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总之,这场战争他是打定了。
但公公却绝不会自己再掏腰包,他老人家也没余粮呐。
“阁下,大明的皇帝陛下会将他的亲军租借给教会么?”一个新来的西洋教士疑惑的问道,其余教士们闻言也向大主教阁下投来怀疑的目光。
“会的,但是,”庞麦臣阁下略含深意的看向史泰隆,“我需要一笔钱去打点皇帝陛下周围的人,很急,你能不能凑出来?”
“阁下难道不是皇帝身边的人么?”史泰隆有些意外,据他所知,眼前的大主教阁下不就是中国皇帝的宠奴么。只要大主教阁下自己去和皇帝说,这件事还有必要再花钱请别人么。
“你不懂,在东方,花了钱你可能办不成事,但是不花钱,你是绝对办不成事的。”庞麦臣阁下的脸上露出神秘之色,并以坚定的眼神制止了史泰隆的好奇。
史泰隆点了点头:“那好吧,阁下,你需要多少钱?”
大主教却没有给出实数,而是反问他的助理主教能拿出多少。
“这个”
史泰隆和两个从澳门来的教士商量了一会,告诉他们的大主教,耶稣会可以拿出五千两银子供大主教阁下打点关系。
大主教听到这个数目,当场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五千两?
你奶奶个爪的,这点钱打发要饭的都不够啊。你们这帮家伙好歹也是在华耶稣会的,老子就不信那个劳什子耶稣会活动资金就这么点。
大主教很是不满的摇了摇头,并郑重询问史泰隆澳门的耶稣会有多少家当。这也是应有之意,如今东方天主教的一把手可是他魏公公,不是别人。
“教会的财产不属于私人”
说了一通废话后,史泰隆给了大主教一个可以确信的数目,澳门耶稣会的“流动”资金在二十万两左右,但固定财产如果估算为白银的话大概能有两三百万两。这个固定财产指的是教会在东方各地的买卖生意,教堂及所占有的地皮,不但但指中国,还包括东南亚各地,日本、朝鲜。
魏公公认为这个数目差不多,天主教本来就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机构,不是之一,而是唯一。教皇作为天主教的领袖,同时也是这一机构的大老板。后世天主教在世界各国的开支赶得上全球最大跨国公司的一年营业收入,旗下的资产更是令任何规模企业都望尘莫及。但是谁也不知道天主教到底有多少钱,因为它有宗教财产豁免权。
整体性质上就好比中国的三次灭佛,原因便是这个“佛”太有钱了,天主教亦是如此,教皇比佛祖还有钱。
天主教在东方发展了上百年,有两三百万两的固定财产并不过份。但这个流动资金还是太少了些,史泰隆解释说每年耶稣会都要拨付大量银两供各地教区的分教会、教堂神职人员生活,维护,招募、图书、施舍、交通经费、官员打点、运回教廷等等,所以开销也很大,就这二十万两到了年底怕也剩不了多少。
不过开销再大,也得紧着大主教这边用。惩罚日本幕府可是大主教新官上任点的第一把火,万不容有失。
因此,大主教阁下明确要求史泰隆马上派人乘海船回澳门,命令澳门耶稣会长龙华民提取十万两白银护送北上交付。同时,以东方教区的名义在澳门、吕宋各地招募“义勇”,向邪恶的日本幕府发起十字军的东征。
做出了一系列教会事务的部署之后,魏公公亲切接见了从澳门过来的军事人员及技术人员,随后命人将他们送往皇军和海事衙门进行安置,这方面参谋司那边已有章程。
在东方教堂的休息室里,魏公公见到了金鸡纳霜的实物,一大口袋如粉末以及数十根被精心栽培带到东方的“盆景”,另外还有一小口袋的种子。
“阁下,这就是金鸡纳,西班牙人从印第安人那里得来的,专门用于治疗疟疾,很有效果。”
史泰隆将他听到的有关金鸡纳的故事讲给了大主教听。据说二十多年前,有一位西班牙伯爵带着他心爱的妻子埃娜一起来到秘鲁首都利马。不幸的是,埃娜染上了疟疾病,由一位印第安姑娘看护她。看到埃娜的病情日益加重,那位印第安姑娘决定悄悄用金鸡纳为她治病。
但她的所做所为伯爵都悄悄看在眼里,认为是印第安姑娘要谋害他妻子,便要惩处她,印第安姑娘这才不得不讲出“金鸡纳树”的秘密。埃娜痊愈后,伯爵便带着金鸡纳的树皮和种子回到了欧洲。
魏公公视如珍宝般的用手指轻轻捏了一点金鸡纳,放在鼻间闻了闻,有股很特别的味道,却说不上来。见那些被移栽在花盆中的金鸡纳树苗长得充满生机更是心喜,这些金鸡纳树能在茫茫大海中存活到中国,那么就一定能够在台湾存活生长。因为,台湾的气候和南美的气候差不了多少。
“此物便如咱的胆!”
回到镇守衙门后,魏公公将那一小袋金鸡纳粉交给佟佳氏好生保管,尔后召来海军总兵王大力,命令联合舰队三日后准备出海进击。





司礼监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风送我第一船
海军方面一直在进行出征前的训练和相关部署,根据联合舰队整编方案,海军方面从现有船只中抽调出战船85艘编入联合舰队的常备舰队,包括福船、楼船、苍船、三桅炮船等原吴淞水师的全部主力战船。
余下42艘大小战船(含破旧维护)则充为警备舰队,负责近海防护、长江水道的保障及商船护送任务,并根据魏公公“军民两用”的要求,警备舰队还承担近海救援、抢险救灾等非战斗任务,并定期组织沿海渔船、商船做一些针对性的演练,包括新兵的训练、民兵的组织。
到目前为止,大明皇家海军兵员组成仍以原吴淞水营为主,官兵人等共计4260余。整编为联合舰队常备舰队的官兵共计3000人,装备了各式轻重火炮200余门,其余火器、水雷、火龙若干。
莫看官兵人数不多,但实力却是强悍,因为是实打实的满编,因而魏公公听说福建方面竟然动员舟师上万,当时就断定福建方面在吹牛,那个姓黄的巡抚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目的无外乎是战兵分果果,而那个黄承玄是浙党出身,所以也可以认为这是浙党方面在夸大实力,为将来的战利品分割做筹码。
公公可不是那种眼光短浅之辈,他若贪小利,也不会拉着浙党一起出海了。公公深知,伟大的海事大业不可能由他一个人完成,他一个人再有本事,终究有力不及的时候。而中国自古以来有一点最坏,那就是因人成事,也因人坏事。
好比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公希望沿海的士绅商人们都能主动投身海事大业,如欧州般人人下海,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举国思维,一个举国体系。大明已经落后这个航海时代,如果不举国投入,单靠魏公公自己是很难赶上超过那些西洋白人的。
很有可能公公眼下闹的欢,可等哪一天他咯屁之后,就要拉清单了。因此,公公不介意别人打他的主意,想多占些东西,多得些利益。他鼓励这种想法,因为只有贪图利益,才能不断进取。贪婪有时候未必是缺点,反而是优点。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就是因为想过的更好么。
莫说浙党和那些暗地里都是帮海盗的沿海世族豪强了,就是东林党,魏公公都乐意和他们携手并进。
总之,公公不怕你们贪,不怕你们要,就怕你们不贪不要。只要你们能把海贸做大,让老百姓跟着沾光,公公就打心眼里高兴。这世间,就是那么奇怪,如果当官的都是清官的话,老百姓要骂娘的。原因无它,清官多不干事,干事则多贪官。
浙江和福建兵马实力,公公门清。福建那边不去说它,吹就吹吧。浙江这边,吹也得有底气啊,公公可是亲自带兵扫荡过定海卫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年头甭管是沿海还是九边,哪个带兵的能像魏公公这般重视军队建设呢。就公公手头现有兵水陆兵马,恐怕都能独当一镇,单论战斗力的话,甚至都能和兵力最多(定额八万九千,实有兵四万余)的辽东镇一较高低。
当然,这也是托了魏公公是宫中出来的福,只向皇帝一人负责,不受体制限制,又能搞来大钱,这官兵素质和装备就肯定到位。若不然上面拨一百两军费,层层漂没下来就余二十两,公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得和那巧妇一样,为无米之炊头疼,最终得过且过,只把家丁养好就行。
联合舰队方案是公公精心设计的,他希望通过联合舰队这个“临时”性的军事编制把浙江、福建的兵马拢在一起,继而打造一个沿海军事集团,最终依托这个军事集团占领东亚、东南亚,和西洋人一决高低。
公公很庆幸,他来的是万历晚期,如果是万历中早期,这个设想就不可能实现。得万历信任太监的福,只要他年年有孝敬,年年往内廷运银子,万历驾崩之前,没有人能把他魏公公扳倒。
而且,朝政上对魏公公今后的发展也有一个利好消息。那就是浙党出身的方从哲将取代东林党出身的叶向高领导大明帝国这艘大船。有个浙党的首辅在,公公和浙党方面的合作肯定没有问题。哪怕是贵为首辅,方从哲也不可能背叛他的出身。
按照公公自个拟的联合舰队整编方案,舰队将设司令部及司令长官、补佐幕僚、参谋长、参谋副长、首席参谋等职司。这是个完全后世,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化的海军编组方案。如果完全以公公的整编方案建设大海军,未来大明帝国的联合舰队一定能傲视全球。
可惜的是,因尚未和浙江、福建水师会合,三方也没有进行军事层面上的磨合,所以这个整编方案目前也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而在浙江和福建将领来看,这个劳什子联合舰队不过就是把原来的把总换个头衔叫炮术参谋、原来的旗手改个名叫航海参谋,原来的参将叫参谋长,原来的总兵官便是司令长官......
但不管浙江和福建那边到底如何看待这个联合舰队,对于公公给出的整编方案上不上心,有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整编方案整顿他们的水师,公公这边反正是投入心血的。
联合舰队整编方案的核心其实就是参谋作业,不难发现,参谋这个职司在舰队官制中占了很大比例。而早在吴淞水营改编为大明皇家海军时,魏公公就组建了参谋司。
在参谋作业这一块,他老人家真的十分重视,早早就安排参谋司的蒋西凤从军中及民间挑选招募识字的年轻人,开办参谋作业班,进行各式参谋作业的培养,如制图参谋、航海参谋、水雷参谋、联络参谋、机关参谋、后勤参谋等。
这些参谋们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只有16岁,但是其中有功名的寥寥无几,只有两个在苏州店铺当伙计的童生。
参谋司前前后后一共办了三次训练班,共为皇军培养了参谋学员268名,虽然这些参谋学员所学和后世的参谋人员相比有很大的落后性,但相对于这个时代却是先进且优秀的多了。
为了让这些参谋学员能够更好的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公公北上之时便带了第一批的学员,途中进行考核,根据各自成绩打分以便进行分配。辽东宽奠扫击战时,又有参谋学员数十名随军,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考验,如今随着海军、陆军的正式成立,这些学员们便正式成为皇军一员,从普通一兵晋升为总旗、小旗衔。
蒋西凤主持了学员分配,其中被分到联合舰队的参谋学员有120人,余下148人被分在陆军,近卫师团分得95人,台湾警备师团则分得53人。
本来蒋西凤觉得台湾警备师团只是乙等师团,而且现在整个师团才三千多人,那些师团长、联队长不少人都告假回家乡招兵去了,加上这个台湾警备师团的将领都是魏公公的亲朋好友,所以怎么看这个师团都是个三流部队,因此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参谋人材应当优先分配在甲等师团。
可魏公公不干啊,是,台湾警备师团是他老人家的三大姑七大姨组成的,看起来跟个家族企业似的,可正因为如此,才要加强台湾警备师团的战斗能力啊。而且,谁告诉你蒋西凤咱家这个台湾警备师团永远就是乙等师团了。在魏公公的坚决反对下,蒋西凤这才不得不派了53名学员补入台湾警备师团。
联合舰队中的参谋学员,官职最高的是机关参谋,官职最低的是政务参谋。陆军方面,则全部分配在大队、中队一级,因陆军是师团制,只有师团一级设有参谋长,加之学员们年纪和资历都不足,因而按魏公公的意思,全部担任大队、中队一级的作战参谋,协助主官进行军事训练、战时负责通信、制图、后勤等事务。
这也算是从小做起,慢慢磨练,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这一批作战参谋中一定会踊出无数将星。
为了统一海陆两军的指挥权,魏公公已正式将自己提督海事太监所在本部命名为大明皇帝亲军指挥本部,简称大本营。大本营下设海军参谋本部,陆军参谋总部,各总部又下设军事作战司、通信联络司、后勤审计司、兵要地志司、文书谍报司等一系列军事机构。
根据大本营发布的“甲寅皇军二号训令”表明,联合舰队之常备舰队、警备舰队;陆军之甲等师团、乙等师团完全归于亲军指挥本部统一指挥。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人选暂时空出,皇家海军之常备舰队由总兵官王大力担任,接魏公公令后,王大力立时组织海军上下检修战船,补充淡水、粮食,随时做好升帆远航准备。
陆军方面,郑铎率领第一旅团三个联队随海军前往福建中左所,为近卫师团主力开拔做准备。
当日,魏公公亲率陆海两军将领往码头送行,赋诗曰:“赤壁一战乾坤转,东风送我第一船!”
皇明兴废,在此一举。




司礼监 第一百二十二章 咱家不想做汪直咧
联合舰队载着近卫师团第一旅团离开码头南下后,前来送行的文武官员相继散去,现任江南镇守衙门书记官,被魏公公亲切称为“大秘”的黄尊素却被单独留了下来。另一个被单独留下来的则是涂一臻,常州人,举人功名,现年25岁,比黄尊素小一岁。
黄与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名列点将录的东林骨干。黄尊素乃天空星急先锋马军八膘骑之一;涂则是地奴星催命判官、定功赏罚军政司头领。
除此之外,二人也同为东林学习班的积极分子,黄是二组组长、涂是五组组长。当日负责学习班改造事务的宋四宝上报的最佳学员人选就是这二人。最后,魏公公点了黄尊素为最佳学员,原因是这黄尊素的理论功底十分的不错。
黄尊素在学习《魏公文集》及一系列魏公公讲话精神时,常能举一反三,比其他学员更快领悟魏公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而每周学员必须呈递的思想报告,黄尊素也是写的十分好,所以魏公公便点了他,而非理论功底差一些的涂一臻。
学习班毕业之后,黄尊系和涂一臻积极响应魏公公的号召,双双选择在镇守衙门实习,他二人也都将于后年参加会试。
对此,魏公公是支持和鼓励的,正如他对学习班同志们所说那般,每一个同志将来都应当做一个人民的好官。
而如何做官,做好官,就要看他们是否将学习班所学习的知识,以及通过自身劳动得到的经验和人生感悟应用在生活中、应用在为官中,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就必然会成为好官。
现在,黄尊素担任江南镇守衙门书记官一职,直接负责帮魏公公起草各式文稿。涂一臻则负责镇守衙门的宣传事务,如现在特区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以及各种活动的筹划都由他负责。二人的表现都十分的亮眼,和那孙必显一样,都得到了魏公公的重视和栽培。
黄尊素和涂一臻自然知道魏公公单独留下他二人,肯定是有事情交待,因而毕恭毕敬伺立一边。
“哎,这么拘束干什么?咱家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咧。”
魏公公“哈哈”一笑,让黄、涂二人不要如此紧张,又叫人搬来凳子给他们坐,待二人落坐之后,公公方道:“叫你二人留下,咱家这呢还真是有事要你们二人办。”
“不知公公有何事差遣于我二人?”黄尊素问道。
“这个嘛,咱家自南下以来,一心一意为皇爷服务,为人民谋福,实打实的想办这海事办好,因此肯定会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呢,表面上拿咱家没办法,可是背地里却是憋着劲想要害咱。”
说到这,魏公公端起茶碗喝了口,续道:“咱家在厂卫那边有些关系,且还兼着东厂的临时官校太监一职,所以呢,咱家虽在这特区,可耳目却是聪慧的。咱呢,听说这江南地界和京里啊,都有对咱家不利的谣言传播,那些个谣言把咱家说的是一塌糊涂,简直是无法无天那种,咱家听着那是恨咧!”
“公公莫气,谣言止于智者。”涂一臻连忙安慰道。
黄尊素也道谣言这种东西,时日久了便会不攻自破,魏公公千万不要放在心中。这做事情的人,哪能不得罪人呢。
魏公公摆了摆手,苦笑一声道:“你们说的咱都懂,咱也相信陛下不会听信那些谣言,可咱家呐久不在陛下身边,若那有心人成日不断的在陛下身边中伤咱家,时日久了,陛下即便还是信咱,可怕也不会让咱在南边放手大干了...成化年间的汪直公公故事,你二人想来也当清楚。”
闻言,黄尊素和涂一臻对视一眼,俱是明白魏公公担心什么了。说来魏公公和汪直也是有些像,都是得皇帝宠信跃居高位,从而可以离京办大事。但汪直恰恰因为离京过久被人参倒,从而落个南都种菜的下场。这种事,不去想就罢了,一想的话,魏公公难免会成为第二个汪直。
“若咱家落个汪直般下场,则这蓬勃发展的特区就是镜中水月喽,这海事大业也必然是做不下去咧。”
魏公公露出苦恼之色,事实上现在京里和南都都有不利他的传言,尤其是前番所判的赵平安案,更让他一下子成了舆论焦点。这人低调些还好,一高调陈年烂谷子事就都被扒出来了,如果不能加以制止,有可能会影响三省联兵之事。这也是魏公公为何没有和联合舰队直接南下的原因,他得把这件事处理好。皇爷那边,光打钱也不行,必须不能让他老人家感到麻烦。
涂一臻不加思索便道应当立即派人调查谣言之事,对那些造谣传谣的人应以弹压,如此可取成效。
“谣言这种东西,如何弹压法?明面压得住,那暗流却是无法抑止的,并且你越是压,这谣言越是弹的狠呐...即使一时有所成效,也是治标不治本。且这强硬弹压,极易使世人更加误会咱家,反而会起反效果。”
魏公公否决了涂一臻强硬压制的办法,这个办法在局部有效,但全面却是无效的。而且耗时耗力,牵涉面太广。他魏公公真要动用厂卫在两京大肆调查,想来科道更要弹劾他目无王法,胡乱拿人了。
“也怪咱,为了办事得罪人太多。自古以来,这想要做事呐,真是太难喽。”魏公公定了一下,看向黄、涂二人,“你二人说说看,这如今,是谁最恨咱家咧?”
“这...”
黄尊素和涂一臻犹豫了下。
“大胆说,无妨嘛。”魏公公摆了摆手。
“定是南都那帮勋贵!尤其是魏国公!”涂一臻大胆道,“公公将溧阳铁矿收归国有一事使他徐家产业损失不小,这魏国公和那帮子勋贵们如何不恨公公,属下以为,这些谣言就是勋贵们搞出来的,目的无非是赶公公回京。”
魏公公先是点头,后是摇头道:“和他们是有关系,但最恨咱的不是他们。”
“那是谁?”涂一臻疑惑了。
“是咱们昔日的师生们。”说话的是黄尊素。
“东林党?”
涂一臻愣了一下,旋即点头道:“对,最恨公公的确是东林党。”
“东林党那帮人多为言官为主,这些人好耍弄笔杆,舞文弄墨,文过饰非,无事也能掀起三层浪来,而百姓愚昧,但听读书人所言,便信以为真,因此极易受蛊惑煽动。而谣言人口相传,再加上那些东林文人故意编造的歪曲事实之文,不明真相之人更容易被欺骗。”黄尊素分析道,他本就是东林党人,对东林党的这些伎俩如何不清楚。
魏公公朝黄尊素投去赞赏的目光,历史上,此人和汪文言并称为东林两大智囊,脑袋瓜子自是聪明的很。
“好耍笔杆,舞文弄墨,颠倒黑白,百姓却听他们,原因无非是百姓无有其它渠道知事情真相而矣。”
魏公公负手站起,“咱家思来想去,想要破除东林党和那些恨咱家的人传播的谣言,就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所以呐,咱家想让你二人给咱家办份邸报,专招一些不为东林蒙骗的读书人或者监生之类,为咱明辨清白,在邸报上登载咱这特区的事,咱皇军的事,咱家说的事,办的事。题材不限,可以记录,可以短评,可以杂文......
总之,咱们要用这份邸报让世人知道咱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咱家究竟做了哪些事,这些事是好是坏叫天下人看一看,评一评嘛....邸报办起来后,咱们还要将邸报免费派发给民众,在各地招募专门的读报人,使乡野之民都能知真相,而不是听信谣言,以为咱家真是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口中的坏太监!”
“公公此策甚妙!”
涂一臻觉得这邸报的法子真不错,百姓们之所以听信谣言全因他们不知真相,现在如果有专门的一份报纸让他们知真相,那么不管是东林党人还是利益受损的南都勋贵们再想掀风作浪,也做不到一言堂了。
黄尊素也认为这法子好,此策相当于针锋相对,却是文斗而非武斗,可以很好的替魏公公营造形象,但直接用邸报却是不行的,因为邸报乃由通政司专门发行,特区这里万不能用,却是要用其它名字才好。
1...392393394395396...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