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王啸大吃一惊,转身便向城内奔逃,但只逃出百余步,只见前面来了一支军队,正是奉他军令赶来北口关支援的一千士兵。
王啸连忙招手大喊:“军队停住!”
一千士兵停了下来,当王啸靠近时,他忽然愣住了,最前面的一名将领居然是郑琛,郑琛不是跟随向发全军覆灭了吗?他怎么会在这里?王啸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郑琛逃回来了。
但不管郑琛是不是逃回来,他都不该出现在自己军中,而且还变成了军队首领的模样。
王啸心中顿时不满,他奔上前厉声喝问道:“郑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郑琛停住战马,一举手,一千名士兵冲上前,同时举起军弩,对准了王啸和他的手下。
王啸吓得结结巴巴道:“郑....郑将军,有话好....好说!”
“放箭!”
郑琛一声令下,一千名士兵同时放箭,顿时乱箭齐发,王啸和他的手下纷纷中箭,惨叫声一片,一轮箭后,再无一个站立之人。
“杀!”
郑琛再次下令,数百名士兵冲上去,将未死之人全部杀死。
王啸连中七八箭,已经奄奄一息,郑琛慢慢走到他面前,冷冷对他道:“李太尉答应我,只要拿了你的人头,我就可以免罪,王将军,只能怪你不识时务了!”
他高高举起剑,狠狠一剑刺下,王啸惨叫一声,当即气绝身亡。
这时,远处尘土飞扬,俨如闷雷一般的马蹄声传来,一支数千人的骑兵已出现在三里外。
郑琛当即令道:“放下兵器,脱去盔甲投降!”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临钱塘
两天后,李延庆率两万军队抵达了钱塘县,其他军队都部署到江宁、润州、苏州和扬州四地。
大军在过了北关口后,便在刺杀王啸的那边空地上驻扎下来,开始搭建营帐、构筑板墙、营造眺望塔,士兵们忙忙碌碌,几乎每个人都动员起来。
李延庆则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向两里外的钱塘县而去,现在县城还没有修建新城墙,不过官道旁有一座税署,过了税署后,官道两边便开始出现临街店铺,远处的民居也多了起来。
在官道旁边站着一群数十人,李延庆不由苦笑一声,为首之人正是曹蕴的大伯曹俨,还有自己的岳父曹选,还有高家的几名长辈以及其他功勋世家的代表,真正的地方官却没有资格上前,象孙子一样地站在某个角落里。
这时,曹俨带着众人笑呵呵迎了上来,李延庆连忙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道:“大伯亲自来迎,延庆实在担当不起!”
他是晚辈,必要谦虚是应该的,但他是郡王及太尉的身份,曹俨等人却不能真的接受他的谦虚,否则就是不知好歹了。
曹俨连忙搀住他的胳膊,小声对他道:“你现在是太尉,回家再叙亲情!”
李延庆点了点头,站直了腰,曹俨领着众人一起躬身行礼,“参见李太尉!”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各位同僚请免礼!延庆这次奉官家委托宣抚两浙路和江南两路,主要是安抚民心,稳定官场,为接下来的迁都打好基础,各位同僚都是从东京过来,算是为迁都打了前哨,我代表官家由衷感谢大家,很快,官家船队到来,一定给会大家摆宴庆功!”
李延庆的一席话让众人心中激动起来,他们终于听到了迁都的准信,众人七嘴八舌问道:“李太尉,什么时候迁都?”
“李太尉,官家确定什么时候过来?”
“我想回东京取点东西,是否方便?”
最后一个问题李延庆吓了一跳,他连忙举起手,让众人安静下来,这才对众人道:“有件事我要给大家说清楚,东京和周边地区都出现了很严重的瘟疫,现在是夏天,瘟疫传播很快,大家想回去的,最好再等一段时间,等瘟疫平息了再回去。”
瘟疫话题又引来一阵议论,这时,曹俨将一名官员拉到李延庆面前笑道:“这才是今天的正主,钱塘县韦知县,延庆,这次多亏韦知县费心照应,曹府和宝妍斋才能安然无恙。”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多谢韦知县了!”
韦知县年约三十岁,太学出身,身材稍胖,他胀得满脸通红,连忙谦虚道:“不敢!不敢!这是下官应该做的,份内之事!”
“杭州知州和通判怎么没来?”李延庆有些奇怪地问道。
“这两人昨晚挂印跑了,都是向家走狗,也不知跑哪里去了?”
曹俨说完,便给李延庆使个眼色,李延庆会意,便笑道:“如果韦知县不嫌麻烦,就暂时兼任一下杭州通判吧!等我上奏官家后再正式任命。”
韦知县顿时激动万分,迁都后杭州就升格为京城,通判就是少尹,这可是连升三级啊!当然,他知道自己资历不够,没有资格升少尹,但只要表现得好,也能外放为上州通判。
“多谢李太尉提拔!”
李延庆出任平叛军队主帅,对于参与反叛的州府官员,他有一定任免权,主要是针对江宁府、扬州、润州、常州、苏州、杭州、越州、秀州、宣州等等八州一府,知州他可罢免但无权任命,通判有临时任命权,但一般而言只要兼任了通判,赵构都会给他面子直接转正。
到目前为止,李延庆任命曹晟出任扬州通判,任命陆志远出任常州通判,任命莫俊出任苏州通判,既然大伯亲自为韦知县表功,李延庆也不吝啬自己的权力,直接提升为他杭州通判。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各自散去,接下来由新任代理韦通判陪同李延庆进城参观。
李延庆是第一次来钱塘县,钱塘县规模之大出乎他想象,他这才想起钱塘县原本是吴越国都城,都城的基础打得扎实,所以街道普遍宽阔,绿树成荫,房舍大多修建不错,不过看起来人口密度很大,街上到处是行人,商业十分繁荣,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气息。
不过偶然会有一队骑兵从大街上走过,维持着城内的秩序。
“太尉,那边就是原来的老城墙,已经被拆除!”韦通判指着远处一堆残存的城墙介绍道。
“那新城墙准备在哪里修建?”李延庆笑问道。
“东面城墙不变,紧靠钱塘江,只是需要延长,西面紧靠西湖,暂时不会修建,现在主要是南北城墙,南城墙是在凤凰山麓以南,这个已经确定了,北城墙尚没有确定,但大家普遍共识是修到宦塘河边,这样城池的面积就和东京城差不多了。”
“那边还有很多空地啊!”
“正是如此,北边空地很多,目前都是官地,官府会修建大量公房出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平民的租房压力。现在钱塘县的房价和东京全盛差不多了,租一间屋每月居然要八百文钱,实在太离谱,要知道京城最高时也才五百文,导致平民怨声载道。”
李延庆点点头,“这件事不能等,要立刻着手造屋,马上就会有大量的京城百姓南下,钱塘县会再增加几十万人,没有房子住可不行。”
“卑职明白了,只是还须朝廷拨付修造房舍的钱物才行。”
这次李延庆剿灭江南叛军,先后缴获白银二十余万两,钱五十万贯,这笔钱就是准备用来安置北方移民,李延庆当即道:“我明天就拨付五十万贯钱给杭州官府,这笔钱就用来修建公房,不得挪用他处,必须在三个月内修建起三万间公房,公房的月租金不得超过五百文。”
韦通判听说要来几十万移民,心中有点紧张起来,李延庆看出他的担忧,便笑着安慰他,“几十万移民过来,也会有大量的朝廷官员负责安排,移民会先住帐篷,再慢慢搬进城内,我这两天会再推荐一名主官,两人一起分担,压力就会小一点。”
停一下,李延庆又道:“但作为地方次官,你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象我刚才说的公租房,还有疫病预防,还有治安等等,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的代理通判才能转正,韦通判,这是一个机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韦通判点点头,“卑职明白了,感谢太尉的提醒!”
这时,李延庆看见一座府宅前站满了士兵,不由奇怪地问道:“那是谁的府宅?”
“启禀太尉,那朱府,朱家在钱塘县原本有三座府宅,王将军将他们都赶到一座府宅中,并派兵看守起来。”
“郑家和向家呢?”
“郑家也是一样,三家并成一家,有士兵看守,向府也有士兵看守,不过是空宅,府中只有一些丫鬟仆妇,向府老小已经跑掉了。”
李延庆想了想,现在还不是他出面处理的时候,他需要和曹家先交换一下意见后再做决定。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烦恼
曹府位于杭州州衙附近,是由三座并排的府宅组成,占地足有一百亩,虽然总面积在县城中是最大,但它是三座府组成,所以钱塘第一大宅便被占地五十亩的向府夺走。
不过曹府也有一座建筑全城第一,那就是新建的多彩楼,高达八丈,完全就是按照东京的老楼图纸修建。
老爷子曹评身体不错,在杭州适应得很好,就在十天前,天子赵构下旨,加封曹评为常山郡王,这是赵构为了表彰曹家捐献凤凰山麓,特地给曹家的殊荣,不过这里面多少也有笼络功勋世家的意思。
早在去年初,赵佶就下旨表彰曹家,封曹评为卫国公,现在再为同一件事加封为郡王,这里面就有别的意思了。
李延庆抵达曹家,曹老爷亲自带领族人出来迎接孙女婿到来,一下子出来二十几口人,场面十分隆重,让李延庆着实有点受宠若惊,“祖父怎么亲自出来了,外面热,您老人家快回去歇着。”
曹评笑眯了眼,拍了拍李延庆肩膀道:“把蕴娘嫁给你,是我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年纪轻轻就封王拜相,大宋朝赵姓以外,你还是第一个。”
李延庆搀扶着老爷子往府中走,笑着解释道:“祖父过奖了,我可没有拜相,只是二品太尉。”
“那是你不知道,太宗皇帝有规定,知枢密院事等同于参知政事,你只是没有挂相名,但完全可以参加相国议事。”
李延庆只是笑了笑,赵构是准备封他为第一副相,但被他拒绝了,年轻任高职,还是在外比较好,否则他很容易成为狄青第二。
众人进了多彩楼,曹评又用李延庆为例子,鼓励了曹氏子弟一通,这才留下长子曹俨和三子曹选,曹俨是家主继承人,他对外可以代表曹家,而曹选是李延庆老丈人,因李延庆而得势,现在是曹氏家族祠堂主祭,同时也是曹家内府总管,曹家所有的产业都由他负责。
三人坐下,曹评喝了口茶问道:“听说六郎出任扬州通判,这是真的吗?”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其实是官家的意思,他答应六叔在江南各州任选一处出任次官,我本来考虑江宁府,不过六叔和帝姬更喜欢扬州,他自己选择了扬州。”
“官家打算怎么升格杭州,有考虑吗?”旁边曹俨又小心翼翼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杭州升格为南京临安府,这是去年太上皇定下来的,官家已决定采用,另外知政堂建议升苏州为平江府,升越州为绍兴府,为临安府的南北两翼。”
曹评叹了口气,“一定要迁都吗?”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金兵现在确实很强大,京兆军是目前大宋最精锐的军队,三万军队在相州尚敌不过金国一万渤海骑兵,宗泽在博州取得连胜,他们对阵的敌人虽然名义是金兵,实际上是投降金国的原宋军,真正的女真骑兵宗泽不是对手,这次是因为发生了瘟疫才使我们侥幸获得喘息之机,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迁都南撤,一旦金兵卷土再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或许你说得对,这个时候保存人口和实力才是明智的决定。”
这时,曹评又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处理三大外戚?”
“这就是我先来拜见祖父的原因,我想听听祖父的意见?”
曹评点点头道:“外戚和皇族都很敏感,是本朝的三大势力之一,百年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任何时候他们属于皇室家人,不是外人能处理,你不轻举妄动是明智之举,也别管他们,把他们软禁起来,等官家自己处理。”
“多谢祖父指点,延庆明白了,另外,曹家还需要我做点什么?”李延庆看了一眼旁边的曹俨,他觉得曹俨有话要说。
曹评呵呵一笑,“暂时不需要了,你现在虽有权,但权力绝不能滥用,要当心成为有心人攻击你的把柄,我建议还是把地方官的任免权就交给知政堂吧!”
“延庆知道了。”
这时,曹俨给三弟曹选使了个眼色,曹选会意,便小声道:“关于茂德帝姬之事,父亲不表一下态吗?”
曹评笑了起来,“这件事确实有意思,姐妹二人,一个嫁给六叔,另一个则要嫁给侄女婿,辈份虽然有点不符,但你不是曹家子弟,其实也无所谓,相信没有人会在意这个小节,曹家没有任何意见,乐见帝姬成为蕴娘的姐妹,只是另外一件事让我有点难办。”
“不知什么事情让祖父难办?”
曹评苦笑一声道:“官家考虑立曹氏之女为贵妃,这对曹家当然是好事,但六郎最年幼的妹妹都二十七岁了,而且已成婚,难道要让我孙女辈入宫?延庆,你给个意见吧!”
李延庆当然明白曹评为什么发愁,曹晟已是驸马,如果赵构要立曹家之女为贵妃,如果同辈还好,偏偏同辈中已经没有合适之人,只能向下一辈走,这样在辈份上就容易被人诟病。
不过娶媳和嫁女又有不同,帝姬嫁过来是曹家之媳,曹女嫁过去是赵家之媳,两者其实并不搭界。
李延庆沉吟一下便道:“这个问题我相信官家也考虑到了,既然官家认为无妨,那曹家也不用太在意,我个人觉得,只要不是叔侄同娶姐妹,那问题就不大,再说这种政治联姻,考虑的是利益,本身就不用太在意辈分问题。”
旁边曹俨也劝道:“父亲,延庆说得对,政治联姻是不用太在意辈分问题,再说功勋世家之间联姻,辈分问题就错了很多,真的无法计较了。”
曹评缓缓点头,“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
曹评有点疲惫了,曹俨让两名丫鬟扶他回房休息,这时,李延庆给曹俨使了个眼色。
曹俨走上前笑问道:“延庆还有什么事吗?”
李延庆点点头,“请大伯跟我来,我想找点事情给大伯!”
......
曹府的对面就是杭州州衙,李延庆刚从曹府出来,便看见新任通判韦站在州衙门口张望,见自己出来,韦连忙奔了过来,“李太尉可有时间?”
“韦通判有事吗?”
“关于修建公房之事,卑职和几个官员商量了一下,草拟了一个方案,请太尉过目。”
李延庆点点头,回头对曹俨笑道:“上将军也一起来吧!”
李延庆当然知道曹俨问江南州府规划的真正目的,尽管老爷子劝自己不要滥用权力,但曹俨在家赋闲多年,现在终于有了出仕的机会,曹俨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也是情理之中。
曹俨现在官任右卫上将军、保宁军节度使,两个官职虽然都是虚职,品阶却是从二品,他出任从三品的临安府尹是足够了,曹家捐献了凤凰山,虽然曹评因此被封为郡王,但那只是一种虚名,而且王爵还不能继承,朝廷还得再给一点实际的利益才行,让曹俨出任第一届临安府尹就是最好的方案,这一点,李延庆有信心劝服赵构。
韦虽然可以重用,但他目前毕竟只是正八品知县,一下子升为临安府少尹确实不太现实,而且他也搞不定杭州的权贵,只要他协助曹俨得力,李延庆便打算推荐他出任宣州通判。
曹俨大喜,连忙跟随李延庆向州衙走去。
“杭州知州和通判都已挂印逃走,现在杭州官府处于一种瘫痪状态,而迁都方案已经启动,数十万东京百姓正在前来杭州的途中,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安置好南迁民众,同时保证迁都顺利完成,这件事只能烦请上将军暂时担当了,韦通判也会协助上将军。”
曹俨没想到自己转眼就成为杭州主官,他有点像做梦一样,一切都不太真实,他犹豫一下道:“延庆先兼任杭州主官,我觉得更合适。”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是三路宣抚使,接下来还要巡视各州,没有精力顾及迁都琐碎之事,最多只能在军队及财物上提供一点帮助,大伯出任杭州主官,可以震慑各家权贵,我觉得更合适。”
“要不我先和老爷子说一下。”
李延庆笑着拍拍他胳膊,“先来州衙商议吧!回头再禀报老爷子。”
曹俨点点头,跟随李延庆走进州衙。
李延庆随即让韦召集所有州衙官员,只片刻,杭州的司马、长史、各曹司士、文学、助教等等二十几名官员都闻讯赶来。
李延庆站在台阶对众人道:“我便是两浙路及江南两路宣抚使、太尉李延庆,封天子之令平定江南叛乱,现在叛乱已经平息,当由乱入治,各叛乱州通判以下皆可赦免.......”
李延庆还没有说完,众官员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杭州知州和通判都逃掉了,这两天下面的官员都忐忑不安,唯恐自己也要被追究,现在李延庆宣布他们无罪,让众人怎么能不激动。
李延庆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他又继续道:“眼看迁都已启动,但杭州的主次官均已逃匿,所以我任命上将军曹俨暂任杭州知事,全权负责迁都安置事宜,再任命钱塘韦知县兼任杭州通判,协助曹上将军做好迁都安置,请各位也尽心尽力,把这件大事做好。”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蕴到来
紧接着曹俨和韦琎先后表态,愿意在宣抚使的监督下竭心尽力做好迁都安置事宜,众人随即走进了内堂。
司马张文林连忙摆开桌子,铺上了一幅最新的钱塘县地图,韦琎拾起木杆,指着地图上绿色区域道:“这些绿色地块标识便是目前官府掌握的空地,一共有十几万亩土地,南面靠近凤凰山有两万亩,但绝大部分还是在北面,请李太尉指示民众的安置方向。”
李延庆想了想问道:“皇城的土地有安排吗?”
“有!凤凰山脚下都是皇城。”
韦琎用木杆指着山脚下一大片黄色区域道:“这边就是皇城,太上皇亲自划出的一片土地。”
李延庆笑道:“在地图上看还是有点模糊,索性大家一起去现场看吧!”
众人跟随李延庆出了州衙,李延庆让士兵牵来数十匹马,让众人都骑马前去,州衙就在钱塘县南面,能清晰地看见数里外的凤凰山。
州衙南面就是县城的南城墙,但已经拆除,没有城墙阻挡,西面是七宝山,东面一直向南都是一望无际的旷野农田,一直延绵到最南面的凤凰山下,不过前方约两里外却修建了一段城墙,李延庆有些不解地问道:“那是什么城墙?”
“启禀太尉,那边就是皇城宫墙,以那道城墙为界,向南属于皇城,向北就属于县城。”
韦琎又指着宫墙以北的大片空地道:“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绿色标识区域,一共有两万两千亩,一直延伸到前面的皇城宫墙下,原本是农田,官府都已经收购,太尉看看是否可以在这里修建一些安置民宅?”
李延庆回头问曹俨,“上将军的意见呢?”
曹俨摇了摇头,“我建议南面的地块都空着,就像东京一样,皇城的土地肯定不够,一些官衙最终还是要修到外面,另外皇族王府也需要土地,这边的两万两千亩土地我建议交给朝廷安排。”
李延庆笑道:“其实还有太学,也要考虑它们的用地。”
“太学的土地有!”
韦琎连忙指着北面,“就在州衙北面,原来的州学以及文庙、城隍庙,那一片占地足有一千五百亩,土地足够大,将来修建太学、府学以及考试院都足够了。”
“那南面这片土地就按照曹上将军的建议,全部留给朝廷,安置迁移民众就放在北面。”
众人调转马头向回走,这时李延庆想到一件事,便指着原来的城门正对的大街笑道:“这条街应该就是将来的御街了,两边的土地都卖了吗?”
曹俨笑道:“这个大家心里都明白,两边的土地价格仅次于西湖边,早就被各家权贵分割了,曹府也是在御街旁,宝妍斋在这里也有一片土地,就在曹府北面。”
御街现在叫做钱江大街,是钱塘县的南北主干道,笔直地向北延伸,众人一路北上,两边早已建满了府宅和民宅,还有大量的商业店铺,另外还有三座瓦肆也分布钱江大街西面。
钱塘县本身就是江南第三大城,仅次于江宁县和吴县,人口四十余万,现在大量京城人口南下,使钱塘县在短短一年内人口便翻了一倍,突破了八十万,现在还有数十万人口在南迁路上,县城扩大几倍已经是势不可挡了。
李延庆来到县城北面,过了税署,这里便是第二片绿色区域,面积最广阔,一直延伸到北面十几里外的宦塘河,这里大约有十四万亩土地,东面是钱塘江,西面是西湖,中间便是一望无边的旷野和农田菜地。
李延庆指着眼前的官道对众人道:“以这条南北官道为界,西面的土地保留,将来官府可以出售用来修建民宅商铺,东面的土地修建公租房,就像我上午所说,我会拨付五十万贯专用钱,希望两个月内建好三万间公租房。”
曹俨想了想问道:“那南迁之民临时安置在哪里?”
李延庆指着官道西面,“就安置在这里,先搭建帐篷,等公租房修好后,再逐步转移过去,如果愿意去租城内的民房,也可以!”
1...328329330331332...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