把另外两万贯算进去,既然李逍说是献给宸妃娘娘的,他自然不会去抢宠妇的钱。
十万贯就够了,足够他把大明宫修好了。
张大师早就知道皇帝对李逍不是一般的喜欢,于是便也趁机锦上添花了几句。
“县子确实有非常之能,原本一座偏僻荒凉的海浦,却能让他点石成金卖出十几万贯,而且有了这规划之后,各家进入,不出三年,赤山浦真有可能成为北方大港,到时税收也能增加许多呢。”
“嗯,瑞卿总是如此,常常让朕惊喜啊。要是我大唐的官员都如瑞卿,朕还有何愁啊?要是政事堂里的宰相们,都如瑞卿这般能干,朕更是能高枕无忧了。”
张大师心想,皇上你也太抬举李逍了,他就算能弄点钱来,也不能就跟中书门下诸位相公比吧,这话若传出去,李逍还不得被诸位相公们妒恨死,搞不好以后别想再回长安城了。
“张卿,这十万贯什么时候能到长安?”
“已经到长安了。”
“什么?”李治又惊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张大师不得不跟皇帝解释,“李县子的这笔钱用的是飞钱,不需要车马,不用押运,几骑快马沿驿站赶路,十分快捷,一天能跑几百里。”
“飞钱?”
“对,就是武珍州长安进奏院名下钱庄里的一样新事物。”
听完详细解释,李治叹道,“果然是飞钱啊,不用押运这么麻烦,那些长安的商人把钱存入长安的钱庄,开出银票,然后带着银票到赤山交易。李逍拿到的十几万贯钱,就是这些薄薄的银票,然后他现在让几个人轻松带着这银票到长安来,凭票兑换钱帛,省去了运输之累,还真是不错。”
李治觉得这飞钱的银票倒跟之前朝廷发行的债券有些类似了,但明显比债券更加方便,更利于流通了。
“既然飞钱到了长安,那可以马上兑换吗?”
“可以的,钱庄已经接到了李县子的亲笔信,钱庄随时可以兑换那些飞钱。”
“有那么多钱可兑?”
“陛下,钱庄开出的银票,本就是按商家存入的钱帛数量开出的,银票本身来说,其实也不过是个存钱凭据而已,因此不愁兑付问题。只不过,这飞钱便捷,但要付些手续花费而已。”
“花费点正常,不算什么。赶紧让人去兑换,把钱都兑换出来,朕有急用。”
当天,十二万贯飞钱,武珍州进奏院钱庄就给兑现了,兑现手续费是百之一,扣余了一千二百贯。
一箱箱的铜钱,一捆捆的绢帛,还有大锭的银铤和一根根的金条。
钱很快一车车运进了皇帝的内库。
李治亲自赶过去查看,一箱箱的打开来看,看的欣喜连连。
看完之后,他立即就召中书门下诸位宰相前来。
宰相们对于皇帝召他们去内库相见还是有些奇怪的,当然也有消息灵通者如李绩,已经提前知道了皇帝为何让他们去内库相见了。
李逍刚给皇帝和宸妃送来了十二万贯钱,好大的手笔。
而这笔钱,全是李逍短短时间里弄来的,不是抢劫也不是加税,而是把赤山浦开发了。嗯,开发这个词也是李逍说的。
真是个了不得的年轻人啊。
李绩和诸位宰相来到内库,一进来,就看到笑的合不拢嘴露出满口大白牙的皇帝,还有那一箱箱金灿灿银晃晃的金银铜钱,还有那堆积如山的绢帛。
“诸位相公不是说修大明宫还要十万贯钱吗,这里就是十万贯,拿去,朕再给你们两个月时间,把大明宫修好,然后让那些做工的灾民和工匠们返乡。”
还没得知消息的宇文节、李义府等人都有些懵。
这满满一库的钱帛啊。
十万贯,还真不会差。
可是,之前他们还很清楚的记得,皇帝的内库已经空了,差不多都能跑马了,怎么现在却又堆满了?
难道皇帝派人抢了朝廷的国库?
“陛下,恕臣斗胆,请问陛下这些钱帛从哪来的?”
李治不满的瞪了眼发问的宇文节,“卿身为宰相,却还来问朕这个问题?难道不觉得不应当吗?朕将国事尽交付于卿等,可卿身为宰相却不能为君分忧,实是让朕失望啊。现在朕有了钱,你们却连钱哪来的都不知道?”
一句话让宇文节满脸通红,皇帝这话,真是最苛刻的指责了。可他却无力反驳,宰相秉国政,这财计确实是他们的职责。
“宇文相公,这些钱财是李逍弄来的。他在登州赤山搞个了贸易港开发计划,筹集了十几万贯钱,这些钱算是正当来路,李逍确实很有本事,这方面老夫等也是自愧不如啊。真是江山辈有新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啊,我等老了。”
李绩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宇文节铺了个台阶下,几句自嘲式的解释,既替在座的诸位说明了这钱的来路,同时也缓解下皇帝那话带来的尴尬。
“原来是李逍啊。”
听到这个名字,诸位宰相似乎都觉得这事就说的通,甚至很正常了。毕竟李逍是个公认的妖孽啊,别人做不到,但他确实可以做的到的。
李绩又道,“李县子确实能干,此番更是又立新功。老臣以为,如此能吏,当调入朝中。臣请求陛下降旨,召李逍回朝任用要职。”
宇文节也道,“臣以为可以调李逍回朝,授户部侍郎或太府寺少卿之职。”
大家都清楚李逍去百济可不是升官进阶,而是暂时贬出京。现在皇帝的态度,让大家都明白皇帝对李逍很满意,既然如此,干脆顺水推舟,把李逍调回来好了。
更有李义府干脆说要让李逍回来负责督造大明宫,有能力者居之嘛。




逍遥小地主 第372章 摔杯为号
“李逍这还刚到百济去上任,现在又把他召回来,这不太好吧。”皇帝沉吟着道,表面上好像很为难的样子,其实他现在巴不得马上下诏书让李逍回来呢。
这大明宫把府库都修空了,又动用了那么多的灾民,可到现在都还没完工,这事都让他有些不耐烦了。
若是李逍回来,让他来主持,肯定会顺利的多。过年前,肯定能搬进大明宫去。
“李逍有功且有大才,让他去安东做个刺史,太过大才小用了。”李义府最会察颜观色,见皇帝的样子就知道皇帝的心思了,连忙接话。
李治嗯了一声。
“李逍确实很有经济本事,不过让他回朝做户部侍郎或太府寺少卿,是否会升迁过快?”
户部侍郎和太府寺少卿虽然品级上来说,不算很高,侍郎有两员,且只为正四品下,可一个户部侍郎的职权极重。刺史虽也是四品,可却不能同日而语的。
“李县子此前也出任过秘书少监的,如今又外放过刺史,现在回来做侍郎,资历上倒也是符合的。”许敬宗也道。
正常来说,李逍的资历肯定不能做侍郎的,如此年轻,又没有什么真正的履历,可谁让人家是皇帝的宠臣呢。现在皇帝一心要重用他,大家又岂能拦着。最重要的是,人家李逍很会来事啊,修大明宫,大家都没办法了,可李逍却转眼就弄来十万贯钱,这是本事啊。
要是让李逍到朝廷来,以他这搂钱的本事,大家以后也会轻松些啊。
而且宰相中威望较高的李绩和李道宗他们又都比较看重李逍,他们不反对且支持,那其它人自然也没理由非要拦着,反正李逍也没什么根基,就算回朝,起码十年内总不可能会威胁到他们这些宰相的。
“那先让李逍回来做太府寺少卿如何?”李治想了想道,还是觉得直接用李逍为侍郎有些太快了。
太府寺是九寺之一,负责的是国家金帛谷物的保管出纳机构。这个衙门管的是财赋廪藏和贸易,和户部是相关的。
说白了就是管国库钱粮的,相当于大唐的保管出纳,而户部相当于大唐的会计账房。
这样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而李逍比较会搂钱,让他来做这个职位也算是量才而用,因为李逍毕竟年轻,于是先让他做少卿。
在隋唐以前,太府这个官衙其实主要负责的是皇室的供应支给。自隋起,才改成了掌管金帛谷物和贸易。比如说长安城东西两市的市署就归他们管,左藏右藏两个国库也归他们管,常平仓等几大粮仓同样归他们管。
唐制以户部司财务政令,而太府掌管仓储出纳。
太府寺的出纳,是要根据户部所行的文书执行的,户部又凭太府寺的申报审核其开支实数,以互相制约。
为了怕别有弊端,又加防范措施,一是派御史监临出纳,二是特派大臣行使出纳权称为太府出纳使,并委判官担任事务性工作,造成结果是以前太府寺虽然有很重要的权柄,但往往担任太府寺卿的人多没什么实权,重要权责反而要另委派重臣,甚至是宰相兼任太府出纳使。
而现在皇帝的意思,让李逍去做少卿,很明显是要让李逍去真正管太府寺事务的。
本来李治还更想让李逍来管皇家的钱袋子,管他皇帝内库,可想想太大才小用了。若是李逍能替他管好太府寺,以后钱袋子满了,也是很好的。
“晋李逍正四品上正议大夫,升太府寺少卿。”李治满意的下旨。
李绩等宰相称奉旨。
散阶连升三级,也算是罕见了。
诸位宰相离去后,李治还是在内库里只了许久,看着那些钱财他兴奋不已。
·······
安东,武珍州。
今天的刺史府很热闹,张灯结彩,大摆宴席。
武珍州城里但凡有点头面的人物都接到了刺史的请柬,甚至就是城外各县乡的那些地主豪强也都接到了请柬。
杀猪宰羊,一片热闹。
刺史府门前站岗的卫队都装扮一新,甲衣擦的锃亮,刀枪整齐。
只是李逍这个刺史自上任以来,根本没有发过威,因此这些唐兵再严整,那些前来赴宴的人也没怎么放在眼里。
老虎不发威,那么就没人会在意他那锋利的爪牙。
刺史府衙后院。
赵持满向李逍禀报道,“来的都差不多了,登记簿都快满了,收到请柬的都差不多到了,只有少数外县较远的还在路上。”
李逍坐在那里,正在擦拭自己的宝剑。
一把锋利的横刀,看着很朴实,没有镶金钳玉,但这把剑却是皇帝亲赐,由手艺高超的御匠打造,能够一刀砍断九张牛皮,一刀刺穿三层厚甲,哪怕是大唐的明光甲,都能一刀刺穿,堪称神兵。
刀越擦越亮。
如一汪秋水。
李逍佩带此剑,却从不轻易拔剑。
对他来说,这是天子剑,剑出必见血。
“都来了,那就是好戏要开场了。等最后几个人也入城后,就关闭城门,无本人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闯者立斩不赦。”
“没问题。”赵持满以前是个大将,对付区区一群百济土著,那真是杀鸡用牛刀。“我已经在各城门处都安排了一队佣兵,谁也别想闯门。”
“衙门呢,这里安排妥当没?”
“一样妥当了,所有人的护卫都被安排到了东院,那里早布下了天罗地网,过去的护卫会被要求暂时上交武器,等时机一到,埋伏在四周的府兵佣兵们就会把他们包围控制起来。”
没有这些护卫,那么那些土著百济虽然人多,又有何用。
“到时三郎摔杯为号,刀斧手就会冲进来拿下那些家伙,敢有不服者,直接砍杀。”
“摔杯为号,这个我喜欢,那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李逍收起宝刀,还刀入鞘,挂在自己的腰上。
“走吧,别让我们的客人等的着急了,一出好戏就要开始了!”
赵持满笑着点头,也手按着横刀跟在后面往外走。




逍遥小地主 第373章 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前衙大厅。
亲卫队正张葱高声喊道,“安东道经略使、安抚使,持节刺史武珍州事蓝田县子到!”
客厅稍静。
正在相互聊天的那些武珍州权贵豪强们纷纷转过头来。
大家的注视下,李逍一袭正式的官袍出现,深绯色的圆领袍衫,腰围玉带,上面系着一个装着银鱼符的银鱼袋。
头顶乌纱帽,脚蹬乌皮靴。
穿着这身很正式,也很精神,那些百济人都不由的为李逍的帅气而惊讶。不过众人的目光扫过李逍腰间的那把唐刀之时,又觉得有几分心惊。
这把刀太不搭了,今天这样的宴会场合,这李逍怎么却非要佩把刀在身呢?
“诸位好。”
李逍面带着微笑一边走一边跟他们打招呼。
他这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又马上让那些刚为那把唐刀而心惊的百济人又松驰下来,对啊,这位李刺史出了名的软弱啊,根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的。
他来这里做刺史,还不是得依仗他们这些地头蛇,否则他那刺史也是有名无实。
一群人便也面带微笑着向李逍打招呼,心里却对李逍更添几分鄙视。
走到上首坐下,李逍先给自己倒了杯酒。
赵持满和张葱等十余个佣兵亲卫往下面一字排开,不露声色。
“客人都到齐了吗?”李逍问。
张葱回答,“还有七位受邀客人还未入城。”
“估计是路上耽误了,算了,不等他们几个了,咱们先开始吧。”
张葱上前,“请诸位客人入席。”
原本乱轰轰的众人便被人引领着入席。
两排长席,各人落座。
只是让他们不太满意的是,这席是空席,席案之上既无那中原大唐运来的美酒,甚至也无半点菜。
什么都没有。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面色不快,他忍不住出声,“刺史下请柬邀我等来赴宴,怎么这却是空席,未有半分酒菜?”
“哈哈哈!”
李逍哈哈大笑三声。
“嗯,酒宴怎能无酒无菜呢,诸位客人稍等,某这就叫人安排。”
李逍顿了下,“酒菜马上会安排上来,不过趁这空当,我倒有一个疑问,想要请教一下诸位。”
那老者还不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大咧咧道,“刺史请问。”
“在座的人中,也都算是这武珍州的头面人物,其中还有不少那也都是受过我大唐儒家先贤们经典教诲的,你们也都听得懂我的汉话甚至也说的不错。那么我想问的是,本官之前让人张榜招募州衙乡勇,开出的条件也还算是不错,可奇怪的是,为何却根本无人应募呢,敢问诸位,难道是某开的条件不够好?”
老者呵呵笑了几声,却不答。
“怎么?这有什么好笑的吗?”李逍盯着他问。
“老夫不是笑刺史,是笑那些贱民,估计是不懂的刺史的好意,不识抬举呢。或许刺史应当改改招募条件,不从那些贱民奴隶里招人,而是直接跟我们这些大家族说一声,我们自会响应,到时安排家中子弟前来应募,几千州勇乡兵还是能够很快募齐的。”
有人立即跟着道,“是啊是啊,我们大家族子弟那是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允文允武,能骑善射,应募为州勇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刺史何必去招那些贱民奴隶呢!”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
意思都很明确,刺史你刚来乍到,还是不太懂这里的民情啊。要招州兵,怎么能召贱民奴隶呢,还给他们这么好条件。尤其是欠债者应募之后居然就能免除过往债务,这有些不太合适啊。
要州兵,找我们啊,我们肯定配合。我们家族子弟多,条件好,给你凑支州兵很容易的。
“呵呵。”
李逍的脸色已经慢慢的变了。
他端着杯子冷声问,“你们是在教本官如何做事吗?”
清冷的语气如寒风刮过,带着冷冽杀气。
“不敢不敢。”白发老者说道,可那眼神却毫无敬意,明显是说在这块地方,你若是得不到我们的支持,你就别想做事。
“还未请教老先生尊姓大名?”李逍把玩着酒杯问。
“老夫国氏。”老者说到自己姓氏的时候很傲。
国氏就是姓国,这在中原是没有的姓氏,在百济却是很有名,因为这是百济八姓之一,百济的国王姓扶余,而国中有八大姓,沙氏燕氏贞氏国氏木氏解氏等,能称为八大姓之一的国氏,实力很强。
1...125126127128129...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