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周显接着说道:“另外,兖州、东昌治下各州府知州、县令也需要立即补充完成。如果在座的诸位有合适的人选,都可直接举荐,到时候再择优录用。大乱之世,更需要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而山东能否稳固,并不在于一二将领,而在于在座的诸位是否齐心一致?以才录用,才高者居高位,这是基本的原则。”
王章突然插嘴道:“这个才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定他们是否有才?”
周显笑道:“这个才吗?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人文章写的好,有的人擅于治理百姓,有的人会生财聚财。没有什么最好,只看合不合适。不如这样吧!我派出两人,高抚台也派出两人,然后王知府和吴知府各派出一人,组成一个六人小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诸位举荐官员的各项具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考核,然后把考核的情况写成文字回报上来。最后由我和高抚台根据这些情况来共同决定任命哪些人。你们看这样可好?”
王章最担心的是周显独揽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力,现在他与高名衡共同商议决定,可以说是十分公平。他心中十分佩服周显的大度,拱了拱手,“属下支持督帅的决议。”
看王章这个刺头都已经表态,其他人更没什么意见,纷纷出言表示支持。
又议了一会,周显突然有一些阴冷的感觉,他抬头向外望去,淡淡笑道:“不知不觉,天已经快要黑了。韩畅,去告诉厨房,让他们将做好的晚膳端过来,先让诸位吃饱肚子。也趁这段时间休息一会,稍后我们再议。”说完,他站起身子,晃了晃身子,笑道:“没想到议个事还这么累。诸位也可出去活动活动,但不要走远。”笔下中文
周显离开大堂,在萧冷的引领下走进一间偏房。
房内共有三人,其中一个三十一二岁,古铜色脸庞,神色间有些许疲惫。另外两个都二十出头,面相有七分相似。看到周显,三人连忙起身。年长的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向周显屈身拜道:“罪将杨衍拜见大帅。”
周显轻轻的摆了摆手,淡淡笑道:“绪之不必多礼,快快请坐。这两位是?”
杨衍坐下,“这两位是罪将的从弟,杨彩和杨珍。”
萧冷弯下身子,低声向周显道:“他们两位都是杨总兵的公子。”
周显看了两人一眼,笑道:“将门虎子,果然不凡,两位公子也请坐吧!”
两人向周显抱拳施礼,然后在侧位坐下。
在明末,杨家算是临沂第一大家族。元初明末,战乱不止,山东十室九空。朱元璋下令,迁山西之民入山东,杨家便是在此时迁入山东的众多百姓之一。万历年间,杨肇基由武举人世袭指挥使,从此开启了他的为将生涯。历任防倭三镇总兵,沂州卫正指挥使,大同总兵,都督佥事兼任右都督。后又升任为左都督,大将军,在军中去世之后还被崇祯帝追授为太傅太师。威望之盛,堪称崇祯初年第一人。其子杨御荫和杨御蕃都在军中担任总兵,杨衍不到三十岁便担任副将,并被诰封为骠骑将军。说杨家为将门,一定也不夸张。
杨御荫早逝,杨御蕃中人之姿,在杨肇基逝去之后,杨家威势便不如往昔。后来孙可望成功偷袭扬州,杨御蕃奉命集结临沂周边卫所兵南下增援,在淮安与贼军对峙。但不久之后,刘泽清反叛,尽取山东西三府之地。
卫所兵战力本就不强,纪律散漫,且乡土观念特重。听闻家乡被贼军所攻的消息后,还未等杨御蕃下令后撤,便直接逃散了大半。李定国趁势猛攻,大败杨御蕃,并将他手下的数千残军围困在宿迁城中。
杨御蕃在内没有足够的粮草,在外没有一个援兵的情况下,举旗投降。李定国率部北上,遇到抵抗,就令杨御蕃阵前劝降。其父杨肇基威名震天下,而杨御蕃所统帅的大军是在淮南的最后一支官军。看到他来劝降,纷纷献城。李定国兵不血刃收复睢宁,邳州等地,最后连徐州也收入了囊中。
当杨御蕃的所作所为传到京师的时候,群情激奋,弹劾如云。崇祯帝念及杨肇基以往的功绩,并没有追究他的家人,但将杨御蕃和杨衍两人列入罪臣名单,赏银一千两取其头颅。
杨家为地方大族,虽然杨肇基之妻杨老太太直接宣称将杨御蕃和杨衍逐出家族,但一般人仍视他们为罪臣之家。特别是那些随杨御蕃出征而战死的将士们的家属,每日都要在杨家门前闹上几次。
在周显率部到达临沂的时候,杨家已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老太太却在临沂被围的时候,拿出半数家产襄助守城。并开办粥场,救济灾民。
周显得知了杨老太太的壮举之后,深感敬佩。便亲自去拜访了住持杨家事务的杨老太太,并祭拜了杨肇基。这之后,在周显的主持下,杨家拿出一些银子给予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同时,周显严令达成一致后,不得再骚扰杨家。
这件事也算是解决了,当时周显算是无心之举,但后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隆武建朝,为了限制孙可望的权势,启用了不少以前归属于朝廷的将领,杨御蕃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得以重新掌管军队,虽说人数不多,只有三四千弱卒,但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他派人到山东联系周显,提出愿意重归朝廷。
周显对此当然十分乐意,他派人告诉他让他寻机北归,自己会派出军队接应。但不久前,隆武帝下令调杨御蕃前去扬州。杨衍借机与杨御蕃大闹一番,率亲信数百逃离驻地,最终逃回临沂,被当地守将解送到济南。
末代驸马 第五章 山东之局5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五章山东之局5周显听他简单说了一下这一路的经历,问道:“绪之,你这次返回山东,你叔父那边不会有什么事吧!”
杨衍回道:“督帅放心。按照约定,我离开后不久,叔父便会向李定国上报此事,以释其疑心。而且我还专门留下了一封信,言说我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家中老母病重。背叛朝廷已是不忠,再也不能不孝。想来李定国看过之后,应该也不会过多苛责叔父。只是叔父不能率部北返,重归朝廷,还望督帅恕罪。”
周显摆了摆手道:“这是小事,只要他安全就好。身在贼营,心向朝廷,我能理解杨总兵的所为。实际上反过来想一想,或许他待在隆武叛军那边,将来能发挥更大作用。算了,暂时不说这个了。绪之,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杨衍脸色愁苦道:“目前末将还是有罪之身,只希望圣上能给我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此,即使将来战死沙场,也可以彻底瞑目了。”
周显淡淡笑道:“事情哪有那么严重。这样吧!我上一封奏折给圣上,就说你早就与我有所联系,很多隆武军的情报都是由你私下传来的。这样,即使圣上追罪,也不会过于严厉。目前山东形势危急,或许不久之后就会爆发大战,正是英雄大展身手之时。你若是不嫌弃,就暂时留在山东在我手下效力如何?”
杨衍脸色激动,“督帅说的可是真的?您愿意收留我?”
周显点了点头,“只要你愿意,我会尽力帮你脱罪。只是你刚从隆武叛军那里逃回,如果明面上直接重用你,或许会害了你叔父。接下来我会招募三万新兵,你暂时以布衣身份帮我训练他们。等到来日征战之时,你便是统御近万士卒的将军。”
杨衍没做太多思考,便回道:“多谢督帅看重,末将愿意。只不过末将有个请求,还望督帅能够同意。”
周显点头道:“你说。”
杨衍沉默了片刻道:“督帅可能已经知道,我和我叔父以有辱祖先为名被奶奶逐出杨家。本来这次回来,我先是返回杨家,但奶奶她连门都没让我进。而是派出杨珍和杨彩,让他们押我到官府领罪。我没别的要求,只希望督帅能写一封信给奶奶,帮我和叔父解释一二。”
周显愣了一下,接着叹道:“杨老太太还真是……,好吧!我稍后就写这封信。两位公子先在济南歇息一日,等明日再返回临沂。”
杨珍站起来道:“大帅,我二人前来,除了陪叔父来您这里领罪外。还希望能在大帅帐下效力,这也是奶奶她要求的。”
周显听完一乐,“这样好啊!绪之,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了。萧冷,你现在带绪之去济南讲武堂,让他见见那些准备入军的学子。至于两位公子,先以第二批学员的身份入学,等将来再另行任用。”
送走三人,周显启程返回大堂。韩畅端来一碗莲子羹,他端起来一饮而尽。“里面的诸位大人都吃好了吗?”
韩畅回道:“都没怎么吃,倒是彼此之间议论纷纷。”
周显将碗放回案上,“哦,都议论些什么?”
韩畅道:“什么都有。有对山东局势担忧的,有商量推荐各州县官吏的,还有议论督帅的,等等,乱七八糟的。”
周显笑了笑,“还真是乱七八糟的。走,进去。”
看周显进来,堂内顿时静了下来。周显坐在主位上,看高名衡那碗基本上没动,“高抚台,不可口吗?”
高名衡摇了摇头,“只是高某不喜鱼腥。”
周显点了点头,说道:“是周某考虑不周。”然后他转向外下令道:“把碗收回去,同时上一些茶点,供各位大人吃饮。诸位可能不太清楚,之前因为南北阻断,山东遭遇粮荒。一般人饿一饿,倒是不会有什么大事。但军中却不行,三天吃不饱,普通士卒都敢直接拿起刀枪和领将对干。因而我便鼓励沿海渔民提供各种渔产,晒干之后由官府出面进行收购,以供应军中。最初的时候,每到吃饭的时候,鱼腥味飘的满营都是,一些士卒闻到就吐。后来还是一个火头军改变了烹饪方法,煮鱼的时候加上豆腐、海带,还有其他的野菜,以消除腥味。这之后,鱼干才逐渐成为军中主要的肉食来源。”
王章脸色极不自然,低声嘟囔了一句“养猪将军”。
周显却是听到了,淡淡笑道:“养猪将军,这个称呼倒也恰当。因为当鱼干成了军中主要的肉食,那消耗的猪肉和羊肉便减少了。我便下令将剩余的猪羊集中起来,然后在历城临山的地方办了个六畜场,派人专门饲养这些猪羊。最开始的时候仅有数百头,后来通过购买和繁育,到现在已有近两千头了。再等一段时间,数量还可以再翻一倍。等到那个时候,不仅可以足够供应军中,还会有多余的可以贩卖给普通百姓。王知府知道之后,大骂我是‘养猪将军’,说我不务正业。但我想的是,什么是正业?能解决问题便是正业。否则,一味清高,不做实事,我想也算不得什么好官。”
看王章脸色难看,周显笑道:“王知府,我不是在说你。河北大乱,无数流民拥入山东,济南府承受的压力最重。自你担任济南知府以来,积极安置流民,调和移入百姓和当地百姓之间的矛盾。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避免了大量百姓冻饿至死,劳苦功高。就这点言,我是十分佩服的。”
王章脸色缓解,好听话谁都爱听,特别是王章这种自诩清高的人。他向周显拱了拱手,“督帅谬赞。”
周显“嗯”了一声,继续说道:“那王大人是否愿意为了天下,承担更多的责任?”
王章面露不解,“督帅请说。”周显和王章的关系历来一般,而且王章还多次出言抨击周显。周显如此发问,令他疑惑万分。
末代驸马 第六章 山东之局6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六章山东之局6周显说道:“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事,我准备对一些城池的城墙进行修葺,加固,增高。甚至像泰安、德州,莒县这些关键城池,还需要在外修建一些垒堡,以卫护主城。一旦闯贼侵入山西、河北,大量灾民必然拥入山东。这主要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粮食问题,另一个是安置问题。所以,我准备在济南、淄博、泰安三地各建一个可存粮百万石粮草的大敖仓,储存各种军需物资,以备长期作战。还有就是,要在之前兵灾严重,人口较少的德州、临清建设可以安置五万以上灾民的安置地点。”
王章眼神闪烁,十分迷惑的问道:“大帅打算让我负责这些事情?”
周显点了点头道:“这些都是事关将来的大事,处理不慎,可能在山东引起全面的混乱。而且,每件事都耗资巨大,我最担心的事情便是有人从中贪污受贿,偷工减料。王大人刚正不阿,世人尽知。如果由您来监行此事,我想无人敢从中偷奸耍滑。”
高名衡看了看周显和王章,心中好似看懂了些什么。王章此人性格直率,一直以御史自居,与哪方面的官员都不结交。还时时怼天怼地,抓住一些小事大肆抨击众人。无论是哪方面的势力,对他都不喜欢。尤其是周显行事,很多时候都不遵规矩,招致了他最多的抨击。周显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对他定然不满。而无论是修葺城墙,还是其他的事情,王章都不能长久待在济南,这大概是眼不见心不烦吧!想到这里,高名衡轻轻的拍了一下想要站起来的吴甘来的手臂,让他不要说话。
王章性格直,但却不笨。听完周显所说的,他得出了和高名衡一样的结论。但就他本人而言,在京师担任御史之时,他上书最多的便是抨击朝内贪官污吏,而且也妄图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他沉思片刻,站起来拱手道:“督帅信任下官,给予我如此重任,我定然竭尽所能助督帅完成这些事。但若是期间发现了贪污受贿者,该如何处置?是否也请督帅准许我审查监督收治之权?”
周显淡淡笑道:“这是自然。我会派出于成龙担任你的副手,给予你调用山东各州府衙役的权力。同时,新设的负责缉盗的警察局也归你统领。不仅针对这些工程监督建造者,还可以对山东境内的百官施行监察。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众官有贪污受贿,虐民伤民者,你都可以直接对他们进行处置。你看,这样可好?”
堂内顿时爆发了一阵惊讶之声,周显这是给了王章监察百官的权力。
王章也看向周显,明显有点不可置信。
高名衡眉头微蹙,也搞不清周显这是要干什么。王章这个刺头,谁的面子都不给。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他定然会搅的山东天翻地覆,到时候遭殃的可不是一两个人。
周显看王章沉默不语,问道:“王知府,你可愿意?或者说还需要我做些什么?”
王章拱手道:“下官愿意。”
周显笑道:“那就好。下去之后我们再好好议议需要征调多少徭役,调拨多少银子和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建设。”
王章拱了拱手,坐了回去。
周显转向高名衡道:“高抚台,你对各府的情况最为了解。除了海贸、盐税、矿税所得,山东除登莱二府外,一年之税有多少?”
高名衡想了一会道:“大约有银八十万两,粮一百二十万石。但大部分都要交付朝廷,山东所余只有大约六分之一。”
周显叹了一口气,“这点钱粮,除了官府和军队基本的开销,所剩无几。在平时尚可,但在战时,远远不够,而且这战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虽然海贸和盐税可以增补赋税,但若是山东本身无法充盈府库,难免生事。改革税制势在必行。”
高名衡脸色一变,“督帅,税制由朝廷规定,改革必须征得朝廷同意。否则,一省之税制与天下之税制相违,这怎么能行。一旦朝内众御史上奏弹劾,恐怕督帅会落个妄图割地自立的罪名。”
陈名夏跳出来道:“高抚台此言差矣!此时天下纷乱,闯贼占河南,隆武叛军据江淮,各有政策。在河南,李岩编了一首闯王歌,其中的一句,我想在座的诸位都听过。‘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虽然李自成无法做到完全不纳粮,但其在河南主要通过追赃富户来维持军队的开销,对于小民则实行轻徭薄税之策。此举收百姓之心,这便是他虽然屡战屡败,却能不断壮大的原因。在江淮,朱聿键采取营庄制改革,将因战乱而失去主人的田地划为皇田,以千亩为一营庄,设管庄一人。组织流民对其耕种,所获粮食尽归军中,而同时对流民进行安置,让他们能够存活。而对有主之田,特别是拥有大量良田的地主乡绅,则施行分利之策。秋后收成,地主乡绅占六成,而隆武军占四成。这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地主乡绅的抵触,同时也收取了贫民之心。他虽然占据淮南时间不长,但俨然已经完全立足。”
吴甘来不满道:“他们都是乱臣贼子,难道我们还要学他们吗?”
陈名夏脸上带着一股嘲讽的笑道:“如若他们能收取民心,夺取天下,将来之人还会以乱臣贼子看待他们吗?洪武皇帝,永乐皇帝,哪一个在当时不被人称为乱臣贼子?但现在呢!还有人会如此想吗?”
王章勃然大怒,“那些贼子怎能与永乐皇帝相提并论?你何等身份,怎么敢在此发如此狂言?”
陈名夏针锋相对道:“狂言,但也是实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有有了百姓的支持才会有充足的兵员,粮草和其他的一切。目前战乱不止,朝廷不行改制,但其他的叛贼反王却可以肆无忌惮的推行此事。一方得民心,一方失民心,天下将来归属不言自明。到时候天下倾覆,抱一个正统之名而亡又有何意义?况且,王大人似乎忘了,朱聿键同样是朱氏子孙。在普通百姓看来,他同样有资格继承皇位。”
末代驸马 第七章 山东之局7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七章山东之局7陈名夏说话虽然难听,但他说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普通百姓根本不在意谁当皇帝。特别是朱聿键,他是朱元璋的九世孙,正统的大明藩王。不但一些普通百姓,就是一些官吏乡绅也将他当成继承皇位的一个选择。而且从始至终,他都未曾改过“明”这个国号,给人的感觉他是在兴明,而不是灭明。
王章恼怒万分,但却反驳不了,气的浑身发抖。
周显出言斥退陈名夏,向王章道:“王知府也坐下吧!如若朝廷能主动改革税制,我当然乐意接受,也不会出此下策来违背朝廷的规制。但高抚台、吴知府、王知府,你们都是京官出身,觉得这可能吗?一件小事都能争的天翻地覆,一点小利都能争的头破血流。等朝内大臣争出个结果,这天下是不是还姓朱都说不准。所以,此事无需再议,无论遭遇怎样的指责我都要施行。将来若是朝廷怪罪,我一人承担即可,与诸位无关。太冲,你给诸位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施行方案。”
黄宗羲站出来向众人拱了拱手,“改制方案繁杂而细致,学生已命人将具体方案誊写了十份,诸位大人可以相互传阅着看一看。但说起来,其也简单,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对应着四种人,工、农、士、商。农为根本,所占人数最多,也是改制的重点。其施行方案也主要有四点。一、重测山东之田,无主之田收为官有,乡绅富户平日强占之田地收为官有,卫所之屯田亦收为官有。然后以租卖的方式交予贫民,鼓励其先耕种,待数年纳税满后,土地便归其所有。二、征收田赋,任土所宣。例如,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不强求完全一致,以免百姓兑换之苦。三、将所耕之田,按田地优劣分为五等,分别征以不同的赋税,以消除因土地贫富不同而带来的赋税分担不均的问题。四、抑制土地买卖和兼并。以现有家族所拥之田,分十亩、千亩、万亩四个等级。拥地十亩以下者,施行轻税;拥地十亩到千亩之间者,施行中税;拥地千亩到万亩之间者,施行重税;万亩以上者,施以苛税。同时,拥田千亩以上者,禁止再行购置土地。否则,土地有权将多出土地收为官有,并对有关之人做出惩戒。”
王章冷哼一声,眼神中满是不屑。“拥有万亩以上田地者,非王即侯,莫非你要对这些人征收苛税?”
黄宗羲抬头看了一眼周显,回道:“这就关乎‘士’的改制了。督帅已经下令,今后无论是藩王,郡王,将军,车尉,校尉,无论其身份如何,凡是登记在其名下的土地,都需要按照规矩进行纳税。诸位大人,你们中有的是进士,有的是举人。按照以前的规矩,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但现在,规矩改了。凡是拥有土地者,皆须纳税。而且和普通百姓完全一样,不再享有任何特权。诸位大人手握重权,乃是山东士人的领袖,理应做出表率。若是有亲属在山东者,望提前告知,免得到时出现矛盾。”
黄宗羲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去官职。不久之后,黄尊素被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继位,诛杀魏忠贤。后,诸官会审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当年十八岁,以证人身份与许显纯当庭对质。他用藏在袖子里面的锥子刺伤许显纯,并用手痛击崔应元,拔掉对方的胡子祭奠自己的父亲。一战成名,被人称为“姚江黄孝子”,崇祯帝也称他为“忠臣孤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加上屡试不中,他的性格变的收敛了很多,但骨子里面的那种傲气却始终不变。面对王章的诘责,他回话绵中带刚,丝毫没有客气。爱倍多书城
高名衡面露惊愕,不可置信的看向周显道:“督帅,他说的可是真的?你是要向藩王收税?这……这可是太祖时就定下的规矩啊!”
周显淡淡笑道:“高抚台莫非忘了?现在我改的就是朝廷的规制。将田地分等级之事可以以后缓慢施行,但对所有田地征税之事却要立即施行。太冲,你负责此事,尽早将这样的消息告知山东各府。春耕之后,先依照之前的税制,减三成后对所有土地进行征税。我把克己营交给你,凡是拒不纳税者,封其家,逮其人,书其罪过于告示之上以宣告世人,直到其纳税为止。”
黄宗羲躬身拜道:“属下遵命。”
周显的强硬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外为官,家中少有没有土地者。例如高名衡,他是临沂人。家中田地虽然不算多,但也有千亩良田。而山东之地,文风鼎盛,在外为官者更是不计其数。例如高宏图,在南京担任兵部尚书,家人在胶州有良田数千亩。周显的这项举措今日传出,明日或许就会天下尽知。他得罪的可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包括众多藩王郡王,诸多当朝官吏、无数士子在内的一大批人。在座的众人根本无须多言,自有人替他们来大肆抨击周显的所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