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孔泰学派已经渐渐没落,周氏学派和兰克学派则快速兴起,两派后来渐渐融合,为中国现代史学理论奠定基础。





民国之文豪崛起 360【钱钟书和钱穆】
清华大学,历史课堂。
周赫煊扔掉粉笔,开始侃侃而谈: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文明的衰落,这个问题非常容易理解。在我们之前提到的28个文明中,至少有18个已经死亡和消灭,剩余尚存的10个文明乃是:中华文明的主题部分——中国,以及中华文明的分支日本,还有欧美的西方文明,以及西方文明在近东的东正教主体、西方文明在俄罗斯的分支,另有伊s兰文明、印度文明、波利西尼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和游牧文明。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10个现存文明,就会发现波西尼亚文明和游牧文明已经处于垂死挣扎阶段。另外剩下的7个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正在被西方文明不断消灭或者同化。顺便说一句,爱斯基摩文明属于特例,这个文明在幼年阶段便停止生长,它根本没有成熟,更无所谓衰落……”
钱钟书坐在教室里,不但没有做笔记,反而翻开一本小说边看边听课。
当周赫煊讲到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七大文明,正在被西方文明消灭同化,并逐渐走向衰落时,钱钟书忍不住皱起眉头。他终于将自己的小说关上,仔细聆听周赫煊的讲课内容。
接下来周赫煊所阐述的观点,就跟汤因比的原著有很大不同。
汤因比认为,文明衰落的征兆是统一国家的出现。他用罗马文明来举例,罗马的大统一是用武力来延续文明寿命,其他文明也是如此。比如中华文明,自从有了大统一便开始衰落了,其表现在于百家争鸣不复存在,社会思想趋于固化,文明不再成长上升,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续命。
而西方文明呢,汤因比认为西方文明一直没统一,也一直属于上升趋势。因此除了西方文明外,现有其他文明全部是衰落状态。
周赫煊只部分赞同这些观点,他觉得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包容性,大统一确实让中华文明发展缓慢,但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而今中华文明想要延续下来,就必须保留文明的核心,包容吸纳西方文明的优点,使得中华文明破旧立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终于,钱钟书忍不住举手了,他问道:“老师,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什么?”
周赫煊笑道:“一个字——和!”
“和?”钱钟书有些不解。
周赫煊道:“和,并非和平,也非和谐,更非中庸思想,说的直白点就是包容性。西周末年,伯阳父与郑桓公谈论政局时,便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我觉得非常精妙。和,代表包容;同,代表排斥。我这门《人类历史文明》课,汤因比教授认为大统一意味着文明衰落。他的大统一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华文明,他把‘同’与‘和’搞混淆了。许多人都认为独尊儒术为‘同’,即同化思想,排斥异端。其实中国的独尊儒术为‘和’,把法家等思想也包容其中,后来更是吸纳进去道、佛的思想,现在自然可以吸收西方文明。‘比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华文明可以‘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也有一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个人推及国家、文明,就是要追求一种多元化,允许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明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华文明的自我进化和更新。”
钱钟书又问:“中华文明确实可以吸纳外来文明,但如果这个外来文明,比如现在的希望文明,远远比中华文化强大,那怎么办呢?吸纳得太多,中国就‘以夷变夏’了,中华文明也彻底西方文明化,最终还是在走向衰落和灭亡。”
“确实有这个可能,”周赫煊笑道,“这就要看中华文明是否坚持得住,或许几十年后,中国人穿西服、吃西餐、看西医,婚丧嫁娶都模仿西方风俗。但有一个东西万万不能变,那就是汉字,失去汉字等于失去中国历史,失去文明传承,失去民族聚合的纽带。”
另一个学生举手道:“可现在很多学者呼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西方的拉丁文字,可以用打字机轻松的敲打出来,中国汉字的输出效率却非常低,这不利于文化科学的传播。”
周赫煊笑道:“科技在进步,或许回来发明出新的机器,能够让汉字完美便捷的输出并排版印刷呢?”
这句话就毫无说服力,听课的学生又不是穿越者,哪能预料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一堂课讲完,有些学生心悦诚服,有些学生却对周赫煊的观点抱有怀疑态度。
周赫煊整理好讲义准备走人,突然从下边走来一个青年,笑道:“周先生你好,我叫钱穆,您的课程让我很受启发。”
“原来是钱教授,您的那篇《刘向歆父子年谱》也让我受益良多。”周赫煊与他握手道。
钱穆是中国史学界新近崛起的大牛,他今年初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解决了近代学术史的一大疑案。这篇文章仅仅通过一部《汉书》,就辩清了延续2000多年的今古文之争,并啪啪啪狂打康有为的脸,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28处错误。
钱穆也因这篇文章而名声大噪,被邀请担任燕京大学的国文讲师,同时也在清华等大学兼职讲课。他今天就是来清华讲课结束,慕名跑来听周赫煊讲《人类文明史》的。
周赫煊看着正在离开教室的钱钟书,又看看眼前的钱穆,顿时感觉无比搞笑。
如今钱穆已经把他的大作《国学概论》写出来了,准备找好朋友钱基博作序。钱基博满口答应下来,却让儿子钱钟书代笔,20岁不到的钱钟书把这篇序写得头头是道,俨然出自史学大家之手。
直到几年后,钱穆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序言,居然是个毛头小子写的,从此跟钱钟书父子关系梳离。后来《国学概论》再版发行时,干脆直接将序言删了,显然心中极为不满。
“周先生,关于你提出的史学研究理论,我还有些不明之处想要请教。”钱穆说。
“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周赫煊道,“咱们边走边说。”
钱穆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名叫做《现代历史研究法》。这是周赫煊第一次在清华讲学时的内容,把历史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历史、经济、民族、外交、文化和个人七大元素,又有研究历史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四大要素。
这本书最近被整理总结出来,由北大出版社发行,销量并不太好,勉强只卖了1000多本。但在中国史学界却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史学界开始照着周赫煊提出的方法研究历史,这些史学界后来被归类为“周氏学派”。
钱穆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此种方法搞历史研究,但却借鉴了部分内容,勉勉强强也算是“周氏学派”的一员。
周赫煊和钱穆一路闲聊,最后干脆到清华园的亭子里细谈,直到天色渐黑才结束讨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先生再会!”钱穆笑着握手道。
“哪里哪里,我只是提出些新颖方法而已,在中国历史上的造诣,远远不如钱先生。”周赫煊由衷的说道。
《汉书》很多人都读过,但只凭一部《汉书》就解决“今古文之争”的悬案,2000多年来只有钱穆能够做到,妥妥的超级史学大师。
离开清华大学后,周赫煊没有去北大住宿,而是前往孟小冬的娘家吃晚饭,第二天还要陪孟小冬去拜会余叔岩。




民国之文豪崛起 361【完颜立童记】
北平,椿树胡同。
明清时期这里属于高档文化住宅区,先是赴京当官的人来此居住(过渡房)。等当官几年有了钱换好房子,再把椿树胡同的房产卖掉,而买二手房的又多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时的吏部尚书汪由敦,便在椿树三条胡同住过,接着转手卖给大诗人赵翼。
到了民国时期,椿树胡同变成文人和艺术家扎堆的地方。
辜鸿铭便是在东椿树胡同病逝的,京剧大师荀慧生和尚小云,分别住在椿树上三条胡同和小二条胡同。
而余叔岩,则住在椿树上二条胡同。他有半夜吊嗓子的习惯,铁杆戏迷为了听他这一嗓子,经常大半夜披着被子跑来院前候着,成为小胡同里热闹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响铁兽环。
“谁呀?大清早的。”开门的是余叔岩的17岁徒弟李少楼。
周赫煊笑着抱拳道:“烦请通报一声,周赫煊携妻子孟小冬,前来拜会余叔岩先生。”
李少楼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你就是前阵子把爱因斯坦请到中国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说。
“你等一下,”李少楼没有离开,就站在大门后扯开嗓子喊,“师父,周赫煊周先生来了!”
一分钟不到,余叔岩快步而来,热情地迎接说:“周先生快请进。”他突然又看到孟小冬,笑道,“小冬也来啦。”
“余师父早上好。”孟小冬恭敬行礼道。
周赫煊握手说:“余老板,冒昧造访,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周先生快里面请。”余叔岩把大门敞开。
众人前往客厅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后站在旁边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属于中年帅大叔类型,寸头、戴眼镜,外形气质有点像著名演员陈道明。他说话音量很小,甚至有些中气不足,嗓子天赋远远不如其他京剧大师。但就是靠着刻苦锻炼和高超技巧,余叔岩弥补了先天不足,唱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说话判若两人。
“小冬,你跟周先生是朋友?”余叔岩好奇地问。
孟小冬含羞一笑,没有作答。
周赫煊说:“小冬是我的妻子。”
余叔岩恍然大悟,随即笑道:“恭喜恭喜,二位真是郎才女貌。”
周赫煊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发出邀请道:“余老板是京剧理论大师,我在天津有份报纸叫《大众》副刊,其中有一版专门肯定戏剧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刊登余老板的文章。”
“好说,好说。”余叔岩满口答应。
余叔岩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告别舞台两三年了,整天在家潜心研究京剧理论,涉及音韵、乐器等各个方面。他不仅被公认为当世京剧老生第一人,也隐隐有京剧理论首席大师的地位。
3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京剧老生派别,都受到余叔岩的理论影响,从而或多或少的进行改革发展。
如果能长期向余叔岩邀稿,这对《大众》副刊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两人都绝口不提拜师的事情,东拉西扯地闲聊,渐渐谈到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
余叔岩问:“听说鹤鸣兄在美国演出很成功?”
“何止是成功,”周赫煊笑道,“梅老板在美国已经炙手可热,近10所美国大学邀请他讲学,还有几所大学聘请他当荣誉教授。”
余叔岩惊讶道:“美国观众能听懂京剧吗?”
周赫煊解释道:“刚开始的时候,台上一边演出,台下一边打出英文翻译纸牌。后来觉得效果不太好,就改成了演出前用英语讲述大致剧情,等观众了解这个故事背景后,梅老板再登台演出。”
余叔岩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
周赫煊笑道:“梅老板还根据美国观众的口味,对京剧的各个细节做了改动,这样更能被美国观众接受。”
“入乡随俗,这也是极好的。”余叔岩赞道。
周赫煊说:“美国的报纸已经把京剧夸上天了,梅老板每到一个城市,都有戏迷提前为他筹集演出资金。”
余叔岩多少有些羡慕,他说:“鹤鸣是为京剧传播做了大好事啊,有可能的话,我也要组织一次美国演出。”
周赫煊笑道:“到时候我可以帮忙联络。”
“多谢周先生好意。”余叔岩抱拳道。
二人又闲聊一阵,周赫煊终于说:“余老板,小冬非常仰慕您,一直想拜入门墙学习技艺,还请考虑考虑。”
“这个嘛……”余叔岩有些为难,他并不想收女弟子。
孟小冬直接起身跪下:“还请余师父传授技艺。”
“快快请起,”余叔岩连忙搀扶,他抹不开周赫煊的面子,苦笑道,“我答应你便是,别跪了。”
“谢师父!”孟小冬大喜。
余叔岩头疼不已,他很少收徒弟,更别说女徒弟了。而且这个女徒弟还有丈夫,不能像常规那样住在家里教学,只能隔三差五地跑来一趟。
既然答应收徒,那就必须为徒弟负责,余叔岩决定改天请几个朋友,把这个拜师礼给办了。
中午留在余家吃了顿饭,孟小冬高高兴兴地随周赫煊离开。她是个极好学的女子,这几年一直在跟名师、名票切磋交流,现在又拜当世老生第一人为师,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两人坐黄包车前往东寺三条胡同,孟小冬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甚至计划以后每个星期来北平住两天,好方便她跟随余叔岩学唱戏。
黄包车在东寺三条胡同停下,25号和26号院都被孟家买下了,一大家子住着极为热闹。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车时,突然又驶来三辆黄包车。
“敏彤妹妹,你不是在天津准备结婚吗?怎么又回北平了?”孟小冬惊喜地说。
王敏彤眼睛有些红肿,看样子多半是哭红的,她悲戚地说:“我的婚约已经解除了,男方有些不检点。”
孟小冬不好再问,气氛显得颇为尴尬。
周赫煊倒是想起前些天的天津大新闻,一位爱新觉罗氏子孙跟唱戏的有染,最后闹到了家里,当众撒泼出尽洋相。
这个王敏彤,多半就是因此解除婚约的。




民国之文豪崛起 362【我爱这土地】
王敏彤,本名完颜立童记,在后世网络上被称为“最美清朝格格”。
周赫煊对于她的了解只有两点:
第一,伪满洲国建立后,由于“皇帝”溥仪无法生育,因此日本人想让溥仪的兄弟溥杰娶日本妻子,好生下带有日本血统的“太子”,便于关东军对伪满洲国的控制。溥仪急忙招来亲信商议应对办法,决定抢先给溥杰找一个满族妻子,最终人选确定为王敏彤。
第二,王敏彤与溥杰的婚约遭到日本人破坏,一直孤身独处活到新中国。这时王敏彤都快50岁了,突然疯狂倒追溥仪,在溥仪多番表示拒绝后,王敏彤居然找医院给她开“处女证明”。
“小冬姐姐,这位先生是?”王敏彤好奇地看着周赫煊。
孟小冬介绍道:“这是我丈夫周赫煊。”
王敏彤面色微变,轻轻地皱起眉头,似乎对周赫煊有些不满。
另外两辆黄包车上,坐着她的母亲爱新觉罗·恒慧,以及她的妹妹王涵(完颜碧琳)。
“无耻之徒。呸!”爱新觉罗·恒慧毫不掩饰对周赫煊的厌恶,一口痰吐在他的脚边。
王敏彤似乎觉得母亲太过失礼,悄悄拉着恒慧的袖子说:“额娘,别这样。”
“跟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走!”恒慧拉着女儿朝自家大门走去,开锁后又回头对周赫煊说,“拐带皇后,挑拨皇妃离婚,你这逆贼该当诛灭九族,永世不得超生!”
一家三母女很快消失在胡同里,留下周赫煊哭笑不得。他在遗老遗少们眼中,估计已经成为乱臣贼子的代表,爱新觉罗家族恨不得把他剥皮食肉。
“煊哥……”孟小冬显得很尴尬,解释道,“她们家待人处事还挺不错的,就是思想比较陈旧。”
“没事。”周赫煊笑道。
清朝灭亡以后,大量底层满人转变很快,高高兴兴做中华民国的公民。但中上层的满人,尤其是满清贵族,却一直有着莫名的优越感,仍旧处处以贵族自居。
就拿王敏彤来说吧,人家根本看不起汉人,甚至看不起普通满清贵族。她一辈子有过两次婚约,男方都姓爱新觉罗,晚年疯狂地倒追溥仪,也是因为溥仪头上罩着“皇帝”光环。
周赫煊拉着孟小冬的手准备进院子,王敏彤突然又偷偷溜出来,低声说道:“小冬姐姐,我妈刚才说话不好听,你别介意啊。”
“没什么的。”孟小冬无奈笑道。
王敏彤又奇怪地看着周赫煊:“婉容表姐真是被你拐跑的吗?”
周赫煊说:“我并没有拐骗她,是她自愿离开溥仪。”
王敏彤盯着周赫煊又瞧了一阵,评价道:“却也有些气度不凡,难怪婉容表姐会跟你走。”
她话音刚落,院子里突然传来恒慧的喊声:“大姑娘,快回来!”
“来啦,来啦,”王敏彤连忙往回跑,关门时小声喊道,“小冬姐姐,我改天来找你唱戏,别让我妈知道了。”
孟小冬笑道:“我周六和周末在北平。”
“那说好了。”王敏彤飞快关门,院子里传来恒慧的阵阵斥责声。
倒是个很有趣的姑娘,除了择偶时看不起非皇族男子外,她平常表现得还比较正常。
周赫煊和孟小冬走进25号院,刚进门就听岳母张云鹤说:“姑爷回来啦,晚饭还没做好,你稍等一会儿。”
“不急,您慢慢忙。”周赫煊回道。
小舅子孟学科正在院子里练花枪,一杆花枪被他舞得虎虎生风,快步朝周赫煊冲来:“姐夫看招!”
周赫煊连忙躲闪,孟学科提枪就往孙永振身上捅,这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孙永振侧身滑步向前,等孟学科招式用老后,顺势用胳膊夹住花枪,轻轻松松就把这杆枪夺过来。
“没劲,不玩啦!”孟学科沮丧道。
孙永振招手道:“学科少爷,额陪你过几招。”
“看我降龙十八掌,喝哈!”孟学科原地举掌狂拍空气,这小子看武侠小说已经看疯了。
周赫煊不再理会小舅子,走进堂屋跟老丈人一起下象棋,优哉游哉地等着吃晚饭。
晚上九点。
周赫煊坐在院子正无聊赏月,突然外边响起敲门声。
小姨子孟幼冬连忙跑去开门,问了几句便喊道:“姐夫,有位潘先生找你!”
“请他进来吧。”周赫煊应道。
不多时,孟幼冬带着一个青年来到院中。此人理着寸头,身穿中山装,浑身上下带着一股朝气蓬勃的英武气质,他抱拳说道:“周先生好,我叫潘漠华。这么晚了冒昧拜访,还请原谅。”
“潘先生请坐,”周赫煊朝他微笑点头,又对小姨子说,“幼冬,去给潘先生沏杯茶来。”
但凡学过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潘漠华,他是个诗人,湖畔诗社的代表人物,作品受到朱自清的高度评价。至于潘漠华的隐藏身份嘛,则是赤党,一生五次被捕,最后被国党特务用开水活活烫死,年仅32岁。
周赫煊当然知道潘漠华的底细,他对孟小冬说:“小冬,我想跟潘先生单独聊聊。”
“我去帮爸爸准备明天演出的戏服。”孟小冬很知趣的离开。
小姨子把茶端来,周赫煊笑道:“潘先生请用茶。”
“谢谢。”潘漠华点头微笑。
等到院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周赫煊才问:“潘先生有什么事吗?”
潘漠华道:“我也是北大的毕业生,一直很敬佩周先生对北大做出的贡献。我拜读过周先生的所有作品,仰慕之至,这次过来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请说。”周赫煊道。
潘漠华问:“在周先生看来,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文学作品无非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周赫煊说。
“周先生高见,”潘漠华刻意拍马屁道,“《神女》就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愧为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品。初读《神女》,我就被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所折服,它是对腐朽思想和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它可以唤醒无数的沉睡中的国民。”
周赫煊笑道:“过奖了。”
潘漠华又说:“新文化运动已经随北伐而结束,现在的中国文学界思想混乱,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我觉得,应该掀起一次新的文学运动,纠正并领导作家们的创作,让文学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
来了,来了……周赫煊头疼的想,他已经猜到潘漠华的来意。
果然,潘漠华继续说:“两个多月前,一大批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了左翼作家联盟,鲁迅、矛盾、郭沫若、田汉等学者都已加入。周先生是中国文坛的领袖人物,何不一起共襄盛举?”
“抱歉,我对这个组织不感兴趣。”周赫煊直接拒绝。
左联啊,太危险了!
左翼作家联盟乃是赤党中央宣传部的直属领导团体,它贯穿了整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同时也遭到国党的残酷镇压。明年柔石、胡也频等作家,就要被国党秘密抓捕杀害,被人称为“左联五烈士”。
刚开始,左联准备邀请鲁迅来当主席,鲁迅感觉太危险就拒绝了。但在反复思考后,鲁迅还是不顾个人安危,答应出席左联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还担任了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至于潘漠华,则是北方左联的主要筹建者之一,此时正在为成立左联北平支部而积极奔走。
听到周赫煊拒绝加入,潘漠华显得十分愤慨,他说:“周先生,如今国党禁锢思想言论,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文学作品难以发表,难道你就对此视而不见吗?我们左联的责任就是反对思想压迫,领导进步文学的创作,用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唤醒国民,传播进步思想。这是抗争,也是革命!”
1...112113114115116...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