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魏公公却早有应对,他道:“这邸报的名字咱家早就想到了,咱看呐就叫《皇明日报》好了,将来,我们要争取这《皇明日报》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咱皇明的百姓人人都能识字,都能知国家大事咧。”
说到这,魏公公不无感慨道,“咱家自幼家贫,阿爹辛苦供我读了社学,使咱识了字,晓得大道理。但咱家是幸运的,咱皇明的百姓不幸运的却更多,好多百姓家穷的供不起孩子读书,就咱家的家乡呐,唉,想起来都心酸,他们非但不知国家大事,连大字也不识咧......咱家稍有出息之后,便一直出资供养家乡贫苦子弟,但盼他们能够读书明理...”
说完,魏公公的眼眶红了一下,嘴角也歪了一下,因为事实上他到现在也没有给家乡教育捐过一文钱。





司礼监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为公公洗白白的政治任务
这人呐,就是不能有良心。有了良心,干了什么坏事,或者说哪些地方没到位,那心呐,就痛咧。
公公虽然没有摸胸口,但说真的,他这一刻还是比较惭愧的。
回头打笔款子给老爹,叫他帮着咱扶贫助学,在县里设个“魏太监助学奖学金”,也算是回报乡梓咧。嗯,要是孩子们真的不肯用心读书,咱家也可以介绍他们进宫,给他们个前程嘛。
公公如此琢磨了一下。
当然,没做的事不代表公公没去想,只要想到这件事了,某种程度上就代表公公有良心。
所以,细枝末节的事,无须太过在意,还是大事要紧。
舒缓了下因为谎言而脸红且表皮紧绷的俏脸后,公公意味深长的看着黄尊素和涂一臻,《皇明日报》能不能办好办大,全看你们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也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公公都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汪直,所以舆论这一块他必须紧抓死抓,绝对不能放松。大明朝的言官们太坏,你一放松他就跳啊。这跳来跳去的皇爷就觉得公公这小子不行啊,成天净给他惹事。看在银子份上,皇爷能睁只眼闭只眼,可谁敢保证哪天皇爷一个心情不愉快,借题发挥把魏公公给办了呢。
汪直当年多得成化和万贵妃的宠?
做的是什么官?
御马监掌印太监、提督西厂官校太监、总领京营十二团营,开大明朝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这等人物,那风光,你魏公公如今是铁定比不了的,要比,也得是加冕了“九千岁”的二叔。
可汪直十四岁发迹,二叔呢?五十好几才算熬出头,还是没法比。
汪直倒霉就倒霉在魏公公一样想做事,做大事,结果呢,因久镇辽东,与成化帝逐渐疏远,失去宠信,最后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想要万历始终“钟情”于魏公公,光给银子孝敬不行,光有贵妃帮着吹风也不行,光有寿宁帮着说话还不行,得万历自个觉得小魏子人不错。
这个“不错”的印象便要靠舆论了。
舆论阵地的重要性,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明朝要不是舆论阵地叫党人把持,做事的一天到晚遭人骂,不做事的清流直上,国事能败坏成那样么。
因此,魏公公必须要抓舆论,或者说枪杆子和笔杆子一起抓,两把枪都得硬。正如当年在河间府教导郑国舅一样,公公对宣传这一块还是有些本事和手段的。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啊。
《皇明日报》作为特区的首份报纸,承担的不仅仅是为魏公公“洗白”的任务,更是承担着海事特区及大明皇军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是起到一个时政宣传的作用。
魏公公希望黄、涂二人能把《皇明日报》办大办强,不要单纯把《皇明日报》办成社会上那种小报,而是要向通政司的邸报看齐,要使两京十三省的官府衙门个个知道报纸内容,还要使皇爷和宫中的大珰们也得知道,民间的百姓更是得晓得这报纸上说了啥。
试想,这皇爷每天早上吃饭时,桌上必然摆着一份《皇明日报》,那么还有什么谣言和中伤能挖掉公公的根基呢。
不过,如此一来,这份《皇明日报》的工作量就相当大了,可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本朝民间是有报的,但像公公给《皇明日报》定下的规划和前景,及政治意义,那却是一个没有的。
为此,公公专门叫镇守衙门分守张华拨场地和房屋供《皇明日报》办刊之用,又拨经费、拨人员,让张华派人去江南各地招募懂印刷的人才,购买印刷设备和纸张,以保证每天《皇明日报》都能准时印刷完成。再有就是渠道传递这一块,为了让《皇明日报》能够出现在京城,出现在大内,公公肯定要动用皇军的情报运转系统,按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往京中传递。
另外,还得让陈默在京中花钱打点大小衙门以及宫中各监,为了确保某些大珰不给自己添乱,他还得给刘吉祥、金忠他们说道此事。
总之,公公给黄、涂二人的底线是,《皇明日报》在明年之后必须每天都出现在皇帝陛下的御桌上。以现在的传输能力,肯定做不到时效性,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提前印刷而矣。就如后世的码字写手们一样,提前搞些存稿放着就是。
魏公公当天下午就往京师送了一份奏疏。
奏疏是请皇爷为《皇明日报》题词的,魏公公在奏疏中向皇爷表明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当然,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告诉皇爷,这份报纸是咱家重金弄起来给脸上贴金,好哄得陛下您老开心的。他得从皇爷的角度来分析《皇明日报》的意义,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陛下,这天下间的事,是是非非,总不能让人家一张嘴说了,还得咱们张张嘴呢。”
稿件登用这一块,公公也是给出了一些想法,他对黄、涂二人道不要单靠自己编,也不能光写些特区和皇军的事,要百花齐放,让百姓们喜爱《皇明日报》。
具体便是版面分个甲乙丙丁,甲版也不用登魏公公这边的事,专门写皇爷及各省的好事。乙版则专刊特区和魏公公,丙版刊发一些各地趣事,丁版什么都能登,海外的事啊,诗词歌曲什么的,反正有什么登什么。这样,一份报纸什么都有,当官的也好,百姓也好,就人人都爱看了。
黄尊素和涂一臻以前不曾干过报纸,所以听的也是玄乎,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立即向公公请教起来。
公公有本事也不藏着,告诉二人以后可以在各府县设一些采访点,花钱请当地的破落秀才以及说书人,还有那些消息灵通的地头蛇,让他们将当地发生的事情,无问大小,有趣无趣都采集起来,然后按“条”给钱。这是给专门采访点的,另外还可以给百姓们宣传,哪里有线索什么的,只要报上来也都给钱。




司礼监 第一百二十四章 考你个锤子噢
“报纸上要把咱们日报的地点详细登出来,方便各地的百姓来稿。选中的,就按地址寄钱,那些中稿率多的,还可以给奖金,给他们特约评论员的衔头,甚至还可以给专门的工资嘛...工资就是例钱的意思.....总之,不要怕花钱,你们只管去做,放手做,要多少钱咱家都给!”
魏公公一锤定音,黄尊素被任命为《皇明日报》的主编,涂一臻为副主编。前者负责《皇明日报》的刊发事务,后者负责报社的人员、后勤及管理事务。
“你们归咱家直领,这特区上下除了咱家,你们谁都可以不理会,嗯,对咧,咱家差点忘记了,”
公公挼了挼昨天晚上刚叫佟佳氏拔过胡茬、现在还泛着红的下巴,“咱们这日报啊,除了要登好事外,也得登坏事。”
“公公的意思是?”
黄尊素和涂一臻没明白公公的精神。
公公笑着说道:“咱的意思咧,就是有什么贪官污吏为非作歹的,或者是乡里保正里长坑害百姓的、奸商以次充好什么的,你们也可以登报。”
“嗯?”
黄尊素和涂一臻彼此对视一眼:如此一来,这日报岂不有监察之作用了?
“都察院怕是不准。”
涂一臻道,本朝有言官闻风奏事制度,可没有报纸监察制度,要是《皇明日报》具备此作用,不等于砸了科道的饭碗?
黄尊素没吭声,但觉公公这一招却是高,高的很呢,好比是釜底抽薪!你们党人不是就好随意风评么,现在咱公公有了这日报,也能随意风评你们,倒要看看谁的笔杆子更长些。
涂一臻所言让魏公公也是一愣,不过马上摆手道:“都察院管不了咱,你们听咱家的,咱家听陛下的。”
但之后想说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为啥?
原因是羞于启齿了。
公公本意哪里是监察,而是想敲诈捞钱。这报纸嘛,天天往里垫钱肯定不行,摊子铺的越大,这投入就越大。所以,必须有进项,至少要保证开支平衡才行。因此公公才有先前那个提议,目的只是想让报社能够能过“登报”的威胁迫使那些“心虚”的家伙掏钱私了。
公公不怕那些家伙不掏钱,因为他这《皇明日报》可是直递大内,供太监们在皇帝陛下吃早饭时读的——如果不想大名和事迹叫皇帝知道,那就掏钱吧!
但叫涂一臻这么一说,再看黄尊素的脸色,公公肯定没法子把这妙处说出来。他老人家经常教导同志要做好人,做好官,总不能到了他这,却先想着钱吧。
此事日后再议,报纸进项不还有广告、号外这些收入嘛。
公公微微一笑,略过此事,眼下先让黄、涂二人消化吸引,把《皇明日报》的架子搭起来,人员配起来,等走上轨道之后再谈进项的事嘛。
实在不成,就请皇爷从内库掏些补贴出来嘛,毕竟,这甲版是专门替你皇爷摇旗呐喊,替你皇爷叫好的。
“你们先回去,回头张公公会去和你们具体商量...”
黄尊素和涂一臻忙告辞,魏公公轻一点头,随后便去听取阮大铖的工作报告了。
阮大铖这家伙有才也有钱,可惜公公总感觉这小子骨子里不服自己,所以一直挂着他,既不重用,也不放他回家,这可把阮大铖急的够呛。可他也没办法,身边那两个名为照顾,实为监视的大汉可不是摆设。
前些日子,魏公公给阮大铖派了个差事,就是让其到扬州、泰州、淮安一带收购粮食。虽说仍是被监视着,但好歹能到处走走,阮大铖便欣然去了。
差事不难办,魏公公给他的是真金白银,又有泰州赵家商行和扬州的高邮商会帮忙,加之今年江北粮食大丰收,所以阮大铖没费什么力气就完成差事。他是前天回来的,和他一同回来的是海军的十几条大船,上面载的都是今年的秋粮,以稻米为主。这是第一批,后面陆续还有两批。这些粮食和从江南各府县收购的秋粮一起,大半将被运到福建的中左所,一部分供大明皇军,另一部分供给福建和浙江官兵。
这也是当初沈一贯和魏公公谈定的事件,理由是浙江和福建今年闹了两次风灾,各地又有水灾,所以粮食歉收,需要魏公公这边给予支持。
魏公公对此表示“理解”,因此上次福建巡抚黄承玄吹牛逼说是动用舟师上万,他老人家也就是稍加置疑便没有再追究下去,原因便是清楚这是人家哭穷要钱粮的理由。
公公把阮大铖叫过来,听了他的报账后对其工作表示了满意和鼓励,随后就让阮大铖收拾一下,过两天陪他一起南下。
“公公...”
阮大铖一听这死太监竟要自己陪他出海去东番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时脸就绿了,然后硬着头皮说自己后年要参加会试,不去东番行不行。
“不行!”
魏公公可没好脸色给阮大铖,然后看着对方玩昧的一笑,嘿嘿一声道:“大铖咧,咱家看啊,后年的会试你也不要参加了,先帮咱家做几年事,等下一科再考如何?”
“......”
我帮你奶奶个锤子!
若不是魏公公周围那帮亲卫看着太凶,阮大铖恨不得上前和魏公公拼命。
“咱家这人会看相,你若后年参加会试,肯定不会中,不若再等等吧...”魏公公说完负手便走,看都不看阮大铖一眼。这家伙就是孙猴子也跳不出他魏公公的手掌心。
阮大铖如泄气皮球般瘫在椅上,心中把魏公公祖上挨个问侯了一遍,可最终还是灰溜溜的回到住处收拾东西。
收拾东西时心里还是那个恨啊,死太监竟然咒他考不中进士,真是岂有此理!如今虎落平阳遭犬欺,且挨着,就不信死太监老是看死他,终有一日他阮大铖定能逃出生天,到时候一定去京里告你死太监的御状!
一想到告御状,阮大铖精神一凛,旋即却又泄了气。因为他想到了死太监常跟人说的话——“你有本事就去皇爷那告咱啊!”
要不是陛下替死太监撑腰,他能如此胡作非为!
阮大铖真是欲哭无泪。
其实啊,他真是错怪魏公公了,他阮大铖的确是几年后的万历朝最后一科会试中的进士,而且那年他还有一个同科同年,也是他阮大铖一生的至交,此人就是抗清英雄马士英。
并且,魏公公不是折磨你阮大铖,而是真心想要栽培你。
妙书屋




司礼监 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公公来到我们身边
晚明的那些个文人士大夫们,不能说他们没能力,只能说他们的能力没用对方向。具体到阮大铖,魏公公便希望对方能够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而非光给后人留下文艺作品,于国家大事却无寸功。
这也是公公有感阮大铖忠义精神所以特加照顾的原因,全然不是阮大铖自己以为的那般。
历史上阮大铖闻马士英在太湖抗清而死,遂跳崖自尽,死后被清军戮尸,吊于杭州城外曝尸三日,不能不说是忠义。然而,如此忠义之人却叫人编排成汉奸,也是历史之悲哀。
客观来讲,阮大铖在天启和崇祯两朝表现,当得品格不足一说,其执政才能也很有限,但这家伙颇有才华,尤善词曲,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艺术财富。
因此,魏公公就希望阮大铖好好发挥下自己的文艺特长,给皇军好好的编编戏,谱谱曲,搞一些文艺创作。将来条件允许,有可能的情况下,阮大铖直接可以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嘛。就跟后世的国师一样,搞些鼓舞人心的场面出来,激励一代代的皇明百姓奋勇向前。
魏公公认为,对于皇明而言,对于汉民族而言,文艺工作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灵魂。纵观古今,文艺工作不仅仅是丰富民间故事,丰富百姓生活,更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录,对英雄的表扬。
这个作用在当前皇明社会发展中一直被漠视,眼下市面上充斥的多是金什么梅之类的艳*情小说,虽说这是因为高度经济发达导致的小市民化的典型表现,是民风开放和自由的表现,但这些表现却是隐藏在极大危机之中的。
魏公公希望文艺工作要在他手中重视起来,发扬起来,他希望能够多涌现一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些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指引和支撑皇明百姓富起来、强起来,走向国际,迈向未来。
文艺工作和宣传工作虽然是两件不同的事,但本质上是互通的,文艺担负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靠文艺,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阮大铖接到通知,陪同魏公公一起出席庆祝海事特区成立一周年文艺晚会。同时接到通知的还有黄尊素和涂一臻。
庆祝海事特区成立一周年文艺晚会由提督海事衙门和江南镇守衙门、以及大明皇帝亲军歌舞团联合举办。
当天,在特区的两大衙门奉御以上太监、百户以上官员、书记官、大本营参谋人员及特区各商会主要负责人、百姓代表、工匠代表,以及1200名皇军官兵共同观看了晚会。
出席观看晚会的还有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浣衣局、兵仗局、宝钞司、混堂司、惜薪司、钟鼓司、御用监、尚膳监、直殿监、银作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尚宝监十九家单位在特区主要负责人等。
晚会在中正大饭堂的人民楼举行。
举办这场晚会的主要目的,就是魏公公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回顾海事特区成立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起到一个振奋人心作用,为正在进行的三省联兵进取东番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人民楼礼堂已经被布置一新,楼内灯光璀璨,红旗招展。
二楼眺台高高悬挂着一条横幅,上书“紧密团结在皇帝陛下周围,高举皇明旗帜,在以魏公公为首的大明皇军带领下向着大海进军!”
舞台正中央,则悬挂着皇明国号“大明”二字,“大明”的下方则是字体略小的当今陛下的年号“万历”二字。
舞台前方,242盆鲜花依次排开,象征大明开国至今已有242年。舞台两侧,则是42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校尉,他们气宇轩昂、挺胸按刀,目视正前方,象征我皇帝陛下登基在位42年。
酉时三刻,在皇军礼乐队欢快的乐曲声中,魏公公等特区主要官员步入礼堂,与在场为特区商业繁荣做出贡献的大江南北商会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全场立时响起热烈掌声。
“辛苦了,晚上和我睡。”
在和泰州商会负责人王月娥握手时,魏公公在对方耳畔如此低语。
“坐,大家坐嘛,咱请大家来是看文艺演出的,可不是叫大家伙来受罪的。”魏公公的风趣引得在场官员和代表们发出轻松的笑声。
随后,晚会在由钟鼓司组织的皇军艺术团编排的歌舞《万岁,大明》中拉开序幕。
《万岁,大明》结合了时下流行的杂剧表演形式以及魏公公提出的文艺创新手段,将我皇明自太祖开国至今的辉煌过去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表演结束后,魏公公带头站起,向着北方喊出发自肺腑的声音:“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在场一千余观众齐致呐喊,那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呐喊,那是世间最诚挚的呐喊!
“这个画面一定要画好!”
此次文艺晚会总负责人、江南镇守衙门分守张华激动的吩咐身边的两个画师。
晚会继续,随后表演的节目有《天子万万岁》、《战地之歌》、《魏公公来到我们身边》、《万水千山总是情》等节目,表演者大半来自皇军歌舞团,少部分来自江南各地青楼,其中更有花重金从南都秦淮河请来的花牌。
“集之,你看这些节目如何?”
“还可。”
阮大铖不愿昧着良心回答魏公公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些唱唱跳跳的节目一点也没有意思。
“集之在想什么,咱家知道咧。呵呵,文艺节目呐,咱家看,阳春白雪要得,这下里巴人也要得噢。只有百姓喜闻乐见,只有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的,就是好曲子,好表演。”
魏公公转过头去,继续观看节目。如何转变阮大铖的思想观,如何将他的特长发挥出来,是个水磨工作。
一方面,魏公公希望阮大铖能够主动积极投入新时代文艺工作,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阮大铖将戏曲当成文艺工作的唯一方式。
只有互相结合,才是王道咧。
“爹,下个节目是儿子从秦淮河请来的头牌演唱的。”坐在魏公公身后第二排的赵宝乐往前凑了凑身子,一脸谄笑的附在义父椅子边说道。
附近的一些官员和将领听了赵宝乐所说,顿时一个个脸上有异样色情,尤其是黄本素等文人。
“噢,这个好,这个好啊。”
魏公公知道部下们在想什么,不就是想请一个**的来在这么正式的场合唱歌有点不合适么。
他老人家开怀一笑,右手轻抬,对身边那些脸上有异的部下们说道:“秦淮河讨生活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勾当,人家也是靠本事吃饭咧。好比这位头牌姑娘,没点本事她能做头牌?所以啊,你们不要小瞧人家,看不起人家,也不要乱想,安安静静的听人家唱歌就是。”
“还有,你们要记住一点,任何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买卖,只要不犯大明的律令,便不当受道德的谴责。”
魏公公这句话有些深奥,引得不少人思量什么叫市场供求关系,这个说法似乎没在魏公公文集和讲话集中看到过啊。
得好生钻研一下这个什么市场供求关系,下次公公再提起来,好能说上几句,涂一臻如此想道。
台上由秦淮河清雅楼头牌林大家演唱的正是被魏公公亲点为皇军歌舞团保留节目的《唱支山歌给公公听》,这首歌曲取材于广西山歌,结合了魏公公艰苦创业的过程和精神,将魏公公亲民爱民、为国为民的大公无私形象完全展现出来,又形象的表现了百姓和皇军官兵对魏公公的深深爱恋,搏得在场观众不断叫好。
演唱结束后,会场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晚会的最后,是100名歌舞团姑娘和200名皇军第二旅团官兵共同合唱的《皇道乐土之歌》,在男声和女声的演绎中,在场观众无不感到热血澎湃。
整台晚会持续一个多时辰,结束后,魏公公带领两大衙门官员、皇军将领走上舞台,向参与表演节目的文艺工作者致以慰问。
当走到演唱《唱支山歌给魏公公听》的表演者面前时,魏公公停了下来,亲切的拉过对方的手,高兴道:“你刚才唱的很好,咱家听着很是高兴咧。”
二十多岁的林姑娘生的极是漂亮,又是风月场上的人,自是知道当如何表现。
魏公公是越看越喜欢,握着对方的手都有点舍不得松开。终是为了形象,无奈放开林姑娘的手,可松开的时候右手食指却在人林姑娘掌心里轻轻揉了一下,眼神也极其炽热。
1...393394395396397...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