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再然后,便有了宫门前众债主讨债的一幕。
声势浩大,左安门办事处为了组织这次集体讨债行动,光是车马费和人头费就拨下去三千两。
当然,组织来的人手行动力不会太高,所以讨债人群中还是有一批中坚份子的。
比如,边镇的丘八们。
大约有二十多位边镇丘八也来到了宫门前,不过他们并非代表自已,而是代表了各路将领。
比如辽阳副总兵杨一科,游击尤世功、都司赵梦鳞、张大纪、柴可纲等等,这些将领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他们都参加了平奴战事。
东宫欠这些人的银子有多有少,多的五千两,少的两三千两,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几万两。
再算上东宫跟京里放利子的举债,如果太子决定还钱,那么他就必须要拿出至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出来。
太子肯定拿不出,他东宫要是有银子的话也不至于跟放利子的借钱了。
不管为了什么事,东华门前是宫禁重地,值守锦衣卫和大汉将军们就是瞎子也不能让这些人在这闹。
但今天,锦衣卫们却真就成了瞎子,任由这帮要债的在东华门前大喊大闹。
太子殿下肯定不会出面? 所以最终平息此事的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骆都督闻讯赶到东华门后立即将没有负到责任的值守亲军百户田刚大骂了一通? 然后命令大汉将军们持棍将人群赶散。
之所以持棍,且是赶散? 而不是持刀拿人? 那是因为骆都督哪怕贵为亲军指挥使,如今做事也得小心再小心。
第一? 能组织这么多人到宫门讨债的,能是凡人?
第二? 讨债的当中可是有边军的人!
他骆大都督要是不顾一切的强行镇压? 恐怕后果就得他自家一个人受了。
要知道,他骆都督如今是有家难回的人,天津的衙门可是被人家围得死死。
更要命的是,倘若他骆思恭下令对讨债的人“动武”? 那么事情就会演变成太子殿下下令镇压平奴功臣? 进而又会引发太子殿下为何欠了这么多钱的大讨论。
这个可不能讨论,讨论到最后,太子殿下奢侈无度,东宫开支如同窟窿这种话肯定充斥坊间。
一个马上要做天子的太子,连个东宫都维持不了? 大肆举债,还指望他当了天子后能料理好国政? 维持好国家?
尔今局面,太子名声能坏吗!
不能坏!
所以? 骆思恭不敢动粗。
只是,这件事这是如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角落? 一时间? 市井之上充斥的除了各种童谣外? 就是有关太子欠钱不还的各种小道消息了。
朱常洛很愤怒,他知道是谁背后搞的鬼。
因为当初妹妹寿宁曾经让他将借据化整为零,说是这样方便以后结算,又或是太子哥哥手头真紧的话,就有一张还一张。
没想到自家妹妹却是打了这种主意,朱常洛越想越气,果然是郑贵妃的女儿,就算是姓朱,她胳膊肘也是往外拐!
只是这事,朱常洛也不可能去找寿宁算账,银子是他借的事实洗不了,他堂堂太子总不能公然说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吧?
汪文言的劝说还是有道理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讨债这伎俩一看就是魏阉搞出来想坏小爷名声的,小爷现在就得稳住,不能急,不能乱,更不能把这事摊开了说。
一摊,就坏了!
“魏阉将小爷的借据给那些边镇,其实便是想借这些边镇之势逼迫小爷,这一点王公公务必要与小爷说清。再有来讨债的,能哄就哄,不能哄就拖,总之,东宫绝不能说不还钱,实在不行就还一些...”
“咱们这边稳住,洛阳那边盯住,东宫法理在此,不怕有人掀动国本,唯今所虑是那城中散布童谣,须得查清堵绝才可,否则,人心难测。”
汪文言去过东厂找过大档金良辅,希望金大档头能够动用东厂人手彻查京中最近的种种流言。
可却遭到了另一大档头李永贞的刁难,哪怕汪文言搬出太子殿下,那李永贞都是浑然不理,更阴侧侧的说什么只要有陛下手谕,东厂必全力缉查。
陛下现在的样子能下什么手谕?陛下要能下手谕,还能有如今的局面?
“如果没有陛下手谕,就我东厂提督魏公公的手令也行。”李永贞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
汪文言已从王安那里知道李永贞和郑贵妃、魏良臣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想与此人多费口舌,只请金良辅动用他名下的人手。
然而,金良辅却苦笑一声告诉他汪舍人,那李永贞虽是四档头,可其手下人手比他这大档头还多,因为这人将黑旗箭队抓在了手中。并且,东厂内部有很多人私下收受了李永贞的好处,对他金公公阳奉阴为。
他现在就算能调动一些亲信人手去查,但北京这么大,又如何个查法。
金良辅说的是实话,他比任何人都想扳倒魏良臣,因为他知道刘时敏说的才是真相。
可问题是,当他金公公真想横下心来放手一搏时,放眼四下却尽是那魏良臣早就布下的局。
东厂如此,锦衣卫也是如此。
更休提那魏良臣到现在还把着临时钦差提督东厂中旨在手中,所以名义上除非皇帝下旨,要不然别人还真的指不动东厂。





司礼监 第三百章 忠心为国孟国忠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司礼监最新章节!
在群中累计收到捐输千两了,感谢qq阅读的“红夜”同志五百两捐输,感谢“峰哥98”一直以来的百两支持,感谢“铁蛋腚浆鳝”、感谢“燕过留痕”、感谢“某峰”三位同志的百两捐输,今天五更起步!
原以为本书没什么订阅,没人看,所以更新全看心情,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支持的读者朋友,骨头良心发现了。
倘若再懒,挥刀自宫。
.........
东厂调不动,锦衣卫那边表弟兄闹矛盾,那么只能是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了。
毕竟这两个衙门也负责京师的治安。
治安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顺天府这边倒是好说,知府一听汪舍人的意思马上表示这就派衙役捕快去查,并保证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将京中潜藏的阴谋小人统统揪出来,还京师一个朗朗乾坤!
关键时候,还是文官靠得住啊!
汪文言深深的向顺天知府作了一辑,表示他一定会向太子如实汇报。这话潜台词自是告诉这位顺天府尹,你放心干,大胆干,将来太子登基之后绝对有你的好。
“东宫,国本也!魏阉,小人也!祖制太监不得干政,更况太监弄权擅兵威逼朝廷,意图颠覆国本!本官科道正途,世受皇恩,请汪舍人转告殿下,下官与阉贼誓不两立!”
顺天府浩然正气,然后当着汪文言的面开始安排顺天府差役做事。并屡次停顿,询问汪文言有何补充。
堂堂一个正三品的顺天府尹如此礼贤不过舍人的汪文言,着实使后者也有些受宠若惊。
只是,汪舍人前脚去五城兵马司时,后脚顺天府尹的师爷就询问据各种迹象表明,城内谣言源头很有可能来自于左安门的那个什么内官监和提督海事衙门办事处。
师爷的意思既然府尹大人准备彻查,旗帜鲜明的支持东宫,那是不是直接派人去搜那个办事处。
这样,动静十足,可以完全的、全方位的、毫无保留的向太子殿下表明顺天府的坚定立场。
“嗯...呃...唉...”
让师爷完全琢磨不透的是,恩主大人在嗯呃之后却是没了下文,这就让他有点弄不明白,也不敢擅自做主叫人去搜那办事处。
五城兵马司,汪文言感受了比顺天府还要崇高的礼遇。
准确的说,是在五城东城兵马司。
因为五城兵马司不是一个衙门? 而是五个衙门,其隶属于兵部。
各城兵马司指挥使都是正六品,由亲、郡王妃父无官者出任? 亲王妃父为兵马指挥? 郡王妃父为副指挥? 不管事。
但实际各城兵马司副指挥通常有四人,都是正七品,各管一堆。
东城兵马司指挥使正是原太子妃郭氏的父亲郭靖(真名)。
虽然女儿已经死了四五年? 但只要太子一日未立新太子妃? 郭靖便是一日的太子丈人,按制享受女儿作为太子妃给娘家的所有待遇。
东城兵马司指挥是不管事,但架不住郭靖的女婿是太子? 谁敢不给太子面子? 所以郭靖较其他四个指挥更有实权。
然而? 毕竟女儿已经不在了? 女儿又没留下子女? 所以郭靖和太子这个女婿这几年走动的并不是太勤? 双方除了名义上的关系就是女婿还欠了老丈人二十多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是郭家出面给东宫借的,于情于理太子也不可能不还,因而这些年的利息都是正常给付的。
“早些时候那些人要从我手中将东宫借据买去,我当时就觉这些人有鬼,果然不出所料? 这些人就是想借东宫银钱短缺的事为难殿下? 坏殿下的名声? 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郭靖这也是马后炮了? 他若真是知道有今日这祸端,当初就应该跟他女婿说了。可他没说,并且为了缓解债务压力? 他也偷偷转让了五万两的债权,只是这话他就不方便跟汪文言说了。
人,都有为难处。
家家也都有为钱烦恼的时候。
“东城地界到处都是谣言,我也早就想彻查了,舍人今日不来,我也准备和他们四个商量查办此事呢,”
郭靖真是屈尊,亲自给汪文言斟茶,后者连说使不得。
“为殿下分忧本就是五城兵马司份内之事,请舍人转告殿下,别的地界我不敢说,但东城这里绝对不会出事。”
郭靖拍了胸脯,汪文言也相信这位太子的丈人会尽心尽力。之后他又去了其他四处兵马司衙门,得到的保证都差不多,尤其是南城兵马司实际管事的副指挥孟国忠更是就差掏心窝子求他向太子殿下表忠心了。
“孟大人不必如此,你的忠心殿下是知道的,要不然汪某岂敢登门拜访!”可能是平日和东林党人相处的时候,汪文言总是自觉把自已摆在“弱势”一方,这突然间被人无比崇敬起来,他一时半会还真是有些不适应。
“南城这里三教九流之辈甚多,五城之中就属南城地界最乱,无知百姓也是最多...”
孟国忠和汪文言边走边说,“本官已经发下旗令,半个时辰内我南城兵马司所属兵丁就能聚齐,先抓些散布谣言者...”
孟国忠手段粗暴,根本不先查散布童谣的源头在哪,而是先抓一些传播者,这样杀鸡给猴看,让那些无知百姓们知道乱说话要付出后果。
汪文言细想孟国忠这么做的话,看起来似乎粗暴,容易引起百姓反弹。但于此间却是能出奇效的,所谓乱世用重典,既然不可能短时间内弄清楚谣言散布者是哪些人,那就先封堵。百姓不敢传播,须臾之间就不会影响城中人心。
至于以后,却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也不需要考虑,只要太子顺利登基,还有什么问题?
二人正走着,却见十几个人扛着一匹匹红布往衙门里搬,汪文言好奇的问孟国忠这些红布是干什么用的。
现在京师虽然因为魏阉兵马兵临城下而人心惶恐,但也是皇后丧制期。按制,京师百姓都是着白,不能用红的。
“噢,不怕汪大人见笑,咱们兵马司平日没什么进项,所以,”
孟国忠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下去,汪文言一下明白了,赶情这些布是南城兵马司弄来的外块,却不知是敲诈的还是借着什么由头吞没的。
这种事情也是见怪不怪了。
“那就有劳孟指挥了,汪某先行告辞!”
汪文言抬手拱了拱,孟国忠忙又亲送他至门口,待汪文言走远之后,孟指挥长出一口气,然后一路小跑的又回了衙门后厅,那里几十个妇人正在一匹匹红布制成的旗帜上绣字呢。
“手脚都快些,皇军不日就要进城了,这些旗子得尽快赶出来,”
孟指挥一边说着,一边往小凳子上一坐,拿起刚才绣的半拉拉的红旗往膝盖上一摊,翘起兰花指一针一线的很是认真的又绣了起来。




司礼监 第三百零一章 舆论战
??感谢“开心才是最重要”、“狮子脑袋”两位皇明好同志的百两捐输!
??“号外!号外!”
??“东林党大佬,礼部侍郎韩爌给魏公公画像三叩首了!”
??“韩侍郎痛苦泪流:朝廷对不起魏公公啊!”
??“兴安伯表示,亲军有功于社稷,朝廷万不可让将士寒心!”
??“武清侯表示,朝中出了奸小,才颠倒黑白,致使魏公公及亲军将士蒙受不白之冤!”
??“宫中十三衙门一致表态,魏良臣公公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
??“”
??早上天还没亮,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突然于同一时间响起了儿童们清脆的呼喊声,吸引了无数的百姓走出家门想看看外面叫嚷的什么事,然后他们就人手一份《皇明日报号外专刊》。
??免费的,一个铜子都不要,白送。
??整整八张大纸合订在一起《皇明号外》可谓是份量十足,并且上面的消息冲击力十足,是京师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任何途径可以听闻的。
??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人物,亦或双方的言谈举止,编写者都如实叙述,甚至还配有专门的配图插画,使读者们身临其境。
??京师到底是帝国精华之地,百姓识字率很高,因此这些号外所记载的消息很快就使得全城轰动,哗然一片。
??“这?难道说魏阉真是被冤枉的?他不是带兵进京造反的?”
??“韩侍郎这人我是知道的,那是大才啊,连他都向魏阉三叩首了,说明朝廷真是冤枉人家了。”
??“人家当然不是来造反的,没看这报上说的吗?尊皇讨奸!尊皇在前,讨奸在后!哎,都尊皇了,怎的会是叛乱呢?”
??“嗯,亲军将士关外平奴,却未得朝廷封赏,只因魏公公是太监,朝中便起猜忌之心,竟想削了人家兵权,罢了人家官职,赶人家去凤阳种菜,这不典型的过河拆桥,啊,不对,是摆明了陷害功臣啊!”
??“最近京里那些童谣都听过?唱的好啊,大东懦弱又赖债,小东党争拒圣裁。天诛国贼在今日,尊皇讨奸在今朝咱万历爷这一朝啊,这党争却是个大可题,朝堂上的各党今日你斗他,明日他斗你,没一日消停,个个都说别人是奸党,他们是好人,可究竟谁是好人呢?我别的不知道,我就知道替朝廷平了建奴的是魏公公,替朝廷教训了倭人的也是魏公公,就冲这两桩功绩,我是怎么也不信魏公公是某些人口中的奸寺权阉,包藏祸心想颠覆国本的”
??“吃他娘,穿他娘,皇军来了不纳粮这话听起来不太对,这皇军真来了不纳粮,国家怎么维持?我说老赵,你也莫要被这号外给骗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韩老头,你莫不信咧,你翻到第七页,看完再和我说这事。”
??“是么,有什么?”
??老韩疑惑的翻到第七页,却发现第七页右方有一篇文章,题名《切实推进减轻百姓负担的最好办法就是改纳粮为买粮》。
??文章提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实现纳粮赋税制,这个制度是建立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但如今大明各地土地兼并情况严重,耕者未必有其田,所以再如从前强硬的以田亩数纳粮交税只会不断加深百姓负担,如果再遇上天灾或者兵事加饷加粮的话,那百姓就会被越发沉重的赋税拖垮,最终导致民变,民变再演变为流民,流民再进而发展为流寇,从而国无宁日。
??如何解决这个实际可题呢,文章作者钟声引用提督亲军太监魏良臣公公《魏公文集》第五卷,指出只有国家改纳粮为买粮,通过真金白银购买百姓手中的粮食,才能根本性治理两千年以来的沉疾。
??但此策的前提是国库必须有足够的钱财,而国库的钱财又来源于百姓的赋税。
??这便是个死结。
??但是,在提督太监魏良臣公公高瞻远瞩的大办海事,在皇帝陛下“要发财、去海外”的精神指示下,这个死结却又能一下剪断,成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结。
??文章作者指出,忧国忧民,且出身卑微的魏良臣公公正是深感百姓之苦,这才投身海事大业,从而通过海外巨利反哺朝廷,给大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再依赖传统的小农模式,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活跃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以此模式最终达成国富民强。
??好比一汪潭水,不断的吸取这潭水总会干,可要是在边上引入几条溪流,这潭水就永远不会干,并且还会发展为湖泊。
??“以海外之利养我国民!”
??文章宗旨在此,并且根据皇帝亲军远征日本和平定建奴这两桩事具体说明海外巨利对国家的影响。
??“若非魏公公持之以恒的大办海事,军费开支何来?”
??“近来朝中诸公屡屡猜忌魏公,甚至构陷欲除之而后快,全因诸公一叶障目,保守不知进取”
??“是这么个理啊!没想到那魏阉啊,不对,没想到那魏公公竟然目光如此长远,想今人所想不到,做今人所做不到,真当世不世出奇人啊!”
??老韩合上报纸,“若真能以海外之利养我国民,使我百姓从此不再纳粮,那魏公比孔圣都要利我华夏啊!”
??“”
??“钟声”就是考中进士出任行人的阮大铖笔名,《皇明日报号外专刊》就是阮大铖的手脚。
??在魏公公提出京师舆论工作大为落后,甚至根本起不到应有作用后,阮大铖临危受命,担任了京师皇明日报主编。
??大明朝公务员没有不许兼职的规定,加上阮大铖这个行人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干,所以他便有足够的精力对《皇明日报》在京发行和采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稿件这一块,担任过魏公公大秘多年的阮大铖自然是熟络,一篇篇稿子那是如流水线般出炉。
??但在发行这一块,阮大铖破天荒的采用了免费策略,并且花钱雇佣了京师约千名孩童专门于清晨发报送报。
??这些孩童有的是孤儿,但大多数是平民家的孩子,每日清晨出去送送报,一月领百十铜钱,对于这些平民而言那可是一笔意外之财,何乐而不为呢。
??上千名孩童组成的发报大军几乎瞬间就沦陷了整座京师,《皇明日报》的免费大发行策略起到了奇效,一直以来对魏公公及皇军风评甚坏的京师舆论开始转变,并且随着局势的进一步走向,舆论慢慢的已经往魏公公一方靠拢。
??毕竟,百姓是盲目的,而消息是他们采取何等立场的唯一来源。




司礼监 第三百零二章 朕梦到了皇后
??“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韩爌生气的将那份仆人买来的《皇明日报号外特刊》撕得粉碎,侍郎大人气的连晚饭都没了胃口,一个人窝在书房腾腾的生着闷气。
??除了恨那《皇明日报》胡写乱编之外,韩侍郎更恼的是那报纸竟然公然称他是东林党大佬!
??什么是“大佬”?
??这等市井碎称岂能用于他韩爌身上!
??还有,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那帮人都是饭桶不成,他们是怎么允许公然为魏阉摇旗呐喊,攻击朝廷的这邪报在城中发行的!
??兴安伯徐治安也在府上砸了茶碗,推了花瓶,就差掀桌子了,那报纸简直是王八蛋,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兴安伯什么时候表示过亲军有功于社稷,朝廷万不能让将士寒心的!
??“你们马上去把那破报社给我砸了,烧了!”
??怒不可遏的兴安伯敢想敢干,竟然真的带着府上的几十家兵冲向了设在南城的《皇明日报》京师办事处。
??伯爷倒没有杀人的心,他是真想把这妖言惑众的狗屁报社给砸了的。
??只是,兴安伯府的家兵们到了地方后却没敢轻举妄动。
??因为,东厂的黑旗箭队守在报社外面,带队的番子崔应元丝毫不予兴安伯府半分面子,直言朝廷并无报禁,所以维护报社合法经营是东厂的职责。
??“若兴安伯觉得这家报社是在胡编乱造,诋毁败坏伯爷的名声,伯爷大可拿起毛笔回击,而不是以勋臣之身公然目无法纪,寻衅滋事!”
??“一帮番子,本伯还料理不得你们了!”
??火气冲天的兴安伯没被东厂的人吓住,但他府上的家兵人手太少强行硬来的话得吃亏,所以伯爷一道手令让人去召南城兵马司的人过来。
??可等了半天,也没见南城兵马司有一兵一卒赶过来。
??兴安伯等得不耐烦了,派人再去催,结果得到了南城兵马司看门人的答复,说是下班了,有什么事明天再来报案。更新最快 电脑端::/
??“下班?”
??兴安伯愣了半天,才把这“下班”的意思会过来,气得破口大骂南城兵马司。
??可他虽是勋臣,但管不了兵马司,人家派人过来帮他撑场子是给情面,不派人过来也是应该。
??毕竟大明朝的律法没报禁,兵马司以什么理由配合兴安伯府查抄报社呢?
1...562563564565566...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