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蔡锦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周显道:“大人,您看。”
周显展开后,仔细阅览了一遍。共有两封信,其中一封是尚宁王的遗书,上面写了他是如何被强掳到鹿儿岛,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的协议。告诫后世子孙,一定要收复国土。另一封是琉球现任的君主,尚贤世子所写。痛斥日本在琉球的各种所为,并泣血请求大明为他伸张正义。
蔡锦道:“这两封信本来应该上呈给天国皇帝,为了取信大人,也只能拿出。为了避免被倭人知道,请大人暂时保密。这绝对不是下官个人的意思,而是所有琉球国民的共识。倭人狼子野心,他们目前占据琉球,将来就有可能威胁台湾,望大人慎思。”
周显放下茶杯,轻轻的敲击了一下杯盖。沉默了好半晌,最终道:“好吧!这两个礼物我收下了。但目前大明目前情势艰难,不宜出兵。”
蔡锦脸色顿变,“大人,这……”
周显摆手道:“现在不宜出兵,但将来会,而且大明现在也不会对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管不顾。”
看蔡锦面露不解,周显继续道:“目前,日本已经在琉球立足。出兵千里,境况不明。如果进攻失利,甚至短时间内不能取胜,对于琉球来说将是更大的灾难。目前你们所要做的不是将日本的势力全部驱逐出琉球,而是限制其继续扩张。”
蔡锦想了想,觉得周显所说的十分有理,轻轻的点了点头,请求周显继续说。
周显道:“现在我不会派军队前往琉球,但是可以派有士卒护送的商队前往琉球,与汝国绕开日本直接进行贸易。琉球本就是大明的藩属国,只要鹿儿岛藩不想与大明交战,就不会阻止。”
蔡锦点了点头,说道:“鹿儿岛藩断然不敢与大明交战。”
周显继续道:“另一方面,汝国也不能想着完全依靠大明与日本交战,毕竟那是你们自己国家的事情。以贸易的形式派王氏成员以及将领前来大明,我帮你们训练他们如何作战。将来,由他们来统领琉球军队与倭人交战。而大明负责他们在此的所有花费,并为之提供所必须的一切装备。”
蔡锦脸露惊喜道:“这样就太好了。这次随我来的便有十多个人,是否先让他们留在大明?”
周显点头道:“可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明需要在琉球有一个基地。暂时用作贸易的中转地使用,在将来作为大军驻扎,驱逐日本的前哨阵地。”
蔡锦连忙道:“这个容易。琉球所有地方都欢迎大明的商队和军队前来。”
周显摇了摇头,“蔡大夫,你理解错了。在短期内,大明尚不能出兵。我要的是一块完全属于大明控制,而不受琉球干涉。因为只有这样,日本才完全没话说。而大明可以在那个地方经商,屯兵,以帮助琉球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岛不必太大,毕竟大明不是要侵占琉球的领土,但一定要有充足的淡水和供养。”
蔡锦眉头紧蹙,过了一会,终于点头道:“琉球岛屿众多,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么把岛交给大明?是直接给,还是以什么形式给?”
周显笑道:“这个容易。再有不到一个月,便是大明天子的诞辰。到时候你以拜贺为名,当众宣告将这个岛献给圣上以作贺礼。等你返回的时候,我会派五百士卒一路护送你去琉球接收此岛。”





末代驸马 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岛
献出一岛作为皇帝的贺礼,在以前没有这个先例,而且不是蔡锦一个小小的正议大夫所能决定的。但蔡锦的做法却出乎了周显的意料,而且说实话,有点慷别人的慨的意思。
一个月后,蔡锦在崇祯帝的诞辰上宣告将德之岛献给大明以作贺礼。这个岛屿位于琉球列岛的北端,是奄美群岛的第二大岛。是在百年前,琉球尚氏王朝最强大的时候,由尚清王出兵夺取的。
这座岛在大部分琉球人眼中,并不是琉球的固有国土。而且尚宁王之前被迫和日本签订的协议中,已经将奄美岛割让给了日本,而与之紧邻的德之岛已经成为距离日本控制区最近的岛屿。它和奄美岛都位于宫古海峡的北侧,即使不献给大明,将来也定会被日本夺取。因而,在听从周显的建议后,蔡锦才这么大胆的冒充尚贤,将德之岛献给大明。只要大明同意在那里驻兵,日本想要侵占琉球本土,就必须先攻占大明军队所在的德之岛。
对于蔡锦这样的小心思,周显并不在意。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为了自己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倒也可以理解。反正周显只是想要一个在南洋进行贸易的中转站,这样一座大岛反而最合他的心意。
至于鹿儿岛藩,虽然是日本大藩,但不完全等同于日本。津岛氏和幕府将军历来不和,只不过因为其实力强大,历来将军不得已默许他保持独立。德川家光断不会为了鹿儿岛藩的利益而与整个大明开战,反而恐怕会十分乐意看到鹿儿岛藩的衰落。
崇祯帝对于这个远在天边的小岛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周显在奏折中劝说他接受,并言说正可以向周边小国宣扬大明国威。最后他勉强同意,并让周显派人接受此岛。
后来,周显派出一千水卒,乘二十艘商船随蔡锦和朝廷派去的使者一同前往琉球册封尚贤为琉球王,并按照协议正式接管德之岛。
这等于向鹿儿岛藩宣告大明正式干涉琉球事务,并开始向海外扩张。此举不仅引起了鹿儿岛藩的激烈反应,同时也使荷兰对之有了些警惕。但他们在明面上不敢直接与大明作对,而雇佣一些海盗劫掠大明商船,以将大明的势力驱逐出去。
再后来,周显与郑芝龙合作,将德之岛拿出来做两军的共同中转之地。为了共同的利益,登莱和福建都派出兵卒护送商船。顿时,在这片宁静的海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厮杀不断,成了暴利和风险并存的战场。
周显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手下的水师士卒历经了实战,并逐渐将德之岛建成了属于大明的海外基地。最重要的是,琉球中断已久的贸易在大明军队的支持下得以恢复,百姓富足,全力拥护大明。
后来,周显和郑芝龙的船队从福建出发收复台湾,而在琉球的水师则以琉球国为基地,拦截荷兰派出的援军。在这个过程中,琉球作为附庸国全力配合,牺牲甚大。最终,大明彻底收复台湾,并开始进军南洋。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眼前的情况是,在周显离开济南的第二天,蔡锦启程前往京师。北直隶混乱不堪,周显派了两百士卒一路护送他前去天津,然后从那里乘船前往京师。除了蔡锦他们一行人,还有被俘的刘泽清手下将领二十余名和附从他的十余名文官。
骆养性驻守天津,虽然对周显不满,但也不敢拦他派往京师的队伍。而只能将这种不满写在他的奏折中,各种诋毁周显。
当几十名俘虏被运到京师的时候,焦头烂额的崇祯帝终于有了喘息之机。他下令将所有俘虏斩杀于西门菜市口,并公开展示三日。这样的举措,明显是为了稳固京师民心,好让百姓知道,这天下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缺钱、缺粮、缺军队,这样的情势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如果再不给予他们一点信心,京师有可能面临全局崩坏之势。因而,虽然刘泽清未除,也不在这些俘虏之中,崇祯帝还是下令直接将这些俘虏全部斩首示众。
这一日,崇祯帝的心情很好。亲自接见了押解这些俘虏入京的将领章怀,并询问了他一些山东的有关情况。
最后,崇祯帝令王承恩拿出二十两银子赏给他。
章怀跪谢,大声言道:“小人谢过陛下。此次小人从济南赶来,督帅曾再三嘱咐我,有一些东西要绕过六部,直接交予陛下。现在这批东西暂时存放在督帅在京师的府邸,请陛下派人前往接收。”
崇祯帝皱眉道:“什么东西,还要绕过六部?周显他是想要做什么?”
章怀连忙跪倒道:“督帅别无他意。只是这批东西乃剿灭叛贼刘泽清所得,一旦直接交给六部,便只能充公户部,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直接交给陛下,则能暂时解您的一时之困。况且,不久之后便是陛下的圣诞,督帅也是想以此为陛下祝寿。”
王承恩在旁小声道:“皇爷,这是周督帅的一点心意。如果通过六部,回直接被拿去补充户部,您再想拿出来就困难了。”
崇祯帝顿时了然,轻轻的点了点头。
章怀连忙递上一纸批,向崇祯帝道:“陛下,这是物单,请您查阅。”
王承恩从章怀手中接过来,又递给崇祯帝。
崇祯帝刚一打开,顿时愣在当地。只见上面写着,五千两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二十柄如意,四尊金佛,其他的玉器、宝石更是不计其数。随随便便一算,也至少价值百万两白银。
旁边的王承恩看了一下,也有点发晕。这岂是一点心意,简直是一掷千金。
崇祯帝带着有点发颤的语气问道:“这些都是?”
章怀点头道:“本来还有一些。但此战我军是以寡敌众,伤亡惨重。士卒需要抚恤,百姓也需要安抚。督帅便擅自做主,拿了一些出来犒赏士卒和抚恤百姓,他要小人代他向陛下请罪。”




末代驸马 第九百一十章 崇祯帝的旨意
夜色深沉,文华殿内。
崇祯帝屏退所有的宫女太监,只留下王承恩一人。随着一个个箱子被打开,烛光下的金银光彩夺目。直到此刻,他才真正确定这些东西确实是真的。他缓缓坐回座位,看着眼前的那些大箱子,久久没有言语。
过了一会,王承恩在旁低声说道:“皇爷,您怎么了?”
崇祯帝缓缓转过头,“承恩,朕记得周显上次返京之时,也带来了两口大箱子。说是收复复州之时,从鞑虏那里得到的。”
王承恩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他还送了一块莲花型的昆仑玉给殿下,现在就挂在殿下的腰间。”
崇祯帝轻轻的点了点头,“如若朕记得没错,周显每次取胜,派人报捷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些东西,而这次却直接拿这么多银子出来。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承恩笑道:“老奴怎么知道这些事情?只知道最近京师粮价飞涨,有了这些银子,皇爷便不必减衣缩食物,也能过的好一点。老奴想周督帅大概是想到了这些,要不然他也不会直接绕过六部,而将这些银子私下里交给皇爷。”
崇祯帝叹了一口气,“是啊!他真的很有心。他还在奏折里给了我两大提议。一个是由朝廷直接接管京师的几大粮店,以抑制京师粮价。另一个则是明里暗里,都提请扩大海贸,以海运所得来养兵平叛。”
王承恩用案几上拿起茶杯递给崇祯帝道:“皇爷,那周都督说的有道理吗?”
崇祯帝喝了一口茶,苦笑道:“有道理是有道理,但却实施不了。就算朝廷直接接管了粮店,但粮食还得从商人那里购买,价钱依旧是由他们所定,完全控制不了。倒是一种方法,杀尽这些奸商,但他们后面站着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高官侯爵。恐怕朕一下令,他们就会一个个的跳出来反对。到时候京师不稳,朕这皇帝也就做到尽头。而海贸之事,你别忘了沈廷扬和郑芝龙,开放一个天津口岸就引起那么多人的反对。如果全面开放,还不知道他们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呢!对周显所经行的海贸,朕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其进行。即使如此,你看弹劾他的折子,依旧如雪花般传来。他们怎么不想想,如果周显不是靠海贸,如何能养那么多大军,又怎么击破满虏,收复辽南?一个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物,自己不做事还看不得别人做事。”
看崇祯帝突然发怒,王承恩识趣的闭上了嘴。
倒是崇祯帝,过了一会,又开始翻看他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奏折。
其中有骆养性弹劾周显意图造反,纵容手下杀害天津客商,重伤于他。
有锦衣卫上报的,李岩和周显为旧识。李岩入狱之时,周显曾派人为他上下打理。而李岩率部攻下舞阳时,曾放周显的父兄离开。里面还附有李岩写给周显的密信,暗示周显已经决议归降李自成。
有山东原有官吏弹劾周显抢夺王田,分给灾民,用以收揽民心,有造反的企图。弹劾他不向朝廷禀告,直接任命亲信之人担任各州府官吏。
有军中密信报告,周显给士卒提饷,把朝廷之军变成他的私军。
最后一封奏折是周显所写,他状告骆养性收受刘泽清贿赂。故意拖延放他派去奇袭刘泽清的军队离开天津城,并索要贿赂。后又擅自离开吴桥阵地,导致德州叛军大部逃脱,请求朝廷重惩。
这里面虚虚实实,真假难辨。而崇祯帝又属于那种疑心极重的人,这些奏折他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他本来十分信任周显,但那些弹劾他的奏折却不得不让他感到犹疑。特别是将朝廷之军变成了他自己私军这条,直接触了崇祯帝的逆鳞。本来周显这次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让他十分满意。但看了看眼前的这些奏折,他又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从来不是崇祯帝的风格。疑人不用,用人还疑,这才是他一贯的作风。
崇祯帝也就此事询问过自己的几个亲信大臣,但他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义正言辞大骂周显,提议直接将他召回京师直接圈禁起来;有的提议给予其信任,让他继续带兵平叛;还有的提议派人前去山东,夺其军权,只给他谋划之权,不给他统御之权。
崇祯帝又将诸位大臣的建议重新规整了一遍,最终决议还是听从魏藻德的建议,分化其权。他向王承恩道:“研磨,朕要下旨。”
第一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吏部。下旨提升魏藻德为礼部左侍郎,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御前听用。
第二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兵部。任命黄蜚为右都督,独立统领在辽南的所有士卒,不必再受周显指挥。
第三道圣旨,崇祯帝依旧发给吏部。令户部即事中吴甘来担任青州知府,御史王章担任济南知府,內恃太监李虹担任监军,前往山东赴任。
第四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山东诸王。德王从叛,罚银十万两。但因响应官军收复济南,保留其爵位。衡王从叛,免除其爵位,贬为庶民,圈禁于济南。由其子继承爵位,前往青州就藩。鲁王朱以派叛逆称帝,但怜其最后能幡然悔悟,以庶民葬之,鲁王爵位由其弟朱以海正式接任。其他诸郡王,各有处罚。
第五道圣旨,崇祯帝发给了骆养性。不追究其过往罪过,令他屯兵天津,时时监视山东周显的动向。
最后一道圣旨,崇祯发给周显。盛赞他的平叛之功,让其继续努力,剿灭残敌。但同时也下了死命令,让其务必在三个月内清扫刘泽清之乱,并攻占济宁。然后出兵河南,增援孙传庭。而李虹担任监军,具有直接指挥诸将的权力。
等写完这六道圣旨,天已大亮,崇祯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向王承恩道:“去发旨吧!”




末代驸马 第九百一十一章 韩勇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九百一十一章韩勇辽东,一场雪后,天气愈加寒冷。
韩勇带着三十余个骑卒,趁着夜色一路向南,马蹄踏在积雪上发出“咔咔”的声响。寒风吹拂脸颊,像刀子一般疼痛,他将头压的很低,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温暖。本来洁白的脸面却开始蓄须,使之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上很多。
击破勒克德浑之后,吉木率大部骑兵从辽阳方向向南撤离,而韩勇主动和那些伤卒一起留了下来。初时,满清忙碌追杀吉木,无暇顾及于他。他就趁势整编了刘麻子手下的士卒,并掠取了周边的数个清军戍堡,收编里面的汉人奴隶。而得知在辽东腹地存在一支明军后,无数不堪忍受欺压满虏的汉人,杀死他们所谓的主人,前来投靠。一时间辽东各处风声鹤唳,极大的震动了满清的高层。
但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待吉木乘船逃回旅顺,满清便开始回兵清剿韩勇他们。这些清卒熟悉辽东的情形,且战斗力远强于韩勇所率的这批乌合之众。而且,大量人前来投靠,韩勇无法一一验明他们的身份,其中有些就是清军派来的细作。
几战下来,韩勇所率的明军损失惨重。幸亏刘麻子为匪多年,熟悉通远堡周边地形,带着剩余人逃进深山,在密集的林间穿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死伤,但至少保留了大部分的精锐。
而天气的变冷也帮了他们,前来征讨的清军后勤补给不上,大量士卒冻伤、冻死。看到已经差不多完全击溃了明军,他们便回兵撤出山林,将兵力部署在几个关键的戍堡内。想着先困住他们,等到开春之时再出兵清剿。
在深山老林的明军条件虽然艰苦了点,但至少得到了喘息之机。韩勇和刘麻子趁着这段时间将大部分细作清查了出来,并重新整编了全军。最终得众近四千人,其中青壮两千余人,和以前的两万余百姓前来投靠简直是云泥之别。但这些人都是苦战坚持下来的,而且对满清是满腹的仇恨。
刘麻子在战前分散藏起来的辎重物资也发挥了大用。粮食、武器,还有各种的棉衣、棉帽都被从埋藏地挖了出来。虽困于深山,环境恶劣,但却少有人因为缺少吃食、衣着而饿死、冻死。
而且,在辽南的明军也没有完全忘了他们这支明军的存在。黄蜚利用熟悉辽南地形的当地人探查出了几条通向辽东腹地的小道,虽然在清军的严密封锁下,每次只能运送少量物资和资源,但却从未中断。
现在,韩勇前来就是为了接收新的物资的。他听到动静,挥了挥手,身后骑卒连忙下马,向周围散开。他们各持弓箭,成扇形对着前方。
韩勇拿出火石,引燃火箭。火箭发出红色的光芒,成一个圆圈状舞动。
不一会,对面也同样闪烁起火光,只不过颜色是红中配着一些青色。
韩勇向周显士卒道:“是自己人。你们先待在这里,马世先随我一起过去。”
来人翻开帽檐,看着韩勇道:“韩游击,你来晚了。”
韩勇听到他的声音,顿时一愣,“孟越,你怎么在辽东?”
孟越道:“军门让我来的,他怕你一个人在辽东腹地活不下来。”
韩勇撇了撇嘴道:“放屁。老子在这里几个月了,还不活的好好的。”
孟越点了点头道:“那好,我回去后一定把你的这句话告诉军门,就说你说他放屁。”
韩勇怒道:“孟哑巴,你找抽呢!我说的是你放屁,而不是军门放屁。你再这样胡搅蛮缠,小心我直接撕了你的那张臭嘴。”
孟越淡淡一笑,“管好你自己吧!这次来,带了五百斤药材,二百柄长刀,三百个矛头,和两百件铠甲。另外,按照你之前说的,还带了一些冻疮药,以及两个医生。”
韩勇惊喜道:“那太好了。你不知道辽东的天气,真的能冻死人。有了他们,我便不用天天听那些兔崽子的嚎叫了。时间紧急,不和你多说了。赶回给我搬上马,我还得趁着夜色尽快赶回去。现在那些鞑子兵一个个就像长着狗鼻子,天天找我的不自在。这次为了绕过他们,我就花多费了一个时辰。等到天亮,会更难办。”
孟越点了点头道:“已经好了,现在就可以启程。”
看着已经装载上马的大包裹,韩勇满心疑惑的问道:“你什么意思?用这些马直接将这些辎重运回去,那你们怎么回去?”
孟越道:“不用回去了,我们和你一起去辽东。军门想要你想办法攻下宁古塔,解救里面不愿归降清军的大明将领。而我正好熟悉当地的地形,或许可以帮的上忙。”
韩勇和孟越一路无语,等到回到营地的时候。韩勇去掉铠甲,换上一件厚重的虎裘,转手取过另一件递给孟越道:“冻死你个乌龟王八蛋。”
孟越笑了笑,也同样换上。“韩游击,现在只剩这么点人了吗?”
韩勇摇头道:“之前鞑子派了不少细作混入,我们损失很大。这边只有三百人,是前营,是防鞑子偷袭用的。后营那里还有三千多士卒和近五千百姓,总共有八千多人吧!”
孟越有点奇怪,“还有百姓?”
韩勇“嗯”了一声,“鞑子凶狠,凡是敢抵抗的百姓,他们一概斩杀。如果这些百姓不跟着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那些士卒的亲属,也无法舍弃。这一两个月,我送了大约一千老弱去辽南,以免除后顾之忧。剩下的,基本上人人都可拿起武器抗敌,也不是一无是处。”
孟越点了点头。
韩勇拿过一个铁棍,在碳灰下翻动,不一会翻出一个黄滋滋的玉米。他用手掰开,将一半递给孟越,另一半自己囫囵吞枣的吃着向外走去。“你先垫吧垫吧肚子,我去找王大当家,我们晚上再讨论你说的那件事,到时候我请你吃肉喝酒。”




末代驸马 第九百一十二章 宁古塔
孟越美美的睡了一觉,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天已微黑。他走出茅屋,冷风吹拂脸面,久违的感觉。
本在远处,和几个士卒围坐在火堆旁吹牛聊天的一个高大青年连忙站起来,走向孟越道:“将军,您醒了。韩游击吩咐我,等你醒了就让我带你去见他。对了,我叫高阿牛,是韩游击的贴身侍卫,你可以叫我阿牛。”
孟越点了点头,“那走吧!”
两人七拐八拐,最后在一个较大的木制房子前停下。房子看起来比一般的房屋大一点,两侧有士卒把守,而正面空着,类似于议事的大厅。里面燃着好几盆炭火,暖烘烘的。即使屋外的凉风吹来,也让人不觉寒冷。在这样的深山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柴。
韩勇看到孟越,连忙站起来向众人道:“这位是孟越,孟守备,是从莱州一路赶来协助我们的。以前的时候,他曾在孟乔芳手下效力,对辽东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孟越扫视了一圈屋内的众人,除韩勇和自己外,还有五人。其中一人年纪最长,一脸麻子,坐在韩勇身旁,应该就是刘麻子。他连忙拱手道:“初来乍到,以后诸位多多指教。”
1...210211212213214...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