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沙糖是黄色的?”李逍倒是很意外。
按婉娘说的,如今长安的霜糖主要是岭南所产,那边的天气适合种植甘蔗,制作出来的霜糖味道好,但这种霜糖并不是李逍原以为的那种白砂糖。
蔗糖是蔗糖,也是用火的热能来蒸发制作出糖,可不论是摩揭它国还是如今的大唐,都还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提炼制作白糖。
最好的霜糖,也只是黄色的砂糖,实际上应当叫黄砂糖,根本称不上霜糖,更不能叫白糖了。
至于红糖,也没有,黄砂糖外还有一种糖,颜色则是黑的。
白糖、红糖,现在都没有。
哪怕是当今皇后,来大姨妈了,外一痛经,也是不可能喝红糖水的。
李逍若有所思,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新门路啊。
白糖在后世那是极普遍的一个东西,事实上中国古代很早也就开始利用甘蔗制糖,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柘浆,也就是稀的液体蔗糖,再后来又有了石蜜,这种石蜜则是比较粘稠的一种半固体蔗糖了。
到了晋代后,取蔗汁为砂糖,这就是外表呈砂砾状的结晶糖,颜色为黑色。再到如今大唐吸取摩揭它国技术制作出来的霜糖,颜色为黄色,技术越来越强。
而从黑色的砂糖到黄色的霜糖,也体现出了这些年大家对糖贵贱的一个标准,就是越白越值钱,越白越受欢迎。
黄的糖比黑的糖更受欢迎价格更高,若是能够提炼出真正如霜一样的白糖,那就更不得了了。
霜糖的关键还在于有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和脱色工艺。
此时大唐的霜糖用的是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上黄泥浆。
本质上就是用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抽取白糖,只不过这种方法还不够先进,制作出来的霜糖其实还不够白,而是偏黄的黄白色。
可就算如此,这种不够白的霜糖,依然是如今市面上最受欢迎,价格最高的糖,比麦芽糖、蜂蜜糖都贵的多。
如今一斗粳米十一钱,而一斗盐要一百一十钱。
而霜糖呢?
价格贵的离谱,一两银买三斤糖,糖居然用银子买,可知多贵。大唐金银不是直接的货币,多是用做赏赐,而且大唐本身的银产量也极低。
市面上金银铺里,现在一两银子能兑换大约一千六百文钱。
一两银买三斤霜糖,一斤糖得五百多钱,这价格是盐的二三十倍,是大米的二百多倍。
买斤糖得五百多文钱,若是买粟米,两文半一斗,都能买上两百多斗了,够庄里大家吃上一冬的口粮。
“婉娘,现在最便宜的沙糖多少钱一斤?”李逍来了精神,若是买点纯度不够的黑糖再来提纯加工一下,变成白糖卖出去,想必这会是一个发财之路。
“最便宜的沙糖?最便宜的应当是颜色不白,比较黑的沙糖了,但也不便宜,一两银子可买十斤。”
“差价三倍多,有利可图啊。”李逍捏着下巴笑道。
“什么有利可图?”
“婉娘,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有一个秘方,能够把黑的沙糖提纯为霜糖。咱们买来黑糖,提纯变成霜糖,转手就能翻三倍的卖出。”
婉娘惊讶的睁大眼睛,“相公别说笑,哪有这种本事。”
“真的,不信我明天就提炼给你看!”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22章 岂有此理
婉娘对于李逍说自己会炼制白糖,深表怀疑,这十分让李逍不服气。
男人怎么能让女人怀疑不行呢,叔可忍婶婶也不可忍。
这一晚上,李逍就躺在床上一直在脑子里想着如何提炼蔗糖提纯脱色之事,后世之时工厂生产白糖,普遍用活性炭脱色提纯。不过活性炭不等于普通的木炭,李逍现在没法弄活性炭,想来想去,还是黄泥浆脱色法最简单又直接。
不过如今大唐也是在用黄泥浆脱色提纯,可制出的霜糖却并不白,这说明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也许自己可以脱色提纯出更白的蔗糖来。
婉娘搂着李逍,这一晚上睡的很踏实。
········
李逍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等他醒来时,发现身边空空如也,婉娘早就起床了。
听着外面的话话声,他知道自己睡过了头。
打个呵欠,穿衣起床。
庄子里如今算是吃上大锅饭了,不过大家的积极性挺高。毕竟一改过去吃不饱饭的日子,如今起码一天两顿是有保障的。
男人们很早就开始在干活,把砍回来的茅草编织,把树削皮,还有挑黄泥挑水和浆的。
那边杨大眼已经和赵大夫带着一群娃把一间茅草屋收拾了起来,这将是庄子里的学堂。
昨天李逍那番话,还是让大家很心动。
既然杨先生愿意收庄子孩子读书开蒙,大家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庄子还是那个庄子,可大早上,却已经很是一片朝气,很热闹。
“哥,起来了?”李贞笑着上来请安。
看着这妹子脸上的笑容,李逍觉得很暖心。
“嗯,起来晚了。”
“还早呢,你们昨天跑一天辛苦了,多睡会也应该。”
“婉娘呢?”
“嫂子说今天磨豆腐吃,跟翠花婶一起在那边推磨磨豆子呢。”
冬天里没有什么菜,家里还有些买回来的豆子,本来是做马骡的饲料的。婉娘看着还有不少,便准备用黄豆做一桌豆腐,再用黑豆秧一些豆芽。
“这大冷天的,秧的出豆芽吗?”
“不是哥跟嫂子说可以盘个暖炕,把陶罐放在炕上秧的吗?”
“哦,是啊,不说我倒差点忘记了这茬,天这么冷,这茅草不怎么防寒。我们要在屋里垒个暖炕,这样在炕上暖和不怕冻了。”
暖炕这东西防寒的利器,李逍来这里住了一晚上之后,就已经在想着这事了。婉娘以前没睡过暖炕,也没听过。但李逍说这东西好用,简单的讲过一遍原理后,她也觉得可行。
现在赵大夫已经组织村里的汉子们准备盘炕,盘个火炕也简单,自己弄些石头、黄泥等,然后让李逍讲一下具体的盘法,哪里做烟囱,哪里是烟道,把这几处关键点说明下,其它的也就是些手头活,材料什么的都是就地取材。
早饭是简单的小米粥,没有猪头肉了可大家也吃的挺高兴。
现在李逍住的这间茅屋的堂屋,倒成了庄里的食堂和会堂,吃饭在这开会也在这,十分热闹。
吃完饭,李逍找杨大眼支钱。
如今杨大眼既是庄里的私塾先生,同时也是庄上的账房先生,开支进项都在他那账上记着。
杨大眼管账,赵先生管钱。
相当于一个会计一个出纳,钱账分离。
杨大眼那里开了条,然后到赵先生那取钱,取了钱还按了手印。
这套规矩是李逍自己立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的庄子几十号人,虽说人不多,但有些事情还是先立制度再做事,这样才不会乱。
而且有这套制度,也比较容易管理,不容易出差错。
婉娘见李逍一次取了五千钱出来,有些担心的问,“相公,你真打算买沙糖啊?”
“既然是个赚钱的路子,没有理由不做。”
“可没那么容易吧?”赵婉有些担忧的道。听说朝廷都是派使者去那西方的摩陀揭国才取到了制造沙糖的工艺,一般人哪里会啊。丈夫说自己有比朝廷更好的制糖工艺,能炼出更白的霜糖,赵婉总有些不太相信。
她也不是不愿意让丈夫去试,只是如今这糖价太贵,哪怕是便宜一点的那种黑沙糖,一两银子也才能买十斤而已。
“放心吧,你还信不过你相公吗?”
“我当然相信相公了,只是。”
李逍轻轻刮了下赵婉的鼻子,“我一定保证成功。”
·······
蓝溪街。
富贵酒楼,掌柜的满头大汗的往楼上跑。
“咚咚咚!”
“进来。”张扒皮正坐在三楼的房间里翻看着账本,眼看着年关将近,这段时间酒楼的生意本来应当更好,可实际上却越来越差。
相比之下,对面的那富春酒楼却每日宾客盈门,这让张扒皮十分不满。张家做高利贷起家的,拿手的买卖是开金银铺和质库,对于酒楼、药铺这些买卖并没什么经验。
可同样是开酒楼,还开在一起,人家生意红火,自家却一般,张扒皮是不能接受的。
“东家,不好了。”
张扒皮眉头一皱,抬起头来。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又出什么事了?”
“是富春酒楼,他们家今天推出了一道新菜,正到处宣传呢。”
“推出道新菜,有什么稀奇的?毕竟人家酒楼里的大厨是从长安的大酒楼请来的老师傅。”
“可是东家,他们家推出的新菜,是用碧玉青做的。”
“碧玉青?”张扒皮一开始还没明白过来,愣了一下才想起,这碧玉青不就是自家儿子花了两千钱从几个扬州人那里买下来的稀罕物吗?
不是说,总共只有一百根,全都被儿子买下来了吗?自己还准备借此机会,好好利用一下呢。
怎么现在对面的富春酒楼也有碧玉青?
“你确定?”
“东家,非常确定,我已经派人悄悄的过去看了,他们家今天推出的新菜就是用碧玉青做的,他们甚至还把一根碧玉青拿出来当众展示呢,跟东家你拿到酒楼里的碧玉青一模一样,一样的大小,一样的一鲜嫩。”
掌柜的很无奈,他们酒楼正在秘密搞一个活动,准备用这碧玉青打个翻身仗,谁知道人家对面先拿出了碧玉青。
“听说他们将连续十天,每天推出一道新菜,全都用碧玉青为原料制作。现在弄的很热闹,吸引了不少客人呢。”
张扒皮面色越来越难看,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岂有此理!”百度一下“逍遥小地主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逍遥小地主 第23章 贵的离谱
骑着老黄马,身后跟着大彪、柱子等几个青壮汉子,又有杨大眼和赵大夫两个老头骑驴相随,一行人倒也很有气势。
带着五千枚铜钱,也算是自信成功。
今天上街的目的很明确,先陪杨大眼采买点纸墨笔砚,既然要开学堂教育孩子,这该有的投入不能少。书可以先不买,杨大眼可以自己抄写,但纸笔总得先买些。
然后就是买粮,这次要一次多采买一些,最好了能够买到够明年夏收的粮。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如今庄里互助合作,算是结社互助的模式,吃的是大锅饭,集体劳作,李逍得把大家的口粮先准备好。
好在粮价现在比较平稳,粮油副食调料等价格很贵,但只是粮食倒还是不高。一千钱就能买到四十石粟米,一庄子四十来口,有百石粟米绝对够吃到明年夏收。
依然是上次的那家粮店,还是那个价格。
李逍一次采购一百石粟米,然后又买了几石稻谷,还买了一些麦子和一些糜子。
并为家里的马骡买了些大豆、高粱、麦麸等做为饲料。
总共花了三千钱,掌柜的还表示让店里伙计拿车马直接给送到家里去,这种服务也确实是到家了。
“多谢掌柜。”
留下人盯着,李逍便陪杨大眼去买文具。
卖纸墨笔砚的店在街上最好的地段,处于十字路口,可谓是金角聚财之地。店铺装饰的也很有格调品味,一股子书香之味。
连店门口迎客的伙计,都穿着长袍,十分斯文。
进店之后,李逍问了下价格,也不由的咋舌。
贵,实在是贵。
纸是按张卖的,但价格离谱。最贵的是麻纸,还有皮纸、草纸、竹纸等。麻纸又有黄麻纸,白麻纸。
比如官方书写用纸,几乎都是麻纸,其中朝廷中枢和宫廷用的都是蜀地生产进贡的黄麻纸。
掌柜的对自家的纸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李逍听的却是面色难看。
买完粮食就来到这店里,从家里出来带了五千钱,刚才花了三千,现在身上还有两千钱。
刚才三千钱买上一百多石粮食,可现在两千钱在这里都买不了几张纸。
“掌柜的,你家的纸也太贵了。”大彪忍不住道。一纸薄薄的纸,居然能抵的上一头猪,这简直是杀猪啊。
掌柜的捋捋胡须,淡然笑道,“几位客官,小店诚信经营,可从来不会乱开高价。就说这麻纸,小店有白麻纸和黄麻纸。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略显粗糙,有草棍纸屑粘附,但却很细很薄,质地坚韧,十分耐用,只要不着潮就能经久不变质。”
“而小店的黄麻纸更是由蜀地运来,正宗的蜀中黄麻所制。色略黄,比白床纸略厚,看起来比白麻纸还显粗糙,但纸纹较宽,约有二指左右,这是如今最好用的书写纸,连皇家宫廷和朝廷中枢都是用此纸。用麻纸做的书,风吹日晒也不怕,一本黄麻纸书只要保存的好,甚至可以流传千年而犹完整如新。”
杨大眼是教书先生,对于纸倒是行家,他对李逍道,“这家店里的麻纸都是好纸,价格虽高但与市价相同。”
李逍有些无奈,店里这种裁好的黄麻纸,一种是卷轴式,一种是折页式,大小差不多也就是可以抄上万把字,唐人一般把一万字的书弄成一卷。这样的一卷书,通常是每页八到十行,每行十八字二十四字,因此一卷书差不多是五十页左右。
而这样一纸能抄写一卷书的黄麻纸,居然要一千文钱。
一千文钱,就买一张白纸,只能写一万个字,这不是抢是什么?人家郭大彪杀一头猪,也赚不了几文钱,一整头猪全卖了,都卖不到一千文钱。
这还仅仅是一张白纸,若是一本抄好的书,如千字文这样的蒙书,价格更是得翻上两三倍。
怪不得说这个时代知识掌握在士族世家手里,普通人谁读的起书啊。
一斗粟米不过两文半钱,一千钱能买四十石粟米,可却只能买一纸黄麻纸。
“客官若觉得麻纸贵,可以买皮纸和草纸、竹纸,这几种纸价格稍便宜一些。”掌柜的态度倒是很好。
不过一问价,也便宜不到哪去。
最便宜的是草纸,顾名思义,直接用草制造的纸,质地粗糙,纸面涩滞,背面多碎草屑,厚而且脆。竹纸和皮纸好点,但在李逍看来,也都非常差。
就这样的纸,最便宜的草纸一大张都要两百钱。
“这种桑皮纸呢?”
“这种是带有桑树皮的皮纸,一张三百钱。”
大彪听了直觉得心脏受不了,“不买了,还不如直接写在布上。”
“布怎么能和纸相比呢。”掌柜的道。
“掌柜的,这种皮纸给我来两张。”虽然很贵,但纸还是得买,不过现在没钱,李逍也只好先买两张。
说来其实造纸术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技术爆发,因此到如今其实纸的使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但是纸依然还是在官府和士族层面通用,普通人还是用不起的。
更别说包纸做包装用了,一些普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摸过一张纸。
纸贵,书更贵,而且这时代的书籍基本以抄写为主,印刷的书籍为雕板,主要是印经书等,而且价格昂贵。
线装书在这个时代也还没有出现,此时的书就跟这店里卖的纸一样,要么是那种卷轴式的,两边有轴,如画轴一样打开。另一种则是册页,皇帝阅读的奏章样式就是册页,折叠起来,可以拉开,佛经多是册页式。
后世那种一页页装订起来的书还没出现,活字印刷就更没用了。
这时代能读的起书的人很少,所以能识字的人地位也很高,哪怕混的再落魄,就算去抄书,收入也是很高的。一般行情,抄一卷书的价钱是一千钱。
一卷书,也就是万字。千字百钱,简直比写书还赚钱。
买了纸还得买笔买墨买砚,纸很贵,这些也不便宜,随便一支毛笔,都是几十文上百文钱,听的李逍牙直酸。
“让孩子们先在沙上练字吧。”杨大眼有些无奈的道,若是给家里几个孩子都买纸墨笔砚,根本就供不起了。
大彪耿耿于怀,“现在才知道,原来读书这么费钱,还有,造纸印书最赚钱了。若是懂得造纸,这子孙世代不愁了。”
杨大眼笑笑,“造纸坊可都是那些士族豪门掌握着,别人休想插足,也不可能得的到技术。”
李逍在旁边不语,造纸的技术他会啊,不过看样子好像造纸这个产业是被那些士族豪门给把握着,不会轻易的给别人插手分润的。




逍遥小地主 第24章 下套
(感谢蛀书虫虫、抚宁杨硕的打赏,谢谢!求推荐票!)
就买了两张纸一支毛文,再加上一方砚台加一块墨,一贯钱就没了。
大彪直呼店家是抢钱。
“物有所值,读书人的文具,怎么能如此衡量呢。要说贵,前面富春酒楼今日的新菜那才卖的贵,不过是一盘黄瓜,却卖出一贯的天价。”掌柜的摇头叹道。
“握草!”大彪忍不住吼了一嗓子。
富春酒楼的黄瓜,不就是他们昨天卖过去的吗,五文一根,批发价卖了二十根,总共也才一百文钱。他们今天转手就卖一贯钱一盘?
转手一根就翻了两百倍?
奸商,大大的奸商。
出了店门,大彪还气呼呼的在骂娘。
“咱们得找他们去,娘的,涨价。”
“算了,生意嘛,你情我愿。昨天我们讲好的五文钱,今天他们卖一贯一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卖的出去,是他们的本事,卖不出去,也跟我们无关,至于奸不奸商,和我们又有何干系?”
商人嘛,无商不奸。
不过李逍觉得,这酒楼也不过是弄个噱头炒作一下而已。一贯钱一盘菜,确实是贵了,就算是熊掌驼峰也没这么贵,但毕竟是个新鲜玩意,炒作炒作打点广告也正常。
过了开头这个新鲜劲,尤其是当大家发现这碧玉青其它并不止这家独有时,肯定就卖不了这高价了。
“要不瞧瞧去?”大彪道。
“有什么可瞧的,还是办正事要紧。”
“还有啥正经事?”
李逍手里还剩了一千钱,他还要去买点糖。这可是关乎生财之计,不过现在没必要告诉大彪他们,他甚至连杨大眼和赵大夫都没说。
这个计划目前还只有婉娘一人知道。
“你们要没什么事了,就去粮店帮忙把粮食运回家去,小心乱逛遇上张扒皮家的人。”
李逍可没忘记上次坑了小霸王张超的事情,黄瓜卖别人家五六文钱一根,卖小霸王家可是二十文一根,而且是骗他们说总共就那一百根。
张扒皮家的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此时估计正恼怒呢,要是碰到了,肯定还得节外生枝。
“我还有点事要办,先走了,办完事到时在街口汇合。”
李逍没带别人,独自一人上街。
蓝溪街虽然挺热闹,但卖糖的商铺却只有一家。
这是一家挺大的商铺,名字却叫回春堂。看着那块招牌,李逍站在那愣了一会神。
这家店铺,以前就是李家在蓝溪的几处产业之一。
这也是蓝溪的百年老字号药铺,蓝溪街不小,但药铺却只此一家。既卖药也收购药材,同时还坐堂诊病,在蓝溪口碑向来是不错的。
这家老店的生意也一直很好,尤其是收益很不错,毕竟生老病死,谁都离不开。老话说的好,家有药铺一间,良田千亩不换,说的正是这理。
不过现在这药铺,却已经是张家名下了。
李逍犹豫了下,还是踏上台阶。
“宁让柜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
回春堂的牌匾下,门口有两行字。
这两句话,也是李家过去经营这间药铺的一个理念,药铺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药病救人为主。
正是这副招牌,不知道为李家赢得多少好口碑。
踏进店门,李逍目光转了一圈,却发现印象中药铺中的李家老人一个都没见到。
既有些失落,又有些欣慰。
那些老人在药铺转手后,要么回乡下老家了,要么另谋高就了,并没有人留下为张扒皮做事。
“请问这里有霜糖吗?”
李逍问。
柜台后一个老头抬头,“有,六百文一斤,上好的霜糖,岭南交州原产,大唐最好的霜糖,霜如雪,甜如蜜。”
“长安不过五百钱一斤,你们这价格贵不少啊。”李逍道。
“我们家的霜糖可是最正宗的。”掌柜的回道。
“是吗,可否看看?”
买糖买到药铺来,看似有些奇怪,其实挺正常的。这年头,很多商品,其实都是在药铺***如什么硫磺啊硝石啊碱石、石灰啊等等,糖,有些地方也是在药铺才有。
掌柜的叫来伙计,让他取来霜糖。
药铺里的蔗糖高中低档的都有,价格以颜色来定,越白的越贵。但最贵的也并不是霜雪一样的白,只是带着黄的浅白色,而最便宜的则几乎就是黑的。
可就算是最黑的,他们也一样称为霜糖,卖一百一十文一斤。
“没有更白的沙糖了吗?大唐最好的沙糖,可是很白的。”
1...678910...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