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吉皇贵妃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平江府
吉灵一眼就认出来那是御前的人——苏培盛的徒弟小陈子,以前自己刚刚搬到东侧院的时候,小陈子曾经跑过一趟,为自己送来新做的衣裳,当时,她还封了个老大的红包给小陈子。
清宫吉皇贵妃录 第五十八章 细心如斯
小陈子正比划着,一转头瞅见吉灵来了,立即一巴掌拍在了一个弯着腰,挡住自己面前路的胖太监屁股上。
那胖太监一个踉跄,忙不迭地闪避开了。
小陈子一猫腰,几步就跨上前来,动作极麻利地一甩袖子,给吉灵行礼,笑嘻嘻地道:“奴才陈百灵给吉贵人请安,贵人金安!”。
周围奴才们都跟着行礼道:“奴才给贵人请安,贵人金安!”
吉灵伸手虚扶了一下,道:“陈公公快起来!”,她转头看了看院子里的况景,见那几个太监身上背的,手中拿的,都是工匠物事,另有许多箱子,便问道:“这是……?”。
小陈子眼珠子转了转,嘿嘿一笑道:“回贵人的话,奴才的师父——苏公公让奴才跟贵人请个罪!他今日得陪着皇上,实在脱身不得,只好着奴才跑这一趟。这不,师父奉皇上旨意,给贵人您这东侧院拾掇出一座膳房!”。
吉灵听了他这句话,顿时想到自己夜半迷迷糊糊时,对胤禛说的那句“想要个大膳房!”。
胤禛他还记得呀!
她抿住嘴唇,还是没忍住,低头偷偷笑了一下。
小陈子察言观色,此时便笑嘻嘻地道:“奴才一早上便带着人来,恰恰贵人您不在景阳宫。但皇上心疼贵人,命师父动作要快,最好这几日便办好!奴才不敢耽搁,便斗胆想着先将这些物事搬在院门口,一是不不至于太扎眼,二是办起来也快一些。”。
他说的“扎眼”自然是指“扎”懋嫔的眼了。
景阳宫正殿里是有膳房的,但是那膳房一来陈设简单,二来因着懋嫔长年茹素,所以厨子也只做素菜。
如今若是大张旗鼓地拾掇起来,确实是和懋嫔正殿膳房明晃晃的对比啊……
吉灵点头笑道:“陈公公,你说得对,到底你办事稳妥。”。
小陈子躬着腰笑道:“哪里,哪里!奴才擅做主张,贵人不怪罪,便是给奴才最大的脸面了,奴才谢贵人还来不及哩!”。
他说完,从衣袖中抖落出一张滚着万字图案黄绸边的宣纸出来,双手呈上前,恭恭敬敬地道:“吉贵人,这是膳房构造的图纸,皇上已经看过了,说是让贵人您再看看,若有什么不合心意的地方,贵人您随便做主,修改了便是!”
七喜上前接过那张图纸,见上面笔触细密,条线清晰,每一处陈设都用蝇头小字标注得清清楚楚,委实下了一番功夫,不由得“呀”了一声,笑道:“主子,这可得看花了眼!”。
吉灵接了过来,双手捧着,在日光下细细看去。
原来这图纸将景阳宫东侧院整个儿都画了上去!
纸上,东侧院的正门位置,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
吉灵一个个辨认出来,连起来读了一遍,原来写的是十四个字:“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微弄笛船”。
小陈子这时便笑着凑趣道:“皇上说了,贵人您这儿入门处还差一副门楹对联,改日,他便亲笔给贵人题上!”。
吉灵:……文艺四爷……
顺着图纸继续往上看,就见从这门进去,是似圆似方的庭院,周围一圈小抄手游廊,东边面阔两间屋,一大一小:大的是吉灵正屋的前厅,小一些的就是她现在睡觉、化妆、换衣服、洗浴的里屋。
东侧院的南、北两边,则各是一排耳房,一边四间,合起来一共是八间。最靠着门口的两个面对面的耳房,便是东侧院奴才们的值房。
现在这张图纸示意:将北边一排的三间耳房全部打通,门口的院墙下,还会再加一座棚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l”形状的大膳房建筑结构,贯通东西,一气呵成。
奴才们的值房,则通通被搬到了南边那排耳房中去。
吉灵就看这大膳房中,按由西往东的顺序,最靠近门口的一块区域标注着“柴炭库”,应是堆放柴火、炭火的地方、紧接其后是“菜库”、“肉库”“干肉库”、“点心粥房”,最靠近自己正屋的则是“茶果房”。
想来膳房难免烟火呛人,所以图纸设计把茶果房放在靠正屋主人翁最近的地方。一来隔开油烟,二来水果茶茗的香气被正屋里的人闻见,也是身心愉快。
吉灵细细看完了,吸了一口气,欢喜笑道:“有劳陈公公替我向皇上谢恩,就说景阳宫吉贵人委实感激皇上的心意!这膳房实在是太好了,哪里还挑的出什么不足之处!”
就算有不足之处,这是皇上亲自审视过的图纸,傻子才敢去挑刺呢!
小陈子一叠声应了,便袖子一挥,指挥起那帮太监们将一只只沉甸甸的箱子抬进去,又从袖中摸出一张长长的明黄色御单。
院中此时已满地堆积赏赐,小陈子无处可站,只能贴着墙根,清了清嗓子,有意将声音微微压了压,唱报道:“皇上赐铁云漆豆瓣楠木心紫檀木折腿小桌两张给吉贵人——!”。
吉灵赶紧蹲下身子,身后奴才也都跟着跪下。
就听小陈子不疾不徐,继续以特有的声调唱道:“皇上赐铁云银金漆榆木玫瑰方盘八张给吉贵人——!皇上赐小紫海棠碟银盖六件给吉贵人——!皇上赐银葵花盒盖碗九件套给吉贵人——!皇上赐绿地紫龙盘碗十二件给吉……”。
吉灵本以为赏赐的都是些食具餐器之类,谁知听到后面,居然还有米面、杂粮、油蜡、盐斤、蜂蜜、糖霜之类。
胤禛细心如斯,却是她再没想到的了。
约莫一盏茶功夫后。
小陈子:嗓子好干……
吉灵:腿好酸……
终于报完了,小陈子咽了口唾沫,一抖手将御单双手捧上呈给吉灵,七喜忙接了过来。
方才小陈子报的时候,吉灵早已让七喜赶去包了个荷包,这时候便示意她塞给小陈子。
小陈子没多客气,袖子一翻,接过荷包,暗自在袖笼里颠了颠,顿时乐得笑开了脸:“贵人赏脸!这般看得起奴才!”,他顿了顿,继续道:“若是吉贵人没什么指教,这边便要按皇上的意思,尽快拾掇了,奴才怕灰土飞扬污了贵人,还请贵人稍做避让。”
清宫吉皇贵妃录 第五十九章 养心殿勤政
养心殿。
春日里,到底辰光长。
申时都快过了,养心殿正殿宽洒的黄琉璃瓦歇山式顶上,日光依旧灿然生辉,直耀得人睁不开眼。
虽说京城的春日常常回寒,但正殿里的地龙也已经停了一个多月有余,便凭着白日里生发的阳气,大殿里已经暖烘烘,无需地龙供暖。
胤禛把自己的天子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御笔“中正仁和”匾,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此时,他放下朱批御笔,终于疲惫而满足地叹出了一口气。
苏培盛眼巴巴地在边上瞅着,也跟着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打心眼里地想:皇上若是有一天倒下去了,一定是他自己活生生把自己累倒的!
瞧瞧这龙案上的奏折!先朝康熙爷在的时候,只要是他老人家批阅过的奏折,批完了,分发下去,也就罢了。绝不会再收回。
但到了当今皇上手中,发下去的奏折,等待大臣们看完了,他居然还要全部再收回来统一保管,顺便再看看回呈。
这可不得了,等于足足把原先的工作量翻了一倍!
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吗?
苏培盛琢磨着:大抵皇上觉得这样可以防止大臣们誊抄,改写,防止有人做出谋逆之事。
不过,若是有人真的有这个心思,那便任谁也防不胜防。
“收回奏折”这个动作只能减低风险,并不能规避、杜绝风险。
但是苏培盛明白:皇上向来心思缜密又多疑,哪怕是细枝末节之处,只要能减少一分风险,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做,去防范。
再次,皇上为什么这么累?
因为他批奏折,往往批语比奏折还长。
苏培盛有时候给他敲背的时候,瞄着眼看过去,就觉得皇上恐怕是把批阅奏折当成一种乐趣了。
因为每一份经过他手的奏折,都会被他写上长长的批语,批语比奏折本身还要长,一眼望过去,红通通的一大片,触目惊心。
若是只有一份奏折,他这样写一写批语也就罢了。可是成千上百张奏折源源不断地送进来,每一张都这样写,那可委实吃不消!
难怪御案上的砚台,足足放了四大块,笔墨伺候的小太监便有两人,左右轮换着,只听见轻微的嚓嚓之声,两人的动作却是一刻儿也不敢停。
此外,苏培盛还观察到:皇上特别喜欢改错别字!只要奏折上看见有臣子写了错别字,他非要在旁边圈出来改正,一个都不能放过……
苏培盛生活在清朝,他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强迫症”。若是他知道,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词送给四爷。
……
“什么时辰了?”,胤禛闭着眼问苏培盛。
苏培盛一醒神,瞧了一眼正殿里东南角上的西洋自鸣钟,在心里掐算了一下,悄声答道:“回皇上,都快酉时了……”,他这样说的意思就是提醒皇上:该用晚膳了。
请宫里的晚膳往往是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便用了,此时日光西斜,还不到了时候?
胤禛“唔”了一声,并不接话,又睁开眼,低头将面前那份奏折抓起在手中,沉吟了半晌,手指指节轻敲着案面。
胤禛看了一会儿,将那奏折潇洒地向桌上一拍,仿佛是定下了什么心思一般,他的眉宇间痛快起来,随即轻松地道:“拿膳单来!”。
这是皇上用膳的第一道程序:上膳单。
养心殿里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
苏培盛一边答应着,一边传令把膳单送上来。那御膳房的管事太监是一直等候着的,这时候就躬着腰小跑上来,高举双手,将明黄色御膳膳单递上给苏培盛。
苏培盛接过了,飞快扫了一眼,便转身呈给胤禛。只见那膳单上写着“燕窝火熏肥鸡丝一品、高恒进酥鸡一品、水晶肘子一品、糖炒鲜蟹一品、虾米火熏白菜一品、果子酱……”,洋洋洒洒四十道下来,并无新意。
每道菜后面都用小字指明了具体司膳太监的名姓,还注明哪道肴馔用哪种餐具盛送。
膳单最后面依照规矩记录着用膳地点:养心殿。
胤禛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看了个七八成,就点了个头。
苏培盛转身,一拍掌心,对守在殿下的太监拉长了声音道:“传膳——!”,那太监立即转身,对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也依葫芦画瓢地唱道:“传膳——!”
就这样,一声传一声,很快便送到了御膳房中。
几十名司膳太监们立时出动了。
他们抬着大小四张膳桌,分两批列队而入,浩浩荡荡地,将盖着盖碗、热乎滚烫的御膳从御膳房送进养心殿来。
其实,一道精致的御膳最终能被送上桌,其中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司膳太监的辛劳。
准确地说,从食材源头的挑选、采买、运输、储存、洗、切、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
这样的好处是,如果皇帝和后妃的饮食中出现了任何问题,也有根源可以追溯。
与前明一样,清廷中也设置了不少与膳食有关的机构,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负责领带帝后陵寝祭供所用膳食的机构;第二类是负责陪都盛京的宴饮、祭祀饮食的机构,隶属于盛京内务府;第三类负责、朝廷祭祀、部分朝廷宴会,隶属于户部、礼部、太常寺、光?寺。
但以上这三类,不是祭天,便是祭已经逝去的先人。
只有第四类机构,才切切实实解决着皇帝和皇室成员的日常吃饭问题。
这第四类机构便隶属于内务府。
紫禁城中膳房虽多,能有资格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只有两处,一处在景运门外,另一处便是满紫禁城都知道的“养心殿御膳房”。
它其实是个独立的小院落,位于养心殿的正南边,其中设有庖长两人,副庖两人,庖人二十七人,三旗厨役五十七人,夫役三十人等等,合计人数已经超过两百人。更别提另外还有抬水差使太监、坐更太监了。
此刻,太监们手中捧着的膳食便是从这座养心殿御膳房,又叫“大内御膳房”里,流水一般送出来。
胤禛看着御膳一道道摆上桌几,将思绪从政事中拨了出来,瞥眼见殿外,最后一抹残阳照着殿前的金砖地,乌亮乌亮、
这一日的光景便要过去了。
他想到了一事,抬头仔细查问苏培盛道:“朕差遣你去景阳宫办的事,可办好了?”
清宫吉皇贵妃录 第六十章 传召吉贵人
苏培盛稍一侧身,看了一眼小陈子,对他一努嘴。
小陈子会意,凑上前来小心翼翼地道:“回皇上的话,奴才一早上便将景阳宫东侧院新膳房的图纸呈给吉贵人了,吉贵人很是欢喜,说……”,小陈子一紧张,顺口溜出来一句:“说是……改日要来向皇上谢恩呢!”
胤禛听了,脸上微有笑意,一边用热手巾擦着手上的朱砂残迹,一边问道:“那图纸她改动了几处?”。
小陈子道:“回皇上的话,吉贵人倒也没怎么改,贵人说皇上考虑周到,新膳房是极好的,她很是喜欢……”,他说到后面,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就看苏培盛冲着自己一个劲地递眼色,让自己赶紧闭嘴。
小陈子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但是师父既然递了眼色,那便是万万不能再开口的了!
他惴惴地退到一旁,噤若寒蝉。心里默默地把方才说的话回想了一遍。
没哪儿有错呀!
就看皇上将热毛巾向旁边太监捧着的铜盆里微微用力一摔,随即一扬下巴,示意等候在旁边的侍膳太监可以开始试膳了。
那侍膳太监早就用白袖罩将自己的衣袖笼好,这时候便趋步上前,低着头,用一双九曲海云刻盘龙素银筷,从长桌的一端开始:每道菜的盘子右边沿夹起一筷子,放在自己手中捧着的小碟里,然后低头无声无息地送进嘴里咀嚼。
四下里静得连掉根针在地上的动静都能听见。
苏培盛到底是跟着胤禛有些年头了,虽然胤禛脸上没什么波动,但是苏培盛还是看出来了:皇上心里有点别扭了。
皇上每次心里不高兴,视线都会不由自主地垂下来,看着自己的右手,苏培盛早就琢磨出了这个规律。
但为什么皇上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了?苏培盛没谱。
他想:难不成是因为督办景阳宫东侧院膳房这件事,自己没跑腿,而让徒弟小陈子代劳,所以皇上不满意了,觉得自己惫懒了差事?
不不!自己在皇上心里绝对没有这样的分量!
无论喜怒哀乐,这都是皇上情绪的波动。
能让他有情绪波动的,那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苏培盛在心里,把方才自己这徒弟——小陈子说的话,颠过来倒过去地滚了一遍,细细回味。
小陈子说什么了?
“吉贵人倒也没怎么改,贵人说皇上考虑周到,新膳房是极好的,她很是喜欢。”。
苏培盛动了脑子,琢磨了这句话几遍,有点明白了。
是吉贵人啊……
他上前,不动声色地替胤禛布膳,眼见着胤禛对着一筷子金丝酥鸡肉,微不察觉地皱了皱眉头,苏培盛立即示意侍膳太监将那道菜端下。
真是的!方才看膳单的时候他就觉得了,养心殿御膳房这几日是跟鸡有仇啊?全是鸡肉、鸡肉、鸡肉……
任你做出个花儿来,皇上吃了几日的鸡肉也要腻了。
更何况紫禁城里有句老话,叫做“皇帝不吃寡妇菜”,意思是宫廷御膳切忌菜品原料的单一化,每道菜都最好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菜肴品种构成,菜肴原料的配比也要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但是面前这道金丝酥鸡肉就是道“寡妇菜”,虽然那鸡肉用了极巧妙的心思,摆盘成了清月梅花的图案,但还是食材单一啊!
伺候完胤禛用完了膳,太监们抬着膳桌往外面撤,苏培盛就看见御膳房管事太监一头的汗,在外面可怜巴巴地冲着自己递眼色求救呢!
虽然说养心殿御膳房的上级机构是内务府,按道理说,管事太监是应该听从内务府官员的意见。但是向来没有一任御膳房管事太监是真的这样做的。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内务府的官员没资格到皇上面前伺候用膳。
能亲眼看着皇上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的,只有御前太监。
所以御膳房管事太监想要管理菜品,提升水平,避免出错,都得来向苏培盛求教。
此时,那管事太监等到膳桌端出来的时候,轻轻扯住苏培盛的一只袖子,快急得哭出来了:“苏公公……”。
苏培盛知道他也见着皇上方才对着那金丝酥鸡肉的表情了。
苏培盛抬手不轻不重的打掉了他的手,才压着嗓子把这晚膳的缺点指出来了,那管事太监便如听到仙旨一般,千恩万谢,最后苦着脸走了。
一边走,一边他就在心里骂:该死的庆丰司!该死的内务府!那新派来的笔帖式是哪个门道塞进来的蠢蛋亲戚!每道牛羊肉都要检查老半天,害得御膳房这两日都怕误了御膳的时辰,只能大火急灶地先**鸭肉。
苏培盛回了正殿,伺候着胤禛换了一身用膳后的单衣裳,见胤禛走到御案前,随意翻着纸张,并不是急着要勤政的样子。
正巧内务府此时来人贡了苏杭工匠新制的暖砚上来,所谓暖砚,就是将砚台的下半部分做得特别厚,特别高,然后把下半部分挖空,在里面注入热水。胤禛有时一日之中,光是批阅奏折便要写上万字,用了暖砚,注上热水后,砚台表面受到温度,研墨时,出墨的速度便更加快。
苏培盛见皇上此时将那暖砚握在手中把玩,他瞅着这个空儿,便大着胆子笑道:“皇上,奴才还记着,皇上说要给吉贵人赏赐一副字联,现在刚用了膳,正好松快着,求皇上给奴才饱个眼福,写一写这幅字联罢!奴才也好早早给吉贵人送去,讨个喜!”。
胤禛抬头看了他一眼,若无其事道:“去取热水来。”。
要热水,自然便是要试一试这暖砚了。
苏培盛不料到皇上答应的这么爽快,斟酌了一下,才将那句关键的话说了出来——他笑着道:“皇上,奴才想着……既然皇上都要御笔题字了,倒不若请吉贵人来养心殿一趟,亲手取走皇上为贵人题写的御笔,这是天大的荣光,想必吉贵人也高兴走这一趟……”。
胤禛放下暖砚,挺直腰背,朝苏培盛看过来。
主仆两人对视了一眼,苏培盛心中暗暗好笑,赶紧将头低了下来。
养心殿里又重新安静了下来,只听见宫鸦擦拉拉拍着翅膀从天空掠过的声音,有三两点繁星稀稀淡淡地上了夜幕。
景阳宫东侧院。
吉灵坐在里屋里,两只腿放在七喜膝盖上,七喜正在帮她按摩着腿。
主仆两人一边说着家常话,忽然吉灵鼻子一痒,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清宫吉皇贵妃录 第六十一章 想念
七喜见吉灵打了喷嚏,立即将她的腿从自己膝盖上搂着放下来,站起身,带了几分埋怨嗔道:“奴才方才便说了,虽是春天里,晚上风还是凉得很!主子非要贪凉,仔细明儿得了风寒,那可不得了!”。
她一边说,一边已经走到窗户边,抬头见天色晦暗,一轮清月在云里若隐若现,似乎是明日有雨,七喜伸展了手臂将那两扇镂花窗扇关上。
吉灵伸手捂住耳朵,笑嘻嘻地道:“好七喜,别唠叨我了,我听你的还不成吗?”。
七喜面色一肃,连忙低声道:“奴才不敢。”,一边说一边走回来,顺手就要将旁边衣架上的春装披风给吉灵披上。
吉灵一抖身子,将那披风抖落了,不耐烦地道:“我还在屋子里呢,披这劳什子做什么!”。
七喜弯腰捡起来,抖了抖那披风,道:“我的好主子,奴才可求求您披上吧!”。
吉灵缩着脖子没动,任由七喜把自己像个大宝宝一样裹得严严实实。七喜给她裹好了,将衣领处不放心地掖了掖,才唐僧一般地道:“主子还是要注意着身子,去年那场大病可不就是从一场小小的风寒开始的吗?”,她说完,想到去年主子的苦楚,眼圈又红了。
吉灵赶紧笑嘻嘻地把手中的一碗水果用筷子叉了一块给七喜。
七喜抹了一下眼睛,连忙站起身道:“主子折煞奴才了,这不合规矩!”。吉灵一挑眉,道:“你还有什么不敢的?你简直比我妈还唠叨!”,说完便伸手拽了她坐下来。
七喜刚刚屁股沾上凳子,吉灵便伸手捏住她的脸颊,七喜不由得张开了嘴,趁着这机会,吉灵一下子就把好大一块水果塞进了她嘴里。
七喜咀嚼了几下,只觉得清凉冰甜的果汁沁入心脾一般,她到底也和吉灵一般,只不过是个年轻姑娘,这时候不由得咧嘴笑道:“主子,好甜啊!”。
吉灵“嗯”了一声,自得地道:“跟着你家主子吃,还能有不好的?”,她低头,叉了一块碗里的水果送进嘴里,眯上眼让那甜甜的果汁流下喉咙,才惬意地道:“这时节就是好,南果房总是有南方的水果送来,比前两个月好上许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