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周显看向于七道:“乐吾,你说的对,于成龙是对我有用的人。他的有用不仅在于他的才能,还在于他的坚持和无私。他会协助我制一部律法,为这乱世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他会时时刻刻警戒我和手下的诸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就有人来约束他们。只有这样,每个人心中才能有所畏惧。昔日,刘邦入关中,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终得天下。我不是刘邦,但我愿为这天下做些事情。而取信于人,让所有人相信我所建立的秩序能给予他们公平,就是我最终的目标。我说的这些,你可明白?”
于七沉默了好半晌,最终抱拳道:“属下明白了。我会亲自去拜见于北溟,向他请罪。自此之后,我会严格约束于家人,不再为督帅添麻烦。”





末代驸马 第一百一十章 重用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一十章重用周显满意的点了点头,淡淡笑道:“请罪就不必了。北溟他不是针对你,也无须你对他太过客气。来日,由我作陪,让他向你致歉,此事就这样算了。”
说完,周显长叹了一口气,语气十分轻松的说道:“乐吾,我起初还真的有点为你担心。但这近半年,你的隐忍和心志足以令我放心。这次前往辽东,我希望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好能像其他人那样独当一面。”
于七脸色微变,周显这话明显有加以重用的意思。他连忙拱手,“督帅放心,于七定然不会令您失望。”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我信。明日就要出发前去辽东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随我一起去看看这蓬莱城。”他心中十分高兴,连脚步也轻松了许多。
于七和谢迁、丁可泽相交,但他和两人完全不同。
谢迁出身草莽,为人极为义气,身边总能聚齐一大群愿意为之效死的好兄弟。在辽东诸军之中,他所率那三营最为团结,但草莽义气最重,军纪也最差。
后来周显向他营中增派了不少军校军官,才使他们的军纪有所改观,但比着其他营还是要差上一些。
这并不是说谢迁所率这一军差,而事实恰恰相反。
因为谢迁独特的个人魅力,人人愿意为之效死。他所率那三营将士个个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每次战事都是战功立下最多的。在收复五十道驿时,他所率的军队首登城头。不到万人的大军,仅立下功劳受奖者就有近三百人。
丁可泽没有从军,而是主管情报,他那张显老的脸很有迷惑性。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北地,他都帮了周显很多。
这两人都有山东那种特有的侠者之风,虽然有时有点不太遵守规矩,但行事果敢,忠诚可信,不会掺杂其他的心思。
而于七不同,他出身于富贵乡绅之家,家内和名将戚继光有姻亲。
无论是官府,还是草莽,他于家都很吃的开。但也因为他家大业大,需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他和任何人都相交,但很难付出真心。
说实话,于七为人聪慧,又熟读兵书,能力远胜谢迁等人。
但也因为他太聪明了,有时候有太多顾忌,反而使周显不敢太重用他。将他召回山东,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也有磨砺他性格的原因在。
这次于成龙杀于三的事情,使周显看到了于七的另一面。再加上他如此明确的表态,也终于使周显下定了决定。
雄鹰展翅才能翱翔,自己就应该早日给他提供足够高的天空。
京城,多尔衮府邸。
多尔衮正和多铎叙着闲话,突然门人来报,说范文程和洪承畴前来拜见。
看到多铎,范文程明显闪过一些难堪。但很快收拢心思,向多尔衮禀告了他此来的目的。
多尔衮明显有点吃惊,“周显去了辽东?”
范文程点了点头,“已确定消息为真。他先是前往登州,然后乘船出海,前往旅顺。按照时间算,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多尔衮皱了皱眉头,“这周显真是铁了心和我大清为敌啊!不杀了他,本王寝食难安。范文程,他带了多少军队前去?山东目前由谁主政,是否可以进攻?”
范文程回道:“他带去的军队倒是不多,只有三千士卒。目前山东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巡抚万元吉,除此之外,周显还任命了一个新的军师,由他主持军务,是原闯贼李自成手下大将李岩。”
“李岩?”多尔衮眉头挑动了一下。
范文程点了点头,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会意,上前一步道:“摄政王,奴才以为此时不宜进攻山东。”
多铎哂笑,呵呵道:“怎么,洪承畴,你是怕了吗?现在周显不在,难道不是攻取山东的最好机会吗?”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王爷,摄政王,现在周显虽去了辽东,但山东的兵力却没有缩减。且他离开之前,必然做了周密的部署。或许因为他的离开,山东诸将都心怀忐忑,使其战力无法充分发挥。但面对外敌,他们却大有可能团结一致,使山东更难攻下。奴才之前和万元吉有点私交,知道此人政事、军略虽不能称之为一等,但他处事谨慎,博采众长,事事都通晓一点。也许就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情,才让周显放心将山东交给他。而且,李岩本人也并非易于之辈。还望王爷们慎之。”
多铎怒笑道:“我大清铁骑横行天下,难道还怕了他们?王兄,让我率部前去,且看我如何灭了他们。”
多尔衮皱了皱眉头,缓声道:“老十五,你想过没有?我们的敌人可不止一个周显。若是进攻山东损兵过大,将来拿什么来对付闯军、隆武军,南明军?又如何压制吴三桂、姜瓖、唐通等将?”
多铎语气犹疑道:“难道他们会叛了不成?”
多尔衮摇了摇头,“若不是吴三桂心中还有所顾忌,恐怕早已叛我大清自立了。此刻他虽归属大清,但谁又能指挥的动他?本王,豪格,还是你?”
多铎一时语结,沉默了下去。
范文程忙道:“摄政王英明。奴才私以为此刻不是进攻山东的好时机,但夺取山东这件事可以提前实施了。”
“哦,范先生可是有了良策?”多尔衮语气瞬间变的柔和了起来。
“摄政王,目前我军所面临的山东敌军主要有两路。一路是驻守德州的杨衍部,另一路为在巨鹿与我军对峙的吴元吉部。”
“前者以南皮为突出,依托卫河、浮河建立第一道防线,又以北岸的吴桥、大运河建立第二道防线,再以南岸的德州为中心建立到第三道防线。由此方向进攻,路程最近。而且一旦杀入鲁北平原,周显军将无险可守。但周显也早看出了这点,在各个方向建立了无数垒堡,部署火枪、火炮,使我们骑兵优势难以发挥,短时间内也难以攻入山东腹地。”




末代驸马 第一百一十一章 洪承畴之谋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一章洪承畴之谋看多尔衮微微点头,范文程继续说道:“在这一路,非要调集大军,并付出巨大损失才能取得突破。巨鹿方向那一路山路艰涩难行,但可以分为三小部分。一个是与我军对峙的吴元吉部,也是周显军的主力,驻防漳河一线。另两个分别为在彰德府的陈子龙部,以及在大名府的阎应元部。”
多铎看多尔衮看向自己,点了点头道:“他说的不错。而且据细作传回的消息,三部之中好似陈子龙才是主将,而并非是掌控大军的吴元吉。”
多尔衮想了片刻,展眉笑道:“外重内轻,这周显是在自寻死路。”
范文程也笑道:“周显大概是觉得陈子龙为文臣,比较好拉拢当地士绅及招募士卒,这才让他担此主将。但他既然为主将,职高权重,必定是所有人的重心。而彰德府比邻山西,有多处可以攻入。到时候以一支精骑杀入彰德,困住陈子龙,必将使周显军陷入混乱。到时候再分别击破,必能收到奇效。”
多尔衮撇了撇嘴,有点疑惑的看向洪承畴,“你刚才说此刻不是进攻山东的好时机,而吴先生却说可以收到奇效。本王到底该听谁的?”
洪承畴沉吟片刻,解释道:“禀摄政王,范先生所言和奴才所说的并不矛盾。奴才所说的不是好的时机,是指对于山东应该缓缓图之,不应该操之过急。而范先生所说的从山西进攻彰德府,只是一个进攻路线,也并非说是要立即发起进攻。”
多尔衮挺了挺身子,有些玩味的看着洪承畴道:“哦,那你是赞同范先生所言了?我兄长在世时就赞你擅长军略,乃谋国之臣。本王现在想听听你的意见,以你所见,我大清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对于汉人,多尔衮发自内心的不信任,但又不得不用他们。旗人太少了,这天下又太大,最好的办法就是竖起标杆,让他们知道投靠大清有好处。
这些日子,洪承畴看起来尽心尽力为大清谋划,但谁又知道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一个能背叛自己民族的人,还有什么人是他不敢背叛的?
既要用他,又要时时刻刻敲打他,这就是多尔衮对洪承畴的态度。
洪承畴心中明白,倒也不是太在意。他对多尔衮的问话似乎早有准备,没有片刻犹豫便直接说道:“奴才以为,我大清若想最终夺取天下,应该采取四项主要的策略,分别为一保、二攻、三弃、四破。”
多尔衮眉头微蹙,“怎么说?”
洪承畴道:“一保就是保我大清八旗兵。我大清勇士横行天下,少有敌手,但人丁稀薄,不易补充。现今进入中原,兵力更是捉襟见肘。若是分散使用,让其折损过重,难免其他人会生出不臣之心。奴才的意思是对于八旗子弟,能尽量少用就尽量少用,以保持对地方各汉将的威慑力。”
多尔衮轻轻的点了点头,问道:“那二攻呢!”
“奴才以为此时不是进攻山东的好时机,但并非完全对山东之事弃之不理。目前,唐通驻守天津,姜環驻守太原,摄政王应当以二人为将,让他们率领本部人马分别进攻南皮及彰德二地。若其能够取胜,摄政王再尽起大军,席卷山东。若其不能,也可借此试探各处周显军的防守,并骄其心志。等将来形势有变,再行图谋大事。”
多铎眉头轻蹙,“洪承畴,之前唐通、白广恩等人便联结吴三桂意图趁我大清无暇东顾之时图谋自立,现在把兵权交给他,难道他就不会再次生出这样的心思?”
洪承畴向多铎微微拱手道:“王爷,之前唐通、白广恩之所以生出其他心思,是因为我大清刚入中原,人心思变。再加上吴三桂手握重兵,使他们以为可以联结在一起谋求自立。但现在吴三桂远在巴蜀,唐通、白广恩两军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众,已不具有自立的条件。摄政王可以派出亲信之将率部分将士前往充当督军,监管他们进攻。同时下令将他们及他们手下主要将领的妻儿老小留在京城,若是其还存有其他心思,灭了即可。”
多铎有点吃惊的看着洪承畴,心中暗思这老王八的心还真狠。
多尔衮沉思了片刻,问道:“你说的两攻便是从这两路进攻周显军吗?”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摄政王,这两路都为诱攻,成与不成对我大清都影响不大。他们合在一起是一攻,另一攻是指集中兵力从陕西方向进攻河南。”
多尔衮眉头紧蹙,“李自成虽然率部南去,但留在河南的还有近二十万大军。而且他们为了防备我军,在潼关、函谷关方向多布重兵。之前,豪格进攻多次都是无功而返。山东不易攻下,难道河南就容易吗?”
洪承畴回道:“摄政王,河南和山东的情况可是有很大的不同啊!虽然鲁北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但因为周显对此早有防备,他耗费无数钱粮,用了近一年建设各种垒堡,使德州一线成为不可逾越的防线。闯贼虽然在潼关、函谷关方向也修建了不少垒堡,但无论是其数量,还是密度都远不如德州那边。还有就是周显军中多火器,利于防守,这点也是闯贼远远不能比的。而且这些年周显治理山东,政通人和,心向于他。又通过海贸获得大量钱财,这点更是在河南的闯贼不能比的。”
多尔衮想了想,问道:“那你可有具体的计划?”
洪承畴道:“河南遭遇兵祸多年,百姓困苦,目前几十万闯军所倚仗的军需粮饷六成以上来自富庶的南阳平原。固始汗随肃亲王前来中原,手中有数万轻骑。可以让肃亲王招募三边之卒猛攻潼关,以牵制闯贼大军。同时令固始汗率轻骑通过商洛山小道杀入南阳平原,肆虐周边,逼迫闯贼陷入缺粮少饷的地步。到时候再全军齐下,必能大破闯贼。”




末代驸马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入旗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二章入旗洪承畴所提的战法并不完全是他想出来的,孙传庭昔日由陕西攻入河南采取的便是这样的战法。
只不过后来崇祯帝逼迫孙传庭尽快决战,导致最后的惨败。自此,大明丧失了最后一支野战精锐。
“孙传庭死,大明亡”说的就是这个。
所不同的是,孙传庭并无援军。而且想要一步到位,全歼闯军。而洪承畴的策略却是让固始汗以骑兵劫掠南阳,让闯军失去辎重粮饷来源,然后豪格率大军攻入河南。
多尔衮精通军略,洪承畴稍微一提,他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此事或许要耗费很长时间,但确实可行。
唯一的问题是豪格。
自夺取陕西之后,豪格便日益骄纵,对多尔衮之令并不全然遵从。再加上济尔哈朗的全力支持,在西北,他已凝聚起一支不输于多尔衮的势力。如果再让他夺取河南,将会直接威胁多尔衮现在的地位。
多尔衮也曾试想过将豪格召回京城,但每次,豪格都以西北盗贼横行加以拒绝。如果再行逼迫,很可能使大清陷入分裂之中。
他沉默了好半晌,转头看向洪承畴。或许可以借豪格进攻河南削弱其实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在心中暗想。
多尔衮打定主意,继续问道:“你所说的三弃和四破又是什么?”
洪承畴道:“现在闯贼南下,隆武军也有所异动,他们的目标都是南明。既然如此,属下以为就将南方留给他们去争斗,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北方。先取河南扩充地域,再攻山东打破山东,接着据江淮灭隆武,最后渡江南下夺取天下。对他们采取一一击破之策,而不同时与多人为敌,这便是属下所说的破敌之策。”
说到这里,洪承畴上前一步,躬身拜道:“在奴才再说之前,还请摄政王、王爷先行恕奴才之罪。”
多尔衮眉头微蹙,“今天就我等四人在场,你尽管说来。最后拿主意是本王,一切都与你无关。”
多铎也说道:“你们汉人就这点毛病,犹犹豫豫,拖拖沓沓。有什么话就直说,哪里那么多废话?”
洪承畴又拜了一下才道:“在我大清皇帝从关外迁入京城之后,大清的重心就已经移到了关内。目前在辽东所余兵力仅有十万出头,其中旗卒不到五万。而周显在辽南、朝鲜所能调用的兵力已经与我军相当。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占据的地盘少,使其兵力较为集中。之前数次相战,周显军所集合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我军的两倍,甚至是三倍。在这种情况下,大清将士就算再英勇,也敌不过他们。与其等着被他们步步蚕食,还不如主动弃地存人,将兵力集中在主要的大城之中,以抵御他们。”
多铎脸色微变,厉声道:“大胆。洪承畴,你找死。尺寸之地都是我大清将士用鲜血夺来的,岂能轻易让人?你如此说,是不是早已暗通周显?”
多尔衮脸色也十分难看,但他摆手止住暴怒的多铎,向洪承畴道:“你继续说。”
洪承畴略微迟疑了片刻,但坚持着继续说道:“王爷,以我军目前留在辽东的兵力,想要短时间内将周显驱逐下海已无可能。让出部分地域让周显去占,逼迫其分兵。这样才能抵消其兵力的优势,给我军击破他们创造机会。”
多尔衮问道:“这样不就是单纯的被动防守吗?如何能胜周显?况且,一旦让周显在辽东完全立足,辽东汉人必然生出别的心思,那局势不就更不好掌控了吗?”
洪承畴摇了摇头,“现在李开攻下五十道驿,打通了从辽南向盖州的道路。李定国拿下凤凰城,周显数十堡已在其掌控之中。若说立足,其实他们已经立足了。就这两三个月内,逃到周显军那里的百姓已有数万之众。而我军兵少,不可能完全阻断他们南逃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把百姓局限于大城之中,反而能更好的控制他们。而且还能强征他们入伍,逼迫他们协助守城,弥补我军兵力不足的问题。”
多尔衮面露犹豫,转向范文程道:“范先生,你也同意此事?”
范文程点了点头道:“摄政王,目前我军刚入主中原,所能调回增援辽东的兵力有限。周显军的优势在于火器犀利,且数量众多。辽南多山多林,道路险塞,如果他决议坚守,我军将很难拿下他们。若是舍弃一些地方,将周显大军引入辽东平原,到时候我军骑兵的优势便能充分发挥。只要能重创周显有生力量,让他没有足够兵力防守那些地方,到时候将之驱逐出辽东将易如反掌。”
多尔衮转头看向多铎,后者轻轻的点了点头,也表示同意。
多铎也是知兵之人,他虽然对放弃一些领土表示不满,但也知道这是不得已为之,也不再反对。
多尔衮又沉思了一会,最终下定决心。“范先生,你替本王拟一封奏折,上表皇帝。收兵入关,在东放弃通远堡和草河堡,将大军撤回连山关和青台峪堡。在西主要防守宁远、锦州两地,保证两城兵力不得少于两万,充分确保关内向辽东的通道。同时告诉尚可喜,放弃周边诸堡,将大军集结于盖州城中。而骑兵游曳在外,时时骚扰。只要他守住半年,等天寒之时便是我大军反攻之时。”
洪承畴皱了皱眉头,他最初的打算是让多尔衮放弃盖州。只有这样,才能拉远周显的补给线,使清军的骑兵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他知道这样说会惹怒多铎,他犹豫了片刻,最终选择了沉默。
范文程道:“摄政王,此刻我军占据北地,需要更多的汉人为我大清效力。对于辽东那边早已归附的汉人,能否给予一些优待?”
多尔衮眉头一挑,“哦,什么样的优待?”
范文程道:“例如,立下战功者,可以入旗。”




末代驸马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凤阳论说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三章凤阳论说凤阳,朱家祖陵。
昔日李自成和张献忠攻破凤阳,将老朱家的祖坟给挖了,然后一把火将所有建筑都烧成了灰烬。
后来虽经修葺,但也难掩其中的破败。荒草寒鸦,砖石瓦砾,一片苍凉。
但在这片惨况之间,却有一间红墙黄瓦的高大房屋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此刻,隆武朝皇帝朱聿键正跪倒这间屋子的正中央,望着上面摆放的祖宗牌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他身后不远处,立着一大臣。年过五十,鬓发斑白,眼神间有些许戾气。他笔直的站在那里,眉眼低垂,不知在想着什么。
他是朱聿键的头号谋臣,也是朱聿键最信任的人,徽州休宁人金声。
不知过了多久,朱聿键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无限悲凉道:“金爱卿,你说若是因为朕的原因而使大明亡了,祖宗们会不会怪朕?”
金声抬起头道:“陛下,若是大明真要亡,那也是天命如此,怪不得您。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救大明。”
朱聿键扭过头,深深的看了金声一眼,“外寇入侵,内贼动乱。朕不想着如何平定他们,卫护我大明江山,却想着和闯贼联手,图谋掀翻大明正统。这难道也是对的吗?”
金声沉默了,过了好一会,他才缓缓道:“陛下本是唐藩的正统继承人,本可衣食无忧安享此生。但就因为在满虏入关之时您起义兵勤王,就被先帝关入监牢之中。而您最终被放出来不是因为朝廷的恩赐,而是因为孙可望的叛军打破了凤阳。之后他们扶您称帝,这一切都不是您所能决定的。但您最后也答应了他们,微臣敢问这是为何?”
朱聿键脸色微变,叹了一口气道:“朕当时认为天下局势已不可为,唯有另起炉灶吸纳孙可望等人为朝廷效力才能挽救大明。朕愿意当着皇帝,是因为朕觉得朕能比先帝做的更好,但朕绝不会容忍大明因我而亡。”
金声点了点头,“从目前看,陛下的选择并没有错。先帝治理下的大明已经亡了,要不是周显派人从京城接回太子,助其在南京称帝,南方恐怕已经望风而降了。陛下以为,周显为何要如此做?”
朱聿键愣道:“你说周显是故意让太子到南京称帝,然后让大明陷入分裂之中。”
金声轻轻的点了点头,“周显叛明自立,已暴露其野心。山东不过一省之地,若是南方一统,他夹在闯军和大明之间,只能沦为别人手中的刀。只有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之中,他才能集中全力应对满虏,进而夺取天下。现在虽然满虏入关,天下形势有所变化,但大体上仍是如此。这天下会乱很长时间,陛下当时觉得自己能比先帝做的更好,为何到现在反而开始怀疑起自己了?”
朱聿键沉默不语。是啊!当时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能复兴大明。为何现在占据江淮,手中坐拥十几万精兵强将,反而开始犹豫了。
金声继续道:“从太子朱慈烺称帝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算是一个宽仁之君,而且所行之策也没有过多可以指责的地方。但他毕竟年幼,南方士族乡绅盘根错节、彼此相争,不是目前的他所能应对的。目前表面看似无事,但暗处早已波涛汹涌。陛下以为您和闯军合作进攻南方会使大明陷入灭亡的境地,但实际上您才是在救大明。只有您坐拥天下,才能按照您所想的改造大明,中兴大明。这就是微臣愿意追随陛下的原因。”
朱聿键面露苦笑,“爱卿你总是能安慰朕。算了,这件事朕不提了。朕想问问你,这次南征我军有必胜之把握吗?”
金声摇了摇头道:“南方这些年未遭遇战乱,百姓富足,心向大明。即使陛下您同为朱家子孙,但在大部分眼中,朱慈烺才是大明正统。此刻他虽然调了不少兵将西上,但在长江上游的湖口有袁枢、杨廷麟所率的江西军,在中游的当涂有马士英、黄得功所率的南京府军,在下游的镇江还有郑鸿逵、张名振所率的郑家水师。三家兵力加在一起已丝毫不少于我军。况且在南京城中,还有黄蜚、白翥两人训练的数万新军。除非南明军的指挥出现重大失误,我军想要取胜并不容易。”
1...291292293294295...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