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这里面有成全宽容之意,似乎也有今后会加以重用之意。
想到这里,傅以渐长久以来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他心存感激,顿时下笔如流。
今后,若是有罪大恶极者,再加入此名单。
二、大军不屠城,不洗劫。
我军是王者之师,兴兵讨虏乃为保家卫民护苍生。多尔衮、顺治小儿、满虏贵族示所有人为之奴仆。
无论是汉人百姓还是普通满人百姓,皆是被其胁迫为军。但他们皆为我华夏子民,亦平等而待之。
我军此次杀入辽东,凡弃械投降之士卒,皆可保命。但,凡手不弃械,负隅顽抗者,无论其在敌职位高低,皆可杀。
三、北上破城,所获一切都归公家所有,个人不得私藏。
破城非一兵一卒之功,凡参战将士皆应得赏。
所得所获,三成平均分给所有参战将士。剩余七成,奖赏有功将士,抚恤战死、受伤士卒及其他所用。
私藏财物乃侵占兄弟同袍之利,不可为。
四、除三十六名战犯外,其他为满虏效力者未必无罪,有罪就当罚。
着万寿祺、周立勋、于九、丁守义、乔松等五人组成刑罚部,专门负责刑讯之事。
有几条基本原则。
凡在满清为将或为官者,其所拥之田地全部充公,家产没收一半,房宅只余一处。这是针对无有罪过者。
有入关屠杀汉人百姓者,有在辽东虐杀手下奴仆者,有战场之后屠杀弃械士卒者。总之,凡有屠杀无辜人等者,皆死罪,家产全部充公。
但若有立功表现,如主动率部而降,恩施我军俘卒,或护佑百姓等。论其过往刑罪轻重与所立功劳大小评定。
功大于过,赏。功小于过,罚。
其他罪行,以此方法评定。或流放,或监禁,或苦役,或罚金。
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勿枉勿纵,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五、迁汉民入辽东。
所辖关内九府,凡治内百姓愿意主动入辽东者,路费由官府负责。到辽东后,按人口论,每口得良田十亩,免田赋三年。
但一个壮丁夫妇最多只能携带两老或者两小,年过六十者不可随来。





末代驸马 第一百四十四章 迁民入辽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四章迁民入辽军中将士亦可,若其父母兄弟来此,加其本人二十亩良田。若军中将士在此娶妻生子,亦可享受此等待遇。
说完这条,周显便止了声。沉默了好半晌,缓缓道:“就先这样吧!”
傅以渐写完,站起来呈给周显道:“督帅,您阅看一下,看属下是否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周显看了一遍,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挺全的。等你整理出来,弄一个副件交给赵副将,也听听他的意见。”
傅以渐抱了抱拳,就要离开。
周显叫住了他,“于磐,你是聊城人,是山东遭受战乱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我说以我开出的条件,山东之民会愿意迁来辽东吗?”
傅以渐沉默了一会,拱手回道:“督帅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待,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就是五十亩良田,况且还免赋三年。问题是,山东之民多安土重迁。除非家有灾祸或者官府强制,很少会有人主动迁往其他地方的。况且,辽东乃满虏起兵之地,目前我军所占也不过金复二州及凤凰城周边。我军欲要收复辽东,满虏欲将我们赶回山东,此地就是别人所言的兵家必争之地。趋利避凶乃人之本性,所以……”
傅以渐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周显听懂了,就是很少有人会愿意主动迁来辽东。
看周显眉头紧蹙,傅以渐出声劝慰道:“督帅也莫要心忧,属下说的是正常的情况。但目前战乱不止,各地流落山东的难民都为数不少,他们这些人中有家有财者并不多。若是督帅以这些人为主,劝来万余人入辽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周显苦笑道:“万余人,能顶什么用?”
傅以渐挑了挑眉头,脸上有些疑惑,“督帅,恕属下直言。目前金复二州本就缺少可耕之田地,每人十亩良田。若是人多了,又从哪里得到更多田地?”
周显勾了勾嘴角道:“对面,盖州、辽阳、沈阳,还有更北的那些地方,千万亩良田遍地都是。”
傅以渐有点回过味来,“督帅是想要迁民到辽东腹地?”
周显站在窗前,眼睛望向远处。雨有点小了,天也重新放亮,依稀可以看到随风而落的翩翩黄叶。“女真完颜氏起于辽东,建立金朝。七年攻灭大辽,十二年破宋东京,靖康之耻掳二帝东归,占据中原百年。六百年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数十年间,其子多尔衮已在京城发号施令。一个辽东小族,为何却能两次入主中原?”
傅以渐沉思片刻,说道:“辽东苦寒,女真族人长久居于此地,以渔猎为生。其族人擅长弓射,吃苦耐劳,而又时常相争,极其擅斗。在大明强盛之时,他们便时常随大军出征,战力丝毫不逊于正规士卒。李成梁镇守辽东之时,对女真各族一直采取的措施便是分化拉拢。拉拢弱的,打击强的,使其任何一支都不能单独坐大。但李成梁离世之后,大明最终无人可以那样平衡各个势力,终使努尔哈赤成事。”
周显摆了摆手,“你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是主要的。”
傅以渐微微欠身,“愿闻督帅高见。”
周显道:“算不得什么高见,而是人人可见。女真族之所以能够成事,在于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从来没把这片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而让他们彼此相斗,也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子民。这就如苗疆的养蛊,最终存活的都是最毒,最强,最厉害的毒虫。若是镇守之将都如李成梁,再毒的毒物也会被他压服。但可惜的是无论什么时代,碌碌无为的庸才都是多数,李成梁这样的大将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傅以渐皱眉沉思,心中不免有些暗自嘀咕,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
分化拉拢一直就是中原王朝对待塞外蛮族的方法,如大汉对西北羌族,隋唐对塞外突厥,明对蒙古、女真。
长久以来,不都是这样吗?
看傅以渐沉默不语,周显用十分平静却异常坚决的语气道:“我这次占据辽东要彻底掘了女真今后作乱的根基,让女真族从此之后再不存在于这个世间。”
傅以渐震惊万分,“这,……这怎么可能?除非督帅屠了辽东,但您刚刚不是下令禁绝屠城吗?”
周显摇了摇头,“屠杀是一种办法,但后患太大,有更好的办法。你想想,华夏起于黄河流域,最初只有黄炎二族。周围更是有南蛮北狄,西戎东夷各个部落。但现在呢!那些部落又到哪里去了?”
傅以渐更加震惊,“督帅所说的是同化,让之归为汉族。”
周显点了点头,“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蛮夷则蛮夷之。我要迁民入辽东,让汉人在辽东占绝对优势。同时在此地推行全面汉化,无论是女真族、蒙古族,还是鄂伦春族、锡伯族。我都要他们全面接受汉学,真正成为中原王朝之子民。今后只要我全占辽东,他们什么族长,贝勒,小王、哈达、台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我都会给撤了。我会把他们的族人彻底打散,让他们和汉人合居在一起。我会让这些小族全部从这世上消失不见,让他们彻底融于汉族。”
傅以渐收起张大了的嘴巴,干咽了一口吐沫,轻声叹道:“督帅,这个时间会很长,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都有可能。而且督帅刚刚说要让汉人的数量在辽东占绝对的优势,那您又打算迁多少汉人入辽东呢!”
周显伸出三根手指,“三百万。”
傅以渐这次是完全的目瞪口呆,张大了眼睛,表情有点失控。
目前整个辽东也就百余万人,三百万,那可是整个辽东人口的近三倍啊!
大明在崇祯初年曾统计人口,在籍者约六千万口,其他如妇孺、隐匿的加在里面,应该有近一亿。
但这些年饥荒,战乱不止,真实数量能否有六千万还是未知之数。




末代驸马 第一百四十五章 迁民入辽2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五章迁民入辽2山东乃大省,人口冠绝其他诸省。
周显主政山东之后,就令人重新审计人口,把隐匿的、妇人都统计在内。
最后得出,山东之民也只在八百二十万人左右,加上流落到山东的难民,也只能勉强能凑够九百万。
三百万,这可是整个山东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举动,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但傅以渐看周显一脸严肃,显然他内心是真是那么想的。
这个时候,傅以渐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注意到傅以渐情绪上的变化,周显浅浅一笑,以一种十分平静的语气缓缓道:“莫担心,我所说的迁民三百万,并不准备在一朝一夕内完成。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一百年。辽东的确是苦寒之地,但它土地肥沃。虽然主要粮食作物在这里都是一年一熟,但收成却远高于其他地方。别说三百万人,这片大地,养活一千万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说到这里,周显脸上闪过一些冷笑,“他女真人不是渔猎民族吗?那我就施行一定的禁猎期和禁渔期,逐渐改变他们的习惯。我不屠城,不灭族。等攻下辽东,只要不是他们本人犯下大罪,就算他是多尔衮的儿子,虽然他只有女儿,我也不会杀。”
“我会给他们每个人十亩粮地,让汉人教他们如何耕种。我会让他们像普通百姓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让他们去做个普通人,让他们知道只有劳作才能有所收获,而不是抢掠。什么皇亲贵族,什么八旗子弟,什么天潢贵胄,都是狗屁。我要公开审判那些乱杀无辜者,我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不仅受天下人辱骂,还让他们的后世子孙以他们为耻。”
傅以渐听着周显话语,心中越来越惊。等周显停下来,他忍不住提醒道:“督帅,但这样一来,恐怕那些女真贵族会不断反叛作乱。”
周显看向傅以渐,带着一些玩味的笑,“于磐,你今日的话很多呀!”
傅以渐心中一沉,面带恐惧,慌忙跪下道:“督帅,属下妄言,请您恕罪。”
周显摆了摆手,淡淡道:“起来吧!我留你在身边担任随身书吏,所有重要的文书都经由你手下发。可以说,军中大将不知道的事你都知道,地方大吏不了解的事你也了解。你官职不高,但却是亲信一般的存在。什么是亲信?”
周显看了傅以渐一眼,继续道:“亲信就是可信任之人,目前的你显然还不够格。一个人读的书多了,心思就变的活络起来。这对做事有好处,但做人就另说了。你是有才能的,这就是我愿意给你机会的原因。以前你意图到满虏那里参加科举的事情我会帮你处理,禁止人再提此事,不会让它成为你将来仕途上的障碍。但下不为例,若是你今后再存有别的心思,谁也救不了你。”
看傅以渐又要下跪,周显摆手示意他不用,接着说道:“在我面前,你不必有太多顾虑,有什么想法都可直说,因言治罪这样的事我还从来没做过。但在其他人那里,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懂得其中的界限在哪里?好好做吧!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你能在别人那里得到的,我都可给你。”
傅以渐拱手应是,侍立在旁,异常恭谨。
周显沉声道:“我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如果我大军能收复辽东,那满虏主力必定已被我军击破,你以为我会害怕他们那些残兵败将反叛吗?其实我巴不得他们跳出来反叛呢!他们反一批,我就杀一批,直到杀的他们不敢再叛。我倒是想看看等到最后是他们的头硬,还是我的刀快。”
王俊和夏魁元先到,周显问了他们一些来辽东之后的情况,又叙了一会闲话。
没过多久,李开和刘玉尺也到了。周显让傅以渐和孙豹陪他们在大厅端坐,叫李开单独进书房,问了他军中的情况。
等天色黢黑,孙豹进来禀告,说高毅到了。
周显起身,笑着向李开道:“走吧!该开宴了。”
周显坐于主位,周泰和李开分坐两旁。刘玉尺、高毅、王俊、夏魁元几个依次落座,傅以渐陪侍末座。家仆上前,把菜肴一个个都端了上来。周显淡淡笑道:“前几日无事,出外射猎,打了一头鹿和几尾榛鸡。在辽东有一道宴,名曰飞龙宴,所谓飞龙就是榛鸡。本来正规的飞龙宴应该有一个花拼,六碟六热,两点两主。但目前身处前线,也没有那么讲究了,今日只能以猎到的东西来款待诸位了。”
说着,他转向那位厨子道:“范大厨,给诸位介绍介绍都有什么菜?”
称为范大厨的中年男子上前,满脸堆笑道:“今日有六个热菜,分别为葱油鹿筋、芙蓉鹿尾、三鲜飞龙、酒锅飞龙、红烧松茸鼾鼻、白扒猴头菇。四个围碟,分别为海米蕨菜、油炒榆黄菇、凉拌鹿丝、花篮蕨菜。两个点心,为枇杷酥和雪衣豆沙。一汤,山参榛鸡汤。主食是鸡丝面,随时都可以上煮。暂时就这些了,若是诸位将军和大人还有什么想吃的,可以单独吩咐。只要有材料的,小人都能给你们做来。”
周显指向范大厨道:“范大厨是地道的辽东厨师,在熊岳驿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意那就一个红火。为了招待你们,两天前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为此忙活了大半天,这做成了这饕殄盛宴。”
说着,周显端起酒壶满倒了一杯,递给范大厨道:“辛苦了。”
范大厨在身上擦了手,慌忙接过,“谢……,谢大人赏赐。”说完,一饮而尽。
周显将酒杯放回桌面,摆手吩咐道:“那你先下去吧!期间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了。这边要持续很久,你们先吃你们的,留一个人等到时候下面就行。”
等范大厨离开,周显拿起筷子,笑着道:“来,趁热,都尝尝味道如何。”




末代驸马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设宴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六章设宴周泰早就有点迫不及待了。等周显刚说完,他便拿起筷子直接开动了,而且还一口一个“好吃”。
与他一样情况的还有高毅,也是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
与之相反的,王俊倒显的十分拘谨。偶尔动动筷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他旁边的夏魁元就没有这种情绪,神态十分自然。
周显站起身,端起酒壶。李开连忙起来想要替他,却被周显按下身去。“今日设宴,一是为高毅接风。这些日子,他以两营士卒坚守在清水河北岸,日日都要忍受清骑的袭扰,劳苦功高,辛苦的很。这一杯酒,我敬你。”
高毅虎的站起来,擦了擦嘴角的油渍,乐呵呵的说道:“督帅,那些奴才兵胆怯的很,都没敢直接攻阵,往往放一阵弓箭就跑了,害的我都没宰几个。我听赵总兵说,您准备攻盖州城了,这次让我当先锋怎么样?”
周显自饮了满杯,淡淡笑道:“除了你高毅,还有更合适的先锋大将吗?先登之功,非你莫属。”
高毅满脸欢喜,一仰头,喝尽了杯中酒。
周显转到李开身旁,“这二吗?是为李开送行,他即将率部前往觉华岛。那是一座孤岛,距离清军驻守的海岸不过二十余里,是我军将来进军辽西的必守之地,但也是险地。天启二年,努尔哈赤趁隆冬时分,海面被冰封,猛攻觉华岛。岛上七千余士卒,七千余商户向前挡不住满虏的进攻,向后不能乘船而逃,最终尽数被满虏所屠。李开,你生在我周家,但我从来没有视你为家仆过。你年长我十岁,时时照顾我,和我兄长一般。遇到难事,我不靠你又能靠谁?”
李开站起来,眼睛有点微红,“督帅的恩情,我李开纵百死也难报其一。当日觉华岛上的明军之所以被满虏击破,只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水手,既无铠甲又缺兵械。但今日,岛上本就有两营士卒,再加上我全军一万七千人,合起来有精兵两万五千之众,何惧来哉!督帅放心,除非我死,否则绝不会让满虏占据此岛。”
周显摆了摆手,“什么死不死的,说的如此晦气。我之前派了数百工匠上岛,修补、加固了原有的城墙,还在关键处增修了几个利于防守的西夷梭堡。岛上有足够两万人半年所用的粮草,其他军械、铠甲也只多不少。你还有什么要求,尽可此时向我提出。”
李开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刘玉尺。周显之前就向他提过出镇觉华岛的事情,他也就此和刘玉尺商议过,有些话由刘玉尺来说更为合适。
只见刘玉尺站起来,向周显抱了抱拳,坦然说道:“督帅,我和李将军商议过此事。辽东天寒,觉华岛至少有三个月的冰封期。这段时间,岛上与外会完全隔绝。满虏若是攻岛,也会趁这段时间。毕竟他们少船,只有海上结冰时,他们才能踏冰而来。我军两万余精兵,除非在辽东的满虏倾巢而出,或者由山海关调兵而回,我大军都可确保觉华岛无忧。但若是粮草出了问题,那可就……”
周显点了点头,“你考虑的倒是周全。我建议除了对粮草派重兵保护外,还应分散存储。这样即使出事,也可保全一部分,节省点用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只要海冰解封,我会第一时间从旅顺派出援兵和运粮船。”
刘玉尺回道:“督帅所言极是。但属下的意思是,粮草是死物,人是活物。粮草出问题,那就一定是人的问题。李将军所率士卒大多数是豫鲁籍贯,他们的家都在海的对面,和满虏没有任何牵连,更不可能主动去投靠满虏。但其中却有一营士卒,他们多数都是辽东人,而且还是曾经投靠过满虏的辽东人。我和李将军商议过此事,就想请督帅把这一营士卒留下,以免生事。”
周显皱眉道:“你说的是杨震手下那一营?”
李开夺取了觉华岛之后,留下自己手下大将辛志华率两营精锐留守,而他自返复州前线。后来补充兵力,除了他原有的嫡系人马外,周显让杨震和王俊两人也受其指挥,并各领两营人马。
无论是王俊,还是杨震,手下都有不少新卒,也各有嫡系。王俊的嫡系是曾经和他一起占山为王的穷苦兄弟,杨震的嫡系是随他一起反清而回的辽东军卒。他们自动抱团,差不多都占了一营。
刘玉尺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
周显想了想道:“杨震虽然两次降清,但第一次是被随其主将祖大寿降清,第二次又是随吴三桂投清。他非主将,这些都非他所能做主。后来无论是卢兵部偷袭锦州,还是李来亨攻下榆关,他都是第一时间举兵起事,可见其内心对满清的真实想法。难道他这样的所为,还不值得信任吗?”
刘玉尺道:“督帅,我们并不是不信任杨参将,而是不信任他手下的士卒。祖大寿、吴三桂能胁迫他一起投清,那他手下的士卒难道都是心甘情愿归顺督帅的吗?觉华岛是一个绝地,若是不能齐心应敌,岂能久守?”
周显眉头紧蹙。
刘玉尺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就因为这点怀疑而强制一营士卒留下,那今后如何让他们在军中行走。一军之将的态度基本上代表全军的态度,如果周显表现出对他们的不信任,其他各军必将他们彻底孤立起来,到时候即使再忠诚的将士也会生出异心。
周显想了好半晌,端起酒壶给李开和刘玉尺斟满,和他们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这样的事情,我断不能为。”
刘玉尺顿时心急,“督帅,这……”
周显摆了摆手,止住他继续往下说,“玉尺公,我乃全军主帅,考虑的是全局。宁可手下将士负我,我不可先负我手下将士。否则将来谁还愿意为我效力?实际上,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末代驸马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设宴2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七章设宴2王俊忙站起来,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督帅这样真心实意的对待我们,我们若是再生出别的心思,那还是人吗?若是我王俊,或是我手下的将士有胆敢对待背叛督帅的。不用督帅动手,我亲自宰了他。”
周显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刘玉尺愤怒的瞥了一眼王俊,知道经他这么一说,周显恐怕再难改变心意。他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拱手道:“愿听督帅高见。”
周显道:“不就是要确保粮草的安全吗?也简单,多派些亲信士卒严防死守即可。就像你刚才所言,杨震是可信的。我看不止如此,应该说他手下的大部分将士都是可信的,否则他们不会随杨震一起渡海前去山东。即使有一二暗通满虏者,也是极少数,闹不出什么大事。我可以给你监察之权,你可以派人监视任何你怀疑的军中将士,但必须有确切的证据才能惩治他们。此事我稍后会亲自和杨震详谈,让他不生戒心,并协助你做好此事。”
刘玉尺沉思片刻,心想现在也只能如此了。他向周显拱了拱手,表示愿意领命。
周显转向李开问道:“那还有其他要求吗?”
李开想了想道:“督帅,我知道您不久之后就要攻打盖州,红衣大炮我就不奢望了。但希望您能多给我一些燧发枪、虎蹲炮和火药,毕竟这些东西守城时可是极其有用的。”
周显稍微思索了片刻,说道:“那就让神火营调一个千人队随你前去。同时我再给你一千燧发枪,五万斤火药,用以装备你军中的士卒。至于虎蹲炮就不用了,小炮顶不上什么用,况且你军中就有不少了。相反的,我给你四尊红衣大炮,十尊佛朗机炮,炮弹你想带多少就带多少。你看这样可好?”
李开没想到周显会一下子给他这么多,喜不自胜,正要抱歉感谢。
却见周显摆了摆手,说道:“给你这么多东西,可不止是让你只守住觉华岛的。现在在关外的满虏兵力不足,故而强迫迁民入城,同时招募大量青壮入军,甚至放宽了旗兵的准入资格,以博取辽东汉人的支持。但问题是,这些人短期内是形不成战力的,仅靠他们也收复不了觉华岛,除非满虏舍弃辽东诸城不要。而在关内,多尔衮正在与闯军、我军、还有各地的乱民交战,也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兵卒回辽东。虽然觉华岛是绝地,但我不觉得满虏会在今年冬季发起收复觉华岛之战。”
1...300301302303304...314
猜你喜欢