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房相何出此言?”李诚一脸的苦涩,房玄龄笑道:“卢国公能分一杯羹,辽东卢氏近在眼前,为何不能拉一把?”
好吧,李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要说他去登州的事情,有消息传回长安了。
“房相,诚去登州,是考察水师之事。”李诚果断的不认账,我不是,我没有,不是我,就差否认三连了。
房玄龄狐疑的看看他,点点头道:“嗯,权且信你没做什么。吐蕃之事,自成不可轻易开口,朝中诸公对此早有定见。”
这就是善意的提醒了,李诚当然知道房玄龄的意思,如果他站在侯君集一边,得罪的人就多了。“房相,防患于未然,未尝不可吧?”李诚笑着反问。
房玄龄和明显的一愣,看他一会才道:“有何高见?”
李诚笑道:“哪来什么高见,遣一高机动之偏师,令韩咸据险死守,不可浪战。”李诚没有保留,得到房玄龄的支持,很重要。房谋杜断,没有了杜如晦,房玄龄无疑分量更重。
房玄龄沉思一会才道:“自成有克明之风!”什么意思么?杜如晦字克明。这是夸李诚有决断,不是那种拖泥带水的人。
“房相过誉,多谢房相!”李诚前一句是谦虚,后一句是感谢。也就是说,房玄龄认同他的观点。两人正说着呢,又有人招呼一声:“竖子,为何许久不去老夫家中?”
房玄龄一看,拱手道:“卫公来了,你们先聊。某进去了。”
李靖也来了,这肯定是李世民的安排了,李靖会做人,闭门谢客。遇见这种大事,李世民肯定要听李靖的意见,所以把他找来了。当然,想让李靖在这种场合开口,很难。私下里,李靖可能会说两句。
“卫公!一向可好?”李诚上前抱手问候,李靖看看没别人了,笑着摆手:“好着呢,吐蕃的事情,很复杂,自成不要表态,让他们去争好了。”
“诚建议陛下,遣一偏师西进,另命韩咸死守不出,偏师在外游动策应。”
李靖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偏师需要高机动,然则松州地形,不合适骑兵作战吧?”
李诚微微一笑:“卫公高见,窃以为,我军不适应,吐蕃也不适应。”
李靖一愣,随即笑了起来:“有理,吐蕃也以骑兵居多。”游牧民族,都是这样。要说多能打都是扯,他们强的地方在于机动性,打的赢就打,打不过就跑。
唐朝不缺战马,所以游牧民族的优势不明显,等到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吃足了苦头。缺少骑兵,无险可守,太苦逼了。加上宋朝对武将的打压近乎变态,对外武功几乎没有成就。
“偏师,自成以为谁可为将?”李靖缓缓往里走,李诚跟着道:“苏烈如何?”
李靖点点头:“可,然诸公必不允,必选牛进达。”李诚只能无声的叹息,苏烈是彻底的被按在了长安,没什么立功的机会了。要不是李靖,他更惨!
李诚淡淡道:“诚自当推举苏将军,别人想说什么,那就说好了。”
李靖呆住了,仔细看看他,突然笑了起来,点点头:“好,好,好!”连说三个“好”字。
为啥呢?因为李靖想明白了,李诚给外人的形象,还是一个孤臣。既然是孤臣,就要做孤臣该做的事情对不对?还有一点,李诚地位不高,也不喜欢钻营。
各位宰相再不喜欢他也好,都不能把李诚怎么样。而且李诚还很会赚钱,把一群人绑在了一起之后,这帮人对李诚就不会太过分。
朝廷上一个没政治野心的李诚,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啊。
再有就是,李诚太能喷了!每次开喷,那是挡者披靡。谁都挡不住他!
两人是最后进来的,一个是最没存在感的李靖,一个是地位最低的李诚。但是这俩走一起,谁见了都要提起三分精神和小心。这一老一少,两个妖孽。
李世民主持这次会议,看见两人都到了,招呼他们落座。李诚一开是跪坐,很不爽的回头:“来张小板凳,老这么跪坐,不难受么?一点都不与时俱进!”
李世民听了一头的黑线,瞪眼道:“就你事多!”李诚笑嘻嘻的拱手:“陛下,臣以为,各位宰相年岁高者慎重,既然有椅子,就让大家坐椅子嘛。根据我的研究,长期跪坐有以下几种坏处……”
“闭嘴,你给朕站着!别坐了!”李世民火了,这家伙一来就要歪楼,搞什么搞。
你还别说,李诚这么一闹,现场气氛轻松了许多。大家把注意力集中过来了,不像之前那样,隔着坐席窃窃私语,交换意见。
李诚很自觉的站在了角落里,低头看自己的鞋尖。李世民楞了一下,心道:“上当了!”
不知道这竖子,回头又要跟朕讲什么条件。竖子!太讨厌了,让他做点事情,总喜欢讲价钱。跟个商贾似得,一点亏都不肯吃。
“诸君,吐蕃之事,何以教朕!”李世民倒是干脆的很,直奔主题。
侯君集立刻站起道:“陛下,臣以为不可养痈为患,理应当机立断,出兵以讨不臣。”
褚遂良站出来道:“陛下,不可轻信潞国公一家之言,吐蕃如何不臣,臣如何不知?若非有人捣乱,吐蕃使团还在长安呢。”
褚遂良说的爽了,但是其他人却闻声失色,卧槽,你说什么说呢?赶紧闭嘴吧,不会说话就不要说。长孙无忌赶紧站起来要说话,但是已经晚了。
柱子后面传来一个大家都很讨厌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李诚。
“你的意思,我就是那个捣乱的人咯?”好吧,直接你啊我的,一点礼数都不讲了。
“自成,自成,稍安勿躁!”长孙无忌赶紧安抚,同时瞪了褚遂良一眼。你真是能惹事,这孙子大家都躲都来不及呢,你却主动招惹他。
李世民在看着都乐了,好嘛,李诚竖子,上来就制造机会躲一边,打算装聋作哑。褚遂良却主动挑衅,把他拉进了战局。
长孙无忌要是李诚,一定会骂:猪队友,给对手的神助攻!
房玄龄在一边叹息,翻眼珠子,扭头看看马周。马周的眼神很明确:我也很绝望啊!
魏征面无表情,但是嘴角在微微的抽动!
侯君集则是目瞪口呆,那意思,我去,还有这好事?完全是被天上掉馅饼砸中的感觉。
褚遂良却完全没有自觉,指着李诚道:“没错,说的就是你,李自成。若非平康坊多事,何来吐蕃作乱之举?陛下,臣请诛李诚,以一人首级而定边患。”现场一片目瞪口呆,李诚也呆住了,这货是强行抢中单的节奏啊。毫无疑问,褚遂良这番举动,根本就没有跟大家提前打招呼,就是他自己的意思。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八章 原因何在?
也不知道为啥,褚遂良看李诚就是不顺眼。最初得知李诚的书法很好,他还颇为不屑,等到见识了李诚书法后,心中生出一种嫉妒。年纪轻轻,就有这等造诣,太可气了。
后来李诚又搞出一个仿宋体用来印刷,那就更气人了。
按说能混到宰相这个级别的人,那都是官场上的老手,不会轻易开口乱说话的。
褚遂良也不例外,只不过他被嫉妒冲晕了头脑,同时也是真的不喜欢李诚,觉得他总是不务正业。一味的媚上,是个奸佞。既然是奸佞,那就打倒他,再踩几脚才解恨。
李诚都给震的说不出话来了,因为这句你还没发反驳,太没脑子了。
褚遂良以为李诚无言以对了,眼神里闪过一丝得意,把胸膛挺的更高。可是再看这一群宰相的表现,他就有点方了!怎么大家一个一个的在捂脸,只有侯君集一脸的喜色。
难道,我说的不对么?对不对?对么?脑子里一连串的问号后,褚遂良额头冒冷汗了!
李世民已经知道该怎么生气了,对褚遂良的失望达到了一个极致。
“自成,你就没话要说?”李世民只好转移目标,看着李诚。
李诚一摊手道:“陛下,臣无话可说,因为臣不可能做到,把自己的智力水平拉低到褚相的程度,然后被他用经验和熟练的手法打败臣。”
“咩哈哈哈哈!”侯君集发出了肆无忌惮的笑声,李世民在首席也扭过头去偷笑。
余下的宰相也都憋的难受,这竖子说话太损了。骂人不吐骨头!
褚遂良把头低下了,腰也勾了起来,李世民好一会才回头道:“都坐下说话吧。”
这就算给足了褚遂良面子了,褚遂良赶紧的回到位子上,低头不语。反战的一杆枪就这么被灭了!李诚可谓兵不血刃!
“诸卿,吐蕃之事,可畅所欲言!”李世民强行带节奏,众宰相重整旗鼓,准备再战。
话说李世民现在也是够坏的,本来就已经水准很高的帝王心术,被李诚几次刺激下,有点达到大成的意思了。
“陛下,臣以为,吐蕃狼子野心,当立刻进兵灭之。”侯君集再次表态,这一次站出来怼他的是马周,举着笏板道:“陛下,臣以为只需通报松州驻军,提前准备即可。”
“陛下,如非必要,大军不可轻松,否则徒耗民力,前隋殷鉴不远。”魏征也站出来了。
一干大臣纷纷表态,没有发言的就两人,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诚。李靖在大瞌睡,李诚靠着柱子在看房梁。
李世民听了一耳朵的意见,眼角看见李诚在盯着屋顶看,忍不住好奇道:“自成再看甚么?”李诚随口道:“这屋梁够高,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
现场再次沉寂,李世民气的嘴都哆嗦了,李诚赶紧低头,做出害怕的样子。不过李世民就是李世民,被喷一脸口水都能忍的李世民,怎么会被李诚这一招气太久呢?
“竖子,这是要逼着朕撵他出去么?”李世民心里如是想,立刻觉得找到了答案。
李靖还在大瞌睡,心里其实跟明镜似得,暗暗给李诚点赞。闹一下,最多打十几鞭子,总比在这个场合表态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李诚的级别太低,总是在朝堂上发表意见,真不是见得是什么好事。
大概李诚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一直在捣乱。
“药师,可有话要说?”李世民当着没看见李诚的样子,决定无视他。
李靖听了睁眼道:“臣无话可说!”李世民沉吟少顷,淡淡道:“药师,不必如此。”
李靖起身拱手:“臣垂垂老矣,请乞骸骨!”这就是年龄优势了,到了李靖这个岁数,拿这招随便用,没人能挑出毛病来。
李靖不表态,李世民只好瞪着李诚:“竖子,说话!吐蕃之事,该如何处置?”
这就是强行逼着李诚说话了,李诚叹息一声道:“陛下,诸位宰相都在,不好吧?”
房玄龄开口道:“自成,但说无妨,兼听则明嘛。”李诚只好朝李世民拱手道:“臣的意思,无须大动干戈,可遣一使者往松州,勒令韩咸,不得浪战。再遣一上将军,领偏师三千精骑,游动于外。有机会就搞一下,没机会就躲起来。眼下吐蕃还在追杀各羌
,天时在我,地利在我,人和在我。”
说完,李诚一摊手,那意思你们吵个屁啊,这么点事情,很难解决么?折中一下呗!
“吐蕃犯边,竟不能严惩之?”侯君集不高兴了,瞪了李诚一眼。
李诚淡淡道:“潞国公,朝廷里可是有人去过吐蕃的,问问不难吧?吐蕃虽然落后,但身处雪域高原,气候环境及其恶劣。关中之人到了吐蕃,怕是呼吸都困难吧?一个风寒,就能要一个壮汉的命。”侯君集梗着脖子道:“那就这么算了?”李诚笑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通俗的来讲,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打吐蕃,至少需要一支军队,在高原之地训练一年以上,适应
了当地的气候环境,熟悉了山川地理,再打不迟。”
“如此,大唐威严何在?”侯君集还是不松口,李诚淡淡的扫他一眼:“打输了,才叫威严扫地!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说话也不过脑子,威严是靠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所奠定。”
“自成所言极是!”站出来支持李诚的居然是马周,接着一干宰相,纷纷起来支持李诚。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自成,如吐蕃大军来犯,如何应对?”
李诚拱手道:“陛下,吐蕃长途跋涉而至,师老兵疲,且无攻坚之能。松州只需坚壁清野,吐蕃不可持久也!待其后退,可尾随而击之。”
“吐蕃要是不走了呢?”侯君集也是急眼了,好好的事情被李诚带偏了。侯君集是个有追求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李靖之后,频频出征。他要证明自己,不在李靖之下。“不走?就吐蕃那个地方,冬季能有几个好天?不走?求之不得啊!到时候大军碾压过去,他想走都走不了。大雪封山,看他往哪走,都得给我留下。”李诚这话说出来,侯君集就知道自己输了。输在哪呢
?输在他对吐蕃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
那么问题来了,李诚又是怎么了解吐蕃的呢?难不成,真的是少年时游历去过吐蕃?
“就依自成之策吧,诸卿,以何人为将率偏师西进,又以何人为总管?”李世民开口决定了,选择了多数人的意见,自然吵不起来,也给侯君集留了面子。
派谁去呢?一干宰相又开始争了,这是个立功的机会啊,唐军这些年 就没输过,谁手里都有关系,自然要争一下的。
李世民等大家吵的差多了,又问李诚:“自成意属何人?”
李诚想了想:“苏定方!”
“不妥!”反对声四起,可见老苏的人缘有多差,差不多是个宰相,都跟他有纠葛。反对之后,大家又竭力推荐自己的关系户,再次争吵起来。
“好了!”李世民一声吼,诸位宰相停止争吵。李世民又问李诚:“再推荐一个。”
李诚再次想了想,摊手道:“那就只有牛进达了。”这名字一出来,大家都安静了。
居然没人出来反对牛进达,真是太意外了。李靖这个老狐狸,果然是个高人。
“就是牛秀了!”李世民再次拍板,找到了一点掌握全局的快感。
李诚又道:“臣以为,不妨以苏定方为水师总管。水师之事,不能再拖了,臣的奏折,陛下与各位宰辅都看了吧?”
李诚转移话题,大家都没意见要发表,水师不算肥肉,没人去争。毕竟大海的未知属性摆在那的,中原人天生就畏惧大海。“朕欲设新卫,苏定方不可或缺。”李世民直接反对了,苏定方是肯定要留在长安的。别看苏定方没有什么人缘,看上去李世民也在压制他。实际上各位宰相心里都很清楚,苏定方只是没机会带兵在外,不
等于皇帝不信任他。
“那就只好臣来接这个水师总管了。”李诚退了一步,不等李世民开口呢,有人附和了:“臣以为自成可为水师总管最佳人选。”
谁在说话?李诚看过去,长孙无忌呗!
长孙无忌这一开口,魏征立刻站起来:“臣附议!”
马周:“臣以为,自成确实为水师总管最佳人选。”
岑文本:“非自成不能兴水师!”
杜淹:“陛下,臣也以为,自成可为水师总管!”
所有宰相都起来附和,纷纷高度赞扬李诚,似乎大家都很看好李诚一般。
为啥突然口风都变了呢?大家都这么喜欢李诚么?
这么想的人一定是没睡醒呢,李诚的人缘才没那么好呢?那么,到底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李世民心里很清楚,李诚心里也很清楚,各位宰相心里也很清楚。但是大家就是不说出来!呵呵,作者也不说,就断章狗怎么了?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九章 唯利是图李自成
“我就这么招人恨么?”李诚无声的叹息,这一幕让人伤心了。
出了房玄龄、李靖和褚遂良没说话,其他人都站出来,这帮人这个时候意外的默契。就一个目的,有多远滚多远,李诚别在长安呆着就行。
为啥啊?很简单,李世民和李诚这对组合,威力太大了。一个是霸道英主,一个是双花红棍金牌打手。一个喜欢搞事,一个又很能搞事。
以前李世民想搞事,大家一起上,喷他:昏君。十有八九李世民就怂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要喷皇帝,就得当心了,他养了个金牌打手李诚呢。
要说对喷,李诚的战斗力爆表,现场真的没哪个人有把我喷的过李诚。而且这家伙的歪理一套一套的,你还挑不出毛病来。扣帽子么?这孙子扣帽子也是一把好手啊!加上后面有个皇帝靠山,说实话李诚不在长安,大家都觉得天气晴朗!这孙子回到长安才一天啊,群相议事
他又来掺和了。
长此以往,真不是个事情,得,他不是喜欢弄水师么,那就去呗,滚远点,最好别回来。
一帮宰相怀着把李诚撵的远远的心情,难得团结一致战斗的时候,猪队友又出来说话了。
“陛下,李诚资历太遣,官居水师总管,恐难以服众!”
现场鸦雀无声!如果眼神能掐死人,褚遂良已经被掐死一万遍啊一万遍!
水师总管要什么资历?你说,你说,你说啊!这么一个人憎鬼厌的东西,你非要留着他干啥?这么好的一个位子,想做出点成绩来怎么也得五年后了,让他去啊!
“登善言之有理!”李世民的脸上露出微笑,李诚这货,用的太顺手了,还是要留着滴。
就在一群宰相绝望的想杀人时?李靖咳嗽一声,缓缓起身,朝李世民举着笏板:“陛下,老臣有话要说。”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得,这老家伙一定是要搞事。
“卫公请讲。”平时都是亲热的称呼药师,这会来尊称了,啥意思,你不要乱说话啊。你一个没立场的人,别跟这些宰相学。
“陛下,吐蕃之事,臣以为尚有不妥之处。”李靖一开口,李世民楞了一下,不是说李诚就好。点点头:“药师乃兵法大家,定能拾遗补缺。”
李靖道:“臣以为,牛进达可为总管,李诚为参军,从旁协助,定能不负陛下重托。”
一番话说完,一干宰相的心里都在卧槽。李靖啊李靖!你真是可以啊!
啥意思啊?为了李诚的将来,李靖在给他铺路呢。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宰相们都认为,打吐蕃是去捡功劳,不然侯君集那么积极么?
李靖也是这么想的,一群土鳖,烂番薯臭鸟蛋,唐军一个能打他十个。以前李诚的地位低,吐谷浑一战,有点功劳也没怎么落下。都进了李道宗和侯君集这些人的口袋里。
现在李诚的地位不一样了,陛下的眼睛看着呢。谁敢在他的功劳上做手脚呢?
李靖深信,李诚只要跟着去,一定能绽放异彩。在一个,这其实也是个折中的办法,李靖不认为李诚可以在水师总管的位子上做出什么好成绩来,蹉跎了岁月,浪费时间就不值得了。所以呢,李靖也豁出去了,非要把李诚弄松州去立功,积累资本,将
来好当宰相。
碾压了吐谷浑之后,李靖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发声了。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没想到李靖再次开口,竟然是为了栽培李诚。
按说李诚这种天生地长的野生才子,做点俗务呢,大家是没意见的。比如说在少府监干的就很不错,但是你要迈步走进朝廷,在宰相的位子上发光发热,那就不能忍了。
别人这么挺李诚,群相都不能忍,必须怼过去。但这是李靖啊!威望太高了!大唐军事第一人啊,他提出军事上的建议,你敢龇牙?你凭什么龇牙?
李诚不开心,真的很不开心,一脸的苦涩。但是他却无法说李靖什么。因为李靖是好心,真的是想着他好。但是李靖无法理解李诚内心的真实想法,吐蕃那个鬼地方有什么好的?
我才不要去呢!比起登州来,性价比太低了。
没错,就算去松州,李诚也能搞出挣钱的花样来。但是比起登州那边,差距就太大了。李诚的目标,那是有生之年,让大唐的战船跑遍东南亚啊。你特么的让我去松州,耽误事啊!
不管怎么说,宰相们一听李诚去松州,那肯定比在长安好啊。所以啊,大家都不说话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李靖举着笏板不语,双方都在坚持。
“自成,意下如何?”李世民笑着看一眼李诚,放弃了留李诚的意思。李靖开口一次太难了,不能就这么回绝他。
李诚淡淡道:“水师总管一职,给臣留着吧。免得无位子以酬臣之战功。”
说完,视线环视一圈,一干宰相纷纷低头,不敢与之对视。
“呵呵,自成的意思,那是不愿意去咯?”李世民冷笑,竖子,千方百计想逃出长安。
李诚拱手道:“陛下,臣这个人呢,无利不起早。也可以认为是个唯利是图之辈。登州也好,松州也罢,只要臣去了,就能挣个盆满钵满。各位宰辅,可有兴趣入股啊?”
嗖!李世民丢过来一个东西,李诚敏捷的躲开,一看是个笔架,砸地上碎了。
“当着群宰之面,如此自污,欲陷朕于何地?”李世民是真的生气了,这家伙竟然如此抗拒入朝。为此居然不惜自称“唯利是图之辈”。
李诚微微一笑,抱手道:“陛下,臣不过是说实话罢了。此番前往登州,花了多少钱,臣都给朝廷挣回来。将来去登州,水师花费,臣给陛下挣回十倍甚至更多。”嗯,这还算是人话。不过一群宰相就不高兴了,这家伙总惦记给皇帝搞钱,皇帝有钱了就要搞事。一个皇帝,要辣么多钱干啥?将来有点啥事情,都不用求大家,自己就搞定了。还怎么逼着皇帝吃虫子?
或者下罪己诏?
李世民认可了李诚的态度,不过还是不想让他当水师总管,看看一群宰相,居然没人站出来反对,李世民无奈的表态:“就依着卫公之策。”好吧,又叫上卫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