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李诚点点头:“您说的都对,确实找不到一根整料来做龙骨,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把两根或者更多的料榫接起来,做更大的龙骨呢?”
杜老头的表情就像是被雷劈了一样,顿时呆呆的坐在那里。整个脑子里都是混沌的,这样也行么?不行啊,老一辈教的东西里头,就没这个。李诚见他如此,也不去打扰,造船最关键的部件就是龙骨,想造大船,就得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李诚站起来,打算随意走走,不想对面一个妇人站着,模样倒是不差,就是皮肤黑了点。这妇人胆子挺大
,直接问:“你说的龙骨,世上真的有人这么做过么?”
李诚指着来路道:“这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汤来弟没想到李诚这么回答,当时就傻在原地。李诚走过去的时候,她脑子里还在激烈的斗争中。是啊,以前也没有海匪的女老大啊,现在不是有了么?
嗯,他人呢?汤来弟赶紧四处张望,看见李诚站在船坞边上,正准备过去呢,被杜老头一把拽住,目露凶光:“汤家的,你要作甚?”
汤来弟一脸的强硬,低声顶回去:“关你甚事?杜老头,造你的船,少管闲事。”
杜老头嘿嘿嘿的冷笑道:“汤家的,要不是你家大人与我有旧,如何会接你的船来做?不想日后这船在海上漏水沉了,就别在老汉的低头闹事。这位贵人,你怕是招惹不起?”
汤来弟冷冷的看着杜老头,久久不语,哼了一声,转身走了,没有再追着李诚去。杜老头见她带着几个人缓缓的走了,眼神里露出一丝担忧来。之前的惊喜全都没了,这女人外号是黑寡妇,短短五年时间,海上几个岛都被她占了。原来的几个海匪老大,都给她弄死了。其中有两个,就是死在跟她成亲的夜里。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五章 黑寡妇
准确的说,一共有三个男人死在与黑寡妇结婚的洞房花烛夜。
第一个男人是个本地财主,家中独子是个病夫,花了钱大钱把黑寡妇娶进门,目的是给儿子冲喜,顺便留下个种子来。不料儿子身体太差,拜堂都是两个下人扶着完成的。
等到进了洞房,还没看清楚黑寡妇的样子,直接就晕过去,当天夜里就咽气了。黑寡妇就成了寡妇,财主公公不甘心绝后,就动了歪念头。夜里摸到黑寡妇的床上,不想这女人性子极烈,身边还藏了剪子,一剪子就给他肚子上扎了个窟窿。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这无良的财主也没撑下
去。
黑寡妇被关在拆房里,宗族里的长者判她勾引公公,要浸猪笼。谁曾想那一夜,海匪龙卷风上了岸,一个村子里的人杀了个精光,就剩下一个黑寡妇被龙卷风看上了躲过一劫。
龙卷风要娶黑寡妇做压寨夫人,在匪巢乌湖岛上大办宴席,不料新婚当夜,岛上海匪因为分赃不均,发生了内讧。两伙人拿着刀对砍,龙卷风打赢了,但是却挨了两刀三箭。就岛上的医疗条件,伤口感染几乎是必然,龙卷风没能完成洞房,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浑身高烧中死去了。黑寡妇又当了一会寡妇!岛上的海匪们,一时半会也没找到能服众的头头,互相不服的情况下,
推举黑寡妇做了头领。
不料黑寡妇却是个极有天赋的女人,坐上头领的位子就不下来了。好几个觊觎头领位子的海匪,都被她想法子弄死了。这女人心狠手辣的天赋,在海匪头子的位置上绽放出异彩。
第三个男人则是另外一个海匪头子,一次海上遭遇,联手抢劫之后,这个海匪头子也看上了黑寡妇。提出联姻,共同将海匪的事业发扬光大。
黑寡妇居然还同意了,于是那个海匪头子怀着人才两得,基业壮大的美好憧憬,在自己的老巢里办酒娶亲。不想黑寡妇在这一夜突然发难,一刀结果了这厮,吞并了这伙海匪。李诚的马已经走远了,黑寡妇汤来弟还在远远的看着他消失的方向。关于男人的记忆,汤来弟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夜,那个扒灰的老东西,露出那根难看的家伙,伸手在她身上乱摸,臭嘴乱啃,就像一条饿
极的癞痢狗。汤来弟并没有想捅死他,只是想吓唬他一下,拿着剪子一阵乱挥,不想在他肚子上开了口子。血溅出的时候,汤来弟恐惧之余,感受到了一丝的兴奋。甚至还有意识的,用力往里又捅了一下,然后还搅动
了剪子。第二次洞房之夜前,汤来弟是认命的,反正已经没地方去了,就安心的当个海匪婆子吧。谁聊到风云突变呢?居然成了海匪头子,当时闻着空气中的血腥气息,汤来弟又想起了老扒灰那丑陋狰狞的嘴脸,
居然感觉到了一丝快意。
短短两年的时间后,汤来弟从无意识发展到了有意识,然后又做了第三次寡妇。
猪狗一样的男人啊,满嘴的臭气,令人作呕。
但是今天汤来弟彻底的改变了对男人的看法,李诚的颜值颠覆她对男人的认知。站在他面前,听他说话的时候,一口白牙,阳光的令人内心最阴暗的角落也被照亮了。
李诚是个贵人,这一点毫无疑问,汤来弟这一辈子都没想过有这么一天,能站在这个贵人面前跟他说话,得到的是认真的温和的回答,还有真诚的笑容。而不是那种嫌弃的眼神,还有不屑的举动。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黑寡妇在手刃海匪头子的时候,心不跳手不抖,但是在想到李诚那俊秀的面容时,心在跳,手在抖,脖子在发烧,脸颊的红要不是黑,一定很明显。
连着三天,李诚跑了五家民间船厂之后,总算是有了点休闲的时间。坦白讲,这一趟外面跑回来,李诚很无奈。杜老头的船厂算是最牛逼的,能造四百料至五百料之间的船。
其他的不能算船厂了,只能算是小作坊,造的也都是一些小舢板,最大的也就是能造二百料的船,打渔还凑合,水师就用不上了。回到登州城里的李诚,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李世民写奏折,说明了登州这边的情况,迫切的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抓紧确定水师的架子。另外就是李诚希望延长在登州的时间,理由打算亲自去参与到造船中
去。写好信就让崔成派人送回去,然后李诚决定休息两天。主要还是要给杜老头一点时间,消化李诚的建议。要说眼光,李诚是这个世界第一,要说动手能力,杜老头的徒弟就能甩李诚十几条街。要造大船,
还得看杜老头的。李诚的计划,给杜老头一年的时间,估计就能造出他想要的船了。并且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抓紧培养船厂的工人。争取三年的时间,造出五到六艘一千料以上的大船,配合一些小船,足以横扫这一片海域
了。
唐朝的造船业最发达的地方,其实还是在江东。所以李诚再三要求朝廷重视这个问题,从南方把匠人调过来,或者就地在南方造船,然后沿着松江出海口北上,也是一个选择。具体怎么选择,李诚就不说了,这事情得看皇帝的意思。聪明的臣子,就算猜到皇帝的心思,也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几个答案,供皇帝选择。一旦皇帝做了选择,那就必须是英明的决定。如
果结果不好,那就是臣子的建议错误,主动背锅。
闲暇之余,李诚有个臭毛病,喜欢逛菜市场,喜欢自己做菜。吃货都这德性,要买到最新鲜的食材,还有最好的调料。臭气熏天的菜市场里头,两女的肯定不愿意陪着去啊。
但是李诚要出门去,她们闷在家里好些天了,也想出去透口气。李诚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去菜市场的计划。陪着两个女人,在小小的登州城里瞎转悠。
问题是这三个人太出彩了,走在街上太能抓眼球。就算两女的带着面纱,也无法遮掩她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光彩。
汤来弟站在七八步外,看着李诚一个杂货铺门口抽烟斗。小心翼翼的上前来,打算再讨个近乎啥的。没想到里头两个女的出来了,面纱没带呢,被汤来弟看的了清楚。
就这两女的,登州城都传遍了,是位京师来的贵人身边的通房。汤来弟只是一眼,就生出了无限的自卑,下意识的后退了三步才站住。身边的通房都这个样子,正牌的夫人还不是天上的神仙么?汤来弟想多了,这俩女比较特殊,轮颜值其实都不太差,甚至就审美角度而言,更符合李诚的口味。因为太凶了!如果是凶残的话,还有两条笔
直。
不过这两条笔直呢,只能在闺中才能欣赏的到。唐朝人跪坐的习惯,导致女人的腿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呢,不符合现代人长直的的审美。
好吧,李诚其实要求没那么高了,但是总会下意识的去认可这种。
李诚和两个女的都走远了,汤来弟才回过神来了。感觉自己的心头就像被人剜了一块肉似得,疼的难受。美好的憧憬,就像雨后的彩虹,坚持不了多久就没了。
怎么办啊?回到客栈,汤来弟在榻上翻来覆去的想。脑子里生出一个念头来,要不把他绑回去,做个压寨郎君?这个念头诞生之后,如同春天雨后的野草一般疯长。
李诚本以为还要等两天的,没想到陪着俩女逛街回来,就看见了院子门口徘徊的杜老头。
“贵人!”看见李诚,杜老头赶紧上前见礼,李诚露出微笑上前拱手:“怎么好劳老者亲自走一趟,有什么事情让人带个话就行了嘛。”
杜老头却使劲的摇摇头道:“贵人一番点拨,如同拨开云雾,老汉得见明月。”
李诚示意两女进去,然后在院子里搬了两把椅子,摆上茶几,陪着老汉喝茶聊天。
大概是第一次喝这样的茶,老汉显得很局促。李诚有意识的把话往造船上引,杜老头才渐渐的进入了状态,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都是基于李诚提出的建议。
“老汉让几个徒弟做个样子,还请贵人帮着看看。”杜老头摘下一个包袱,打开后里面是个帆船的模型。李诚仔细观察一番,还是一个传统的平底结构,但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这龙骨,就是榫卯组装而成。老汉很想试一试,就是缺点钱。”杜老头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李诚听了微微一笑:“不如这样,我也订一条船,就一千料吧。先付八成的定金,余下的等造好了再清,老者以为
如何?”
杜老头激动的站了起来,竖起一根手指头:“一千贯,不对,八百贯就行。”
李诚笑着下压双手,淡淡道:“坐下慢慢说,一千贯好说,我可以给你两千贯,用最好的料。能造多大造多大。嗯,不怕失败,只要能造出合格的海船,我许你一个九品官。”“啥?”杜老头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还能做官,当时整个人都陷入了呆滞的状态,眼神里充满了狂热,似乎魔怔了。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出所料
世事无常,李诚的信刚发出去没三天,长安城的消息先一步来到。一骑快马,送来了李世民的旨意,让李诚丢下登州一干事宜,以最快的速度,立刻回京城。
这一下有点猝不及防,李诚这边还在布局造船的事情呢,就这么走了也不是个办法?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一边让人准备快马,一边去找崔成。
通报情况之后,希望崔成关照一下杜老头。另外就是要留下一个人,牛大贵主动请缨留下来,李诚让他盯着造船那边,要钱给钱,要物资找崔成。
两个女人不能带着了,只好让吴都尉派兵护送她们回洛阳。长安肯定不能去的,被崔芊芊知道了,醋坛子太多。这个时候李诚深切的感受到,在长安受到的束缚太深。
一定要想法子在出来,最好是能做个水师总管。想做这个总管,李世民的支持是必须的。
黑寡妇汤来弟还在策划绑票李诚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李诚走了。而且两个女人都没带着,就两个随从,快马加鞭的走了。一定是出了什么急事。
这个消息让汤来弟痛苦不堪,跺脚连连,但是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女匪首的爱情之花,还没有开就凋谢了,汤来弟觉得老天爷一定是在跟她作对,骂了声:贼老天。
李诚带着钱谷子和牛二贵,一人双马,晓行夜宿,不停的赶路。花了七天的时间,就回到了长安城。抵达长安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李诚让牛二贵回家报信,自己直奔皇宫。
李世民预计李诚至少还要三天才能赶回来,没想到李诚回来的这么快。听说李诚求见,立刻让人领进来。大兴宫内,李诚见到了李世民,见礼之后立刻道:“陛下,何事如此之急?”
李世民凝神仔细看了看李诚的样子,头发上有明显的灰尘,衣服也是好几天没换的。这家伙有爱洗澡的毛病,李世民是知道的。可见这一路,赶的有多着急。
“吐蕃出兵吐谷浑,并转击白兰各羌。吐谷浑派信使求援,被你说中了。”李世民没说朝廷的意思,而是先说李诚料敌先机。可见他对李诚的信任,为这个事情把李诚给叫回来了。
翻翻史书,吐蕃对大唐可一点都不友好。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就是终结在吐蕃之手。吐蕃巅峰的时候,不但控制了西域,还打破长安城。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一个事实,如果周边小国不认同诸夏这个观点,而是死死的抱着自己的祖宗牌位不放的,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冲上来狠狠的撕咬中原王朝。
“禄东赞呢?”李诚问了一句,李世民道:“你走没两天,他就回去了,路上走的很急。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就回到了吐蕃。”
李世民没有明说,但是言下之意很明白了,吐蕃要出兵,一定是早有准备的。不然禄东赞回去不过到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就发动了这么大的战役,并且打败了吐谷浑。
这只能说明,吐蕃一边派人来长安,一边做了战争准备,向大唐亮肌肉。“吐蕃凭借地利,短时间内确实很难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做长期的准备。当然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先于吐蕃做好战争的准备。不用等太久,吐蕃必然南下攻我,松州首当其冲。”李诚脑子里很快就有答案
,缓缓的说明自己的观点。“松州只有本地府兵,朝廷诸公就这个问题出现了争议。多数人认为,吐蕃不敢轻易对大唐动武。”李世民说出了问题的关键,他要提前做准备可以,但是要给松州派大军,不是皇帝说派就派的,必须得到
大多数宰相的任何。“反对立刻出兵是对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李诚说出了李世民意外的话,愣神看看他,等着后续的话。李诚稍稍沉吟:“松州府兵,必须早做准备,另,陛下可遣一将,率偏师一部,进驻松州。这样以来
,出兵的规模不大,又能增强松州。”
“吐蕃出兵二十万,只派一偏师,如何能行?”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李诚微微一笑道:“并不在多而在精,松州地形险要,三千精锐足够守住松州城了。”
李诚的记忆中,唐军府兵都督韩咸为吐蕃所败,二十万吐蕃大军在松州境内耀武扬威,并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唐朝求亲,嗯,武装求亲。
李世民吃软不吃硬,侯君集率五万步骑出战,前锋牛进达一战破敌,吐蕃立刻退兵。随后遣使请罪,并再次求娶公主。鉴于吐蕃地形难以征服,朝廷主张怀柔的声音占了上风。最后才促成了和亲之事。说实话,李世民喜欢把宗室女嫁给周边的少民首领一事,很难说对错。但是客观上,因为和亲,边境确实安定了很长的时间。同时因为和亲,大批工匠去了吐蕃,提高了吐蕃的工艺水平,为后来吐蕃壮大
,乃至打进长安,都是有功劳的。
历史上吐蕃入侵松州是九月的时间,现在时间上应该会提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李诚的作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李诚不打算回避什么。“朝廷中有人主张和亲,你以为如何?”李世民又抛出一个问题,李诚听了微微皱眉道:“就算要和亲,也要先打疼吐蕃,让吐蕃赞普亲自来京服罪,再说和亲的事情。便是朝廷决定和亲,也要注意一点,那
就是工匠绝对不能流入吐蕃。”
李诚的观点,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本以为李诚会坚决反对和亲的。不然也不能对禄东赞大打出手啊,这小子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李诚也很为难啊,作者怕神兽啊!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明日午后进宫,与诸公仔细商谈再做定夺。”
李诚告辞出宫时,看见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这个时候来求见,可是有要紧事?李诚没多问,简单见礼就走了。
褚遂良一点都不喜欢李诚,所以对长孙无忌道:“竖子来此,恐生变化。”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反对增兵松州,认为吐蕃蛮夷,有松州府兵和戍边之军就足够了。主张立刻派兵的则是侯君集态度最坚决。
长孙无忌的心情也很复杂,李世民对李诚的信任程度,显得比较特别。李诚现在只是一个少府监的少监,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做点俗务,参与不到决定朝廷方针大政上面。但是李诚却有能影响到李世民的决策,这就很讨厌了,因为这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李诚的存在,干扰了
宰相们对皇帝的影响力和束缚力。
褚遂良的话,长孙无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慎言!”
见到李世民,褚遂良再次出言表示:“大军不可轻动,陛下需谨慎。”长孙无忌没说话,但是站在一边沉默,就是对褚遂良的支持。
皇后死后,长孙无忌的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显得有点尴尬。李世民对他的信任是没动摇的,不然也不会在死后认命他来辅政。一定程度上来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政,破坏了群相制度的生态平衡。
不然的话,李治和武则天,也不会处心积虑的要干掉这俩。
“爱卿从何而知,朕要大军西进?”李世民很不高兴的反问一句,朕还没说什么呢,你上来就扣帽子?褚遂良摆出一副直言进谏的架势,举起笏板道:“臣冒死进谏,陛下不可轻信幸进之人所言。”
李世民听了稍稍沉默,但是表情却是暴风雨前的前兆。长孙无忌见状不妙,立刻开口道:“陛下,登善也是为了国事,并无私心。”
李世民听了这才表情稍缓,淡淡道:“自成也反对大军进发松州!”一句话说的褚遂良面色入猪肝一般,站在那里非常的尴尬,进退不得。
长孙无忌则一声惊呼:“当真?”李世民点点头:“当真!”
“果真如此,国之幸事也。”长孙无忌如是说,李世民却淡淡道:“朕以为,国有良臣,朕之幸事也。年初之时,自成便料定,吐蕃必然东进,炫耀武力,威逼朝廷,促成和亲。”
一句话,说的褚遂良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太丢人了。
长孙无忌也有点小尴尬,刚才他说话的时候,可以回避了李诚的名字。
“臣惶恐!”褚遂良赶紧开口认错,李世民摆摆手道:“明日午后,诸相大兴宫诸相议事。”
李诚回到家中,崔芊芊出迎,一番见礼后,入内洗去风尘。见过家中诸人,李诚在崔芊芊的房中休息不提。崔芊芊没问李诚此番出去做了什么,只是问事情是否顺利。
李诚也没有多说这些事情,只是说事情还算顺利,陛下临时有事,提前招他回来。
崔芊芊戏称:还要感谢陛下,才有夫妻二人提前相聚之喜。
李诚笑了笑没再说这个事情,心里盘算着,明日该怎么面对一群宰相。次日晌午,李诚提前出吃了午饭,出门赶往大兴宫,在宫门之外,遭遇了侯君集。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七章 猪队友
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可谓又合作又对立!君主要集权,大臣要分权。整个中国历史贯穿了君臣之间的这种矛盾!为了集权,秦始皇用法家,汉武帝搞了兰台,朱元璋废相,满清军机处。这都是君权鼎盛的代
表。
为了分权,士大夫喊出了“垂拱而治”的口号,并且在宋明两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
君臣之间的斗争出现过各种奇怪的招数,最精彩的就是明朝,比如明朝的嘉靖,用严嵩做提线木偶,自以为得计。比如万历,朝廷官员长期不足。
李世民呢?当然是希望集权了!这种控制欲几位强烈的皇帝,一直到其晚年,熬死魏征等人之后,才出现了集权的苗头。得意乾刚独断,征伐高句丽。
李世民不喜欢被动防御,所以想要根据李诚的分析,主动出击,打击可能来临的吐蕃。
但是宰相们却不这么想,贞观十二年的唐朝,在干掉东突厥,碾压了吐谷浑,内部安定,外部鲜有对手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盛唐的雏形之时,不认为吐蕃敢于对唐朝动武。
宰相们的意见,还是主要集中在吐蕃扫荡了吐谷浑和各羌部落后,会选择什么方式来维持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于吐谷浑和各羌的求援,朝廷内部也分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认为该救还是要救,一种则认为让他们狗咬狗就好了。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异族,消耗朝廷积攒起来的国力。打仗是要烧钱的,国库攒点钱不容易。
侯君集是最激进的代表,主张立刻出兵,增援吐谷浑和各羌。一面伤及这些藩属对朝廷的信心。可惜,侯君集的响应者不多,几乎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看见李诚的时候,侯君集难得露出了笑脸,上前拱手道:“自成回来了?”
“见过潞国公!”李诚倒也客气,他固然不喜欢侯君集,但是不等于面子都不讲。
“吐蕃攻击吐谷浑及各羌,陛下急招你回来的吧?”侯君集猜的很准,李诚点点头:“没错,陛下让我分析下一步吐蕃的动向。”
两人才说个开头,身后有人大声道:“自成,何事回来的?”侯君集很不爽的拱手扭头先走一步,没法子,来的这一位他不说不喜欢,但肯定是来搅局的。
李诚回头拱手:“见过房相!”房玄龄只是笑着摆摆手:“自成啊,不厚道啊!”
1...979899100101...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