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灵之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AD大帝
“哈扎尔人。”这王爷说出这几个字后,突然连声大咳起来,就好像是牵动了身上的什么神经似的。
咳了几声,王爷才强自忍住,涨红了脸地继续说道:“这哈扎尔人,本就是漠北狼种,蒙昧野居之徒,茹毛饮血之辈。可是,偏偏打起战来却是诡计多端,行军的时候如疾风闪电,攻击的时候又像排山倒海,实在是我项国劲敌啊。”
“王爷,您未免也太看得起贫道了,贫道虽有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技,可是对于这治国平天下的军国大事却是一窍不通。正所谓,当时跳出生死窟,自此踏倒名利场。这红尘中事,王爷不问也罢。”
那王爷见丘真人态度决绝,只得叹了一口气,又道:“仙长品格清高,本来小王不该再问,可是这百万生灵只怕就要血流漂杵了。”
真常子听了王爷这么说,大吃一惊,心里又暗暗嘀咕道:“好厉害,我师父要是不听你说话,这就要血流成河啦好个倒霉王爷,真够能吓唬人,且听他还要说些什么”
丘真人也有些惊异:“哦,那倒要向王爷请教。”
王爷道:“仙长,我项国本就在四战之地立国,自建邦以来东南西北战事不断,百余年来如此,这本来也没什么。不过,自从哈扎尔人自漠北兴起,其势税不可当,而且哈扎尔大军所过之处往往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想必真人也是知道的。”
丘真人不禁点了点头,他们师徒西行万里这一路走来,亲眼所见,战争疮痍,人民死走逃散,实在是惨不忍睹,苦不堪言。
王爷见丘真人点头,心中像是受到了某种鼓舞,于是又道:“哈扎尔人与鄙国交战,鄙国原有百姓三百余万,如今户数不足先前一半,只好向他们称臣请降,奉其号令。可两年哈扎尔大军西征,征调我队随行,可是鄙国哪里还有兵卒可发,有丁可征”
“无量天尊。”丘真人听到此处,脸上也露出同情之色,道:“豺虎方遘患,可是,这天下苍生何罪王爷此言有理,贵国实不堪再战。”
第六章 释迦灭族(上)
两人都是一阵沉默,过了良久丘真人才又开口说道:“这哈扎尔的兵卒虽然勇悍难敌,可本身可动员的军队数量却是不多。此次西征的二十万大军,几乎已经是倾巢而出。”
王爷也道:“不错,小王听说就连十六岁的少年到五十岁的老人都要背弓出征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每遇一城抵抗便即屠城,这样多数城池便不胜而降。”
“难道就没有什么人敢于反抗的吗”
“当然有,而且不少,但这样一来哈扎尔人在攻城的时候,就会驱赶虏掠来的百姓走在攻城大军之前,以百姓之血肉为护盾继续进攻。唉,其状实在是惨不忍睹,我可是亲眼见过。”
丘真人凄然叹道:“无量天尊,这样一来就算是城池暂时保住了,可是百姓们却死伤惨重。”
王爷也嗓音沙哑道:“正是,那情景真是,唉,可是如果你不继续坚守,那么城中百姓亦无可幸免。仙长,说这这可如何是好”
真常子听了王爷这么一说,心想:“果然惨绝人寰,不过听这王爷的口气,好像他亲自经历过啊”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寒颤同时暗暗心惊:“无量天尊,无量天尊,亲身经历这些的人,又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难怪这王爷又哭又笑,原来心智受过如此摧残。”
丘真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抬头看着屋顶道:“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地覆天翻。王爷这一问,贫道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就见王爷突然爬起来,又跪在床上,痛哭流涕道:“所谓,小王才望仙长大发慈悲,救我项国上上下下百万生灵性命啊,还望仙长垂怜,呜呜。”
丘真人和真常子俱是吃了一惊,二人上前想扶起王爷,可那王爷跪定不起,只是放声大哭。
真常子心想:“这王爷果然受过刺激,还真是说哭就哭啊”
丘真人宽慰道;“王爷,您有何心事,也要说出来,贫道才好与王爷商量。王爷如何痛苦,这教贫道如何是好。”
那王爷呜咽道:“适才小王已经说过,这次哈扎尔大军举国西征,在出师之前曾想征调我国共同发兵,可是我国哪里还经得起远征之耗,于是不曾奉令。”
“王爷是怕,他日,哈扎尔大军西征结束回来的时候,项国有亡国之灾。”
“正是,眼下不过稍安一时,他日大军回转,鄙国必然黎民涂炭,只怕无人可以幸免。”
丘真人叹了口气,古来征战多矣,可是这样灭人国家,还要赶尽杀绝的实在绝无仅有。
真常子心中暗道,这爱哭王爷的话倒还有理,要是寻常百姓与人结仇,大不了举家逃难罢了,就是被官府缉拿,也还可以冒险逃往异国他乡,或者出海外谋生。可是,这一整个国家怎么逃更何况,项国与邻国之前百余年来攻伐不敢,双方边民早就结下死仇,邻国又怎么可能接纳仇人
丘真人叹了口气说道:“王爷所虑极是,我也多有耳闻,这哈扎尔人从来是瑕疵必报。只怕贵国终是难逃一劫。只怕贫道一介草莽,有心无力,如何能救得了这百万生灵”
王爷绝望道:“小王小时候听我娘说,丘真人乃当世神仙,难道您老就不能想想什么办法,救救鄙国上下吗”
丘真人,想了一想,又道:“王爷,您可曾听过释迦族的故事。”
原来这项国地处西境,道家法脉少有传承,但是佛教却是流行千年。早在项国立国之前就早就传承。所以此地虽谈不上家家信佛,但百姓对此也绝不陌生。
所以,丘真人特意打算讲一个佛家典故给他听。
王爷不禁奇道:“仙长难道也通佛理么”
丘真人正色道:“吾师,害风真人常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吾道龙门一脉与佛家之间,却也没那么疏隔。王爷可知道释迦族被灭族的故事么”
所谓释迦族,乃是西方陀佛释迦摩尼的本族。可是,佛陀的族人居然被杀灭这倒是骇人听闻,真常子和王爷闻言都是一惊,只是张口结舌,干等着丘真人把话讲完。
就听丘真人道:“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自立为王。有一恶臣名为耶利,怂恿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毘罗卫国学习,受到释迦族人的辱骂。那时,大王曾发誓说:‘若当上国王,必报此仇!’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正是报仇的时候。”于是琉璃王在恶臣的佞言挑拨之下,便兴兵攻伐迦毘罗卫国。”
王爷道:“啊,这个王子可恶,这消息要怎么告知佛陀才好”
丘真人接着说道:“佛陀自然是听到了消息,当然也知道这是迦毘罗卫国释迦族人共业的果报即将成熟,但因为悲悯释迦族人,更为了怜悯琉璃王的缘故,于是佛陀独自来到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选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琉璃王远远地就看见佛陀,于是立即下车顶礼佛陀,问道:“佛陀!这前方不远处就有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为您遮阳蔽日,为何您要选择在这棵枯树下坐呢”佛陀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琉璃王听出佛陀的弦外之音,深受感动,心想世尊为了亲族尚且在此示现,那我还是退兵回国好了。就这样连续三次出兵,前两次琉璃王带兵攻打迦毘罗卫国时,途中都遇到佛陀端坐在枯树底下,所以琉璃王只好下令回兵。”
王爷脸上泪痕未干,却点头说道:“嗯,有佛陀这番点化,这位王子就应该回头是岸。”
真常子看了这王爷的样子,不禁又有四分好笑,又有六分禁怜悯。
丘真人道:“但是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无可避免的,所以也就没有再去阻止了。所以,当目犍连尊者听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毘罗卫国,怜悯著那些释迦族人,于是向佛陀禀白说:“现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毘罗卫国,我希望以四种方便来救护迦毘罗卫国的人:一是将人民安置于虚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两座铁围山之间,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国中,令琉璃王不知他们的去处。”
听到这里,真常子和王爷脸上均有喜色,原来这目犍连尊者乃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孝行第一。端的是有无上法力,当年曾经“移山度梵志”,又有“降伏弊魔”的手段,有他出手对会一支凡人的军队可说不废吹灰之力。
第七章 释迦灭族(下)
丘真人继续道:“然而,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虽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毘罗卫国的人,但众生有七件事是无法逃避的,就是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所以即使你欲以神通力解救迦毘罗卫国的苦难,他们还是无法逃脱于过去所种下的罪业果报。””
王爷听了大急,道:“难道佛法无边,竟然不能救自家亲族吗”
真常子也道:“师父,后事如何”
丘真人道:“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开示后,还是不忍迦毘罗卫国的人民受到迫害,于是运用神通力将四、五千人放至钵内,举至虚空当中安置,希望能帮助他们躲过此劫难。”
两个人的心此时都悬起来了,又听丘真人继续说道:“后来琉璃王攻伐迦毘罗卫国,残杀了三十万人民。”
此言一出,真常子面色如土,而王爷更是脸色苍白、额头豆大的汗珠,就仿佛已经看见项国将来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场面。
丘真人继续道:“战事结束后,目犍连尊者前往精舍,沾沾自喜地禀告佛陀:“当琉璃王攻打迦毘罗卫国时,弟子承佛威神力,将迦毘罗卫国四、五千人安置于虚空当中,解救了他们。”
真常子一听,道:“对啊,目犍连尊者还曾救出数千人呐”
丘真人道:“当时佛陀问目犍连尊者:“你已经去看过钵中的那些人了吗”目犍连尊者回答:“还没有。”于是佛陀说:“你先去看看他们吧!””
王爷和真常子都紧张得几乎屏住了呼吸,似乎已经猜到了某种让人不安的结局。
果然,丘真人道:“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将钵从虚空中取下,结果看到里面的人全都已经死亡,不胜悲泣地禀告世尊:“钵中之人均已死亡殆尽,我虽欲以神通力要救护他们,仍无法免除他们的宿世罪业。”佛陀慈悲地告诉目犍连尊者与大众:“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这七件事,即使是佛陀、菩萨圣众、神仙道士,隐形分身也都无法逃脱。””
王爷和真常子此时面如死色。
丘真人继续道:“佛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当时世尊说完此偈,座上无数听众,因听闻佛所说之无常法要深感悲戚,个个专心思惟佛陀的开示,不久即证得须陀洹果。”
“佛陀后来授记琉璃王和他的军队在七天后全部都会死亡,后来果真如同佛陀的授记:琉璃王与他的军队在阿脂罗河大河边游憩时,夜半遇上暴风雨全都被大水淹没而死。”
“哦,这又是为何”那二人齐声问道。
“佛陀也说明了释迦族被灭的过去世因缘:因为“久远以前,在罗阅城中有一个捕鱼的村落,村中有个大池塘,里面有很多的鱼。当时食物缺乏,大家都非常的饥馑,有一天城里的人决定将池中的鱼全都捞来吃掉,所以全城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池边捕捉。”
“那时村里有一个小孩虽不捕鱼,也没有伤害那些鱼的性命,但他见到鱼儿被捕杀在岸边,心里非常的欢喜而笑著。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他所带领的军队就是当时的鱼群,罗阅城里的人就是现在的释迦族,而那个顽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捕杀那些鱼,却也因见鱼被杀心生欢喜而笑,故今患头疼”
“而当初有两只大鱼在即将被杀时互相讨论说:“我们今天无缘无故被这群人捕杀来吃,未来世有福德的时候,一定要报复这群人。”其中一只大鱼是琉璃王,另外一只鱼就是后来劝琉璃王攻打释迦族的大臣。”
故事已经讲完了,真常子一脸苦恼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一声不吭。
那王爷终是见过些场面的,难自镇定说:“仙长讲这个故事,是否要开示小王,鄙国上下早晚都是没救了。可是,我还是有一事不明,要请教仙长。”
“王爷有话请讲,贫道知无不言。”
“我常听人说,佛法无边,道法通天。如果佛陀连自家的亲族,那几十万条性命都无法拯救,那更何况他人呢恐怕是连自保亦不可得,既然如此,那崇佛信道者又有何益还望仙长教我。”
丘真人道:“佛陀自然有无上法力,可以强行救取自己的族人,甚至可以用大神通轻易至敌军于死命。”
“对啊,那佛陀何不如此呢”
“正无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佛家叫业力,我道家称之为天命。佛陀如果罔顾因果,强改天命,以无尚神通自然可以做到。可前一番因果未了,又加上一重因果。如此往复,世界必然崩坏。《道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即此理。”
接着又说:“这世界就如同一个炉子,业力或者天命则是推动这世界运转的火焰,你救了一根柴,那不是打破了世界的运转么”
王爷怅然若失道:“不错,佛陀早就大彻大悟,参透困果。如果还以神通救护族人,又怎么会是佛陀的所为如果没有参透此间道理,便是去救,又无无上神通何用。这,这,这可真是首尾乖互。”
王爷这时发现,自己似乎掉进了某种无穷无尽的逻辑循环之中。是啊,如果未开悟,便成不了佛,便不知困果;可如果开了悟,参悟了因果,却又不能强改。这似乎是某种无法打破的死结,这王爷越想越急只觉胸闷气短,哇地一口鲜血吐了出来,不醒人事。
真常子见状立时就慌了,心中怪想:“我的好师父啊,好师父啊,您说您老向来行事稳重,可这次要是把人家的王爷给吓死了,那可怎么得了哦。我们这些弟子还不得在此吃官司,少不了砍头充军。”
丘真人也是着急,一步跨上前,伸手就把住了王爷的脉,然后才说:“不妨事的,徒儿,你去取些水来。”
真常子回身端来茶水,丘真人取出一粒“白雪玄霜”在手,并以茶水送服下去。这王爷终于慢慢醒转,两眼失神,道:“唉,叫仙长受惊了,小王好生过意不去。”
“哪里,王爷休要如此说。”丘真人道:“这白雪玄霜乃是我龙门圣药,这里还有四粒都赠与王爷,可保王爷万病不侵。”
第八章 为何西行
杨太夫人一力要设宴款待丘真人及其弟子,丘真人却力辞不受。杨太夫人千说万请,丘真人只是不许,最终只答应住上一晚,第二天便要上路。
杨太夫人和并州王虽然千万不舍,却也没耐何,只得在厢房中备了斋饭招待众人。
吃罢,众道士做晚课,颂《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晚课已毕,丘真人独自在屋中打坐调息。
“师父,弟子求见。”屋外一个声音响起。
“是志常吗”丘真人答道:“进来吧。”
真常子推门而入,又立时把门掩了,说道:“师父,弟子冒昧打扰了。”
“嗯,志常,你来有何事”
“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想向师傅请教。”
“哦,你想知道什么”
“师傅,弟子想问师傅,我等此次西行是否妥当”
“志常,你能这么想,为师很欣慰,你还记得我们当时为什么踏上这万里征途”
“弟子当然记得,一年前哈扎尔大汗下诏,于是派下使者到栖霞来请师傅的,所以才有我等万里西行。”
“嗯,志常,你是一路行来看见这大军过处寸草不生,生灵涂炭,所以认为为师当初不应该奉诏,是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