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相反,女婿在水寨受训之时,他还带着几个儿子来帮女婿家整理院子,翻耕田地。
“我去打点酒,再去割点肉回来,你弄几个下酒菜,一会请他们好好喝一顿。”黑鱼对这媳妇和岳父内兄是十分满意的,这次受训他很卖力,倒也表现良好,得了奖励。
那妇人见黑鱼如此态度,也是露出笑颜,连忙点头。
黑鱼于是伸手在妇人的屁股上抓了一把,然后哈哈笑着往外走,手里拎着个钱袋,那是自己这回受训得到的二百文钱奖励。
出得门来,倒是看到不少同袍也笑呵呵的出门,原来大家赶着回来后,发现家里妇人安好,又知道分了军田等,便都放下心来,高兴之余,便要去集市上割肉打酒买菜好好庆贺一番了。
“当初留下来还真没选错!”黑鱼叹道。
“可不,如今这媳妇也娶上了,这百亩田也分了,还入了府兵的军籍,以后咱们的日子可就得劲了。我回头就得央咱们寨里的书记帮我往家里写封信,召我家里那几个还没成亲的兄弟们过来这边找生活呢。”
“我也得叫兄弟来呢,刚分了一百亩地,可种不过来。”
大家有说有笑,脸上充满对未来美满生活的期待。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405章 出兵新罗
白江口两岸,屯堡相连,阡陌纵横。
成片成片的田地,如今都正在春耕。
一面帅旗飘扬在田间路上,帅府牙兵护卫着安东副大都护李逍巡视着这一片大好景象。
衙前都知兵马使兼水师都兵马使赵持满骑着马陪在李逍旁边,为李逍指点着眼前的景象,讲解着府兵均田耕种的情况。
李逍身为安东道副大都护,还同时兼任着安东道观察使、经略使、安抚使以及团练使和营田使、转运使之职。
营田使就是负责营田屯垦事务的,在久迟之战打压住了百济复国的那股火焰之后,李逍如今更是在全力推行百济屯田事务。
府兵和乡勇军屯,百姓也一样授田分地。
如今百济的大量土地,已经由过去垄断在少数百济贵族豪强手里,变成了大部份授给了府兵、乡勇和百姓手中,另有不少则被卖给了中原的贵族豪强地主们,还有一部份则被李逍划给了各官衙、官学等做为官田、学田。
到处都在忙着春耕。
就连那些为中原唐人所有的田地,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李逍早就发出了帅令,所有田地不得荒芜,就算是被中原贵族们成片买去的土地,也必须得耕种不得抛荒。
如果抛荒,那么帅府有权把这些地临时收走租佃出去,佃租原地主无权享有外,他们还得缴纳高昂的罚款,若是连续三年不种,则帅府有权直接收为官有。
这道帅令据说一发出后,引得不少拥地的长安贵族豪强们的不满,还向皇帝告了他的黑状,但李逍可不管这些,他只知道,百济这盘棋必须要盘活,首先就得保证粮食收获。
一块田地沟边,正在与妻子、岳父、内兄等一起播种的黑鱼见到骑马来巡的李逍和赵持满,连忙拉着妻子他们咕咚一声跪在地上,向李逍他们连连拜首。
口称大帅和衙内大恩,绝不敢忘。
赵持满一眼认出了黑鱼,笑着叫他起来。
“黑鱼我问你,对你这百济新妇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一千个一万个满意。”黑鱼连连笑道。
“那我再问你,对官府分给你的这一百亩军田,还有你的那个小院子可还满意?”
“满意,非常的满意。”
赵持满点头,“满意就好,要知道感恩,你以前在淮西那是穷的叮铛响的,但是如今在这里,有大帅的照顾,你三十岁的老光棍娶上了二八的百济娇娘,还分到了百亩军田,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府兵,日子不可谓不好。你要牢记,今日这一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一切也是来之不易,要好好的耕地训练,要保护好你如今有的这一切。”
“黑鱼明白,多谢衙内,多谢大帅!”
李逍也听过黑鱼的名头,笑着以马鞭指他,“要谢陛下天恩,朝廷仁政。现在有家有地,便要勤恳老实,好好耕战养家。”说着李逍转头对身边的张葱道,“给这大黑鱼赐钱两千,布两匹,给他润家。”
黑鱼欣喜的又忙捣蒜般的磕头。
李逍又召来他的岳父和内兄问话,他们更是诚惶诚恐,有问必答。聊了几句,李逍也好言安慰他们,让他们老实本份生活,然后也赏赐了他们一些钱帛。
一连多日,李逍带着衙兵巡视整个安东道各州县,一路所见,到处都是一片春耕忙的景象。
这里已经看不到半点去年大战的景象,乡村里屯堡卫城纵横,沿路到处都有府兵乡勇们巡逻,看不到半点之前紧张的气氛了。
那些过去高高在上的百济贵族豪强们,已经纷纷被掀落,被看管,再无法做威做福。
“安东形势一片大好啊!”长史刘仁轨感叹着道。
现在安东之地,五都督府十六州一百八十县,共拥有两万名府兵了,除了之前那批一万人援兵,此后李逍又陆续向朝廷索要来七千人,加上原有的三千唐兵,使得唐军总数达到了两万人,这是大唐一个标准野战军团的数量。
而乡勇数量也是不断上升。
每县乡勇一团二百人,加上州和都督府所辖乡勇,乡勇总数已经达到了六万之数。
这些乡勇亦兵亦农,其实和府兵是一样的,闲时耕种战时为兵。只不过他们没有府兵的资格,待遇也要差些,装备等自然也大不如府兵。
可数量上还是很庞大的,这让李逍在安东道实际拥有了满编四个军团的战力。
特别是这些府兵、乡勇们所驻守的军府、屯堡,更是组成了一道道的索链,把安东地区控制的很严密。
各地陆续有一些百济叛乱,可每次都是刚冒出了苗头,就被连根拔起了。那位扶余丰大王,更是至今都还流亡的高句丽的平壤城不敢回百济。
或许是李逍在百济的手段很有成效,高句丽人一直都没有什么大动静,他们虽然也不断派一些斥候哨探越界,可却始终没有打破之前的休兵协议。
高句丽人依然保持着对大唐称臣的态度,没敢打破如今的这个微妙平衡。
百济不乱,高句丽人便不敢有所异动。
而李逍在百济,让百济越来越安稳了。
反倒是新罗那边,局势反而越来越不好。
刘仁轨问李逍,“大帅,新罗又派使者前来求援,我们依然拒绝吗?”
帅府司马李谨行不屑道,“那些新罗人还真是无用,区区几万倭人都打不过,还有脸几次三番来求援。”
“这次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据说新罗王金春秋病重,听说好像要不行了。如今新罗朝廷内,似乎对继承人有争议,据说金春秋是想让世子金法敏继位,可也有不少贵族想拥次子金仁问继位,也还有人想立少子金仁泰的。”
新罗不敌倭人进攻,实际上正是因为如今金春秋病重,新罗朝廷围绕着继承人在争斗,他们忙着内斗都顾不上全力御外敌了。
本来金法敏是世子他继位是没什么疑问的,可金仁问做为次子也有他的资本,他的资本就是他曾经做为质子到过大唐,还成为高宗皇帝的亲卫。
高宗谓他涉海来朝,忠诚尚可,特授左领军卫将军,去年诏许归国。唐征百济,金仁问还做为新罗军的副帅协攻。
有这些经历,金仁问便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新罗朝中的亲唐派首领,现在亲唐派就是有意要拥立金仁问为大王。相比起金仁问来,世子金法敏其实是代表着新罗朝的另一种对唐态度,那就是利用大唐来对付高句丽、百济甚至是倭这三个敌人,他们甚至想的是借唐之手夺取百济和高句丽之地。
“金春秋真的要死了吗?”
“是的,估计活不过这个月了,金仁问王子派了秘使前来,希望大帅能派兵入新罗,关键时候支持他继位为王。”刘仁轨点头道。
李逍摸着下巴,“挺有意思的。”




逍遥小地主 第406章 弑君
连片的稻田渐渐的已经变黄,稻穗金黄沉旬旬的,再过几天就将夏收。
田地里到处都是喜悦的百姓,他们拿着锄头正在忙着给稻田出沟放水,趁着最近的好天气,把田里的水放干好晒下田。田晒干了才好下田收割。
在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间,还有不少青纱帐,这是玉米地。
春播时,李逍也拿出了不少玉米种子来,还有那些长安来圈地的贵族们,也弄到了不少玉米种子,今年这边的玉米播种量不少。
“大帅,军报!”
一名骑士快马飞奔而至,将一封信送到田埂上的李逍手里。
李逍接过信打开,边看边皱眉。
“金春秋死了!”
“终于死了。”一旁的刘仁轨道。
早在春天的时候,就有消息就新罗王金春秋要死了,可一直拖着就是不咽气。他能撑到现在,说实话都已经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了。
甚至新罗的三位王子都等的有些着急了。
“金春秋不是正常死亡。”李逍对刘仁轨道。
长史刘仁轨大为惊讶,“怎么回事?”
“我们在新罗王城的密探发回来的消息,据说金春秋受不住朝中压力,有要把王位传给金仁问之意,结果世子金法敏得知后便先下了手。”
金法敏不甘心自己的王位被兄弟抢走,于是来了一出宫变。他先带支持他的大臣入宫,幽禁了金春秋,然后以他的名义接管了王宫,再下矫诏让两位兄弟进宫。
金仁泰先入宫,结果被金法敏直接砍了脑袋。倒是金仁问谨慎一些,拖延了一下,倒是保了一命。
金法敏杀了金仁泰,不见仁问入宫,便派兵去捉,金仁泰连忙便装逃出王城。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金法敏宣称金仁泰宫变,弑杀了大王金春秋,还说金仁问也参与其中。现在他继承王位,宣布金仁问为逆臣。”李逍也不得感叹,虽然新罗只是个小国,可王权斗争一样激烈血腥。
毫无疑问,金春秋很可能就是被金法敏杀掉了,或者说他本来就要死了,受了这次宫变刺激直接死了也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新罗剧变。
“我们怎么办?”刘仁轨问。
不管怎么说,新罗对于安东的唐军来说,是一支盟军。有他们在,才能形成现在与高句丽休兵罢战的平衡局面。一旦新罗内乱,就将自顾不暇,到时百济的唐军就成孤军。
朝廷与西突厥的战争还在进行之中,目前虽然连打了几次胜仗,但要得胜班师还早。
新罗本就被倭人打的连连失利,这要是再一内乱,只怕新罗就彻底被困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了。
“金仁问已经逃进了我们安东道,现在正往泗沘城而来,他希望大唐能够出兵助他讨平叛逆金法敏!”
‘时机不对啊。’李逍感叹着道,若是大唐灭掉了高句丽之后,新罗内乱,这倒是件好事,可现在北有高句丽虎视眈眈,南有倭人还在进攻新罗,这个时候若是新罗倒下了,对大唐来说可不是好事。
“金法敏此人不可信任。”刘仁轨提醒李逍。在新罗朝中,世子金法敏代表的是对大唐并不算太友好的一派,他们始终认为与唐联盟那是与虎谋皮。他们坚信,若联手大唐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大唐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新罗。
所以绝不能跟唐联手,跟唐联手就算灭掉百济和高句丽这两个世仇,那也不过是为大唐做嫁衣裳而已。
特别是在大唐灭掉百济之后,并没有分给新罗人半座城池,于是他们更加对大唐不满。
金春秋在的时候,还能压的住这批人,他与唐联盟,也是无奈之举。这些年,新罗国力不断下降,不说打不过高句丽,就连百济都打不过。之前百济连破新罗三十余城,若不是求助于唐,等高句丽若也南下,那新罗就亡国了。
虽然也知道请唐军前来,那是请狼入室,但起码也还能解一时之急。
金春秋一死,现在就再无人压的住这群人了。
最好的局面,可能是以后新罗人不再理会唐军,而坏的可能,就是当唐军与高句丽人开战之后,新罗人不但不会给予支持,还可能会背后捅刀子。
历史上的新罗确实就是这样的,金法敏继位之后,唐军在灭百济之后继续进攻高句丽,拿下高句丽后因西北战事,抽走了主力。结果新罗人就先暗中支持高句丽人和百济人搞复国运动,最后又直接出兵夺了唐朝的百济之地。
唐与新罗持续多年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唐不但把百济输给了新罗人,甚至还把平壤浿江口以南的地方全都给了新罗人。新罗人利用唐与吐蕃的战争,成功的趁火打劫,抢走了大唐在半岛上的胜利果实。
李逍知道这些历史,如果不出意外,那么结果可能还会是如此。
“先把金仁问接来泗沘城,等夏收和播种过后,征召府兵和乡勇。”
刘仁轨问,“大帅是要开打?跟谁打?”
“当然是跟弑君的金法敏打,金春秋是我大唐册封之藩王,金法敏居然敢弑君弑父,这等无君无父之逆贼,我大唐岂能坐视纵容?必须将其擒拿押送长安听候陛下发落!”
“此事重大,还得先向长安请旨吧?”
“这是当然,但是准备工作我们得先做好!”
一片忙碌的夏收之中,一条船自白江港返回登州赤山。船上带着个神秘的客人,却是新罗王次子金仁问,还有李逍给朝廷的奏章。
长安。
李逍的奏章在路上花费了半个月时间才送到,同时送到的还有金仁问。
“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李逍这是胡闹!”
“这是不顾大局,如今西面战事未停,李逍这又要跟新罗人开战,岂不是胡闹?”
政事堂里,几个宰相都在斥责李逍的出兵计划。
不管金春秋是怎么死的,总之现在新罗是大唐忠实的藩属,若这个时候出兵新罗,那岂不是让高句丽和倭人笑死?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407章 鸡林道行军大总管
金仁问抵达长安之后,就朝觐天子,向大唐天子哭诉世子弑君谋反杀害手足之恶行。
李治安抚了金仁问,但却没有直接表态。
之后一连多日,金仁问带着大量的金银财货四处拜见大唐的宰相重臣们,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主持公道。
金仁问的钱大家都收了,可却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打算帮他说话。
对他们来说,一个藩邦王子,哪里能与大唐的江山社稷相比。
李道宗甚至直言不讳的表示,不管金法敏有没有真正的弑君杀弟,只要他继位奉大唐为宗主,继续忠于王事,为大唐联攻高句丽,那么其它的就都无所谓了。
这般赤果果的话,也多是其它诸位宰相们的心声。
谁管你一个藩邦王子啊,大家关心的是大唐的利益。
“李逍在百济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我看是跋扈。”
“百济都快成他的私人领地了。”
侍中李道宗敲了敲桌子,“李三在百济的成绩还是很显眼的,换个其它人可不一定能把百济之地管理的这么好。”
中书令李绩也替李逍说话,“当初朝廷决定先西后东,从辽东和百济抽走了几乎所有兵力,留给李逍的不过是三千老弱伤残而已,李逍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一个年轻人以一几之力扛下了整个百济,当初我都以为李逍扛不了多久的,可事实呢,他不但扛下来了,还做的有声有色。”
“李逍不但平定了百济人的复国举事,还恢复了秩序,展开了生产。如今百济不再需要朝廷一粒米粮,还源源不断的往中原运回钱帛税赋,据我所知,李逍在百济一年,就已经上缴了朝廷几百万的财赋吧?这笔钱可是比我们去年大唐整个天下三百余州千余县的财收还高啊。”
大唐以租庸调为正税,缴纳实物为主,征收钱帛的税种不多,因此每年钱帛征收的确实不多,也就那么二三百万贯钱而已。李绩说百济上缴的钱超过国库倒也没错。
“李逍那是把百济王室、贵族、豪强们的底都扒了,他实际上可是扒了上千万贯,发了大财的。结果这小子只给朝廷上缴了几百万而已,才缴了三分之一!”
李绩呵呵的笑了两声。
然后那位宰相便不吭声了,李逍确实只上缴了三分之一,可三分之一都有几百万贯,都已经超出了原本朝廷除正税之外一年的钱帛财收了,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得的事情。
就算是换成在座的几位宰相亲自到那百济去,都未必能有这样的政绩。远的不说,之前崔敦礼那不也是宰相吗,外任安西大都护,结果上任也一年了,那里不但没有给朝廷带来半文钱收入,还尽知道要钱要人要粮,朝廷投入了二十万大军进去,还投入了几百万贯的钱帛,可谓是个无底洞。
要不是有李逍安东道上缴的钱帛支撑,以西域那么大规模的战事,哪里还能撑的到今天,早就粮食后勤不继不得不撤兵了。
“可也不能太放任李逍,如今的安东道,说是朝廷十二道之一,可在那边李逍一人身兼七个使职,副大都护兼都督还兼刺史,基本上安东道全他一人说了算,军权吏权财权通通在身,这样也不符合朝廷规矩的。”
李绩呵呵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安东道新设,那里不过是刚征服的百济旧地,说句不好听的,当初朝中可是有不少诸公甚至都认为没有必要纳为直属州县,要设置为羁糜州,让那些百济王子啊贵族们去当都督、刺史、县令的,诸位难道这么健忘?”
李绩重提旧事,说的却是实话,当初可是好多人认为打下百济后,没必要派官遣吏过去,直接把那里设置为羁糜州就好了。而当初若真如此,如今哪里有一年几百万贯的钱帛收入呢?
如今李逍在安东道,那可不光是征了很多钱帛上来,还在那里已经开垦了数万顷的屯田耕地,府兵乡勇都有八万,可以说如今的百济旧地,已经成为朝廷下一步进攻高句丽最坚固的桥头堡和基地了。
甚至比起辽东前线还要重要。
毕竟辽东那边每年还得靠着朝廷无数的钱粮支撑着,而人家李逍现在都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这一切,都是李逍一人的功劳,手里当初只有朝廷留给他的三千老弱伤兵,再加上几个空头使衔而已。
现在这个时候,又说李逍权重衔多了,这不是扯淡吗?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绩缓缓道,“既然李逍认为这金法敏不可靠,那么我们这些远在朝中的宰相们,就得听听这身处前线的将帅的建议。如果金法敏真不可靠,那么这就是个隐患,倒不如现在册封金问仁为王,把这些有二心的新罗人给清除了。”
“可是英公,现在新罗人又没李逍说的那样反我大唐啊?”
“难道还要等他们反了才行?”李绩反问。
宰相们一番争议,结果也是没有结果。
事情最终呈到皇帝御案前,请求皇帝裁决。
新落成的大明宫里,李治抱着女儿太平公主逗弄,皇后武氏则代皇帝查阅奏章,她初步浏览一遍,然后把奏章按轻重缓急分列摆放。不太重要的就放一边了,皇帝也多不会看,而重要的则放另一边,她有时还会念给皇帝听。
“陛下,这奏折该如何批复呢?”武后问。
“这还不简单,既然李逍说金法敏是个弑君杀弟还反唐的家伙,那咱们自然就不能册封他为新罗王。”
“诏令削夺金法敏官爵,封金仁问为新罗王,以李逍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发兵问罪讨伐!”
“陛下就这么相信李逍?”武后问。
“朕确实很相信李逍,但也不只相信他一人。李逍所奏之事,其实百骑司也有奏折,所言与李逍的相吻合。金春秋死的不明不白,新罗王宫也确实经历了宫变,再加上这金法敏确实不是忠唐之人,所以朕以为册封金仁问为新罗王倒也符合我大唐的利益。”
“让李逍发兵问罪,新罗会服罪吗?万一高句丽趁机发难呢?”
“再给薛仁贵下道诏令,让他在辽东也操练操练下兵马,震慑高句丽人。”




逍遥小地主 第408章 假途灭虢
显庆元年,秋。
这年的秋天是个丰年,从关陇到山南,再到河东河北,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各道的都得到了玉米监拔下的大量玉米种子,经过几季的累积,如今的玉米终于开始全面推广种植。无论南北,都在经过几轮试种之后,开始了大面积种植。
许多过去缺少、少肥的土地,在官府的大力推广下,大量的种植玉米。
春播秋收,付出没有白费,那一个个壮实的玉米棒子让各地官员都欢喜的向长安奏报好消息。
大唐十二道之一的安东道,今年的玉米种植量也很大,同样喜获丰收。
夏季丰收,秋季又丰收,连续两季丰收,各地屯庄堡城里的粮仓已经满满当当,不但官府征收的田租满仓,就是各地州县义仓里收的地租粮也满了,各屯堡百姓们结社的社仓里也存了许多粮食。
在安东道,斗米只两三钱,可谓是三十年来粮食最低价了。
这么低的粮价,引来无数的中原粮商前来收粮,各个港口停满了从登州过来的海船。
1...136137138139140...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