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这时,李延庆心中已经有了方案,他笑了笑,加快马速向前方县城奔去。
..........
宝应县是一座小县,不过它紧靠运河边,运河经济也颇为发达,主要是仓储、修船、客栈、酒楼、妓馆等等行业店铺众多,张顺没有进城,而是在县城以北约三里处停下,这里绿柳成荫,环境清幽,一条小河直通运河,在小河边有一座白墙黑瓦的大宅院,占地至少有二十余亩,刚修了没几年,门口就是一座码头,码头上停了七八条小船。
“都统,就是这里了!”
张顺翻身下马,上前去敲门,李延庆让骑兵不要靠近,以免对方误会,他也慢慢走上前,只见门口上挂了一块牌匾,上写‘阮府’二字。
这时侧门吱嘎一声开了,一个老者探头看了看,“你们找谁?”
“文叔,不认识我了吗?我是阿顺啊!”
老者顿时认出了张顺,笑道:“原来是顺哥儿,好几年没见了,都快认不出了。”
他又看了看李延庆,“这位是”
李延庆笑道:“我是二爷的旧识,来看望一下他。”
“原来是二爷的朋友,两位请进吧!”
李延庆和张顺走进了院子,管家又探头看了看周围,这才把门关上。
“两位请随我来!”
管家带着两人向客堂走去,张顺笑问道:“三位主人都吗?”
“二爷和五爷在家,七爷去盐场了,不过今天也应该回来。”
两人走进客堂,管家请他们坐下,又令丫鬟上茶,他笑道:“两位稍坐片刻,我去禀报五二爷!”
这时,张顺低声问道:“听说都统也参与剿灭梁山军,是真的吗?”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梁山军溃败,一半是我的原因,怎么,有问题吗?”
“主要是当时朝廷出尔反尔,就怕他们对朝廷招安没有信任了。”
“这个只能谈谈再说。”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急着有人大笑道:“哪阵香风把顺龙王吹来了?”
只见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走进了客堂,他皮肤稍黑,长一张方脸,目光炯炯,李延庆一眼便认出他,正是阮小二。
阮小二走进大堂,大笑着和张顺拥抱一下,又望向李延庆,他不由稍稍一怔,笑问道:“这位朋友好像有点眼熟,我们在哪里见过?”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下)
李延庆微微一笑,“政和六年,五爷可去过相州汤阴县?”
“政和六年?”阮小二低头想了想,忽然想起来了,是的,那年他是和宋公一行人去了汤阴县,去寻找扈诚加盟梁山。”
但眼前李延庆他却想不起来了,阮小二歉然道:“政和六年是去过汤阴县,但时间太久远,有些事情想不起来了。”
“那天是春社,二爷和五爷摆了一个射箭摊子,可是输给我十两银子。”
阮小二正好想起那年在汤阴县遇到了少年时代的李延庆,此时李延庆一提醒,他猛地想了起来,顿时脸色一变,后退两步,“你你是李延庆!”
李延庆微微一笑,“所以我说和阮二哥是旧识。”
阮小二脸色阴沉下来,若是从前,他就算不杀李延庆,也会将李延庆乱棍赶出去,但他想起李延庆现在的身份,不是自己惹得起,他便冷冷道:“李太尉光临寒舍,岂是我等小民承受得起,请李太尉自重。”
李延庆却不生气,依旧笑眯眯道:“我只是来找老朋友叙叙旧,阮二哥言重了。”
旁边张顺也道:“二哥,你总不会连小弟也赶出去吧!”
张顺对阮小七曾有救命之恩,这个面子阮小二拉不下去,他只得坐了下来,但脸上依旧没有笑容,半晌道:“李太尉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延庆问道:“我记得阮二哥当初也被朝廷招安了,封为指挥使吧!现在怎么”
阮小二冷笑一声,“那是我们太蠢,居然相信朝廷的话,是,当初是封我们为指挥使,现在我还是奉义郎,但有意义吗?一个虚职就把我们打发了,当初承诺的县令在哪里?承诺的厢军指挥使在哪里?”
李延庆沉吟一下,“这应该是和宋江再次造反有关系。”
“可宋公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因为承诺的东西朝廷没有兑现吗?”
李延庆摇摇头,“如果是这样简单,那为什么大部分梁山军将领都没有跟随他造反,阮二哥也不是同样没有跟随宋江?问题不是出在承诺没有兑现上,而是宋江的野心太大,大家都看出这一点,所以不愿再跟随他,朝廷也并非故意欺骗梁山军将领,宋江再造反时,大家都还在围剿方腊,正是因为宋江造反,朝廷才有了顾虑,不敢授予梁山将领领兵实权。”
“你这样说有什么依据?”阮小二没有像刚才那样口气生硬,语气稍稍缓和了一点。
李延庆缓缓道:“我的军队中也有几名梁山将领,像关胜和花荣,两人还曾是背叛朝廷投降梁山,可现在他们都是京兆军中偏将,正六品武将,还有燕青,他屡立大功,现在已是正五品统制,朝廷从未因为他们是梁山将领就歧视他们,阮二哥,我这样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李延庆的意思其实就是一句话,跟随我李延庆,包你升官发财!
阮小二冷哼了一声,“你是想让我象他们一样的跟随你?”
“应该说跟随我抗击金兵,保卫家园!”
张顺也劝他道:“二哥,我也因为金兵围城而跟随李都统保卫京城,你也知道我对朝廷从来没有什么好印象,我只是为了保家卫国,抗击金兵,如果将来有一天,金兵被彻底击败,我或许就会解甲归田,当个富家翁去。”
阮小二沉默半晌,叹了口气道:“以前的事情就算了,朝廷待我薄也好,厚也好,我已经不想计较了,但我们兄弟现在过得很好,不想再考虑为朝廷效力,李太尉请回吧!”
说完,他高声喊道:“上汤!”
阮小二下了驱客令,李延庆也只能起身告辞了
出师不利,令张顺心情很沉重,出了阮府,他叹口气道:“我也没有想到会这样,辜负了都统的期望,卑职真的很抱歉!”
“没关系!其实我倒不一定要阮氏三兄弟的水军,用点谋略也能击败雷德,只是我觉得他们三人武艺高强,就这样埋没有点可惜了。”
“那也没有办法,他们志不在此。”
李延庆点点头,准备离开,这时,门口码头上一艘客船靠拢,从船内走出几个老僧人,只见管家连忙开启大门迎了出来,“两位大师辛苦了,我家老夫人已经在佛堂等候多时。”
“阿弥陀佛,智光住持今天有事来不了,请转告老夫人,我们很抱歉!”
“那实在太遗憾了,请几位大师随我来!”
李延庆见管家和几名家人将两名老和尚恭恭敬敬请进院子,他眼珠一转,心中有了计较。
李延庆并没有立刻返回扬州,而是进了宝应县,来到县衙,知县和县丞慌忙迎了出来,李延庆被县官们恭敬地请进县衙,他坐下喝了几口茶,问道:“有个智光住持,你们听说过吗?”
王知县立刻陪笑道:“当然认识,是本县宝林禅寺的住持,寺院就在县城西面,如果太尉要找他,下官派人去把他请来!”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用了,我只是随口问问。”
李延庆当即借笔墨写了一封信,让张豹去一趟宝林禅寺,把信交给智光大师,他则带着手下返回了扬州城
入夜,阮小七从盐场返回府中,刚回来便被两个兄长叫了过去。
走进书房,阮小七见两位哥哥一脸严肃地坐在桌旁,不由挠挠头笑问道:“两位哥哥不是要审问小弟吧!”
“你坐下,和你说件事!”
阮小七略有点忐忑地坐下,阮小二缓缓道:“今天李延庆来找我了。”
“哪个李延庆?”阮小七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旁边阮小五狠狠瞪了他一眼,“还有哪个李延庆?”
“就是刚当上太尉哪个?”
阮小七终于想到了,他又挠挠头问道:“他来找我们做什么?”
“他要我们出山跟随他,我和老五商议,应该是他看上我们的水军了。”
阮小七哼了一声,“官府把我们骗得多惨,还想让我们相信他?”
他见两个哥哥都没有说话,不由奇怪地问道:“难道二哥真的相信官府了?”
阮小二摇摇头,“官府当然不可信,不过凭心而论,这个李延庆不算太坏,我知道关胜、花荣和燕青他们都跟随李延庆,混得确实不错,但现在我们要商议的问题是水军,我今天拒绝了李延庆,他会不会放过我们,我很担心这个。”
三兄弟都陷入了沉思,这时,外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当贼习惯了,从来就没想过是否对得起祖先!”
三兄弟吓了一跳,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拐杖进来,两名丫鬟一左一右扶着她,三兄弟连忙迎上去,“娘,你来做什么?”
老妪正是阮氏三兄弟的母亲陶氏,由于三兄弟父亲死得早,全靠他们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三人拉扯大,三人也事母至孝,从不敢违背母亲的话。
陶氏冷哼一声道:“我三次请智光大师上门说法,但智光大师从不肯来,今天智光大师宁可去城内给一家贫穷老夫妻说法,也不肯来我们家,我现在才知道,我三个儿子都是贼,难怪人家不肯来,我含辛茹苦养你们长大,却养了三个贼,我还有什么脸去见你们爹爹”
陶氏越说越激动,最后掩面大哭,阮氏三兄弟都吓得跪在地上,半晌,等母亲情绪稍稍平息,三人才低头认错,“母亲,孩儿早已经洗手不干,接受朝廷招安,早已不是梁山盗贼了。”
他们不说还好,越解释,越是气得陶氏浑身发抖,指着三人骂道:“那你们的船队是什么?那些拿着刀子整天耀武扬威的人难道是官兵?你们真当我是傻子吗?”
三人顿时哑口无言。
今天下午,智光住持亲自登门向陶氏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肯来阮府做法事的缘故,同时也建议陶氏深明大义,劝三个儿子为国效力,抗击金兵,赎清过去所犯的罪孽,同时也能光宗耀祖。
这时,阮小二见母亲快站不住了,连忙起身扶住她,将她扶坐下,这才再次跪下道:“母亲,我们现在做盐田生意,已经改邪归正,但就怕过去的仇家找上门,所以才养了一些武士,但也主要是为了自保。”
陶氏叹了口气,“二郎,五郎,七郎,你可以欺骗我,我也可以假装相信你们不是盐枭,是做正经生意,但你骗得过佛祖,骗过得菩萨吗?你们对得起死去的父亲,有脸去见阮氏的列祖列宗吗?”
说到这,陶氏颤巍巍站起身,含泪道:“我养了三个贼,就让我去下阿鼻地狱,一切罪孽让我来承担吧!”
阮氏三兄弟吓得抱住母亲的腿,“母亲,孩儿知错了,我们立刻改正!”
陶氏点点头道:“你们肯听为娘的话?”
三兄弟一头,“母亲的话,孩儿绝不敢违抗!”
“那好,你们明天收拾行李去投靠李太尉去,什么时候当上将军,就什么时候回来祭祖!”
阮氏三兄弟面面相觑,同时呆住了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
李延庆又返回了江都县,既然双方已撕破脸皮,李延庆也没有什么顾忌,立刻下令已经抵达长江北岸的一万精锐之军立刻赶往扬州,同时下令驻扎在淮河北岸的一万后备军也赶来扬州集结。
虽然李延庆相信智光大师不会让自己失望,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次日一早,阮氏三兄弟便赶到了江都县。
李延庆闻讯从州衙里走了出来,只见阮氏三兄弟赤着上身,后背荆条跪在台阶前,见李延庆出来,阮小二惭愧道:“我们不知好歹,冲撞了李太尉,我们特来向李太尉请罪!”
李延庆连忙上前扶起阮氏三兄弟,扯掉他们后背的荆条,令手下拿衣服他们披上,他诚恳对阮小二道:“当年我虽年少,却和阮二哥一见如故,令我至今难忘,这次我是诚心邀请三位兄长出山报效国家,抗击金兵,也能建功立业,不让自己的一身武艺埋没。”
阮小二叹口气,“当年我们上了童贯的当,又被童贯陷害,李太尉扳倒童贯,也算为我们出了一口恶气,若太尉不嫌弃,我们兄弟三人愿效犬马之劳!”
李延庆大喜,连忙将阮氏三兄弟请进州衙,又向他们介绍了曹晟和莫俊,众人分宾主落座。
阮小二笑道:“我昨晚得到一个消息,吴琢父子在楚州被仇家所杀,真是大快人心啊!”
李延庆好奇地笑问道:“二哥和吴琢有仇?”
旁边阮小七接口道:“我们去年一支船队被他扣住,后来我们拿一万贯钱来赎船队时,发现船内的两百斤龙涎香没有了,价值五万贯钱,后来我们前来江都找他理论,被他打伤了五个兄弟,这口气我们咽不下,本打算今年来报仇,没想到已经被太尉解决了。”
李延庆问旁边韩宝林,“这件事韩知州知道吗?”
韩宝林点点头,“确有此事,那两桶香就在他府中地库内。”
李延庆便道:“既然知道苦主,那就还给他们,不用没收官库了。”
“下官知道了。”
阮小二大喜,“多谢李太尉!”
李延庆微微一笑,“既然你们已经是我的属下,这些事情就是我的份内之事了,不用客气!”
一直没有说话的阮小五笑嘻嘻问道:“都统,扬州是要开战了吧?”
当年看见阮小五就是嬉皮笑脸的样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老样子,容貌也一点没变,李延庆也忍不住用一种调笑的语气反问道:“小五哥怎么知道?”
阮小五在十几年前被人称作小五哥,现在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大家都叫他五哥,把‘小’字去掉了,没想到李延庆还像当年一样叫自己小五哥。
这时,阮小七轻轻踢了他一脚,让他注意身份,阮小五这才醒悟,连忙收起嬉皮笑脸的样子,肃然道:“向家来找过我们,这件事二哥最清楚。”
李延庆一怔,向阮小二望去,阮小二点点头,“是向宗良的侄子,叫做向志,此人在一个月前找过我们,希望我们加入勤王大军,但被我一口回绝了。”
“那二哥怎么知道要开战?”
阮小二连忙道:“请太尉不要再叫我二哥,我真的承受不起。”
李延庆点点头,“那我就叫你阮二将军。”
“太尉叫我将军?”阮小二一脸惊讶。
李延庆淡淡道:“之前朝廷不是封你们偏将指挥使吗?我就从这里开始给你们确定官职。”
阮氏三兄弟心中都十分感动,朝廷免了他们指挥使之职,但李延庆却不承认,又重新把他们的官职接上了。
“阮二将军继续说说开战之事。”李延庆笑着提醒他们道。
阮小二拍拍自己脑门,自嘲地笑道:“整天就想着升官发财,把正事给忘了。”
四周众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阮小二这才继续说:“在向志找我们第二天,雷德也来找我们,此人原本是长江水贼,几个月前被官府收编了,他一心想吞掉我们的船队和士兵,便向我许诺,他会建议封我为水军副将,或许是他太急于吃掉我们,向我泄露了不少秘密,其中就包括他们准备讨伐朝廷,另立新帝,所以我们就知道要开战了。”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你说得没错,确实是要开战了,而且雷德的三千水军已经出现在长江上,准备拦截我,我已派人去调鄂州水军过来,但力量还是不足,我希望你们的八百精锐能够加入,正式成为我麾下的水军。”
“李太尉看得起我们,是我们的荣幸,我出发前已经下令士兵和船只都前来扬州,估计今天下午就会抵达江都,到时卑职把军队正式交给太尉。”
李延庆笑道:“只是交给我整编,等歼灭了雷德的水军,我会把它和鄂州水军合并起来,成立一支新水军,这支水军的统制就由阮二将军担任。”
阮小二异常激动,连忙单膝跪下行礼,“卑职绝不辜负太尉的期望!”
阮小五和阮小七也跟着跪下,李延庆连忙扶起他们,安抚他们几句,又让亲兵带他们去更换军服,李延庆对张顺笑道:“他们本身就有招安官职,比较高,但你也不用失落,等剿灭雷德后,我也升你为统制!”
张顺大喜,“多谢都统提携!”
李延庆拍拍他的肩膀,“把你的手下召集起来,这次攻打雷德,你要再立奇功。”
赵佶在江宁府避难时,江宁府曾一度成为江南各州的政治中心,赵佶在这里下达了无数条上皇令和任免书,深刻地影响了江南各州的官场。
虽然赵佶北上被金兵掳走,但江宁府的政治影响依旧存在,这次江南各州军队以勤王名义集结,便放在了江宁府。
军营位于江宁府城东,距离长江不到十里,占地数千亩,由数千顶大帐组成,驻扎军队八万人。
这八万人来源比较复杂,有赵佶在江宁府新募集的两万军队,没有来得及带走,还有三大外戚庄丁转化而来的一万军队,但最多的还是由各州厢军集结起来的五万人,使总兵力达八万人之多。
这支军队的主帅名叫向发,是向宗良的侄子,年约四十余岁,官任上将军、宁海军节度使,也曾在禁军中担任厢都虞侯等高官。
军队副将却是大将刘延庆,刘延庆跟随太上皇赵佶以及禁军主帅高俅南下江宁府,他负责招募并训练两万新军,所以赵佶北上时,他没有率军跟随,而是继续留在常州训练新兵。
由于刘延庆在军中威望颇高,向宗良两次前来拜访他,并许以重利,最终说服了刘延庆加入拥嫡派,所谓拥嫡派就是支持大宁郡王登基,听起来名正言顺,实际上是关系到三大外戚的核心利益,以至于到了他们不惜以造反的方式来和朝廷对抗。
三大外戚之所以敢冒险一掷,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兵力太少,也只有七八万人,虽然西军还有十万人,但被西夏牵制而无法调动,加上京师财政匮乏,使三大外戚看到了重立新君的机会。
中军大帐内,向宗良大大咧咧地坐在帅位上,他是向太后之弟,极得赵佶恩宠,虽然不姓赵,但因为他有外戚身份,使他成为宋朝极少数生前封王之人,他被封为永嘉郡王,他兄长向宗回也是生前被封为永阳郡王。
主帅向发坐在一旁,副将刘延庆则坐在向发对面,下面还有数十名大将。
“我刚刚得到情报,扬州通判吴琢父子被仇家所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李延庆公报私仇,但现在看来,应该是李延庆发现了吴琢的身份,所以找借口杀了吴琢。”
向宗良说到这,他看了一眼向发,见他欲言又止,便问道:“向帅想说什么?”
向发欠身问道:“刚才殿下说李延庆发现了吴琢的身份,难道我们的计划被李延庆看破了吗?”
“很有可能!”
向宗良目光锐利地扫了一眼众人,又继续道:“李延庆并没有渡江,而是又重新返回了扬州,他一定是意识到了危险,而且根据江北的情报,江北出现了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约一万人,我们认为这就是李延庆带来的军队,或许他早就有防备,也或许他是为了剿灭方腊余孽,但原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已经商议过此事,但现在我想听听在座诸位的意见。”
【之前老高说宋朝没有生前封异姓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也不完全正确,只能说生前封异姓王极少,但还是有,比如柴宗训封郑王,还有向氏兄弟封郡王,韩世忠封咸安郡王,张俊封清河郡王,南宋还有不少外戚封王,总得说来,主要是外戚封王比较多。】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现破绽
向发身为主帅,当然是他第一个起身汇报,“郡王殿下,扬州的厢军已经调来江宁府,现在江都城内空虚,无兵驻守,不如我们直接发兵夺取江都,活捉李延庆,殿下,这是一个机会,机不可失!”
“万万不可!”
刘延庆起身道:“我们现在防御占优势,既有长江上的水军封锁,又有长江南岸的地利优势,如果我们北上,反而没有了退路,极容易造成全军覆没,请大帅三思!”
向发十分不满道:“让我们全军覆灭,也必须对方有军队才行,现在扬州无兵,江都又是空城,李延庆最多把楚州的一千厢军调来,这一千厢军能让我们全军覆灭?”
这时,向宗良摆了摆手,叹口气道:“向帅的方案本身不错,可惜我已经错过了良机。”
他见众人不解,又道:“李延庆借口坐赃罢免了吴琢,并让人冒充仇家杀了吴琢父子,所有人都认为李延庆是在公报私仇,因为吴琢之子之前得罪了李延庆,连我也是这样认为,可现在看来,这只是李延庆的一个障眼法,先骗过我们,让我们以为他只是为了发泄私怨,并没有发现江宁聚兵之事,然后立刻秘密调兵,让一万军队火速集结扬州,我也是刚刚得到一万军队已经抵达江都的消息,我才知道上了当,错过了李延庆身处江都空城的机会。”
“李延庆的军队已经抵达江都了吗?”众人都吃了一惊。
向宗良点点头,“不仅一万军队抵达江都,还有楚州阮氏三兄弟也投靠了李延庆,他们手上有一千水军,两百多艘战船,这也是我来军营的原因,各位要准备备战了。”
向宗良说了几句便匆匆走了,送走了二叔,向发坐回了帅位,他看了一眼大帐内的将领,缓缓道:“郡王殿下刚才告诉我,虽然兵力不多,军队集结尚未到位,一时半会儿不会南攻,但我们的防御必须要做好,雷将军!”
1...322323324325326...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