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三人沉默了一会,曽化龙抬头望向周显道:“周军门,我可否问你一句,你为何要如此做?我私下听闻,军门你曾派出私船出海,每次都获利丰厚。陛下既然给了你口谕,只要其他人没有实在的证据,陛下就不会怪罪于你,你就可以一直那么做。但一旦允许士商出海,这件事情迟早会被众人得知,你也必定招致朝廷诸臣的指责。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似乎并不值当。”
周显淡淡笑道:“简单而言,就两个字,缺钱。目前登莱总人口不过六十万,军卒却超过两万五千,再加上各地的官员差役等人,足有三万之数。如果将他们的俸禄和饷银全部压在这些百姓身上,就算是丰年也难支撑,更不用说此刻还是灾荒之年。”
陈钟盛脸色难看。在登州早就有人传言,周显派出官船参与海贸走私。但他在心中,一直认为那是底下人的妄言。但此刻周显竟然没有否认,才让他不得不信。一个登莱巡抚竟然做出这样的事,对他而言,已不能用吃惊来形容了。
周显不知道陈钟盛的心理变化,只是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我派私船出海,确实获利丰厚。但限于船只、人员的不足,也只能稍解目前的困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允许士商出海就完全不同了。那样一来,不仅我仍然可以派船出海,获取利润。还可以对那些出海的士商征以重税,再获一层利润。除了这两条可以直接补充登莱府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安抚、富裕登莱百姓。”
曽化龙眉头微挑,说道:“请军门言明。”
“目前登莱饥荒,百姓家无余粮,而又有很多劳力空置。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真的是无事可做。士商们手中握有大笔财富,而海贸获利丰厚。如果允许他们出海,他们必定会趋之如鹜。但要想出海,需要的不止是银子。还要有船只,熟悉海路的船匠,驾驶船只的船工等等这一切。建造船只需要人力,搬运货物也需要人力,而为这些人力提供饭食、衣着,还有其他的种种服务的,也需要大批的人。只要有活干,他们口袋里便有银子,就可以不单单再指望从田地里刨食,大部分人就能成功度过这样的灾荒之年。我这样说来,曾御史应该不会再以为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了吧!”
曽化龙本以为周显这么做是看重海贸的利润,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只是没想到他考虑的那么远,那么深。他沉默了良久,最终抬头望向陈钟盛道:“陈知府,你身为一地知府。如若是实行这件事,你就是最主要的实施人,你什么看法?”
陈钟盛暗叫一声苦也!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府,你们一个登莱巡抚,一个佥都御史,哪里轮到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言明不支持,直接得罪的就是周显这个巡抚;而如果言明支持,到时候朝廷归罪下来,自己就会是第一个顶缸的。他顿时感觉脑后似乎有一股凉风袭来,心中没由得感到恐惧。他沉默了片刻,耍了一个自以为是小聪明。“属下一切都愿意听从周军门和曾御史两位大人的。”
曽化龙望向一下周显,又回首向陈钟盛淡淡笑道:“陈知府,一旦下决定,所有的责任都将由我们一起承担。如果朝廷问罪下来,可不会因为你没有做出决议而对你网开一面的。”
陈钟盛脑门上出现一层细汗,身体不由得发起抖来。
周显哈哈大笑道:“那曾御史的意思是,你同意此事了。”
曽化龙轻轻的拍着额头道:“练兵为国,聚财为民。此举既利国又利民,由不得在下不同意。如果将来朝廷怪罪下来,我愿意和军门一并承担。”
曽化龙的表现令周显惊喜万分,他抚着前者衣袖,喜声道:“有曾御史支持,此事便成了八成。否则,我只能通过缩减军队开支来周济登莱百姓了。”
陈钟盛也从官多年,知道此时自己也该表态了,连忙站起身来向两人道:“两位大人,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尽管说,小人必定会全力协助。”
周显笑着道:“这件事为登莱境内接下来要进行的首要大事,不仅需要陈知府在登州境内施行,还需要文知府在莱州境内实施。陈知府这边已经同意,我有自信说服文知府也同意此事。但为了防止此事刚刚开始便被朝中大臣发现,需要分步进行,而这第一步就需要陈知府亲自出马了。”
陈钟盛疑惑的看了一下周显道:“请军门吩咐。”
“这件事必须有富户主持,才能向下接着推广。请陈知府将登州境内最富有的十姓之人全部找来,私下将我准备允许士商出海的消息告诉他们。但是不要说出具体的开放时间,只说在胶州、威海两地的港口修建完毕之后便会推出这样的政策。以充分吊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此时就开始造船。”
曽化龙笑道:“军门是想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就有士商出海,如此便节省了中间的准备时间。等于推迟了被朝中大臣发现的时间,到时候他们即使开始制止,也已经有一批银子落袋为安了。”
周显竖起拇指笑道:“曾御史看的明白,我的确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富户都有钱,即使到时候朝廷停止了此事,那点损失对于他们也无所谓。而之前,他们已经让普通百姓获得了好处,这也是好事一桩。”
曽化龙无语道:“那军门就不怕那些富户因此而嫉恨于你,毕竟他们很多人在朝中都是有关系的?”
周显笑道:“就是因为他们有关系,我才要这么做。你想啊!他们如果在造船上投入很多,为了避免损失,就不会愿意朝廷停止此事,这不就等于在间接帮我吗?至于嫉恨,恐怕他们嫉恨朝堂之上支持停止这事的人会更多一点吧!”
末代驸马 第四百五十章 顾炎武讨银子
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南起胶州黄海灵山海口,北抵莱州渤海三山岛。流经胶州、平度、高密、昌邑、莱州等地,全长二百余公里,南北贯穿整个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它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十分通俗的称呼,叫作运粮河,只因江南的粮米通过这里运往京师而得名。但时代兴废,昔日强大的元代海运早已烟消云散,七下西洋郑和的强大舰队也消失不见。海禁政策的实施,使整个明朝都着力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运输米粮,而胶莱运河逐渐荒废。
在明朝一代,不断有人提起重新疏浚河道,以攒运货物。就在去年,上任的登莱巡抚曾樱也上疏提请过此事,但都没有施行。之所以如此,除了明朝轻视海运之外,胶莱运河也有自己存在不可解决的问题。
胶莱地区南北地势高度相差不大,造成河速不快,极易造成泥沙淤积。有时前面刚疏通,后面又形成淤积。很多时候耗费巨万,但往往劳而无功。还有就是登莱地区土质坚硬,不易挖掘,有些河道浅窄。天气一旱,便无法提供充足的水量,导致无法行船。
要想让胶莱运河发挥纵贯南北的运输作用,不仅要时时疏浚河道,清除淤塞。还得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凿深河底,让它有足够的储水,以方便大型船只通过。按照目前登莱地区的现有条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听完顾炎武的叙说,周显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就是说,我想让胶莱两地通过水路完全贯连到一体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施成功。”
自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之后,带动了两岸经济的腾飞,沿河的济南、临清等地一直是山东最为富裕之地。而登莱地区土地贫瘠、河流浅塞,每遇旱灾,往往带动整个地区完全陷入灾荒之中。周显当时的想法是将胶莱运河重新打通,以内河船运的发展来带动胶莱两岸的经济的发展,但顾炎武的一席话让他的想法完全落空。
顾炎武脸色黯淡的点了点头道:“自上次军门你表达出那样的意愿之后,我便详查了有关胶莱运河的种种情况,并咨询了胶莱两岸的船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不可行,而是耗资太多。每次疏浚只能维持不到半年时间,若想继续让之运行,必须重新疏浚。而每次疏浚,都需要征调大量百姓,耗资少则数十万,多则近百万两白银,完全得不偿失。”
周显沉思了片刻,叹声道:“浪费了这大好的天然水运。既然如此,就暂时搁置此议吧!我可没有那么多银子投入到里面。对了,你招募百姓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顾炎武前往福山县,助宁海知州高茂才安置前来登州的朝鲜百姓。之前孟熊臣率群盗登岸登州之后,烧杀抢掠,福山县遭受的损失最重。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造成了很多无主之地。土地兼并本为明末常态,但福山县濒临海岸,土壤贫瘠,很多财主根本不将这样的土地放在眼中。而周显上任登莱巡抚之后,又将在莱州禁止土地买卖的政策推广到了登州,致使这些土地更无人购买。而有些当地百姓在秋收之时,把那些无主之地的粮食全部收为己有,又在耕种之时,在土地中种入了种子,完全把那当成了自家的土地。
高茂才忙于宁海之事,没有将福山县这边的事情放在心上。等到周显突然将万余朝鲜百姓放在福山县,并要求将那里的空置之地交予他们。利益冲突导致新入的朝鲜百姓和当地百姓矛盾重重,打架斗殴之事时常发生,事情进展的异常艰难。这些事情,高茂才曾派人知会过周显。他有如此之问,就是想知道那边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顾炎武脸上挤出一丝谄媚的笑,和他往常的模样完全不同。“除了向军门禀告胶莱运河这件事外,这就是属下前来的第二个目的了。小民重利,如若高知州强迫他们交出自己已经占有的土地,不仅会引发直接的冲突,还会有损军门的名声。但如若不从他们手里拿回土地,不但助长了百姓行不法之事的气焰,而且还有违您对朝鲜百姓的许诺,更有损于您的威信。所以属下想到了一个方法,但是需要您稍微调拨一些银子。”
周显听顾炎武言说,没有太大反应,呷了一口茶道:“如果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那就不算是事情。说吧!你需要多少银子?”
顾炎武满脸堆笑,轻轻的搓着手道:“不多,十万两白银。”
周显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你说多少?十万两。是我听错了,还是你说错了?”
顾炎武依旧带着笑,但笑容明显有点勉强。“军门,实际上真的不算多,您听我慢慢讲。这些朝鲜百姓初来登州,虽然暂时给他们安置了住处,但其他的一切都不完备。要想收拢他们的心,必须给他们一直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还有就是福山县本地的百姓,他们已然占据了土地,想要让他们吐出来很难,但又不能强征。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可供过活的生计,例如从平度州运送煤炭入登州,将这些卖给那些朝鲜百姓。但这些需要有人组织,要造大车,要有人护送,这些在形成规模之前都需要银子。还有就是让这些在登州的百姓前往莱州兴修水利,至少也应该先付给他们一些安家费吧!要不然跑那么远,谁会愿意呢!”
周显听顾炎武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脑壳有点发疼,心底里不由得有点苦闷。“怎么也用不了这么多吧!你可知道我现在有多穷?”
“军门,属下保证我一点都没有多要,而是最低的要求。只是开始多了点,等到一旦运行起来,就不用您再掏一点银子了,而且还能产生银子。”
周显沉思片刻,最后摇头苦笑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只不过这十万两银子不能一次性给你,先拨四万两,剩余的六万两要等我缓一段时间。”
顾炎武看周显答应,满脸惊喜道:“谢军门。”
末代驸马 第四百五十一章 于七的眼光
一个中年男子身穿皂衣,一副牢房差役打扮。他满脸通红,嘴中喷着浓重的酒气,歪歪倒倒的从牢房里走出来。但刚迈出监牢大门,他顿时稳住了脚步,迷糊的眼神也变的瞬间明亮起来。随之大跨步向前,直走到牢门东侧的一个墙角处。
在那里,于七背靠墙壁,双腿交叉着放在长椅上。闭目低头,一副懒散到极点的模样。今日是冬日是难得的大晴天,阳光明丽温暖,如黄金线般洒向天地。舒舒服服的躺在那里,还真是人生难得的逍遥自在。
那差役走到他跟前,躬身长揖道:“谈千总。”
于七睁眼,抬头瞥了他一眼,淡淡问道:“都办妥了没?”
“请千总放心。按照您的吩咐,每次都是我假装醉酒,向他透漏一点点我军的情况。七分为真,三分为假,迷惑性很足。现在这小子已经完全相信小人就是个贪杯之人,对小人所说的话更是深信不疑。”
于七轻轻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你做的很好,现在去领赏银吧!”
那差役脸色欣喜,高声道:“多谢千总。”
于七摆了摆手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历来就是我的作风。既然你事情做的好,就理应受赏。对了,还有另一件事。你稍后去军中给我找五个精悍的兵卒,让他们时刻准备好,到时候听我的吩咐行事。”
那差役点头应是,低声问道:“小人能否问一下,千总要他们干吗?”
于七冷瞥了他一眼,那差役身体不由得颤了一下,连忙低头躬身,神态恭谨到了极点。但于七倒也没有怪他的意思,反而难得的耐心解释道:“后日,那小子便会离开,到时候便由你挑出的那五个士卒护送他离开登莱境内。如若他老老实实的,那就放任他离开。但如若他前脚离开登莱境内,后脚又妄图再行返回,就杀了他。我说的够明白了吗?”
“小人知道了,这就去办。”
周显看到于七进帐,摆手示意他坐下,这才问道:“乐吾,已经将高信钟送出去了吗?”
于七点头笑道:“已经送出去了。表面上看是仅仅将他送到莱州昌邑边境,实际上手下士卒却一直跟随他出了青州。这小子大概是真怕了,头也没转就直奔了辽东。”
周显淡淡笑道:“如此甚好。等到那些虚虚实实的情报传到满虏那边,相信他们也是一个头大。”
“军门,连同在莱州客栈内俘获的五个细作之外,在其他地方还擒获了十三人。对于他们我们该如何处置?”
周显想了想道:“杖责二十,送到管理最严格的平度煤矿,让他们带链挖矿赎罪两年。除非他们欲要逃跑,对他们不要过多苛责。”
于七愣了一下道:“军门,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轻了点?毕竟他们深入我境探查情报,而无论何时,这都是危害极大的事情。如此处罚,恐怕无法彻底震慑这些细作,今后会引得越来越多的满虏前来登莱。”
周显微微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在我看来,对这些细作处以极刑是可以震慑他们,但震慑不住满虏。他们目前已经盯上我们登莱了,无论如何是不会轻易松口的。而这些细作本都是我大明士民,他们的身死与否完全不在满虏考虑的范围之内,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都会不断强迫这些人前来。我之所以愿意对他们从轻处罚,一方面是可怜他们的家属被满虏挟持,被迫为此。另一方面则是想给他们一个机会,即使只有一个人幡然醒悟,也能助我们揪出一个大群人。”
看于七低头沉思,周显继续说道:“只不过也不能完全指望他们改过从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人。你之前提的那个以重赏鼓励百姓举报细作的方案就很好,今后还是按照每发现一个细作,就奖励五十两白银的赏格进行发放。这样就等于全登莱的百姓都在帮忙我们抓细作,对比那点小小的支出,是无限值当的。”
于七点了点头,也认同了周显。
周显看着于七,带着一股不怀好意的笑容。“乐吾,你于家身为登州首富,怎么在出海行商这件事上如此不积极呢?这样的高利,看看其他的登莱士商,早就开始招募工匠造船了。你家这边怎么没有半点动静啊!”
于七奇怪的看了一下周显,语气平静的问道:“军门,您现在是在以上下级的身份向我问话吗?”
周显摆手道:“这是私事,当然是以私交相论,你不要在乎我的身份,照实说。我只是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于七点了点头,说道:“简单对军门说吧!我不相信这样的出海政策可以持续很久。虽然外传军门是得到了天子的口谕,但属下不相信。因为从最开始军门进入莱州,就开始走私船出海。如果此事真得到了天子的口谕,您最开始为何要那么做呢!”
周显笑道:“如果是我前段时间前去京师后得到的口谕呢!”
于七道:“这个确有可能,但应该也仅限于口谕,而且是那种不能让所有人知道的口谕。因为军门只是令两地知府私下通知了诸位商人,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宣传此事。还有,就是属下知道朝廷屡次有人提请开启海禁,但最终都未施行,可想开启海禁所面临的压力有多么巨大,我想这次应该也不例外。如果耗费巨资无数,而最终朝廷那边却严禁此事,那不就完全得不偿失了吗?”
周显叹了一口气,笑道:“乐吾,你看待事情的眼光确实不凡,我确实只有陛下的口谕。但既然有口谕,说明即使在将来有人跳出来指责于我,陛下也不会重责,至少我的这个登莱巡抚的职位是不会被撤的。如若我现在答应你,我会给予你一条走私路线,从芙蓉岛那边出发,和那些商人走到的路线完全不同。你愿不愿意大量造船来帮我?”
于七笑道:“如此当然行了。那样即使朝廷禁止海运,我还能继续出海,这样的好事我怎可错过?但军门如此鼓动我造船,恐怕不是仅为了让我出海行商获利吧!”
周显哈哈大笑道:“当然。我主要是想依靠你于家的实力出海,帮我收集各种情报。”
末代驸马 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四百五十四章哈达贝勒王世忠周显前去朝鲜是走了一步险棋,而在攻灭英俄尔岱之后,又主动放那些俘虏返回辽东。在他自己看来,这无论如何也算是一步秒棋。但此刻他从王世忠的话语中,分明感觉到后者对此怀有极大的不认同。周显心中疑惑,又加了几分好奇,微微欠身道:“请哈达指教。”
王世忠轻轻一笑,自斟了一杯酒,慢慢言道:“军门,你们汉人十分推崇的一句话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你在俘获那些人时,对汉人进行了区别对待。基本上全灭了被俘的女真满人,却将大部分汉人未经审查便放回了辽东。目的吗?很明显。就是认为汉人对建虏怀有贰心,鼓动他们在辽东掀起叛乱的可能性最大。但不知军门发现了没?在战场之上,冲杀在最前的是汉人,侵入明境残杀同族最狠也是汉人。实际上,女真同族未必就完全忠于满清,而汉人异族也未必就对满清怀有贰心。以简单的种族来划分是否可以为自己所用,岂不是太过浅薄了吗?”
王世忠眼角闪出一些愠色,他虽然为女真人,但自小待在明境,衣着、说话与汉人无疑。但即使是如此,总有些人把他当成异族看待,处处防备。可想而知,他内心对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多么的愤恨。周显心中知道他所说的带有自己的主观感情,但不得不说他所言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他不禁问道:“哈达,我一直十分好奇。为什么有些汉人和蒙古人明明知道满虏待他们如奴仆,为何还会对满虏忠心耿耿?”
王世忠淡淡笑道:“军门,这很简单,说到底不过利益二字。”他抬头望向黃蜚,问道:“黄总兵,在大明普通士卒每个月的饷银是多少?”
黃蜚答道:“合成银子,每个战兵应该在六两或七两左右,其他的辅兵稍低。”
王世忠点了点头,说道:“六两到七两,这是文书上标注的数目,而实际发放到士卒手中的恐怕连一半都不到吧!特别最近这些年,缺饷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大部分士卒天天在刀尖上打滚,勉强也只能混个自己吃饱。而地位稍高一点的,或许还可以通过吃空饷,喝兵血让自己的日子过的好一点。但这样一下,上下矛盾就变的极为尖锐。有些小卒在临难之时杀了自己的长官投靠建虏就颇为合理了。”
try{h(ex){}
周显道:“这些人也算是被迫为之,他们应该对建虏谈不上什么忠心吧!”
“军门,你这可就错了。我们再接着你刚才的问话说,满虏待治下汉人如奴,这是的的确确的事情。但你忽略的是,奴才也分大奴才和小奴才,大奴才手下更是有无数的小奴才。在建虏那里,只要你能打、敢打,就有机会抱住一条主子的大腿,成为掌管无数小奴才的大奴才。在明境,普通百姓或许地位低下,但一般情况下,是没人敢于将他们随意打杀的,因为有律法在。但在建虏那里,奴才的一切都是属于主子的,主子可以随意处置他们。所以,在建虏那里,只要爬上高位,生活过的可要比在明境舒服多了。而且”
王世忠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且建虏为了分化大明,这些年来对归降之人都不吝赐予高位。最明显的就是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三人在大明境内不过是腌臜小将,但归顺满虏之后直接封王,这份厚待是大明远远不能给予他们的。他们三人,还有其他的大部分人在明境都是一无所有,但到了建虏那里就获得了无尽的权利和地位。虽然在满人心中,他们仍旧是奴才。但有了这些权利和地位,他们甘愿当这个奴才,而奴才的作用就是尽心尽力为主子效力。因而大部分时候,他们比大部分满人更忠于建虏。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的讨好主子,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王世忠所讲的的确是个利益问题,即使投靠了建虏,当了奴才,但得到的却比在明境当一个自由人更多。况且,对于那些投靠建虏的小卒,他们起初的时候或许一无所有。但在满清那里获得了一点之后,就想极力想保住那点东西,反而使他们比一般的满人对建虏更加忠心。
王世忠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军门,这就是为何我说你放俘虏回辽东的做法是完全没用的原因。那些汉人回到辽东,拿起武器便会重新对抗明廷。你当时应该强迫将他们带到登莱明境,到时候让清军去重责他们的家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建虏的仇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没了,他们才会全心全意的跟着你痛打满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