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他们看着周显。有的眼神里满是怀疑,心中嘀咕他这样的强硬能坚持多久。他们好似已看到将来缇骑入山东,绑周显回京师的场景。而也有人直接出言表达支持,多是周显手下的亲信。还有一些人表面不说,但内心却对周显此举表示赞赏。这其中便有高名衡和王章,他们久在朝内为官,对大明弊端一清二楚,但却没有改变它的勇气和能力。对周显此举,他们只有佩服,但并不敢表达赞同。如果周显成了,他们乐见此事。如若周显做不成此事,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周显没有理会他们的众多想法,而是看向黄宗羲道:“太冲,你继续说吧!”





末代驸马 第八章 山东之局8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八章山东之局8黄宗羲拱了拱手,继续说道:“上面说了士农,接下来便是工商。工可指的是小工,亦可指大工。小工事生产,如铁匠、瓷匠、纺工,还有莱州炮厂内的工匠,芙蓉岛上的船工等,都可归于此列。这等人身份低贱,所获微薄,可以归属于无须纳税之列。大工指的是技术纯熟的工匠,他们收入比一般小工高,甚至比一些官员的官饷还要高。这样的人现在还少,但人数却在逐渐增多中。今后无论其从事何种工作,都按照其收入进行收税。月入五两银子之下者,无须交税。但高于五两者,均须纳税。至于交税的数额,还未完全定出,需要进一步商议。
说到这里,黄宗羲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商有行商,有坐商。不同的商,获利不同,所得也不同。如果以统一的标准征税,难免不公。如妓院、赌坊这类,获利快,而且还有伤风化,需要对其征收重税。以缩减其数量,甚至待到将来完全禁绝。而有些产业,如医馆,药店,饭馆等。有的是百姓必需,有的是获利很低,则需要征收轻税,以鼓励其运营。而为了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赋税。对于新开办的商铺,特别是像瓷器、造船这样的厂房,一年之内免税,三年之内轻税。另外,还应提高商人的地位。改变之前商人不得为官,不得穿丝绸的禁令,只要其不违反大明律法,不与贪官污吏相勾结而害民,就值得鼓励。”
高名衡站起来,沉声道:“准许商人为官这一点,我反对。商人逐利,这是其本性。若是让其为官,必危害百姓。督帅,其他的还可商量,但这一点本官坚决反对。”
周显摆手道:“高抚台请坐。这点太冲之前和我商议过,他这个官和你所想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所谓准许其为官,也就是一些协助主官的小吏,并无特别的实权。例如,对这些商人进行征税时,需要计算他们需要交纳的税款,查验他们是否偷税,等等诸多的事情。商人熟悉商人,他们做这些事会比官府的人来做更加有效。而且他们接触、管理的是那些商人,并不是管理百姓,也做不出什么害民之举。”
高名衡说道:“那如果他们和商人勾结,共同做出欺瞒官府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周显笑了笑道:“凡事都有利有弊。我们可以再设一个类似的监管结构,专门监督他们。只要他们犯罪,同样严惩。但这些都是小事,既然高抚台反对,就暂缓施行吧!以后可以再行讨论此事。”
说完,周显转头向黄宗羲道:“太冲,这些事情你应尽早做成文档,传喻四方官吏。而除了改革税制之外,你还要负责为我提供足够的赋税。我将海贸、盐场、矿场、以及山东境内所有的商业运营全部都交给你来管理。如何做,由你来做主。但我要求,到今年年末,我要商税方面翻上两倍。”
黄宗羲愣了一下,这周显之前并没有跟他商议过。他略作沉思,抱拳道:“督帅放心。如若到时候商税没有现在的三倍,算属下的罪过。”
周显点了点头,让黄宗羲退下。事情进行到现在,他的很多目标都已经达成,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忠清,最近几个月,你一直在胶州管理海贸的经营及扩充胶州港,现在那里进行的怎么样了?”
顾炎武拱手道:“禀督帅,一切顺利。目前港口的兴建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只要再有一两个月,便可同时停放近百艘二十丈长船。”
周显道:“我对你另有所用,你举荐个人替代你。”
顾炎武略作沉思道:“吴炎,字赤溟,一直为学生之副手,可以担当此任。”
周显点了点头,“那就他了。”说着,周显扫视了一圈堂下众人,脸色顿时凝重了起来。“诸位大人,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今日说出来,和诸位议上一议。大明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百姓在计数量七千余万。为何面对满虏百万之小族,却屡战屡败?不仅丧失辽东,还让其数次侵入中原,掠民而回。高抚台,你在朝数十年,可否为周某解答?”
高名衡沉默了片刻道:“满虏长于辽东苦寒之地,各个蛮勇善战,远非我大明将士可比。况且这么多年,朝廷财赋一直困难,九边将士缺衣少甲,战械不足,欠饷严重。虽说将士数量百倍于满虏,但分散于各处,各自为战。战力不足,战心不坚。最重要的是,大明缺少像徐达、蓝玉、戚继光那样的绝世名将。因而,屡战屡败也就不意外了。”
周显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万先生,你说呢!”
万元吉想了想道:“大明在内要应对流贼之乱,在外要抵挡满虏肆边,但以目前大明的国力很难做到两线对敌。如崇祯十一年,孙兵部大败李自成,逼得他只率十八骑逃入商洛山。而紧接着满虏侵入中原,使朝廷不得不召回陕西之兵,最终给了李自成死灰复燃的机会。再如崇祯十三年,为挽救辽东危局,圣上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率八总兵,十数万精锐出征满虏。初战告胜,进展顺利。但中原流贼又起,朝廷无粮无饷,只能催促洪承畴尽快结束辽东战事。虽然洪承畴的步步为营,缓步推进之策确实有效,但大明根本没有支撑久战的财力和实力。最后强令其进军,被困于松山,一败涂地。”
周显微微点头,“万先生熟知军事,说的有理有据,令人深思。王知府,你以为呢!”
王章毫不客气的回道:“文官爱财,武将怕死,不败才怪。如果文官都如海刚峰,刚正不阿,不贪一毫。武将别说其他的,就多一些如督帅者。敢率数百骑取汉城,万余人突袭旅顺,我大明何止沦落到此?风气不正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末代驸马 第九章 山东之局9
周显点了点头,没做评价,转向吴甘来道:“吴知府,你认为呢!”
吴甘来停顿了片刻道:“各种天灾不断,百姓困苦,朝廷赋税不足。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能力为现有的大军提供足够的军备。训练不足,而各层军将又吃空饷严重,实际的兵卒往往不到上报给朝廷的三成,且毫无战力可言。临战之时,上层军帅调动的都是些纸面的兵力,不知敌也不知己。最终导致贻误战机,一败再败。”
周显耐心的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每一样都不重复。他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大明衰弱至斯,已是积重难返。他沉默了好半晌,说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都是表面原因,要论根本原因,我以为有两条。”
王章忍不住问道:“哪两条?”
周显道:“一、朝廷无法养活治下的百姓,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二、民不知国,同样不在意国之兴衰更迭。”
高名衡皱眉道:“督帅此言未免有失偏颇。民为国之本,朝廷怎会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况且圣上乃英明之君,数次缩减吃用,只为苦民之苦。他数次下旨,令地方周济、安置百姓,尽力让流民有所依靠。只是限于田赋不足,才收效甚微。而我大明百姓数千万,忠义之辈层出不穷,又怎会不知忠心卫国?”
周显摆了摆手道:“高抚台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所指的朝廷并不指圣上一人,而是包括百官在内的整个统治阶层。”
说完,周显又解释道:“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些确切的数据。目前大明在籍宗室有三十余万人,由于种种限制,这些皇室宗亲天天无所事事,却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他们本就是皇亲国戚,过的比普通人好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明为太祖所创。但不该的是,他们却掌管着一项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却可以困死大明,那就是田地。如在藩王扎堆的中原腹地河南,共有九大藩王。分别为潞王、福王、周王、赵王、唐王、伊王、郑王、崇王、徽王,这九大藩王所拥有的庄田占了河南田地的六分之一。而湖广为大明粮仓,当地藩王所占之田地为湖广田地总额的十分之一。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附近土地的七成属于王府庄田,二成属于军屯田,民田仅仅只占一成。而这些所说的只是藩王所占之田,还有其他的无数的小宗室,所占之田更是难以统计。”
周显扫视了他们一眼,没人敢说话,他继续说道:“藩王宗亲所占之田,大约有大明土地的四成左右,但剩下的六成呢!太监官吏,军将士绅,富商大户,还有他们的家人、亲属、奴仆、下人又占了五成左右。而且越是天灾不断,小民越是无法过活,他们越是可以以低价收购小民之田,以作兼并之用。而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根本无需纳税,小民占一分之田却要纳天下九分之税。你们说,这些人吃大明的,用大明的,却为了个人的私利逼的大明的百姓无法过活。其造成的破坏远比闯贼肆虐,满虏掠边更大,这便是他们毫不在意百姓死活的具体做法。再说在座的诸位,你们饱读诗书,不说人人家中富裕,但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强上很多。毕竟,能读的起书者,家中都有一定的储蓄。你们或许没有做过恶事,但你们的家人呢!你们的族人呢!哪个都趁机压低价钱收购田地,哪个没有在大明这块肥肉上狠狠的咬伤一口?当然,这个你们中也包括我,我的家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要不然家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田地。”
众人沉默,静的连一根针掉地上似乎都能听得到。
过了好一会,夏允彝首先站起来道:“督帅说的是。我等读书人历来以忠义、仁义自居,但确实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今日大明之困境负一定的责任。小民无法过活,只能铤而走险从贼,导致贼寇越剿越多。如若无法解决小民存活问题,一切改制都属空中楼阁。此刻,下官才明白督帅上面所说的对山东内所有田地,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征调田赋是多么的英明。或许我们的利益会有些受损,但可以安定小民,从而为大明争得一线生机。”
周显点了点头,“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朝廷对百姓狠如狼,小民连活下去都变成了一种奢望。而诸位还指望他们心存忠义,为国效死。你们这是在以要求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而即使天下确实有这样的圣人,也是凤毛麟角,改变不了什么大局。我与诸多藩王,乃至诸位大人并无什么私怨,今日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改制,只是因为大明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高名衡看向周显道:“督帅不必再说这些了,我们都理解你的困境。”
周显摇了摇头道:“那我再给诸位说些不一样的。山东的整体地形是西低东高,西南、西北方向都是低洼平坦的平原,山东七成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这些平原上。中部山地突起,东部山地丘陵纵横,并不适宜百姓居住。简单而言,山东人口最多,赋税最足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方。而那些便于防守的地方都是些土地贫瘠,无法供养足够士卒的山地丘陵地带。这就像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可以被敌人随时攻入腹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稳固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便是我一直强调要重视普通百姓的原因。”
众人若有所思,但总感觉周显绕来绕去,一直没有说到重点。王章忍不住问道:“督帅,你说了这么多,到底要说什么?能不能直说?”
周显笑道:“我想说的是,要守山东,不能单一依靠士卒,还需调动大部分百姓的守土之心。改革税制,让他们能够过活,这是衣食足,接着还要让他们知荣辱。”




末代驸马 第十章 山东之局10
一直议到三更时分,众人散去。周显启程返家,顾炎武和于成龙追了出来。
周显神色十分轻松的打招呼。“忠清、北溟,你们来了?”
顾炎武和于成龙相互看了看,拱手向周显道:“督帅,我们有事要和您商议。”
周显点了点头,“那上马,去我那里再议。”
陈锋命人打开大门,上前接住周显坐骑,“二公子,夏完淳、朝鲜世子李玄署和琉球王王弟尚质已经在您的书房等了好久了。我本来告诉他们等明日再来拜见您,但他们不同意,说有要事和您商量。”
周显无奈的摇了摇头,“几个小孩子,能有什么要事?你叫他们去大堂。另外,让厨房煮点热粥,我饿了。”
陈锋应了一声,随之离开。但他突然想起一事,又转回来道:“对了,二公子,还有一件事,宋应星和赵宇来济南了。本来宋先生想等您回来的,但赵宇却强拉着他去了漱玉馆。还说等你回来时,再去叫他们。”
周显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赵宇啊!你派人去找他们,让他们尽快回来。”
他让顾炎武和于成龙先去大堂,他去卧室换了身舒服的衣服。然后用凉水洗了把脸,这才返回大堂。他坐下,看着夏完淳他们道:“你们三个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三人年龄相差不大,以夏完淳年纪最小,但却以他为首。夏完淳站出来道:“督帅,今晚萧冷陪着一个将军前来讲武堂。他们宣布将来会将一批学子编入新军,有几个会担任千总,还有十几个为把总。所有人都有官职,唯有我们三个除外,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周显摇头道:“没什么误会。名单是我提供的,特意把你们三个排除在外。”
夏完淳急道:“但这为什么啊!”
周显道:“玄署为朝鲜世子,尚质为朝鲜王王弟,身份特殊。如若你们在我大明出了什么事情,我怎么向两王交待?至于小隐你,年纪太小,刀不能举,枪不能提,难道我能指望你上阵杀敌?”
李玄署和尚质彼此看了一眼,上前道:“督帅,自来大明之后,我们二人早已抛弃了自己本来的身份,和众学子同吃同住,并无特殊。况且大明乃吾国父母之邦,此时能为大明做一些事情乃我等之荣幸,还望督帅能够成全。”
周显皱眉道:“那你们父兄那边?”
李玄署连忙道:“督帅放心。我会写一封信给我父王,告诉他此事。即使将来真出现什么意外,也和督帅无关。”
尚质也忙道:“质也会写一封信告知王兄。”
周显想了一会道:“好吧!我准许你们进入军中,但军中最重纪律。如若你们因自己身份而擅自违令,即使我有心饶过你们,恐怕也十分困难。你们要清楚这点。”
两人兴奋异常,连忙道:“督帅放心,我们知道。”
夏完淳脸色难看,似乎要垂出泪来。“督帅,那不就剩我一人了吗?”
周显看不得这个,“好了,好了。你年纪尚幼,不能编入军中。我给你安排一个赞画,以后跟着孙轩。有提议军事之权,但不用直接与敌参与对战。”
夏完淳高兴了起来,“多谢督帅。”
周显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三人摇了摇头道:“没了,那我三人先告辞了。”
周显缓声道:“等一会吧!我命人熬了粥,应该快要好了,喝完之后再走。”
周显盛了一碗热粥,小米掺杂着一些瘦肉,味道鲜美。一碗入胃,一夜的疲惫一扫而空。他看向顾炎武和于成龙道:“你们也喝啊!”
顾炎武饮了一小口。
于成龙却喝不下去,直接问道:“督帅,您为何让我当王知府的副手?而且给他那么大的权力,让他来审查百官。”
周显脸带戏谑,“你不喜欢王章?”
于成龙道:“欺世盗名之徒。不考虑实际情况,到处抨击百官。除了全了自己的直言之名,于世无丝毫补益。”
周显笑道:“所以才需要你去当他的副手啊!”看于成龙面露不解,周显继续道:“山东遭遇战乱,为了尽快稳定局面,启用了不少本来的官员,也任命了不少人。这里面有我看重的,也有高抚台等人举荐的,鱼龙混杂,品行不一。而这里面因为涉及众多人的利益,有些人虽有过错,但我不好直接处理。但王章就不同了,他性情刚正,又不归属于任何利益集团。由他出面来清除众官中的芜杂之徒,你不认为最合适吗?”
于成龙想了片刻道:“那若是督帅手下的人犯事呢!”
周显沉声道:“不管是谁,都要依法重惩。北溟,我让你军中执法,便是看重你忠介无私的性格。你全力协助王章,无须顾忌太多,到时候一切都由我替你做主。”
于成龙抱拳向周显道:“属下知道了。”
周显接着转向顾炎武,笑道:“忠清,是不是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顾炎武苦笑道:“这是督帅信任属下。但您只给了我五十万两银子,却要我在一年之内在兖州、东昌、青州三府开办三个学院,三百所每所可以容纳两百蒙童的私塾。还要我招募人才,开办报纸,以启民智。再加上招募唱戏的,说评书的,编杂书的,把他们集中起来,为军中士卒,为百姓宣传忠义。这担子真的不轻,而这银子真的太少啊!”
周显哈哈大笑,“忠清,这可不像你啊!”
顾炎武叹了一口气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督帅既然要开启民智,让百姓知荣辱。就得给足银子,否则属下实在做不来啊!”
周显点了点头,“那你以为哪一项耗银最多?”
顾炎武道:“开办学院和私塾。”
周显笑道:“那我给你出个主意,去找那些乡绅富户募捐。告诉他们,每捐出五千两银子,他们便可对一间私塾随意命名,并在私塾里面为他们立功德碑,让人们千世万世的记住他们。”




末代驸马 第十一章 山东之局11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十一章山东之局11顾炎武脸色愁苦之色不减,“那如果他们决定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私塾呢!难道您也要同意吗?”
周显笑道:“为什么不能同意?你顾炎武捐出五千两银子,我就可以将私塾命名为炎武私塾。别说,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不错的。”
顾炎武脸色吃惊,“督帅,您这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周显摇了摇头道:“我从来没有开玩笑。一个私塾的名字,虚名而已。他们只要拿钱来,自可拿去随便命名。忠清,目前大明千人之中,识字者为个位数。我让你开办私塾,强制让适龄儿童接受三年蒙学,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一些小节根本不必在意。前段时间,太冲给我上呈了一本书,专门列出《学校》一章。他认为学校应该广开言路,使之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也不是为了科举,而是‘治天下者之俱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目前山东的几个学院暂时可以满足选才之用,但以后要从学校大量选用治理之才。就必须有大量识字,并愿意继续求学之人,而我让你创立蒙学私塾的目的就在于此。但目前战乱将起,我无法给你提供更多的钱财,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关于怎么实现从学校取才,太冲对这方面的思考要深入的多,你可以多找他商议此事。”
顾炎武脸色一变再变,最终点了点头道:“属下知道了。”
周显继续道:“至于另一方面,同等重要,就是启发民智。现在百姓获取消息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官方所贴的告示,另一个为你之前创办的报纸,最后一个是百姓的口口相传的各种消息。官方所贴的告示传播太慢,能看报纸的只有少数的乡绅士人,而百姓口口相传的则多为诈言。通过多办报纸,可以让乡绅士人了解朝政的优劣。但对于不识字的普通百姓来说,戏剧、评书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一曲杨家将引出了多少忠义之士,一段说岳传又令多少人潸然泪下。我让以官府的名义招聘编书的,唱戏的,说评书的等等,是为了通过他们向百姓传输这些思想。你让他们多编一些宣传当今政策,弘扬忠义等等方面的剧本,然后唱给、说给百姓。细节上我不做要求,但一定要有个导向,让普通百姓明白他们是与官府一体的。就像你之前对我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做的就是要唤起普通百姓的国家意识,让他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自动的为国效力。”
顾炎武想了一会,问道:“那报纸上应写些什么?”
周显道:“暂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宣传改革赋税制度,让人明白这样改制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势在必行的原因,以减弱施行所面临的压力。另一个是抨击贬低李自成的不纳粮和隆武叛军的营庄政策,直书其弊端,让世人知道只有我们的改制才是最好的政策。给士人讲利益,给百姓讲忠义,给官员讲爱民,给兵卒将卫国护民。总之,我要能山东的所有资源,我要山东境内的所有士民都为守住山东而服务。”
顾炎武和于成龙听完,愣了好半晌没有说话。
周显采用的这一系列举措看似短期无用,却能实实在在将山东士绅、百姓团聚在一起。你们不喜欢山东的改制,那你们喜欢李自成的追赃和隆武军的田庄制度吗?两相对比,周显采取的政策反而是最温和的,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爱你电子书
而普通百姓受戏剧、评书影响最深,如果他们能主动担起守土之责,官军将来守土的压力将会减轻很多。再加上向普通士卒宣扬卫国护民的政策,严肃军纪,使之彻底融于百姓。兵卒来源于普通百姓,而若是能让他们认清他们是为自己的亲人所战,那战心和战意必定会更加高涨。
他们此时才发现,周显所想的要比他们深的多,同时也远得多。而实际上,也有效的多。
周显继续说道:“忠清,还有两点。一、凡是受雇的私塾先生,都由官府为之提供工饷,不再从学生那里收取学敛,以促使更多贫苦人家的子弟入学。另外,官府每年再补助三百两银子给每座私塾。对于优秀的先生和学子都要给予奖励。而在报纸上写文章者,或者替官府写剧本,唱戏,说评书优秀者,同样给予一定量的银钱补助。二、对于新创办的三所学院,不再以四书五经为重,而要分为儒学、历算、水利、乐律、测望等等的分属学院,分别教以不同的知识。而以后专门的人才从专门的学院招募,以尽其所长。同时,还需要召集鸿儒学士编纂新的课本,对蒙学学童采用一样的授学,同时将历算加入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院学子施行忠义教育,让他们明确国和民的概念。”
1...238239240241242...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