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意味着独得圣宠啊。
尤其是这个经略和观察两个使职,那是能管到他们这些在安东征战的军官们的,他们又不是薛仁贵和苏定方,级别上李逍管不到。
经略本就管军,而观察使又是管官的。
观察使有为朝廷考察官员之职,甚至拥有直接罢免官员的先斩后奏的权力。
说来,在安东道这块地方,李逍还算是他们的上级。
虽说只是临时性的差使,临时上司,可也依然是上司啊。
“我要向薛帅苏帅禀报。”
刘伯英无奈,最后也只能这样道。
薛仁贵和苏定方是在三天后才到达泗沘城下的,他们是在泗沘的北面来的,是在攻破了百济王和太子所退据的北境小城后才南下。
随着他们生擒百济王和太子,整个百济国最后的反抗也都被铲除,百济亡国。
唐军会师泗沘城下。
薛苏二帅到了,李逍自然是出城迎接。
城外中军大帐,诸将齐聚。
苏定方和薛仁贵并坐上方,二人都是东征副帅,职位相等,且各统一军,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而在二人之下,将分左右,各归二帅所统一军。
李逍进来,发现这帐中有股子升堂的味道。
苏薛二人见李逍进来,也在打量着他。
以前怎么都请不动随军的李逍,如今却已经是跟他们平级的经略使。
更让人惊叹的还是李逍本来是在后方经略的,可人家却能带着三千乡勇就夺取了百济王都。
这让灭亡百济国的二帅都觉得有些遗憾,一年不到的时间就灭掉了一国,这本来是极大的功勋,可现在这功勋却有些不足。
四万水师将士大小百余战,结果最后的大功却让李逍抢了去。
刘伯英可是跟他告了李逍许久的状了,抢夺了泗沘城不说,还不让东征将士入城。
“报!”
还不知道要如何开口,结果帐外就传来一声禀报声。
“报!军情急报!”
薛仁贵扭头喝声,“入帐禀报!”
一名校尉入帐,“报告大帅,水师巡船急报,海上发现倭人舰队。”
这个消息让人意外,“详情!”
“据报倭人舰队由倭国将军毛野稚子率领,大小船只八百余艘,兵马三万七千余人,目前正向新罗进发!”
在东征水师刚灭亡百济的时候,倭人突然参战了,这是谁也没料到的,而大家更没料到的是倭人会先进攻新罗国。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390章 赐双旌双节
“薛帅、苏帅,如今百济已灭,这泗沘城和百济降臣等我就移交给二位了,明日我就回去了。”
李逍先打破了沉默。
苏烈捋着花白胡须微微一笑,朗声道,“急什么,这百济刚灭,这不倭国又来凑乱了吗,这战事还没结束呢。你足智多谋,正好给我们参谋参谋,再说了你现在也还是安东经略安抚使,这也是你职责所在嘛。”
薛仁贵也让李逍暂时留下来。
至于说刘伯英状告李逍抢功之类的事情,二人提都没再提。
“倭国这个时候出兵,你觉得要如何应对?”苏烈问李逍。
“这满帐都是一时之名将,我一门外汉可不敢乱说啊。”李逍没直接回答。
“你也不必谦虚,你带着三千乡勇就有把百济王都兵不血刃拿下,这本事我们可没有一个有。”苏烈直接道。
打仗这个东西,不管你是强攻还是智取,总之是胜者为王,最看重结果的事情。苏烈打了一辈子仗,岂有不懂这个的道理,其实这道理刘伯英等将领也懂,只是有些咽不下这口气而已。
“不知苏帅是如何打算的呢?”李逍反问。
苏烈有些无奈的道,“其实不瞒祥瑞你,我们到此之前已经接到了长安的旨意。朝中认为百济既然已平灭,那么这个阶段的作战任务就已经完成。”
皇帝的旨意是要调薛仁贵和苏定方率东征水师北上,进攻高句丽本土,直攻平壤。
百济这边,就交给地方官员管理。
“四万水师都将北上?”
“对。”
现在朝廷已经把百济之地,设置五都督府,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县,都督、刺史、县令等官员,已由吏部铨选委授,即将陆续抵达赴任。
还是如此前,百济所征服之地实行直接管辖统治,设州置县,因为是边区,所以还设立了五个都督府。
“州县设立的有点多。”李逍提出自己的看法,百济不过朝鲜半岛占三分之一地,这么点地方却设立三十六个州一百八十个县,还有五个都督府,确实太多了点。
“新征服之地,得加强些统治。”薛仁贵道。
薛仁贵和苏定方都将卸去在百济地方的兼职,率四万水师北上进攻高句丽。
“二帅统兵北上,那百济后方未免太过空虚,新征服之地,只怕百济人未必人人心服,若有人煽风点火,只怕乱事又将起。”李逍叹气道。
“朝廷的意思是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南起进济,北至辽东,东至靺鞨的大片土地。这首任安东都护是尉迟敬德将军,下设两个副都护,一位是程咬金老元帅,一位就是你。”
“尉迟恭将军?”李逍惊讶。
苏烈不说,李逍都快不记得尉迟恭这位唐初战神还活着的事实。
“那位现在应当差不多八十岁了吧?”
“嗯,并不多吧。”薛仁贵苦笑着道,尉迟恭那是大唐的战神,还与秦琼一起是门神。
不过这位早年功高,因此也比较跋扈一些,甚至有次就因为在宫廷宴会上的席位比李道宗落后点,结果就一拳差点把人家一只眼睛打爆掉。
后来被太宗警告了几次之后,这位就老实了。后来甚至干脆就整天迷恋着炼丹修道,在家里建豪华的别墅庭园这些,在太宗晚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出门。
安心的当着一个老宅男,却也是平平安安。
贞观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他劝过,李世民没听还召他出来领兵随驾,战后尉迟恭就又回家继续修炼去了。
李世民以前也修炼服丹,结果一吃就死了,才活了五十出头。而尉迟恭炼丹修道几十年,如今都八十岁了居然还活的好好的,也是个奇事。
不过尉迟恭确实几十年不出门了,也不过问世事。
这回李治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尉迟恭挂到安东都护府都护的位置上,据说因为请了尉迟恭出山,还特意把都护府的等级提升到了二品的大都护府一级。
李治还给尉迟恭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等于是拜这位为相了。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反正这一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连尉迟恭都没想到,据说这位接旨之后,给皇帝回了个信,说老了不能再任事。可皇帝不管,依然还是拜他为平章事,又授他为安东大都护。
可尉迟就是不肯出府门。
因此现在的实情就是尉迟恭虽有了宰相之名,但依然是在家修道,而政事堂实际上等于还是缺了一人,至于安东道大都护也一样是实际缺额。
程咬金和李逍被任为副大都护,百济以北的安东道归程咬金,百济归李逍管,新罗也归李逍负责监管。
因为灭百济之功,薛仁贵和苏烈都被晋封为郡公爵,薛仁贵封平阳郡开国公,苏烈封清河郡开国公。
李逍这次除升为副大都护外,也晋升了爵位,以功封蓝田县开国侯,直接跳过了伯爵,升为侯爵。
他现在是正正经经的三品高官了。
“西边最近不太平,之前朝廷调宰相崔敦礼任安西大都护,负责调回纥与突厥人讨伐做乱的西突厥,但并无什么进展,相反西突厥势力还越发强大了。如今朝廷希望安东这边能够早点击败高句丽,起码也要重创高句丽,让其无法再对新征服百济有威胁,然后就能从安东抽调兵马去西征平乱。”
朝廷调薛仁贵和苏烈北上的同时,就是要从辽东程咬金那里抽调兵马去西边。
甚至程咬金都有可能要调去西征,正因此才会把苏薛二将都调北上。
“突厥人向来我心腹之患,虽然太宗灭东突厥,可这些年西突厥又屡屡作乱,这次朝廷有意要一劳永逸,看来是要打一场大仗了。”
对此李逍也是无奈啊。
本来朝廷是要先东后西,先灭掉东方的高句丽和百济,这样东方能安稳。但西突厥人不给你这时间啊,他们越闹越厉害,朝廷要是再不出兵,那么西域就可能失陷,甚至威胁到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区,有可能连漠南漠北的东突厥各部都要被他们给征服,万一让西突厥人真的重新一统草原各部,那到时就麻烦大了。
于是乎,现在这东征刚刚达到第一个阶段胜利,朝廷就迫不急待的要调薛苏二人北上了。
“百济之地,以后就要靠你了。五都督府十六州一百八十县,都要靠你了。”
“我靠那六千乡勇吗?”李逍也苦笑啊。
“你不是还在泗沘城里招降整编了几千百济降军吗,整编整编,又能多出六千人来,你就有一万二了。”苏烈笑道。
“可是现在倭人又来攻新罗。”
“那是新罗人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不会连几个倭贼都打不过吧?”苏烈丝毫不把倭人放在眼里,什么三万七千大军,什么八百多条船的舰队,在他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不但不会去帮新罗人,还会要求新罗王金春秋派出两到三万人随他北上进攻高句丽,同时还会要求新罗人派出一万兵马归李逍统领,留守百济。
“只怕新罗人未必打的过倭人。”
李逍说出自己担忧,结果却并不能引薛苏二人的重视。
他们的眼里,真正的敌人只有高句丽。
在泗沘城仅停留了三天,薛仁贵和苏定方就带着两军水师北上了,入百济一年,两军四万水师,此时还剩下三万余人,减员了有大约三千,其中战死千余,还有不少伤兵约千余则划到了李逍麾下,充当他乡勇的教头军官。
水师一走,李逍立即感受到了危机。
这么大的地方,十六州一百八十县,他手头仅有六千乡勇,六千百济降兵,还有一支千人的亲卫。
除了这千余亲卫都是由唐人组成,那一万二的乡勇、降兵,可都是百济人啊。
圣旨从长安下达。
李逍被倭任为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任熊津都督府都督兼刺史,同时兼任安东道经略安抚使,团练观察使、营田转运使。
现在百济这一亩三分地的新征服之地,李逍一人拥有了军、政、财、和人事大权。
左骁卫将军刘伯英授为马韩都督府都督兼刺史;
左卫中郎将王文度授为东明都督府都督兼刺史。
左骁卫中郎将刘仁愿授为德安都督府都督兼刺史。
右威卫将军孙仁师被授为金涟都督府都督兼刺史。
刘仁轨被授为熊津都督府长史。
这五人算是朝廷给李逍留下的左膀右臂。
皇帝别赐旌节给李逍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恭喜节帅!”
虽现在还没有正式的节度使官职,但李逍拥有双旌双节,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节度使了。
刘伯英等几将虽然之前跟李逍闹了点小矛盾,可在这旌节之前却不敢再有半分轻视之心。
拥有旌节的李逍,那是可以对他们先斩后奏的。




逍遥小地主 第391章 长安
显庆元年。
正月。
长安,大慈恩寺。
玄奘法师设五千僧斋,主持盛大法事为新太子李弘祈福。皇帝皇后率朝中文武百官都去行香。
这是武氏第一次正式的走到台前,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所以竭尽全力,废寝忘食的表现。她举止大方得体,言辞不俗,表现极佳,让朝中百官和长安的士民们对她都称赞不已,对这位新皇后的态度也大为转变。
“陛下,西突厥贺鲁叛逆,不能再纵容了,必须倾力征讨,一战灭之,一劳永逸!”
“朕也想打,但如何打,怎么打是关键的。”
即位七年的皇帝李治,如今大权独揽,赶走了元老派,废掉了王皇台,更换了新太子,将近而立之年的皇帝,如今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况且大唐还刚灭掉了百济。
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叛服不常,早已经让李治不满了。
现在朝中有两派声音,一派认为东征刚建功,再应当乘胜进攻,将高句丽一鼓灭之,永绝东方之患。
而另有人则认为,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如今势力越来越强,若再不征讨,那么就可能尾大不掉,慢慢成心腹之患。
可大唐虽强,却也无法做到东西两面同时用兵,毕竟不论是高句丽还是西突厥,那都是一方霸主,大唐也得尽全力才能征服。
东征还是西讨?
先东还是先西?
两派声音吵个不停,李治也有些犹豫不决。
“陛下,西突厥咄陆有五啜,处木昆律啜,胡禄阙啜,摄舍提噋啜,突骑施逻施啜,鼠尼施处半啜。”
“弩失毕有五俟斤,阿悉结阙俟斤、哥舒阙俟斤、拔塞干暾沙钵俟斤、阿悉结泥孰俟斤、哥舍处半俟斤。”
“陛下,贞观八年我朝所册立的咥力失可汗分其国为两厢十姓,号称十箭。碎叶川以东属咄陆五姓,首领称啜。以西属弩失毕五姓,首领称俟斤。
姓授一箭,诸啜、俟斤皆可称设,故又号十设、十箭。”
殿中,为皇帝分析如今西突厥形势的是大将军契苾何力,现任左骁卫大将军,本是漠北铁勒契苾族人,早年本是铁勒可汗,后率部归顺大唐,贞观九年随军大败吐谷浑,因功取临洮县主为妻,贞观十四年,又随侯君集灭高昌国,贞观二十二年,随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俘虏龟兹王。
之后多次与西突厥作战,功高着著,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郕国公。
他虽是一胡人,但降唐几十年,却也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尚县主后,也算是唐朝宗室一员。
作为一个对西突厥相当熟悉的大将,他的话当然更让皇帝信服。
“西突厥有十姓部落,但是如今,阿史那贺鲁却仅能统领咄陆五部,弩失毕五姓却在真珠叶护的率领下,愿为我大唐先锋讨伐贺鲁,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真珠叶护是谁?为何能统领弩失毕五姓,为何又愿意为唐先锋呢?
这就是西突厥人自己的内部权力斗争了,真珠叶护的父亲就是前任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陆可汗,早年也是由唐朝册立扶持起来的,后来实力一强便成了白眼狼。唐朝便又扶持了现任可汗阿史那贺鲁,联手击败了乙毗咄陆可汗。
真珠叶护早年就也统领一部,称设,有自己的兵马部族,实力不弱。李治继位后,贺鲁老是搞些小动作,让大唐非常不满,于是唐朝去年派人去册封真珠叶护为可汗,这事被阿史那贺鲁所阻。
随后,贺鲁还率兵征讨真珠叶护颉苾达度设,两人算是彻底成死仇。
真珠叶护打不过贺鲁,便只好上表降唐,愿意为唐先锋征讨贺鲁,凭着他们家族和他父亲留下的底子,他倒也把碎叶以西的弩失毕五部团结了起来,要一起联唐反贺鲁。
“如今真珠叶护联结弩失毕五姓反贺鲁,若我大唐不出手,那么他们肯定最终打不过贺鲁。一旦贺鲁再次击败真珠叶护,甚至吞并弩失毕五姓部落,那他的实力就将再次增长,彻底的控制西域之地。”
要打就得趁早打,趁着现在贺鲁的西边还有真珠叶护这样的对手时征讨。
“如果打,需要调动多少兵马?”李治问。
“陛下,驭使夷狄需用权,当集中大军,以雷霆之威扫灭贺鲁。臣建议发兵十万,然后再召回纥兵五万,真珠叶护兵五万,集二十万大军三面合击,一举歼灭之。”
“不能让他联合诸国,只打贺鲁。我们事先言明发兵只诛贺鲁,那么处密、处木昆等部也会各愿自保。如果我们不打,那么他们肯定会与贺鲁联手打真珠叶护。”
处月、处密这几个部落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之外的部落,实力也挺强,但不直属于十姓。
这些部落在西突厥里,与贺鲁的关系没有他统领的五咄陆那般紧密。
契苾何力的建议就是先盯着贺鲁打,以贺鲁的五咄陆为目标,像处月、处密这些部落,以安抚为主。
处月部游牧在天山南北,这个部落现在不算有名,但到了晚唐的时候却非常有名,因为那个时候处月部已经改名为沙陀。
沙陀人作战骁勇,晚唐时候的李克用正是沙陀人。晚唐五代十国,其中好几朝都是沙陀人建立,可见其勇悍。
“陛下,此平定西域之良机,万莫错失。”契苾何力再次恳求。
“让朕好好思虑一下。”
······
契苾何力退下,李治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折。
奏折是来自海东百济,由安东副大都护、熊津都督府都督李逍上奏。
李逍上奏,请求朝廷先东后西,先集中全力灭高句丽。至于西突厥,可以驱虎吞狼,册封反贺鲁的真珠叶护为可汗,令他率弩失毕五部征讨贺鲁,再调回纥和契苾等铁勒部发兵助攻,朝廷方面可以委派一员上将总领,但不需要发大军亲征。
用李逍的话来说,以夷治夷驱虎吞狼,先让他们自己打着先。唐军还是应以东边为主,只要西边维持着局面不坏就可,哪怕暂时灭不了贺鲁都没关系。
若是此时从东边调大军回朝,赴西域平乱,那么东边局势肯定要变的。留守的兵太少,就压不住高句丽,而现在倭国又出兵,到时百济无兵弹压镇守,只怕百济人将再次叛乱。
所以贪多嚼不烂,别去管什么西突厥了,先把高句丽灭了再说吧。灭掉高句丽才能保东方安稳,不灭高句丽,那么刚打下来的百济也将守不住。
奏章末尾,李逍还告诉皇帝,别指望新罗人和契丹人,若大唐主力在,他们当然会协同,而万一唐军主力不在,他们肯定不会用心的,甚至说不定这些家伙还会生出二心,觊觎半岛的土地。
“爱妃,你觉得朕该先东还是先西?”
武后抱着女儿轻轻摇晃着,见皇帝问她,道,“契苾何力虽是老将,但李逍的话其实也很有道理的,东西两面开战,相遥万里,朝廷肯定无力两边皆顾。而东西二选一,臣妾觉得还是当选东,先东后西,趁势先灭高句丽再出兵西域!”
李治犹豫,“可契苾何力说的也很有道理,西突厥的贺鲁已经越来越嚣张,他已经屡次派兵进犯我大唐的西州、庭州,再不征讨,我大唐在西域只怕再无威望,西域有失。”
他似自言自语道,“高句丽也不好打的,朝中不少大将都说没个八年十年的,只怕并不能灭掉高句丽。但八年十年的朕等不得,西域等不得。去年灭了百济,高句丽又被大败了一次,相信能够暂时安份一段时间了,朕还是想先西后东,先平贺鲁,再还征高句丽。”
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武后便也没再出声。
·······
“诏令!”
“检校羽林军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诸将进讨贺鲁!”
“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
“右骁卫将军高逸德、右武卫将军萨孤吴仁为副总管。”
“诏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进讨贺鲁。”
“诏右屯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行军大总管,分头出金山。”
诏令接连而下。
连发三路大军,分别由程咬金、苏定方和阿史那弥射统领,兵分三路,各统兵五万。
再诏回纥和契苾部各出兵五万,加上册封真珠叶护为可汗诏他率弩失毕五姓发兵十万,这一次大唐真的是全力以赴,重兵出击。
总共三十万大军征讨贺鲁。
随着这道诏令下达,原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程咬金,副帅苏定方都被抽调往西域,同时抽调走的还有十万府兵精锐。
原本的朝鲜战场,唐军主力尽撤。
北面以薛仁贵代替程咬金主持战局,南面则完全交给了李逍。
身为副大都护的李逍,手底下却只有一万二千以百济人为主的乡勇土团,却要一人独自承担镇守百济之地的重任。




逍遥小地主 第392章 复国
安东道。
百济故地,大唐熊津都督府。
西面沿海,白江口。
白江联通熊津城和大海,江口处唐军修建了一座城堡,沿海依江。
堡西羊马城凸出来的土墩望楼上,两名守卒指着城下的方向,不屑的互相说着话。
“该死的新罗人,居然就这么溜了。”
城下,一队队的新罗人正经过,他们从熊津城下撤回,经过城堡,抵达白江口,将从这里乘船返回新罗。
或者说是赶回去救援本土。
倭人的舰队跨海进攻新罗,新罗人凭城而守,结果却反而节节败退,已经被倭人连夺十余城。
1...131132133134135...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