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皆是二八年纪,同一个父亲所生,同一座宅子生活了十六年,但两人的生活轨迹人生命运却是完全的不同。崔璎珞一生下来就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那是许州崔氏嫡女,生来就是大家千金,将来要嫁入五姓七家做大妇主家娘子的。
可是月奴呢,就因为她母亲只是一个卑贱的婢女,她打小就只能是个家生婢子,当崔璎珞开始读书识字,学琴绘画的时候,她却早已经学会了洒扫洗衣这些杂活。
崔璎珞打小锦衣玉食,而崔月奴却经常连顿饱饭也吃不上。在崔家,她就是一个奴婢,比其它的奴婢并没有半点优越,不会少干点活,也不会多一块蒸饼吃。干不好活,就要挨骂甚至要挨打。
说白了,她就是崔知悌一次酒后发泄欲望的产物而已,崔知悌酒后也没打算善待她母亲,她母亲生下她之后依然是个奴婢,甚至就因为曾经跟崔知悌生下了一个女儿,连嫁给奴婢的权力都没有了。
崔月奴对父亲崔知悌从没好感,父亲那个词对他来说太陌生,甚至同在一座府中,她与崔知悌也很少有接触。
崔知悌落难,崔府被查封,崔月奴也有过惊慌,但是当月奴看到母亲也被赶到自己面前,然后她们一路不安的到了李府,当李逍对她很客气的微笑时,那一瞬间,月奴就喜欢上了这里。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可有母亲在身边陪伴。
到了李府,管家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房间,一个独立的房间,有自己的榻床,甚至还有自己的梳妆台,房里甚至还有一个浴桶。
也不需要她们干活,她成为了这大宅里的媵妾,成了那些奴仆们尊敬的对象。再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一日三餐很丰富,甚至还专门划拔了两个丫环服侍她们母女。
崔璎珞一直在哭泣,而崔月奴却感觉到了自由,感觉到了幸福。
有时幸福并不是什么太遥远和模糊的,对崔月奴来说是看的到摸的着的那些简单实际的东西,吃饱穿暖,能跟母亲一起就足矣。
崔璎珞不能接受崔家的变故,更不能接受害崔家的李逍成为自己夫君的事实,但崔月奴对崔家没感情,对崔知悌更没感情,他喜欢这个新家,也喜欢那个对她微笑关心的李逍。
当见到大妇赵娘子时,一番话下来,她也喜欢上了赵娘子。
“住的还习惯吗?”婉娘问月奴。
“多谢娘子关心,一切都好,这里吃的好住的也好。”月奴道。
“我们家可不比崔家。”贞儿在一边道,对这个崔家小娘她还是充满着敌意。
李逍在一边提醒妹妹,“月奴在崔家其实过的并不好,崔知悌虽是她父亲,可除了生下她,十六年来却从没对她们母女关心过一次,她们母女在崔家一直是奴婢,整日辛劳,有时却连饭都吃不饱,一对可怜人。”
贞儿是个善良的姑娘,一听到这,马上忘记了自己刚才还对月奴十分敌意,马上可怜的安抚她说以后在李家就好了。
婉娘也拉着她的手,结果一会儿弄的月奴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会你就从西厢搬出来。”婉娘道。
月奴有些惊惶的问,“娘子,月奴哪里做错了吗?”
“没有,你误会了,我意思是西厢那间房就留给你母亲住,你呢搬出来住到这边上房来。你也看到我现在身子重,不太方便。这边的正房卧室很大,外面一个房间,平时本来是安排个丫环在那里值夜的,现在你过来住在那里,我相信你肯定能服侍好三郎。”
月奴一听倒是松了口气。
李逍倒是听出婉娘的安排用意,他那间卧室是个大套间,里面很大,外面还有一个房间,本来确实是安排个丫头晚上值夜的,比如端个茶倒个水什么的。当然,不少大户人家,这个房间里的安排的丫环可也不是一般人,一般都是主家娘子带过来的陪嫁丫头。
这丫头又称为通房丫头,平时住在外间,当然主家娘子要是身子不方便的那些天,或者说是怀孕了,那么自然就是由这丫环代替主母暖床陪寝的。有些通房丫头若是也怀孕生了孩子,那么一般就有可能抬举为妾室,也能获得更高的地位,成为半个主人,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可能有自己的丫环,然后通房丫头的位置,就会再挑个年轻漂亮的丫环代替。
“婉娘,不用这么麻烦了,外面有人我反而不太习惯。”
月奴在崔家为奴婢多年,对这些其实也是了然,她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开心。
能够在李府做妾,当然是比在崔家做婢强。
“娘子身体不便,三郎就让月奴照顾,一定会照顾好的。”
看着婉娘跟月奴两个这么快时间就相处默契,李逍都有些无语,这两个女人,还真是大方啊,这么快就达成了分享自己的协议了,也不听听自己的想法。
虽说男人都想三妻四妾,但总也得先处一处,培养下感情啊。这么简单的就直入主题,有些太过于随便了啊。
“郎君莫不是嫌弃月奴没二娘子长的好处?”月奴见李逍一脸无奈的样子,忙不安的问道。
李逍还能说什么,只得反过来再安慰月奴几句。
这丫头,也太那什么了,怎么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做人家小老婆的事实,还这么求之不得的样子呢?
:。:
逍遥小地主 第288章 鬼见愁
李逍被人当做了棋子。
不过李逍无所谓,他知道自己被李治当棋子了,人家借他打了旧士族的脸。可能当棋子,才说明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这年头没有价值连棋子都没资格当。
最起码,在旧士族和皇帝之间,李逍会很明智的选择皇帝的。哪怕这位皇帝还很年轻,但这位皇帝可不简单。继位不过五年,如今才不过二十几岁,就已经成功的把大权揽到了手。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派都已经老实识趣的交权走人,李绩、程咬金这样的元老完全拥护支持皇帝,连李道宗、薛万彻这样的猛将被皇帝先贬再复后都对皇帝恭恭敬敬,满朝上下一片和谐之声,看似简单的三下五除二,可这中间的斗争凶险李逍是非常清楚的。
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李治又岂是易与之辈。
傲慢的旧士族,碰上充满进取之心的年轻皇帝,注定会有一场碰撞。
李逍不想做那种两面投机的人,既然要下注,那干脆就下定一边。
朝堂上,大臣也分有许多种。
比如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是元老也是直臣,而李绩、程咬金这样的武将出身的大臣,行事则比较谨慎,称为忠臣。当然,也有如李义府这样的,既非武将勋臣出身,又不是世家名门入仕,寒门庶子,又没军功,靠的是皇帝的超拔重用,才得任要职,这种人向来被称为幸进之臣,甚至被称为佞臣、奸臣。
李逍发现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有点尴尬,论出身,他连李义府都不如。人家李义府好歹还是在地方上有才名,被当地大员征辟,然后被举荐任用。就是论出身,庶族寒门,其实也不是普通人家,那也是小地主小豪强了。
他李逍勉强算是个小地主出身吧,可家里祖上几代都是没当个官的,真正的泥腿子家族。出仕的路径也不是那些正途,既不是有才名被征辟,也不是说科举入仕,靠的是献玉米祥瑞之功而被授官。
授的官又是司农寺玉米监这样的官。
哪怕现在李逍还兼了代王友,兼了秘书少监,可谓是品级越来越高,但别人的眼里,他李逍倒越来越成了一个幸臣了。
甚至因为跟崔家硬刚,把名门崔知悌弄的家破人散,而被那些自称为清流的士族攻击。
李逍早上起来有点迟。
昨夜婉娘到东厢房睡觉,非让月奴在正房伺候。
这一晚上,李逍可是没睡好。月奴打扮的很好看,甚至穿的不有些清凉,有些羞涩的要来暖床。
妻子在东厢房,月奴来也是妻子安排的,本来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但还是有些太陌生了些,人说太熟了不好下手,可有时太陌生了也一样无从下手。
最后李逍还是拒绝了,倒不是他是什么圣人,只不过他觉得哪怕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也得有点感情基础才行。就如同她当初跟婉娘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哪怕两人顶着夫妻的名义睡在一起,他也是没乱来的。
直到两人熟了才真正的睡到一起。
不过他的拒绝弄的月奴很惶恐,还以为自己哪做错了,又以为自己哪里不够吸引力,最后李逍无奈,只得说自己晚上还要事情要忙。
月奴便说要帮忙,于是乎,大半夜的,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结果李逍却只能在那里写了一晚上的印刷局雕版印刷的章程。
一开始的时候,完全就是为了避免尴尬,可后来越写越起劲,李逍是真的投入进去了。
金殿之上已经夸下了海口,三十万贯钱就要印出九经和五经正义各一万卷,要是他做不到,到时估计不知道多少人准备落井下石呢,他也不想辜负李治的期待和信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就得有个好计划,有计划有规划有章程,然后有执行。
好在李治对他是信任的,如同玉米监一样,这个印刷局完全由李逍说了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印书局还没开张,可三十万贯钱,已经由皇帝李治自内库拔下。为了怕朝臣们扯皮为难,李治特意从自己的内库拔钱,三十万贯的钱帛,这可是下了大本钱的。
李逍已经答应皇帝,这三十万贯算是暂借的,印刷局不会是个花钱的地方,到时他会让印刷局成为一个赚钱的地方,今天皇帝借他三十万贯,他回头将还给皇帝更多。
毕竟是独此一份的印刷局,又有着皇家和朝廷的头衔,李逍不相信,这买卖还能做亏本不成。
大唐虽说读书人不多,可读书人也不算少,天下三百余州,一千余县,地大物博,推广推广,总不会差的。
不说别的,李逍觉得,起码就是自己开个连锁图书錧租书,这生意也不会差的。
这一认真起来,就停不下来,最后一直写到天亮。
揉揉有些酸的手腕,李逍才发现天已经亮了,而月奴这个丫头居然整夜都陪在他身边,为他研墨,为他打扇,虽然很困,却一直强撑着。
这让他有些感动,一个不错的丫头。
十六岁的姑娘,初到这个家,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一点什么。
安慰了丫头几句,李逍洗漱过后,换了身衣服便出门了。
清晨的长安街上已经很喧闹,特别是在东城这块,许多官员赶着去上朝,没有常参资格的也赶去衙门上班。
官员们都带着随从护卫,这些随从护卫一般都是由朝廷拔给的,大多数是由服役的良民充任。
这些人为朝廷服役,但一年只服很短时间,因此做为护卫随从的他们,也经常换。
李逍倒是更习惯轻车简从,上朝的时候他都是自己骑马,只带四名随从,不是朝廷拔给的庶仆防阁,而是自己家的部曲。
身着绯袍银鱼,腰里却还佩带着一把横刀。这是大唐尚武的表现,哪怕是名文官都是随身带刀。
路上不少同去上朝的官员车驾见到李逍,却都装做不认识一样,有些甚至避而远之。
李逍不屑的哼了几声,这些人啊,似乎因为自己得罪了士族,他们就已经认定自己这官当不了几天了一样。他并不知道,因崔知悌之事,短短时间里,李逍已经在长安城新得了一个外号,人称鬼见愁李三。
逍遥小地主 第289章 旧长安
新设的印刷局隶属于秘书省,衙门自然是在秘书省内,但印刷局毕竟是要印书的。印书局下设造纸坊、制墨坊和印刷坊,这些作坊不可能设在城内。
皇帝特意在中渭桥边上划了一块地给李逍,做为几个作坊的所在。这片地方很大,就是在原长安故城旁边,紧邻着渭水。距离长安城也不算远,在长安城的北面,与长安隔着一条广通渠。
这座废弃的长安城,其实也没废多久。
隋朝建国之时,依然还是沿用旧长安城为都,只不过后来杨坚觉得这座汉长安城破败狭小,地下水污染又严重,已经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因此便选中了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面的一块好地,这里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于是文帝杨坚在这里营建新都,定名大兴城。
唐代隋朝,同样定都关中,不过改大兴城为长安城。
旧长安城废弃不过六七十年的事情,但已经残破无比,破败不堪。当年杨坚迁都,是先在新址建宫城,然后再陆续建官衙、民宅,基本上是拆旧都建新都,因此旧长安城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高高的城墙不再,巍峨的宫城也没有了,旧城中的房屋宅院都成了空荡荡的废墟。
甚至连城中的那些大树都砍光了。
“三郎!”
李元芳早带着一群人在那里等候,见到李逍骑马到来,忙上前来迎接。
“地址选好了没?”李逍问。
为了能够把事情办好,李逍也是不客气的跟皇帝提了几点要求,不但要求钱足人丰,还特别要求暂时借用玉米监的手下来协助他。李治也完全应允,许可他先把玉米监的人借调些过来。
李元芳是他结义兄弟,在长安城也是人脉很广,特别是他表哥狄仁杰还是雍州法曹,李逍自然第一个把他借调过来,另外玉米监不少老部下李逍也叫来了。
玉米监这些官吏在他手下,没少享受小金库的红利,平时喂的饱饱的,这个时候积极性也挺高,一叫就来了。
“就选在渭水南岸,造纸坊需要水,靠近渭水比较方便。”李元芳道。
渭水这条河对关中来说很重要,灌溉了关中平原。但是,渭水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向来不是条好的运河,常阻塞漕运。在隋统一北方之后,汉代的旧漕渠已长期淤塞而不能用,不得不用渭水漕用,但渭水的糟糕运况,逼的后来隋朝不得不另一漕渠。
当时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唐朝建国之后,关东和江南的粮食货物也全靠这条河运进关中。
渭水和汉长安城一样,不复当年繁荣。
除了三座渭桥,联通长安与渭北的道路外,其余的渭水河边,其实很荒凉。不过这样荒凉的地方,李逍挺喜欢。
“少府监和将作监派工匠来了吗?”李逍问。
皇帝已经拔了地,也给了钱,现在关键就是先把作坊建起来,造纸、制墨作坊都将从原来的皇家作坊里调工匠奴隶来,印刷作坊则有自己。
但建造作坊还得专业的人,大唐专门管工程建造这块的是将作监,建筑工程这块就是将匠监负责的。而百工技艺这块,这是由少府监管辖。
要建作坊,还是最快时间建好作坊投入生产,自然还是得他们派人来最快。
“什么?少府和将作不肯派人?为何?”李逍惊讶问。
李元芳无奈的道,“将作大匠说将作监最近忙着准备修建永安宫,抽不出人手给我们。”
修永安宫?
李逍心想永安宫是个什么鬼?而且李治不是刚发行了一百万贯债券,向天下臣民借钱,准备用于支持对高句丽战争以及今年的赈灾之用吗,怎么却在这个时候建宫城呢?
要知道,在古代,修建宫城这个事情,可是历来不会有什么好风评的,很容易就惹上大兴土木,奢侈淫逸坏名声的。
李元芳见李逍一脸茫然的样子,忙给他解释起来,原来这个永安宫不是现在才开始修的,也不是李治的主意,其实永安宫立项已经几十年了。
最早是在贞观年间立的项,那个时候高祖李渊都还在当太上皇呢,因为太上皇还在,太极宫里有两个皇帝,李世民也觉得别扭,于是便想着在太极宫的边上修一座新宫给太上皇居住,因此命名为永安宫。
贞观八年正式开始营建,永安宫的设计者正是朝廷有名的建筑大家阎立本。只不过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就驾崩在大安宫里,于是永安宫也就停建了。
永安宫刚营建不久时,就改名为大明宫,只不过大家有时也还是会永安宫、大明宫的混叫。
李治现在大权在握,这个时候提出重新修建大明宫其实也是另有深意。
今年关陇、山南、河朔等地大旱,夏收损失严重,许多百姓都没有收获,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流民,流民开始往长安聚集。
对于灾民的安置,朝廷里的大臣们也各有想法。有人提出让各地官员严守地界,不得让灾民出界,等候朝廷的赈灾粮食。
而有官员则认为这样做会死很多人,毕竟关陇河朔山南本就不是交通便利之地,等候赈灾之粮,就是等死。与其这样封锁州界,不如让饥民到长安来,毕竟长安这里还存有不少粮食,而且粮食从关东运到长安来,也比运来关陇河朔各州去更方便省时。
当然,大量饥民聚集到都城下,还是会有不少的风险的。
万一有人煽动百姓作乱,事情也不好控制。
于是比较有经济的宰相李绩就提出了一条建议,以工代赈。
那些今年绝收的灾民放他们来长安,朝廷在长安边上设一些灾民营暂时安置这些百姓,发放赈灾粮食。但粮食不白给,把灾民中的青壮者安排去修建大明宫。
灾民中的青壮者去修大明宫,这就等于是釜底抽薪,减少了动乱之源,另一方面以工代赈,还正好利用这些灾民修建修了一点的大明宫,毕竟平时修个宫殿不容易,得避开农时,每次征召有限。
现在正好,以工代赈,一举两得,既方便灾民救济,又能够控制局势,还能够修好烂尾停工的大明宫,岂不正好。
而李义府更是建议,再发行一点赈灾债券,反正有之前发行的成功经验,就拿百济攻占的土地和俘虏来做债券的抵押嘛。
李义府还野心勃勃的准备发行二百万贯新债券,以充实朝廷府库,顺利的度过这次灾情。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290章 树旗
“让我猜猜,陛下答应给我们的三十万贯钱估计也没了对吧?”李逍摇头叹气,突然修大明宫这事他不知情,不过他这个秘书少监虽说品级挺高,但也没高到能到政事堂议政的地步。
朝廷大事,也不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能够参与决定的。
但大明宫的突然修建,确实也影响到了李逍的计划。
毕竟大明宫在历史上,可是非常的有名。太极宫是杨坚修建的,历经隋朝二帝,又历唐朝三帝。李治修大明宫后搬到大明宫,历史上先后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此理政,其规模可是比太极宫还大,甚至比后来玄宗皇帝建的兴庆宫也还大。
大明宫历史上被称为东内,太极宫被称为西内,兴庆宫为南内,三大内并称。
这样的宫殿可不是一座别宫,这是一整个宫殿群,皇宫大内啊。估计得动员十几万计的百姓工匠,历史上大明宫修的很快,当时还全天下加征税钱,京官甚至全部减俸一月支持,命天下各州进供物资,集天下之力,费时十个月修建完成。
修宫殿很费钱,修一座东大内更费钱。
李治原本答应李逍要拔三十万内帑给他印书,现在看来是没戏了。皇帝又要赈灾又要建宫殿,肯定是先紧着那边来。
果然,李元芳点头。
“内侍省的内常侍说陛下已经把钱拔走了,现在内府空虚,没钱可拔。那位内常侍也没办法,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自己想办法,这还真是简单啊。
将匠监不拔工匠、少府监不给人,连内侍省也不给钱了。
这让李逍如何筹建作坊,如何把印刷局拉起来,又如何印书?
“三郎,现在怎么办?”
“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事情还得做,不能停。没钱,我们就自己找钱,没人,我们自己找人。”李逍很坚定的道,印刷局的成败现在关系到李逍个人的安危,他不能不急。
“处处要钱,到哪去弄钱?”李元芳问。
李逍笑笑,“我们玉米监手头不是还有一笔钱吗,先用那个做启动资金,算是我们印刷局借玉米监的,按公廨钱利息拆借好了。”
玉米监是有小金库的,种辣椒种西瓜还私卖了下玉米种子,小金库里的钱给大家分了不少奖金,但也还有些剩余。反正现在印刷局的官员,都是从玉米监里借调过来的。
“监里的钱也不多,要印两万套书只怕不够。”
一位官员马上道,印两万套书最少要三十万贯钱,把玉米监卖掉都不值这么多。
“启动资金用不了太多,先把几个工坊弄起来,后续的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可以先把我自己的钱借垫一下。”
把私人钱垫支公家事,这也是没办法了。
“元芳,你马上去找狄法曹,让他替我们跟阎长史求个人情,让阎大匠给我们拔点人过来,起码得给我们点工匠,其余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工匠和工具这只能找他们借了。”
阎立本的兄长阎立德也是位建筑大师,现担任将匠大监,李逍跟他不熟,但阎立本还有些交情,狄仁杰又是李元芳的表兄,让狄仁杰找自己的上司阎立本说个情,通过他找阎立本要几个人估计不难。
李逍又叫来另一个属下,让他马上回玉米监打个借条,把玉米监小金库里的钱借过来先用着。
“你马上到长安去招募人手,凡愿来我们这里修作坊的,包吃住还给工钱。”李逍又叫来一名玉米监旧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