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吴三桂当然不同意此事,说山海关内兵力充足,只是缺饷少粮,请求李自成为他提供一些粮饷。
李自成为了拉拢吴三桂同意了此事。但也按照李岩的提议,分批多次运往,想要以此控制吴三桂。
清军没有对山海关发起直接的进攻,却助吴三桂保住了军权,而对吴三桂私下的拉拢一直没听。而对吴三桂的开价已经和三顺王一样,封平西王,在夺取天下可以占据一地直接作为他的藩地。
也就是说,清廷向吴三桂的开价。不是将他当成属下,而是当成夺取天下的盟友。最后能不能兑现,难说,但这样的条件难免吴三桂心动。
吴三桂这样的人,从来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在闯军和清军两大势力间,他两边交好,两边都谈判,只求为自己谈到更好的条件。
山海关内外的情况没有改变,但外部的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
清军和日本的联军被周显打的惨败,勒克德浑被迫放弃朝鲜,携朝鲜王室及数十万朝鲜百姓撤回辽东。
多尔衮听闻之后,倒也没太怪罪勒克德浑。下令让李率泰率驻守凤凰城,而让勒克德浑率大部人马引兵向东,不断向山海关进军。
朝鲜苦寒之地,长久坚守得不偿失。既然周显想要,让他拿去也无妨。将周显军牵制在朝鲜,不正可以趁机入主中原吗?
多尔衮也知道,这样清军将不得不面对周显在辽南和朝鲜的两面夹击。只是他觉得周显的主要敌人是李自成,必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攻击辽东。只要给予他时间击败李自成,直接杀入山东,周显便只能从朝鲜和辽南撤兵。
一切都计划的很好,因而当周显和李自成议和,周显宣布五年之内只进攻清军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多尔衮的耳中时,他差点直接吐血,心中对周显的仇恨直接满缸。
在这个时候,多尔衮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回兵辽东,和李自成议和,先全力击败周显,再谈其他的。还有一个是,尽快出兵,以最快的时间击败李自成,占据中原。
结果不言而喻,多尔衮选择了后者。
毕竟周显如此选择,谁又能确定他今后不会直接投靠李自成?那满清将直接面临山海关、辽南、朝鲜的三路夹击,处境会更加困难。先趁李自成立足未稳击败他,再慢慢收拾周显才是最好的策略。
而且入主中原是从努尔哈赤以来,大清一直的方向就是夺取中原。现在这样的好机会,以多尔衮的性格,他岂能放弃?
他一边派人传令豪格和多铎,让他们加快出兵;一边再次派人入山海关,不再对吴三桂温言拉拢,而是厉声斥责,让吴三桂尽快做出选择。为此,他从后方运来了红衣大炮,日日向山海关内轰上几炮,以给吴三桂施压。
最开始,吴三桂并不着急,依旧还是拖延。直到豪格率领的清军占据榆林,阻断了陕西闯军和山西闯军之间的联系。而另外一支清军越过长城,杀入山西境内,局势发生惊天巨变。吴三桂的态度才开始发生改变。
要知道目前在京师的闯军有数十万,军威强盛。但在清军占据榆林之后,那几十万大军就像一个饺子一样被包围在了京师。
在北,有多铎所率的清军。在西,是豪格所率的大军。在东,有吴三桂所率的山海关守军。在南,有周显所率的大军。
四面皆敌。
周显虽然和李自成达成了和议,但谁都知道两者并不彼此信任。看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高起潜和其他将领的吹风,吴三桂最终决定投向满清。放清军入关,迅速占领了开平、迁西两个要地。
多尔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吴三桂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接着便轮到李自成了。
他现在同样面临两个选择,是北进,还是东上。
目前半个山西依旧在闯军手中,若是能击败多铎,将之驱逐出山西和河北。然后西进,拿下榆林,便可打通山西和陕西之间的联系。
但这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山西和河北北侧多山,易守难攻,且侵入那里的清军多为骑兵。若是他们避而不战,将很难被彻底剿灭。而且北地饥荒,京师的存粮本就不多。北上路远道艰,运粮困难。若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取胜。单是粮草方面,就会直接拖垮闯军。
而且,更重要的是山海关距离京师太近,骑兵在三日内便可杀到京城之下。就算北进,也不可能抽调大量兵力。否则,一旦清军杀到,京城又靠谁来守卫?而一旦京师陷落,可是逃都没地方逃。





末代驸马 第一百零四章 李自成的选择2
东上进攻山海关距离较近,不会存在粮草运输的问题,但也存在其他的问题。
首先是出动多少兵力的问题,那里除了吴三桂和高第的五万余大军,还有多尔衮所率的近八万清军精锐。敌军兵力高达十三万之众,且多为精锐。
若是派兵少,很有可能会被多尔衮直接吃掉。因为失了榆林,军心已经十分动荡。若是再败一次,形势恐怕会变的完全不可收拾。
但若是尽起大军东上山海关与清军决战,似乎也并非良策。
首先,多铎很有可能会从北面杀入京畿,引发混乱。其次,因为之前的拷掠,北地的乡绅官员对闯军极为不满。大军东上,谁又敢保证不会再出现一个姜瓖?后方不稳,大军轻动,一旦有变,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李自成还有另外的一个担心。吴三桂打的是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引清军入关,周显虽然脱明自立,但谁都明白那只是迫于形势。若是在决战的关键时刻,他引兵北上,从背后偷袭闯军。那样的话,闯军定会遭受空前的惨败。
众臣讨论了好几天,分析了各种利弊,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李岩的意思是由李自成坐镇京师,遣一员大将领闯军主力东上山海关,与清军决战。
这个大将自然是刘宗敏,但刘宗敏本人有点不情不愿。在京师拷掠诸官玩的正高兴呢!却突然让他领兵东上。胜不胜暂且不说,最主要的是辛苦。
入京师后,山珍海味,美女少妇,应有尽有,人都胖了二十多斤。这时候让他离开自己的安乐窝,他当然不愿意。
但他又不能明说自己不愿意,他以退为进,说满虏不足为惧,李自成应该亲征。这样既可以竖立起自己的权威,也可以让天下人看到大顺皇帝的英勇神武。还说到时候南方一定望风而降,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而牛金星则认为李自成应该在京城先登基称帝,以稳四方。至于清军,他同样也认为不足为惧。他说出了李自成内心的忧虑,提出周显有可能引兵北上。
李岩则认为周显不会,反而觉得可以和周显合作,让他领兵从海路袭击清军的粮道。但大部分闯军将领显然不如此认为。
李自成抱着试试的态度,写了一封信给在济南的顾君恩,让他向周显提出。
回信很快便到了,周显同意了。但牛金星又认为周显答应的太快,必有所图。
在众臣争论不休之时,李自成只能投向宋献策,让他算一卦来预测是否当战。
宋献策掏出一个龟甲,几个铜钱,嘀嘀咕咕了大半天,最终算出的结果是“等待时机,大军必胜。”但这个时机是什么,他又语焉不详。
李自成思索了一整夜,今日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让贺锦戴罪立功,领少数兵卒前往太原,统领当地兵力抵御多铎,防止清军从东侧威胁京畿。
他让手下大将党守素领兵北上宣府,增援在那里的陈永福。在姜瓖跪降满清的时刻,陈永福虽然败于多铎,但坚定的站在了闯军这边。而且宣府乃京师的北门,不得有失。所以,他派出他亲信的党守素前去增援。
同时,他令刘芳亮为前锋大将,领三万闯军精锐。会和包括白广恩、唐通、左光先在内的八万大军先行东上,在蓟州一带设立防线抵御清军。
他令刘宗敏率十五大军大军,屯兵营州,以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做好增援刘芳亮的准备。
他令李过率两万精锐驻扎在天津,提防周显。
李自成也决定亲率八万精锐前往通州,御驾亲征。但是这个亲征也满足了牛金星一直想的事,自己登基称帝,让他当宰相。
他令李年、牛金星等人留守京师。
这样看来,每个人的意见李自成都听了,但似乎每个人的意见他也都没听。
实际上,李自成之所以如此,也并非毫无道理。
刘芳亮的八万之众为先锋,主要是为了消磨清军的锐气,并试探他们的真实战力。
刘宗敏所率的十五万大军为中军主力,若是清军真的不堪一击。但他将率大军直接杀上去,将清军全部驱赶出山海关。若是清军强硬,那就地坚守,寻找机会再与之决战。只要主力未损,便有胜利的可能。
而他称帝,的确像牛金星所说的,是为了稳固军心。牛金星想当丞相,其他的人何尝不想更进一步。称帝就得对诸将进行封官加爵,就得对他们大加赏赐,正可以借此收拢一下浮荡的军心,让他们全心为自己效力。
还有就是像刘宗敏所说的,宣扬武勇,震慑逃到南方的明廷。同时,也表面自己愿意和诸将同甘共苦。还有一个,他不能明说。在这个时候,他不敢把所有的兵权都交给刘宗敏。为帝之后,他再难以再全心相信任何人,跟随他这么久的刘宗敏也不行。
李岩听完李自成的安排,眉头紧蹙。
暗想现在闯军的优势在于兵多将广,劣势在于军心不稳,且精锐程度不如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军。
若是大军齐去,将有很大可能击败敌军。这样是把自军兵力分散成三部分,不正是给敌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吗?
李自成考虑到了这样分阶段抵抗可以消磨清军的锐气,但一旦前锋大军失败,那对自军的影响更大。
等众官散去,李岩留下来向李自成进言,提议三路大军一起东上,直接一战而决胜负。但李自成细思之后,还是拒绝了。他宽慰李岩,让他留在刘宗敏身边,全力助他打胜接下来的一仗。
李岩虽然不甘,也只能听从。
两天后,李自成在京城登基称帝,祭天告地,封赏百官。第二日,刘宗敏率十五万大军出朝阳门,奔赴营州。第三日,李自成率八万精锐出京师,前往通州。
而就在李自成刚启程后,便收到从陕西传来的军报,西安城被豪格攻破了。




末代驸马 第一百零五章 出兵
南侧战事甚急,而北侧则征调了数万百姓忙着疏通通济渠的山东段。初,谢升主动提出负责此事。他是曾经的吏部尚书,被刘泽清强掳到济南。如若崇祯帝追究下来,一个附逆之罪是逃不了了。
周显主动前来拜访他,他也想借着周显彻底摆脱此事。因而在交谈的过程中,谢升给了周显很多可行的建议,而周显也许诺为他向崇祯帝求情。
当听闻周显欲要疏通通济渠后,谢升又主动提出愿意负责此事。他这是在以自己在山东的名声抬高周显的身价,周显当然求之不得,给他拨下了三十万白银专行此事。
周显之后因为忙于战事而极少过问此事,但今日无事来此一看,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近六万百姓,分成两批,昼夜赶工。所有人每日领十个铜板,并管饭。每日两餐,一顿干的,一段稀的。
这样的做法,放在任何时候都算是极其严重的盘剥。也亏是灾乱之年,才能一下子征集到这么多百姓。按照这样的进度,或许不用等到过年便可结束。
周显看了一圈,没和谢升打招呼,便直接离开了。
山东各地,编民入户,摊分田地的事情也在进行之中。曲阜孔家拿出了二百万亩良田,加上那些藩王、郡王以及富户官绅拿出来的。按照每人十亩,便可解决近百万百姓的来年生计问题。
但因为崇祯帝对各地官吏的严令,他们对于周显的举措并不配合。推行最好的地方反而是之前最为战乱的地方,最积极的也是那些周显任命的诸多官吏。泗水两岸,淄博附近,还有济南周边。
风三姐脱离开德王,接管了济南和青州二府基本上所有的粮店。在周显的全力支持下,两地物价不断下降,在很多地方,一石精米已经降到十两银子一石。虽然仍旧是和平之年的两倍,但比着粮价的最高峰,已经降了一多半。
而刘泽清逃到运河之西后,因恐惧周显渡河进攻而大肆招兵,在各地横征暴敛,闹的民不聊生。很多他治下的百姓逃过运河,来到河东求活。周显对这些百姓统统接收,并让专门的官吏负责统计他们,并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资供他们生活。刘泽清为此暴怒,令手下士卒时时戒防河岸,看到妄图逃跑的百姓,就地格杀。但即使如此,每天仍旧有不少百姓冒着失去性命之险逃过运河。
无论是兖州还是济南,它们都是大府,一个府的人口可以顶的上登莱两个府再加上整个辽南的。而周显做的,便是将自己治下的这么多人口、资源,转化为可控、可用。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多采用严刑苛责。
对于那些逃散于各县的叛军士卒,周显所下的是格杀令。只要发现,不经审批,便可直接斩杀。对于山东境内的众多匪贼,周显通过王俊、丁可泽的关系联系到他们,限期让他们出山向当地官员投降。而逾期不降者,周显便不再接受他们的归降,而是直接下令攻打。被俘的匪首直接斩杀,而普通的匪贼则发放到莱州充当苦役。
而同时,清点各地的兼并之田也在进行中,平时作恶多端的乡绅富商最担心的便是有人状告他们。凡是被发现者,往往是罚没十倍之田。而中间有害人性命者,也被直接揪出来,或判斩首,或判刑责,还有直接抄家灭口的。这些乡绅富户看到周显如此疯狂,心中恐惧,有不少直接将兼并的土地还给小民。还有些,直接卖了田地逃出了山东。
周显还规定,买卖田地百亩以上者必须上报官府,而且买家不能趁着灾荒刻意压低田价。每亩良田的买卖价格不得低于稻十石,银子四十两。最大程度上阻止土地的兼并。
周显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他敲骨吸髓,贪婪成性。有人说,他凭借一己之力,以雷霆之势迅速稳定山东。也有人说,他杀戮成性,来日必遭天谴。还有人说,他蓄养生民,为乱世仁心。
屁股决定脑袋,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看到的东西往往不同,甚至有的时候会截然相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周显让大部分穷困人有了在这灾荒、战乱之年活下去的可能。
周显返回了济南。李岩将部分兵卒撤回了济宁。李定国还在四处招兵买马,围困临沂。刘泽清不敢贸然进攻,只是派出部分兵卒在禹城、平原一线袭扰官军。
高奇等人也有了踪影,他们在鲁西的山脉中遭到当地匪寇拦截,拖延了时间。因而在刘泽清西逃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赶到。后来闯军和刘泽清相互戒备,他们也没有机会突袭曹县,只能暂时在山中隐藏,并向周显报信。
半个月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方面是彼此牵制的四方,一方面是崇祯帝的严令。周显下令高奇他们等待机会,而他集合了近三万士卒,出征临沂。
一路有武志英所率,他们从新泰出发,四千人马尽数骑兵,逼临蒙阴,牵制李定国。一路是王俊所率的克己营,出临朐,紧逼砚山。而周显率主力人马出莱芜,进入比较难行的沂蒙山区,从沂水上游进攻。
李定国在关键地方设立了防线,但投入兵力并不多。周显一路十分顺利,只是不断有贼兵骚扰后方的运粮队。在周显在后方布防重兵之后,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王俊因为之前战事失利,走的十分小心,虽再次遭到了贼军的偷袭,但靠着地势,损失并不大。
倒是武志英,因为之前没有和孙军交战过,依旧抱着他们都是流贼的想法。带着两千骑兵先行,面对李定国亲率的五千骑兵,竟然选择直面相抗。一战损失了近千骑和基本上所有的辎重,要不是孙轩及时赶到,他自己也要折在那里。
但问题归问题,周显的三路人马最终都到达了临沂周边,和李定国所率的大军沿着沂水摆开阵势。
末代驸马




末代驸马 第一百零六章 出兵2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零六章出兵2实际上,周显倒不太在意这个。
就像白翥没有选择周显,但他原先的亲信将领武志英却选择留在了山东。刘孔和、杨衍原本为大明副将,这次也站在了周显这边。还有谈时迈,谈震彩走了,他却一直是周显的亲信将领。
遇到的时机不同,各人的性格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能不能收服他们,这是周显的命,也是他们的命。
李定国看周显不愿提这个,于是站起来,把于七赶到一边。从旁边取来一个马鞭,指向地图道:“这辽东的地形看起来就像一座山,只不过主峰的西侧有一座狭长绵延的小山陵。辽东的主峰是哪里?看,就是这里,沈阳。它现在被鞑子改了名字,当成了京城。对了,它叫什么名字呀!”
于七道:“盛京。”
李定国笑道:“对,就是这个名字,盛京。鞑子还是真把自己当成了一回事,什么都仿照中原。我们再来看,西侧这段绵延的小山陵的顶端是什么,是这里,义州。而义州的下端是什么地方,锦州。周督帅,看懂了吗?”
周显笑着摇了摇头,“夺取锦州,将直接截断辽东清军内外之间的联系。实际上,突袭锦州这件事,我早就想过。但要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锦州为辽东重镇,一直都是满清防守的重点,不好攻下。另一个是多尔衮在知道我建设水师,并成功救出松山部分军队后,他在沿海主要的垒堡上都设置了炮台。只要一个发现海上有船只,就会相互示警,火炮第一时间就会射过来。”
李定国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辽东这座大山有三个山脚。一个是山海关,一个是旅顺,还有一个是朝鲜。山海关的吴三桂已经投靠了鞑子,朝鲜那里路程太远,而旅顺这边呢!看似只要打出盖州,就可直接威胁鞑子的腹地。你们知道,鞑子岂能不知道?他们必定以重兵把守,而且平原便于清军骑兵驰骋,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的?况且,辽南大军目前连五十道驿都没收复。因而要灭满虏,必夺锦州,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周显想了一会道:“那其他两路呢!”
李定国想也不想就直接回道:“做诱兵,全力进攻,将鞑子的主力吸引向两地。等到成功袭取锦州之后,尽调大军前往锦州,朝鲜和辽南甚至直接放弃了也无妨。”
万元吉道:“李将军,目前多尔衮率近十万清军精锐入关与李自成决战。若是我们此时占了锦州,他趁势回兵,与在沈阳的清军共同夹击在锦州的我军该怎么办?”
李定国笑道:“从山海关到锦州,这中间有宁远,有杏山,有松山,有塔山,哪个不是易守难攻的垒堡?只要海上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抵,别说清军的十万精锐,就是把这个数量翻倍又能如何?但我并不是说现在就直接攻取锦州,毕竟先让李自成和多尔衮斗个你死我活,然后再痛打落水狗才算好呢!”
刘孔和问道:“李将军的意思是鞑子斗不过闯军,他们是落水狗?”
李定国摇了摇头道:“从目前的形势来说,李自成不占优势。首先,豪格攻取了西安,下一步便是进攻河南。其次,李自成虽然在河南经营了很长时间,但他留兵不多,恐怕最终将难以挡住豪格。最后,李自成目前被困在京师,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只有从彰德府方向的那条难行的山路和河南相连,相互之间不能支援。若是他不能很快的击败多尔衮,恐怕闯军的军心就散了。我所说的落水狗的确指的是多尔衮,但更可能是和李自成拼的你死我活之后,损兵折将的多尔衮。”
周显微微点头,站起来走到地图前,仔细看了锦州附近的地形。他沉默了一会道:“从海上出发夺锦州,就必须先夺取葫芦岛。把它建成我军的要塞,从这里出发不断袭击沿海,从而给清军不断施压。”
李定国道:“出了它,还应夺取一两个沿海的垒堡。如塔山堡或者松山堡。他们距离海岸都很近,也便于夺取。另外,在朝鲜的大军要发挥作用,进军凤凰城。如果能拿下它,然后派出精锐骑兵深入鞑子腹地,搅他一个天翻地覆,必能吸引鞑子的兵力。”
周显点了点头,“但现在有个问题,辽南经过此变,战力、军心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本欲让宁宇你前去辽南,但现在看来,你若是去朝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定国笑道:“别人的烂摊子,我还真不想去整。让我去朝鲜吧!我的这支骑兵正好能发挥作用。等到你收复了锦州,我再率部过去,定然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李开看向万元吉,指了指自己。
万元吉笑了笑,轻轻的点头。“忘筌,我看就让李开去辽南吧!他的德字营为军中精锐,去辽南正可以补充辽南的军力。”
周显看着李开一脸祈求的样子,摇了摇头道:“不。李开,你从德字营及现有老兵中挑出一万精锐,他们要都会水。葫芦岛定要拿下,塔山和松山,你也给我拿下一个。我会让韩括从朝鲜率船队出发,全力配合你施行此事。”
李开愣了一下,但很快便想通了,周显这是准备把将来攻取锦州的任务交给他。他慌忙抱拳道:“谢督帅,属下定然不会令您失望。”
周显点了点头,转向刘孔和道:“刘副将,现在我军和隆武军还有大明都定了合约,两不相扰。在淮安和高邮各留一营人马,其他的都撤回徐州吧!一旦豫东有变,你也可以立即增援。而李开原有的部众,暂时撤向鲁西北,做好北地有变,全力防守德州的准备。无论将来是闯军胜利,还是清军胜利,他们想进入山东,就必须先拿下德州。谈时迈,你也别在济宁待着了,撤回济南,全力练兵,准备应对将来的战事。”




末代驸马 第一百零七章 会将
周显会见了顾君恩,向他说了自己的决定。将会派出包括一万山东精锐,八千舟山水师士卒在内的一万八千人乘船从海路出发,绕到山海关后方袭扰清军的粮道。
1...265266267268269...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