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陛下,女儿都生了,你名字还没想好吗?”武氏白了李治一眼。
李治呵呵一笑,“一直没想好,要不你给想一个。”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她已经定好嫁给李逍之子,李逍为陛下所信任的能臣,将来也定是能封公拜相。臣妾看,不如就取名令月如何?”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美好的日子,嫁到公侯之家。
令月这名字其实很简单,好日子的意思。
“庆云,令月,倒也不错,挺配的。”李治呵呵道,庆和令都是好的意思,听起来确实很配。“那就选令月。”
李治想了想,决定给女儿现在就赐封公主号。
“赐号太平,名为令月。”
“朕这就诏告天下,让李逍长子李庆云尚太平公主。”
“陛下,太早了些吧,孩子才刚出生呢。”
“不早不早,既然都是当初说好约定了的,那现在就早点定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听陛下的。”





逍遥小地主 第384章 显庆元年
金秋。
阵阵凉爽秋风吹过,平原上到处都是正在忙碌的屯田土团乡勇。
与新罗交界的支离山,如今被皇帝钦赐名为唐山,这座朝鲜半岛南部的大山脉,现在成为大唐安东道东征水师的大本营。
几万水师正在厉兵秣马。
水师备战,乡勇屯田。
一片片屯田已经划下,一座座屯堡的位置也已经选好,那些刚分了田地的乡勇们正在卖力的营建屯堡。
五十乡勇一屯,加上他们的家人也是二三百人口。此时砍树的砍树,挖地基的挖地基。
屯堡并不算大,按李逍的图纸,一座屯堡其实很小。相当是一座哨垒碉堡,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座地主大院,有高高的围墙,有坚固的堡门,四周还会有壕沟。堡里主要是甲杖库,也就是存放军械之处,还有粮仓。
房间十来间,中间一个操场。
屯堡里只住当值的乡勇,不当值的乡勇则和他们的家人住在堡外。
围着屯堡四周,则是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居住的房屋,修的更简陋一些,但规划的比较整齐,清一色的四合小院,虽是茅草顶泥土墙,可还是很宽敞的。
先修屯堡,再先住房。
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板筑模式,先向下挖出地基,然后两面立板,中间插上柳树或竹条做筋,再填土夯实,一层层的向上垒。
速度极快,五十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在几名由东征水师老卒和佣兵团痞子们组成的屯堡军官教头带领下,迅速的成型。
秋日凉爽,雨水也少,正是筑堡的好时机。
先立堡墙,再挖壕沟,然后建甲杖房、粮草仓、战棚、食堂等。
这些屯堡几乎都沿着道路设立,屯堡的周边就是特划出来的乡勇屯田。
秋收已过,田里只剩下短短的一截稻茬。
“等屯堡的架子立起,就可以先暂停,转而把这些田地翻耕,播种萝卜和油菜。”
带方州的天气还不错,冬季也不会太冷,冬季的时候能种的倒也不多,萝卜和油菜倒是不错的选择。
白萝卜和胡萝卜正适合冬季生产,既可以用来供养东征军的骡马,也可以做菜,甚至能够用来搭配着充当粮食吃。
而油菜则可以榨油。
“不种冬麦吗?”
百济之南的气候,其实和江淮地区差不多,种植冬小麦也是可以的,这个季节种还来的及,到明年的初夏时收获。
“种,当然要种。”
萝卜和油菜只能当饲料和菜和榨油,但麦子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我已经让人从长安运来麦种,那些麦种产量能更高。”
“那今秋冬的任务挺重的,又要筑堡又要屯田。”
“光靠六千乡勇肯定是不够的,我已经以两州刺史之名义下令,召两州的地方百姓出丁,帮忙修筑屯堡和道路,同时协助秋播。”
入冬之前,水师一直在备战。
而乡勇和百姓则在争分夺秒的修筑屯堡和秋耕。
五十乡勇一堡,从西海岸到东部唐山脚下,一共修了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
十月底,秋耕完成,田里基本上种下了冬小麦或者是油菜或萝卜。
十一月,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修筑完成。
十二月底,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也都修筑完工。
腊月底,从长安寄来的长安新闻报上公布明年改年号显庆。
皇帝继位之后,永徽这个年号用了六年,如今换了新年号。
改年号总是有原因的,比如更换了宰相,或者是发生了更重要的变化。
远在百济的李逍看着报纸,却能大致猜到皇帝改元的原因。
在永徽六年,皇帝李治可以说是最痛快的一年。
这一年,他终于把长孙无忌等一干元老全都赶出了朝堂,而且还没有遇到激烈反抗。
同时,这一年,他也终于把自己一向都不喜欢的皇后王氏废掉了,还立了武氏为宸妃。
再加上东征的顺利,大明宫的修成,让皇帝很满意。
虽然去年也遭遇了一场大旱灾,可总算是过去了,没闹出更大的乱子。
于是新的一年,皇帝就改元显庆。
显庆元年,正月初一。
皇帝册封宸妃武氏为皇后。
同一日,皇帝废太子李忠皇储之位,改封为朝鲜王,授任武珍州都督。
紧接着,皇帝下旨册封武宸妃之子代王李弘为太子。
也就在这同一天。
征东军元帅程咬金在辽西率十万精锐向高句丽发起攻势,同一天,副帅薛仁贵和苏定方率四万大唐东征水师,六万新罗兵马,向百济发起春季攻势。
薛仁贵破隆化城,苏定方破古鲁城。
程咬金在辽东城下,围城打援,围歼高句丽和靺鞨联军一万八千余骑,重创高句丽人,迫其龟缩各山城不敢出。
高句丽人自顾不暇,无力再派大军南下支援百济。
苏列与薛礼二将率领的大唐新罗联军更是无人可挡,所向披糜。
二月初,薛仁贵、苏定方和新罗王子金法敏的十万联军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又克真都城,击灭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拔其王城。
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苍惶遁走,逃入北鄙小城躲避,被苏薛大军团团包围。
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趁父兄外逃,在百济城自立为王。
在这纷乱之中,赵持满带领着李逍的佣兵团却早一步伪装潜入了百济城中,他主动的找到了扶余义慈的嫡孙扶余文思。
“你是唐人?”
赵持满点头,“我是大唐安东道经略使、安抚使、观察使、团练使、营田使、武珍州刺史兼带方州刺史李逍的使者,奉命前来秘见王孙。”
“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王孙何不先听我陈明来由?”赵持满的百济话说的一般,但表达的还是很清楚,“在我看来,其实王孙殿下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只怕活不过三天了。”
“大胆!”一名侍卫拔刀喝道。
扶余文思却制止了手下,“你且说说你的来由。”
“王孙殿下,如今扶余王和太子均还在,你王叔却自立为王。可如今北方的高句丽人自顾不暇,而我大唐与新罗兵马已经无人可挡,不管是扶余王和太子,还是你王孙,不过是螳臂当车。”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我大唐兵马退去,难道王步以为你王孙还能容你活着?只怕我唐军真一日退去,你王孙便首先要杀你。”
赵持满这话句句说到了点子之上,扶余文思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可当初扶余王和太子亲自到熊津城督战,结果如今被困在北鄙小城,他王叔趁机自立为王,他这个王孙是最危险的。
“那我该怎么办?”
“唯今之计,百济灭国是不可避免,大势不可逆,唯识时务者还能得以保存性命。王孙何不降唐?若是能助我大唐不战而拿下此城,这是大功一件,不但可保你性命,还能保你父祖一命,将来百济虽亡,可你们也能迁往长安城,安享富贵。”
“王孙好好想想!”赵持满慢悠悠的道。
:。:




逍遥小地主 第385章 降将黑齿常之
“请达率黑齿常之前来相商。”
扶余文思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赵持满的话很有诱惑力,如今的王城之中,他已经危如累卵。
这危险并不是来自不远的唐军,而是来自城里已经自立为王的王叔扶余泰。
焦灼不安的等待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七尺多高的将军到来。
“殿下。”
“达率,某有一事求教。”
“殿下有事但请说,黑齿常之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敢推辞。”
“将军你是我百济第一猛将,可如今天要亡我百济,已经无力回天了。你说,我该怎么做才好?”
黑齿常之站在那里,人如铁塔,他个子长的极黑,而且十分高大,在百济人中极有勇名。
不过身为百济名将的他,此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回复王孙。
“唯死战尔。”
良久,黑齿常之无奈的回了一句。
“只能如此吗?”文思问。
黑齿常之低下头,他只是一名达率。达率这个官职,相当于唐朝的刺史,虽然在百济国内已经职位不低,但那又如何?
百济当初选择了联合高句丽对抗大唐,本是想寄希望于大唐无力东顾,两家先联合灭掉亲唐的新罗国,然后能更好的对抗大唐,保住他们扶余后裔在朝鲜半岛的这一亩三分地。
谁又能料到,这次唐军的攻势会如此的猛,百济人更料不到,这次唐人居然会把百济当成主攻方向。
而高句丽的主力被拖在辽东,他们数十年心血经营的辽东千里山城防线,更是毫无用处。
百济的实力,又如何能对抗的了唐军,何况唐军还有新罗这个带路的家伙。
“大王和太子被唐军包围,无法突围了,王叔又在这个时候自立为王,百济没有希望了。”王孙叹气。
“末将愿护送王孙殿下突围。”黑齿道。
“突围?能不能突围还是两说,就算是突围了又能去哪呢?”
“可以去平壤,或者是倭国。”
倭国跟百济的关系向来还是可以的,如今自立为王的扶余泰也是在跟手下商量,要派使者去倭国求援。
“高句丽若失我百济,也将孤立无援。至于倭国,远水难解近渴,他们就算来,也绝不会是唐军的对手。若余生只能流亡倭国,那还不如去长安!”
“长安?”
黑齿常之知道的长安有两个,一个是北边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也称长安城。还有一个自然就是正宗的那个长安城,在大海的西边,那是大唐的都城。
“中土长安,大唐帝都,我打算降唐。”
“殿下。”黑齿叫了一声,可却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了。
说不投降吗,可不投降又能怎样呢?
“达率,我想过了,如果我投降,或许还能保大王和太子一命。余生,也许只能在长安长度,但也还算好的结局吧。”
黑齿常之一声长叹,做为一员猛将,他可以为君王冲杀至最后一刻,可如果君王都不想战了,他这员猛将又能奈何呢。
“殿下,现在泗沘城是扶余泰说了算,可他并不想降。”
“那就杀了他。”扶余文思很不客气的道。
黑齿常之没吭声,扶余泰既然能自立为王,那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泗沘城。
黑齿常之就算有心,可手底下也没多少人。
“达率不用担心,我这有一人,可助你除掉扶余泰。”
“谁?”
扶余文思拍掌。
一人出现在厅中。
“你是何人?”
“赵持满!”
“赵持满?我听说过你,唐国的猛将,据说双拳能打死猛虎,光脚能追上战马,力大无穷,骑射了得。”黑齿常之盯着赵持满看,这是一种英雄相惺的感觉。
“我想跟你比一比!”他提出要求。
赵持满皱眉,“现在不是时候。”
“我不管,你必须跟我打,你要是不跟我打,那我不会跟你做任何事情。你必须跟我打,还得打赢我,那样我才会配合你。”
赵持满二话不说摘下身上的黑斗篷扔到了地上,他捏了捏拳头,“直接点吧,就用拳脚决胜负,这样简单点。谁倒地就算谁输,如何?”
黑齿常之兴奋的点头,“太好了,一言为定。”
“开始吧。”
赵持满说完,整个人就如同一只猛虎一样扑了过去。
扶余文思还没反应过来,百济第一猛将黑齿常之跟大唐猛将赵持满就已经打做了一团。
只见两团影子纠缠在一起,拳来脚往,呼呼生风。
短短时间,双方已经交手数十回合。
啪的一声。
赵持满一记长拳狠狠砸在黑齿常之的脸上,然后一记凌厉的鞭腿紧接着砸在他的脖颈上。
连吃两记狠的,黑齿常之不由的站立不稳,向后退步。
可赵持满的拳脚却如风暴一样连绵不绝的跟上,转眼间已经就是几十记拳脚,打的他招架不住。
赵持满停手。
黑齿常之踉跄后退数步才站住,他喘着粗气。
眼里却闪过佩服的光。
“果然不愧是中土名将,在下佩服,是我输了。”
“不错,倒也干脆。废话不多说,现在可以行动了吗?”
黑齿常之倒也磊落,“有什么计划直说,我一定配合。”
“计划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你肯配合,那我们就万无一失。”
“行,都听你的。”黑齿常之道,“我就一个要求,等这边事了,我要跟你再打一场,到时骑上马,来场真正的战将之间的比试!”
“可以,随时奉陪。”赵持满无所谓道。
·······
泗沘王城,王宫。
“大王,达率黑齿常之有急事禀奏。”
“何事?”
扶余泰自立为王,对于黑齿常之这样的猛将是很用心拉拢的。
“他说有急事面奏。”
“那就让他进来。”
黑齿常之进来,扶余泰一眼看到他脸上有些青肿。
“这是怎么回事?”
“禀报大王,我今日奉命巡城,发现几个形踪可疑之人,上去盘查,果然有问题。那人突起发难,我跟他交手,好不容易才将他擒下,经审问,此人竟然是中土唐国有名的悍将赵持满!”
赵持满以前长镇北疆,其勇名不但远扬塞外,甚至连百济国中也是久闻其名。持余泰一听大为惊讶,“赵持满到了泗沘,还被你拿下了?”
“好不容易才拿下,此人确实勇武了得。”
扶余泰看着他脸上的伤,不由的欣喜,“黑齿将军果然了得,连赵持满都不是你对手,他人现在哪?”
“就在王宫外。”
扶余泰兴奋的道,“走,去看看,早闻赵持满天生神力,绝世勇悍之名,想不到今日却被我百济黑齿将军生擒,某倒想看看这唐将生的如何模样。黑齿将军,当记大功一件!”




逍遥小地主 第386章 斩王夺城
泗沘王城。
王宫门口,李逍一身百济士兵装束,看着被五花大绑着的赵持满。
“委屈二哥了。”
赵持满轻笑一声,“这倒没什么,倒是你不该来,这太冒险了。”
李逍也道,“其实我现在也挺后悔当时不该一时冲动的,不过每天坐在后方听着前线的捷报,今天是薛楚玉又斩杀哪个百济将领,明天又是刘俊攻夺哪座百济城池,再后天又是程伯献那家伙打到哪了,实在是有些坐不住。”
最让李逍坐不住的还是刘俊、薛楚玉、王方翼、程伯献这些当初在长安结义的把兄弟们在前方大发神威不说,还非要每次把经过给他洋洋洒洒的写封长信来,自卖自夸,让李逍看的是热血沸腾之余,又不免坐立难安。
最终李逍没忍住跟着赵持满跑到这前线来了。
他担心再不来,这百济就亡国了,那他这个经略大帅,就一口汤也没捞着了。
不过真到了这前线,尤其是深入敌穴之中后,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冒险了。
这可是战争啊,可是前线啊,不是游戏,不能重来的。
万一被流矢射中,他可就交待在这了。
他现在可是身兼数职,况且妻子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呢,连儿子的面都没见过,他可不想死在这里。
“放心,一会我会护着你的。”
李逍按了按手中的刀柄,“二哥不用担心我,我虽没二哥的勇武,但自保的本事还是可以的。再说,我现在就是一百济小卒,也不会有谁在意我的,倒是二哥一会多加小心。”
正聊着天,黑齿常之出来了。
他的身后,跟着持余泰。
一个挺苍白销瘦的家伙,看着也就四十左右。
他有些趾高气扬的走过来,眼睛直盯着赵持满。
“这就是唐国勇将赵持满?”
赵持满一副鄙夷的神色,冲着他吐了口口水,“你就是扶余泰,不过如此。”
“呸,你才不过如此,什么勇将,还不是被我百济大将生擒活捉,死到临头,居然还如此狂妄。”
赵持满却是把眼睛望向黑齿常之,“他就是扶余泰没错吧?”
扶余泰恼怒的道,“大胆,还敢直呼本王名讳!”
黑齿常之却在那边点头。
赵持满笑了。
“既然你就是扶余泰,那就没错了。”
说完,他突然大喝一声,全身发力,身上的绳索一下子就全给挣断了。那些绳子可是很粗的,谁也料不到会突然断。
扶余泰更是想不到。
他本以为赵持满是只被生擒的猎物,已经没有了危险性。却不料,这只猎物下一瞬间就恢复了杀伤力。
“二哥接剑!”
李逍拔剑出鞘,扔了过去。
赵持满动作迅速,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已经跃起空中,伸手抄过了李逍扔来的剑。
一剑在手,赵持满更是如同杀神转世。
剑起。
如电光闪过。
扶余泰眼中惊惶的神色还停滞着,人头却已经飞起。
一道血光冲天而起。
百济王扶余泰就被当场斩杀。
跟着扶余泰从王宫出来的一群百济兵将全都傻眼了。
而赵持满身边本来看押他的那些百济兵,此时却全都扔刀出鞘,一个个如恶虎下山,挥刀乱砍。
砍瓜切菜。
黑齿常之始终没出手,他就静静的站在那里。
他的任务就是入宫把百济王扶余泰骗出宫来。
唐朝名将赵持满会很有吸引力的,而结果正如意料的一样,并无半点意外。
赵持满左挥右砍,无人可挡。
李逍却已经低头捡起了扶余泰的人头。
扶余文思带着一群人出现。
更多的百济士兵从四面八方出现。
“住手!”
王孙扶余文思大喊一声。
他是太子长孙,在扶余泰人头还被人提着的当下,他的话还是很管用的。
场面安静了下来。
扶余文思上前。
黑齿常之退到他的身后。
而赵持满也退到了李逍的身后,二百伪装成百济卒的佣兵也退到了李逍的身后,将他护住。
李逍一手提着扶余泰的人头,一手还提着一把带血的剑。
“在下大唐皇帝钦封安东道经略安抚使李逍!”
“百济王孙扶余文思拜见大唐皇帝钦使!”
扶余文思当众向提着扶余泰人头的唐人使者跪拜。
出乎众人意料。
李逍把剑递给身后的人,伸手扶向扶余文思。
“王孙可愿降我大唐?”
“扶余文思愿降,还望天使接纳。”
“纳降!”
李逍高声喝道。
喊出这话的时候,他的身体都在微微发抖。
说不激动这是假的。
扶余泰死了,扶余文思降了。
场上的百济人都混乱了,他们有些转不过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唐人怎么出现在王城,而新王怎么却被杀了,王孙为何却要降。
这个时候,黑齿常之站了出来。
“黑齿常之愿降!”
李逍打量着这个七尺多高的黑大汉,他知道此人,早在未穿越之时就听过这人的名字,因为这个人历史上也降了唐,后来还成了唐朝有名的猛将,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
这人和唐玄宗时的名将高仙芝一样,都是朝鲜半岛的胡将出身,只不过黑齿常之是百济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但他们都一样为大唐建功立业,征战沙场。
“黑齿将军高义,弃暗投明识时务也,某纳降!”
王孙降了,名将黑齿常之也降了,剩下的那些人左看看右望望,最后看到扶余泰那死不瞑目的人头,终于还是跪下了。
1...129130131132133...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