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相比起钱管家总盯着那零零散散的千把亩地,李逍更看中百济的地。毕竟关中的地虽说属于他,但也一直是佃出去的。李逍这个地主,也不好收回来的。人家种什么不种什么,怎么种,其实并不一定要听他的。就算听他的,那收益的他也只能拿到部份租子。
百济多拿点地好,成片成片的正好建庄园,集约式耕种管理。直接用奴隶或雇工种植,无疑更有展前景。
长安城南,曲江。
曲江畔有芙蓉园。
虽不是芙蓉盛开的季节,但这里的园林江山也是不错的。
今天,曲江有一场马球比赛。
对阵的有四支马球队,分别是南衙十二卫府的马球队对阵北衙羽林军马球队,以及关陇贵族子弟马球队,对阵山东新贵子弟马球队。
唐朝人喜欢打马球,百姓也爱看马球,甚至长安的妇人们都喜欢打马球,宫里贵人们骑着小马打,而宫外的贵妇人们骑着驴打,普通的百姓没那条件,直接步下打。
马球可谓全民热爱的运动,也深受军方的重视。
看个马球,顺便还能押个注猜把胜负,猜中了赢个彩头,也是很爽快的事情。
我关陇子弟必胜,老夫下注十贯关陇子弟胜。中书侍郎江夏郡王李道宗揉着一只眼睛说道,这只眼睛有点老毛病,还是当年贞观之初时,一次皇家宴会上落下来的根。
那一次,只因为他的坐次排在尉迟恭之上,那个大黑炭结果就掀桌子打人,一拳差点把他一只眼睛给打瞎了。
转眼也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宗室里的年青将领,如今也成为了宗室中德高望重的代表。
长孙无忌几个退下后,他更成为了关陇贵族们的领袖了。
祥瑞啊,你也是我们关陇子弟,不下点注玩一玩?李道宗笑着对他招过来的李逍道。
长孙无忌把李逍称为关陇子弟,如今李道宗也说他是自己人,不过李逍一直以来,还真没有这种自觉。当年关陇集团,其实是由两个集团组合而成的,一个是武川镇的军将们,一个则是关陇的士族豪强们,他们联合一起,以关中为基业,建立西魏,最后一统北方进而一统天下。
蓝溪李家以前只是小地主,连豪强都算不上,不过毕竟是关中人,小地主也算是小豪强了,如今李逍成为了贵族,自然也就被他们视为自己人。
马球是项激烈的运动,观赏性极佳,拼抢起来也非常好快,月杖挥舞,骑马狂冲,经常打的头破血流,可大唐人没觉得血腥,相反十分喜欢这种勇武的游戏。
一边看马球,呐喊加油,一边为自己喜欢的马球队买几注。
四支群队都很厉害,堪称都是精英集结,尤其是这次的比赛,南衙卫军对北衙禁军,关陇子弟对山东子弟,这一看就知道是有好戏看的啊。
打球的基本上都是勋贵子弟,而且还都是军中任职的,随便一个球手,那也都是九品以上的军官,甚至六七品的都有。他们打球,不是纯职业的。
要让李逍猜谁能赢还真难。
最后李逍买了关陇队和禁军队赢。
李道宗哈哈大笑,说李逍太滑头。如今的禁军,因为以程咬金薛仁贵苏烈这些山东将领统领,因此禁军军官也都以山东子弟为多,这可是一改过去宿卫多关陇子弟的旧例。
李逍这边买关陇队赢,然后那边又买禁军队赢,等于是两边下注了。
这几年关陇将门似乎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长孙无忌虽然威望高,可这是个文臣,没真正打过几天仗,没有半分他老子长孙晟当年一箭双雕的威风。
好在长孙无忌下台前,还把李道宗和薛万彻几个召了回来,算是给关陇将门保留了点血脉。
要不然,他们只能看着山东军头们那越来越嚣张的气焰了。
李逍虽说是个死活不肯入军队的关中弟子,可毕竟是自家子弟,这年头能出一个白手起家的真封贵族不容易,李道宗他们都很爱护这个嫩苗。
太傅李绩来的较晚,他是跟皇帝一起来的。而皇帝今天还邀请了太师长孙无忌一起来,此外还有同样致仕在家的于志宁韩瑗几个元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逍遥小地主 第258章 火爆认购
马球场上,等候比赛的球手,还有周边的羽林将士们,见到皇帝车驾到来,立即欢呼。
气氛十分火爆。
皇帝让人来召李逍过去说话。
“祥瑞啊,你如今是代王友,以后有空多教导下代王。”
李逍心说代王才三岁呢,刚断奶的娃,我教他什么,我又不是幼儿园的小姐姐们,再说了,代王现在可是在武氏的宫里,我不可能跑那去教他啊。
李治似乎早想到这个,说以后我让代王每月旬日之时去你府上受教。
旬日那是休沐日啊,你怎么能打扰我的休息呢。
李逍很不愿意,可皇帝没跟他商量的意思。
今天的这场马球比赛,很热闹。皇帝来了,一重大臣也来了,甚至好久没露面的长孙无忌和韩瑗等也来了,连被贬谪的马遂良和薛万彻等刚回京的也来了。
羽林军把这边护卫的森严,而远处,隔着一条曲江,许多长安百姓也早得到消息,早早的跑来围观。
长孙无忌最近似乎又长胖了一点,还主动跟李逍打招呼。
“恭喜三郎啊,后生可畏,又升官晋爵了,如今已经是正式的五品官阶了。”
李逍也笑着拱手,“太师似乎又长胖了不少啊,都说心宽体胖,这心宽是好事,但也不能太胖了啊。人一胖啊,尤其是年纪大了后,这各种毛病也就容易找上门来了,这消渴症啊风眩啊都容易发,饮食得清淡,要多注意运动,跑马打球这么激动的早好不要玩了,但是打打拳踢踢腿,练练箭还是有助身体健康的。”
消渴症就是糖尿病,贞观宰相马周就是得这病。而风眩,属于高血压,太宗李世民就也有高血压。
长孙无忌摸了摸自己的脸庞,“最近确实是胖了些,这人一闲下来啊,有时就懒散了。听你这么一说,明天开始,得继续早起晨练了。”
其实今天看马球只是个引子,今天真正的目的是筹款。因为李逍的建议,户部没搞什么摊派债券法,而是听从李逍的建议,搞一个马球比赛,皇帝亲自出席,然后一众元老重臣勋贵皇亲国戚们前来观赏,借此机会,拿百济的地和奴隶为条件,发行债券,筹集款项。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来之前,户部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说明,并连同帖子一起送到了各位权贵们手里。
长孙无忌单刀直入,“朝廷发行债券之事,老臣觉得很不错,暂时借用,以百济地和人抵押是不错的方法。老臣愿意认购一万贯债券!”
户部做出的方案,百济的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上田三贯一亩,中田二贯一亩,下田一贯一亩。而百济的奴隶,也按照男女壮弱分为三等,同样是上等三贯一个,中等两贯一个,下等的一贯一个。
不论是田价还是奴隶价,比起长安的来,那是相差巨大,但毕竟这些人、地是在海之东的百济,那还是个交战区。
长孙无忌一开口就要认购一万贯,李绩那能示弱,也表示要认购一万贯。
这两位大佬开口了,李道宗也出声要认购五千贯,他地位不比那两人,自觉的降低了一档。
各位踊跃开口,你三千他两千的,都是不差钱的主。
这火爆景象让皇帝李治都有些预料不及,他原本还以为想从勋贵们手里借点钱很难呢。
李逍倒是预料之中,毕竟那百济的地和人价格如此之低,地是好地,都是成片的,还打包配售奴隶,风险是有,但绝对是优质资产啊。
哪个权贵们傻呢。
上等良田才三贯一亩,这样的好地,若是在长安,起码要翻个四五倍,更别说长安有钱难买,买的到也是碎地。
本身这个挖朝廷墙角的方案,就是出身李逍之手。
李逍当然也不会客气,果断的喊出认购三千贯债券,而且直接表明要一千亩上田三千贯。
李逍没有要奴隶。
“光要地不要奴隶?”
李逍嘿嘿一笑,“手头紧。”
长孙无忌豪爽的道,“要是缺钱,我可以先借你,要多少直接说一声,万八千贯的都行。”
这话引来不少人的侧目,大家都知道这位蓝田县子现在的府第价值起码五百万,就是长孙无忌送的呢,现在又这么大方要借李逍钱,他们不由的猜测李逍跟长孙究竟是什么关系。
“不用。”李逍摇手拒绝。
“跟我客气个什么?”长孙无忌道。
李逍倒没客气,是真觉得没必要借。他认购三千贯的债券,朝廷给他一千亩百济上等田做抵押。李逍早想好了,他并不用直接买下这三千亩地,反正这是债券的抵押,他可以拿着这三千亩地,再找朝廷反抵押一次,然后从朝廷那里再买奴隶或者是地。
钱不用多掏一分,但却能办更多的事情,虽然听起来复杂一些,但这种操作后世太普遍不过了。贷款买房买车,然后又去抵押贷款,拿了钱做生意,这种事多的是,既可以提前住上新房开上新车,又还有资金周转,杠杆大点,但那属于正常操作。
这就好比后世人做生意,哪个不借钱不贷款呢?连政府都知道合理利用赤字,你做个生意还全凭自有资金这就太不科学。
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买车买房要按揭不能全款。
一百万贯的债券,转眼间就被认购满了。
负责登记的那位户部度支员外郎惊喜的告诉皇帝,那边马球队还在热身呢,这边一百万贯已经被勋贵高官们认购完了。
后面甚至还有人没排上队呢。
总而言之,抢购一空。
能抢到的,都是起码五品以上的高官和贵族们,其它官员,连抢的机会都没排到。
债券的利息不高,一年期限,只有百分之三十年息,比起公廨钱的将近百分之百差的远,更别说民间的借贷利息。
但权贵们还是一抢而空,大家并不是看中那点利息,看中的是朝廷抵押的百济的土地和奴隶。
权贵们从不缺钱,可想买地,买好地却难,想在这开国之初拥有大量奴隶更难。
而现在百济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百济不比什么塞北突厥草原,也不比什么青海吐谷浑,更不比西域的高昌之类的地方,甚至比起岭南那鬼地方都好的多。
成片成片的良田,大批大批战争俘虏发卖为奴,这就是一场盛宴,谁愿意错过?
听说一百万贯已经认购完了,李治高兴的频频点头,甚至还特别把目光转到李逍身上,对他投去数道赞赏的目光。
百济新占领之地的田地,能够这么迅速的变现,李治很满意。
一百万贯,能够立马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更别说还能盘活百济这个盘。




逍遥小地主 第259章 我不卖
曲江池边,马球场上一众年轻球手们跑马争锋。
随着周边百姓的激烈呐喊声,气氛也越来越火爆,球手们的动作也越来越激烈。手里的月杖已经不仅是盯着那马球了,而是开始捎带着往对方身上招呼。
马蹄翻飞。
蹄声轰响。
球手们拼抢激烈,不少人已经见血,可他们就如同是在战场上一样,轻伤不肯下场,甚至连场边的裁判都似没看到一样。
皇帝跟百姓人一样,引颈观看,目不转惊,不时的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为一粒精彩的进球欢呼。
太激烈了。
李逍看的直吸气,刚才那谁,好像是程咬金家的哪个庶孙,这小子也是个八品的禁军军官了,刚才被对方的球手一杖打在头上,要不是戴了头盔,那一下估计就没了。可也伤的不轻,直接被从马上抽到马下去了,人都落了马,可一只脚还挂在鞍上。
李逍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结果这个小子虽然满头是血,还被拖着跑了好长一段,但人家硬是一个花里胡哨看不清的动作,又让他翻身回到了马上,还调转马头又追上了刚才打他的那人,从后面直接就是一杖将他兄弟干趴了。
尼玛,这绝对是违规啊。
可压根没人吹哨,相反,还赢得支持他的百姓们的一片口哨尖叫声。把对手击落马下,这据说是程家老九的程九郎催马上前,抢到马球,一记漂亮的长杆,把马球送到了左侧队友的马前,为对手送上一记精彩的助功。
怪不得说大唐军队总是所向无敌呢,连打个马球都跟拼命一样,这上了战场还了得?
想想明朝时的卫所军,军官世袭的,最后都成了地主,而军户也是世袭,但最后都成了军官们的佃户甚至是仆人了,整天面黄饥瘦,吃都吃不饱,这些人训练都没有,如何打仗?
十几个倭寇,就有登陆沿海,横扫乡镇,甚至还能攻下县城。
丢人啊,若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卫所兵制最后成这模样,估计都会气的从地下再爬上来,想当年明朝初立之时,明军那还有过辉煌的日子的。
数征漠北,那也曾打的蒙古人望风而降。
再说满清,满清八旗子弟刚入关那阵还行,后来跑马圈地,住在满城里面渐渐也就成了养猪了,尤其是京城的勋贵子弟,天天提笼跑马,守着铁庄稼,反正有粮吃,最后成了一群废了。
再看看如今的大唐,看看这些顶级的勋贵子弟,是多和的尚武。
从这方面来说,唐确实远胜明清许多矣。
贵族、官员们大多文武双全,连那些什么士族子弟,那也一样是打小学习骑射的,没见过只读死书,读的手无缚鸡之力的。
从这方面来说,他李逍这个蓝田县子,其实是有些扯贵族们的后腿了。
比赛很精彩,皇帝和臣民们都看的很痛快。
赛后,皇帝下旨,赏赐四支球队球员们,另外还对其中几位表现特别出色的,给予了额外赏赐。
程九郎还获得了皇帝亲赐的一匹御马。
李道宗赌输了,今天明显山东子更胜一筹。他拉着李逍感叹,关陇子弟不复当年了。
户部的度支员外郎则带着几个吏员,正按先前认购的登记表找众人落实。
黄金、白银,铜钱、绢帛都可以,户部都收,汇率按市场价就行。
“李监正,陛下说这债券印刷之事,要委托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呢?”
度支郎是清河崔氏子弟出身,名门子弟,又兼通过科举进士出身,能力和背景都有。身上带着股五姓子特有的傲气,他这位置本来皇帝是要给李逍的,最后李逍被大臣们反对,然后让他升了上来。
差事办的很顺利,唯一让他很不爽的就是皇帝把债券印刷一事,却交给了李逍。
这么重要的差事自然是应当由度支司来做的,可皇帝却没理会他的奏请,依然是交给了李家。
债券给李家印,印好后,交到度支司,最后度支司再在上面加盖几个印章加签几个名字,就算完成。
虽说李家只是负责印刷,不可能多印,没有度支司最后的印章签字,多印了也没用,可他还是不太爽。
李逍只当是没看到他眼里的不爽,这雕版印刷技术,现在可是李家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
在当前禁止私酿导致的药酒、香水、生药几个李家重要产业停工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逍当然不可能随便把雕版印刷技术再交出去。
虽说雕版印刷技术也就是一层膜没捅穿的事,可只要李逍不把这层膜怎么捅告诉别人,那么短时间里,别人还是不可能独自研究出这技术的。
这不仅涉及到刻版技术,还事关油墨这个重要技术,现在那个油墨技术已经被李逍从王家墨坊买下来了,李逍要是不肯印刷债券,别人还真没这技术。虽说度支司也可以不要脸点,弄点简单的债券,但那怎么能跟李家印的比,那不是丢人嘛。
李逍都想好了,等为朝廷印好这批债券后,正好可以借此把雕版印刷术一炮打响,然后去找些佛寺道观,谈点印刷佛经道藏的业务。
这年头没有印刷技术,书籍都是手抄,可是手抄是相当贵的。雕版印书成本虽也不少,但如果是印佛经道藏这样的,而且印量较大的话,那绝对是赚钱的买卖。
把宝贵的纸和宝贵的技术用来印刷佛经道藏这样的东西,李逍觉得是浪费,他是个不信神佛的人,虽然说他是个有信仰之人,但他从不认为信仰就是信神信佛。
印刷术应当拿来发展发展下教育,多印点有用的书才对啊。不过好像如吐蕃、突厥等不少藩邦,好像挺喜欢佛经的。李逍觉得,若是多印点佛经搞出口,其实不错。
既能赚点胡人的银子,还能劝说下胡人们多多向善,最好是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好。
有了印刷术,李逍想过开个书店,也想过办份报纸什么的,不过想想报纸暂时还是算了吧,开个书店倒是可以的,这年头开书店绝对是赚钱的,特别是手里还有了雕版印刷术后,别人抄书卖,我印书卖,成本大降,产量大增,肯定利润也更高。
李逍从不掩饰自己喜欢钱,一有机会他就想赚钱。
从那一世到这一世,李逍吃过没钱的苦,却从不知道有钱的坏处。他想多赚些钱,因为钱有时就是最犀利的工具,能够帮你做成很多想做的事情。
“度支司愿意出钱买下你的印刷术,开个价。”崔员外郎张口道。
李逍哈哈一阵大笑,“我不卖!”




逍遥小地主 第260章 五姓女
五姓子都很傲,也很拗。
老崔找李逍买印刷技术,李逍哪会卖。他还以为李逍嫌价低,便开出了不错的价码,可不管他开啥价,李逍就是三个字回答,我不卖。
都知道户部有钱,但李逍可没打算赚户部这点钱。
这年头,世家豪族手里,都握着些利器。比如说田地,又比如王方翼是太原王家子,他母子当年被逐出家门时,就靠着带出去的家族制墨技术,照样在外面混的很好。
制墨、制笔、造纸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技术,而且也多是垄断在那些世家手里。李逍突然弄出个印刷术,虽然老崔不知道具体的技术,但也清楚这技术的价值。
可惜,任他如何开价,李逍根本不卖。
哪怕他拿出清河崔的名头来,但奈何人家就是不踩他。一般来说,五姓七宗的名头还是不错的,总能有几份面子。奈何,遇到李逍这种愣头青,他也没办法。
再说经过隋末唐初这些年朝廷对士族的针对,其实五姓七宗也就是表现上还好像挺风光的,但早不复当年了。毕竟,你要是在朝堂上都占据不了多少说话权,又怎么可能如过去魏晋时一般风光呢。
当年太宗弄出来的氏族志,可是狠狠的把五姓七宗的脸按在地上摩擦了几回。
不过虽说如今不比当年,但好歹他们也是五姓七宗啊。
朝廷上不如过去,但百年的声望还是在的。
老崔回到家里,夫人问他为何闷闷不乐。
崔知悌道,“我五姓子今日却让一田舍汉欺侮,实是难以甘心。”
“哪个田舍汉儿敢欺侮夫君,夫君可是堂堂户部度支员外郎。”崔知悌的夫人王氏,同样出身五姓七宗,为太原王氏分支女。
虽说崔知悌家族只是清河崔氏的一个分支,早年就迁到许州,可毕竟也是清河崔的一支。
他家族早年迁于许州鄢陵,也是世代宦族。
祖父崔枢,曾任大唐的司农卿,父亲崔义真曾任陕州刺史。
到了崔知悌这一代,兄弟六人,知久、知俭、知让、知温、知逊,个个人才。虽不及说百骑司统领张大师三兄弟皆为三品,门前列戟。可温家兄弟六人,也个个都是品官。
崔知悌、崔知温、崔知俭还都曾任过刺史。
这样的家族底蕴是极强大的,既有门荫,又走科举。
还联姻五姓七宗。
可这样的崔家背景,崔知悌跟李逍好声的谈个购买印刷术他还拒绝。开始他只是打算以户部的名义买,方便印刷债券,后来李逍不肯。
他便决定以崔家的名义买,这样能开出更高的价来。
但任价开到千贯,李逍都不肯卖。
这就很过份了,一千贯加上崔家的名头,李逍居然还不肯,这不是对他许州崔氏的侮辱是什么,甚至是对清河崔的侮辱。
朝中的宰相崔敦礼虽说是博陵崔第二房的,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啊。
“这印刷术很了得吗?”王氏问。
崔知悌见过皇帝给他的蓝溪乡约堂粮食债券,印刷的十分精美。关键是这样的债券,一百文一张,而皇帝有一万张,据说李逍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印出了这些债券。
正因此,皇帝才特意把债券印刷之事交给李家。
崔知悌在地方当过刺史,早知是以翊卫起身,然后当上了千牛,最后又考了进士,后外放地方为县丞,可以说是以门荫入仕,最后又转科举,本来武职已经是六品了,结果科举后却转为九品的县丞文职。
可是最后崔知悌在地方干的有声有色,县丞、县令、州参军、州司马,直到州刺史,最后调回朝中。
他的见识还是很强的,基本上能推算出李逍印刷术的效率。
这将会是带来书籍变革的一项新技术,就如同造纸术的出现取代竹简一样重要。
“若是能把印刷术拿到手,对我许州崔氏极有助益。”
王氏想了想,“妾身倒是有个办法,既然一千贯钱李逍都不肯卖,那估计就不是钱的问题。不如与他联姻!”
1...8586878889...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