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燕青当然知道高庆裔的军队已经处于一种极限状态,随时会爆发,朱能向自己请降也不奇怪,他便问道:“如果哗变会有什么信号?”
“我家将军说,如果哗变,他会率军点燃高庆裔的中军大帐。”
燕青点点头,转身向冀军的中军大帐方向望去。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高庆裔在中军大帐被五六十名中高级将领包围了,这里面既然有普通的偏将,也有朱能这种都统制,将领群情愤怒,他们愤怒的焦点来自两点,第一,欠他们数月的军俸什么时候发?第二,他们将来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都不好回答,高庆裔也只能极力想办法糊弄过去,他对众人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担心,军俸我一定会补给大家,而且双倍补偿,我在河间府还有三十万两银子,原本是用来发行交子,现在交子不发行了,直接把银子给大家。”
这个许诺让大家将信将疑,毕竟谁都没有听说过河间府还有三十万两银子,但高庆裔已经做了大多承诺,没有一个办到,大家都有点不太相信他了。
朱能忽然问道:“上次大王说军营里有二十万贯钱,用来奖励攻城,请问这二十万贯钱在哪里?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高庆裔心中大骂,自己待这个朱能不薄,他居然在关键时候落井下石,在众人催促下,他只得继续想方设法拖延,“钱当然有,就在和军粮存放在一起,我现在就派去取来。”
他回到大帐,急对亲兵道:“你速去禀报婆卢火将军,就说这边有大将要哗变,让他立刻率军来镇压。”
“遵令!”
亲兵接过令箭便从后帐飞奔而去,高庆裔又装模作样大声命令几名手下去金营取钱,几名亲兵赶着大车去了。
高庆裔这才笑眯眯对众人道:“二十万贯钱是有的,如果大家不想要银子,那我就直接把铜钱发给大家,补上大家的军俸。”
“那士兵的军俸怎么办?”有将领问道。
“二十万贯钱能补多少算多少吧!剩下部分我回去后用白银补给大家。”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又有士兵问道:“金兵抢空河北北撤,我们怎么办?”
“金兵如果烧杀抢掠我们家人,我们该怎么办?”
“金兵为什么要撤军,是不是宋军杀来了?”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质问高庆裔,高庆裔终于恼羞成怒,“混蛋!”他大吼道:“你们到底想做什么,想造反吗?”
有将领大喊:“如果金兵要我们死,我们就只能造反!”
就在这时,东面忽然传来一阵骚乱,有士兵跌跌撞撞跑来喊道:“金兵杀进来了,金兵杀来了!”
众人都惊呆了,金兵杀进军营了,这时,朱能忽然大吼一声,“一定是高庆裔把金兵引来镇压我们,弟兄们,跟他们拼了!”
众人的愤怒全线爆发,纷纷抽出刀向高庆裔杀去,高庆裔躲闪不及,死在众人的乱刀之下。
这时,朱能喊道:“组织士兵和金兵拼死一战!”
众人纷纷向自己的大帐奔去,朱能却亲手点燃了中军大帐,很快,中军大帐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城头上,燕青注视着中军大帐起火,城头上也感受到军营中的骚乱,时机来临了。
牛皋有些担忧道:“这会不会是金兵在故意诱引我们出城?”
燕青冷笑一声,“高庆裔只有两万穷途末路的残军,金兵也只有五千人,除非有金兵主力躲在附近,但我们外围的斥候并没有发现,应该是内讧爆发了!”
“好吧!俺去进攻金兵大营。”
燕青早已准备就绪,他出兵三万,牛皋率一万军去突袭金兵大营,他和杨再兴则各率一万军队杀向高庆裔的大营。
东面城门率先开启,牛皋率领一万宋军同时从城内杀了出去
燕青和杨再兴则带着两万士兵无声无息出了城,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
婆卢火率领五千女真骑兵在军营内肆意屠杀高庆裔的军队,完颜阇母给过婆卢火密令,一旦高庆裔的军队有造反迹象,立刻将他们屠杀干净,不准他们投降宋军。
所以当婆卢火接到高庆裔的求救信后,立刻率军杀入了冀军军营,见人就杀,毫不留情,高庆裔若不死,也一定会追悔万分,他哪里知道完颜阇母已经对他动了杀机。
事态的发展也同样出乎朱能的意料,他以为冀军能抵挡一阵金兵,哪里知道冀军早已斗志丧尽,听说金兵杀进大营,两万大军争先恐后向大营外逃去,只是他们只恨爹娘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一个个丢盔卸甲,亡命奔逃。
金兵骑兵在军营内冲杀了几轮,早已尸横遍地,冀军被杀近万人,就连一心想立功赎罪的朱能也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
这时,万夫长婆卢火忽然得报,一支宋军正向金兵大营杀去。
这个消息顿时让婆卢火大吃一惊,金营内可是有十几万石粮食和草料,如果它们被烧毁,完颜阇母非剥了自己皮不可,他立刻吹响了撤军号角,‘呜’
准备追击冀军的金人骑兵纷纷后撤,形成一股洪流,向两里外的军营杀了回去。
夜色中,马蹄声如雷,五千金人骑兵风驰电掣向军营赶去,婆卢火心急如焚,他只留了五百人守大营,他们哪里挡得住宋军的袭击,他现在就害怕看见军营方向大火燃烧。
距离金兵大营约一里处,燕青率领一万弩军已埋伏在黑暗中,等待着五千骑兵杀回来,他让牛皋不要急于放火烧营,留给金兵一线希望。
这时,远处马蹄声如雷,大地开始颤抖起来,五千骑兵在夜色中狂奔而来,燕青当即喝令,“准备!”
一万支神臂弩刷地举起,对准了一百二十步外的官道,这时五千骑兵在他们面前出现了,燕青当即喝令:“射击!”
“梆!梆!梆!”
急促的梆子声敲响,宋军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向五千骑兵射去,五千骑兵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瞬间便有一千余人被射倒。
婆卢火暗叫不妙,他大喊道:“速退回军营!”
剩下的三千六百余金兵趁宋军需要装箭的极短暂时间,加快马速向军营奔去。
这是金兵主帅犯下的一个错觉,他想当然以为大帐没有起火,那宋军就还没有攻破大营,他却没有想到,宋军之所以没有用三段射,而是一次性地射出万支箭,因为还有另一支宋军在等着他们。
就在金兵距离大营还有数十步时,奔跑在前面的金兵忽然发现营栅内有无数的弓弩在对准他们,惊得他们魂飞魄散,纷纷勒马。
这时,密集的箭矢从军营内射来,这次是分三段射出,杀伤力更大,金兵死伤过半,连一马当先的主将婆卢火也被乱箭射成刺猬,当即气绝身亡。
‘呜’
宋军的号角声吹响,三万宋兵从三个方向杀来,将剩下的不足两千金兵团团包围,燕青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这些金兵负隅顽抗,只有彻底杀死才能减少宋军士兵的伤亡。
天渐渐亮了,大名城的数万民夫和上万辆大车正如流水般地搬运金兵的粮草物资入城,为了争取时间,三万民夫还推着独轮鹿车来运粮,一辆独轮车可以运两石粮食,加上一万辆大车,几乎一趟就能将十几万石粮食搬光。
当然,不光是粮食,还有二十万担草料,两万桶火油,五万副兵甲,还有数千顶营帐和营栅,营栅是好东西,已经完全风干了,就算军队用不着,对普通百姓也是很好的燃料。
这样说吧!除了士兵尸体不要,其余所有物品都被搬得干干净净,连阵亡的战马也成了百姓们的抢手货。
宋军打扫了战场,他们挖了几个大坑,将尸体丢在坑中,浇上火油烧掉,然后深埋,到中午时分,两座大营连同士兵一起都彻底消失,就仿佛从未驻扎过一样。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对燕青道:“牛将军找到了高庆裔的尸体,请问怎么处置?”
高庆裔和其他敌军不同,他身份特殊,应该和刘豫一样,将首级送回临安去公示。
燕青想了想道:“把首级砍下来装在冰盒里,尸体就烧掉!”
“遵令!”士兵答应一声,便奔跑离去。
燕青随即派人赶往相州向都帅汇报战况。
当天下午,一支万余人的金兵援军赶回来时,宋军已经全部撤回了城内,紧闭城门,一颗粮食也没有给金兵留下。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时隔多年,李延庆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故乡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小村庄早已坍塌殆尽,只有一些地基瓦砾显示这里曾是一座村庄,方圆几十里内看不见一个人影,就连鹿山镇也变成一片废墟,只有昔日的鹿山书院还剩下几座残破的建筑矗立在山岗上。
村子的道路已经不复存在,到处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亲兵们不得不开辟出一条道路,李延庆才来到了自己的老宅前。
老宅早已变成一片废墟,童年的记忆已找不到寄托之处,李延庆穿过废墟来到后面的一片草地,亲兵们已经把草地清理干净,这里应该是母亲的墓地,但墓地的痕迹已经没有了。
岳飞指了指一棵杨树,那是他当年种下的,就是李延庆母亲墓地旁边,为了将来寻墓留下的一个记号。
此时杨树已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系早已伸进了墓地,李延庆叹了口气,在杨树前跪下,摆上了祭品和香炉,李延庆焚了香烛黄纸,又给母亲的亡灵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身。
“都帅,要不要建一道墙把这里围起来,再派兵驻守?”曹猛在一旁小声建议道。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可以这样,不过这件事留给地方官员做,军队就不要管了。”
大军随即启程继续北上,不多时便来到汤阴县,靠近汤阴县城,终于有了一点人气,围城一圈十里内都是麦田,路边有了摆大棚卖凉茶的小贩,城外还有几家脚店和饮食店。
大军没有进城,县令带着县丞等几名官员出城拜见摄政王监国的到来。
“下官吴乾拜见摄政王殿下!”
李延庆倒没有为难这个汤阴县父母官,汤阴县城人口没有减少,说明十里八乡的百姓都逃到了县城,说明这个县令还是比较亲民。
“吴县令请起!”
李延庆很客气地请他起来,这让几名官员都稍稍松了口气,至少摄政王殿下没有喝令士兵把自己推下去斩了。
县令吴乾又连忙道:“请殿下进城休息!”
“不用了,大军还要继续北上,你们自己维持好秩序。”
“下官遵命!”
李延庆回头令道:“大军继续北上!”
二十万大军继续浩浩荡荡北上,这时,一名亲兵跑到吴县令面前道:“摄政王殿下有一件私事要请县令帮忙。”
几名官员面面相觑,还有这等好事,吴县令连忙道:“尽管吩咐!”
两名士兵将一箱银子放在县令面前,亲兵道:“摄政王殿下母亲的墓就在鹿山镇南面,我会带县令过去,这一千两银子用来修墓,再请一个看墓人,以后的需要的各种费用由摄政王负担,只是烦请县令保护好墓地。”
县令连声答应,“我一定把此事办好,绝不让摄政王殿下失望。”
亲兵笑道:“如果县令有时间,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好!我带几名衙役一起去。”
不多时,县令和县丞便带着十几名衙役以及修墓工匠,分乘两辆骡车,跟随着亲兵向鹿山镇方向而去。
离开汤阴县约五十里,李延庆接到了斥候的紧急禀报,这支斥候是李真率领的,活跃在河北各地的五百斥候军,他们一直在严密监视着大名府金兵,当完颜宗辅率一支军队北上后,斥候便以接力快报的方式,紧急赶到相州,向李延庆汇报。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立刻意识到,金兵内部发生内讧,这是上天赐给自己最好的战机,他立刻命令曹猛率四万大军火速骑马北上。
同时又令河间府的王贵和吴阶调头拦截北上的金兵。
曹猛率领的四万大军并非全部骑兵,包括三万骑兵和一万特种士兵,特种士兵是指五千重甲步兵和五千火枪兵,他们平时也乘马代步,战争时刻也能长途奔袭。
就在曹猛军队北上后,李延庆率领其他十六万大军也同样加快了速度,准备拦截后面的部分金兵。
此时,王贵率领五万大军刚刚抵达河间府,而吴阶的三万军却比王贵提前两天抵达,河间县的冀军只有八千余人,在八万宋军的重兵威胁下,八千冀军开城投降,使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河间府,占领河间府也并非截断金兵北上道路,金兵依旧可以绕道而走。
但宋军却有了一座后勤重地,河间县的大量粮草物资给了宋军足够的后勤保障,然后多派斥候,判断金兵北上路线,基本上就能拦截住了。
不过王贵却志不在此,他一心北上燕山府,就在拿下河间府的当天晚上,休息了半天的宋军就要拔营出发了。
就在这时,吴阶急派人叫住了王贵。
“吴都统找我还有什么事?”
王贵有点不耐烦,他正要扬鞭打马北上,吴阶却派人叫住自己。
“卑职也清楚,吴都统说有极重要的军情,他马上就到,请将军稍等片刻。”
“叫他赶紧过来,我没有时间等他。”
这时,吴阶骑马疾奔而至,“王都统,现在暂时不能北上。”
“为什么?”王贵不满地问道。
吴阶扬了扬手中一份情报,“刚刚接到的情报,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金兵正从大名府北上,请王都统务必留下,与我一同拦截。”
王贵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虽然他极为想去燕山府,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不知轻重缓急的大将,他当然知道金兵北上意味着什么,他立刻跳下战马,走上前接过情报,在一支火把下打开细看。
情报上说,约一支三万的骑兵已离开大名府北上,军中契丹人和奚人颇多。
“这是金兵分裂了吗?”王贵惊讶问道。
吴阶点点头,“具体不清楚,但这个时候分兵,绝不是好的决定,这就给宋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王贵沉思片刻,骑兵北上河间府大概要走五天左右,现在接到情报,就算用飞鸽传信,也至少两三天过去了,那都统也一定知道了这件事,让自己拦截敌军的军令也应该在半路上了。
想到这,王贵回头令道:“取消北上,所有士兵立刻返回军营。”
王贵做出了重大决定,暂停去燕山府,而且留在河间府拦截三万金兵北上。
......
军营大帐内,王贵展开了一幅地图,和吴阶研究金兵的北上路线,虽然河北是大平原,但并不是可以随便奔行,遇到河流阻拦,可能奔行数百里都找不到桥过河,而且军队还需要粮草补给,所以金兵必须走人口稍微密集之处。
一般而言,河北有两条行军官道,一条是东线,从大名府北上,经过河间府和雄州进入燕山府,另一条则是西线,从相州、赵州北上,经真定府进入燕山府。
很显然,这支金兵必然是走东线北上,而且他们未必知道河间县失陷的消息。
吴阶指着地图上沿途州县道:“沿途的官仓早已被高庆裔搜刮一空,靠抢掠百姓,保证不了三万人马的补给,所以金兵的目标一定还是河间县。”
“那你的意思是?”
吴阶指了指河间县,“把金兵困在县城内!”
王贵负手走了几步,要把金兵困在县城内,首先就要疏散城内的八万百姓,然后把粮草搬走,规模很大,至少要花两天时间,还要迷惑住金兵,引他们上当,各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稍有疏忽就会被金兵识破。
但话又说回来,八万宋军还真拦截不住三万金兵,如果金兵要决战,宋军会伤亡惨重,如果金兵不睬宋军,直接绕过河间府,他们也追不上。
想来想去,也只能利用金兵补给不足的唯一弱点,将他们诱进河间县,如果计策失败,那也只能强行拦截了。
想到这,王贵点了点头,“时间紧迫,我们立刻着手布置!” ——
【新书初步定在本月十二号上传发书,恳请各位书友继续支持!!】
请记住本书域名:。阅读网址:m.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王贵和吴阶一旦做出决定,便立刻开始行动,他们开始劝离城中百姓,百姓们听说金兵在大名府烧杀掳掠,眼看又要杀来河间府,一个个胆战心惊,纷纷扶老携幼,收拾细软逃离家园,八万民众几乎一夜间逃离了县城,还有数百名不肯离家的老人,也被士兵强行抬上车运走。
与此同时,城内仓库的数十万石粮草也开始搬运,除了被百姓拿着数万石粮食外,其余粮食军队则搬到北城外,在地上临时挖了一个大坑掩埋起来。
足足忙碌了一天半,这天清晨,王贵得到情报,三万金兵已经抵达百里外的乐寿县,这个消息让王贵暗暗欢喜,这样算起来,三万金兵抵达河间县时,天已经黑了,如果金兵肯进城当然最好,如果不肯进城,在城外歇息,对他们也是一个机会。
但吴阶还有一些细节要部署,他必须用计将金兵诱引进城。
完颜宗辅率领三万骑兵一路北上,他靠抢掠民粮补充人马给养,但正如吴阶的判断,他们在民间抢掠的粮食远远不够,而沿途官仓都空空荡荡,人马半饥半饱,一路奔行,大多疲惫不堪了,他们只能指望河间县的粮草补给。
下午时分,大军抵达了距离河间县还有四十里的北林镇,军队穿过镇子时,只见镇子里空空荡荡,这让完颜宗辅有点奇怪,他们南下时,这座镇子还是有点人烟,怎么现在都没人了,难道是听说金兵到来,都跑掉了?
这时,忽然听见大街上有人叫喊:“站住,不准逃!”
只见两名百姓从小巷里仓惶逃出,后面有一队冀军在疾速追赶。
完颜宗辅马鞭一指,“把他们拦住,全部带过来!”
百余名骑兵奔了上去,片刻,便将十几名冀军押了上来,那两名百姓却跑进树林逃掉了。
十几名士兵战战兢兢,显得有点害怕,完颜宗辅打量他们一眼问道:“你们是高庆裔的军队?”
一名为首押队壮着胆子行礼道:“正是!我们是孙将军部下。”
孙将军就是孙敬武,是高庆裔的副将,目前留守河间府,完颜宗辅认识此人。
完颜宗辅又问道:“那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我们是来征收夏粮税,今年的税征不了上来,孙将军把所有士兵派下乡去协助征税了,我们负责北林镇这一带,结果百姓看见我们就逃。”
完颜宗辅这才明白,难道北林镇没人了,原来有一队如狼似虎的征税士兵在这里抢粮食。
“你们征了多少税粮?”
“征了百余石麦子,就在前面的大车内。”
完颜宗辅大喜,虽然麦子不多,但也总比没有好,他立刻派人去取麦子,不多时,金兵赶了几辆大车过来,里面都是粮食,完颜宗辅下令把粮食分给士兵,百石粮食分给三万士兵,每人只有三合左右,相当于半斤。
金兵们吃相粗鲁,直接放在嘴里大嚼,然后吐掉麸壳,这时,完颜宗辅又问道:“城内还有多少军队?”
“大概还有几百人吧!都下去征粮了。”
“那城内还有粮草吗?”
“当然有,听说还有几万石,以前更多,但大部分都被冀王搬运南下了,所以冀王令我们无论如何要征到二十万石粮食。”
完颜宗辅点点头,几万石足够了。
他立刻喝令道:“大家振作精神,赶去河间县休息吃饭!”
三万金兵纷纷上马,加快速度向四十里外的河间县奔去。
夜幕刚刚降临,三万金兵终于赶到了河间县,守将带着十几名士兵出城迎接,“偏将杨义参见都元帅!”
这名杨义只是中级军官,完颜宗辅并不认识,他只认识副将孙敬武,完颜宗辅问道:“你们孙将军呢?”
“孙将军带着两千弟兄赶去饶阳了,那边农民暴动,打死了征粮官,孙将军率军赶去镇压。”
完颜宗辅点点头,他在北林镇已经知道一点情报,所以也不奇怪,他抬头看了看城头,只有百余人在站岗,他又问道:“城内还有多少士兵?”
“还有五百人,负责看守城池,城内军营都空着,请都元帅和军队前去休息。”
完颜宗辅没有怀疑,点点头,对左右道:“传令大军进城!”
三万大军都疲惫不堪了,纷纷催马向城内而去。
杨义带着完颜宗辅向城内军营而去,他又问道:“城内还有多少粮草?”
“还有粮食五万石,草料六万担,其余都被运去大名府,剩下的不多了。”
这点粮草对金兵也足够了,这时,完颜宗辅发现城内很安静,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有点奇怪地问道:“城内实行宵禁了吗?”
杨义有点为难道:“大名府那边有消息传来,说金兵在周围州县掳掠,城内民众听说都元帅率大军来了,都吓坏了,今天逃走了几万百姓,剩下百姓都不敢出门了。”
完颜宗辅脸顿时黑了,他当然知道完颜母会放纵渤海人和高丽人在河北烧杀抢掠,虽然他对烧杀本身不抵制,但他觉得李延庆二十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完颜母居然还在大名府耽误时间,这就很是不明智了。
1...404405406407408...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