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人说关东士族最重婚娅,比较看重联姻,越是有名望的士族,越是不肯轻易跟一般的人家联姻。五姓七家,往往也只跟五姓七家联姻。
哪怕是李家坐了天下,甚至李家自称是关陇李氏,可五姓七家实际上并不怎么认可这个自称陇西李的皇族。
打高祖坐天下到如今,三朝皇帝几十年了,但皇家娶五姓女数量有限,建成娶过荥阳郑氏女为太子妃,当年太宗还只是秦王的时候,想娶都没人愿意。后来当了皇帝,也只是给自己的儿子晋王李治娶了太原王氏女。
皇家嫁的公主到五姓七宗比娶的多,从这可看出皇家一面要打击压制五姓,可一面又想跟他们联姻的矛盾心理,更别说,开国初的许多宰相如魏征、房玄龄等都争相跟五姓联姻,哪怕要付出巨额的陪门财都愿意。
婚姻,这也算是五姓七宗最拿的出手的东西了,不少五姓七宗的支族落魄,就是靠着跟那些权贵勋戚联姻,既大收陪门财,又攀结权贵。
虽说这样的事情崔知悌是不屑做的,但崔家的名头确是很受欢迎的。
“李逍不过是个小小子爵,五品监正,我崔氏女岂能嫁入那小门户?况且,李逍早已有妻,我崔氏女更不可能做媵妾!”
五姓女,只能为妻不能为妾,除非是给皇帝做妾。
李逍小小子爵,算什么。
王氏笑着安抚丈夫道,“夫君别急啊,我崔氏嫡女自然是不能够给李逍做妾的。但是,可挑一个奴婢生的嫁过去。”
崔氏名门,自然是家大业大,妻妾众多。甚至因为五姓七宗重姻娅,只能五姓互婚,导致五姓七宗往往婚嫁较晚。但他们这样的人家,就算娶的晚,也不可能一直单身的。
这样的家族,男子十五六岁时,一般就会安排丫环给他们通人事了。甚至成年后,还会给他们先纳妾,不但纳妾,甚至还会有屋里的丫头。
妾所生为庶子,而婢所生,那就连庶子都算不上了。如崔家这样的人家,是很瞧不起奴婢所生的孩子的,在家族里,他们的地位其实就是奴婢。
听起来虽然很让人震惊,但在这个时代里确实是如此,良贱不婚。母以子贵,但儿子的身份同样取决于母亲。
母亲是妻,那么儿子就是嫡。母亲是妾,那儿子就是庶,若母亲为奴为婢,那么他们便也就只是奴婢。
崔知悌皱了皱眉,他如今也是四十年纪,妻子是河东王氏女,妾也纳了不少,有的是在娶妻前纳的,还有是在外任官时纳的,在外任官携带妻子不便,在外自然少不了纳妾。
除了妻妾外,他也有些收用过的丫环家伎,自然也有她们生下的儿女。
崔家的庶女,那也是高贵的,不可能随便嫁给别人为妾。但若是说把崔家婢生的送给李逍为妾,倒也还说的过去。
“只是这李逍极得圣宠,小人幸进,若是以婢生女许他为妾,怕是他未必高兴。”
王氏道,“就算是婢生女,那也是我崔氏婢生女,是崔郎君你的婢生女,他李逍一介无根无底的田舍汉暴发户,如今有机会跟我崔氏结姻,高兴还当来不及呢,哪有他挑三拣四的资格?就算是把婢生女许他为妾,他也少不得要陪门财的,到时就让他拿一百万陪门财,再把那印刷术给我们崔家就是。”
陪门财,这是五姓七宗特有的一样规则,因改朝换代,一些本来处于统治地位的高门士族家道中落,变得穷困潦倒。因时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纾尊降贵”,通过与出身“寒门”的富户通婚来获取巨额钱财。有个专有名词叫“陪门财”,说白了,就是庶族卑姓要想与高门望族结亲,需要为其身份地位的悬殊而向高门支付“经济补偿”,这种情形在当时很盛行。
山东的高门世家“自矜门第”,认为自己家族的门第高贵,对于想与之通婚的门望没有他们高的联姻对方,要求多给他们家族“陪门财”才肯通婚,“婚姻多责资财”——即便当时朝中重臣如魏征、房玄龄等都热衷与高门世家通婚以给自己家族长脸——没有大笔钱财陪嫁,高门世家坚决不与寒门庶族通婚,即便家族中满是大龄剩男剩女也在所不顾。
这股歪风邪气曾让太宗李世民也恼火万分,甚至还特别下了诏书,“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勿得受陪门财。”能让皇帝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来规定嫁娶不能多收钱财,可见当时的风气到了什么程度。
但就算是皇帝的金口玉言其实也难以左右民间的婚姻,禁陪门财的效果并不理想。
朝廷不允许公开收受高昂陪门财,但高门望族却悄悄的嫁娶。而另一方面,那些没有门当户对的人家,没陪门财又不肯嫁,导致自己的儿女年龄大了,成为大龄剩男剩女,但也不肯为之嫁娶。
尤其是不肯轻易嫁女,弄的关东五姓七家好多老姑娘嫁不出去。





逍遥小地主 第261章 什么玩意
其实陪门财的问题,除了钱外,还有个重要的面子问题。那些高门士族觉得自家名望高,让他们跟名望低的家族通婚,认为是很件面子的事情。
当然,如许州崔氏这样的家族,其实嫁娶还是比较容易的。放州崔氏不但家族名望高,而且他们家族也是在新朝混的较好的,正所谓越条件好的越容易找对象。
真正难的是那些门望不是很高,或者只是一些名门的分支,而且还是早就衰弱的分支,他们除了个名望就什么也不剩下了,于是便私下借此要求陪门财,其实就是卖女儿。
崔家不存在卖女儿,不需要。
但若是把一个崔家婢生女许给李逍为妾,王氏觉得这是一个抬高蓝溪李家的机会。毕竟什么蓝溪李家,以前不过是个乡下小地主而已。
哪来什么名望呢,可若是跟崔氏联姻,哪怕只是纳崔氏一个婢生女,那也是让李家沾光啊。
李家沾他们的崔家的光,给千把贯钱,再送个印刷技术又怎么了?
“咱们崔家的奴婢,也不是一般人能纳为妾的。”王氏一副五姓女的优越感。
一个婢生女,确实不能算是联姻,只能算是一桩交易。
“家里有合适的吗?”崔知悌问。
对于那些一时欢娱后生下的奴婢子,崔知悌是没有挂记过的,甚至在他心里,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女儿。
“有,有个年纪二八的,刚刚好,那奴婢长的也还好看。”
崔府的奴婢女不少,但长到年纪,便会被王氏拿去卖掉。卖给商人做妾,有崔氏的名头,每一个都能卖上一大笔钱。
出生到长大,十几年在崔府过着牛马般的日子,一旦物色到了合适的人家,卖到了好价钱后,王氏便会给这丫头弄两身新衣裳,装扮一新,然后送出门去。
两夫妻一番商量,觉得这是提携李逍。
第二天,王氏便安排了一个管事去胜业坊的李府通知了。
根本不是商量,而是通知,在王氏看来,李逍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他应当一听到消息,就激动不已,这可是高攀崔氏的大好机会。
胜业坊,蓝田县子府。
接待崔府来人的是婉娘,钱管家跟她说明对方身份。
一个身着绸裙的妇人,崔府的内管事,来到了李府,面对着李家的女主人,却依然带着几分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狂态。
或许她觉得赵婉这个县君,不过是个暴发户的妻子,一个乡下女人而已。
赵婉对这位自称是许州崔氏长房内院管事的女人很客气,许州崔氏的名头确实不小。
“不知道这位管事前来有何事?”
“有桩好事。”那妇人说话毫不客气,叽里呱拉的一大堆,把事情说的好像是对李家的赏赐一样。
不过这个女人却也狡诈恶毒,并没有先把那女孩是婢生女的身份说出来,只说是户部崔度支的女儿,不是妻子所出。
婉娘还以为意思是庶出女儿。
“崔度支有意将女儿许给我家三郎为妾?”婉娘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夫君如今封爵做官,地位不比从前,但李家人丁单薄,尤其是没有什么根基援助。
她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为丈夫物色一个妾侍,只是合适的并不好找。
只是年轻好生养的不够,还得要漂亮些的,光有这些也不行,起码还得是有点身份的,普通人家的女儿做妾,婉娘觉得不够。
后来倒是托人找到几个不错的,官宦人家姑娘,虽不说是嫡出,可人年轻又健康漂亮,知书达礼,很是不错,她亲自见过。
可惜每次跟夫君一说,李逍最后总是找理由否了。
婉娘觉得是找的还不够好。
今天这位崔家的内管事一说,她觉得挺不错。
许州崔氏可是清河崔氏的分支,五姓七宗的山东士族名门。连皇帝都想要联姻的家族,时人都说娶妻当娶五姓女。
哪怕这位崔氏小娘只是庶出,那也没关系,真要是嫡出,三郎还娶不到别人。
婉娘问那妇人崔家有什么要求。
妇人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早就知道你们肯定要高攀我们崔家的。
当下,把条件哇哇的一通摞出来,陪门钱百万,还不包括其它各项花费,甚至连女方出嫁的嫁妆这些,她都要李家来出。
此外,她还提出要李家把印刷术也教给崔家。
婉娘仔细听着。
条件很苛刻,要纳这个崔小娘子入门为妾,起码得一百多万钱甚至二百万。这是一大笔钱,丈夫刚把家里的钱筹集了三千贯去认购了朝廷的债券。而本来家里最红火的药酒生意如今也停了,少了许多进项。
可是婉娘想想还是决定同意,并不会有很多五姓女愿意嫁给三郎为妾的。
一百多万虽然很大笔钱,但想想办法还是应当能凑齐的。
至于印刷术教给崔家,婉娘想来应当不是什么大事。
她没听明白,刚才那个妇人说的是交给崔家而不是教给崔家。
大门口。
李逍骑马刚到家,刚从户部衙门回来,正式把三千贯的钱帛一起缴到了户部,拿到了户部开的单子,正式的债券还得等李家印刷好后才会送到各人手里。
至于朝廷抵押的田和奴隶,暂时也只是一张条子。具体的,还得等传旨到百济的东征水师薛仁贵那,让他们丈量田地,造册传回京后,再做划分。
刚进府,李逍就看到门口停着辆马车。
“有客人?”
“回郎君,是许州崔氏府上来人了,说有好事相告,现在花厅,主母正在招待呢。”
许州崔氏?户部度支司的员外郎老崔?
李逍有些奇怪,老崔不会是想买印刷术想疯了,派人追到这来了吧?
他有些不太高兴,印刷术他不会卖的,老崔还想强买强卖不成?
他往花厅走去,结果刚到门口就听到一个妇人有些蛮横的声音,“这事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你们李家要是愿意,那么现在就拿出点诚意来,一千贯陪门钱可以晚点给,但那个印刷术的方子我现在就得先带回崔府复命。”
然后传来婉娘的声音,“关于印刷术的事情,还得等三郎回来后才行,要不你再等等?”
“我哪有这么多时间耽误在这里········”
李逍一听就怒了,哪来的老货,居然这么放肆。
他黑着脸快步迈进花厅,目光冷冽扫过,看到厅里一个老妇正喧宾夺主的对婉娘很不礼貌。
“你是何人?”李逍问?
那妇人看到李逍黑着脸,心下一惊,但转而又咳嗽一声,摆出她那副五姓豪门的架式来。
“原来是李郎君回来了啊,正好,刚还说你不在府上呢。”
李逍见她连起身行个礼的基本礼貌都没,心里越发的不高兴了。
“你是何人?”
话语更冷,语气更重。
这下妇人也不敢再拿大,起身向李逍欠了下身,“仆妇是户部度支崔员外府上内管事,奉我家主母之命前来跟赵娘子说个事情。”
李逍哼了一声。
“你说你是崔员外府上的奴仆?不是崔员外的阿母?”
“可不敢乱说。”那老妇连忙道。
“既然你不是崔员外之母,只是崔府一奴仆,谁教你的规矩,敢这样大赤赤的坐在我府上跟我夫人说话?你不过是一卑贱奴仆,而你面前的可是陛下敕封的县君!莫非崔员外就是这样教导奴仆的,你们崔家就是这么没有规矩?”
一番话,说的那妇人面色大变。
眼睛转动,却在李逍的怒色下不敢再狂,连忙假意道了个歉。
“李监正误会了,我这也是来报个喜的,天大的好事呢。”
婉娘这个时候也连忙起身拉住丈夫,说夫君莫要误会,这位真是来报好事的。又说崔员外和夫人有意将府中庶女许给三郎为妾,结两家通好之意等等。
李逍冷哼一声。
“夫人,你莫要被别人卖了还数钱呢,我刚才在门口听到的可不是这样的。什么两家通好,那一千贯陪门财是怎么回事?还有要我李家的印刷术又是怎么回事?”
那妇人支支唔唔,只得老实的说了一遍。
可李逍哪会相信。
“崔员外的女儿?”
“确实是。”
“不可能吧,真是庶出?”
这下那妇人不敢再瞒了,只得说是婢妾所生。
“婢妾?哈哈,原来弄了半天,你们是要把崔府一奴婢给我做妾啊,就这样还要我一百万陪门钱,还要我李家的印刷术?”
婢妾,说的好听是妾,其实谁不知道婢妾就是婢呢。婢妾的女儿,自然也是婢。
崔家把婢生女给别人做妾,还要陪门财,这种事情,也许一般的商贾,或是一般的小官小吏很愿意接受,毕竟能借此攀上崔氏。
可李逍会在意一个许州崔?
清河崔、博陵崔敢这样对他,他都要翻脸。
一个奴婢也敢要他一千贯钱和印刷术,真是精明会算计,都算计到他李逍头上了。
“我给崔知悌一个面子,今天的事情就当没发生过,滚,赶紧张我滚出去。”李逍指着大门冲那贱婢喝道。
这个狗日的崔知悌,还真是越来越过份了,什么玩意啊。




逍遥小地主 第262章 放个卫星
烈日移到头顶。
麦场上到处充溢着火一般的热浪,空气都似乎停止了流动,感受不到半丝的微风。
老马光着膀着,头上戴顶草帽,不停的呜喂呜喂的高声唱喝,似乎这样就能把风唤来。
几头黄牛拖着沉重的石轱辘,缓慢的迈着蹄子在场上走着,石轱辘碾过,麦粒一点点的脱落。
这是孟夏的时节,端午刚过不久。
麦田收获,一捆捆的麦穗被收割,然后挑回村庄的晒场上,趁着好日头,大家都在忙着晒麦、脱粒。
李逍这个地主,也特意从长安赶回了蓝溪。
他直接向皇帝上了个奏折,表示要回家收麦子。皇帝看过之后,骂了句田舍汉儿不懂规矩,但最后却还是朱批了一个可字。
获得了半个月的长假后,李逍就带着一家老少坐车回到了蓝溪。
虽然今年受旱灾影响,蓝溪乡夏收损失很大,只种了往年的一半田地,这一半地还只有四成收获,折算起来,其实只有寻常年景的两成收获。
但是麦场上,大家依然很认真的在做事。
麦粒没以前饱满,麦穗没以前长,可毕竟还是有收获的。
就算麦穗上只长了几粒粮食,勤恳的农人也还是一样的会把粮食认真打下来,颗粒归仓,一点也不会浪费。
刚收割完的麦田,顿时显得空旷和寂静的多了。
年轻的男女是麦场上的主角,而年迈的老人则带着孩童开始在空荡的麦田里扫荡,他们在捡拾麦穗,田里的产出一点也不地浪费。
老人们都说过,浪费粮食会遭天谴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大灾之年。
婉娘挺着个肚子,也想要去拾麦穗,李逍坚决不许。这么大的日头,人一出门,一转身的功夫,身上就已经汗湿了衣襟,一个孕妇怎么能去呢。
“夫人在家指挥仆妇们煮点绿豆汤,再炖点骨头汤,熬些小米稀饭,给干活的大家准备好就行。”李逍给婉娘安排任务。
然后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换上旧衣服,戴上草帽,跟着一群麦客一起去割麦子。
李家在蓝溪有一千二百亩地,但差不多都佃种给了别家,自家只留了十亩自耕田,这还是李逍用来培育新麦种的,那麦种是在空间里用灵泉育过种的,他想验证下经过空间和灵泉培育后,种子是不是会变的更优良。
十亩麦田就在庄子前面,长势一直不错。虽然夏天干旱,但李逍一直保证了这块麦地的用水。
相比起其它田地普遍只有四成左右的产量,这块麦田不但没有半点减产,而且明显比往年丰收时还要好。
麦苗都比往年的高,麦穗都更长更沉,麦粒也更饱满。
甚至麦子都比其它田要晚熟了好几天。
其它的麦田早收割完了,这块麦田也才刚成熟。
这块麦田李逍可是比其它的麦田还种的早好几天的。
人刚走到田边,就已经热的衣服湿透,如同刚在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做为大地主,如今还是贵族,李逍本以为自己不用下地干活的。可谁知道,按照传统,他这个大地主,哪怕已经成了子爵的贵族,也是一样得下地的。
虽然作秀的成份比较多,但却不能少。
低头弯腰,扬起镰刀,一把把的麦秸秆割下来。
好热,弯腰在麦地里更加的闷热。甚至那麦芒如同锋利的刀子一样,划过手臂手背,就能拉开一条细口子,汗水再浸过,立即火辣辣的,还十分的刺痒。
没有半点诗人笔下的丰收浪漫,有的只是热、累,痒。
可看着其它的麦客们收割麦子,却一个个洋溢着微笑和喜悦。他们的动作又快又稳,一排排的麦子倒下,收割,捆绑,动作一气呵气,没有半点遗漏、浪费。
“郎君,喝水。”
老钱今天也换了身衣服,一件短衣,头上扎着个毛巾,他的身上脸上也全是汗水,可却满脸的喜色。
“这麦子长的好啊,麦穗又沉又长,我估摸着一亩怎么也得有个四石啊!”
一位老麦客刚好割到旁边,他麻利的把手上的麦子捆好,然后直起腰道,“我割了一辈子的麦了,还从没有见过长这么好的麦呢。关中京畿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二石左右,一般的麦田,基本上就是收一石。能够亩收三石麦子的,那肯定是精耕细作,水足肥饱的地,亩收四亩,少之又少,甚少看到。”
李逍倒觉得这麦看起来挺普通的,亩产四五百斤这不很正常吗?要是到后世,麦子亩产基本上是八百到一千斤啊。
“四石估计还打不住,这是十亩麦地,我估摸着能打下将近五十石来。”
这位老麦客当了一辈子的麦客,收麦子最有经验。
在关中很多地方,每到麦收的季节,就有许多百姓在关中各处游荡,四处帮人收割麦子。他们一般是家里地少的农民,家里的麦子收割完了,甚至家里的地留给妇人们收,自己和同乡结伙到外面去帮忙收麦子。
收麦子是个累活,尤其得赶天气,得趁着天气最好的那点时间把麦子抢收、抢晒好,要不然熟透后就会掉粒,万一遇雨,麦子还会坏。
赶天气,抢天时,麦客这一古老职业也就一直存在着。
今年因为天旱受灾,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田里的庄稼早就死了,颗粒无收。这个时候,便有更多的人出来做麦客。甚至是一边做麦客,一边乞讨。有活干,就做麦客收麦,没活,那就讨饭。
刚刚是收获的季节,可关中已经不少地方出现讨饭的人。
李家本来是不用麦客的,毕竟他家的地都是佃出去的,佃户们也没多少愿意请麦客的,请的也少。但每有麦客过来,李逍还是会招待他们吃顿饭,有时也安排他们干点活。
老钱听说这十亩地能打五十石,激动的都哆嗦了。
“阿郎,咱家这麦种好像特别好啊?”老钱问。
“嗯,确实比普通的麦种好些,是优选优育的麦种。”
那位老麦沟壑般皱纹间的双眼里露出震惊之色,他割了一辈子麦,还真从没有割过这么好的麦子,他看这田地也似乎很普通,想不到原来秘密就在这麦种上。
“那把这麦子留做种,明年也能这么高产?”
李逍也没验证过,他只发现空间里培育过的种子产量较高,比如玉米也是。但是在空间外,好像产量就要低些。
空间里的玉米普遍能够一株四穗都饱满,但在外面,饱水饱肥也才能保两穗。甚至外面收的玉米做种,明年还能不能保两穗,他也没多少底。
“要是能够买点这个麦种回去就好了。”老麦客激动的道,“不求一亩五石,哪怕只有一半的产量也就非常不错了。”
“你们蓝溪乡弄的真不错,今年这旱情,居然都还保住了三万亩地,还能有收成收成,我们那边,连两成地都没保到,保下来的地普遍也不到往年三成收获。”老麦客有些感叹着道。
他家本来也是个大家庭,自己有五个儿子,人丁多,家里也有两百多亩地,虽说地比较差,每年得一部份地轮休,可寻常年月租税后也还是能够自给自足的。但是今年,家里连往年一成的收获都没保住。
还得留下种子撒下去,根本是熬不到秋收的。
“那得多亏我们三郎,要不是三郎组织了乡约堂,让大家团结起来,合理分配用水,主动的只留了河边的三万亩地,今年哪可能有这样好。以前大旱时,蓝溪可是跟你们那边也差不多的。”老钱感叹着道。
1...8687888990...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