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但是,我们有出海入江的优势,我们的战船更先进,我们的装备也更精良,大唐的府兵将士们配合作战会更默契。倭人虽众,然是四支兵马组成,指挥上肯定会有问题,另外他们的兵是倭国各岛调集而来的,不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远不足我们的。”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一战,我们必胜。”
战场是李逍特意选好的,而且唐军为了这一战,已经等了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时间,唐军在金城傀儡朝廷的全力协助下,已经在迎日湾修建了三座堡城,两座水寨。
粮草、军械囤积充足,士兵休养充足。
“大帅,倭将中的阿倍比罗夫据说在倭国中素有水上善战之名。”王方翼提醒。
“大帅,倭人中也不全是小船,也有些大船,他们大小船只兼备,小船行动便捷,如果他们凭借数量优势,主动把我们堵在江口作战,只怕我们也并没多少优势。”刘仁轨也道。
李逍把面前的剑取下,拔出,拿着块鹿皮轻轻拭擦着横刀的刀锋。
这是把极锋利的刀,大唐的横刀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铸刀工艺之一。最好的横刀,能够一刀斩断七层牛皮,一个套着皮甲的士兵被拦腰砍上一刀,都会直接拦腰而断。
而且横刀还有一个刺的优势,锋利的刀尖具有极强的破甲性能。
而据李逍所了解的,倭军的甲很少,他们的刀也远不如唐的锋利和坚固。而水师作战,其实就是近身肉搏战,拥有更锋利的横刀和坚固的铠甲,就能占据更大的有利条件,何况唐军的战船还更大更先进。
“王司马和刘长史所说的固然有理,但这些其实也早就在我们的推演之中,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们绝不可能让他们把我们堵在江里。看到这沿海湾江口的三座城堡两座水寨们,打起来我们可以依城傍寨作战,城上的弓弩、投石车等也能助阵,因此倭军虽是我们两倍有余,可这场仗还没打我就知道我们赢了,这三个月来,我一直在等着这天,等着一个一举歼灭倭军主力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已经来临了。”
精锐的大唐安东府兵们,早就期盼着倭军的到来了,大家都盼着早点打完这仗,然后就能够回安东过年。
“现在诸将听我帅令!”
“末将听令!”
厅中,一群身着铁甲的将军们皆腾的起立,身上的甲叶哗啦啦作响。
第二天,清晨。
庐原君臣所率领的第四批一万兵马抵达,倭军近六万兵马集结于兄山江口附近。
“我们有一千多艘战船,六万将士,论兵力是唐人和新罗联军的三倍,将士们一个冲锋就能淹没他们。”
倭军舰队中一艘大船甲板上,阿倍比罗夫嚣张的对其余一众将领道。
过份的自信,让这个号称擅长水战的倭将,根本就没有对战区的水域做任何的分析,便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一时间,一千多艘大小船只杀气腾腾的冲向江口的唐军水寨,他们试图用一波猛攻把唐军压制,击破唐军水寨,迫使唐军撤退至兄山江狭窄的水域,好充分发挥他们船小灵活且数量庞大的优势,最后一举击败唐军。
“冲,歼灭唐军,杀进金城,板哉!”
:。:





逍遥小地主 第412章 定江山
“大帅,倭人果然全军出击了!”
“早在预料之中也。”李逍头也没抬,夹起棋盘上的一个炮,猛的拍在对面的一匹马上,“叫你贪心,叫你冒进,这下无路可逃了吧?”
棋盘对面,行军长史刘仁轨凝视着面前的棋盘,无奈的道,“大帅倒是好镇定,我是比不了,这边下棋,可心思却全吊在那边的战场上呢。一半的棋力都发挥不出,倒是让大帅今日找到复仇的机会了。”
“放心吧,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推演之中。为了这一天,我们准备了三个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都在等着这一天。各种各样的可能我们都预测过了,也做过推演,还有了预案,不管倭人如何变化,都只会在我们的预料之内,所以他们逃不过我们的手掌心。”
阿倍比罗夫很嚣张狂妄,以为自己战舰千艘,兵员六万,就可以完全无视两万大唐新罗联军的防御。他以为自己的将士只要一顿猛冲,就能冲破唐军的水寨,把唐军逼进兄山江狭窄的小域里去。
可是数量众多的倭军却在进攻中立即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分批前来的倭军在指挥上缺乏重心,虽然阿倍比罗夫自认为擅长水战,可上毛野君稚子、阿昙比逻夫、庐原君臣等这些统兵大将并没有几个真正服阿倍比罗夫。
这一战其实在战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之前入侵新罗,诸将分批入新罗,也是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个统一的指挥协调。这次联手而来,可依然没有真正的指挥重心。
这些人在倭国大多是地方或朝廷的实力派,或是自成一统的旧贵族,根本不可能做到听从其它人的指挥。
而庐原的一万人马刚刚到来,之前他在新罗战场上更是还从来没有与其它三支部队有过协从作战的经售,更没有听过阿倍发号施令的先例。
这导致冲锋的号角一吹,各部之间便缺乏有效的配合,令出多门,阵形混乱,甚至可以说毫无阵形。
这种情况,在水战之时,便显得格外的突出。
唐军这边,李逍却是坐镇在海湾江口的城堡之中,海湾里的水帅由赵持满亲自指挥,他确实也不太轻松,主力是兵力太少。
总共两万兵马,还得分出一半在岸上守卫三座城堡。
剩下一万的人马在两个水寨里面,面对六万倭军野猪群一般的冲击,压力还是很大的。
赵持满率领的中央主力舰队往江口撤退,令两翼的两座水寨的岸防武器向倭军发射弩箭、投石、火球、火箭等物。
紧接着,两座水寨里的两支留守舰队,也都接令从水寨里驶出,他们随中央舰队向后收缩之时,利用相对靠前的局面,同时向中央收拢。
本来就主动冲锋的倭军舰队,渐渐的反而陷入了唐军的半包围之中。
尤其是此时,唐军占据的是有利地形,是顺流而泊,而倭军却是逆流而攻,这又减轻了唐军的不少压力。
“衙前,倭人这冲锋也太随意了一些,他娘的都没看到我们两翼已经包夹过来了吗?”
中央舰队的旗舰上,一名校尉看到那些疯狂的倭军船只,忍不住骂娘道。
赵持满如松树一般立在那里,目光紧盯全局。
“这样不好吗?这些也早就在大帅的预料之中了,他早说过倭人难有统一的指挥重心,打起来更不会有什么默契配合,这些人打仗就靠一股子狠劲凶劲,然后比人多,拼凶狠,毕竟倭国偏居一隅,都是列岛,平时打仗也就是乡村斗殴级别的,哪懂什么真正的战争之法。”
“倭人还真蠢!”校尉忍不住又骂道,准备了这么久,还以为会是一场硬仗呢,结果倭人这样打法,还真是让人不忍失望了。
“战争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更不能轻敌大意。”赵持满转身传令,“趁着倭人现在这股混乱劲,让两翼的舰船同时夹击倭军,箭弩齐攻,同时采用火攻!”
由于倭人冲的太快,也缺少指挥,导致倭船虽多,却大多挤的很密集。
两翼的唐军船上火箭一出,数量众多的倭军小船迅速陷入一片火海,慌成一团,夺路而逃的火船又引燃了后面更多的大船。
倭军本就布局混乱,指挥无序,这个时候更是被动,狭窄的江口附近,瞬间成了下饺子的大锅,倭军纷纷跳水逃命。
“烧的好!”
赵持满挥拳对空一击,“趁势反击!”
中央舰队这个时候终于不再撤退,而是整齐的顺流而下,向着倭军船只推进,利用配备的火器,加上船上的重弩等的射程优势,远远的扫荡清除倭船。
到中午时分,倭军的进攻已经成为败逃。
一战焚毁倭船二百余艘。
消息传到城堡,李逍又完成了一次对刘仁轨的虐杀。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传令赵持满,让他率舰队追杀!不能让倭人重新集结,得杀的他们溃不成军,再无法重整旗鼓!”
传令兵领命而去。
刘仁轨一面摆棋子,一面惊叹的道,“刚才大帅这两句诗真是充满霸气啊,可有全篇?”
“暂时还未有,随口而出而已。”
赵持满得了军令,自然是更无牵挂,率领一百多条战船,一路追击。
两天之内,他逼的倭军四轮匆促应战,每次都把匆匆集结起来的倭军又杀的溃不成军。
“报,禀报大帅,赵衙内两天之日,四战倭军,四战皆捷。焚毁倭船六百余只,烟炎灼天,海水皆赤,击杀倭贼无数,俘虏应有万余!”
李逍抬头对刘仁轨哈哈大笑。
“恭喜大帅,终得大胜。”
两人相对,都是哈哈大笑。
良久,李逍抛下手中棋子,“不下了,这两天了下腻了。”
刘仁轨低低笑了几声,把棋子一枚枚装入盒中。他收好棋子,抬头去看李逍,这位年轻的节帅,今年才不过二十几。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能在朝廷主力调到西域之后,就以三千老弱就能镇抚住百济旧地呢,雷霆平定百济复国叛乱,迅速恢复秩序,恢复生产,让安东道自给自足还能向朝廷上缴几百万贯税收。
更别说,如今又先斩后奏,带着两万人杀入鸡林,先夺新罗王都擒新罗王,立新罗傀儡朝廷,又在这江口大败倭军六万人的舰队。
此一战后,李逍之名是彻底的威镇海东了。
“相信朝廷不久之后就会有旨意下来,要召大帅回长安了!”刘仁轨叹声道,如此年轻如此厉害,又如此胆大进取的节帅,估计长安方面肯定不会放心让他久留海东的。
“其实我倒更愿意多留几年,没来之前不曾想来,可现在却又暂时不想走了。”李逍摇头笑道。
“大帅立了这么大功,不想走也得走啊。”刘仁轨道,立了大功升赏是肯定的,但另一方面,朝廷也不会让这样本事的人久在边地,否则时间久了可能就容易拥兵自重或有自立之心了。“以大帅在海东之功,回朝后封个公爵都是肯定的了。”
封公是肯定的,至于是县公还是郡公就不太好说了,封国公的可能性则不太大,毕竟李逍还这么年轻呢。
这一战,倭国数年准备的千余战船几乎全部毁掉,六万倭军只余万把残军逃回新罗南部沿海,余者或死或俘。
见大势已去,几位倭军大将纷纷驾舟西逃,唯有阿倍比罗夫不甘失败,在最后还率舰船猛冲唐军战阵,结果最后船被击沉,连人也受伤之后被擒获。
自兄山江败逃回去的倭军,让留守的倭军纷纷丧胆,毫无斗志的倭军开始主动的集结,然后向倭国撤退。
赵持满和王方翼二将,水陆并进,一路追着倭人的脚步前进,但都严格遵守了李逍的将令,没有再向倭军发起进攻。
正所谓困兽之斗,十分凶狠,倭人既然愿意撤退,李逍也就不愿意再跟他们做无谓战斗。
如今唐军虽胜,可毕竟这只是安东的一支偏师。
倭军在兄山江损失了近五万人,但在新罗依然还拥有总数多达五万的兵力。
他们不过是被吓破了胆,纷纷逃回倭国,李逍乐得不费一兵一卒轻易的一步步接收了倭人逃走后空出来的城池。
许多倭人甚至逃的太匆忙,连他们劫掠而来的许多钱帛粮食等都来不及带走,许多连烧都来不及烧,都一堆堆的囤积在那里,全白白便宜了唐军。
显庆二年,元旦。
李逍在金城渡过,他现在已经正式把他的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府迁到了金城。
傀儡新罗王金政文主动去除了新罗王的王号,只以大唐鸡林州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管理新罗。
王方翼、赵持满、刘俊、薛楚玉、程伯献、刘仁轨等一大批安东大将,则在年前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横扫整个新罗,迅速的接管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新罗旧地,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大唐疆域的一部份。




逍遥小地主 第413章 釜山行
大唐帝国,显庆三年夏末。
安东道,釜山港。
午后时分,阳光正烈,来自海上的清风带着些腥咸的味道,把都督府里的后院的树木吹的沙沙做响。
浓郁的树荫遮蔽着庭院,像是一团绿色的云彩。
釜山是一座新兴的港城,在显庆二年的兄山江海战后,大唐一战奠定了对朝鲜南半岛的控制权,倭人狼狈逃回岛内,百济和新罗也都臣服在了大唐的铁骑之下。
战后,李逍亲自向长安奏捷,叙表诸将士的军功战绩,同时也请求能够再留守安东一段时间。
皇帝答应了李逍的请求,还答应了李逍的新区划计划。百济和新罗之地皆录属于安东道,统一编划来七个州,分为熊、全、武、康、尚、庆、良七州,每州只设五县,如此一来,州县大为精简。
原来百济旧地就设立了五个都督府,这次也裁撤掉了几个,整个安东道只余三个都督州,分别为熊州都督府,隶熊、全、武三州,庆州都督府,隶康、庆二州,还有一个良州都督府,隶尚、良二州。
李逍因功受封乐浪郡开国公,赐食邑真封八百户,通前共一千户,加勋上柱国,授安东道节度使,观察转运使,兼熊州都督、刺史,加太子少保衔,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阶。
李逍一战得封郡公,还是实封千户,让无数人羡慕惊叹。而他的一众属下将领们,自然也都论功行赏,各个升官晋爵。
连之前被废为奴隶的赵持满,这次也被皇帝特赐官爵,一战封侯,授良州都督。
王方翼封侯,授庆州都督,程伯献封侯,授武州刺史,薛楚玉封侯,授全州刺史········
一战打出了一个郡公,十三个侯爵,伯子男等爵位三十余位·······
釜山港是良州都督府的驻地,这座港城既是半岛南部的新兴贸易大港,同时也是安东水师的驻泊军港,这里还是防御倭贼的大本营。
一条金色的鲤鱼从池中高高跃起,带着白色的水花,金光一闪,又扑通的落回了池塘里。
倚着栏杆的李逍手里拿着朵荷花,又摘下一片花瓣扔进水里,引来又一条鱼儿跳起。
脚步声从外面响起,良州都督赵持满一身紫袍进来,“大帅还有这闲情雅致喂鲤鱼荷花吃呢?”
“釜山港城都督府里的金鲤还是挺让人怀念的,回了长安就再没机会来喂了。”
“大帅真要回长安了?”赵持满眉头一皱。
李逍笑笑,“这还能有假,当初兄山江一战后朝廷就召我回去,我是又给皇帝上表又给宰相们写信,好不容易才让他们答应我在这里多留一年扫尾。本来年前我就该进京了,我又硬是赖了半年,如今朝廷已经连下数道诏令下来,我不走也不行了,新的大都护都已经在海上了,马上就要踏上安东的土地了,总不能有两个主官吧?”
当初李逍也是拿出了很亮眼的表现,才让朝廷同意他留下来的,而且当时皇帝为了能让李逍能更放手去管好这块地方,特意给李逍授予了节度使之职。
这可是大唐第一次正式设立这个职位,之前虽然军中常有节帅之称,但那不是正式的官职。而这次皇帝却第一次为李逍设立了这个职位,虽然节度使也是使职,带有临时差遣性质,但毕竟是专为他特设的,不同凡响。
况且李逍担任节度使这个统管兵马主管征战的军职之后,还又担任了观察转运使之职,这是文职,既管民政又管官吏的监督考察,还管着钱粮转运事务,可谓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兼管着人事和钱袋子。
有了这些大权,李逍才能在这两年里把南半岛打造的日新月异,七州三十五县之地,如今彻底的犁过一遍,二十多万百济和新罗的旧贵族和大豪强地主们都被李逍清算,一并送去了中原大陆,让他们去边疆屯田垦荒去了。
而剩下的那些新罗和百济的旧民,也经历了丈量田地、清点户口,均田授地、点选府兵等一系列大事。
在这些动作之下,现在的安东道官方登记在册的新大唐子民共一百二十万户,人口六百三十余万,其中基本上都是纳税缴赋的征课良民,光是纳课的丁男就多达二百万之多。
这组数字当初送抵长安的时候,不知道震惊了多少朝中大佬们,连皇帝都惊的跳了起来。
不说一百二十万户、六百三十万人口的惊人,仅仅是二百万丁男这个数字,就能把长安朝堂都给惊傻。
想当初大唐刚平定天下的武德之初,才一百八十万户,到贞观中期才恢复到三百万户,到永徽之初,李治继位时才三百八十万户,由此可知这数字多惊人。
当初隋强盛之时,人口可是多达九百多万户,五千余万人口的。虽然说武德初时,战乱刚结束,有许多的逃户和隐户没算在里面,但当时人口确实损失很大,尤其是官方的纳税课丁数量。
这些年,朝廷安稳,人口数字不断增长,尤其是通过清点人口,搜查逃户隐户等增加了许多新人口,可实际数量也不过四百来万户,就算包括那些没在册的隐户等,估计总数也就五百多万户六百万户的样子。
现在李逍一下子为大唐新增了一百二十万户,六百多万人口,这起码是增加了两成的人口啊。
而当初,朝中的大臣们可是认为新罗和百济的人口顶多就三四百万而已,可李逍却硬生生的用手段,把整个新罗和百济翻了个遍,将所有的人都能编户齐民登记造册,没有隐户和逃民,甚至还通过均田授地,把过去隶属于那些王室贵族大地主豪强们的奴隶也给分田授地,赐给良民身份,让大唐的自耕农尤其是课户数量增加了许多。
要知道,人口虽然重要,但大唐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份是不纳课的,也有很大一部份不是良民。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414章 六大都护府
一般来说贱良都是不课户,不课户就是不用纳课缴税,贱民奴隶以及官户军户往往都是不纳课的,大唐的不课户数量庞大,这也使得朝廷每年损失了大量的税赋。
而李逍在安东,直接消除掉了那些旧贵族地主官僚豪强们,也直接把奴隶贱民们消除了,在安东的六百余万人口,除了极少数点选的府兵外,其余的全都被均田授地,成为了大唐的课户良民。
这些人拥有一定的田地,是自耕农,每年都要向朝廷纳租缴课,因此李逍的安东道虽然说地方不比中原一道大,可缴纳的租税却十分惊人。
这些,都是李逍这几年在安东所认真做的事情。
安东道越来越稳定,这里已经成了大唐最耀眼的一颗星。
要不是皇帝按着,要不是李绩按着,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来这里摘桃子了,甚至那些长安的贵族勋戚之家,不知道会用什么手段来这块地方圈地占山抢钱,是李逍硬顶着,才让这里既快速又平稳的转型。
可他还是得进京了,据说已经有御史弹劾他李逍逗留不回,有图谋割据海东不轨之心,虽说皇帝相信李逍,可李逍现在的权柄确实无人可及,在安东这块地方,他一人又是节度使,又是观察转运使,兵马民事人事财务一人说了算。
安东的兵马又多,这两年安东几经扩建军府,现在拥有四万府兵,还有六万在籍乡勇,随时能够拉出十万之兵来。
“长安城里那些短视而又贪婪的家伙啊。”赵持满恨恨的一拳砸在栏杆上,“再留三年,再留三年的话,有大帅你坐镇安东,那么我们就能够挥师北上,联合辽东的府兵,南北夹击高句丽。”
他甚至早劝过李逍,根本不必等朝廷的命令,也不用等辽东的兵马配合,直接以他们安东的这十万府兵和乡勇北上,兵围平壤,就能直接灭掉高句丽。
可惜李逍只在上次大胆了一次,却再没打算继续这样硬来了。李逍拒绝了他的提议,虽然向朝廷上表了这个提议,可朝廷没有同意。
“灭高句丽是一盘大棋,高句丽也是块硬骨头,不像新罗和百济这么好打的,朝廷自有朝廷的考虑,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其实朝廷的态度也没错的。”
之前李逍在安东先斩后奏时,程咬金、苏烈等正率着二十万大军在西域征战,那场大战一直打了一年多时间,虽然最终把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打的只余百骑逃入大食,可大唐也是损兵折将不少。
尤其是对财力和粮草器械的耗费极大,而朝廷在灭掉贺鲁之后,没急着班师,而是按李绩和李道宗两位宰相的建议,在西域筑城屯兵,将原安西大都督府,分设为安西和北庭两个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下设四镇。
安西大都护府原管辖范围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大食。
拆分之后,天山以南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天山以北隶属北庭大都护府。
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
大唐灭亡西突厥后,此时在西域的控制范围,最西直抵咸海,西南抵达阿姆河流域,西北抵阿尔泰山和喀尔巴什湖,可谓是历史上最西之处。
不过要真正的长久控制好这片西域之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贺鲁虽败逃,可大唐新册封的真珠叶护可汗却也想着能够接管贺鲁的地盘,如今大唐直接把西域纳入疆域,真珠可汗心里也是不满的。
兼之吐蕃人的势力也在西扩,加上青海的吐谷浑人一直不老实,时刻威胁着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因此朝廷一面派兵在筑城屯兵西域,从中原迁移人口屯边之时,又在谋划着打一场青海之战。
1...138139140141142...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