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





逍遥小地主 第377章 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这岂不是儿戏吗?”
“就是,才刚到任,又召回京,几千里路途,太儿戏了。”
武珍州衙,赵持满和刘俊听说朝廷要召李逍回京,都是一脸惊愣。
李逍心里也不太爽,把人当猴耍呢。自他离京到现在,都不过两个月时间,当初皇帝还给他三个月时间上任呢。他这都算提前到任,可才刚上任半个来月,这倒好,皇帝又说要召他回京。
太府寺少卿兼大明宫营造使,他李逍还真不太稀罕。
送钱倒还送出问题来了,早知道还不如不送。
“三郎,既然是陛下旨意,我看你也只能回去了。”赵持满道。
李逍摇头。
“我不回去,懒得折腾。到了这边,还刚刚打开局面,回去做什么?”
“可是陛下旨意?”
“陛下的旨意还没送来,现在这消息是长孙太师送来的,我还有点时间。我这就马上写封信,你找人快马送到长安给太傅李绩,希望太傅能够帮下忙,如果能取消这道旨意最好。”
虽然刚到任半月,但李逍却觉得在这百济确实天高皇帝远,做事很痛快,没什么束缚。他可没忘记,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那也是被迫出来的。当初跟王柳崔三家的对决,他李逍虽是胜者,可也被长安的那些勋戚世家们给仇视,长安现在还不安全。
“陛下已经有旨,中书门下也已经通过,只怕此事再难更改吧?”赵持满问。
“事在人为嘛,陛下调我回去,肯定也是因为我在赤山浦给他送去的那十万贯钱。说实话,回京并不就好,朝中做官不更,不如在这里行事方便。再说我觉得也还有机会的,比如说我在这里可以为陛下治理边疆,还能源源不断开源呢。”
李逍决定把在武珍州抄家所得押送回京,再把新征的契钱三之一也一并报给朝廷。
虽然现在这两笔钱不过万余贯,不比之前赤山浦十万贯那么惊人,可毕竟也是有近万贯钱,相信皇帝也能看到他李逍的本事。
当天,李逍认真的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太傅英国公李绩的,一封则是给宸妃武氏的,李逍在信里写了自己离京之后一路过来的详情,同时也说了自己到任之后的主政计划,末尾还把几笔新收入写明。
他希望自己留在武珍州,还在信中承诺,若他继续留在武珍州,会有更好局面。
写完后,让人马上乘船回登州,快马送信往长安。
接下来的几天,李逍便干脆不再管这事情,他也没坐在武珍州城里坐等消息回复。
他骑着马,带着自己的亲卫队还有数名在当地人中找的向导,从武珍州城出发,一县一县的走访察看自己治下的五县。
甚至巡视完武珍州五县之后,他还骑马前往带方州的居烈城去拜见了东征水师的两位副帅薛仁贵和苏定方。
百济与新罗旧以支离山为界。
支离山下,百济一边,居烈城。
大唐在百济设立的第二个州带方州的州城就在此处,此时居烈州不仅是带方州都督府所在,也是带方州刺史衙门所在,还是东征水师大营所在。
薛仁贵和苏定方早知道李逍要来,特意到城外来迎接。
李逍见到他们,忙滚鞍落马。
“哪敢劳烦二位亲迎!”
薛仁贵笑着拍打李逍,“你小子一来,就弄的天翻地覆的,我在剧烈州都听说你那边的动静,好样的。”
苏定方已经是近六十岁年纪,他在贞观初年就在大破东突厥之后受封中郎将之职,可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似乎完全被太宗皇帝遗忘,在那个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余年。
二十余年,就一直在十二卫衙门里坐冷板凳,从没再实际领过兵。
直到新皇继位,这位曾经战神李靖元帅的门生,才终于又重得启用。
他年纪比薛仁贵大上几乎一倍,可以说是两辈人。但他很珍惜现在的统兵机会,他也不想辜负皇帝的信任。
身为东征副帅兼带方州都督兼刺史,苏定方更多的心思扑在军事之上,对于带方州这个新征服之州的民政事务的管理上倒是管的不多。
相比起武珍州那边如今轰轰烈烈的场面,带方州倒显得有些过于平静了。
“听说你一顿酒宴,可就把武珍州彻底掌控了,厉害。”
李逍笑道,“杀了几只鸡儆猴,确实安稳多了。”
“以前一直听说你不肯来军前,还以为你只是个书生呢,想不到你其实也很狠,杀起人来倒跟杀鸡一样啊。”苏定方须发半白,抚须称赞李逍。
“不狠不行,那些家伙个个心怀鬼胎,不行点雷霆手段,震慑不住他们啊。”
苏定方不客气的道,“三郎啊,老夫得陛下信任,让我兼任这带方州的都督兼刺史,可是你也知道,如今我更多心思要放在统兵征战这块,带方州的民政我也没多少精力,而且我也不知道如何管。你是武珍州刺史,同时还是安东道的经略和安抚使,我看不如你顺带着把带方州的民政这块接过去。”
“这哪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李逍笑着推辞。
“这里可是前线,一切从权。我这就向陛下上奏,辞去这带方州刺史兼职,我会向陛下推荐由你兼任带方州刺史之职。”苏定方说的很真诚,“你在武珍州做的不错,那边局面很好,就用你那套在这边搞就行了。”
薛仁贵也道,“苏帅是认真的,我们现在正准备一场新的战役,准备跟百济和高句丽人大战一场,苏帅也没这么多精力管这后方之事,我们两个负责在前面打仗,你负责后方,你放心,若谁敢做乱,我们手里还有四万兵马替你撑腰呢。”
经略使带安抚使,本来也就是协助东征水师。
“小侄何德何能啊,能得二帅如此看重。”
“你有本事我们才真正看重,若你没本事,那我们也不会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苏定方道,“好了,也别站在这城外说话了,我们在城里准备了酒菜,为你接风洗尘。”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 378章 朝鲜三巨头
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是比较标准的大唐将领,他们行事比较直接,不像长孙无忌那些文臣一样喜欢玩弯弯绕。
有什么话就直说,惹急了就抽刀子干。
苏定方的出身其实跟程咬金差不多,他家是河北的。隋末时苏家是河北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后来隋末民变四起,苏定方的父亲就组织民团保卫乡里,随地方官征讨变民。
苏定方十六岁就跟他父亲东征西讨,威名渐盛。可惜隋末那是个无力补天的年月,越讨贼越多。最终苏父死于战场,苏定方继承了父亲的那支兵马,最终眼见隋朝无望,便投奔了河北窦建德,深得其信任。
只是窦建德虽然最后占领大半河北,可天下终究还是李家的。窦败亡后,苏定方卸甲归田,在家种了段时间的地。后来窦的部下刘黑闼起兵反唐,苏定方终究还是没按捺住也重新披甲阵。
结果刘黑闼虽然一度打的李唐大军落花流水,可最终被李建成击败,苏定方再次回了老家种田。不久,刘黑闼二次起兵反唐,苏定方又提刀上阵了。这次刘黑闼的势力更盛,最终李唐不得不派出了李世民统兵征讨。
刘黑闼没能击败李世民,兵败身亡,苏定方则再次回老家种地去了。
种了几年地后,大唐对突厥用兵,苏定方被征召从军,主持战局的李靖选苏定方训练一支精骑,几年后,李靖就是带着苏定方训练出来的这支河北精骑直捣突厥汗庭,大破突厥。
苏定方也因功得封中郎将。
但或许就是因为他那并不好的经历,偏偏在开唐诸将帅中,他的年纪又比较年轻,因此一直被太宗雪藏,一藏就是二十余年。
苏定方坐了二十多年的冷板凳,没什么怨言。
现在他得新帝信任统兵东征,他只想以国士报之,狠狠的干死那些百济高句丽贼,为皇帝征服朝鲜半岛。
“后方民政这些,我没精力管,也不懂得管。我就把他全交给你了,我只管负责前线砍人。”
接风宴上,苏定方喝着赤山浦送来的美酒,很直接的道。
薛仁贵如今才三十余岁,太宗晚年征辽,他奉诏应征,在军阵中大放异彩,得皇帝直接从小兵提拔为将军。征辽是他的,他也希望能够再建新功。
“三郎啊,说说你的打算,要如何做?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只管提。”
李逍放下酒杯。
能得两位军中名将的如此信任,让他很感动。
“二位大帅如此信任某,某深为感动。某便全力为二帅主持这后方之事,让二帅无后顾之忧。”
关于具体的操作。
李逍早就在心里有了一套想法,他缓缓道来,说,“东征水师虽有四万,可毕竟还只是一支偏师,如今百济虽新败,但高句丽接下来肯定会抽调兵马南下,百济也会聚集重兵来争。”
“嗯,你说的没错,最近百济和高句丽一直在积聚力量,入冬之前我们不打,他们也会来跟我们要打的。”薛仁贵点头。
“大战当前,后方更需要稳定。”李逍跟两人道,“既然二帅如此信任某,那某也就全力以赴。我打算把在武珍州那边的动作再在这里做一遍,清理一遍那些百济豪强,挑几个实力最强最不服我大唐的家族杀一杀,震慑下其它百济人。”
顺便呢,还可以查抄这几大最有钱的家族,用他们的资财粮食等充抵军用。
“第二步,在带方州设立州学,以进学名义,让带方州的豪强贵族们把子弟送来州学读书,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交质子。”
“这个想法不错。”苏定方点头,其实他们现在也有这样做,他们攻下带方州后,也曾强令那些豪强大家族派子弟从征,说是从征,其实也就是让他们做人质,留在军中让他们有所忌惮而已。
而现在李逍说以读书的名义,把他们召到州城州学里,其实效果也是一样。
“再然后呢?”
“然后就是推行减租减息策略,打了那些豪强大家一棒子,就得给那些贫民百姓一些甜头。”
“再招募贫民和奴隶为州乡勇,这样便可让水师全力应付征讨事宜,从后方抽出力量,以后后方的治安就可以由这些乡勇接手。”
“这些人可信吗?”
“总要调教驯服的,相信是可用的。”李逍自信道,“等到将来,这些乡勇其实也可以协助水师攻城略地、押运辎重粮草、运送俘虏的。”
苏定方哈哈大笑,“若是别人说这话,我可能不太相信,但既然是你李三郎说的,我信。”
“再然后就是屯田筑堡修路。”李逍说出他的又一个计划。
清洗百济豪强大族,是为了后方安稳。减租减息招募兵勇,也是为了得到底层百济人的支持,同时能够让后方有一支协助力量。
最后的目的,还是在百济征服之地建立起秩序,推行统治。
“屯田,可自给自用。让百济的大唐军队可以直接得到粮草供给,而不用大费周章的自中原运送过来,既能节省时间,更能节约粮食,若本地粮食能自给,东征水师就真正的无后顾之忧了。”
这话深得薛仁贵和苏定方的赞同。
打仗嘛,虽然说是他们这些将军的事情,可如眼下这场大战,那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尤其是跨海东征,他们还是一支几万人的偏师,粮草补给是大问题。
一旦粮草供应不足,那再厉害的军队也撑不了多久。
“两位大帅,只要我们能稳定后方,推行清丈田地,普查人口的策略,那么以带方和武珍二州的田地肥沃,每年可征得田赋粮食许多,而通过充公没收的那些逃亡贵族和官府的田地,可以招募贫困百济百姓佃种收租,如果顺利,则负责供给几万东征水师并不会有问题。”
据现在李逍所得到的数据来看,武珍州和带方州算是百济比较富裕的地方,虽也有些山地和多岛屿,但同样还有平原地带。
爱尚手机阅读地址: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79章 狠人
现今编在两州下的百济户两万余,人口十四万三千三百户,有田地四万三千余顷,差不多能达到人均三十亩地。这个人均耕地数量,甚至超出了大唐的人均耕地数,是相当厉害的。
四百多万亩地啊,很惊人,还都是熟地。
以前这些土地大多集中在少量的百济贵族豪强手里,还有部分在官府手里。而现在,大唐占领这两州,设立十县。通过没收的逃亡贵族豪强的土地和接收的官府的公田,再加上清丈田地收契钱收回的田地,如今大唐官方直接就差不多拿回了一半的田地。
这一半,就是二百一十多万亩地。
那些仍留在百济人手里的地,哪怕每亩只征六斗的粮食,也是相当恐怖的。
“光百济人手里的田地,一年可征粮近一百三十万石稻谷。而朝廷收回来的公田,一半左右做为债券的抵押交给长安债券买主,剩下一半还可以自己佣人屯田。”
屯田所得的粮食还更多。
“若风调雨顺,一年可得粮不下二百万石,甚至更多。”
如此兵粮有余,完全可以不再依仗中原的粮食补给运输,可以就地补给了。
“自己屯田所费也不小吧?”
苏定方道,屯田就相当于是军方自己的农场,雇佣农民来种地,付给些工钱,然后收获几乎全部是自己的,因为军屯连税赋都不用交的。
当然,屯田也有本钱,相比于百济人的田地征粮,自己屯粮先期还得投入种子、农具、耕牛等等。
薛仁贵则问了另一个问题,“对百济人的田地,难道不是按租庸调制征赋吗?”
租庸调制是大唐的税制根本,其核心不是按田亩数来征粮,而是按丁来征的。每丁每年交租粟两石,另有其它的一些棉绢等土产。
这种税制的特点就是不管你家有多少田地,征田租时只是按丁口来算的,一个成丁就征两石,不管你有百亩还是十亩地。
“薛帅提出的问题很关键,租庸调是我大唐税制根本,是以均田制为核心的。但毕竟这里是战区,还是边疆新征服之地,不能与中原相同并论,因此我的意思呢,咱们征田赋,不按租庸调来征,而是在清丈了田亩后,直接按田亩数量来征税,每亩征六斗。”
“亩征六斗,会不会太高了一些?”薛仁贵又问。
正常来说,田税一般也就在三十税一左右。如果说一亩地收粮一石,那么亩收税其实也就是三升多点,而李逍说征六斗,那就起码是六成了。哪怕百济的地肥沃些种的是水稻,那亩产也就是一石半到两石的,六斗一亩的田租也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这就是相当于提高了十倍的田赋了。
“三十税一,太低了。”李逍很狠,对敌人就得狠些。
“亩租最起码得五斗。”他说道,“而且我计划下一步要在百济推行均田制。”
均田制的核心其实不是说免费授田,而是限田。比如中原均田制说每丁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
那八十亩田六十五岁后要交还朝廷,二十亩田可以留传子孙。
但那也只是说说好听的,实际上,这每丁授田百亩有个前提,首先,这个百亩就是一个普通平民成丁所能拥有的最高田亩数,比如说你家已经有一百亩地了,那么你就一亩地也分不到了。
再其次,实际授田还得根据当地田亩数量来分,打比方一千亩地,有十丁,那当然是每丁百亩。而如果总共只有一百亩地,有十丁,那每丁也就只能授十亩了。
这就是均田制,核心就是限田,而不是分田。
李逍说接下来要在百济均田,核心思想不是说要给那些百姓贫民们分田,而是说又要对那些百济豪强地主们下手了。
每丁最高限额百亩,那些地主豪强们哪个家里不是有大量庄园,无数田地呢。就算如今清丈田地,收契钱收走十分之一,还剩下很多。
肯定是超过百亩的,而当李逍推出均田制后,到时这些百济豪强们又不是大唐的贵族勋官,当然不能超额。于是乎,超出来的田亩数,便只能由朝廷征收,可以象征性的补偿点钱款,实际就是要打土豪收田。
收回来的田地,给那些登记了户口的百济贫民们分一部份,肯定不会分太多,名面上说每丁百亩,肯定实际上一丁只会分个二三十亩地,这些地按口分田和永业田二八比例分,将来要交还的口分田会占十来亩,真正能留下来的永业田只会有几亩。
而当均田以后,就必然要实行租庸调税制,到时就不再是按田亩数收税,而是按丁来收了。
不管那些地主豪强们家里每丁还剩下一百亩,还是说那些分田的贫民手里只有二三十亩,反正每丁每年的田租要交两石。
算起来,租子还是下降了不少的。
但更多的田就收归到了朝廷手里了。
这就是李逍打算在百济未来推行的政策,算是土地革命了。其实隋统一南北,唐结束隋乱,新朝立国之后,都是推行这样的策略。
均田均田,一面大量没收那些无主之地,并限制地主豪强们的田地,同时也给许多贫民分些能活下去的田地。
“土地这东西是命根子,只怕那些百济人不会肯。”
“所以说这事也不急,一步一步的来。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推行,那些百济的土豪们想反抗也没有了能力了。”李逍笑着道,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现在李逍并没有马上这么猛,而是稍温和点。先量地,征一遍契钱,收走十分之一的地。
然后再收租,虽然租子定的高,可毕竟那些人手里留的地多,田地多,最终留到手里的粮食也会很多。
等大唐在百济彻底站稳了脚跟,到时李逍再顺势推出均田,那些百济土豪们想反抗也就没有了能力了。
“那就统一点,对百济人的私田亩收田租三斗,对交给中原唐人的田地,则亩收一斗。对官府手里的公田,则对佃户收每亩六斗。”
:。:




逍遥小地主 第380章 武装升级
苏烈这种收租法,明显是对百济人不公平。可谁又会保证对百济人的绝对公平,从每亩六斗降到三斗,就已经很照顾他们情绪了。
否则真如李逍打算的那样,亩收六斗,这就相当于百济人的地不是自己的一样,要知道,在中原,只是属于朝廷的公田才会向佃户收每亩六斗以上。
自己的私田,一般田租可不会超过三升的。
“州勇之事,我看可行,你放心去招募兵员,所需要军械,我可以自军中抽调给你一批。另外我还可以从军中抽调一些老卒来给你充当兵头军官。”
“多谢二位大帅!”
“何必如此客气,都是为朝廷办事嘛,你也是陛下亲授的经略安抚使,同样是被称为帅的,咱们只以平级相称。”苏定方道。
“不敢不敢。”李逍忙谦虚,虽说经略安抚使倒是和薛苏二人的东征副帅差不多等级,毕竟都只是临时差遣。可李逍资历威望都远不如二帅,哪敢真跟他们平起平坐。
“二帅,眼下我大唐在百济立足还未稳,所以我建议二州共招募六千乡勇。这些乡勇农时耕种屯田,闲时训练。协助州县维持秩序,剿灭贼匪,甚至是协助守城运粮等事。”
“以百顷为一屯,每五屯聚一堡,修堡楼,立烽台,筑路连通。每堡筑派乡勇,招抚百济平民佃种耕作,如此出可耕作,入可自保,又可为带方和武珍二州城之外堡据点,护卫屏障二城。”
“嗯。”苏定方听的也连连点头,这种计划很得他的心意。
要是在水师的后方,真的建起这大批的堡楼,屯田耕种,那么后方就不用担心百济人作乱,同时能够保证后方的粮食产出。甚至是万一前线吃紧,这些后方的乡勇都能调派上前线协助作战,不论是运粮还是协助攻城,都是不错的。
当然,若有了这些烽堡和乡勇,则后方就能稳固。哪怕前线暂时失利,大军也能退回来,有一个安全的后方休整。
苏定方站起来,让人取来自己的地图。
他对照着自己的军用地图,看着上面带方和武珍二州十县,“若真能顺利推行祥瑞的计划,那么这里就将成为真正稳固安全的大后方,我四万水师就有了一块牢固的根据之地,再也不用担心孤军深入和后继无援了。”
薛仁贵也感受到,若真的能建起这样一个后方根据之地,那仅凭这四万水师,他们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渡海来攻,最怕的是什么?
一是粮草军械补给艰难,二是兵员补充难,再个就是孤军作战,没有援军。他们只能一直胜,万一失利,可能就将万劫不复。毕竟背后就是大海,退都没地方退。
而如果李逍能把后方打造的跟个铁桶一样,那他们还怕什么?
“二州之地,就募乡勇六千。我们拔给你六千长矛,五千把横刀,三千张弓、一千张弩、一千面盾牌,还可以拔给你六百匹战马。”
薛仁贵明白这后方的重要之处,此时非常大方的许给李逍大量的军械。
唐军虽是府兵制,兵民合一,但唐军的装备向来是非常精良的。比如唐军的弓箭装备率,就达到百分之一百二,人手一张弓甚至还有富余。弩机的装备率也能达到三成以上。
1...12712812913013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